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伴性遗传》教案、教学设计
1.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答案准确。
3.提交作业时,请标注姓名、班级、学号,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对伴性遗传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一个具体的伴性遗传案例作为导入,如红绿色盲的遗传,引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现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展示红绿色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种病男性患者比女性多?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引导学生关注性别与遗传之间的关系。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伴性遗传。
4.针对本节课的伴性遗传知识,让学生撰写一篇科普文章,向他人普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此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对伴性遗传知识的理解。
5.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a.伴性遗传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有哪些?
b.如何预防和治疗伴性遗传病?
c.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伴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4.案例分析,巩固提升: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手段:提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分析。
5.课堂小结,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教学手段:利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进行总结。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与伴性遗传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中伴性遗传的相关练习题,巩固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类型及遗传规律。
2.结合课堂所学的伴性遗传案例,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遗传图解题目,并尝试解答。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3.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
2.增强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消除性别歧视,尊重生命多样性。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伴性遗传》章节,是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性别与遗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往往感到困惑。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优秀教学案例,以期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深入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本案例以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为对象,他们在前期课程中已学习了基因、DNA和遗传等基本概念,为学习伴性遗传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讨伴性遗传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介绍伴性遗传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2.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通过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如X染色体的显隐性遗传等,帮助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3.伴性遗传病实例分析:以色盲、血友病等为例,分析伴性遗传病的发生原因、遗传特点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我将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家族中的色盲遗传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伴性遗传的普遍存在。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⒈理解性别决定的方法。
⒉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 品德要求: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⒈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⒉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学生推理、归纳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什么同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有的是男性、有的是女性?后代性别由哪个亲本决定?(二)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性别决定XY型:人类、大多数动物⒈概念及其分类雌雄异体的植物ZW型:鸟类、蛾蝶类⒉观察图片,比较男、女染色体的不同男性性染色体:XY 女性性染色体:XX⒊用遗传图谱分析后代性别卵细胞只有1种,含X精子有2种,含X或Y因此,后代性别由父亲提供的精子类型决定。
(四)伴性遗传⒈概念及病例⒉以色盲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①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以图片解释“隐性”、“伴X” )填表: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A 广东人口普查数据②实例分析,归纳特点:结论:患病男性多于女性B 2种杂交方式,分析后代(写出遗传图解)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以后只能给女儿结论:呈现交叉遗传(隔代遗传)C 分析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后代(写出遗传图解)结论:母病子必病D 分析色盲女性的双亲情况(写出遗传图解)结论:女病父必病(五)课堂小结1 生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以人为例,女性:XX男性:XY2 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1)男>女(2)交叉遗传(3)母病子必病(4)女病父必病(六)巩固练习⒈人的性别是在时决定的。
(A)形成生殖细胞(B)形成受精卵(C)胎儿发育(D)胎儿出生⒉在色盲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吗?(A)患者大多数是男性(B)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常(C)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D)患者的祖父一定是色盲患者⒊ 判断题:(1)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人类的X 和Y 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优秀公开课教案
学会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人类红绿色盲症
〖问〗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
〖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教师板画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答案:3号和5号。)
(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教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
表2-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6)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没有。因为Ⅰ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答案〗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使用国际测试色盲图卡的视频来导入,使学生对于色盲有了初步的了解。
2、新课讲授首先讲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实例,通过实例中的红绿色盲引出对于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以及具体分析讲解。
其次给予学生两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分析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2)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3)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是学生分析讨论出红绿色盲为伴X隐形疾病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对色盲婚配方式进行图解,首先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其次分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得出结论:1、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2、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将另外两种婚配图解交给同学小组讨论后,派学生代表上黑板写出具体过程。
最后使用色盲遗传家系图图片来具体讲解交叉遗传,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分析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析来讲解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3、课堂练习PPT上展示出课堂时所做练习题4、课堂小结提问学生们有谁能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了什么呢,随机提问一名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总结。
四、板书设计伴性遗传1、特点及其实例2、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交叉遗传(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反思《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反思海口实验中学陈娟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1)科学品质教育。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思路设计:引入——提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的实例——由红绿色盲分析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总结归纳——练习——作业。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观察图片,引起关注图片呈现:两幅漂亮“世界小姐”的照片。
引导思考: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展示正常男性、女性染色体图,提出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 红绿色盲实例分析1、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思考: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3、红绿色盲遗传病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家系图,探究红绿色盲是_X__染色体上的__隐__性遗传病。
(1)假设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男女患红绿色盲的几率因该是一样,但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大于女性红绿色盲,说明该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位于性染色体上。
(2)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说明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
(3)假设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但是女性中也有红绿色盲患者,所以红绿色盲基因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4)从家系图中分析可得知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
2、基因型分析如何表示出男性、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2)
1.知识与能力:(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让学生练习,理解遗传规律(2)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遗传图谱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伴性遗传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环节一:色盲测试图,情境导入1、我们在体检时经常要检查色觉,那么医生为什么要检查这些?其检查的依据是什么呢?教师投影简易红绿色盲检查图,提出问题: 1.你所观察的图形和数字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有的同学看不清楚该图形或数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引入新课。
环节二: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一、教师投影图步步引导学生思考:1、从图中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该遗传病跟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一样么?3、不一样的话可能还有哪种遗传方式?4、致病基因如果不在常染色体上,有可能位于哪里? 一、引导学生绘制出以下的基因型和对应的基因型的图1、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色盲基因位置男女相应的患病概率大小2、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 病例:人类的红绿色盲(道尔顿症) 抗维生素D 佝偻病二、小组进一步思考与讨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教师投影教材中某家族的红绿色盲的遗 传系谱图,提出问题:(1)I 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2)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么?如果有为什么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3)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环节三: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一、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该如何表示呢?(色盲基因用b 表示)色盲基因位置 常染色体X 和YY X 男女患病概率大小男女1、让学生到黑板中写出女性和男性的所有表现型和对应的基因型表格如下:2、思考: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3、表格中的男女有哪些组合?4、选两种组合让学生在黑板写他们的遗传图5、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遗传图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一般隔代遗传色盲典型遗传过程是父亲-> 女儿-> 外孙。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第一篇:伴性遗传教案(正式)伴性遗传教案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什么?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前面所学的其他性状的遗传有什么不同之处?(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新课学习一、性别决定 1.定义;2.类型:XY型ZW型XY型染色体组成:22对+XY 22对+XXXY染色体传递规律:XY染色体结构:二、伴性遗传:1、定义2、类型:伴Y遗传:XY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伴X显性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三、系谱判断:小结:课堂练习:1.正常情况下,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A.外祖父B.外祖母C.祖父D.祖母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 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 理论上含X染色体的配子和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5.某正常男人的伯父患红绿色盲,其妻子的外祖母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着,但她的外祖父及父亲均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A.1/2 B.1/4 C.1/8 D.1/16 6.某男患有色盲和血友病。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引言伴性遗传是一种特殊的遗传模式,其特点是基因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男性携带突变的基因以表现出相关疾病,而女性则通常是携带者。
因此,在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男性的表现会比女性更明显和严重。
伴性遗传在临床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理解和掌握该概念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遗传模式;2. 了解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 掌握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遗传模式- X染色体的特点及其与伴性遗传的关系;- 伴性遗传的传递模式:男性受影响,女性为携带者;- 伴性遗传中的基因突变类型和临床表现。
2. 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症状和诊断依据;- 血友病的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3. 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药物治疗:介绍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物理理疗等;- 支持性治疗: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
4. 案例分析与讨论- 提供伴性遗传相关疾病的典型临床案例;-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讲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通过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伴性遗传的理解;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模型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测验:设计针对所学知识的选择题、填空题等测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伴性遗传相关疾病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供对本教学设计的反馈,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自我感知的学习进步等。
完整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授课人:郑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伴性遗传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3)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课时
1课时
五、作业
练习一、二六、教学反思
七、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
1、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
2、X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3、Y染色体遗传
特点:
二、应用
型性别决定ZW.。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o掌握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家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伴性遗传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病传递规律。
三、教学准备•伴性遗传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遗传家系图、性别决定机制和伴性遗传病案例。
•相关的遗传病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性染色体的概念和性别决定机制。
o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简要介绍其在遗传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o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o介绍性别决定机制,包括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系统。
o讲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和传递规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3.观察与分析o展示遗传家系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伴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
o学生根据案例资料,总结伴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和遗传方式。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如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伴性遗传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o准备一个与伴性遗传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五、板书设计《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性别决定机制:XY型、ZW型二、伴性遗传病的特点与传递规律-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等三、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 性别控制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四、思考与探索- 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遗传家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伴性遗传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目的(一)知识要求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要求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品德要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1.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式教学五、教具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受精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
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
《伴性遗传》教案1 (1)
《伴性遗传》教案教学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意义和应用。
本节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教师可以首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通过学生的辨认、识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1、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材呈现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段故事,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这段故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提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通过挖掘这段文字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从兴奋的激情状态回归到理性思考状态,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
2、利用遗传学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对人类遗传病的分析,不可能通过做杂交实验,只能对家系图进行分析,才有可能找出规律。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伴性遗传可以为人类的优生服务,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服务。
在介绍鸡的性别决定的遗传时,教师可补充其性别决定方式ZW型,并用图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
(完整版)优质课自用《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小故事,学习科学家——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且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学习态度。
3.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及伴性遗传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国家为何要禁止近亲结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5篇
③系谱甲-2基因型Aa,系谱乙-2基因型XBXb 系谱丙-8基因型Cc,系谱丁-9基因XDXd
④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9基因型XBXb 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6基因XDX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当男性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和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儿 ,儿子 。试画出其基因图解。
学习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学习难点:1.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2.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 遗传病,由显性基因 控制。
2.当基因型为 时,表现为女性患病;当基因型为 时,表现为男性患病。因此,女性患者一般 男性患者,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A.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II-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II-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II-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7.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2.某动物的卵巢中有10个卵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可以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个数分别是 ( )
A.10和10 B.10和40 C.40和120 D.10和30
3.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与其DNA分子数之比是 ( )
A.1:2 B.:4 C.1:8 D.2:1
四.我的疑问:
有关高三生物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有关高三生物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有关高三生物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中图版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的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人类红绿色盲症三个教学知识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概念,为第二课时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通过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六种婚配方式遗传图解的分析,总结出伴X 隐性遗传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出伴X显性遗传和伴Y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②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③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④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图和人类性别决定图解,培养学生合理判断、图文转换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书写遗传图解规范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素养。
③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④通过引导学生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和伴行遗传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1、人类的性别比例及原因。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掌握了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规律,了解了遗传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新知识(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伴性遗传》教案
2.3伴性遗传一.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特点2、列出人群中关于色觉的各种婚配方式并预测后代的色觉情况,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3、比较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发病规律。
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2.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 教学难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四. 教学过程: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病例:红绿色盲、血友病(皇家病)。
大家从下列彩图中能看到什么图形呢?科学家们发现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红绿色盲的等位基因(正常基因B)是显性基因,也只位于X染色体上。
大家思考:人类中关于色盲在性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有哪些呢?试写出1、人正常色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2、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回答。
一共有五种情况,男性两种,女性三种。
看屏幕,色盲基因用b来表示。
男性中的情况,女性中的情况表示出来。
通过表格可得出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因为男性只含一个致病基因(XbY)即患色盲,而女性只含一个致病基因(XBXb)并不患病而只是携带致病基因,她必须同时含有两个致病基因(XbXb)才会患色盲。
总结了这几种情况,我们来探讨一下:一个女性携带者和一个男性色盲患者结婚,后代的情况?请你用遗传图来表示这个过程。
请两个人上台来展示,教师纠正,可以请下面的人补充。
最后老师再用一个动画将这个过程展示一下。
注意写法。
关于人类在色盲上的婚配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就不再叙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⒈理解性别决定的方法。
⒉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品德要求:
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⒈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⒉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生推理、归纳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同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有的是男性、有的是女性?
后代性别由哪个亲本决定?
(二)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性别决定
XY型:人类、大多数动物
⒈概念及其分类雌雄异体的植物
ZW型:鸟类、蛾蝶类
⒉观察图片,比较男、女染色体的不同
男性性染色体:XY女性性染色体:XX
⒊用遗传图谱分析后代性别
卵细胞只有1种,含X
精子有2种,含X或Y
因此,后代性别由父亲提供的精子类型决定。
(四)伴性遗传
⒈概念及病例
⒉以色盲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
①色盲:伴X隐性遗传病(以图片解释“隐性”、“伴X”)填表: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A广东人口普查数据?②实例分析,归纳特点:
结论:患病男性多于女性
B2种杂交方式,分析后代(写出遗传图解)
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以后只能给女儿
结论:呈现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C分析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后代(写出遗传图解)
结论:母病子必病
D分析色盲女性的双亲情况(写出遗传图解)
结论:女病父必病
(五)课堂小结
1生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以人为例,女性:XX
男性:XY
2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1)男>女
(2)交叉遗传
(3)母病子必病
(4)女病父必病
(六)巩固练习
⒈人的性别是在?时决定的。
(A)形成生殖细胞?(B)形成受精卵
(C)胎儿发育?(D)胎儿出生
⒉在色盲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吗?(A)患者大多数是男性
(B)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常(C)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D)患者的祖父一定是色盲患者
⒊判断题:
(1)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人类的X和Y染色体上。
()
(2)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由于交叉遗传,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
()
(3)人类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23+X或23+Y。
()
⒋《优化设计》P42?29
5.(2001年广东高考题)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
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
(1)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
(2)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
(七)作业布置:1课本P41复习题三3
2《优化设计》P4334
【板书设计】
一性别决定
1概念
2分类XY型
ZW型
3染色体的分类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4XY型性别决定:50%女性XX;50%男性XY 二伴性遗传
1概念
2病例:色盲、血友病
3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1)男>女
(2)交叉遗传
(3)母病子必病
(4)女病父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