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最全)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最全)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最全)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九、描写方式:正面)、反面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一、小说(一)小说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二、议论文(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四)议论文基本结构1、引论:提出题目2、本论:阐发题目3、结论:解决题目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五)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十三、说明文分类:1、什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3、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14、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援用5、说明文的语言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6、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准确十四、散文1、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五、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十六、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023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3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

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佛教名 词,指佛、法、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2.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 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u)篆额( 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点—3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hui下[NextPage]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 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 ,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 ,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 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通用)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通用)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一、知识点汇总No.1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No.2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中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1、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所学课文《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2、左丘明,鲁国史官。

所学课文《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所学课文《曹刿论战》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所学课文《孟子》2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4、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辈。

所学课文《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诸子哲理散文。

所学课文《杞人忧天》《愚公移山》5、庄子。

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所学课文《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所学课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6、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所学课文《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共160篇。

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所学课文:《穿井得一人》7、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所学课文《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而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篇1【知识考点归纳】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领会运用象征手法,用“春水”、“小树”等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的写法。

4、理解作者对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生感悟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5、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典型考题分析】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思路:这道题考查的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析句子的含义。

解答这一类题时,一般应首先明白所给句子的字面意义来,然后紧紧围绕该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句子,结合课文主题,对所给句子含义作具体的推敲分析。

这个句子的原义应是“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我们就不难得出这个句子的具体含义是: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1.作家作品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人称“曲状元”。

《天净沙》,曲牌名。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套数由同一曲调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首《天净沙》是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2.鼎足对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

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

这首小令语言凝练自然,明白如话,而又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特别是开头三句的“鼎足对”,由三组名词九种景物构成,既没用动词,也没有关联词连接,而意境自现。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其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中考语文的必考知识点。

一、字词积累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包括常见的易错字、多音字、形似字等。

例如“粗犷(guǎng)”不要读成“粗旷(kuàng)”;“强(qiǎng)迫”“倔强(jiàng)”“强(qiáng)大”中“强”字的不同读音;“戊(wù)戌(xū)”“戍(shù)边”“戎(róng)装”这些形似字的区分。

对于字词,需要平时多积累、多记忆,通过阅读、写作来不断巩固。

二、成语运用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

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望文生义。

比如“文不加点”,不是指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在前面,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同时,还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如“处心积虑”是贬义词,“殚精竭虑”是褒义词。

三、病句修改病句是中考的一个重点。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例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这句话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四、古代诗文背诵古代诗文的背诵是必考内容。

从《论语》到古诗词,再到文言文,都需要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不仅要能默写出来,还要能理解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以及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五、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文实词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汤”是“热水”的意思;虚词如“之”“而”“以”等,它们的用法多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掌握。

例如“之”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六、文学常识要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朝代、文学流派等。

比如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中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大全中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11.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2.中间感觉压抑:情绪积累在心里不允许发泄。

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希少。

4.声音大:意思是声音大。

5.精致的花朵:比喻美丽。

6.死不瞑目:形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7.稍纵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8.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9.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10.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11.互相帮助:比喻同处困境,互相帮助。

12.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13.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

8.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9.消失:消失,隐藏。

10.服从你的头:形容它非常驯服和顺从。

11.文盲:形容不识字的人。

12.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13.不胜枚举: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出。

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14.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15.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陈述。

检查,检查。

16.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7.凡事从两面来:比喻做事得心应手,事事顺利。

中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2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

2.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和反语。

3.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可以是顺叙、倒叙或插叙。

4.描写角度可以是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可以是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是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5.描写(或抒情)方式可以是正面(又叫直接)或反面(又叫间接)。

6.叙述方式可以是概括叙述或细节描写。

7.小说描写的方法包括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小说情节包括开端、发展、和结局。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议论文分类包括立论和驳论。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据可以是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文章的结构可以是总分总、总分或分总。

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摆事实、讲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

9.说明文分类包括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科技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包括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和引用。

说明文的语言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

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是生动(趣味性)和准确(科学性)。

10.散文的分类包括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十五、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的用法包括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和插说。

其他方面,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可以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中考语文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可打印

中考语文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可打印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一.常用成语1、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2、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3、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4、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6、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7、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8、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小而已。

9、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的心情。

10、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1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12、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13、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1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15、踉踉跄跄中:走路不稳的样子。

二.古诗词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

2024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2024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2024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初中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技巧等等。

其中,文学常识作为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必背的文学常识进行总结,供参考。

1.《诗经》,《国风》《周南》《鲁颂》《齐风》《魏颂》《唐风》《秦风》2.《楚辞》,屈原3.《史记》,司马迁4.《汉书》,班固5.《后汉书》,范晔6.《红楼梦》,曹雪芹7.《西游记》,吴承恩8.《水浒传》,施耐庵等1.《红岩》,罗烽2.《红高粱》,莫言3.《围城》,钱钟书4.《茶馆》,老舍5.《家》,巴金6.《边城》,沈从文7.《草房子》,鲁迅8.《呐喊》,鲁迅9.《狂人日记》,鲁迅10.《孔乙己》,鲁迅11.《骆驼祥子》,老舍12.《饥饿的女儿》,张岱13.《牡丹亭》,关汉卿14.《聊斋志异》,蒲松龄等三、古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1.唐诗,《春晓》《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江雪》《咏史》2.宋词,《声声慢》《水调歌头》《如梦令》《满江红》3.元曲,《西施》《关雎》《汉宫秋》《庐山谣》《菩萨蛮》4.明代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国演义》《红楼梦》5.明代戏剧,《长生殿》《桃花扇》6.明代杂剧,《汉宫秋》《庐山谣》7.元杂剧,《西施》《忠臣刘盈》《诸葛亮得志》8.清代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古代文学史知识1.文言文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元。

五、古代文学创作理念及风格特点1.唐诗:以五言绝句为主,形式简洁明快,描写深入细腻,意境丰富。

2.宋词:以婉约、豪放、抒情为主,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3.元曲:以舞台表演为主,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善用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4.明清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真实,情节曲折多变,思想深刻。

5.古代戏剧:注重对人物的塑造,以喜剧、悲剧、历史剧为主要类型。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文学之最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二、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全部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必备】初中语文全部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文化常识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文化常识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文化常识01中国古诗词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llllo按形式分为:(-)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古体诗的开展轨迹:《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陶诗等文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 .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 .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三)词.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1 .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2 .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3 .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 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

如辛弃疾《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初中语文名著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名著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名著知识点归纳初中中考语文名著知识点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者:吴承恩(明)(1)主要内容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

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尽艰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2)主要人物形象①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②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妖如仇;③猪八戒:憨厚淳朴、作战勇敢、不畏妖魔,但贪吃好睡、滑稽荒.唐,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④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3)典型情节①大闹天宫,②真假美猴王,③三调芭蕉扇,④三打白骨精,⑤猪八戒高老庄招亲,⑥大战红孩儿,⑦车迟国斗法,⑧女儿国遇难(4)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③善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5)启示或感受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树立了目标,敢于面对,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2、《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1)主要内容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

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主要人物形象①宋江(及时雨):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

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断,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②鲁智深(花和尚):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且脾气火爆。

③林冲(豹子头):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

④武松(行者):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

⑤吴用(智多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3)典型情节①宋江题反诗、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②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拨垂杨柳。

③林冲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

④武松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中考语文必知文学常识大全(初中三年)

中考语文必知文学常识大全(初中三年)

中考语文必知文学常识大全(初中三年)中考语文必知文学常识大全(初中三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一、古代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蒹葭》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开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3.《孟子》,此书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和孔子合称“孔孟”。

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社会思想上主张“性善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4.《墨子》,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公输》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8.《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陈涉世家》9.史书:①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史记》及其他二十四史;③国别体:《战国策》《国语》。

初中语文中考会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会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会考知识点初中语文中考会考知识点出师表一、重点字词崩殂(cú)恢弘(hóng)陟(zhì)罚臧否(pǐ)裨(bì)补阙(quē)驽(nú)钝猥(wěi)自枉屈以彰(zhāng)其咎(jiù)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3)性行淑均淑:善。

(4)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

(5)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6)咨诹善道诹:询问。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

(4)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由衷感谢。

(5)先帝知臣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作_犯科:指为非作歹,违犯法律。

计日而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作者开始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用原文四个短语来回答):北定中原、攘除_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初中语文中重点知识点《外国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qián信镶嵌xiāngqiàn深邃suì晨曦xī瞰kàn望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九、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一、小说
(一)小说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二、议论文
(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四)议论文基本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
本质等。

4、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5、说明文的语言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6、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十四、散文
1、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五、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十六、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七、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