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培训资料
血常规检查培训讲稿精品PPT课件

有关参数
目录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 细胞数 正常值:27-34pg
目录
实验用品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5ml 真 空 采 血 管 ( 含 有 K2EDTA 抗凝剂); 止血带(压脉带); 一次性注射器; 医用络合碘; 棉签。
目录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CFU-S→CFU→Eo→Eosinophil E增殖和成熟程序与N相 似,成熟的E在外周血中很少,占全身E总数1%左右, 大部在于BM和组织中 生理功能主要为吞噬作用,趋化作用
目录
2.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变态反应性疾病 哮喘 荨麻诊 药物过敏 ②寄生虫病 血吸虫、丝虫、囊虫 ③皮肤病:湿诊 剥脱性皮、银屑病 ④血液病:CML、Lyphoma E白血病 ⑤某些急性肿瘤: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 ⑥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E常↓
4.3、异型淋巴细胞
外周血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C, 正常偶见,<2%,可能由T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 增高:①病毒感染,如传单
N是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 它的生成受多种因素调控 1.1、中性粒细胞增多
1)生理性N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可 使N暂时性↑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可增高, 生理性增多都是—过性的,不伴有白细胞质量变化
2)病理性N↑: 原因很多,大致归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 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 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C释放或边缘池粒C进入血循环。 因此,增多的粒C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C或较成熟的 杆状核粒C,而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 稚粒C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C。
临床基础检验学: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

0.1mm
计数原则
计数原则
总原则:循一定方向 压线细胞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
(1)压单线细胞 (2)压双线细胞 :以压外线为压线
【试剂】 红细胞稀释液:任选一种
1.Hayem稀释液:氯化钠1.0g、硫酸钠(含10个结晶 水)5.0g,氯化高汞0.5g,蒸馏水加至200mL,过滤 后使用。
氯化钠---调节渗透浓度 硫酸钠---提高比重防止红细胞粘连 氯化高汞---防腐剂,有毒
100
实际白细胞/L=
×校正前WBC
100+有核红细胞数
Hale Waihona Puke 八、细胞计数参考区间1.RBC
成年男性: (4~5.5)×1012/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医学决定水平:> 6.8×1012/L,< 3.5×1012/L
2.WBC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病例分析
• 男,54 岁,反复发作的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史5年,本次 无明显诱因上腹隐痛3天,伴发热38.6℃,全身乏力,不思 饮食,恶心、无呕吐,尿色如浓茶。查体:急性病容,咽 部微红,扁桃体不肿大,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上腹部 有轻度压痛,右侧为甚。
• 实验室检查:感染科就诊,检查血常规WBC 18.6 x 109/L , 检验人员镜检白细胞分类时,发现镜下白细胞没有仪器法 那么多,检验人员用手工方法给患者复查了白细胞,手工 方法 WBC 6.2 X 109/L ,一个患者,一样的血液,得到了两 个结果。到底相信哪个结果?为什么?
2.柠檬酸盐甲醛盐水 氯化钠 0.6g 调节渗透压 柠檬酸钠 1.0g 调节渗透压,抗凝 36%甲醛 1ml 防腐 蒸馏水加至100ml,过滤2次后使用。 3.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的生理盐水
讲稿-第二节 血细胞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动物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目与动物进化和生态适应均有一定关系。
在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中,总的趋势是:红细胞体积越来越小,数目越来越多,形状由圆形变成双凹碟形,核消失。
成熟的高等动物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无核(鱼类为长椭圆形,有核)。
这是进化的适应性变化:自身代谢弱、耗能低,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球形大,气体扩散面积大;扩散距离短;这种形状也有利于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血窦空隙,恢复。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选择性通透红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氧气、二氧化碳及尿素可以自由通过,葡萄糖、氨基酸、负离子(Cl-、HCO3-)较易通过,而正离子却很难通过。
2、可塑性:红细胞在通过口径小于它的血管时将发生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称为可塑性.可塑性受3方面的影响(1)表面积与体积比(比值愈大,可塑性大)、(2)红细胞内和细胞膜粘滞性(粘性愈大,可塑性愈小)、(3)红细胞膜的弹性(弹性愈大,可塑性也愈大) 。
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以第 1 小时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简称血沉(自学).红细胞下沉发生的叠连,是可逆的。
4、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由于物理的原因而引起破裂称为机械性脆性。
若将红细胞置入低渗溶液,部分红细胞将因过度膨胀并破裂,使血红蛋白释出,这一现象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渗透性脆性。
表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临床上常常通过测定红细胞的脆性来了解红细胞的生理状态,或作为某些疾病诊断的辅助方法。
血红蛋白的功能,只有在完整的红细胞中才能发挥。
(三)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和CO2。
血红蛋白(Hb)在运输O2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两类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导致血红蛋白与O2结合后,O2不能被释放。
血液中的红细胞与白细胞

血液中的红细胞与白细胞血液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生命液体之一,它由多种细胞和液体组成,其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二。
红细胞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部分,而白细胞则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负责抵抗病原体和维持身体的免疫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一、红细胞1. 结构和特征红细胞,也称为血红细胞或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类型。
它们属于无核细胞,呈圆盘状,直径约为7-8微米,中央微凹,使其具有更大表面积。
2. 功能和重要性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红色血红蛋白,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他们通过与肺泡中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身体各个部分提供氧气。
同时,在各个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释放出来,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脱氧血红蛋白,然后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红细胞的这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携带和交换功能,保证了全身细胞的正常代谢。
二、白细胞1. 结构和分类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它们相对于红细胞数量较少。
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每种白细胞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共同协作来保护机体免受外部病原体的侵袭。
2. 功能和重要性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具有识别、消灭和清除病原体的能力。
当机体遭受感染或出现异常细胞时,白细胞会迅速增加,进入受感染区域或异常细胞周围,通过吞噬、杀伤、分泌抗体等方式来消除威胁。
此外,白细胞还能识别和清除死亡细胞、废弃物和其他异物,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清洁。
三、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相互关系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血液中紧密相连,并发挥着协同作用来维持人体的健康。
红细胞通过携带氧气为白细胞提供必要的氧供。
这是由于白细胞自身不含血红蛋白,无法单独从空气中吸取氧气。
因此,红细胞的氧合血红蛋白为白细胞提供了必要的氧气,使它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免疫功能。
另一方面,白细胞通过监测身体的免疫状态,发挥着调节红细胞产生和分解的作用。
血常规基础知识课件

n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 、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n (14) 淋巴细胞比值(LY%) (单位:%)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 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 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 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 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 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 检查手段之一 。
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

❖ 2、病理性贫血
❖ (1)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消化性溃疡、 痔疮及开放损伤大出血、产后和手术后
❖ (2)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输血的 溶血反应、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 (3)造血功能减退:药物对骨髓的抑制、辐射、放 射线(如X线、钴)照射、再障等。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烧伤、肠梗阻、呕吐、 腹泻、多汗、多尿引起脱水时
二、白细胞计数(WBC)
❖ 白细胞:周围血液——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 (M)。
❖ 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最多,常穿出血管,聚集于炎症组织的 周围,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死亡后形成脓细胞 。
期。
❖ 2、颜色及透明度变化
❖ (1)血尿:淡红色或棕红色为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 量超过1ml),见于泌尿系统损伤、肿瘤及炎症,如急性 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结核、肾结石等,亦可见于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
❖ (2)黄疸尿:呈浓茶样深黄色,且泡沫亦呈黄色,见于 黄疸型肝炎、胆道梗阻(胆石症、胰头癌)等及服用核黄 素、痢特灵、VitB12等药物后。
●溶血性贫血;
(2)淋巴细胞减少
见于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破坏过多的疾病;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之后,以及接 触放射线、化疗后;
传染病初期及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时,如肉瘤晚期, 淋巴细胞可能减少;免疫缺陷病、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数变化 (1)单核细胞增高的意义较大,见于: ●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许多
4、血沉加快常是结核、风湿活动的非特异性指标。
❖ 5、恶性肿瘤,常有血沉增高,尤其是肿瘤组织有 崩溃、坏死时更为明显。
第二章血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红、白细胞的生理特点、功能及

第二章血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红、白细胞的生理特点、功能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为解释输液、尿及组织液的生成以及水肿现象奠定基础;3.掌握血液凝固过程及其机理,4.熟悉白细胞分类;红细胞的生成调节过程;5. 熟悉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6.熟悉家畜血型对生产实践的生理意义。
7.了解纤溶系统及纤溶过程,为诊断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血液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生理特性;血液凝固过程主要的三个步骤;难点: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血液(blOOd)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时.实现运输营养物质、维持稳态、保护机体、传递信息以及参与调节等生理功能。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由液态的血浆(plasraa)和混悬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取一定量的血液与抗凝剂混匀后置于分血计中,经离心沉淀(3 000r/nin,30min)后,血细胞因密度较大而下沉并被压紧、分层: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底层为红色的红细胞(red bI∞d cell,erythr()cyte),红细胞层的表面有一薄层灰白色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leucocyte)和血小板(platelet)。
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细胞中所占的容积约为1%,常被忽略不计,因而通常也将血细胞比容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红细胞压积(PCV)。
血液比容可反映血浆容积、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变化。
临床上测定血细胞比容有助于诊断多种疾血液流出血管后如不经抗凝处理,很快会凝成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紧还会析出淡黄色的清亮液体,称为血清(serurn)。
由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已转变成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被留在血凝块中,因而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液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输送养分、氧气以及代谢产物的重要任务。
红细胞和白细胞是血液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之一,它们的计数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的意义、相关方法以及异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携带着氧气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红细胞计数可以提供关于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和一些疾病风险的重要信息。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2-5.72x10^12/L,成年女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3.92-5.13x10^12/L。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主要有自动计数法和手工计数法。
自动计数法是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进行测量,大大提高了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
而手工计数法则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的红细胞并进行计数。
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数。
除了红细胞计数外,红细胞指数也是衡量红细胞状态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红细胞指数有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指数的异常结果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抵抗外来病原体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x10^9/L。
与红细胞计数类似,白细胞计数也可以通过自动计数法和手工计数法进行。
自动计数法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器进行测量,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白细胞计数结果。
手工计数法则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计数,适用于样本量较小或特定情况下的计数。
在白细胞计数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白细胞的分布情况,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评估某些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白血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与白细胞知识点总结

红细胞与白细胞知识点总结一、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含氧的细胞,它能携带氧气以及二氧化碳,起着输送氧气和采集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
1. 结构红细胞是人体内含有血红素的细胞,它的主要成分是由血红蛋白构成的。
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圆形细胞,其大小约为7.5微米。
2. 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
它们通过血流将氧气输送到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回肺部进行排出。
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直接影响到人体的供氧情况,它的功能异常会导致供氧不足的症状。
3. 生理变化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环境、年龄、生理状态等。
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群,会因为所处环境的氧气含量低而导致血红蛋白增多;孕妇由于怀孕期间机体代谢的变化,也会使得红细胞数量增多。
此外,一些疾病的影响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发生异常。
4. 病理变化红细胞异常增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起血栓形成;而红细胞数量减少,会导致贫血症状出现,严重时会出现全身供氧不足的情况。
另外,红细胞的形态异常也会导致其功能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氧不足症状。
二、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内起着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能够发挥防御感染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1. 结构白细胞是一类具有细胞核的细胞,其大小和形态各异。
白细胞的种类繁多,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等。
2. 功能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它具有多种免疫功能。
白细胞不仅能够主动寻找并吞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还能够分泌免疫球蛋白来消灭病原体。
此外,白细胞还能清除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异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 生理变化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感染或炎症等疾病状态下,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会迅速增加,发挥其免疫作用;而在一些慢性病状态下,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能处于减弱状态。
4. 病理变化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异常会导致机体发生免疫功能障碍,易受感染;同时,白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还会导致机体内部环境不稳定,容易出现代谢紊乱等情况。
红细胞形态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五)淋巴细胞
• 按其个体可有大小之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 • •
小淋巴细胞:呈圆形,直径6μm ~10μm 。胞核圆形。偶见 凹陷,染色质粗糙紧密,排列 均匀,无空隙。常有隐约成块现象,核周常有 染色质浓集,核膜明显,有时可见潜在核仁。 • 胞质量极少,仅在核的一侧出现一线天蓝或深 • 蓝色,有的甚至完全不见。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 存在,偶见几颗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复习题
• 简述正常红细胞形态。 • 简述异常红细胞形态。
• 课后复习
(1) 小红细胞:直径<6µm。常见于缺铁性 贫血。
(2) 大红细胞:直径 >10µm 。常见于巨幼 细胞性贫血,也见于溶血性贫血。
(3) 巨红细胞:直径 >15µm 。常见于巨幼 细胞性贫血及红血病。
(4) 超巨红细胞:直径 >20µm 。常见于红 血病、红白血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杆状核粒细胞的核形
核细长,呈马蹄形、S形、U形、V形或W形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嗜酸粒细胞
圆形,直径13μm~ 15μm,略大于中性粒 细胞。胞核常分两叶, 似眼镜形。也可见3 叶~4叶者。核染色质 粗。染紫红色。胞质中 充满粗大、均匀、整齐、 紧密排列的橘红色嗜酸 性颗粒。偶见少许淡蓝 或无色胞质。嗜酸粒细 胞较易碎,破碎后颗粒 多散在胞核附近。
• 过去由于对这类淋巴细胞的本质了解不够,曾 有很多命名。
• 异常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吐克氏细胞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外周血常见白细胞的形态
经瑞特染色后外周血中常见各种成熟 白细胞形态如下:
细胞大小、形态 细胞核形态、染色质结构 细胞浆、特异性颗粒
血液—血细胞(生理学课件)

世界艾滋病日 12.1
《生理学》
红细胞
学习目标
红细胞(RBC)
掌握红细胞的功能、生理特性和促红细胞生成素 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占60%, 一半在血流,一半在血管壁。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 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 细胞增多。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线战士。
案件
金葡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 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 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 侵袭性酶。
生理性止血
生理止血:是指正常人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自
行停止的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3)、血液凝固
联系
铁和蛋白质(缺铁性 贫血--小细胞低色素)
成熟因子
叶酸,维生素B12, DNA对于细 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 合成DNA需叶酸和维生素B12的
参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生成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主要由肾脏产生,促进较晚期 红系祖细胞向前体细胞分化,
加速细胞增殖。
雄激素
增强促红素作用。
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 细胞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CO与Hb的亲和力 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吸入较低浓度CO即可产生大量 COHb。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是氧合血红蛋白(02Hb粘度; 膜弹性。
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够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3. 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
3.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或模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讲解:介绍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
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给出具体例子。
4. 拓展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有关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白细胞和红细胞在人体内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保持健康的方法。
五、作业
1. 阅读教材中关于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内容,并做好笔记。
2.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六、反思
1.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血细胞知识点总结

血细胞知识点总结一、血细胞的概念血细胞是构成血液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它们在体内承担多种功能,维持了人体的生理平衡。
二、红细胞1. 红细胞的结构红细胞是一种不具有细胞核的细胞,呈圆盘状,直径约为7.2-7.5微米。
其主要成分是含有血红蛋白的胞质。
红细胞表面有很多的细胞膜,能够使其变形。
2. 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运回肺脏。
3. 红细胞的生成与灭亡红细胞产生在骨髓中,成熟后进入血液循环,但其寿命较短,一般为100-120天,然后被脾脏和肝脏清除。
4. 红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包括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异常,影响氧气输送和二氧化碳排出,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三、白细胞1. 白细胞的结构白细胞是细胞核比较大的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
白细胞主要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类,分别具有粒细胞颗粒和淋巴细胞核对应的细胞膜受体。
2. 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和异物侵害的功能。
粒细胞能够吞噬病原微生物和异物,而淋巴细胞则能够产生抗体和细胞毒素。
3. 白细胞的生成白细胞产生于骨髓和淋巴组织,成熟后进入血液循环。
在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外界威胁时,白细胞会大量增加,以应对这种威胁。
4. 白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白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四、血小板1. 血小板的结构血小板是一种呈碟状的细胞碎片,直径约为2-3微米。
它没有细胞核,主要是细胞骨架和细胞器的残余物。
2.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的过程。
在血管受伤时,血小板会聚集在受伤部位,并释放血小板因子,促使血浆中的凝血蛋白原转变为凝血蛋白,形成凝块,修复血管壁,止血。
3. 血小板的生成与灭亡血小板产生于骨髓中的巨核细胞。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导学3注意事项
• 1、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的外表 擦拭干净 。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 擦镜纸 。) • 2、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 物镜偏到两旁 , 并将 镜筒 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 3、反光镜 竖直放置 ,以防反射光线进入物 镜或者灰尘落在反光镜上。 • 4、最后把显微镜 送回原处 。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红细胞
Z XXK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两面凹圆饼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点: 数量最多
形状:球形
有核 特点:
比红细胞大 数量少
电镜下的白细胞
细准焦 螺旋 放大物像
调焦距
镜筒 连接目镜和物镜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调换物镜 放大物像 光线通过 放玻片 调节光线强弱 固定玻片 反射光线 稳定镜身
提握镜身 镜臂
支持镜身 镜柱
导学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 安放 ,
二、对光 ,
三、 观察 , 四、 清洁收镜 ,
目标: 认识红细胞和
白细胞
• • • •
1、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3、使用显微镜时制宜事项 4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构和作用
导学2
学。科。网Leabharlann 考考你镜筒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通光孔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物镜
压片夹
镜臂 载物台
遮光器
镜柱
反光镜 镜座
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
粗准焦 螺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
粗准焦螺旋
物镜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导学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一、 安放 , 二、对光 ,
三、 观察 , 四、 清洁收,镜
2020/4/25
导学3注意事项
• 1、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的外表 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 擦镜纸 。)
• 2、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 并将 镜筒 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目标: 认识红细胞和 白细胞
2020/4/25
• 1、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 3、使用显微镜时制宜事项 • 4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构和作用
2020/4/25
导学2
学。科。网
2020/4/25
考考你
镜筒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通光孔
镜臂 载物台
镜柱
2020/4/25
目镜
• 3、反光镜 竖直放置,以防反射光线进入物 镜或者灰尘落在反光镜上。
• 4、最后把显微镜 送回原处 。
2020/4/25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红细胞
Z XXK
白细胞
2020/4/25
血小板?
形状:两面凹圆饼状 特点: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数量最多
2020/4/25
形状:球形 特点:有核比红胞大 数量少电镜下的白细胞
20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