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诗点评
李商隐《落花》全诗赏析
李商隐《落花》全诗赏析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落花高阁客竟去⑴,小园花乱飞。
参差⑵连曲陌⑶,迢递⑷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⑸。
芳心⑹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⑺。
【注释】⑴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⑵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
⑶曲陌:曲折的小径。
⑷迢(tiáo)递(dì):高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⑸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⑹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⑺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白话译文】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创作背景】这首咏物诗是诗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闲居永乐期间所作。
当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一群的朋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构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因而境况很不如意。
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赏析】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
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
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
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
下旬从时间着眼,“迢递”为遥远之处,送斜晖写主人长时间伫立在楼上,呆呆地瞩目远方,仿佛在送别夕阳落山,实际上是在目送不断远去的客人。
第三联写落花飘零,使视线由园外转入园内,由上而下。
朱淑真《落花》原文译文鉴赏
朱淑真《落花》原文|译文|鉴赏《落花》是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落花》原文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译文及注释译文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注释青帝:掌管春天的神,又称东君,东皇。
鉴赏朱淑真是位知名度相当高的才女,她的《断肠集》不知感动过多少同样在深闺中惆怅无限的女子。
不少人对央视版《红楼梦》中的这一幕记忆犹新:苦命的香菱,于深夜里对着滴泪红烛正在读这本《断肠集》。
然而,此时却传来夏金桂的一声狮吼,她悚然一惊,忙丢下诗集去服侍那个悍妇。
蜡烛红泪点点,滴在这“断肠”两个字上。
《千家诗》编选者大概是一些老儒,他们选的诗,士大夫气浓,头巾气冲,重男轻女,对于才女们的诗几乎不选。
但奇怪的是,他们不选李冶、薛涛、鱼玄机,也不选李清照,却偏偏选了两首朱淑真的诗。
这让一贯喜?八卦的江湖夜雨不禁相信起原来一直不大相信的传闻——朱淑真是朱熹的侄女。
前面一再说过,《千家诗》选编者最“粉”程朱,只要和程朱有关系的,优先录入。
不过朱淑真的作为,可和程朱那一套截然相反,她曾“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也曾“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做出一系列放纵大胆、惊世骇俗的举动。
《千家诗》的旧本原注说:“花正开而芳姿艳丽于连理枝头,如少年夫妇燕婉和谐也,花开而遇嫉妒之风雨相催,百花摇落如夫妇不幸,中道分离乖阻也,安得青帝常主四时,使连理花常开并蒂,而无风雨纷纷之摇落也。
”?对于朱淑真来说,她对“连理枝”的态度,前后是大不一样的。
这首诗想必是作于朱淑真的少女时代。
何以见得?因为这首诗中还句句怜惜“连理枝”来着,此时的朱淑真,心中的“连理枝”应该不是她未来嫁的老公那样子。
李商隐《落花》赏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
李商隐《落花》赏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李商隐的《落花》是一首深刻而感伤的咏物诗,通过描绘落花的情景,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入秘书省不久,母亲去世,诗人辞职回乡守丧。
在闲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的这段时间,诗人栽植了不少花草,创作了不少咏物诗,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因令狐楚拔擢得中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站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狐绚的诽谤压抑,说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
李商隐的处境极不如意,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一、作品原文落花李商隐〔唐代〕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2、注释竟:完毕;终了。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迢递:遥远的样子。
指花飞得很远,或远处亦有花在飞。
斜晖:西斜的太阳。
肠断:形容心情极度悲伤。
眼穿:同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归:一作“稀”。
芳心:花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三、创作背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入秘书省不久,母亲去世,诗人辞职回乡守丧。
在闲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的这段时间,诗人栽植了不少花草,创作了不少咏物诗,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因令狐楚拔擢得中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站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狐绚的诽谤压抑,说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
【唐诗三百首】唐诗《落花》赏析
【唐诗三百首】唐诗《落花》赏析作者:李商隐
原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意境
《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商隐:落花
李商隐:落花
《落花》作者: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评析】: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李商隐《落花》诗意鉴赏
李商隐《落花》诗意鉴赏李商隐《落花》诗意鉴赏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落花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鉴赏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朝代:唐代作者:王勃原文: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译文落花落了下来,纷纷扰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绿色的叶子、青色的花萼映衬着红彤彤的花朵,伴随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辉煌的楼阁。
落花的影子轻拂过精心装饰过的台阶和精美的筵席,香气随风飘过人们舞馆门口插着茱萸华丽的帐幕。
落花随风漫天飞舞,缤纷地飞入四周的帐幕中。
落花的时候正是仲春时节,游春的人回来不回来啊?落花轻轻飘落,浓郁的香气围绕着高高的树木,当花落的时候春天已经很繁盛了,游春的人都顾全不完。
华丽精美的楼阁,深绿色台榭让人觉得安静闲适,众多的美人来回穿梭其中。
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人生顶点难以再次达到。
但可以再次试着白天畅游落花之中,夜晚住宿于落花之间。
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飘飞的院落里,楼台上飞翔着成双成对的朱鬟。
注释(1)跗(fū ):花萼。
南朝齐·沈约《郊居赋》“衔素蕊于青跗。
”又如:跗萼(花萼与子房。
亦指花朵);跗萼联芳(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2)萼(è):动植物身体上的结构,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叶状薄片,花开时托着花瓣。
如:萼跗(萼,花萼;跗,通“栿”,花萼房。
比喻兄弟);萼绿君(茉莉花的别名)。
(3)裴(péi ):长衣下垂的样子。
(4)玳(dài)瑁(mào):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市场上的优良龟甲。
(5)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
(6)茱(zhū )萸(yú):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紫红色,味酸,可入药。
《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翻译满天都是飞舞的落花,带着各自的伤感,在烟雨迷蒙的青楼里,我不由想起故人,怎么舍得忘记呢。
花儿在空中仿佛随着美人吟唱的曲子纷纷飘落,花落了,恰似化了半面妆的美人,楚楚可怜。
我这流浪的人儿看了落花的情景,不由感同身受,泪流满面,这种心境犹如繁华的街头游人离去一样空荡落寞,只有落花的残香还飘散在空中。
引来了两只美丽的蝴蝶,把它们的爱情全部酿成甜美的蜜。
注释坠素:坠落的白花。
翻红:凋谢的红花。
望:这里读平声。
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半面妆:化了一半的妆。
徐妃在他来时,故意作半面妆(即只在半边脸上化妆)等待他。
沧海:古代通称今黄海、东海海域为沧海,南海海域则称南海或涨海。
只有南海才产珍珠,此处沧海泛指诸海。
这里指以蚌生珠喻人落泪。
章台:西汉都城长安中的一条繁华街道。
骨:指花瓣。
传:招引。
蜜房:蜂窝,特指蜂藏蜜的所在。
品评这是一篇构思十分精巧的咏物诗。
我国古代美学认为,摹写物景,大体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要形似,即能传达出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
其次就是要形神兼备,即除了事物的外部特征外,还要进一步体现出蕴藏于事物形体中内在精神实质来。
而最高的要求则是遗貌取神,即为了更精确更丰富地表现客观事物,诗人和艺术家有时会故意忽略它们的某些外部形态以突出其内在的精神。
宋祁这篇诗,写的是绿暗红稀的时节,凄烟零雨的光景。
诗人一上来便想到了不但人会惜花,花也会自惜,所以先写出首句,然后才继以次句,花即各自伤,人也就更不忍相望了。
这便形成了一种令人伤感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调子。
一般人都以花比喻美女,而宋祁却反过来,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
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落花》古诗原文及赏析
《落花》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诗人以无限的感慨抒写了用生命打扮春天的花朵,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所得只是飘落凋残、沾人衣裙的凄凉结局。
两句诗语意双关、凄惋悲伤,也映照了诗人自身的经历。
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的情感哀怨动人,可见出诗人的大家手笔。
【全诗】《落花》[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二句意谓居于高阁的客人竟然离去了,小园中的落花正杂乱地飞落。
②花朵高低不齐地纷纷落下,连续覆盖小径曲陌,临空飞舞似遥送夕阳斜晖。
参差(cen ci):高低不齐貌。
曲陌:弯曲的小路。
迢递(tiao di):远貌。
③二句意谓落花委地使多情人肠断而不忍扫,望穿双眼,望春和人留下,但却都无情地归去了。
④二句意谓有情的芳心(花心、人心)随着春尽而完结,只剩下泪下沾衣而已。
【赏析】诗的首联写客人离去,花已落下,极为平淡,然而妙就妙在诗人把两件本来不相干的事物硬是拉拢在一起,如此一来,“连落花亦看作有情矣!”(《李义山诗集笺注》)。
如此写法看似无理实则有理,这便是触景伤情,因情而写物。
颔联承接上联,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情状。
“参差”为所见落花惨状,是客观现实,“迢递”是拟人手法,是因情而写。
落花参差与曲陌而“连”,仿佛与诗人情绪相通;“迢递”而“送”竟是让人留恋的太阳,这两个字用的'很好。
也正是这两个字才把作者的情绪传给所咏之物,又把所咏之物的伤感带给诗人。
落花已不再是普通落花,而是作者感情传达的对象,因而诗人“断肠”而“不忍扫”,诗人希望花不要再落,可是“眼穿”了,花“仍欲稀”,作者此时心情自然无比悲伤。
尾联是作者对落花的感慨,更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哀凄自怜:花以生命点缀春天,最终却凋零残损,沾人衣裙。
诗人空怀壮志,而屡遭挫折,施志无门,只有悲哀,泪落沾衣而已。
朱淑真《落花》译文及鉴赏
朱淑真《落花》译文及鉴赏《落花》是由朱淑真所创作的,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落花》,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落花》宋代:朱淑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落花》译文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落花》注释连理枝:两棵树连生在—起,枝叶交缠。
诗人常以之比喻夫妻恩爱。
催:催促。
愿:希望。
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莫遣:不要让。
点翠苔;指花瓣飘落,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落花》赏析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
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
《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前两句写象征邪恶力量的横雨狂风侵袭着象征美好事物的花;后两句写呼唤青帝为落花做主,莫让风雨欺凌花,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
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
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
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
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
李商隐《落花》赏析5篇
李商隐《落花》赏析5篇李商隐《落花》赏析1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得罪了牛党的令狐绹,境况极糟。
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引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境。
诗一、二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写落花景象,“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乱飞”,落花成为有情物,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
三、四两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
这两句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骚动不安。
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象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
于是整个画面笼罩在落花余晖这一副沉重黯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深重伤感和悲哀。
五、六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
“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赏析唐诗《落花》
赏析唐诗《落花》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含蓄、意境优美而著名。
《落花》是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落花》全文如下: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通过落花、微雨、人独立、燕双飞等意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
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美、孤独、思念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一对偶句,展示了一种对比鲜明的景象。
落花代表着衰败、逝去,而燕双飞则代表着生机、活力。
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美好的短暂,也引发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通过对明月和彩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人用明月和彩云来象征美好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落花》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落花》原文注释及赏析
《落花》原文注释及简析
【原文】
《落花》
[宋]曾公亮
坠素翻红各自伤①,青楼烟雨忍相忘②。
将飞更作回风舞③,已落犹成半面妆④。
沧海客归珠进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⑤。
【注释】
①素、红:代指李、桃花。
②青楼:原为古代妓女住处,此处代指女子居处。
③回风舞:用李贺“落花起作回风舞”诗意,言其恋枝。
④半面妆:用梁元帝吵-目,徐妃以半面妆侍之喻艳丽尚存。
⑤蜜房:蜜蜂储蜜处。
【赏析】
在诗人眼中,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和现象,无不渗透着动人的情感。
这首诗即为落花留影传神,充满了凄迷的壮美。
首联写素红的坠翻自伤飘零,却依然缠绵于青楼的烟雨,惆怅在不忍相忘的悲哀中。
领联把“将飞”之态与“已落"之状对举,尤显香销玉陨的执着和不甘,表现出一种至死不失其美的精神。
经过颈联的寄寓强化,这种精神在对生命将息而仍不忘献出芳心一片所作的泻染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流水无情,落花有意,她的高洁和痴迷,真是哀婉啡恻,可歌可泣。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鉴赏《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落花》原文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及注释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鉴赏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落花(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落花(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落花(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落花满天飞,何处觅春归?千里迢迢怀君意,只愿君心似我心。
《落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独白让人感受到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落花》这首诗的原文,然后再进行赏析。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以“落花满天飞”的景象开篇,将目光聚焦在春天落花飘零的美丽景色上。
落花满天飞的场景形象而鲜明,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美好与生机。
同时,这种景象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了过往的时光。
接下来,诗人问道:“何处觅春归?”这是一个反问句,意味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在漫天落花中,诗人似乎迷失了春天的踪迹,不知该向何方去寻找那个被时间带走的春天。
这个问题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人生追求和对美好时光渴望的一种表达。
紧接着,下一句“千里迢迢怀君意”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所在的心怀思念。
以千里迢迢的心情怀念远方的人,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寂寥和无奈。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自然景色之中,以表达出他对远方所在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中以“只愿君心似我心”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亲密之人心灵相通的期待。
诗人希望对方能够像自己一样,感受到那种迷失春天与无限思念的心情,以实现心灵的情感共鸣。
总体来说,李商隐的《落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手法,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让读者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能够体会到李商隐在文字中所展现出的细腻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技巧。
《落花》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成为了唐代诗歌中一朵瑰丽的花朵,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触动和启示。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首联“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描绘了高阁上的客人已经离去,小园中的花朵却在空中飞舞的场景。
“高阁”和“小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所处的环境的清幽和孤寂。
“客竟去”说明客人已经离开,留下诗人独自面对落花的飘零,增添了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感觉。
“花乱飞”则生动地描绘了花朵在空中飞舞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迷茫的感觉。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进一步描写了落花的景象。
“参差”形容落花错落有致,“曲陌”指曲折的小路,“迢递”表示遥远。
这两句诗描绘了落花随着小路蜿蜒延伸,一直延伸到远方,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美丽而又令人感伤。
诗人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表达了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眷恋之情。
“肠断”形容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未忍扫”表示诗人不忍心将落花扫去,仿佛在留恋着什么。
“眼穿仍欲归”则描绘了诗人的目光穿过花丛,一直追寻着落花的身影,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执着和追求。
尾联“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芳心”指诗人的内心,“向春尽”表示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的心事也渐渐消散。
“所得是沾衣”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落花而落泪,衣裳被沾湿的情景。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将自己的情感与落花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李商隐的《落花》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的诗歌。
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身世飘零的悲哀。
这首诗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翻译方面,为了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意思,我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同时,为了使译文更加流畅和自然,我对译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润色。
以下是《落花》的英译文:The Falling PetalLeaving guests in the high pavilion, Petals dancing in the small garden. Intertwined, they follow the meandering path, Farther and farther they float in the slanting sunlight.My heart aches yet I cannot sweep them away, My eyes search but they still return no more. My longing heart follows the fleeting spring, All I gain is a dress soiled with tears.。
李商隐《落花》诗歌赏析
李商隐《落花》诗歌赏析李商隐《落花》诗歌赏析《落花》作品介绍《落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13首。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落花》原文落花作者: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①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②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③。
《落花》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落花》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落花》赏析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落花》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落花》全诗赏析
李商隐《落花》全诗赏析李商隐《落花》全诗赏析 落花是唐代诗⼈李商隐所作的⼀⾸五⾔律诗。
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素怀壮志,不见⽤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落花 ⾼阁客竟去⑴,⼩园花乱飞。
参差⑵连曲陌⑶,迢递⑷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⑸。
芳⼼⑹向春尽,所得是沾⾐⑺。
【注释】 ⑴客竞去:客⼈竟然都离去了。
⑵参差:错落不起的样⼦。
⑶曲陌:曲折的⼩径。
⑷迢(tiáo)递(dì):⾼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远者。
⑸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⑹芳⼼:这⾥既指花的精神灵魂,⼜指怜爱花的⼈的⼼境。
⑺沾⾐:这⾥既指落花依依沾在⼈的⾐服之上,⼜指怜爱花的⼈伤⼼⽽抛洒的泪滴。
【⽩话译⽂】 ⾼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
【创作背景】 这⾸咏物诗是诗⼈于唐武宗会昌六年闲居永乐期间所作。
当时以⽜信孺为⾸和李德裕的⼀群的朋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事,构怨于⽜党的令狐鹗,因⽽境况很不如意。
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忧伤⾝世之感。
【赏析】 ⾸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园花飞。
诗⼈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客竞去”写留⼈不住,⽤“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法,从“竞”和“乱”中让⼈品味出怨有情之⼈却⽆情,恼⽆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
诗⾥⾏间表达出主⼈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种怅然之感,从⽽使花、情、意融为⼀体,达到了以情致动⼈的⽬的。
颔联写离去之⼈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
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连”字,写尽道路难⾏。
下旬从时间着眼,“迢递”为遥远之处,送斜晖写主⼈长时间伫⽴在楼上,呆呆地瞩⽬远⽅,仿佛在送别⼣阳落⼭,实际上是在⽬送不断远去的客⼈。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鉴赏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鉴赏《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落花》原文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及注释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鉴赏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赏析《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落花》原文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及注释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赏析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月无情人有情落花不落传千古
一、落花人
花开花落。
得意之时如桃花绽放,落魄之时飘零落寂!恰如唐寅的人生路。
唐寅,明中期诗书画三绝的江南艺术家。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不料明弘治十二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
唐寅耻不就官而归家。
此后.他不但功名无望,且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申异炊.可以说他落魄之极,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
花神相伴迷佛门。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俨然是一位与自然相
伴的桃花园主人。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
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
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征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
有时大叫恸哭。
至花落,遣小僮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
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最终落花飘零水东流,桃花有情伴终老。
二、落花情
唐寅的和作七律《落花诗》,诗书益彰,华美感
伤,首首抒怀,“柔情绰态,如泣如诉”,情作线亦
成珠,晶莹剔透,光耀千古,是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哀伤如雾霾,一种英雄落寞的暮气滋润着江南的朵朵“落花”。
落花诗看似伤春,实则自摅其才情。
诗中惜花怜花叹花的万千感慨“伤”字当头,知己难觅和友人别离,华年易逝又真情退去,身老体衰兼怀才不遇,瞬间高歌却无以报国……感伤抑郁,真情累牍,千重重雾障障,不见光明不能释怀。
遭遇误解,他只能以诗真实地袒露自己内心的隐秘情感,让世人看到自己的任情狂放和洒脱背后的巨大不平。
才情多悟得,罹后有新知,人生无常,心中了了,当超脱旷达,而这恰又是不能超脱的呼告!
三、落花韵
《落花诗册》结字萧散疏朗、斜中求正、向背得宜、外廊方正;用笔虚实相生、方圆互见、粗细相称、笔势回环、洒脱随意。
用笔结
体皆为上品,流动有深意,娴熟有余韵。
举例如下:上有天下
有地,凡事必须敬,人卑微如拜到脚下的微尘,当如“神”;波光潋
滟中水流,外柔中刚破空来,当如“水”;仰望星空
又脚踏实地,身居寒宫如美娥,当如“月”;眉开眼笑尽欢颜,泪落东吴不言愁,当如“笑”;月当空太阳升,雾霭沉沉上朝早,
当如“朝”;北斗悬空定南北,耸立若山身下虚,当
如“北斗”星空闪;大道两旁翠荫生,潺潺流水罅隙
涌,当如“绿”;展翅欲飞送吉祥,负重前行亦如轻,当如“凤”。
不难发现,《落花诗》结体用笔具晋人韵味,疏放蕴精致,流美笔意,典雅娴熟又灵动。
古人评,《落花诗》“严谨中见性情,丰劲中见散逸”,“清雅别致,迭宕流通”,“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觇润雅”,“章法井然,从容不迫,用笔遒劲,转折分明,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妙”,立足于自然与人生,兼取王羲之、李邕、赵孟頫和欧阳洵等书法精华融为一炉,又独立成体,已臻化境。
四、落花意
惜春伤春是主流情怀。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
”破题句,奠定伤春情感基调,暗含富贵恰如短春的落花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
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落花飘零,也宛若优美柔婉的舞蹈,胜过歌伎舞娘的表演;风中残香,虽然很快就会消散,却也比那千年古树更让人留恋。
自己清贫潦倒,穿着草鞋,却只愿在落花中痴迷,伴着残香,即使日高三丈,也不愿意从梦中醒来。
痴迷留恋不觉醒,情语极为形象。
“控诉歌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有情无情东流水,为伤春进一步铺陈,赏花人悲怆顿足而落花沉寂,形象对比鲜明。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
”千金买不来春再回,千
金买不来美人归,千金买不来青春永驻,风雨如晦是人生的遭际,一种惜春恋春伤春的情感滚滚而来。
“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
莫问东君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
”拟人手法妙用,燕伤莺啭问东风诉恩怨,答曰从来“春梦不分明”,借燕伤莺啭诉作者伤春之情。
“洛水难传赋里神,国色自来多命薄。
桃红又见一年春,已无金帐围金谷。
”洛神驾鹤归去,将军金帐成幻影,叹国色天香如桃红般转瞬即逝,飘零落寂化作微尘。
唐寅自比,暗示人生凄惨多舛,怀才不遇,无人赏识,又年华易逝,只能阵阵作痛,怅惘缠绵。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
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虚实相生写花落,叶满城花飘去,自然春归去赏花人也如归,盛年如春花绽放,老年如枯叶飘零无人怜,唯有唐寅这一多情人,夜不能寐,只听雨打芭蕉叶满城莺啼血!
“时节又惊梁燕乳,铅华无奈隙驹催。
”比拟手法,时光如白驹过隙,惊梁燕人无奈,伤绝或珍惜,全在一个心境!而作者满目的伤痛感伤,真一个“绝”字了得!
“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
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
”寻芳不得过墙来,满目葱翠只见愁,愁的是桃花如雨落,愁的是芳心无处落!反衬手法用得好,常人眼中的生机,在唐寅眼中成了哀怨。
“青鞋布袜谢同游,粉蝶黄蜂各自愁。
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因花落作者无心同游去赏春,蝶、蜂各自愁,比拟手法。
“惜花心性死方休”写出了伤春的心性,年年花落年年愁,浪漫手法凸显了惜花程度。
“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
”拟人手法,“恨”字极言“去匆匆”“转眼空”的速度之快,突出了惜春之情!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
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直诉春怨也别有蕴含,人无再少年,风华正茂已远去,愁多却无人知晓也无人诉说,唯有“落花”寄托千古愁。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桃花开杏花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千古哲理难随人愿,唯有自我宽慰。
“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肯迟。
”“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繁华落尽如漏雨,凄凄惨惨不肯停,然万木荣枯终归土,伤有何用?自悟自解花木与人同归去!一种超然情怀渐渐升起。
理趣怀才不遇,自醒自慰。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
”“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
”自比,自己空怀报国心,壮志未酬的哀怨无人诉,精神无处落脚,比西子归湖昭君出塞还伤感,悲痛欲绝到“奔井”和“坠楼”的程度。
“杜鹃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树底春。
色即是空空是色,欲从调御忏贪嗔。
”禅语融于花间,杜鹃啼血蝴蝶游魂,都是人间色相,强付
情怀或附会忏贪嗔,都只是一厢情愿,至此作者渐渐走出情感的瓶颈。
“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站在历史长河上,抑或站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尺度上,人生当纵情;春荣秋枯,万物不离此局,人何以堪?哲理铭千古,宽慰别人亦是自慰之。
岁月无情人有情落花不落传千古。
远去了落花人,飘逝了落花舞。
桃花落了虽然终有再开时日,但花色浓淡和其承载的美好情感终将随着落花流水一起消去。
千古流芳,永载史册的是落花人的艺术才华、俚俗真情和至死不渝的精神追求!在华夏文明的传承中,《落花诗》秉承晋人遗风,开创了“流美笔意,用笔为上,结体为工,玩味法帖,悉知其味”的书法艺术传承和创作原则。
落花是唐寅反复吟咏的对象。
落花让人伤春惜春,落花中蕴含着唐寅无限哀思;唐寅怀才不遇恰如落花遭风雨,落花成为他身世的写照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