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说课稿

合集下载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对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必修 1 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为后续学习对数函数奠定了基础。

对数的概念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中也经常出现。

通过对数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中的运算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编排合理,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对数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和指数运算,对指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对数的概念提供了知识储备。

但对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从指数运算的角度去思考对数运算。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

(2)能够熟练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3)会用对数的定义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数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要阐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一、说教材《§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两者是互逆的关系,而在这一章中,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也为高中数学探索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式方法。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的互逆关系,及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②掌握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转化的意识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与指数的类比以及对数概念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辩证发展和矛盾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设计意图:由于数学的学习还是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它的历史背景,因此我首先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对数的定义,而对数和指数的转化实际上为我们后面学习反函数提供了依据,故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即是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其次,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也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对他们进行了概念性的教学。

而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希望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转化思想,和逆向思维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程序(一)教学教法选择如下:1.游戏教学法2.讲练结合法3.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概念的内容有畏惧心理,缺乏主动性,但是高一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活跃的,对游戏活动的参加积极性较高,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是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而通过一些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题型层层深入进行讲练,对进一步理解两种式子的对照和对数定义起很大的作用,使学生能求一些简单的对数,及对a、x、N能知二求一。

对数函数说课稿一等奖

对数函数说课稿一等奖

对数函数说课稿一等奖对数函数说课稿一一、教材的本质、地位与作用对数函数(第二课时)是xxxx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小节涉及对数函数相关知识,分三个课时,这里是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并用此解决三类对数比大小问题,是对已学内容(指数函数、指数比大小、对数函数)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渗透方法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即数形结合能力2、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探索出方法,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三、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对数比大小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是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是对指数中比大小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再次体现和应用,对后为解对数方程及对数不等式奠定基础。

所以确定本节课重点:运用对数函数图像性质比较两数的.大小教学中将在以下2个环节中突出教学重点:1、利用学生预习后的心得交流,资源共享,互补不足2、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及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后上课的情况下,对于课本上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本节课教师要补充第三类比大小问题———同真异底型,对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有一定的挑战性。

所以确定本节课难点:同真异底的对数比大小教学中会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教学难点:1、教师调整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即可。

2、小组合作探索新问题时,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适时用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自信。

3、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加快课程进度,增强了直观形象性。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精选5篇)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精选5篇)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精选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2.2.1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大家好,我是。

,我今天的讲课内容是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第一是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是学生的学情分析,第三是教学方法的策略,第四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五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数与对数的运算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讲的就是认识对数和对数的一些基本运算性质。

本节课的学习蕴含着转化化规的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性质,是本节课学习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的基础,而下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对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恰好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二、学生学情分析接下来我将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进行学生的学情分析。

首先是认知,该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的性质,具备了学习对数的基础知识;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同学还缺乏类比迁移的能力;而在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参与研究,但是还有部分的学生还是需要老师来加以引导的。

三、教学方法的策略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本阶段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进行指对数互化并可利用对数的简单性质求值;接着是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对数和指数之间的互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转化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的运算法则及其推导和应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和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和证明;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法,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地讲授,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必修一对数运算-说课稿

必修一对数运算-说课稿

3、对数的概念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A 版必修①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

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

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

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2.2.1 对数的运算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数学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二课时.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能灵活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对数运算.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后进行的,它是上节内容的延续与深入,同时也是研究学习后续知识对数函数与性质的必备基础知识.学习本节课,要体现本节内容的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学情分析:对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数运算是一种类似于但又不同于实数的加减乘除、指数的运算的全新运算.要探究并发现其运算性质,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对数定义进行简单对数计算,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常用对数计算,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学生还熟知指数的运算性质.有这些已有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再设计合理的导学案,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并能自主完成探究、发现、证明、应用的全过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运算性质进行对数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发现、证明、应用对数运算性质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运算性质的探究、发现、证明及应用教学难点:运算性质的发现与证明教法学法:教法: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由导学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现新知识,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将成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创设者,师生对话的聆听者,学生探究发现的引导者.学法:学生将采用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将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课堂的主宰者.教学过程:一.复习问题:1.对数是怎样定义的?2.对数与指数有怎样的相互转化关系?3.指数有哪些运算性质?设计意图: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认为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新发现的创造都得以现有认知水平和经验为基础,因此,设计旧知识的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为下一步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铺平了道路.二.探究、发现对数运算性质(一)猜想问题:请从所学过的运算中,以一种为例,说明它有那些运算性质,类比这些性质你能猜想对数的一些运算性质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为下一步探究发现指明方向.(二)探究、发现自主完成下表,并从对数值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表中各列数据,你有哪些发现?这些发现中哪些是你已经得到的猜想,而其它猜想能否通过表中数据验证其正确性?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探究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按小组讨论各自得到的成果,分析得出小组的总结性可行性成果,并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成果,然后师生对话,分析得出对数可能的运算性质:如果0,1,0,0a a M N >≠>>且,那么有 1.log ()log log a a a M N M N ⋅=+ 2.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三.证明对数运算性质根据课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尝试证明对数的可能运算性质,并请学生板演展示自己的证明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展示的精神.请同学们观察证明过程,若有问题请指出.然后师生对话,给出完整的证明. 证明:设log ,log a a M x N y ==,则,xya M a N == (1)x y x y M N a a a +⋅=⋅=,log ()log log a a a M N x y M N ∴⋅=+=+(2)x y x y M a a a N -=÷=,log log log a a a M x y M N N∴=-=- (3)()n x n nx M a a ==,log log n a a M nx n M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应用对数运算性质 (一)例题请学生自主完成下面例题,并请学生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例1用log a x ,log a y ,log a z 表示下列各式:(1)log a xy z ;(2)log a解:(1)log azxy= log a (xy )- log a z = log a x +log a y -log a z ;(2)log a32zyx= log a (x2y )-log a (3z )= log a x 2+log a y -log a 3z= 2log a x +21log a y -31log a z .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1)752log (42)⨯;(2)解:(1)log 2(47×25)= log 247+ log 225= 7log 24+5 log 22 =7×2+5×1=19; (2)lg 5100 =51lg102=52lg10=25. 师生给出评价结果,探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题的关键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题后反思的习惯 (二)巩固练习 课本75P 练习1,2,3五.小结六.作业课本82P 习题2.2 A 组3,4,5七.教学评价:长期的数学教学,常常缺少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一切数学结论似乎不要学生去寻找,那是前人的事,是数学家的事.这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猜想、计算、观察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去发现、证明数学结论,大致经历前人发现对数运算法则的过程.这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环境的设计者,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在教师的点拨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对数说课稿

对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a版,必修1第2.2.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讲对数的性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之后学习的,其主要内容是对数概念及指对数互化、对数运算等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转化化归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

对数与指数的互化是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巩固,也是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已学习指数运算,在2.1学习了指数函数的主要性质,对指数相关知识已很清晰;另外,学习函数时就已了解了反函数意义,对学习本课已具备条件。

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基本运算性质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并用对数性质求值。

教学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进行指对数互化并可利用对数的简单性质求值。

能力目标:学生的对比分析、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加强,体验转化化归思想。

a 3.从定义出发归纳对数恒等式及指对数互换:①2=4=2 x?log24?log222?2②2=2 x?log22?1③一般地:logaan?n可以看出,指对数互化只要按定义要求写即可,如果可写成对数恒等式形式就可化简。

(三)特殊对数1.常用对数log10a 记为:lga 2.自然对数logea 记为:lna (四)从比较大小归纳单调性(相当于对数的单调性)问题4:log23与log25的大小?根据指对数互化:不妨设s= log23, t= log25 st则:2=3<2=5,根据指数函数单调性可知:s<t,即log23<log25 学生小组讨论由特殊到一般地大小规律。

一般地:①当a>1时,且m>n>0,logam?logan②当0<a<1时,且m>n>(五)指数互化巩固性例练例14-6①5=625 ②2=1/64 ③log1162xx2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2①log64x= ②logx8?6 3 (六)回归引入问题问题5:不等式3+2*3-9>0xx分两边求解:右边即3<3+2=log3x 左边:从指数函数图像可以看出:0<<log3(3?23)} (七)总结篇二:对数的概念-说课稿对数与对数的运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要阐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对数与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函数说课稿

说课稿(人教A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的第一课时---对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下面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这几方面加以阐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对数与对数运算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对数的概念、指数与对数的互化以及对数的性质等内容,其中蕴含着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的数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能为后面对数运算性质和对数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2.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的定义;2.经历探索对数基本性质的过程;3.感悟和体会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类比、分析、归纳;2.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探究意识;3.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然而,高一学生的理解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也比较怕概念的学习。

为此,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推导。

教学策略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实际问题出发,不断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紧紧抓住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这一实质,重视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练习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概念及本质。

教学程序知识引入:1.如果我国GDP 平均每年增长8%,则经过多少年我国的GDP 是现在的两倍?解:设经过x 年国民生产总值是现在的两倍,令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为a.依题意得:即: 如何计算式子中的x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2 =32 2). =16 3).2 =7 X=5 X= -2 X=讲授新课:1.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N ( a > 0 , 且a ≠ 1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真数.注意:限制条件是a > 0 , 且a ≠ 1a x =log N 记作: +=x a(18%)2a+=x (18%)21).练习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2).思考(对数与指数的区别与联系)2.指数和对数的相互转化3.两个重要的对数(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例题分析: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例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例3.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讲授新课:4.对数的性质(1)试求下列各式的值:结论:零和负数没有对数(2)试求下列各式的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试求下列各式的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4)试求下列各式的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试求下列各式的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开展探究活动,最终效果如何还需经过课堂教学来检验。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它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从本节开始我们学习对数及其运算,使学生认识引进对数的重要性,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教材注重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引出对数的概念,所举例子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本中材料的作用,并联系熟悉的事例,以丰富教学的情景创设,加强数学文化的教育。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的定义,让学生经历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对数有关知识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探究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的性质.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推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2、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3、温故知新我通过复习上节课的例8: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亿,如果每年的增长率为1%,设经过x年后我国人口总数为y,则y与x的关系是什么?提出两个问题:(1)通过这个关系式,我们可以求出经过任意一个念头x的人口总数。

(2) 如果问经过多少年后我国人口可达到18亿,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指数的有关知识,又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同学们可以发现,通过以往的知识,我们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对数说课稿

对数说课稿

对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数学课程中关于对数的一部分,它在整个数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数是连接指数与乘法的重要工具,是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而且为后续学习微积分、概率论等高级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1)作用与地位对数在数学理论及实际应用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理论上,它是数的基础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并列为三大基本函数。

在实际应用上,对数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如在解决增长与衰减问题、天体物理学中的距离计算、音量与强度的度量等方面。

(2)主要内容本文将介绍对数的定义、性质、对数函数以及换底公式等核心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 对数的定义及其与指数的关系;- 对数的性质,包括乘法、除法、幂的对数法则;-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换底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问题来解决;(2)掌握对数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对数法则进行计算;(3)认识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能够使用换底公式解决对数运算中底数不同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对数定义的理解;- 对数性质的掌握;- 对数函数图像与性质的识别;- 换底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对数的概念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对数性质中乘法、除法和幂的对数法则的推导与应用;- 对数函数图像的绘制与理解;- 换底公式在实际计算中的灵活运用。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概念及其应用,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以及提高教学效率。

(1)启发法我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启发学生对对数的概念进行思考。

例如,我会提问:“如果你有一个增长中的细菌群落,每20分钟数量翻倍,你想知道2小时后有多少细菌,该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指数增长的兴趣,并自然引导到对数的概念上。

对数函数说课

对数函数说课

《对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颜艺梅时间:2014/7/6各位老师:大家好!本节课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2.2节《对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说课心得这六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而对数又是一个新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函数后,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对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学习对数概念,进而学习一类新的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

由于对数与指数是对应的,所以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有利于巩固指数函数,加深对指数函数的理解,也为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对数》与我们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例如人口问题,地震问题,考古问题,PH的测定等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因此,学习对数的概念有着广泛的意义。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指数函数引入对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对数的定义、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对数的初步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熟练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借助计算器和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对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对数的初步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及类比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热情,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由于《对数的概念》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通过课本的“思考”引入,让学生从人口问题中感受到对数函数的现实背景,并引出对数的概念。

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发现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探索及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创新意识.3.情感、态态与价值观通过“合情推理”、“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思想运用,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特殊—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2.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发现过程及其证明.(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公式多、思维量大的特点,采取实例归纳,诱思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四)教学过程例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45lg 8lg 344932lg21+-; (2)22)2(lg 20lg 5lg 8lg 325lg +⋅++. 【解析】(1)方法一:原式=2122325)57lg(2lg 34)7lg 2(lg 21⨯+--=5lg 217lg 2lg 27lg 2lg 25++--=5lg 212lg 21+=21)5lg 2(lg 21=+.方法二:原式=57lg 4lg 724lg+-=475724lg⨯⨯=21)52lg(=⨯. (2)原式=2lg5 + 2lg2 + lg5 (2lg2 + lg5) + (lg2)2 =2lg10 + (lg5 + lg2)2 = 2 + (lg10)2 = 2 + 1 = 3.【小结】易犯lg52 = (lg5)2的错误.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将式中真数的积、商、方根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它们化为对数的和、差、积、商,然后化简求值;另一种方法是将式中的对数的和、差、积、商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它们化为真数的积、商、幂、方根,然后化简求值. 计算对数的值时常用到lg2 + lg5 = lg10 = 1. 例2:(1)已知lg2 = 0.3010,lg3 = 0.4771,求lg 45; (2)设log a x = m ,log a y = n ,用m 、n 表示][log 344yxa a ⋅;(3)已知lg x = 2lg a + 3lg b – 5lg c ,求x .【分析】由已知式与未知式底数相同,实现由已知到未知,只须将未知的真数用已知的真数的乘、除、幂表示,借助对数运算法则即可解答.【解析】(1)1190lg 45lg 222== 1[lg 9lg10lg 2]2=+- 1[2lg 31lg 2]2=+- =-+=2lg 21213lg 0.4771+0.5 – 0.1505 = 0.8266(2)log a 1113412log log log a a a a x y =+-.1213141log 121log 3141m n y x a a -+=-+=(3)由已知得:532532lglglglglgc bacbax=-+=,∴532 c bax=.【小结】①比较已知和未知式的真数,并将未知式中的真数用已知式的真数的乘、除、乘方表示是解题的关键,并且应注意对数运算法则也是可逆的;②第(3)小题利用下列结论:同底的对数相等,则真数相等. 即log a N = log a M⇒N = M.。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说课5篇最新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说课5篇最新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说课5篇最新对数函数”是在学习对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说课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说课1对数函数教案1、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理解并记忆对数函数的性质。

2、培养分析推理能力3、培4、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难点:底数a对数函数的影响。

首先复习对数的定义师:上次讲细胞分裂问题时得到细胞个数y是分裂次数x的.函数。

今天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等等,那么,分裂次数可以用怎样的关系式来表示呢?生:表达式是x=log ,表示分裂次数x是细胞个数y的函数师:如果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函数,此式又可化为y=logax ,那么它与指数函数有何关系?函数y=log ax的定义域是什么?生:它们互为反函数,由于y= 的值域是{y|y>0}所以y=logax的定义域是{x|x>0} 师:对,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新的函数的定义。

(引入课题《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一般地,函数y=log ax叫做对数函数,(a>0且a≠1)其中是自变量,定义域是{x|x>0} 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说课2学习对数函数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2. 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3. 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图像和性质.难点是由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方法启发研讨式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一种常见函数.前面的几种函数都是以形式定义的方式给出的,今天我们将从反函数的角度介绍新的函数.反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函数的关系,所以自然我们应从大家熟悉的函数出发,再研究其反函数.这个熟悉的函数就是指数函数.提问:什么是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存在反函数吗?由学生说出是指数函数,它是存在反函数的.并由一个学生口答求反函数的过程:由得 .又的值域为,所求反函数为 .那么我们今天就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二.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板书)1. 作图方法提问学生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图像?学生应能想到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变换法画图.同时教师也应指出用列表描点法也是可以的,让学生从中选出一种,最终确定用图像变换法画图.由于指数函数的图像按和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故对数函数的图像也应以1为分界线分成两种情况和,并分别以和为例画图.具体操作时,要求学生做到:(1) 指数函数和的图像要尽量准确(关键点的`位置,图像的变化趋势等).(2) 画出直线 .(3) 的图像在翻折时先将特殊点对称点找到,变化趋势由靠近轴对称为逐渐靠近轴,而的图像在翻折时可提示学生分两段翻折,在左侧的先翻,然后再翻在右侧的部分.学生在笔记本完成具体操作,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将关键步骤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画出和的图像.(此时同底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2. 草图.教师画完图后再利用投影仪将和的图像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然后提出让学生根据图像说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要求从几何与代数两个角度说明)3. 性质(1) 定义域:(2) 值域:由以上两条可说明图像位于轴的右侧.(3) 截距:令得,即在轴上的截距为1,与轴无交点即以轴为渐近线.(4) 奇偶性: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即它不关于原点对称,也不关于轴对称.(5) 单调性:与有关.当时,在上是增函数.即图像是上升的当时,在上是减函数,即图像是下降的.之后可以追问学生有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当得到否定答案时,可以再问能否看待何时函数值为正?学生看着图可以答出应有两种情况:当时,有 ;当时,有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巧记这个结论的方法: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同侧时函数值为正,当底数与真数在1的两侧时,函数值为负,并把它当作第(6)条性质板书记下来.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强调记住性质的关键在于要脑中有图.且应将其性质与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比记忆.(特别强调它们单调性的一致性) 对图像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应用.三.巩固练习练习:若,求的取值范围.四.小结五.作业略高一数学教案对数函数说课3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教案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完整版)对数函数说课稿正式版

(完整版)对数函数说课稿正式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出处及其所处地位和作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出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册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二节“对数函数”中的内容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

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初中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

而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性质(即单调性和奇偶性)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概念之后进行学习的。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性质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认识,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函数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理解;并且为以后学习幂函数、函数图像的变换、复合函数和导数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过程方法: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函数概念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对数函数的性质是由其概念所决定,因此我把对数函数的概念作为重点和难点,利用函数概念类比对数函数的概念,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类比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是掌握重点的关键,而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是突破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这一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好本节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指导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对数说课稿

对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a版,必修1第2.2.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讲对数的性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之后学习的,其主要内容是对数概念及指对数互化、对数运算等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转化化归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

对数与指数的互化是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巩固,也是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已学习指数运算,在2.1学习了指数函数的主要性质,对指数相关知识已很清晰;另外,学习函数时就已了解了反函数意义,对学习本课已具备条件。

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基本运算性质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并用对数性质求值。

教学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进行指对数互化并可利用对数的简单性质求值。

能力目标:学生的对比分析、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加强,体验转化化归思想。

a3.从定义出发归纳对数恒等式及指对数互换:①2=4=2 x?log24?log222?2②2=2 x?log22?1③一般地:logaan?n可以看出,指对数互化只要按定义要求写即可,如果可写成对数恒等式形式就可化简。

(三)特殊对数1.常用对数log10a 记为:lga 2.自然对数logea 记为:lna(四)从比较大小归纳单调性(相当于对数的单调性)问题4:log23与log25的大小?根据指对数互化:不妨设s= log23, t= log25st则:2=3<2=5,根据指数函数单调性可知:s<t,即log23<log25学生小组讨论由特殊到一般地大小规律。

一般地:①当a>1时,且m>n>0,logam?logan②当0<a<1时,且m>n>(五)指数互化巩固性例练例14-6①5=625 ②2=1/64 ③log1162xx2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2①log64x= ②logx8?6 3(六)回归引入问题问题5:不等式3+2*3-9>0xx分两边求解:右边即3<3+2=log3x左边:从指数函数图像可以看出:0<<log3(3?23)} (七)总结篇二:对数的概念-说课稿对数与对数的运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要阐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对数函数的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教学难点: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教学过程:[例1]设loga23 <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a<23B. 23 <a<1C.0<a<23 或a>1D.a>23解:由loga23 <1=logaa得(1)当0<a<1时,由y=logax是减函数,得:0<a<23(2)当a>1时,由y=logax是增函数,得:a>23 ,∴a>1综合(1)(2)得:0<a<23 或a>1 答案:C[例2]三个数60.7,0.76,log0.76的大小顺序是A.0.76<log0.76<60.7B.0.76<60.7<log0.76C.log0.76<60.7<0.76D.log0.76<0.76<60.7解:由于60.7>1,0<0.76<1,log0.76<0 答案:D[例3]设0<x<1,a>0且a≠1,试比较|loga(1-x)|与|loga(1+x)|的大小解法一:作差法|loga(1-x)|-|loga(1+x)|=| lg(1-x)lga |-| lg(1+x)lga | =1|lga| (|lg(1-x)|-|lg(1+x)|)∵0<x<1,∴0<1-x<1<1+x∴上式=-1|lga| [(lg(1-x)+lg(1+x)]=-1|lga| lg(1-x2)由0<x<1,得lg(1-x2)<0,∴-1|lga| lg(1-x2)>0,∴|loga(1-x)|>|loga(1+x)|解法二:作商法lg(1+x)lg(1-x) =|log(1-x)(1+x)|∵0<x<1 ∴0<1-x<1+x∴|log(1-x)(1+x)|=-log(1-x)(1+x)=log(1-x)11+x由0<x<1 ∴1+x>1,0<1-x2<1∴0<(1-x)(1+x)<1 ∴11+x >1-x>0∴0<log(1-x) 11+x <log(1-x)(1-x)=1∴|loga(1-x)|>|loga(1+x)|解法三:平方后比较大小∵loga2(1-x)-loga2(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loga1-x1+x =1|lg2a| lg(1-x2)lg1-x1+x∵0<x<1,∴0<1-x2<1,0<1-x1+x <1∴lg(1-x2)<0,lg1-x1+x <0∴loga2(1-x)>loga2(1+x)即|loga(1-x)|>|loga(1+x)|解法四: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当a>1时,|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1-x<1<1+x,∴0<1-x2<1∴loga(1-x2)<0,∴-loga(1-x2)>0当0<a<1时,由0<x<1,则有loga(1-x)>0,loga(1+x)<0∴|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当a>0且a≠1时,总有|loga(1-x)|>|loga(1+x)|[例4]已知函数f(x)=lg[(a2-1)x2+(a+1)x+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依题意(a2-1)x2+(a+1)x+1>0对一切x∈R恒成立.当a2-1≠0时,其充要条件是:a2-1>0△=(a+1)2-4(a2-1)<0 解得a<-1或a>53又a=-1,f(x)=0满足题意,a=1不合题意.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53 ,+∞)[例5]已知f(x)=1+logx3,g(x)=2logx2,比较f(x)与g(x)的大小解:易知f(x)、g(x)的定义域均是:(0,1)∪(1,+∞)f(x)-g(x)=1+logx3-2logx2=logx(34 x).①当x>1时,若34 x>1,则x>43 ,这时f(x)>g(x).若34 x<1,则1<x<43 ,这时f(x)<g(x)②当0<x<1时,0<34 x<1,logx34 x>0,这时f(x)>g(x)故由(1)、(2)可知:当x∈(0,1)∪(43 ,+∞)时,f(x)>g(x) 当x∈(1,43 )时,f(x)<g(x)[例6]解方程:2 (9x-1-5)= [4(3x-1-2)]解:原方程可化为(9x-1-5)= [4(3x-1-2)]∴9x-1-5=4(3x-1-2) 即9x-1-43x-1+3=0∴(3x-1-1)(3x-1-3)=0 ∴3x-1=1或3x-1=3∴x=1或x=2 经检验x=1是增根∴x=2是原方程的根.[例7]解方程log2(2-x-1) (2-x+1-2)=-2 解:原方程可化为:log2(2-x-1)(-1)log2[2(2-x-1)]=-2即:log2(2-x-1)[log2(2-x-1)+1]=2令t=log2(2-x-1),则t2+t-2=0解之得t=-2或t=1∴log2(2-x-1)=-2或log2(2-x-1)=1解之得:x=-log254 或x=-log23对数函数的说课稿篇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德育渗透目标: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教学方法:联想、类比、发现、探索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由学生的预习,可以直接回答“对数函数的概念”由指数、对数的定义及指数函数的概念,我们进行类比,可否猜想有:问题:1.指数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2.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①;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与内容解析⑴学习内容本节课由上一节课的一道例题的变式引出了学习对数的必要。

然后通过定义揭示了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得到了对数的简单性质,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学习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及如何求简单的对数。

⑵学习内容解析“对数”是高一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①中第二章的内容,共分三个课时完成。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

对数概念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初中的学习里没有接触过。

考虑到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存在的疑惑,因此要在对数概念的形成上重点探究,和学生共同经历由指数式提出对数概念的过程。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

对数的概念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为后面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对数函数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与目标分析⑴学习目标1.体验和探究由指数式提出对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概念。

2.经历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互逆关系,养成类比、分析、转化的思维习惯。

⑵目标解析⑴由于对数的概念不易直接给出,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

而且,对数的定义是建立对数与指数联系的桥梁,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的基础,因此根据新课标确定第一个学习目标。

⑵对于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在学习了对数的定义后不再那么理解,因此对于该层次的学习不要求过高,据此确定第二个学习目标。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

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

对数函数说课稿对数函数说课稿对数函数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初中)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

而对数函数作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依据新课标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类比方法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4)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5)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难点:底数a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关键: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类比教学[关键]由指数函数的图象过渡到对数函数的图象,通过类比分析达到深刻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是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的思考紧紧围绕图象,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能形成以图象为根本,以性质为主体的知识网络,同时在例题的讲解中,重视加强题组的设计和变形,使教学真正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a版,必修1第2.2.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讲对数的性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之后学习的,其主要内容是对数概念及指对数互化、对数运算等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蕴含转化化归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

对数与指数的互化是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巩固,也是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就已学习指数运算,在2.1学习了指数函数的主要性质,对指数相关知识已很清晰;另外,学习函数时就已了解了反函数意义,对学习本课已具备条件。

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基本运算性质的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并用对数性质求值。

教学目标(根据我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以及教学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进行指对数互化并可利用对数的简单性质求值。

能力目标:学生的对比分析、合情推理能力得到加强,体验转化化归思想。

a 3.从定义出发归纳对数恒等式及指对数互换:①2=4=2 x?log24?log222?2②2=2 x?log22?1③一般地:logaan?n可以看出,指对数互化只要按定义要求写即可,如果可写成对数恒等式形式就可化简。

(三)特殊对数1.常用对数log10a 记为:lga 2.自然对数logea 记为:lna (四)从比较大小归纳单调性(相当于对数的单调性)问题4:log23与log25的大小?根据指对数互化:不妨设s= log23, t= log25 st则:2=3<2=5,根据指数函数单调性可知:s<t,即log23<log25 学生小组讨论由特殊到一般地大小规律。

一般地:①当a>1时,且m>n>0,logam?logan②当0<a<1时,且m>n>(五)指数互化巩固性例练例14-6①5=625 ②2=1/64 ③log1162xx2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2①log64x= ②logx8?6 3 (六)回归引入问题问题5:不等式3+2*3-9>0xx分两边求解:右边即3<3+2=log3x 左边:从指数函数图像可以看出:0<<log3(3?23)} (七)总结篇二:对数的概念-说课稿对数与对数的运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要阐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一、说教材《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两者是互逆的关系,而在这一章中,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也为高中数学探索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式方法。

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的互逆关系,及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②掌握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转化的意识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与指数的类比以及对数概念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辩证发展和矛盾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设计意图:由于数学的学习还是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它的历史背景,因此我首先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对数的定义,而对数和指数的转化实际上为我们后面学习反函数提供了依据,故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即是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其次,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也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对他们进行了概念性的教学。

而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希望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转化思想,和逆向思维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程序(一)教学教法选择如下:1. 游戏教学法2. 讲练结合法3. 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概念的内容有畏惧心理,缺乏主动性,但是高一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活跃的,对游戏活动的参加积极性较高,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是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而通过一些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题型层层深入进行讲练,对进一步理解两种式子的对照和对数定义起很大的作用,使学生能求一些简单的对数,及对a、x、n能知二求一。

注:学法指导:1.参与课堂,多动笔,多交流 2.产生成功感,提高对数学习的兴趣(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猜猜看,括号里分别是什么数?①22??? 26??②2③3??? ?8 2???64 2???1024 ?9 3???81 3???20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低起点,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对数运算与幂运算是互逆的,同时在3???20中遇到了困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给出的问题都是以2,3为底的,这些都是高中阶段需要记忆的知识,为今后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2)引出对数定义(板书)一般地如果a的b次幂等于n,即a?n ,那么b就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

记作:loga n = b (其中a为底数,n为真数,b为对数)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logan 例如上面的猜一猜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转化,如2?8则3?log28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3)对数式和指数式的对应 3b (a?0, a?1,n?0)设计意图:在此时可引导学生探讨对数式中底数与真数的取值范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总结出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同时要让学生认清对数式logan?b的含义:明a,n,b确相对于指数式ab?n是什么数,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掌握各数的名称和式子的读法(4)两种特殊对数常用对数log10n,记为lgn 自然对数logen,记为lnn(e?2.71828?) 活动:抢答题(1) log21? lg1? log11? ln1?2(2)log22? lg10? log1 31? lne? 3 归纳总结:loga1?0 logaa?1 ?a?0.a?1?设计意图:通过抢答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5)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练习(课本第63页例1、例2)例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1)5?625 (2)24?61?1?? (3)???5.73 (4)log116??4 64?3?2m (5)lg0.01??2 (6)ln10?2.303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1)log64x??22 (2)logx8?6 (3)lg100?x (4)?lne?x 3 例3:若log2?log3?log5x???0,求x的值设计意图:此时可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例题,提高学生模仿学习的能力,并加深对指数和对数的理解,而例3的设计由外到内层层分析,利用loga1?0,logaa?1解出问题,这三个例题层次各不相同,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

(6)课堂训练(限时训练)课本第64页练习设计: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剩下同学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是能够发现学生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计时训练加快学生解题的速度。

(8)布置作业①必做题:课本第74页第1、2题②思考题:当a?0且a?0,n?0时证明:(1)alogan?n (2)logaan?n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让学生熟悉对数的两个重要公式,并且教师会在下一节课开始前再讲解这两个公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篇三:对数的概念-说课稿最终版对数的概念说课稿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明泽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等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对数”作为中职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的内容,被安排在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第三节,共分2个课时完成。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

对数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

对数的概念的学习是对数运算及对数函数的基础,又能加深指数的理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中职校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确定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

)二、说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理解对数的性质2、能力目标能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增强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协调合作意识、自我决策能力。

提高学习对数的兴趣。

4、重难点及确定原因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难点:对数概念。

三、说教学方法学生特点:中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更侧重于形象思维。

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行动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一)、教学设计及时间分配(二)、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按要求在卡片上写出指数式。

要求:已知底和幂,不知指数,指数用“?”代替。

如何用底和幂来表示出指数?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引进一个新数——对数.目的:利用卡片创设情景,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呈现信息概念:如果abb?logan?n(a?0,a?1),那么 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n叫做真数.?nab的式子叫做指数式,形如logan?b的式子叫做对数式.方式及目的:这里展示的是对数的概念,根据展示的概念板书指数式ab?n(a?0,a?1)、对数式b?logan,标注各字母的称谓,为解决活动1做好铺垫。

3、活动1:理解对数的概念,并得出性质。

我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即:(1)、为完成任务,我将任务分解成6个子任务。

具体如下:子任务1:将概念中的a、b、n换成具体数。

子任务2:对比a、b、n分别在指数式、对数式中的位置及称谓。

子任务3(活动):指数式、对数式互化。

子任务4(活动):可爱小精灵找家。

具体操作:组内一成员叙()述一指数式或对数式,其余成员将数字填入()=()、log( )( )=( ) 。

子任务5:真数、底数相等时对数为多少?真数为1时对数为多少?子任务6:讨论a、b、n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