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阅读教学的要点及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科普阅读教学的要点及探索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大陆,儿童阅读的研究与推广如星星之火不断燎原,但是跟文学阅读相比,科普阅读(包括科普知识阅读与科幻小说阅读)的指导与交流依然是待开垦的处女地,我们大多数老师对科普阅读该读什么、怎么读、如何指导都深感困惑。我们工作室围绕主题——儿童科普阅读的指导与交流,展示了三堂课,涉及三个年段三种课型:二年级《我们自己的交流方式》科普绘本阅读、四年级《我的郊外观察日记》体验性科普作品读后交流会、五年级科幻小说导读。三堂课背后是我们对于儿童科普阅读教学要点的思考与探索。
要点一:科学知识的提取与梳理
科普知识书,科学知识的准确生动阐释是第一要义;阅读科普知识书,知识的提取与梳理也就成了必要任务。怎么梳理呢?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知识类型,有不同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就有不同的梳理方法。不管是何种梳理方法共同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将知识以组块的方式形象地储存于大脑之中,“组块”的重点在于“分类”与“综合”,“形象”的重点在于“图示”。
今天二、四年级的两堂科普阅读课,对知识的梳理采用的是不同的方法,《我们自己的交流方式》介绍了动物之间求偶、和睦相处、互助逃生等交流方式,作者已经将知识进行了归类。低年级的孩子能读懂知识,了解作者对知识的归类,知识目标就达成了。课堂上,陈教师主要设计了两项活动:一项是将求偶方式相同的动物送到同一间房子里,另一项是扮演小动物在四人小组内介绍逃生办法,两项趣味活动意在帮助学生将读懂的知识进行外显的梳理与表达。
《我的郊外观察日记》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介绍了300多种动植物,内容庞杂,没有办法将整本书中的知识进行组块梳理,不过尽管内容庞杂丰富,内在的条理清晰,除了按照季节顺序介绍知识之外,每一页介绍了一个知识点是本书的一个特点。于是,将知识的梳理定位在知识点上,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知识点或者是一页知识,学生既可以根据知识点串起春夏秋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某一页的知识。比如课堂上,就有孩子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书中主人公小夏冬天将虫茧带回家一直到春天才飞出姬蜂——串联了起来,也有孩子结合自己家种的植物聊起植物传播种子的多种方法等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画知识树、画思维导图、画概念图、用KWL
表格等方法帮助孩子形象梳理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科幻小说阅读,知识的提取与梳理并非必不可少,因为科幻小说,不是为传授科学知识而设计的,它更多地表达科技时代中人的种种行为甚至个性的变化等。
要点二:阅读兴趣的激发
引导孩子读科普书,书的选择至关重要,太难太易都不利于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不管哪个年级,图文并茂的科普书都是第一选择。阅读兴趣的激发除了知识的难度要适当,图文并茂以增加吸引力降低理解难度之外,教学的策略也至关重要。今天三堂课,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方面,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
听读与共读
听读与共读是低年级阅读科普书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听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读给学生听,我们不提倡过早让孩子自己读。识了字并不等于会阅读,一个个念字也不等于阅读。阅读是在识字自动化、字义解码自动化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科普类的书由于词汇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不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类用词,更需要教师读,因为教师读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将语义通过自己的停顿、重音等予以传达,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共读是指与伙伴一起读,可以轮读、齐读,边读边讨论,共读也有利于降低难度激发兴趣。今天二年级的科普绘本阅读采用的就是听教师读与伙伴共读的方式。
趣味活动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活动,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式。前文已经谈到二年级《我们自己的交流方式》科普绘本阅读,设计了将求偶方式相同的动物送到同一个房间、以小组为单位召开动物逃生技能介绍会等切合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让科学知识的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五年级《轻叩科幻小说之门》科幻小说导读课,采用阅读精彩选段、营造想象氛围、猜测书籍创作的年代、预测书中内容等多种活动来激发阅读的兴趣。
小组协同交流
《我的郊外观察日记》读书交流会从课前谈话开始就营造出安全的交流环境,并以小组协同交流为主要组织形式,全班的展示交流以充分的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基础。特别是第二板块交流“最想学习的记录方式”,每个小组都在黑板上
贴出自己小组发现并想学习的记录方式,组际交流时,自主权也交给学生,学生自由提出看不大懂的记录方式,由发现的小组予以解释,小组内一个同学介绍不清,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安全宽松的交流环,让课堂成为交流场,学生成为聊书伙伴,教师成为同读者、组织者与引领者。
要点三: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
一个成熟的阅读者总会根据文本体式与阅读目的灵活运用阅读策略,以促进自己理解,所以阅读策略的活用往往相当于阅读能力。当然阅读策略与方法的习得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反复的练习。科普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重点在于灵活运用阅读策略以促进理解。在具体的操作上,不一定要方法先行,因为方法先行的课堂会比较无趣。比较理想的做法是教师心中有明确的阅读策略指导意识,又将策略方法的运用与科学知识的获取等融为一体,
四年级《我的郊外观察日记》读书交流会,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提问、统整、联结生活等四大策略。如何引导?将阅读策略渗透在阅读单中,并在交流会上无痕点拨。
《我的郊外观察日记》阅读单
姓名
我对书中某一方面(某一页)的知识很感兴趣,我想跟大家交流。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动手实践活动是……
。
读了以后还有疑惑,我还想去了解
从这本书中,我又学到了不少记录方式:
P
图文结合P8.9.10……
P 用标签解释P15.16.17
我要去郊外
走走看看!
以上这份阅读单的使用时机与办法,是在学生阅读一遍书之后,安排课内阅读课,让学生根据阅读单的提示有重点地阅读并适当记录。四道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四种阅读策略:抓重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觉得有意思的实践活动)、提问(读了以后还想去了解的疑惑)、统整(发现一种记录方式在不同的页面多次运用,就是统整的过程)、联结生活(去郊外走走看看)。
四、科学思维的训练
说到科学思维,一般人首先会想到的是严密的逻辑思维。逻辑性的确是科学思维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归纳与演绎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等。在一本科普书中,科学的思维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往往表现为:整本书的内在知识结构、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图文配合的紧密性等。
比如《我的郊外观察日记》,是一本体验性的科普书,书中介绍的科学知识都是主人公小夏到郊外实地观察或者动手实践之后的真实记录,除了前文谈到的按季节顺序介绍动植物与一页介绍一个知识点之外,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的非连续性,图的呈现方式多样,与文字的配合天衣无缝,体现了作者积极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读本。
如何根据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巧妙的科学思维的训练呢?在这本书的交流会上,王教师设计了一个板块——发现并交流自己最想学习的记录方式,通过教师示范、个体发现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时,孩子们用词卡贴出了各个小组发现的多种记录方式:“先概括后具体”、“字体有大小”、“自问自答”“用便条”、“用箭头”、“用序号”“用表格”等式。在相互的解释中,我们发现孩子尽管表达时不能用上比较专业的语词,但是,他们已经读懂了“先概括后具体”是指每一页介绍一个知识点,而且都有一段导语或者引语,让读者对于本页所介绍的知识点有个总体的把握;“字体有大小”相当于我们写论文时的各级标题与正文,用字体加以区分;自问自答”是指小夏是在观察大自然动植物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再带着问题去作进一步的观察、动手实践与查阅资料,直到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
一本优秀的图文并茂的科普书,值得一看再看,能让孩子在越来越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