(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合集下载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第一节 杠杆的平行条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认识杠杆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

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及阻力臂L 2的示意图。

填一填⑴杠杆: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叫杠杆。

⑵支点是: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动力是: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阻力是:阻力是: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动力臂:动力臂: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阻力臂:阻力臂: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 1. 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2. 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4设计实验5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悬挂点到支点O 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教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精品

八年级物理教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精品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陈志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五、六两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

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教材并没有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

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课程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

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知识准备〕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学生现状〕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

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学生主动探究,阐述观点、明辨是非,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杠杆及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1. 学生自带的工具。

2. 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 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掌门1对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 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会杠杆分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2、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具: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的配套器材、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镊子、钉有钉子的木板、多媒体课件或录像。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各种工具: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食品夹等指出这些简单的工具都称为简单机械.投影或录像:机床、缝纫机、起重机等.指出这些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或机器).但无论多复杂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本节课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二)、新课教学一、杠杆的概念投影:汲水的桔槔、埃及人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提出问题:人类很早就使用杠杆了,在三千多年前,古人用来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它就是一个杠杆.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就是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从而创造了世界奇迹.什么是杠杆呢?它在使用中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或录像):用撬棒撬石头的两种方式、小孩在玩跷跷板、压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取水.思考问题:撬棒、跷跷板、手柄都是杠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提供器材:镊子、钉有钉子的木板、铅笔模拟撬棒)尽可能由学生总结结论.若得不出结论可提示:(1)每种工具的工作任务是什么?(确定阻力)(2)人们是怎样利用这种工具完成任务的?(是否有转动的现象?是否都有绕着固定点转动?是否给杠杆施加力了?)(确定支点、动力)(3)这些工具的共同点有哪些?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请总结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图1练习:观察图1,思考下列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二、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提出问题:杠杆能在力的作用下转动,哪些因素影响杠杆的转动呢? 学生探究活动:探究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有力和力臂. 简介实验装置,由学生判定此装置是否可看为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动力、阻力(任意设定哪个力是动力,哪个力是阻力,本案例设左边为阻力).实验1:(使用前调节平衡)钩码挂在如图2位置平衡.实验2:左边钩码不变,右边加一个或减少一个钩码,杠杆是否仍平衡?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3: 换上另一个弯曲杠杆(如图3),保持左右两边动力、阻力不变,杠杆是否仍平衡?实验4:保持左边阻力不变,仍用刚才的钩码,要保持杠杆左侧水平,右侧的钩码应该放在哪呢?仔细观察,平衡时如图4所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与实验1情况相同.改变阻力大小重复上述4个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力的大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大小影响杠杆的转动.给出力臂的概念: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 结合图例,讲解杠杆的相关概念:一“点”——支点O ,(一定在杠杆上)动力F 1五 二“力”—— 相对的 要 阻力F 2 素 动力臂L 1 二“臂”——阻力臂L 2(1)力臂一定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_《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优教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_《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优教教案

大石块。

作图并介绍:◆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3.杠杆的平衡:【教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演示实验:【教师】对杠杆平衡,同学们想出了什么问题?或者你门想知道什么?【学生】想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教师】你门的猜想是什么?【学生】(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好。

【教师】我们人体中有哪些杠杆呢?【学生】学生回答5.我过古代的杠杆:【教师】请同学们举出古代的劳动人民所用的杠杆:【学生】古人进行称量的天平【学生】古人捣谷用的舂【学生】汲水用的桔槔【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认真阅读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三)小结与反馈:(优教提示:打开优教同步备课-随堂训练-优教训练中的综合训练-《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几个练习:1.画力臂:【教师】你能总结一下画力臂的一般步骤吗?【学生】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可按下述步骤画力臂:(1)首先确定支点O.(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3)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4)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2、如图甲所示,杠杆OA 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 1和F 2对支点0的力臂L 1和L 2。

3、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B .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C .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D .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4.如图所示,AB为一根质量不计的细棒,用绳在O处吊起,当A、B两端分别挂两个重物甲、乙时恰好平衡.若OA=0.8m ,OB=0.4m ,甲的质量为10kg ,则乙的质量为 kg .5.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夹邮票用的镊子B .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D .钓鱼用的鱼竿甲乙6.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板书设计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

八年级物理教案——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教案——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杠杆的概念和分类,并能够区分杠杆的种类;b.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与杠杆有关的问题;c.学会运用三角法则解决与杠杆有关的力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a.学会运用实例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b.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杠杆平衡的条件;2.运用平衡条件解决与杠杆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杠杆模型和配重;2.黑板、粉笔;3.实验器材:木尺、重物钩、托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杠杆模型和相关图示,引出学生对于杠杆的认知。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吗?二、新知呈现(20分钟)1.杠杆的概念和分类a.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讲解杠杆的定义,并介绍简单杠杆、复杂杠杆和剪刀杠杆的概念。

b.运用图示解释三种杠杆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通过展示实物、动画或图片,加深学生对杠杆的理解。

a.让学生观察杠杆的实物或图示,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发现杠杆平衡的条件。

b.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平衡的两个条件: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c.通过示意图和公式的讲解,向学生详细解释这两个平衡条件,并与实际例子结合,让学生理解平衡条件的意义和应用。

三、拓展实践(25分钟)1.实验示范a.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木尺、测角器、砝码等,带领学生进行如下实验:b.示范安装木尺,并在木尺上进行相关的刻度标定;c.把一个重物钩挂在木尺上方的一个固定点上,并在木尺上放置托盘;d.向托盘上方的固定点方向挂上不同的砝码,调整托盘位置使杠杆保持平衡;e.根据杠杆的平衡状态和示意图,让学生回答与杠杆平衡有关的问题。

2.合作探究a.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实验和示例数据,自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b.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杠杆的类型和实验条件,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课题: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主备人:郑振凤一、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能力目标(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3)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4)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5)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思。

课表解读: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把杠杆识别出来。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在杠杆上确定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按不同的特点对杠杆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1、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分类三、教学难点:1、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2、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技能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支点。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二)方法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类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四、当堂达标检测(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1.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___.2. 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3. 在图中标出杠杆的五要素。

初二物理复习教案: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二物理复习教案: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二物理复习教案: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背景介绍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杠杆是一个必学的知识点。

杠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机械、建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对于学习物理和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杠杆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三级杠杆。

其中,一级杠杆指只有一根杠杆的简单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则包含多个杠杆。

在本次复习教案中,我们主要讨论一级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概念解析1. 杠杆的概念杠杆是由一根可以绕轴旋转的刚直棒与另一根不可旋转的支点相连接的力学系统。

在杠杆上施加的力可以通过支点转化成另一方向作用力。

2. 平衡条件一个杆杆处于平衡状态,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前后力矩平衡:也就是说,杠杆上的所有力矩必须相互平衡,合成为零。

2.上下力平衡:也就是说,杠杆上的物体重力和由杠杆承受的支持力必须相互平衡,合成为零。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与支点不能发生相对运动。

三、练习题1. 问题描述小明用一根木棍将两只天平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O|---| || 0.1kg|o|---| || 0.2kg|o|---其中,天平左边的物体质量为0.1kg,右边的物体质量为0.2kg。

木棍为1m 长,重量可以忽略不计。

请问,小明应该在哪里支撑木棍才能实现天平的平衡?2. 解题思路1.分析杠杆上各个部分所受的力:左侧行星重力、右侧行星重力和支点反力。

2.写出杠杆的两个平衡条件:前后力矩平衡和上下力平衡。

3.列出前后力矩平衡式:$$0.1g\\times x=0.2g\\times(1-x)$$其中,x表示小明支撑木棍的位置。

4.列出上下力平衡式:0.1g+R=0.2g其中,R表示支点反力。

5.解方程组,得到小明应该在0.67m处支撑木棍才能实现天平的平衡。

3. 总结通过这个练习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杠杆的平衡条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的作用,设计更加高效和安全的机械装置。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平衡与不平衡的概念,在生活中实现更好的平衡状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学具:记录本、笔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二、实验观察(10分钟)我将一套杠杆实验器材摆在学生面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根杠杆、一个重物和一个支点。

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应用拓展(5分钟)我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

如:一个10N的力作用在离支点1m的地方,另一个力作用在离支点0.5m的地方,问这两个力是否平衡?如何调整力的大小或位置使杠杆平衡?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自主发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的杠杆,如剪刀、钳子等,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平衡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观察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杠杆实验器材一套,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拓展环节,我出示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案)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案)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案)第一篇: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案)第一节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知道什么叫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学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有关实验技能,能独立地较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2、能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力和力臂的关系,知道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3、能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解释有关现象。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怎样通过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难点:在力的三要素改变时,如何在理论上和操作上使杠杆重新平衡。

三、教学的设计思路:1、学习本节内容用到的知识有杠杆的定义、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所以先要复习上节内容。

2、为了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知道什么叫杠杆平衡,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3、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先用简单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再用改变力的三要素去证实杠杆平衡条件。

4、通过改变动力臂的大小来得出三类杠杆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学生回答(二)杠杆平衡创设情境:1、用小乌龟和小海星玩跷跷板,激趣引入。

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2、画出动力臂,阻力臂,说明水平位置平衡的作用。

观察实验,讨论如何使跷跷板平衡,在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的变化,从而对杠杆的平衡条件做出合理猜想。

通过作图理解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的作用。

(三)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什么条件下杠杆才能平衡?猜想:F1L1= F2L2F1+L1= F2+L2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讨论选用什么器材,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如何调节杠杆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何设计实验步骤等。

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分析论证:要求学生认真将实验数据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即杠杆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 F2L2 评估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验存在偶然性,要多次测量1、分组讨论需要什么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设计实验表格2、练习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秉持着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的理念,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钩码、测量工具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杠杆模型,并提问:“杠杆是如何平衡的?”2. 观察与操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调整钩码的位置和重量,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下来。

4. 讲解与解答:我来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使杠杆平衡?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并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在实践中运用出来。

更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乐趣,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始,我选择了杠杆模型作为教具,让孩子们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包括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状态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杠杆的平衡状态。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撬棍的使用,引出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和杠杆的平衡状态。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使用杠杆实验器材。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知识拓展:介绍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翘板等。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2. 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转动状态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与力矩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含义。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何应用的。

2. 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的平衡状态下,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平衡关系,即力与力矩的关系。

举例:如翘板,当两边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翘板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杠杆的动态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翘板等。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主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间】1 课时【课标要求】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能从身边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支点、阻力、动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两个情景,理解阻力臂、动力臂,并能正确画出。

3.通过实验,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信息化资源:电脑、暴风影音播放器、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剪刀(1 个)、镊子(1 个)、钳子(1 个)、螺丝刀(1 个)、核桃夹(1 个)、勺子(1 个)、三角板、食品盒(1 个)、核桃两个。

杠杆(10 个)、钩码(10 盒)、托盘天平(1 个)。

【评价设计】1.通过“探究”活动(一)(二)、问题1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1、2;检测目标1 的达成。

2.通过情景设置(一)、(二)及问题2、3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3;检测目标2 的达成。

3.通过“探究”活动(三)、(四)及问题4、5、6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4;检测目标3 的达成。

4.通过“探究”活动(五)及问题7 检测过程与方法中目标4 的达成。

【设计说明】设计教学活动前,首先明确怎样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依据评价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达到明确“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到哪里?”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杠杆呢?活动二:熟悉生活中的杠杆1. 多媒体动画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组杠杆问题1 思考,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总结杠杆的使用特点。

结合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各种用具和机械图片,提取出杠杆的概念。

2.通过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应用杠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提出猜想、从实验数据中归纳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2.结合我国古代对杠杆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和通过抗震救灾的知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概念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法与学法】1.教法设计:(1)用图片、实物展示引入杠杆。

(2)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

(3)用图片、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杠杆,图片展示说明古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史。

2.学法指导:(1)杠杆支点的辨识:杠杆转动时(瞬间)唯一不动的点。

(2)力臂的确定: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量取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

(3)动力和阻力没有绝对的分别,具体分析时可以认为以使杠杆朝某个方向转动的力为动力,反之则为阻力。

(4)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先调整杠杆平衡,注意记录数据,应用表格(P186)分析数据归纳关系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天平、支架、杠杆、钩码等。

学生准备:学案。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引入新课出示下列器材:轻质长木板、黑板擦、课本、粉笔。

提出问题:你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将课本撬起来?针对学生的活动做出评价。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能见到或用到各种机械。

这些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刚才同学们运用的机械——杠杆就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本节课我们就从杠杆谈起。

利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知识组装成一个杠杆装置。

了解本节课的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新课教学 (1) 认识杠杆生活生产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杠杆,请同学们想一想你都见过哪些事例?组织学生看课本图10-1学生看完课本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看课本你对杠杆有哪些初步的了解?你想知道有关杠杆的哪些知识?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一课时)晋江市南峰中学邵邦武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器具,让学生想想这些器具的使用,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建立杠杆的概念,认识力臂的意义,明确这些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最终达到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的目的。

再则就是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得出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

其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方式来认识杠杆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教学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杠杆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弄清什么是杠杆以及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用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方式来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对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理解杠杆平衡条件;以及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思路与方法: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1、教法方面:(1)通过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的一些事例,结合图示的方式呈现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体验、猜测、求证、发现、运用的学习活动中,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3)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案)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教案)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八年级物理教案课题第九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时总1课时课型:科学探究整改意见第1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3、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兴趣。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重点1、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分类难点1、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2、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教具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镊子,起钉锤等杠杆,铁架台,钩码(一盒)学法教法提前预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板书设计第九章机械与人一、杠杆1、定义2、五要素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探究实验:2、杠杆的平衡条件:省力杠杆:,如:3、杠杆的分类:费力杠杆:,如:等臂杠杆:,如:初二物理教案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整改意见引入新课进行新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认识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交代第九章机械与人明确第九章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交代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进行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图9-1中所示的各种杠杆,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师展示部分杠杆。

经过讨论,让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由此引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及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以及制定验证猜想与假设的计划。

(教师应注意:实验如采用课本实验装置,杠杆自重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但若用上面图示实验,杠杆自重将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轻的代用器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动或fl)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阻或f2)
八年级物理教案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I阻或12)。
难点成因:学生实际感觉使学生认识为什么要画力臂,指导学生画力臂的 具体方法。(用数学中画点到线的距离的画法,降低难点)
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 费力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 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
当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质疑:古猿用的硬杆是杠杆吗?(强调杠杆有支

强调硬杆不是杠杆,硬杆与支点结合就是一种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杠杆。这也是人与猿的区别所在一一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质疑2:
一根硬杆不是杠杆,为什么用来撬开茶叶听盖时就是杠杆了?铁榔头是不是
杠杆?
(分析、讨论):知道杠杆有支点
区分硬杆和杠杆的不同,同时进行学科渗透
质疑3:
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
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视具体情况处理,保护学生回答问 题的积极性,但教师不做过多解释)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杠杆中的几个名词。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0)。
猜想与假设
(提供一个事例,让学生回家可以模仿,告诉学生如果用较轻的直尺和相同
的硬币,可进行定量探究)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所以人们为了动力
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
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苹果等物示意给学生
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定性了解
用身边物体进行实验,简单、易行
知道人们用杠杆撬重物能省力的原因
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剪刀、开瓶器、木棍、铁榔头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杠杆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 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 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物理学中叫杠杆)
观察和了解学生是否认识杠杆: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质疑1设立情境。
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出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
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 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方法与过程:经历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 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 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