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摘要:分别概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论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差异。通过

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差异、

一、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迥异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构成了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下面通过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特色概述,细看它们的差异性。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

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园林中山环水抱,曲折多变,花草树木自然生长,建筑也顺应地形而参差错落。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重视寓义于物,托物言志。

2.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

中国园林艺术在表象上体现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借景物窥见心灵、触动情思,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3.中国园林的布局构造

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4.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特点

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园林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与地形、水体、植物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构成优美风景。

5.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

“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选择上除重视花木的姿、色、香、韵,还十分推崇植物的“品格”;数量上贵精而不求多;配置上仿照自然,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环境。

(二)西方园林艺术特点

1.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及人化自然西方园林艺术完全排斥自然,体现严谨的理性,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来造园。布局均衡对称、规则严谨,具有

明确轴线引导,呈现几何人工美。西方美学认为园林只有按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境地。

2.西方园林追求的是形式美

西方人对自然美的看法决定了其对自然美的改造提升态度与对形式美的追求。形式美的法则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园林更是明显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3.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布局构造上。整座园林以体积巨大的建筑物为基准构成主轴,建筑物矗立在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上。主轴线伸出的几条副轴上布置着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笔直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4.西方园林以突出建筑为特色

西方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其突出的是建筑,而不是自然风景。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中,建筑物控制轴线,轴线控制园林。

5.西方园林的景观配置

花木不是自然生长的形状,被人为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体。草坪、花圃、水池被严格地规划成菱形、方形和圆形等几何形。水池中总是布局着人物雕塑和喷泉。各要素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推敲精致,体现对称性和整一性。

由上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的比较可知,。中国与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主要表现在布局、道路、树木、花卉、水景、雕塑等构景要素上的差异性。西方园林在布局方面强调几何规则式布局,道路设计采用轴线笔直式的林荫大道;植物种植主要采用対植、列植等方式,植物造型要通过整形、修剪的方式,形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花卉多采用图案花坛形式,中色彩的搭配;水景设计主要采用喷泉、瀑布、跌水等动态水景;园林空间形态善用大草坪铺展,建筑小品主要用雕塑,或各种具人物或动物之像的石雕;取景强调视线限定的对景,景观为开敞袒露的旷景,表现了骑士般浪漫蒂克的风格。

而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强调生态、自由式布局,道路设计采用迂回曲折,曲径通幽;植物的种植多为自然的孤植、散植等方式,花卉喜爱盆栽、花台形式,并且重姿态;水景设计多采用溪、地、滴泉等静态水景;空间形态善用假山叠石,起伏多变;建筑小品少用雕塑,多用大型整体太湖巨石或黄石,堆砌假山;取景强调借景和步移景移,景态是幽闭深藏的奥景,突出表现文人,画家和造园者的诗情画意。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产生差异原因

中国与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通过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历史起源不同

中西园林历史发展从《诗经》及《孟子》的记载可知,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就筑灵台、灵沼、灵圃,这是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自此,中国古典园林

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从周文王时代至东汉末年的萌芽期。从早期供狩猎之用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的形成期。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为理念、观赏游览为主的园林艺术。第三个时期是隋唐宋的成熟期。文人参与造园的活动把园林与诗、画相联系,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第四个时期是明清的全盛期。建造了以大规模写意自然山水园及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为特点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传统园林由“壶中天地”转向“芥子纳须弥”。至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了最高峰。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因丈量尼罗河泛滥退水后形成的土地,发展了几何学并把几何概念用于园林设计,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公元前500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及园林建设的繁荣兴盛。罗马继承古希腊传统发展了别墅园和宅园,以精确的数理推导、规则的几何形状、精致的雕塑等,形成了西方园林的基本雏形。此后欧洲经历了近千年漫长的、极度压抑的中世纪后,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春天,也迎来了园林空前的阶段。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由勒诺特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明显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以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成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西方园林由此步入辉煌时期。

(二)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中西园林风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园林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园艺术发展轨迹与风格的差异性。中国园林产生以来,造园的理念是憧憬自然,顺因自然,园林的精髓是追求“自然的本质”,造园与自然关系密切,力求在和谐中变化;其永久性的表现和中国风景画一样,概括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接近并象征的形式展现大自然的本质。而西方园林的造园理念是崇敬神灵合理性主义表现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园林精髓则强调“秩序和控制”。园林喜好追求,传达一种秩序和控制的意识,有时与自然界的“杂乱无章”形成对照。另外,儒、道、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同时,三者又相互融合,共同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多元互补的特色。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崇尚“仁义”和“礼乐”,重义轻利;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提倡“道法自然”,追求虚静;佛教追求“息心去欲”、“清静无为”等境界。园林作为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打上了中国文化深深的烙印,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作为最高境界。

西方以征服、改造、战胜自然为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动力,是一种科学价值取向。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康德认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西方文化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表现自我。因此,西方园林的发展处处体现着人对自然的强制性约束,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

(三)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突出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重经验直觉。中国人的理性注重具体及实践,考察事物常忽略细节,提供的往往是关于对象模糊的整体。受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元化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国人多数不愿问津自然科学。受此影响,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深沉、虚实互生,注重对意境的追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