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_紫外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课件 第3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课件 第3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制
和结果处理
记录装置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一)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参比 样品
检测器
显示器
• 只有一条光路,通过变换参比池和样品池的位 置,使它们分别置于光路来进行测定
国产751型、752型、721型、722型、UV-1100 型、英国SP-500型
E2a ca E2b
(3) 图计算法----两组分吸收光谱完全重叠--混合样品测定 (3)图中,a,b 吸收光谱双向重迭,互相干扰,在最大波长处互相
吸收。处理方法如下:
解线性方程组 过程:
(三)示差分光光度法(示差法)
普通分光光度法一般只适于测定微量组分,当待测组分含量 较高时,将产生较大的误差。需采用示差法。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测定待测液吸光度A的仪器。(选择不同波
长单色光λ、浓度) 分光光度计外观 分光光度原理图:
0.575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处理及显示
信号处理 显示器
单色器
分光光度计外观
吸收池 检测器
光源
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主要部件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
浓度C及液层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
注意! 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③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Aa+b+c= Aa &光系数
A=k c L
k = A /c L
1、摩尔吸光系数或Em: 在一定λ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单位:L/(mol.cm)

仪器分析2(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

仪器分析2(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

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 合得到外,还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 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能复合成白 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
/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60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改变溶剂的极性,会引起吸收带形状
的变化。改变溶剂的极性,还会使吸收带
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下表为溶剂
对一种丙酮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正己烷 CHCl3 CH3OH H2O
* 230
238
237 243
n * 329
315
309 305
由于溶剂对电子光谱图影响很大, 因此,在吸收光谱图上或数据表中必 须注明所用的溶剂。与已知化合物紫 外光谱作对照时也应注明所用的溶剂 是否相同。在进行紫外光谱法分析时, 必须正确选择溶剂。
电子的跃迁吸收光的波长主要在
真空紫外到可见光区,对应形成的光 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
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
(一)、跃迁类型 主要有σ→σ*、n→σ*、n→π* 、 π→π*
n
E*
* n*
* n *
a.σ→σ* 跃迁主要发生在真空紫外区。 b. π→π* 跃迁吸收的波长较长,孤立
ε(480nm)=A/ cb
= -lg0.398/0.150×10-3 ×2.00 =1.33 ×103 ( L ·mol-1 ·cm-1)
由ε=aM , 得: a= ε/M
= ε /251=5.30(L ·g-1 ·cm-1)
三.实际溶液对吸收定律的偏离及原因: (一)偏离:被测物质浓度与吸光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一、选择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400nm~760nmB、200nm~400nmC、200nm~600nmD、360nm~800nm2、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I/I0称为( )。

A、吸光度B、吸光系数C、透光度D、百分透光度3、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D、移动方向不确定·4、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c0时的透光度为T0;如果其浓度增大1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

A、T0/2B、2T0C、2lgT0D、5、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为( )。

A、T2B、T/2C、2TD、T1/26、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

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D、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7、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C、光度计没有调零D、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B、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C、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改变D、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9、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

A、试液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B、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D、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太大10、质量相等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 A>M B。

经相同方式发色后,在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

A、εA>εBB、εA<εBC、εA=εBD、2εA>εB11、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

仪器分析作业4-紫外

仪器分析作业4-紫外

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1、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外层电子跃迁引起的,能级差决定了()。

A.峰位置 B.峰形状 C.峰数目 D.峰强度2、某物质在200~400nm范围内有吸收,则选用的吸收池为()。

A.石英 B.玻璃 C.盐片 D.有机玻璃3、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含有n→π*,π→π*,和σ→σ*三种跃迁的是()。

A.一氯甲烷 B.丙酮 C.1,3丁二烯 D.甲醇4、助色基团可使谱带()。

A.波长变长 B.波长变短 C.不改变 D.蓝移5、紫外可见光谱主要决定于()。

A.分子的振动、转动跃迁 B.分子的电子结构C.原子的电子结构D.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6、下列不属于紫外可见光谱的检测器的是()。

A.热电偶 B.光电倍增管 C.光电池 D.光电管7、在化合物中,跃迁需要能量最大的是()。

A.n→π* B.π→π* C.σ→σ* D. n→σ*8、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溶剂中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己烷9、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200-400nm)无吸收的是()。

A.1-碘-环己烷 B. 环己烯 C. 1-酮-环己烷 D. 苯10、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需能量最大的是()。

A.1,3-丁二烯 B.1,4-戊二烯 C.1,3-环己二烯 D.2,3-二甲基-1,3-丁二烯1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其最大吸收峰位置及强度将()。

A.位置不变,强度降低 B.位置和强度都不变C.位置不变,强度增加D.位置移动,强度不变12、双波长分光光度计输出的信号是()。

A.样品吸收与参比之差 B. 样品在两波长吸收之差C.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和参比波长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和参比波长之比13、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中,参比的作用()。

A.调节仪器透光率零点 B.吸收入射光中所需的波长C.调节入射光的强度D.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的影响14、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选择的参比溶液是()。

仪器分析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定义2.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3.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4.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第一节概述11. 定义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包括比色分析法与分光光度法。

◆比色分析法:比较有色溶液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收光谱分析测量的方法。

2/紫外-可见波长范围:(真空紫外区)◆远紫外光区:10-200 nm;◆近紫外光区:200-400 nm;◆可见光区:400-780 nm。

◆O2、N2、CO2、H2O等可吸收远紫外区(60-200 nm)电磁辐射。

◆测定远紫外区光谱时,须将光学系统抽真空,并充入惰性气体。

◆准确:近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0-780 nm)。

3/方法特点:◆仪器较简单,价格较便宜;◆分析操作简单;◆分析速度较快。

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价电子的定义?AB 电磁辐射5/◆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量子化,具有确定能量值)。

◆分子内能:包括电子能量E e、振动能量E v、转动能量Er 。

2.1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6/分子的各能级:◆转动能级能量差:0.005~0.05 eV,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振动能级能量差:0.05~1 eV,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电子能级能量差:1~20 eV。

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电子光谱)。

7/8/◆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电子光谱中总包含有振动/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现宽谱带(带状光谱)。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

时,精细结构消失。
[4]E吸收带 由苯环结构中的三个双键环状共轭体系π→π*跃迁而
产生的两个强吸收带,分别位于185 nm和204 nm,称为E1
和E2吸收带,摩尔吸收系数一般大于104。当苯环上发色团 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常与K带合并。
(4)各种因素对吸收谱带的影响表现为谱带位移(蓝
移和红移)、谱带强度的变化(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π→π和n→π*四种类型,各种跃迁类型所需要的能量依下
列次序减小:σ→σ* > n→σ* > π→π* > n→π*,由于一般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能提供190~850 nm范围的单色光, 因此,我们只能测量n→σ*的跃迁,n→π*跃迁和部分π→π* 跃迁的吸收,而对只能产生200 nm以下吸收的σ→σ*的跃
我们只能测量n→σ*的跃迁,n→π*跃迁和部分π→π*跃迁
的吸收,而对只能产生200 nm以下吸收的σ→σ*的跃迁则无 法测量。
(3)紫外光谱属于带状光谱,根据电子或分子轨道的类 型可将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带分为四种类型 [1]R吸收带 R带是与双键相连接的杂原子(例如C=O、C=N、S
=O等)上未成键电子的孤对电子n→π*跃迁而产生的。其
特点是λmax>270nm,摩尔吸收系数小于100。 [2]K吸收带 由共轭体系中π→π*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带。其特点是 200nm<λmax<R吸收带最大吸收波长,摩尔吸收系数一般大来自104。[3]B吸收带
由苯环内共轭双键π→π*跃迁和振动跃迁相重叠而产 生的。其特点是在230~270 nm处有一宽峰,且具有精细 结构, λmax=255nm,摩尔吸收系数约为200。 B吸收带常 用来鉴别芳香族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或苯环上有取代基
谱带精细结构的出现或消失等。 (5)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分 子内的共轭效应、位阻效应、助色效应等)和外因(溶 剂的极性、酸碱性等溶剂效应)。由于受到溶剂极性和 酸碱性等的影响,将使这些溶质的吸收峰的波长、强度 以及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仪器分析课件-第9章-紫外分析

仪器分析课件-第9章-紫外分析
仪器分析
第9章 P270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使用教材:朱明华编
13:13:52
第一节 分子光吸收谱 P270
一、光谱产生的原理
分子平动—整个分子的平动,不产生光谱; 电子能级—分子中成键电子跃迁 分子振动—整个分子内原子平衡位置运动 分子转动—分子围绕质量中心的转动
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定的能量,用E电、E振、 E转表示 每一种能量都是量子化的,是不连续的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e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13:13:53
4 π→π*跃迁 P275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 不饱和烃π→π*跃迁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εmax为: 1×104
B带230-270 nm e=200 苯
max(nm) 254
e max 200
p → p*与苯环振动引起; 甲苯
261
300
间二甲苯
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 红移。
1,3,5-三甲苯
263 266
300 305
六甲苯
272
300
13:13:53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 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
在配体的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的d轨道和镧系、锕系的f轨
道裂分,吸收辐射后,产生d一d、 f 一f 跃迁;
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产生也称配位场跃迁;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1,3,5-己三烯
正己烷
258
n=4
1,3,5,7-辛四烯
环己烷
304
不共轭双键不发生红移。
C=O双键同C=C双键的共轭作用使n→*和→*跃迁的吸收峰都发生红移。
3)溶剂效应
01
02
03
04
05
极性溶剂使π-π*跃迁发生红移。
pH值
Note: 测UV-Vis应注明溶剂
pH增大,苯酚π-π*吸收带发生红移。
1
2
特点:灵敏度高,实际工作中常用。
1
常将M与某L(显色剂)生成具有电荷迁移的配合物,然后进行含量测定。
2
-* 跃迁 配体具有双键的金属络合物
3
2.3光的吸收定律
郎伯-比尔(Lambert-Beer )定律 入射光强度 吸光强度 反光强度 透光强度 + IS 散射光强度 均匀溶液,散射光小,可忽略
由于n—π共轭参与,使分子整体共轭效应增强。
取代基 苯环或烯烃(吸电子基)上的H被各种取代基取代,多发生红移。 空间异构
蓝移(紫移):使化合物的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效应。 影响蓝移因素: 1)溶剂效应 极性溶剂使n-π*跃迁发生蓝移 2)pH值 pH值减小,苯胺的π-π*吸收带蓝移n—π共轭参与少,使分子整体π共轭效应减少。
分子转动-转动能级(rotation)
分子整体能级 E=Ee+Ev+Er
01
03
02
04
05
分子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能级
当有一频率v , 如果辐射能量hv恰好等于该分子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的能量差时,即有:
激发态
基态
ΔE电=1-20eV ΔE振=0.05-1eV ΔE转 在分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能量变化,电子跃迁能量变化最大,它对应电磁辐射能量主要在区紫外—可见区。

仪器分析-第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仪器分析-第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远紫外区:200 - 400 nm 可见光区:400-750 nm
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 h M*
M +热
基态
激发态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光的互补:蓝➢ 黄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
、—NH2、—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
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 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
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 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 ,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因 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
羰基化合物含有C=O基团。 C=O基团 主要可产生*、 n* 、n*三个吸 收带, n*吸收带又称R带,落于近紫外 或紫外光区。醛、酮、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 如酯、酰胺等,都含有羰基。由于醛酮这类 物质与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 因此它们n*吸收带的光区稍有不同。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虽然也有n*吸 收带,但是,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 上的碳原子直接连结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 助色团,如-OH、-Cl、-OR等,由于这些助 色团上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电子产生 n共轭,导致*轨道的能级有所提高, 但这种共轭作用并不能改变n轨道的能级, 因此实现n* 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使 n*吸收带蓝移至210nm左右。
⑴配位体微扰的金属离子d一d电子跃迁和f 一f电子跃迁
摩尔吸收系数ε很小,对定量分析意义
不大。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Conten点 方法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对照品 比较法
定量分析
比色法
定量 分析
吸收系 数法
计算分 光光度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对照品比较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 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10%, 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 吸光度后,按公式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求得cb。
对于(3),需要解方程组
感谢观看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对照品比较法
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cx=(Ax/Ar)cr
式中 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r为对照品溶 液的浓度; A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吸收系数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 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 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 定。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5-9)个不同c的标准溶液,在 适当λ-通常为λmax下,以适当的空白溶液作参比,分别测定 A,做出A-c曲线,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测得试液吸光度Ax, 计算出对应的Ax。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应用
定量分析 计算分光光度法
计算分光光度法有多种,使用时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 行。当吸光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 波长的微小变化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 试品的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仪器分析之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仪器分析之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max(甲醇)
237
309
max(水)
243
305
13:01:56
溶剂的影响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 构消失;
13:01:56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X等),它们 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 n—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 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13:01:56
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因引入 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 λ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一、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
电子。
s*
HC O
n
s
H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p*
K
R
E
E,B
n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
R
CO Y ① Y=H,R n → s* 180-190nm
p → p* 150-160nm n → p* 275-295nm ②YBiblioteka -NH2,-OH,-OR 等助色基团
p* R
p
p*
R n p
K 带红移,R 带兰移; R带max =205nm ;10-100
③不饱和醛酮 K带红移:165250nm R 带兰移:290310nm
p*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对紫外-可
见光的吸收程度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一、光的基本性质
波动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
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可用波长、频率来表示。 波长 :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nm) 频率 :单位时间里通过一固定点处波的数目(S-1) = c/ c = 3×1010 cm/s
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


无机物、有机物吸收光谱的特点
定性分析的方法

纯物质对照

与标准谱图对照
返回
back
标准吸收光谱谱图
Sadtler. Sdandard Spectra (Ultraviolet).
Heyden, London, 1978. 共收集了46000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Aromatic Compounds, Wiley, New York, 1951. 共收集了 579种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返回
光的粒子性 光由光子组成,具有能量。
△E = h = hc/
h为普朗克常数 6.63×10-34J.s根据Fra bibliotek=hc/ 可知
E越大,越小。
E越小,越大。
波谱分区 能量 大

紫、蓝、青、绿、黄、橙、红 书上P5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760nm
光谱分区
能 波 量 长 大 200nm 400nm 小 760nm 2.5um 25um 中红外
1、朗伯—比耳定律 吸光度A:表征物质对光吸收程度的量。
A = lgI0/It = -lgT = kbc
T--透过率
A--吸光度

仪器分析紫外

仪器分析紫外


(3)影响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1)溶剂的影响 ①溶剂极性的变化会改变紫外吸收 光谱的形状 例:苯酚在非极性的庚烷溶液中在 270nm处出现中等强度的吸收峰 并有精细结构;在极性的乙醇溶 液中,原先的精细结构变得不明 显或消失,B带成宽的包状。
②溶剂极性的变化改变吸收波长 极性大的溶剂会使p → p*跃迁红移, 使n → p*跃迁兰移。 p

稠环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稠环芳烃,如萘、蒽、芘等,均显示苯的三个吸收带,但 是与苯本身相比较,这三个吸收带均发生红移,且强度增 加。随着苯环数目的增多,吸收波长红移越多,吸收强度 也相应增加。 当芳环上的-CH基团被氮原子取代后,则相应的氮杂环化 合物(如吡啶、喹啉)的吸收光谱,与相应的碳化合物极 为相似,即吡啶与苯相似,喹啉与萘相似。
分子的能级示意图

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光强度的变 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 电信号(吸光度 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 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3 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 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 c 和液层厚度 b的乘积成正比: A=lg(I0/It) = - lgT= a b c1=εb c2 A—吸光度; T —透过率; I0 —入射光强度; It —出射光强度; b —溶液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a —吸光系数, L·-1· -1 ; c1 —溶液浓度,g· -1 g cm L c2—溶液的摩尔浓度,mol· -1 L ε—摩尔吸光系数L· -1· -1 mol cm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含有>C=O基团。 >C=O基团主要可产生π → π * 、 n → σ * 、 n →π*三个吸收带, n →π*吸收带又称R 带,落于近紫外或紫外光区。醛、酮、羧酸及羧酸的衍生 物,如酯、酰胺等,都含有羰基。由于醛酮这类物质与羧 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它们n →π*吸收 带的光区稍有不同。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虽然也有n →π*吸收带,但是,羧酸 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上的碳原子直接连结含有未共用电 子对的助色团,如-OH、-Cl、-OR等,由于这些助色团上 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π电子产生n →π*共轭,导致π *轨道 的能级有所提高,但这种共轭作用并不能改变n轨道的能级, 因此实现n →π*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使n →π*吸收带 280-310nm蓝移至210nm左右。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职责:检验室主任、检验者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规程:
1简述
紫外光-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该物质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其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该物质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4.2鉴别及检查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波长,有的并须测定其在最大吸收波长与最小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4.3含量测定
4.3.1对照品比较法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l0%以内,用同一溶剂,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单光束仪器以751g型为例可将选择开关放在01位置透光率读数放在100或选择开关放在x1透光率放在10关小狭缝打开光闸门缓缓转动波长盘寻找汞灯54607nm峰出现的位置若与波长读数不符应调节仪器左侧准直镜的波长调整螺丝如波长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应顺时针方向旋转波长调整螺丝如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则应反时针方向旋转波长调整螺丝调整好后再按汞灯的下列谱线测试记录每条谱线与仪器波长读数的误差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谱PPT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谱PPT

样品选择与处理
样品选择
选择具有紫外-可见吸收特性的样品 ,如有机化合物、无机离子、生物大 分子等。
样品处理
根据样品性质,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溶解、稀释、过滤等,以获得适合光 谱分析的样品溶液。
实验条件设置与优化
01
02
03
光源选择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 光源,如氘灯、钨灯等, 以获得连续且稳定的紫外可见光谱。
原理:比色法是基于比较有色物 质溶液颜色深度以测定待测组分 含量的方法。通常采用目视比较 或光电比色计进行定量测定。
1.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 液,并加入显色剂;
3. 根据颜色深浅程度,确定待测 样品中目标组分的含量。
案例分析: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测定
案例描述:某混合物 中含有A、B两种组分, 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重叠。为了准确测 定各组分的含量,可 以采用多波长线性回 归分析法。
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经过样品吸收后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以供后续处理 。常见的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阵列等。这些检测器具有高灵敏 度和宽动态范围,能够准确地测量微弱的光信号。
数据处理与结果显示
数据处理
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数据处理涉及对原始光谱数据的预处理、背景扣除、峰识别 与定量分析等步骤。预处理可能包括平滑、基线校正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的
灵敏度
通过测量特定浓度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 评价仪器的灵敏度,吸光度越大则灵敏度越高。
3
稳定性
通过连续多次测量同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的吸光 度来评价仪器的稳定性,结果越一致则稳定性越 好。
常见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
光源故障
检查光源是否损坏或老化,如有需要更换光源。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食品安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 于食品中添加物和有害物 质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
首先,准备好待测样品,并根据实验
仪器调节
2
要求进行必要的稀释或前处理。
将样品装入分光光度计中,调节仪器
参数使其满足测量需求,如选择合适
的波长范围和测量模式。
3
数据记录
进行测量并记录吸光度值,可以通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来分析样品的成 分和浓度。该方法基于分子的电子跃迁,利用波长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获取 分析信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领域
药物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 于药物中成分的含量测定 和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
该方法可以检测水质和大 气中的污染物,以及环境 中的其他重要分析参数。
《仪器分析实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本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中,我们将探索这一先进的分析技术,并了 解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验步骤。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个令人兴奋的实 验之旅吧!
仪器分析实验概述
仪器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实验学科,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对照样品进行校正以提高准确性。
数据处理
4
根据测量பைடு நூலகம்果绘制吸光度曲线,计算 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值和对照标准,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结果,可以评估样品的质量和性质,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总结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人眼能感觉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

A 、400nm 〜760nmB 、200nm 〜400nmC 、200nm 〜600nmD 、360nm 〜800nm2、 在分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 (I)与入射光强度(10)之比1/10称为( )。

A 、吸光度B 、吸光系数C 、透光度D 、百分透光度3、 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

A 、向长波方向移动B 向短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D 、移动方向不确定4、 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C 0时的透光度为 T 0;如果其浓度增大 1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

A 、 T 0/2 B 、 2T 0 C 、 2lgT 0D 、5、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T ;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为()。

D 、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 7、 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A 、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C 、光度计没有调零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 C 、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改变9、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

A 、试液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10、质量相等的 A 、B 两物质,其摩尔质量 M A > M B 。

经相同方式发色后,在某一波长下测 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

选择题A 、 T 2B 、 T/2C 、 2T6、 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A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C 、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D 、 T1/2( )。

B 、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B 、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 23高度处 D 、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B 、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D 、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C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D 、被测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太大A、g A>£BB、£ A<£ BC、D、2 £A>£B11、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

A、比色皿的厚度B、入射光的波长C、浓度D、测定物质本身12、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D、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13、在光度分析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 )。

A、通常选用蒸馏水B、通常选用试剂溶液C、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14、在光度分析中若采用复合光,工作曲线会发生偏离,其原因是( )A、光强度太弱B、光强度太强C、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近D、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关较大15、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得的吸光度值都是相对于参比溶液的,是因为( )。

A、吸收池和溶剂对入射光有吸收和反射作用B、入射光为非单色光C、入射光不是平行光D、溶液中的溶质产生离解、缔合等化学反应16、在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被测物质浓度的相对误差(△ c/c)的大小( )。

A、与透光度T成反比B、与透光度的绝对误差(△ T)成正比C、与透光度T成反比D、只有当透光度在适当的范围(15%〜65%)之内时才有较小的值17、不能用做紫外-可见光谱法定性分析参数的是( )。

A、最大吸收波长B、吸光度C、吸收光谱的形状D、吸收峰的数目二、判断题1、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其吸收了可见光中的紫色光。

2、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无关,而与入射光波长、溶剂性质和温度有关。

3、在紫外光谱区测定吸光度应采用石英比色皿,是因为石英对紫外光没有反射作用。

4、当被测溶液为悬浮或乳浊液时,测得的吸光度偏高,产生正误差。

5、光度法测定要求吸光度在〜之间,因为在此范围内该方法的灵敏度高。

6、如果用1cm比色皿测得某溶液的T%=10,为了减小光度误差,最方便的办法是改用3cm 比色皿。

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仅能测定有色物质的吸光度,无色物质必须经过显色反应后才能进行测定。

8、在进行显色反应时,为保证被测物质全部生成有色产物,显色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9、光度分析法中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量波长,是为了提高方法的选择性。

10、光度分析法中参比溶液的作用是用来消除溶液中的共存组分和溶剂对光吸收所引入的误差。

三、解释术语1、吸收光谱曲线(吸收曲线)2、透光率和吸光度3、摩尔吸光系数4、郎伯- 比尔定律四、简答题1、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及定性分析的基础。

2、简述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五、计算题1、某有色溶液,当液层厚度为1cm 时,透过光的强度为入射光的87%;若通过5cm 厚的液层时,其透过光的强度减弱多少2、甲基红的酸式和碱式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8cm 和400nm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得数据如下(比色皿厚度为1cm):甲基红浓度为X 10-5mol/L时,于L HCI中,测得A528=, A4oo = ;甲基红X 10-5moI/L时,于L NaHCQ中,测得A528=,A400=;未知溶液pH=,测得A528=,A400=;求未知溶液中甲基红的浓度。

第三章答案一、选择题1 、A 2、3、C 4、C 5、A 6、7、8、9、1o、A 11、12、B 13 、C 14、D 15 、A16、17 、B二、判断题1、V2、V3、X4、V5、X 6 、X 7、X 8、X 9、X三、解释术语1 、吸收光谱曲线(吸收曲线)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波长或频率为横坐标所得的吸光度-波长曲线所得的即为吸收光谱曲线,又称为吸收曲线。

2、透光率和吸光度:透光率T (%),也称透射比,为透过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 o之比。

吸光度A,表示单色光通过溶液时被吸收的程度,等于入射光强度I0与透过光强度I之比的对数值。

A3、摩尔吸光系数: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即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 -cm-1。

cL4、郎伯-比尔定律:A Lc ,其中A为吸光度;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cm-1;L为比色皿的厚度,单位为cm, c为试样浓度,单位为mol L-1。

四、简答题1、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及定性分析的基础。

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吸收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吸收波长max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某波长(通常为最大吸收波长m ax )下测得物质的吸光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

2、简述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答: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气态分子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吸收辐射能而发生能级的跃迁。

分子内部的运动包括价电子运动、分子内部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以及分子绕核的转动,相应的就有电子光谱、振动光谱和转动光谱三种分子光谱。

五、计算题1、答:因为A=-lgT=& bc所以lgE/lgT1 =b2/b 1 =5lgT2=5lgT1==T2=即光强度减弱为==%2、答:£ 528HIn=X 10 "5)因为A528= £ 528已“0_1山+0故c Hin = X 105)mol/L= X 104mol/L同理A400= £ 400HIn c HIn+ £ 400In C ln故C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红外光谱法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分子内部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禾口_______ , 相应于这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分子具有___________ 能级、___________ 能级和_____________能级。

2、折射率是指光线在速度与在速度的比值。

当温度、光波波长固定后,有机化合物折射率主要决定于物质的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

通过折射率可以测定出_________ 、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 等。

3、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有___________ 键,只在_________ 产生吸收,在200-1000nm 范围内不产生吸收峰,故此类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常用来做 ______________ 。

4、在中红外光区中,一般把4000-1350cm-1区域叫做_________ ,而把1350-650区域叫做______ 。

5、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____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________ 。

6、在朗伯一比尔定律I/I o= 10-abc中,I o是入射光的强度,I是透射光的强度,a是吸光系数,b是光通过透明物的距离,即吸收池的厚度,c是被测物的浓度,则透射比T = __________ 百分透过率T% = ______ ,吸光度A与透射比T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狭缝宽度要调到___________________ 。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可用来进行在紫外区范围有吸收峰的物质的 _______________ 及 ________ 分析。

9、在紫外光谱中,随溶剂极性增加,R带_______ 移,K带_______ 移10、某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nm ,当出射狭缝宽度为时,则单色仪的光谱通带宽度为_________________。

11、对于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区可以用玻璃吸收池,而紫外光区则用 _______ 吸收池进行测量。

12、、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当用红外光照射分子时,要使分子产生红外吸收,则要满足两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把无色的待测物质转变成为有色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_ 所用试剂为________ 。

二、选择题1、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A.向长波移动B.向短波移动C.不移动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2、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nm处有一弱吸收带,在红外特征区有如下吸收峰:3400cm-1~2400 cm-1宽而强的吸收,1710 cm-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