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差的形成
【过渡】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任何时刻地球上的昼夜状态都不完全一样,在同一纬度情况下越向东越先见到太阳。因此,同纬度越向东时间越早。这样就给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某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昼夜状态是不一样的,因而各地的地方时也就不一样了,如何来确定和计算不同地区的时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地球上一些特殊的点,来辅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
1、地球上的昼夜状态是如何形成的?
2、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是如何形成的?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地球在任意时刻都存在着昼夜两种状态,这是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造成的。因Hale Waihona Puke Baidu,太阳在任意时刻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由于地球是在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位于黑夜的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进入白天,而位于白天的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进入黑夜,这样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是我们生活的基本的时间单位。
【板书】三、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学生观察发现过晨线和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两条经线时间固定不变,即6点和18点。位于黑夜中间和经过直射点的经线的时间也是固定不变的。即0点和.12点。同一纬线越向东的地方越先见到太阳。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能够自主得出地方时计算的一些特殊的点,从而为理解和灵活运用地方时计算的规律打下扎实的基础。
【过渡】既然同学们现在能够判断出昼昏线,就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极投影中,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在侧投影中昼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和侧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和晨昏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动画,观察并思考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这两条分界线的特点得出判断的依据。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出晨昏线与赤道互相平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时刻垂直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的演示课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发现晨昏线的特点,从而找到晨昏线的判断依据。在教学上实现难点的突破。
通过学生分组观察与讨论,使学生能够自主得出晨昏线与赤道和太阳光线的关系。为理解地方时的计算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小结】地方时计算的三步骤。一: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二:确定晨昏线并找出其与赤道的交点,从而确定过这一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三:按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分组总结地方时计算的步骤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地方时计算的基本方法。从而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理解。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完善板书
总结要点,突出重点
课堂反馈
布置练习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维
教学
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昼夜交替的意义;理解晨昏线(圈);理解地理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正确辨别二分二至日的侧投影和极投影光照图;掌握地方时计算的三步骤
(三)德育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能力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地方时计算的方法
难点:晨昏线的判断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课题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
总课时
授课人
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复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这两种运动形式紧密联系,同时进行。因此,关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中有些主要是由自转造成的,有些则是公转造成的。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昼夜交替和时差。它是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原因造成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是高考考纲内容相对较难的内容,掌握好本节对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有极大地帮助.另外,本节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昼夜交替和地方时。这两大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样选材体现了高中地理教材选编的实用性原则.
学习是为了使用,使用可以巩固学习。本节课教学中辨证地处理学与用的相互关系,做到以用为主,学用结合,使知识得到迁移,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和谐发展,教学相长。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特选择了有针对性的习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证明,学习者通过听觉可以获取信息的40%左右,通过视觉可以获取信息的75%左右,而视听结合可以获取信息的90%以上。本节内容虽然和实际联系紧密,但是,由于本身处在地球上,学生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解决学生“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形象地演示过程,突破难点,变不可视为可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素质教育全体性的要求,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板书】二、时差的形成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和侧投,引导学生观察
【小结】地球虽然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但晨昏圈始终平分赤道,因此晨昏圈与赤道交点的时间就固定不变了,即晨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是六点钟,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是十八点钟。此外,白昼的正中间与黑夜的正中间的时间也是不变的。即昼半球的中心是12点,夜半球的中心是0点或24点,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也使同一纬线越向东越先见到太阳,因此时间就越早。在进行地方时计算的时候,不管题中出现的是什么样的视角的日照图同学们都可以以不变来应万变,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地方时的计算了。
昼夜交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能感受到的,本部分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昼夜.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和意义.这四个层次具有一定的梯度.
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是高二文科学生,由于学生初中及高一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对地球运动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差缺少必要的理解。因此,学生在完成关于此部分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非常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南非世界杯决赛的比赛图片,提问:根据比赛图片,思考比赛期间当地的昼夜状态如何?我们看比赛的时候,我们这的昼夜状态如何?
【过渡】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决赛期间南非是在白天,而我们这里正处于黑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板书】一、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昼夜半球之间始终存在着分界线,请同学们来思考这两条分界线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判断这两条分界线?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指导学生观察经过昼夜半球分界线的变化过程。
【小结】经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按地球自转方向一条分界线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另一条分界线是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因此,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为“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这“昏线”。这就是晨昏线的判断依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差的形成
【过渡】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任何时刻地球上的昼夜状态都不完全一样,在同一纬度情况下越向东越先见到太阳。因此,同纬度越向东时间越早。这样就给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某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昼夜状态是不一样的,因而各地的地方时也就不一样了,如何来确定和计算不同地区的时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地球上一些特殊的点,来辅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
1、地球上的昼夜状态是如何形成的?
2、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是如何形成的?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地球在任意时刻都存在着昼夜两种状态,这是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造成的。因Hale Waihona Puke Baidu,太阳在任意时刻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由于地球是在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位于黑夜的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进入白天,而位于白天的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进入黑夜,这样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是我们生活的基本的时间单位。
【板书】三、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学生观察发现过晨线和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两条经线时间固定不变,即6点和18点。位于黑夜中间和经过直射点的经线的时间也是固定不变的。即0点和.12点。同一纬线越向东的地方越先见到太阳。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能够自主得出地方时计算的一些特殊的点,从而为理解和灵活运用地方时计算的规律打下扎实的基础。
【过渡】既然同学们现在能够判断出昼昏线,就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极投影中,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在侧投影中昼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和侧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和晨昏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动画,观察并思考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这两条分界线的特点得出判断的依据。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得出晨昏线与赤道互相平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时刻垂直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的演示课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发现晨昏线的特点,从而找到晨昏线的判断依据。在教学上实现难点的突破。
通过学生分组观察与讨论,使学生能够自主得出晨昏线与赤道和太阳光线的关系。为理解地方时的计算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小结】地方时计算的三步骤。一: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二:确定晨昏线并找出其与赤道的交点,从而确定过这一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三:按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分组总结地方时计算的步骤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地方时计算的基本方法。从而反映出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理解。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完善板书
总结要点,突出重点
课堂反馈
布置练习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维
教学
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昼夜交替的意义;理解晨昏线(圈);理解地理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正确辨别二分二至日的侧投影和极投影光照图;掌握地方时计算的三步骤
(三)德育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能力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地方时计算的方法
难点:晨昏线的判断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课题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
总课时
授课人
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复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这两种运动形式紧密联系,同时进行。因此,关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中有些主要是由自转造成的,有些则是公转造成的。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昼夜交替和时差。它是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原因造成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是高考考纲内容相对较难的内容,掌握好本节对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有极大地帮助.另外,本节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昼夜交替和地方时。这两大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样选材体现了高中地理教材选编的实用性原则.
学习是为了使用,使用可以巩固学习。本节课教学中辨证地处理学与用的相互关系,做到以用为主,学用结合,使知识得到迁移,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和谐发展,教学相长。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特选择了有针对性的习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证明,学习者通过听觉可以获取信息的40%左右,通过视觉可以获取信息的75%左右,而视听结合可以获取信息的90%以上。本节内容虽然和实际联系紧密,但是,由于本身处在地球上,学生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解决学生“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形象地演示过程,突破难点,变不可视为可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素质教育全体性的要求,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板书】二、时差的形成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和侧投,引导学生观察
【小结】地球虽然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但晨昏圈始终平分赤道,因此晨昏圈与赤道交点的时间就固定不变了,即晨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是六点钟,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是十八点钟。此外,白昼的正中间与黑夜的正中间的时间也是不变的。即昼半球的中心是12点,夜半球的中心是0点或24点,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也使同一纬线越向东越先见到太阳,因此时间就越早。在进行地方时计算的时候,不管题中出现的是什么样的视角的日照图同学们都可以以不变来应万变,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地方时的计算了。
昼夜交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能感受到的,本部分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昼夜.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和意义.这四个层次具有一定的梯度.
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是高二文科学生,由于学生初中及高一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对地球运动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差缺少必要的理解。因此,学生在完成关于此部分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非常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南非世界杯决赛的比赛图片,提问:根据比赛图片,思考比赛期间当地的昼夜状态如何?我们看比赛的时候,我们这的昼夜状态如何?
【过渡】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决赛期间南非是在白天,而我们这里正处于黑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板书】一、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昼夜半球之间始终存在着分界线,请同学们来思考这两条分界线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判断这两条分界线?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指导学生观察经过昼夜半球分界线的变化过程。
【小结】经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按地球自转方向一条分界线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另一条分界线是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因此,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为“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这“昏线”。这就是晨昏线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