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伯菌属

合集下载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护理一、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概述1.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肺炎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有较厚的荚膜。

它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土壤、水、农产品等,同时也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如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时,它可能会成为致病菌,引发严重的感染。

2.新生儿易感染的原因新生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此外,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建立,正常菌群的定植和抵抗病原体的能力相对不足。

再加上住院期间可能接触到各种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的操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常见的症状包括体温不稳定(发热或低体温)、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黄疸加重等。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发病机制1.细菌侵入途径肺炎克雷伯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新生儿体内,如呼吸道吸入、皮肤破损处感染、胃肠道定植后移位、血行感染等。

其中,呼吸道和胃肠道是较为常见的侵入部位。

2.免疫反应失调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在应对病原体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免疫反应失调的情况。

一方面,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相对不足,导致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3.细菌毒素的作用肺炎克雷伯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如内毒素、外毒素等。

这些毒素可以直接损伤细胞,破坏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从而加重病情。

三、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医生会仔细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血小板减少等。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安全评估报告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安全评估报告
2、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鞭毛、无芽胞,但有明显的荚膜。兼性厌氧,对营养的要求不高。
3、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3.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主要是痰标本。
3.2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和或MAC选择性培养基,于37℃孵育过夜。可分别形成较大的、凸起、灰白色粘液型的菌落以及MAC上红色(易扩散至周围的培养基中)、大而厚实、粘液型光亮的菌落。这些相邻的菌落容易发生融合,用接种针沾取时常可挑出长丝状的细丝。
5.2.6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和簸箕、夹子或镊子。盛污染的针头、锐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
5.2.7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的法规。
3.3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但在菌体外有明显的荚膜。
3.4生化鉴定该菌氧化酶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动力阴性、吲哚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VP试验阳性、脲酶阳性。
3.5生长试验该菌不能在5℃和10℃生长,但能41℃生长。
3.6荚膜肿胀试验可利用特异性的抗血清进行荚膜肿胀试验以鉴别本菌属及类似菌属。将待测菌接种于华-弗(Worfel-Ferguson)培养基上(有利于荚膜的产生),经35℃、18~24h培养后,取一滴培养物加于载玻片上,加墨汁一滴或美蓝液一滴,再加入抗血清1接种环,混合后加盖玻片,置显微镜油镜下观察。在菌体周围出现较大的空白圈者为阳性。该菌表现为阳性。
5.3.4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标本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

克雷伯菌属的鉴定

克雷伯菌属的鉴定

克雷伯菌属的鉴定1、标本要求:1.1 尽量用药前采集标本。

1.2 痰液:病人清晨咳痰于无菌、防漏小塑料盒内,切勿唾液送检。

1.3 尿液:病人留取12h尿液,送检。

1.4 粪便:病人留取粪便5 10g,送检。

1.5 脑脊液及其它无菌体液:用无菌瓶直接送检。

血标本不要冷冻。

1.6 不可接受的标本:干的拭子、蜡盒、未消毒容器、留取24h后的尿或痰、破裂的瓶子、标本泄漏、标本无标签。

2、仪器35℃孵箱、普通光学显微镜3、试剂羊血平皿、巧克力平皿、麦康凯平皿、葡萄糖蛋白胨水、葡萄糖酸盐培养管、氨基酸脱羧培养管、糖醇发酵管、VP试剂、湖南长沙天地人肠杆菌鉴定板。

4、试验方法及原理:4.1 甲基红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过夜,加甲基红试剂1~2滴,观察结果。

结果:红色为阳性,桔黄色为阴性。

4.2 吲哚(靛基质)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过夜(一般为24-48h),加靛基质(对位二甲基苯甲醛)试剂1~2滴,观察结果。

结果:两者液面接触处出现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4.3 氨基酸脱羧试验方法:取待检菌接种于氨基酸脱羧培养管和对照管中,封石腊油,35℃培养过夜,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管变紫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对照管应保持黄色。

注意点:(1).培养管的pH值很重要。

(2).加封石腊油造成厌氧环境。

因为在厌氧情况下氨基酸脱羧生成的胺才稳定。

(3).对照管如不呈黄色,则氨基酸脱羧酶试验不能作出判定。

4.4 VP试验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于35℃培养24-48h后加入VP试剂甲液(6%α-奈酚酒精溶液)和乙液(40%KOH溶液),振摇,然后观察。

结果观察:在数分钟内出现红色为阳性,如无红色出现且于35℃4h后仍如故者即为阴性。

4.5 葡萄糖酸盐试验方法:大量接种待检菌于葡萄糖酸盐培养管中,35℃孵育过夜或至48h,加班氏试剂,水浴中煮沸 lOmin,观察结果。

克雷伯菌属和志贺菌属

克雷伯菌属和志贺菌属
克雷伯菌属和志贺菌属
1
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 自然界分布广泛:水、土壤等 肠道正常菌群、也可见于人体皮肤、咽喉部等
• 条件致病 长期酗酒、糖尿病、长期吸烟、肿瘤等
•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的常见菌群
• 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医院感染中多见(95%以上)
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
27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稀释法表型初筛结果:出现以下一种情况即 可怀疑该菌株产生ESBLs: • 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或氨曲 南MIC≥2mg /mL • 或头孢泊肟MIC≥8mg /mL
2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稀释法(表型确认试验) • 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
• 分布:ESBLs主要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和变形杆菌,此外也见于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 沙雷菌属等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假单 胞菌属等非发酵菌。
2010年CLSI修改了药敏实验标准:对于产ESBL的肠杆菌 科细菌可以根据药敏试验选择三代头孢
25
• 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
• 项目
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 • 任何一组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MIC值比相
2
临床常见克雷伯菌分类
产酸克雷伯菌
(K.oxytoca)
克雷伯菌属
肺炎亚种(K.peumoniae
subsp. peumoniae)
肺炎克雷伯菌 臭鼻亚种(K.peumoniae
(K.peumoniae) subsp. ozaenae)
鼻硬结亚种(K.peumoniae
subsp. rhinoscleromatis)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安全评估报告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安全评估报告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安全评估报告1000字
克雷伯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寄生。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重要的医院感
染病原体,可以引起各种感染,例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等,并且有一定的耐药性。

因此,针对其生物安全评估非常重要。

首先,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广的耐药性谱,尤其是对多种抗生素的
耐药性。

其主要耐药机制包括菌体外层膜和药物靶点的改变等。

此外,肺炎克雷伯菌还可以产生多种外毒素和内毒素,导致细胞损伤
和机体炎症反应等。

因此,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对人体健康具有严
重的危害。

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具有一定的传播能力。

其可在医院内通过人际
接触、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同时也可通过宿主(如家畜)在环
境中传播。

因此,在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管理和动物饲养管理等方面,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其传播。

最后,肺炎克雷伯菌在医学和科研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如在研究克雷伯菌耐药性机制、分离与鉴定等方面,可以利用肺炎
克雷伯菌作为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肺炎克雷伯菌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

为防止其传
播和感染,需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开展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同时,也需要深入研究其耐药性机制、生物学
特性以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特征,以促进治疗方法的研发和防控措
施的制定。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疾病详解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疾病详解

疾病名:克雷白杆菌属感染英文名:klebsiella infection缩写:别名:克雷伯菌属感染;克雷白氏杆菌感染疾病代码:ICD:B96.1概述:克雷白杆菌属(Klebsiella)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和呼吸道,亦存在于水和谷物中。

在免疫低下以及接受手术和侵袭性医源性操作的人群易罹患本属细菌感染,亦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

流行病学:肺炎克雷白杆菌是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

据报道,肺炎克雷白杆菌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痰标本中最多,尿次之。

正常人口咽部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带菌率 1%~5%,结肠带菌率约为5%~35%。

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粪便中细菌的检出率增加,有人报道使用过抗生素的300 份粪便标本中有43%有肺炎克雷白杆菌生长。

带菌者和患者是最为重要的传染源。

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正常带菌者可以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称之为内源性感染;此外,在医院,细菌可以通过患者间、工作人员和患者间的接触、人工呼吸器等医疗用具而传播。

长期住院、手术、留置导尿管以及原发疾患等,引起患者全身或局部防御免疫功能减退是重要诱因。

此外,医护人员带菌的手也是造成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鼻硬结克雷白杆菌所致慢性肉芽肿性硬结症多见于欧洲中部及东南部、印度和中美洲。

病因:克雷白杆菌属目前是除大肠杆菌外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与沙雷菌属、肠杆菌属与哈夫尼亚菌生化反应很相似,某些氨基酸脱羧酶试验有助于鉴别。

克雷白杆菌属可分五个种,即肺炎克雷白杆菌(K.pneumoniae)、产酸克雷白杆菌(R.oxytoca)、解鸟氨酸克雷白杆菌(K.ornithinolytica)、植生克雷白杆菌(K.planticola)和土生克克雷白杆菌(K.terrigena)。

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又可分 3 个亚种:肺炎亚种(subsp.pneumoniae)、臭鼻亚种(subsp.ozaenae)和鼻硬结亚种(subsp.rhinoscleromatis)。

(优选)克雷伯菌属详解.

(优选)克雷伯菌属详解.

血清学鉴定
荚膜肿胀试验: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肿胀试验
肠毒素试验 • 动物试验
肺炎克雷伯菌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近年来文献报道我国产酶率已 达30%左右,产酶株对青霉素类、第1、2、 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产
生耐药,而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及 酶抑制剂敏感。ESBL检测现已作为医院细 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四、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检验 2、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的采集
• 肺部感染:采集痰液 • 肠炎采集粪便, • 败血症者采集血液, • 其他根据病症分别采集尿液、脓汁、脑
脊液、胸水及腹水等。
标本直接检验
基本生化
• TSI:⊕/⊕, • 枸(+) • 尿素酶(+), • 吲哚(-) • V-P(+) • 动力(-) • 鸟氨酸(-) • 丙二酸盐(+)
亚种鉴别
• 肺炎克雷伯菌三个亚种的鉴别关键是 IMViC试验;
• 肺炎亚种的结果为--++;
• 臭鼻亚种为-+-d;
• 鼻硬节亚种为-+--;
• 臭鼻和鼻硬节克雷伯菌亚种也可用丙二 酸盐利用加以区分,前者阴性,后者阳 性。
克雷伯菌属
克雷伯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一、克雷伯菌属分类
肺炎克雷伯菌 臭鼻克雷伯菌 鼻硬结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解鸟氨酸克炎克雷伯菌
二、细菌特性
• 形态与染色
较短粗的杆菌,大小0.5~0.8×1~2um, 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无芽胞,无 鞭毛,有较厚的荚膜,多数有菌毛。

克雷伯菌属.

克雷伯菌属.

VP
枸橼盐 尿素 ONP G
98
98 95 99
95
95 90 100
70
100 100 100
98
100 98 100

30 10 80

0 0 0
100
40 100 100
克雷伯菌属各种的生化特性
生化反 应 肺克 产酸 解鸟氨 酸 植生 臭鼻 鼻硬结 土生
丙二 酸盐 粘液 酸盐 葡萄 产气 乳糖 鸟氨 酸 41 ℃
93 90 97 98 0 生长
98 93 97
100 100 96

95
100 100 80 100 100 不生长
100 25 0
100 100 50 0
100 100 100 30 0 0 100 0 3 0 生长 生长 生长 生长 生长
鉴别要点
• 1 本菌特征 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隆 起 、粘液样 、用接种环挑起呈丝状粘连; 发酵葡萄等多种糖类;IMViC - - + +; 动 力阴性、尿素酶、赖氨酸试验阳性. • 2 与产酸克伯菌和解鸟氨酸克伯菌的鉴别 肺炎克伯菌吲哚试验阴性,而后两者为阳 性.解鸟氨酸克伯菌鸟氨酸试验阳性,可 与产酸克雷伯菌相鉴别.
克雷伯菌属
• 克雷伯菌属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 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土生克雷伯 菌、植生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和臭硬 结克雷伯菌7种(后两也作为肺炎克雷伯 菌的亚种.称作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 菌和鼻硬结克雷伯菌亚种),肺炎克雷伯菌 是最为常见一种.
肺炎克雷伯菌
• 1 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大小为0.31.5μm*0.6-6μm,单个成双或短链排列.痰标本 直接涂片,菌体呈卵圆形或球杆菌,单个或成双 排列.荚膜染色外周可见透明、环状荚膜. • 2 培养特性 血平板上较大、圆形、凸起、灰白 色、不溶血的菌落;麦康凯形成隆起、大而粘液 样融合一起的粉红菌落,用接种环挑起呈丝状粘 连、在中国兰平板上呈蓝色菌落. • 3 生化反应 氧化酶阴性,TSI为A/A发酵 葡萄糖,产酸产气;IMViC - - + +;动力、H2 S、鸟氨酸和精氨酸均为阴性,尿素酶、赖氨酸 试验、硝还试验阳性.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

病理变化
肺炎杆菌肺炎占细菌性肺炎的1~2%,其病理变化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导致肺叶或肺段实变(肺泡内充 满炎性渗出物)。不同之处为肺炎杆菌生长繁殖快,有破坏性,渗出液粘稠而重,内含大量
带荚膜的肺炎杆菌;常引起肺泡壁和肺组织坏死、液化及胸膜受累,故肺脓肿和脓胸的发生率高于肺炎链球 菌肺炎。临床特点为突然起病,有寒战、高热、咳嗽、咯痰和严重胸痛,甚至出现意识障碍伴躁动不安、谵语等 严重中毒症状。痰量多,呈黄绿色脓痰,常带血,约25~50%病例呈典型棕红色或红葡萄酱样胶冻痰,痰极粘稠 不易咯出。病情进展较快,若不治疗,病变可由一肺叶扩展到另一肺叶,很快出现紫绀和呼吸困难,还可有黄疸、 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肺部可仅有湿音或有实变体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听到管状呼吸音)。 血白细胞增多。X射线胸片常显示右上肺大片不均匀阴影,内有不规则透亮区,叶间裂下坠。少数病例表现为支气 管肺炎。经治疗恢复后可有肺纤维化。常有复发。半数病人可于发病4天内迅速形成脓肿,约1/4病例并发脓胸。 故本病若示这6份痰液样本均为阴性,并通过血清学试验得出这6份痰样本没有受到克雷伯氏菌得感染,他们得 感染性可能是其他菌得感染所致。从检验结果得出此法检验结果比较理想,检出度好,实用性也比较强,检验条 件不高,在一般检验条件下即可完成检验。
感谢观看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杆菌
01 简介
03 生物学性状 05 病理变化
目录
02 病原学 04 耐药机制 06 临床表现
07 诊断方案
09 鉴别
目录
08 治疗方案
肺炎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菌(俗称肺炎杆菌),其所致疾病占克雷伯氏菌属 感染的95%以上。
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便经呼吸道进入肺内而引起大叶或小叶融合性实变,以 上叶较为多见。

克雷伯氏菌

克雷伯氏菌
虽然克雷伯氏菌具有O抗原和K抗原两种,但其血清学分型主要盖O抗原使O抗原的鉴定比较困难。
克雷伯氏菌与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有密切的抗原关系,常见的是克雷伯氏菌K2与肺炎链球菌2型有交叉反 应。克雷伯氏菌K7、K8、K10和K11与大肠杆菌K55、K34、K39和K37有密切的抗原关系。克雷伯氏菌K63与大肠杆 菌K42间的抗原有交叉反应。
培养特性
本菌属兼性厌氧,能在15-40℃中生长,37℃生长最佳。最适pH值为7.0-7.6。对营养要求一般,不需特殊的 生长因子,在含糖培养基上能形成肥厚荚膜,菌落圆突,灰白色,闪光、丰盛而粘稠,常相互融合,触之粘稠而 易拉成丝,斜面上能长成灰白色半流动状粘性培养物。肉汤内生长数天后可成粘稠液体。具有发酵肌醇,产酸或 产酸产气,水解尿素。
分布区域
该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土壤及食物中常可检出,亦可栖居于人呼吸道与肠道,尤其是曾用抗生素治 疗的住院患者痰液及粪便中均可检出该菌。
下属亚种
最初Cowan等人将克雷伯氏菌分为5个种:产气克雷伯氏菌、爱氏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结克雷 伯氏菌和臭鼻克雷伯氏菌;Edwards和Ewing及Buchanan等定义克雷伯氏菌属有3个种: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结 克雷伯氏菌和臭鼻克雷伯氏菌。
通常根据生化反应即可鉴定本属菌,主要根据吲哚试验、MR试验、果胶酸盐降解、10℃生长、发酵菊糖、D松三糖和L-山梨糖试验及龙胆酸盐利用等。另外卫矛醇、侧金盏花醇等糖类发酵也可采用。
抗原特性
克雷伯氏菌与其他肠道杆菌科细菌一样,具有O抗原和K抗原。已报告了克雷伯氏菌有12种O抗原、82种K抗原, 某些克雷伯氏菌还带有菌毛抗原,表现为两种黏附特性,一种是MS黏附素,对甘露糖敏感,与密集菌毛有关,称 为I型菌毛;另一种是MR黏附素,对甘露糖抵抗,与疏松菌毛有关,称为Ⅱ型菌毛。带有菌毛的细菌不能结合未 经鞣酸处理的新鲜红血球。

10-4肠杆菌科其它菌属

10-4肠杆菌科其它菌属
黏质沙雷菌黏质亚种可在住院病人中引起感染,如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以及外科术后感染;此外,黏质沙雷菌是细菌中最小的,常用于检查滤茵器的除茵效果。其他沙雷菌可通过输液直接进八血流,引起败血症。沙雷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有菌毛血凝素,肠杆菌素介导的和产气菌素介导的镀摄取系统,胞外酶和志贺毒素等。
鼻炎克雷伯茵鼻炎亚种(K o……sp……)经常可从萎缩性鼻炎和鼻黏膜的化脓性感染中分离到。鼻硬结克雷伯茵鼻硬结亚种(K.m…£一£…4 mmn”£朗㈣s)引起呼吸道黏膜、口咽都、鼻和鼻旁窦感染,导致内芽肿性病变和硬结形成。
肉芽肿克雷伯菌(K g…£㈣s)是引起生殖器和腹股沟部位的内芽肿疾病(do…吣?s)的病原体。该苗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已在单核细胞培养系统中分离得到。用G…sa或wr zght染色法可在组织细胞、多形核自细胞和浆细胞的细胞质中观察到0 5~1.Opm×1 5pm的杆菌,有荚膜。
五、枸橼酸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ct£r。缸mr)有12个种,包括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加“nd z z)、异型枸檬酸杆菌(c d…s“s)、柯塞枸橼酸杆菌(c^ose九)、布拉克枸橼酸杆菌(c 6m吐tt)、杨格枸橼酸杆菌(c,…gne)、沃克曼拘橼酸杆菌(c删r女…tz)和无丙二酸盐构橼酸杆菌(c口mn£…眦”s)等。革兰阴性杆菌,有周身鞭毛,无芽胞,能形成荚膜。营养要求不高,菌落呈灰白色、湿润、隆起、边缘整齐。发酵乳糖,产生硫化氢。其0抗原与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常有交叉。
第四节其他菌属
一、克雷伯菌属
克雷伯菌属(女£。6Ⅲ£如)共有7个种,革兰阴性、球杆状、无鞭毛、多数菌株有茵毛。与其他肠杆菌科的细菌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较厚的多糖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里黏液型菌落,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荚膜与其毒力有关。其中肺炎克雷伯茴肺炎亚种(K.p……t…5p p……z&8)俗称肺炎杆菌和催娩克雷伯菌(K oz,focⅡ),是最常见的分离菌种。

临床微生物SOP-克雷伯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SOP-克雷伯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克雷伯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 概述克雷伯菌属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和鼻臭克雷伯菌4个种。

临床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

2. 标本类型血液、尿液、痰、脑脊液、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 鉴定3.1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粗短杆菌。

3.2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呈灰白色、不溶血的菌落。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大而隆起、黏液样、易融合的、粉红色菌落,用接种环挑取呈丝状粘连。

3.3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等多种糖类,TSI为A/A,IMViC - - + + ,硝酸盐还原、脲酶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动力、H2S、鸟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均为阴性。

3.4鉴定要点3.4.1菌属特征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隆起、黏液样、用接种环挑取呈丝状粘连,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IMViC - - + + ,脲酶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动力试验阴性。

3.4.2 克雷伯菌属的种间鉴别见下表克雷伯菌属种间鉴别的关键性试验(阳性%)菌名吲哚VP 枸橼酸盐脲酶赖氨酸丙二酸盐乳糖肺炎克雷伯菌0 98 98 95 98 93 98产酸克雷伯菌99 95 95 90 99 98 100鼻硬结克雷伯菌0 0 0 0 0 95 0鼻臭克雷伯菌0 0 30 10 40 3 30克雷伯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3.5 操作步骤3.5.1 氧化酶试验参见《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2 鉴定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参见《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最新版本文件。

5.质量控制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6.1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可产生ESBLs,据国内文献报道产酶率在30%以上,产酶株对青霉索、头孢菌素类及单酰胺类抗生素均产生耐药。

如果检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即使体外药敏试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敏感,也应报告该菌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耐药。

克雷伯菌属

克雷伯菌属

血清学鉴定
荚膜肿胀试验: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肿胀试验
肠毒素试验 • 动物试验
肺炎克雷伯菌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近年来文献报道我国产酶率已 达30%左右,产酶株对青霉素类、第1、2、 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产 生耐药,而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及 酶抑制剂敏感。ESBL检测现已作为医院细 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 3.鉴定
具有O抗原与K抗原,后者用以分型。 利用荚膜肿胀试验,本属K抗原可分为82型。 肺炎克氏菌大多属3型和12型; 臭鼻克氏菌主要属4型,少数为5型或6型; 鼻硬结克氏菌一般属3型,但并非所有3型均为
该菌。
三、临床意义
克雷伯菌属的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 下的人群,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条件 致病菌。
所致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 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
肺炎克雷伯菌电镜图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
•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 血琼脂培养基:圆形、突起、灰白色、较 大粘液菌落,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有助 鉴别。 肠道选择性培养基:发酵乳糖产酸,呈现 有色菌落。
克雷伯菌在血平板、普通平板上菌落
克雷伯菌在SS、中国兰平)
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
• 生化反应
分解乳糖产酸 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IMViC - - + + 动力、硫化氢、鸟氨酸和精氨酸均为阴性 脲酶、赖氨酸试验、硝还试验均为阳性
肺炎克雷伯菌KIA(A A++ )、MIU(--+)
肺炎克雷伯菌IMViC试验(--++)
• 抗原构造
表 克雷伯菌属种的鉴别

克雷伯氏菌属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及药敏分析

克雷伯氏菌属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及药敏分析

克雷伯氏菌属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及药敏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克雷伯氏菌属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及药敏情况。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健康检查的患者110例作为样本,对其痰、脓、粪、胆汁、小便标本进行检验,采用常规细菌学检查方法鉴定细菌,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

观察110例患者克雷伯氏菌检出情况,观察克雷伯氏菌来源及药敏情况。

结果:110例患者中,共96例检出克雷伯氏菌,检出率87.27%,其中72.92%为肺炎克雷伯氏菌、19.79%为产酸克雷伯氏菌、7.29%为臭鼻克雷伯氏菌。

克雷伯氏菌来源以痰为主,比例为52.08%,脓次之,为23.96%,其次为粪及胆汁,比例分别为10.42%和8.33%,来源于小便的克雷伯氏菌所占比例最小,为5.21%。

高敏药包括头孢氨苄、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四种,药敏率分别为89.58%、87.50%、87.50%、88.54%。

中敏药包括链霉素、强力霉素两种,药敏率分别为51.04%和53.13%。

克雷伯氏菌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乙酰螺旋霉素无药敏现象。

结论:克雷伯氏菌属检验是临床用于肺炎及感染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关键,对于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临床用药需对药敏情况加以重视,提高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属检验;临床;意义;药敏前言:克雷伯氏菌存在于人类肠道及呼吸道中,为条件致病菌的一种,该菌属共包括7个种,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作为常见[1]。

肺炎克雷伯氏菌长期存在,容易引发肠道及伤口等感染发生,严重甚至容易导致败血症及脑膜炎,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2--4]。

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健康检查的患者110例作为样本,对克雷伯氏菌属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及药敏分情况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健康检查的患者110例作为样本。

性别:男性60例,女性50例。

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52.02在±3.25)岁。

肠杆菌科其他菌属的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其他菌属的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其他菌属的微生物学检验肠杆菌科除上述主要对人致病的菌属外,还有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等,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感染性疾病中较常见。

1 克雷伯菌属克雷伯菌属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等,为条件致病菌,临床上感染性疾病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

肺炎克雷伯菌包括肺炎亚种、臭鼻亚种和鼻硬结亚种。

1.1微生物学检验:克雷伯菌检验程序可按肠杆菌科细菌进行检验。

据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如血液、痰、脓汁、尿液、脑脊液、胸水和腹水等。

取痰、脓汁、尿液、脑脊液、胸水、腹水标本,离心后将沉淀物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球杆菌,有明显的荚膜。

血液标本或穿刺液标本接种于肉汤培养基增菌培养,其他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MAC平板。

35℃孵育18~24 h,取血平板上灰白色大而黏稠的菌落和 MAC上乳糖不发酵型黏液菌落,作进一步鉴定。

菌落性状、形态染色特性符合克雷伯菌的特点,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在KIA试验斜面产酸、底层产酸产气、H2S阴性,MIU试验为--+/-,V-P试验为阳性,可初步鉴定为克雷伯菌。

然后可进一步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到种和亚种,并结合荚膜肿胀试验进行鉴别。

1.2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卵圆形或球杆状,常成双排列,有菌毛;无芽胞,无鞭毛。

有明显的荚膜,荚膜肿胀试验是本属菌与其他类似菌的主要鉴别方法;培养特性:克雷伯菌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血平板上形成较大凸起、灰白色、不透明、不溶血、黏液型菌落,用接种环挑起时可出现拉丝现象。

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可发酵乳糖产酸,形成较大的有色黏稠菌落。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混浊型生长,可见菌膜和黏性沉淀物。

生化反应:克雷伯菌IMViC试验结果为--++,脲酶、ONPG、丙二酸盐、黏质酸盐试验呈阳性。

1.3临床意义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较多见。

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也可引起肺外感染,如肠炎、婴儿脑膜炎、菌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等。

克雷伯菌属

克雷伯菌属

鉴别要点
• ?3与土生克雷伯菌的鉴别 肺炎克雷伯
菌尿素酶试验阳性,土生克雷伯菌则为阴 性. • 4与产气肠杆菌的鉴别 肺炎克雷伯菌赖 氨酸试验阳性、尿素酶试验阳性,鸟氨酸 试验精氨酸试验均为阴性;产气肠杆菌动 力、鸟氨酸试验、精氨酸试验均为阳性、 尿素酶阴性.
克雷伯菌属各种的生化特性
生化反 应 吲哚 甲基红 肺克 0 10 产酸 99 20 解鸟氨 酸 100 96 植生 20 100 臭鼻 0 98 鼻硬结 0 100 土生 0 60
克雷伯菌属
• 克雷伯菌属包括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 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土生克雷伯 菌、植生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和臭硬 结克雷伯菌7种(后两也作为肺炎克雷伯 菌的亚种.称作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 菌和鼻硬结克雷伯菌亚种),肺炎克雷伯菌 是最为常见一种.
肺炎克雷伯菌
• 1 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大小为0.31.5μm*0.6-6μm,单个成双或短链排列.痰标本 直接涂片,菌体呈卵圆形或球杆菌,单个或成双 排列.荚膜染色外周可见透明、环状荚膜. • 2 培养特性 血平板上较大、圆形、凸起、灰白 色、不溶血的菌落;麦康凯形成隆起、大而粘液 样融合一起的粉红菌落,用接种环挑起呈丝状粘 连、在中国兰平板上呈蓝色菌落. • 3 生化反应 氧化酶阴性,TSI为A/A发酵 葡萄糖,产酸产气;IMViC - - + +;动力、H2 S、鸟氨酸和精氨酸均为阴性,尿素酶、赖氨酸 试验、硝还试验阳性.93 90 9Fra bibliotek 98 0 生长
98 93 97
100 100 96
3 95
100 100 80 100 100 不生长
100 25 0
100 100 50 0
100 100 100 30 0 0 100 0 3 0 生长 生长 生长 生长 生长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安全评估报告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安全评估报告

EHS体系文件生物安全、辐射及化学品风险评价制度记录表单编号:RFEHS-B01-017-R01 生效日期:2015年8月15日修订号:0 页码:1/4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安全评估报告编制审核批准批准日期:年月日EHS体系文件记录表单编号:RFEHS-B01-017-R01生效日期:2015年8月15日修订号:0 页码:2/4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一、评价目的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2004)、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卫生部令《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以及 ZY-LIS-107《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微生物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定期对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活动的生物安全进行评估。

二、评价内容1、概述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的胃肠道内,是临床标本中常见的细菌,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该菌在正常人鼻咽部的带菌率1%~6%,但在住院病人中可高达20%。

该菌是酒精中毒者、糖尿病人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

肺炎克雷伯菌也能引起各种肺外感染,包括肠炎和脑膜炎(婴儿)、泌尿道感染(儿童和成人)及败血症。

近十几年来由该菌引起的免疫低下患者感染和医院感染不断增加,已成为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

2、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肺炎克雷伯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鞭毛、无芽胞,但有明显的荚膜。

兼性厌氧,对营养的要求不高。

3、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3.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主要是痰标本。

3.2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和或MAC选择性培养基,于37℃孵育过夜。

可分别形成较大的、凸起、灰白色粘液型的菌落以及MAC上红色(易扩散至周围的培养基中)、大而厚实、粘液型光亮的菌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克雷伯菌电镜图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MAC)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KIA(A A++ )、MIU(--+)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IMViC试验(--++)
精品文档
临床意义
克雷伯菌属的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 下的人群,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条件 致病菌。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检验程序
精品文档
检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 3.鉴定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肿胀试验
精品文档
返回
克雷伯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精品文档
返回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产酸(催娩)克雷伯菌(K.axytoca)
解鸟氨酸克雷伯菌(K.ornithinolytica)
植生克雷伯菌(K.planticola)
土生克雷伯菌(K.terrigena)
肺炎克雷伯菌又可分为3个亚种:
所致疾病:肺炎、脑膜炎、腹膜炎、 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
精品文档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近年来文献报道我国产酶率已 达30%左右,产酶株对青霉素类、第1、2、 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生素均 产生耐药,而仅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 及酶抑制剂敏感。ESBL检测现已作为医院 细菌室常规检测项目。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subsp. pneumoniae)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subsp. ozaenae)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鼻 硬 结 亚 种 ( subsp.
rhinoscleromatis

精品文档
细菌特性
• 形态特征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精品文档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