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习题答案说课讲解
物理初中教材第四年级第四章的教学解析
物理初中教材第四年级第四章的教学解析第四章教学解析导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运动规律、物质组成和相互作用等内容的科学学科。
作为中学学科之一,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
本教学解析将针对初中物理教材第四年级第四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一、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力则是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到运动和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1. 运动的描述与观察在物理学中,对于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观察。
描述运动常使用的指标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
2.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推动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根据力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弹力、摩擦力等,非接触力包括万有引力、静电力等。
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描述了物体运动与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a.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b. 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c. 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二、电电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电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的产生、传输和应用。
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电的基本概念之一,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传递的过程,是电荷流动的载体。
2. 电路与电阻电路是电流在闭合导体中的传输路径,包括电源、导线和电器。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运动的阻碍程度。
3. 并联与串联在电路中,电器可以通过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
并联使得电器之间电压相同,而串联使得电器之间电流相同。
三、光与视觉光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教材分析 文字稿及例题解析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文字稿及例题解析含答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第一章,是初中几何的起始章节。
在前面两个学段研究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初步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章内容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对后续几何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几何图形”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或几何概念,体会几何图形的抽象性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
第二部分“线段、角”是平面几何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图形,有关线段和角的概念、公理、性质,相关的画法、计算、推理、几何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能力,对今后几何研究将起到导向作用。
研究方法上,三种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化贯穿于研究的始终。
要学会用分析法、综合法思考解决几何问题,这也是今后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章的研究目标包括从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抽象,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以及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点等概念。
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另外,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符号表示;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具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位置关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最后,学生需要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符号表示;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计算角的和与差。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知识整合与解题指导.doc
第4章知识整合与解题指导一、知识导航1、主要概念:变量是;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O2、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o其特点是:列表:对于表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的值找到,查询方便;但是欠,不能反映变化的全貌,不易看出变量间的对应规律。
关系式: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但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很难或不能用关系式表示。
图像:形象宜观。
可以形象地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趋势和某些特征;但图像是近似的、局部的,由图像确定因变量的值欠准确。
3、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和比较的方法(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举例说明)。
二、学习导航1、有关概念应用例1下列各题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1用总长为60的篱笆围成一边长为L (m),而积为S (m2)的矩形场地;%1正方形边长是3,若边长增加x,则而积增加为y.2、利用表格寻找变化规律例2研究表明,固定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上表中反映了哪阳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最?哪个是因变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使一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变式(湖南)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起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最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因变量• ?%1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1当t符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I秒中,v的增加最大?%1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的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要几秒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3、用关系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例3.、①设一长方体盒子高为10,底面积为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体积v 与底而边长a 的关系。
②设地面气温是20"C,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C,求气温与t 高度h 的关系。
变式(江西)如图,一个矩形推拉窗,窗高1.5米,则活动窗扇的通风血积A (平方米)与 拉开长度b (米)的关系式是: ___________ 」CP4、用图像表示两变量的关系 例4、(桂林)今年,在我国内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图是今年5 月1日至5月14日的内地新增确诊病 例数据走势图(数据来源:卫生部每 日疫情通报).从图中,可知道:(1) 5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2) 在5月9日至5月11日三天中,共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为 人;(3) 从图上可看出,5月上半月新增确诊病例总体呈 趋势. 例5、(陕西)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 s (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 是(•).A.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家了B.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C.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D.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我同学去了,18分钟 后才开始返中国内地非典新增确诊病例数据走势图 (*ik 到2003年5月14日上午10时)ABC2、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部分的高度y (厘米)与燃烧时间x (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2)燃烧多•长时间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不考虑都燃尽时的情况)?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高?在什么时间段内,甲蜡烛比乙蜡烛低?3、(2006宿迁课改)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 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问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I 可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 8.6分钟B. 9分钟C. 12分钟D. 16分钟 变式(成都)右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沿相 同路线行驶45千米,山A 地到B 地时,行驶的路程y (千 米)与经过的时间x (小时)之间的关系.请根据这个行 驶过程中的图象填空:汽车出发 小时与电动自行车相遇;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为 千米/时;汽车比电动自行车早 小时到达B 地. 三、一试身手1、(贵阳)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 子到后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如果用纵轴y 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 轴尤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x(小4、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油421,行驶若干小时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L)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42"I答问题:(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苴(2)中途中加油 L;2418(3)已知加油站距目的地还有240km ,车速为40S//? , 12若要达到目的地,油箱中的油是否够用?并说明原因. 65、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血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所挂质量x / kg 0 1 2 3 4 5弹簧长度y / cni1820 22 24 26 28(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当所挂物体重量为3奴时,弹一簧多长?不挂重物时呢?(3)若所挂更物为7奴时(在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的弹簧长度吗?6、小明在暑期社会实距活动中,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 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传金额与售出两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y (元)与售出西瓜X(千克)之间的关系式;(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7、如图中的折线ABC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Q(L)的电话费y (元)与通话时间t (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象.(1)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多少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2)通话多少分钟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3)如果通话3分钟以上,电话费y (元)与时间t (分钟).的关系式是》=2.5 + “-3),那么通话4分钟的电话费是多少元?8、如图是某水库的蓄水量v(万米3)与干早持续时间t (天)之间的关系图,P]答下列问题:(1)该水库原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持干旱持续时间10天后,水库蓄水量为多少万米3?(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请问:持续干旱多少天后,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3)按此规律,持续干旱多少天时,水库将干涸?9、成都市)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 然后每通活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 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钊「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元和力元•(1)写出;Vi、y,与x之间的关系式;(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活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电磁学赵凯华,陈熙谋第三版)第四章 习题及解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 " 第四章" 电磁介质" 习题解答
" " ! ! !"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相距 #" $ !",其间放有一
层 ! # %" $ 的电介质,位置和厚度如本题图所示。已知极板 上面电荷密度为 "#$ # &" ’ $($ !(( $ % "% ,略去边缘效应,求:
(&)金属球的电势。
解:(
$
)
&内
’
"
!
% !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习题 " ! #
! ! ( ) !
(%) +内 ’
#$
( &内
!( ,
(
#$ &外
!(
’% " ! ! !’
$ ,! !$ ,! # ) ( ) #$ ( #$
(&)极板间电势差 *;
(!)两层介质中的电位移 +"
综合实践初中教材第四章教学解析
综合实践初中教材第四章教学解析第一节:教材概述综合实践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章是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涵盖了生活技能、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本节将对该章节的教学目标、适用对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详细解析。
第二节:教学目标综合实践初中教材第四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如烹饪、手工制作、计算机应用等,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第三节:适用对象综合实践初中教材第四章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综合实践的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节: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以下几种:1. 实践探究法: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五节:评价方法为了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1. 实际操作评价:通过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烹饪、手工制作等,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社会实践评价:通过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估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通过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如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年级上第四章复习 说课稿
第四章复习课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本章的内容与其他许多地方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如本章所属主题“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第一部分“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主要放在第四册第二章、第三章,本册中的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六册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前后的许多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整套教材的整体性,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对新复习知识进行同化,及时地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用先前学过的知识促进后续知识的学习;要体现出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要尽力体现综合的思想,把自然界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整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综合性的问题。
本章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为线索,通过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新陈代谢内容的学习,了解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过程,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认识不同进化水平及生活方式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新陈代谢方式,但其本质是一致的。
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
(二)、说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二、说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教参上各节都有知识目标,我不再赘述,我想知识上的要达到的目标集中体现在中考对本章知识的要求上中考要求:主题2 生物的新陈代谢人体的新陈代谢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2、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说出酶的主要特点,能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3、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的场所及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说出任体血液的主要组成和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
5、说出心脏、血管的结构和体循环与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描述心率、血压等概念。
6、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接尿的生成和排出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整理知识点,小组汇报的复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复习,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湘教版解读-第4章习题答案
1 32-的平方根是士 - ; 2.56的平方根是士 4 221的算数平方根是3习题(P97)36的平方根是士 - ; 1.44的平方根是士 1.2.49 7方法规律: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2. 49的算术平方根是 7;144的算术平方根是93. (1) x 2= 16;解:x=士 (3) x 2= 15; 解:x=士苗5. (4) 4x 2 = 81第4章实数练习(P95)0.81的平方根是士0.9 .方法规律: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它们互为相反数; 0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练习(P97) 1 . 0.01的算数平方根是 0.1 ;25的算数平方根是160的算数平方根是 0 ; 10的算数平方根是 尿解:x=± 4.(2) x 2= 2549解:81的平方根是士 9; 289的平方根是士 17; 0的平方根是 0;1.6 ;点拨: 注意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2.解: •••△ A B C 是直角三角形, B C = 4, A ' C = 5, ••• A'B'2= B'C 2 + A'C 2 = 42 + 52 = 41 .方法规律:勾股定理是联系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重要纽带, 已知其中任意两边,可以求得第三边长度,即 二求一 ”.3 .解:(1) 4; ( 2) 3 ; ( 3)寸;(4) 2.方法规律:(1) V a = a;(a 0) (a 0)1 . 169的平方根是士 13; 225的平方根是士 15; 1 1-的平方根是士 - ; 11的平方根是士4 2T ii ; 0.16的平方根是士 0.4 ;4; 10的算术平方根是 尿;- 3 2的算术平方根是-3解:X 2 = 814X=± 94 •解:•••/ C= 90 ° ••• AB 2= AC 2 + BC 2.(1) v AC = 5 , BC= 12, ••• AB 2= 52+ 122= 169, ••• AB = ± 13,(舍去负值) ••• AB = 13; (2) v AC = 2,BC= 3, ••• AB 2= 22+ 32= 13, ••• AB = ± 丽,(舍去负值 ••• AB =與;(3) v AB = 25,BC= 24, ••• 252= AC 2 + 242, • AC 2= 49, ••• AC = ± 7,(舍去负值) ••• AB = 7. 点拨: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注意区分直角边和斜边. 5. (1)v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斜边 2 = 32 + 52 = 34, •••斜边=±阿,(舍去负值) •••斜边=734 .(2)①若3和5都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由( 1) ②若3是直角边,5是斜边, 则有:第三边2 = 52- 32 = 16, 第三边=± 4,(舍去负值) •••第三边为4 . 综上,第三边为或4.点拨: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注意区分直角边和斜边. 6•解:(1 )依题意知 h= 1.5327km ,•- d^2hR =72 1.5327 6400 ~ 14(km .■/ 140km v 230km ,方法规律:求等式中的X, 实际上就是解方程.一般地, 解这类题,先将方程化为 X 2 = a 的形式,再把方程两边同时开平方,得到 X 的值. 问题的结果有 3种情况: (1 )当a > 0时,X 可以得到两个实数解; (2)当X = 0时,X 可以得到一个实数解;当av 0时,X 没有实数解.5,知,斜边=734 ;说法(1)错误.(2)依题意知 h= 0.125km ,••• =72 0.125 6400 ~4(km .■/ 40km > 35km , •••说法(2)正确. 点拨:准确理解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练习(P100) 127的立方根是—3;**的立方根是0.2 ; 丄3仁25的立方根是¥25 ;—1的立方根是—1; **的立方根是0.4 ;4的立方根是血方法规律:任何实数都有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 2. (1)— 8; ( 2) 2 ; ( 3)— 3; ( 4)— 3 .3_ _方法规律:(1)寻a = a; ( 2) V a 3= a.3•解:设体积为 5120m 3的球半径为R 1,体积为80m 3的球半径为R 2, V 球=-nR 3,3••• 5120 = = 4nR 13, 80 = = 4nV,33•- 4 nR 13 : 4nR 23 = R 13: R 23 = (R 1 : R 2)3= 5120 : 80 = 64,3 3••• R 1 : R 2= 4 .方法规律:根据球体的体积比得到它们的半径之比是解题关键•从本题可以看岀,两个球体体积之比等于它们 的半径之比的立方;两个球体半径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的立方根. 习题(P100) 1 .— 0.001的立方根是—0.1 ; —27的立方根是一 —64 4 **的立方根是 0.3 ;1的立方根是1;1331的立方根是 11 .方法规律:任何实数都有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 2 •解:(皿)3= 1.2 ;4 . 2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 0.0的立方根是 0.肃〒=—6; (吋―53. (1) X 3=— 0.125 ; 解:X=— 0.5 . (2) 8x 3 = 27; 解: X 3= 27,83 X= 一2(3) X 3+ 3 = 2; 解:X 3 = — 1, X=— 1 .(4)(X — 1)3 = 8. 解:X — 1 = 2, x= 3.4无,即,它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 - nR 3= 36 n ,3即,R 3= 27,R = 3.点拨: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4. 3实数练习(P103)解:(1)有理数:{4 2,0. 6(.),J 025,「25,—,…};3 ¥49方法规律:(1) 甫=a ; ( 2) V a 3= a.方法规律:求等式中的 X,实际上就是解方程.一般地,解这类题,先将方程化为 X 3 = a 的形式,再把方程两边同时开立方,进而得到 X 的值.4•解:方法1:设正方体原来的棱长为 a,则原来的体积为 a 3,扩大后的体积为64a 3,所以扩大后的棱长为 疯3咏0产=4a ,即,它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 4 倍.方法2 :设正方体原来的体积为V ,则原来的棱长为迥,扩大后的体积为 64V ,所以扩大后的棱长为 M 64V =方法规律:如果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a 倍,那么它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V a 倍.5.解:•••球的体积公式:V 球=4T J R 3, R 为球的半径,3答:这个球形容器的半径为 3m.{—筋,727,—, 0.XX001 …,…};3••• 府 =8,.・.屈是有理数;(2)V 旷64 =— 4,.・.旷64是有理数;(3)V 0.030303…是无 0.030303…是有理数;(4 )••• H = 6,•再 是有理数.判断T a 或y a 是有理数还是无理 数,不能只注意根号,还要看这个数的化简结果. 易错提示:对于 術,容易忽视根指数 3,误认为 逅=3,错误地把它划分为有理数范围.无理数: (3) 正实数:{42,0. 6(.,西5,炉,3,0.XX001 …,…};(4) 负实数:{-縛,心,-鸥,…}.易错提示:(i )T 7025 = 7025是有理数;(2)••• 厂25 =— 5,.・. 厂25是有理数;限不循环小数,••• —是无理数;(4)・.・0.XX001…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0.XX001…是无理数.3练习(P104) (2) 3A 20 〜1. ( 1)懈~82. (1)V 萌勺.5874,品 «1.7321, ••• V 4 < (2)v1血勺.4142,«0.7071,72•••血〉17004 = 0.2,5,7004•••700? < J3. (1) 3x 72— 2 n — 2.0405 ; (2) — 2X 岳 + 5X 72~ 1.8274 (3) " — ( V 5 + V 2) j 1.5557 . 习题(P105) 1 .解:方法规律:(1) 限循环小数,•••1 2•解:(1) “ + - 一 n4 0.25; 4(3) n —(逅 + n )41.44 .方法规律:精确到百分位,就是精确到 0.01.3.解:实数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725-V 25 7251—nnn—1—质1 #0.9a(a> 0)—aa1 aa(av 0)—a —a1 a点拨:根据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4•如图4— 1所示,设原点为 A, 3表示的点为B •过点B 作数轴的垂线,在垂线上取一点C,使BC = 1,根据勾股定理得 AC 2= AB 2 + BC 2 = 32 + 12 = 10,所以AC =710 •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 P,则点P 所表示的数即为710 .2 •解:(1) 40kg ; ( 2) 44kg ; ( 3) 44.0kg .3•解:由图形可知,△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 ACB = 90 ° 又••• AC = 2.55m , BC = 3m, ••• AB = J AC 2+ BC 2= J 2.552+3243.9m .答:拉索AB 的长为3.9m . 习题(P109)CJ A ―B P-0 1 23 ----- ----- 3方法规律:(1)构造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1 和3的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根据勾股定理可以计算斜边的长度.4 . 4近似数练习(P108) 1•解:只有(1)是准确数,(2)、(3)、 (4)均为近似数.**的立方根是 0.5 ;丄—64的立方根是—14—5的立方根是—亦;33的立方根是2 4•解:(^/25)2= 2.5,1 .解:(1) 3.3 XO 22; (2) 3.6 X108. 2. (1) 1.7 ; ( 2) 1.71 ; ( 3) 1.710 ; (4) 1.7100 .3•解: (1)精确到 0.01 ; (2)精确到 100; ( 3)精确到 0.1 ; (4)精确到 0.000 000 001 . 4.解:157 22 355 =3.14 ; — = 3.142 857 142 857 142 …; ±^«3.141 592 9 .5071135•解: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 AB 2 + BC 2 = AC 2,•/ BA = 1.36km , AC = 2.95km , ••• 1.362 + BC 2= 2.952, 解得:BC «2.62,• AB + AC — BC= 1.36 + 2.95 — 2.62 = 1.69 勺.7, 答:走隧道比绕道 BA 和AC 减少1.7km 的行程.方法规律: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 AB+ AC — BC 的长度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复习题(P111)1. T 、4、师是无理数.易错提示:1.732是73的近似值,是有理数;3 —的值是 -,是有理数; 尿 的值是4,是有理数;耳丽 工0.2 ,V 273且开立方开不尽,是无理数. 2.解:—的平方根是士36**的平方根是士 2.5 ;10的平方根是土'^ ;1 1 丄的平方根是士 - 144 12 1 5 6-的平方根是士 - 4 23.— 1 000的立方根是― 10;V 10 =— 10,—7 5 =— 5,5. (1) 5x 2= 10; 解:x 2 = 2, ••• x=± 农; (2) X 3— 2 = 6; 解:x 3 = 8,(3)(X — 1)2 = 0.25 ;解:X — 1 =± 0.5 •- X 1 = 1.5, X 2= 0.5; (4) (x+ 4)3 = — 64. 解:X+ 4 = — 46 .解: 旷2的相反数是 返,绝对值是 返; —2逅的相反数是7.解:Y743 , “018 勺.009, "°.°43627209,习^108P.476, £ 7170 .8.解:(1) 2X ^/3 — 3x 72 +75 勺.46 ;355+ 2n — 72 «2.59 .113屈 «6.8, 転 «2.1 , V G Q P.9.方法规律:比较两个负数大小,可以先比较这两个负数的相反数,相反数较大的负数反而小. 易错提示:I 廖—751是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且计算结果为岳—73,所以 “ —75|=J 5 -灵.11.解:如图4— 2,设甲、乙、丙三地为点 A 、B 、C,过点A 作AD 丄BC 于点D .J 5 — n 的相反数是 n ", 绝对值是 n — 厉; 2—亞的相反数是廳—2,绝对值是2-廳;** —的相反数是一 1.4,绝对值是—1.4 .9.拆8«4.2, 10. (1 )<; (2)<; ( 3)=; ( 4 )>.丙北A甲依题意知/ BAD = 90° —45° = 45° AB = 80km,BC = 100km .•••AD 丄BC ,•••/ ABD = 90° —45°=45°,••• DA =DB ,在Rt△ ABD 中,DA2 + DB2= AB2,••• 2DA2= 2DB2 = 802,DA = DB = 40 72 弋6.6,• CD = BC — BD = 100 — 56.6 =43.4 ,在Rt△ ACD 中,AC= J AD2+ CD2= J56.62+ 4342- 71答:这时轮船离甲地 71km.方法规律:(1)运用概括与抽象的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是解本题的前提; (2)过点A作BC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3)运用方程思想,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求相关线段的长,是解这类题的常见基本解题思想.12 .解析:求梯子的底端向外滑动的距离,就是求BB '的长,因此,只需分别求岀CB、CB的长,再计算二者长度差BB'即可.解:在Rt△ ABC 中,AC = 8,AB= 10,由勾股定理得:BC = —A C^ J102826 ;•••梯子顶端下降了1m,• A'C= 8— 1 =7.在Rt△ A 'B C 中,A C = 7,A B =10,由勾股定理得: B C = J A'B'2A'C2710272751 -7.14.• BB = BC — BC = 7.141 —6^1.1 .答:梯子的底端向外滑动的距离是 1.1m .13 •解:如图4 — 3,分别取D、E、F三个点,构成长方形 CDEF,则点A、B分别在DE、EF 上.依题意知,AE = 1, EB = 3, BF = 1, FC = 2, CD = 4 , DA = 1 ,(1)在Rt△ AEB、Rt △ BFC 和Rt △ CDA 中,AB = &232V ic ; BC= M22亦;CA = J 242妬•••△ ABC 的周长=AB + BC+ CA =乐+ «9.5.1 1 1(2) $△ ABC = S 四边形 CDEF — $△ AEB — $△ BFC — $△ CDA = 2X4 - — 13 — 12 —2 2 214 .解:如图4 - 4所示,尿、而和J 20的线段,这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 来解决.15 •解:(1)如图4-5所示将图形剪开,其中, 1移至2处,3移至4处,5移至6处,7移至8处即可. (2)至少需剪2刀•如图4- 6所示将图形剪开,其中,a 移至b 处,c 移至d 处,e 移至f 处.方法规律:画正方形,关键是要确定边长, 根据要画的正方形面积可以求得其边长分别为7T0、7T7 和 725,因此问题就转化为:在图中作岀长度分别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多样性以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因素如地形地势、洋流、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地势因素4.洋流因素5.人类活动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四章教案及练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
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
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考纲解读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既有相似的性质,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氯、氮、硫、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4.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5.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课时: 1 课时主备人:李琦(枣庄市第五中学)【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
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
2.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3.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 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 1. 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 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易错点:1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常判断为与镜面或界面的夹角。
2、平面镜成像中误认为像的大小规律是近大远小。
3、“倒影”与影子混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激光灯自制光屏平面镜玻璃板方格纸光具盘半圆玻璃块蜡烛打火机讲义【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弓I入复习课件展示精美图片:这些美轮美奂的风景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自然地引出本节复习内容——第四章光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精美图片,回顾光现象这一章的几个重要知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总结方法【专题一】光的直线传播专题一知识点聚焦:(小组抢答比比谁记得准、答得快)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源:自身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体叫光源,根据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 光源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源。
第四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
第四章金融机构本章重要概念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最早出现的现代金融机构,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专业银行: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开发银行:开发银行是指专门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开发性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的银行。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为投资性金融中介,是专门为工商企业提供证券投融资服务和办理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进出口银行:进出口银行是指专门为对外贸易提供结算、信贷等国际金融服务的银行。
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股票或基金受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根据既定的最佳投资收益目标和最小风险原则,将其分散投资于各类有价证券或其他金融商品,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基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凭证份额进行分配的一种投资性金融机构。
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指专门从事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等业务的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主要依靠投保人缴纳保险费和发行人寿保险单的方式筹集资金,对那些发生意外灾害和事故的投保人予以经济赔偿。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挂牌,主要是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其成立,是我国银行监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银行监管工作迈入了一个新阶段,有利于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于1992年10月宣告成立,是国务院证券委的监管执行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于1998年11月18日成立,是全国商业保险的主管部门,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湘教版解读-第4章习题答案
第4章实数 4.1平方根练习(P95)解:81的平方根是±9;289的平方根是±17;0的平方根是0;214的平方根是±32;2.56的平方根是±1.6;0.81的平方根是±0.9.方法规律: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练习(P97)1.0.01的算数平方根是0.1;2516的算数平方根是54;0的算数平方根是0;10的算数平方根是10;∵213⎛⎫- ⎪⎝⎭=19,19的算数平方根是13,∴213⎛⎫- ⎪⎝⎭的算数平方根是13. 点拨:注意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2.解:∵△A ′B ′C ′是直角三角形,B ′C ′=4,A ′C ′=5, ∴A ′B ′2=B ′C ′2+A ′C ′2=42+52=41. ∴A ′B ′=41.方法规律:勾股定理是联系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重要纽带,已知其中任意两边,可以求得第三边长度,即“知二求一”.3.解:(1)4;(2)3;(3)34;(4)2.方法规律:(1)()2a =a ;(2)2a =(0)(0)aa aa ≥⎧⎨-<⎩.习题(P97)1.169的平方根是±13;225的平方根是±15;14的平方根是±12;11的平方根是±11;0.16的平方根是±0.4;3649的平方根是±67;1.44的平方根是±1.2. 方法规律: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2.49的算术平方根是7;1449的算术平方根是4;10的算术平方根是10;223⎛⎫- ⎪⎝⎭的算术平方根是23.3.(1)x 2=16; 解:x =±4. (2)x 2=2549; 解:x =±57.(3)x 2=15; 解:x =±15. (4)4x 2=81解:x2=81 4x=±92.方法规律:求等式中的x,实际上就是解方程.一般地,解这类题,先将方程化为x2=a的形式,再把方程两边同时开平方,得到x的值.问题的结果有3种情况:(1)当a>0时,x可以得到两个实数解;(2)当x=0时,x可以得到一个实数解;当a<0时,x没有实数解.4.解:∵∠C=90°,∴AB2=AC2+BC2.(1)∵AC=5,BC=12,∴AB2=52+122=169,∴AB=±13,(舍去负值)∴AB=13;(2)∵AC=2,BC=3,∴AB2=22+32=13,∴AB=±13,(舍去负值)∴AB=13;(3)∵AB=25,BC=24,∴252=AC2+242,∴AC2=49,∴AC=±7,(舍去负值)∴AB=7.点拨: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注意区分直角边和斜边.5.(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5,∴斜边2=32+52=34,∴斜边=±34,(舍去负值)∴斜边=34.(2)①若3和5都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由(1)知,斜边=34;②若3是直角边,5是斜边,则有:第三边2=52-32=16,第三边=±4,(舍去负值)∴第三边为4.综上,第三边为34或4.点拨: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注意区分直角边和斜边.6.解:(1)依题意知h=1.5327km,∴d≈2hR=2 1.53276400⨯⨯≈140km.∵140km<230km,∴说法(1)错误.(2)依题意知h=0.125km,∴d≈2hR=20.1256400⨯⨯≈40km.∵40km>35km,∴说法(2)正确.点拨:准确理解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4.2立方根练习(P100)1.-27的立方根是-3;**的立方根是0.2;125的立方根是31 25;-1的立方根是-1;**的立方根是0.4;4的立方根是34.方法规律:任何实数都有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0的立方根是0.2.(1)-8;(2)2;(3)-3;(4)-3.方法规律:(1)()33a=a;(2)33a=a.3.解:设体积为5120m3的球半径为R1,体积为80m3的球半径为R2,∵V球=43πR3,∴5120==43πR13,80==43πR23,∴43πR13︰43πR23=R13︰R23=(R1︰R2)3=5120︰80=64,∴R1︰R2=4.方法规律:根据球体的体积比得到它们的半径之比是解题关键.从本题可以看出,两个球体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半径之比的立方;两个球体半径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的立方根.习题(P100)1.-0.001的立方根是-0.1;-2764的立方根是-34;**的立方根是0.3;1的立方根是1;1331的立方根是11.方法规律:任何实数都有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0的立方根是0.2.解:(31.2)3=1.2;()336-=-6;(35-)3=-5 -318-=12.方法规律:(1)()33a =a ;(2)33a =a . 3.(1)x 3=-0.125; 解:x =-0.5. (2)8x 3=27; 解:x 3=278, x =32.(3)x 3+3=2; 解:x 3=-1, x =-1. (4)(x -1)3=8. 解:x -1=2, x =3.方法规律:求等式中的x ,实际上就是解方程.一般地,解这类题,先将方程化为x 3=a 的形式,再把方程两边同时开立方,进而得到x 的值.4.解:方法1:设正方体原来的棱长为a ,则原来的体积为a 3,扩大后的体积为64a 3,所以扩大后的棱长为333364(4)a a ==4a ,即,它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方法2:设正方体原来的体积为V ,则原来的棱长为3V ,扩大后的体积为64V ,所以扩大后的棱长为364V =43V ,即,它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方法规律:如果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a 倍,那么它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a 倍.5.解:∵球的体积公式:V 球=43πR 3,R 为球的半径,∴43πR 3=36π, 即,R 3=27,R =3.答:这个球形容器的半径为3m . 点拨: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4.3实数练习(P103)解:(1)有理数:{423,0.6().,0.25,3125-,-1649,…};(2)无理数:{-39,27,3π,0.XX001…,…}; (3)正实数:{423,0.6().,0.25,27,3π,0.XX001…,…};(4)负实数:{-39,3125-,-1649,…}. 易错提示:(1)∵0.25=0.5,∴0.25是有理数;(2)∵3125-=-5,∴3125-是有理数;(3)∵3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π是无理数;(4)∵0.XX001…是无限不循环小数,∴0.XX001…是无理数. 练习(P104)1.(1)68≈8;(2)3120≈5. 2.(1)∵34≈1.5874,3≈1.7321, ∴34<3; (2)∵2≈1.4142,12≈0.7071,∴2>12;(3)∵0.04=0.2,10.04=5,∴0.04<10.04.3.(1)3×2-2π≈-2.0405; (2)-2×5+5×32≈1.8274; (3)2-(35+32)≈-1.5557. 习题(P105) 1.解:方法规律:(1)∵64=8,∴64是有理数;(2)∵364-=-4,∴364-是有理数;(3)∵0.030303…是无限循环小数,∴0.030303…是有理数;(4)∵2536=56,∴2536是有理数.判断a 或3a 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不能只注意根号,还要看这个数的化简结果.易错提示:对于39,容易忽视根指数3,误认为39=3,错误地把它划分为有理数范围.有理数3.1415926…,0.2121121112…,39,-11,…有理数64,364-,0.030303…,2536,…2.解:(1)7+14-π≈-0.25;(2)5-6≈-0.21; (3)π-(33+π)≈-1.44.方法规律:精确到百分位,就是精确到0.01. 3.解:实数相反数 绝对值倒数2.5- 2.5 2.512.5-πππ-1-30.9 30.930.931-0.9a (a >0) -a a1a a (a <0)-a-a1a点拨:根据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4.如图4-1所示,设原点为A ,3表示的点为B .过点B 作数轴的垂线,在垂线上取一点C ,使BC =1,根据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32+12=10,所以AC =10.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P ,则点P 所表示的数即为10.xPCB A 0–11234图4-1方法规律:(1)构造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3的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根据勾股定理可以计算斜边的长度.4.4近似数练习(P108)1.解:只有(1)是准确数,(2)、(3)、(4)均为近似数. 2.解:(1)40kg ;(2)44kg ;(3)44.0kg .3.解:由图形可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CB =90°, 又∵AC =2.55m ,BC =3m ,∴AB =22AC BC +=222553.+≈3.9m . 答:拉索AB 的长为3.9m . 习题(P109)1.解:(1)3.3×1022;(2)3.6×108.2.(1)1.7;(2)1.71;(3)1.710;(4)1.7100.3.解:(1)精确到0.01;(2)精确到100;(3)精确到0.1;(4)精确到0.000 000 001.4.解:15750=3.14;227=3.142 857 142 857 142…;355113≈3.141 592 9.5.解:∵△ABC是直角三角形,∴AB2+BC2=AC2,∵BA=1.36km,AC=2.95km,∴1.362+BC2=2.952,解得:BC≈2.62,∴AB+AC-BC=1.36+2.95-2.62=1.69≈1.7,答:走隧道比绕道BA和AC减少1.7km的行程.方法规律: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AB+AC-BC的长度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复习题(P111)1.22、4π、30.8是无理数.易错提示:1.732是3的近似值,是有理数;3127-的值是13-,是有理数;16的值是4,是有理数;30.8≠0.2,且开立方开不尽,是无理数.2.解:936的平方根是±36;**的平方根是±2.5;10的平方根是±10;1 144的平方根是±112;614的平方根是±52.3.-1 000的立方根是-10;**的立方根是0.5;-164的立方根是-14;-5的立方根是-35;338的立方根是32.4.解:( 2.5)2=2.5,(314-)3=-14,212⎛⎫- ⎪⎝⎭=12, ()3310-=-10,-()25-=-5,-()332-=2. 5.(1)5x 2=10; 解:x 2=2, ∴x =±2; (2)x 3-2=6; 解:x 3=8, ∴x =2;(3)(x -1)2=0.25; 解:x -1=±0.5 ∴x 1=1.5,x 2=0.5; (4)(x +4)3=-64. 解:x +4=-4 ∴x =-8.6.解:32-的相反数是32,绝对值是32; -26的相反数是26,绝对值是26;5-π的相反数是π-5,绝对值是π-5;2-3的相反数是3-2,绝对值是2-3; **-的相反数是-1.4,绝对值是-1.4.7.解:22.5≈4.743, 1.018≈1.009,0.04362≈0.209,30.108≈0.476,385≈1.170. 8.解:(1)2×3-3×2+5≈1.46;(2)32-355113+2π-2≈2.59. 9.18≈4.2,34≈5.8,39≈2.1,360≈3.9. 10.(1)<;(2)<;(3)=;(4)>.方法规律:比较两个负数大小,可以先比较这两个负数的相反数,相反数较大的负数反而小. 易错提示:|3-5|是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且计算结果为5-3,所以|3-5|=5-3. 11.解:如图4-2,设甲、乙、丙三地为点A 、B 、C ,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北丙乙甲北D CB A图4-2依题意知∠BAD =90°-45°=45°,AB =80km ,BC =100km . ∵AD ⊥BC ,∴∠ABD =90°-45°=45°, ∴DA =DB ,在Rt △ABD 中,DA 2+DB 2=AB 2, ∴2DA 2=2DB 2=802, ∴DA =DB =402≈56.6,∴CD =BC -BD =100-56.6=43.4,在Rt △ACD 中,AC =22AD CD +=22566434.+.≈71. 答:这时轮船离甲地71km .方法规律:(1)运用概括与抽象的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是解本题的前提;(2)过点A 作BC 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3)运用方程思想,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求相关线段的长,是解这类题的常见基本解题思想.12.解析:求梯子的底端向外滑动的距离,就是求BB ′的长,因此,只需分别求出CB 、CB ′的长,再计算二者长度差BB ′即可.解:在Rt △ABC 中,AC =8,AB =10,由勾股定理得:BC =22221086AB AC -=-=; ∵梯子顶端下降了1m , ∴A ′C =8-1=7.在Rt △A ′B ′C 中,A ′C =7,A ′B ′=10,由勾股定理得:B ′C =2222'''10751A B A C -=-=≈7.14. ∴BB ′=B ′C -BC =7.141-6≈1.1. 答:梯子的底端向外滑动的距离是1.1m .13.解:如图4-3,分别取D 、E 、F 三个点,构成长方形CDEF ,则点A 、B 分别在DE 、EF 上. 依题意知,AE =1,EB =3,BF =1,FC =2,CD =4,DA =1, (1)在Rt △AEB 、Rt △BFC 和Rt △CDA 中,AB =221310+=;BC =22125+=;CA =221417+=, ∴△ABC 的周长=AB +BC +CA =10+5+17≈9.5.(2)S △ABC =S 四边形CDEF -S △AEB -S △BFC -S △CDA =2×4-111131214222⨯⨯-⨯⨯-⨯⨯=72.EDACB F图4-314.解:如图4-4所示,201710图4-4方法规律:画正方形,关键是要确定边长,根据要画的正方形面积可以求得其边长分别为10、17和20,因此问题就转化为:在图中作出长度分别为10、17和20的线段,这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15.解:(1)如图4-5所示将图形剪开,其中,1移至2处,3移至4处,5移至6处,7移至8处即可. (2)至少需剪2刀.如图4-6所示将图形剪开,其中,a 移至b 处,c 移至d 处,e 移至f 处.87654321f edcba图4-5图4-6。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探究电流《电阻》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方法、策略、管理等方面的得失和经验教训,都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阻和欧姆定律的知识。实验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观察电阻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也使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提高了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操作的指导还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次,在课堂讨论中,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同时,我将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讨论更加活跃。
(4)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讨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5)案例研究:以实际应用为例,如照明电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电阻以确保灯泡正常工作,使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6)总结反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5. 在作业批改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6. 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整理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4)网络资源:提供一些与电阻和欧姆定律相关的教学资源网站,如物理教学论坛、学术博客等。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增强他们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阻变化规律的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课《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课的内容。
第四章的主题是“地球、太阳与四季”,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二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掌握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地球和太阳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四季变化的原因和地球公转、自转的地理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掌握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
2.教学难点: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
3.讲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四季变化原因和地球公转、自转地理意义的认识。
第四章课件及课后习题
(2)流与库概念
动物以植物为食料,把植物能量和物质吸收,固 定并贮存在动物体,称动物库
植物和动物残体和排泄物回到土壤接受微生物分解,成 为植物可吸收养分,称土壤库
•(3)价值流概念
以价值形式体现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运动生态系统运动
经济观点看,农产品是一定价值与使用价值统一体
•(3)价值流概念
第四章 第一产业布局
序言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布局
– 一、农业生产的涵义与特点 – 二、农业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 三、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条件 – 四、农业生态系统
第二节 农业布局原理与实践 作业
一、农业生产的涵义与特点
(一)农业的涵义
•1.农业概念
•培育动植物取得产品部门—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业
B 生态农业:有机,自然,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集约 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2.相关农业概念
Ⅳ农业
A粗放农业:广种薄收,靠增加投入提高产量
B集约农业:精耕细作,靠提高投入利用 效能提高产量
2.相关农业概念
Ⅴ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表1 世界农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特点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时期
原始社会 从奴隶社会到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之后
生产工具 木器和石器
手工工具和铁器
机械化
动力
人力
人力和畜力
电气化
生产技术 依靠自然
主要靠积累的经验
科学技术
(二)特点
1.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有机结合—根本特点、本质 特性
(1)首先是自然再生产 •生物同自然环境物质能量交换转化生长发育繁殖过程 •植物生产(第一性生产)-动物消费(第二性生产)-微 生物分解-植物再生产,服从生命运动自然规律
新人教版必修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专题讲座十一含解析
专题讲座〔十一〕无机推断题的解题突破口1.根据特殊颜色找突破口〔1〕焰色反响: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Cu,绿色。
〔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
〔3〕有色固体。
黑色:CuO、FeO、Fe3O4、MnO2、FeS、铁粉、木炭。
红褐色:Fe〔OH〕3。
红色:Cu、Fe2O3〔红棕色〕。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FeSO4·7H2O。
浅黄色:Na2O2、AgBr、硫单质。
白色:CaCO3、BaCO3、BaSO4、AgCl。
2.根据特殊性质找突破口〔1〕有漂白性的淡黄色固体只有Na2O2。
〔2〕常见的能与水反响产生O2的固体是Na2O2。
〔3〕常见的能与CO2反响产生O2的固体是Na2O2。
〔4〕常见的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是Al〔OH〕3,可溶于NaOH溶液的金属氧化物是Al2O3。
〔5〕在强酸和强碱溶液中都不溶解的白色沉淀是BaSO4和AgCl。
〔6〕试剂的滴加顺序不同,反响的现象不同。
常见反响有:①CO2-3和H+,②Al3+和OH +。
-,③AlO-2和H〔7〕既能与酸也能与碱反响的常见盐有NaHCO3、NH4HCO3、〔NH4〕2CO3、Ca〔HCO3〕2等。
〔8〕能与水反响产生H2的金属单质:Na、Mg〔热水〕、Fe〔高温〕。
〔9〕通常可作为保护气的气体:N2和Ar等。
〔10〕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
〔11〕可溶于氢氟酸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iO2。
3.根据特殊现象找突破口〔1〕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和溴蒸气〔红棕色〕等。
〔2〕有漂白作用的气体:Cl2〔有水时〕、SO2等。
〔3〕在空气中点燃后火焰呈淡蓝色的气体:CH4、CO、H2等。
〔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红棕色的气体只有NO。
〔5〕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必含CO 2-3或HCO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习题答案第四章 习题答案4-1 已知烟煤的干燥无灰基组成(%)为:C daf H daf O daf N daf S daf82.4 6.0 9.2 1.7 0.7测得空气干燥基水分M ad =3%,灰分A ad =15%,收到基水分M ar =5%,计算:(1) 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空气干燥基煤、收到基煤时,各为多少?(2) 收到基时该烟煤的组成百分率。
解:(1) 将干燥无灰基换算成空气干燥基后碳的含量为:57.674.82100315100C 100M A 100C daf ad ad ad =⨯--=--= 令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x kg 空气干燥基煤,根据碳含量相等,则有%57.67%4.821⨯=⨯x得x =1.22kg 。
将空气干燥基换算成收到基后碳的含量为:18.6657.6731005100C M 100M 100C ad ad ar ar =⨯--=--= 令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y kg 空气干燥基煤,根据碳含量相等,则有%18.66%4.821⨯=⨯y得y =1.25kg 。
(2) 由(1)可知,空气干燥基该烟煤的组成为:C ad H ad O ad N ad S ad A ad M ad67.57 4.92 7.54 1.39 0.57 15 3则收到基该烟煤的组成为:C ar H ar O ar N ar S ar A ar M ar66.18 4.82 7.38 1.36 0.56 14.69 54-2 已知重油组成(%)为:C H O N S M A87.0 11.5 0.1 0.8 0.5 0.07 0.03设某窑炉在燃烧时空气系数α=1.2,用油量为200kg/h ,计算:(1) 每小时实际空气用量(Nm 3/h);(2) 每小时实际湿烟气生成量(Nm 3/h);(3) 干烟气及湿烟气组成百分率。
解:(1) 燃烧每千克重油理论需氧量为:1004.22)32O 32S 212H 12C (V 0O 2⨯-+⨯+= 重油kg /Nm 271.21004.22)321.0325.02125.111287(3=⨯-+⨯+=燃烧每千克重油理论需空气量为:重油kg /Nm 813.1021100271.221100V V 30O 0a 2=⨯=⨯=燃烧每千克重油实际需空气量为:重油kg /Nm 976.12813.102.1V V 30a a =⨯=α=每小时实际空气用量为:h Nm /2.2595976.122003=⨯(2) 燃烧每千克重油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为: 2179V 1004.22]28N 32S )18M 2H (12C [V V V V V 0O 0N 0SO 0O H 0CO 022222⨯+⨯++++=+++= 2179271.21004.22]288.0325.0)1807.025.11(1287[⨯+⨯++++= 重油kg /Nm 466.113=因为空气系数α=1.2,故燃烧每千克重油产生的实际烟气量为:重油kg /Nm 629.13813.10)12.1(466.11V )1(V V 30a 0=⨯-+=-α+= 则每小时产生的实际烟气量为h Nm /2726629.132003=⨯(3) 燃烧每千克重油产生的烟气中各组成量为: kg /Nm 624.11004.2212871004.2212C V 3CO 2=⨯=⨯=kg /Nm 289.11004.22)1807.025.11(1004.22)18M 2H (V 3O H 2=⨯+=⨯+=kg /Nm 0035.01004.22325.01004.2232SV 3SO 2=⨯=⨯=kg/Nm 258.102179271.22.11004.22288.02179V 1004.2228N V 30O N 22=⨯⨯+⨯=⨯α+⨯= kg /Nm 454.0V )1(V 30O O 22=-α=故干烟气的组成为: CO 2 SO 2 O 2 N 213.16 0.03 3.68 83.13湿烟气的组成为: CO 2 SO 2 O 2 N 2 H 2O11.91 0.03 3.33 75.27 9.464-3 某窑炉使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其组成(%)为:CO 2 CO H 2 CH 4 C 2H 4 O 2 N 2 H 2S H 2O5.6 25.9 12.7 2.5 0.4 0.2 46.9 1.4 4.4燃烧时α=1.1,计算:(1) 燃烧所需实际空气量(Nm 3/Nm 3煤气);(2) 实际生成烟气量(Nm 3/Nm 3煤气);(3) 干烟气及湿烟气组成百分率。
解:(1) 燃烧每立方米煤气所需理论氧量为:1001]O S H 5.1H C )4n m (CH 22H 2CO[V 22n m 420O 2⨯-+++++=33Nm /Nm 274.01001]2.04.15.14.0)442(5.2227.1229.25[=⨯-⨯+⨯++⨯++=燃烧每立方米煤气所需理论空气量为:330O 0a Nm /Nm 305.121100274.021100V V 2=⨯=⨯=当α=1.1时,燃烧每立方米煤气所需实际空气量为:330a a Nm /Nm 435.1305.11.1V V =⨯=α=(2) 燃烧每立方米煤气理论生成烟气量为:0N 0SO 0O H 0CO 02222V V V V V +++= 330O 22n m 4222Nm /Nm 105.22179274.01001]9.464.124.0)242(5.234.47.129.256.5[2179V 1001]N S H 2H C )2n m (CH 3O H H CO CO [2=⨯+⨯+⨯+⨯++⨯++++=⨯+⨯++++++++= 燃烧每立方米煤气实际生成烟气量为:330a 0Nm /Nm 236.2305.1)11.1(105.2V )1(V V =⨯-+=-α+=(3) 燃烧每立方米煤气产生的烟气中各组成量为:1001]H mC CH CO CO [V n m 42CO 2⨯+++= 33Nm /Nm 348.01001]4.025.29.256.5[=⨯⨯+++=1001]4.14.0245.224.47.12[1001]S H H C 2n CH 2O H H [V 2n m 422O H 2⨯+⨯+⨯++=⨯++++= 33Nm /Nm 243.0= 332SO Nm /Nm 014.010014.11001S H V 2=⨯=⨯= 330O 2N Nm /Nm 603.12179274.01.110019.462179V 1001N V 22=⨯⨯+⨯=⨯α+⨯= 330O O Nm /Nm 0274.0274.0)11.1(V )1(V 22=⨯-=-α= 故干烟气的组成百分率为:CO 2 O 2 SO 2 N 217.47 1.38 0.70 80.45湿烟气的组成百分率为CO 2 O 2 SO 2 N 2 H 2O15.57 1.23 0.63 71.70 10.874-4 题4-3中,当高温系数η=85%,空气、煤气均为20︒C ,计算实际燃烧温度。
若空气预热至1000︒C ,此时实际燃烧温度较不预热时提高了多少?解:先计算理论燃烧温度t th :Vct c V t c Q t a a a f f net th ++= 式中空气和煤气的在0-20︒C 的平均比热容c a 和c f 可分别查表4-13和4-18得: c a =1.296kJ/(Nm 3. ︒C ),c f =1.32kJ/(Nm 3. ︒C );根据上题计算结果,V a =1.435Nm 3/Nm 3煤气,V=2.236Nm 3/Nm 3煤气;而煤气低发热量可按下式计算:S H 232H C 590CH 358H 108CO 126Q 24242net ++++=代入上式得:2.236ct th =Q net +c f t f +V a c a t a =6090.8+1.32×20+1.435×1.296×20=6154.4 采用“内插法”计算理论燃烧温度t th :设t th '=1700︒C ,c '=1.67,则: 2.236×1.67×1700=6348>6154.4t th "=1600︒C ,c "=1.65,则: 2.236×1.65×1600=5903.04<6154.4故 04.590363484.6154634816001700t 1700th --=-- t th =1656.5︒C 则实际燃烧温度t p =ηt th =85%×1656.5=1408︒C若将空气预热到1000︒C ,c a =1.41 kJ/(Nm 3. ︒C )则2.236ct th =Q net +c f t f +V a c a t a =6090.8+1.32×20+1.435×1.41×1000=8140.6设t th '=2200︒C ,c '=1.70,则: 2.236×1.70×2200=8362.6>8140.6t th "=2100︒C ,c "=1.695,则: 2.236×1.695×2100=7959<8140.6求得t th =2145︒C ,则实际燃烧温度t p =ηt th =85%×2145=1823︒C故当空气预热至1000︒C 时,实际燃烧温度比不预热时提高了415︒C 。
3Nm /kJ 8.60904.12324.05905.23587.121089.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