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合集下载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十一)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十一)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第⼗⼀章:经验和思维2017/8/12⼀、经验的性质:经验既包含有主动因素有包含有被动因素:主动——尝试;被动——承受结果。

所谓“从经验中学习”,就是在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所享受到的快乐或痛苦这⼀结果之间,建⽴前后的联结。

在这种情况下,⾏动就变成常识,变成⼀次寻找世界真想的实验;⽽承受的结果就变成教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结。

【也就是说,任何经验,都有主动的尝试和被动承受的结果。

】杜威由此得出结论:①经验本来就是⼀种主动⽽⼜被动的事情,不是认识;②估量⼀个经验的价值的标准在于能否认识经验所引起的种种关系或连续性。

当经验已经是积累性的经验,经验才含有认识的作⽤。

【在学校⾥,学⽣不是理论的旁观者,是需要⾝⼼参与获得经验的发展的个体。

从经验的性质来看,没有⾝体的参与获得经验是不可能的,因为经验就包含了尝试和承受结果。

】这种⾝体和⼼智活动分开的⼆元论(也就是认为⾝体活动和精神活动毫⽆关系),会产⽣⽐较显著的影响:①⾝体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变成⼀种⼲扰,教师抑制学⽣的⾝体活动,对师⽣都会造成神经紧张和疲劳。

②对必须⽤“⼼”学习的功课,⼀定的⾝体活动也是需要的——眼、⽿、⼝、⼿等。

任何把⾝体活动缩⼩到造成⾝⼼分离即⾝体和认识意义分离开来的⽅法,都是机械的⽅法【⽐如抄写⽣字⽽不理解其意;单纯地训练计算⽽不清楚为什么计算,中考前的为实验⽽实验等】。

③在智⼒活动⽅⾯,“⼼”和直接的作业隔离,就会强调事物⽽不顾事物间的关系或联结。

【其结果,就是思维的窄化,思维的幼稚,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书呆⼦。

】【⼀盎司经验胜过⼀吨理论,⼀朵具体的花胜过⼀千条真理,形象地说明了只有在经验中理论才充满活⼒和可以证实。

】⼆、经验中的反思: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可以称之为反省思维,也就是说,⼀切思维都是具有反思、反省性质的,因为思维连接所做之事和所可能发⽣的结果。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刘孔烽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而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我认为,要真正的理解杜威的思想,就必须认识到他提出“教育无目的”的目的。

其实, 杜威并不是倡导教育无目的,他的教育其实是有目的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以生长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要促进社会的民主和谐.杜威非常注重儿童和青年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的培养。

他不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而且注重不同团体、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使平等、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杜威认为,在教育上有3种错误:(1)不考虑儿童的本能和先天的能力;(2)不发展儿童应付环境的首创精神;(3)过份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牲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

这3种错误,都是把成人的环境与标准强加给儿童,其后果不堪设想。

杜威说到“学习的目的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但是这只有在民主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我们在探索教育的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求”,但是这也只能在民主的社会中才可能做到。

当社会关系还不是完全以对等为基础时,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有可能发生偏差。

现就杜威其中的观点,谈谈自己的心得。

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从做中学”的涵义。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1]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全文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全文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全文5篇)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谈教育的目的读完《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后,不禁问道:“究竟什么是杜威眼里的教育目的?教育到底有没有目的?”脑子里却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读了这一章节。

1、什么是目的?杜威认为目的是对所要做的事情预见的结果,这种预见有三个作用:第一,它包含仔细地观察特定的情况,选择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发现挡路的障碍。

第二,它提出运用手段的恰当的顺序,便于合乎经济的选择和安排。

第三,选取可供选择的方法。

2、良好目的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现有情况的产物,也就是说目的是与实际情境相关的。

第二,目的是灵活的,并能用它来改变环境。

第三,目的要使活动自由开展。

3、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本身没有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没有目的。

一个好的教育目的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

第二,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

第三,警惕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

以上是杜威讲的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观点。

在杜威眼里教育是否真的没有目的?不是的。

杜威所提出的教育没有目的,指的是教育这个抽象的词是没有目的的,实质上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讲是教育是有目的的,只不过这个目的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之中。

那么,什么又是外部的目的,什么又是内部的目的呢?外部的目的是社会、教师、家长所赋予给教育的目的,内部的目的则重视儿童的生活状态,尊重儿童的本能、需要、个性,基于儿童自身经验选择而来。

举一生活实例来说明,前段时间曾绣了一个丝带绣,首先讲绣’丝带绣”这一活动是基于自身的需要(朋友结婚)而做,这一活动对我而言很感兴趣(朋友结婚有很多礼物可以送),而且是我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这一目的就是内部的目的。

如果说我是丝带绣加工厂的工人,这一活动就变成了我的任务,我每天只有完成相应的工作量,才会得到相应的工资,对我本身而言,我从事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进而拿工资。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本书的框架:本书共26章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9章)最初几章把教育看作生活的需要、社会的职能、指导、生长,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与效用。

借着对过去的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正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还阐述了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再无别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的无目的论。

第二部分:(第10章至第24章)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教法做出新的解释。

第三部分:(第25章至第26章)最后两章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和道德论。

本书论述的范围非常广泛,但对每项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

第一章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就是生物可以努力利用周围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自我更新的过程。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就与生物与生活的关系一样,社会也是通过教育的活动而存在的。

人生来不了解也不关心社会群体的目的与习惯,没有成年人兴趣知识目的和习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为了让社会继续下去,必须通过传递的过程,这种传递依靠年长者把工作、思考和情感的习惯传递给年轻人[4],这种传递,就是教导和学习。

在传递中,沟通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

我们所说的这个社会,它的构成体是要具有共同的目的、信仰、期望的,他们通过沟通来传递信息。

而且一切的沟通都具有教育性,[6]通过沟通,可以扩大接收者的知识经验,同时对传递者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任何社会活动,只要保持它的社会性,或充满活力为大家所分享,对那些参加这个社会活动的人来说是有教育意义的,只有当它变成铸型,按规章办事,才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7]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会中、与别人的相处中获得教育,这种教育是偶然的、自然的、重要的,我们也可以受到别人有意识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直接的教导或学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正规的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在最后一张道德论中,杜威也展现了自己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功底,他不去区分364——368外部与内部影响人的道德行为的各种独立的因素,而是把它们综合起来,“只有在这种循序渐进、吸引兴趣和需要思考的事例中,才有可能说愿望和思维的倾向应该是外显的或明显的行为中的有机因素。

”“有意识的目的、有意识的愿望和深思熟虑的思考所以不可避免,因为这是有特殊后果的活动的精神和品质,而不是因为这是形成一个孤立的内心意识的领域”在谈到义务与兴趣的对立中,作者说,在一般看来,按兴趣(某种个人的东西)和按“原则”行动之间的对立是经常发生的。

“按原则行动就是无私地按超越一切个人考虑的一般法则行动”。

其实,在他看来,369看兴趣行动并不纯粹是只顾个人私利的行动。

同时,看起来毫不利己的行为个人也并不是全然不顾兴趣。

370“一旦我们承认自我并不是某种现成的东西,而是某种通过行动的选择逐步形成的东西,那么整个情况就清楚了”…“事实上,自我和兴趣是同一事实的两个名称:对一件事主动感到兴趣的性质和程度,可以揭示并测量所存在的自我的性质”…“兴趣就是自我和某一对象的主动的认同,所谓的两难困境就完全攻破了”在论述“智力与性格”时,373 谈到柏拉图认为,一个人非经多年的实际锻炼和艰苦的训练,不能懂得善的理论意义。

他认为,关于善的知识,不是可以从书本或别人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取得的。

这种知识乃是成熟的生活经验的最后和最高的恩赐。

…任何通过尝试或者检验获得的知识,374都“证明某种知识在行为上有直接的结果。

我们有一切理由假定同样关于善的知识有类似的表现。

”“所谓‘善’除非包括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境中所体验到的满足,否则就是一个空洞的名词”道德既不是康德所谓的一种脱离具体情境的一种抽象的孤立的存在,同时也不是一种外部强加的让个体不加批判反思的去执行的所谓原则和习惯。

“教育无目的论”相关阐述374——375在一个有目的、而且需要和别人合作的作业中所学到的和应用的知识,乃是道德知识,不管有意把它视为道德知识,还是无意把它视为道德知识。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

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

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

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

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二)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

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

一块石头,它无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

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运就是走向衰亡。

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

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

”“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2009-08-03 16:14:21)转载标签:随笔教育教育即生长“社会通过对青少年活动的指导来决定他们的未来,也因而决定社会自己的未来。

”未来的组成便是现在的儿童,所以现在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社会。

而现在教育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最终执行者便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以教师的教育好坏便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可能这样说有点太过,但是我觉得在社会如此复杂,如此千遍万化的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在墨守成规。

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只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简单了。

“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当然,只有现在还未成熟,才能继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未成熟状态呢?是一个人还未发展到某一点上?或者是一个人还欠缺点什么能力?其实如果我们如果这样思考,那便认为“未成熟状态”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是需要马上度过的状态了。

这样我们的想法也未免有点太消极了。

换个思路,“我们把未成熟状态理解为一种生长的可能性,不仅是指现在缺乏一种力量,但将来也许会拥有,而且还指它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力量,即发展的力量。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如果我们在“未成熟状态”,那么我们便有一种发展的力量,如果我们处于了“成熟状态”,便失去了这种发展的力量。

我们的学生显然是处于“未成熟状态的”,而我们教师本身呢?“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是依赖性和可塑性。

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必然要依赖教师,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掌握一些技巧和能力。

但是这种依赖是双方面的,其实教师也同要依赖与学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便没有了教师这个职业,当然这只是物质层面的。

其实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一些教育的规律,才能去真正理解教育本身的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实践而只会夸夸其谈,那么他所谈的也仅仅是“空中楼阁”。

所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依赖。

或者说正是这样的一种依赖才形成了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约翰·杜威的杰作,自1916年首次出版以来,这部教育学著作一直被视为现代教育的经典之作。

杜威在其中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这不仅仅是对当时教育改革的回应,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展望。

书中,杜威强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人本价值,认为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深入影响人的道德和社会发展。

他的这种观点使我深感震撼,因为这与传统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和应试技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威所提倡的教育,是一种与生活、与社会紧密相连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杜威在书中还提出了“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这两个重要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的学习应当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杜威对于教育的热情和追求。

他所提出的理念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使我更加明白,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总的来说,《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入阅读和研究的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杜威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我们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充满希望的未来。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四章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四章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四章读书笔记《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四章读书笔记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四章中,约翰·杜威深入探讨了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他强调了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教育应该如何适应和引领社会变革的见解。

这一章的内容对于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与社会变革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工具。

他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塑造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民主社会中,教育应该承担起培养具有民主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公民的责任。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育的适应性杜威强调,教育应该具有适应性。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进行调整和改革。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反映社会的需要和问题。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三、教育的引领作用杜威认为,教育不仅应该适应社会变革,还应该引领社会变革。

他指出,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激发人们探索新的思想和行动方式。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从而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领导者。

四、实践与反思在第四章中,杜威还提到了实践与反思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认为,实践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而反思则是对实践的深入思考和总结。

通过实践和反思,人们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这也意味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人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五、教育与社会公正杜威在第四章中也提到了教育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他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打破社会阶级和种族的壁垒。

同时,教育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公正意识和道德观念,推动社会的公正和和谐发展。

六、总结与启示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四章的内容,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本有关教育与政治的经典著作,作者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民主主义理念如何融入教育领域,以及教育如何对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作用。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和民主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实现教育的民主化,才能为民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首先,杜威关注的是教育的实际效果,而非抽象的原则和理论。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自立、有创造性和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这种教育应该具有社会性、个性化和经验性。

他认为,学生要通过自己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民主的理念,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潜力。

他反对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学习方式,认为这些方法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杜威认为,民主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公共生活中的合作基础之上。

他主张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微缩的社会,学生应该在学校中学习到如何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进行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

他认为,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因此,他提倡学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改进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体制,也是一种社会理念,它强调人民的平等权利和民主决策。

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题,探讨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两者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首先,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主主义强调人民的平等权利和民主决策,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民主社会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够理解民主的意义,参与社会事务,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因此,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良好的教育,民主主义就难以实现;没有民主主义,教育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民主主义对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民主主义强调人民的平等权利和民主决策,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民主社会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够理解民主的意义,参与社会事务,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因此,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良好的教育,民主主义就难以实现;没有民主主义,教育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推动二者的发展。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综上所述,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应该认识到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重要性,并努力推动二者的发展,为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体制,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理念。

它强调人民的平等、自由和参与,是一个尊重个体权利、尊重多元文化、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政治体制。

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指出了民主主义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主主义强调人民的平等和自由,这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让他们成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

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另外,民主主义也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民主主义倡导人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这也适用于教育领域。

学校应该建立民主的管理机制,让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成长,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民主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成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

同时,教育也是民主主义的重要支撑。

民主主义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基础,才能够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民主精神的公民,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因此,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同时,民主主义也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成长,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民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成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

同时,我也会积极倡导民主管理机制,让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一、著作简介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一生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著作是很丰富的。

1882年,杜威成为约翰·霍布金斯的研究生,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当时的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被誉为“建立在巴尔的摩的德国大学”。

期间,杜威攻读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哲学,接受德国哲学的莫里斯、心理学创始者霍尔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的教导。

1884年到1894年,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

杜威认识到中小学课程内容贫乏,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机械呆板。

由课堂理论讲授者,成为教育革新的酝酿者。

从1894年到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是他改革教育的尝试阶段。

1896年杜威创立实验学校,以哲学和心理学为根据,把课堂变为儿童由活动而求知的课堂,为活动而随时移位的课堂。

1904年之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与孟禄、康德尔和桑代克等共同铸成其师范学院的黄金时代。

1915年著成《明日之学校》,1916年著成《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三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总结。

当时正值美国工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迫切地需要适合工业发展需要的新式教育,因此引发了“新教育运动”。

2.时代背景南北战争后,美国在文化教育上提倡向学术发达的德国学习,掀起了德国热,当时有大批的美国学生赴欧洲留学,这些学生归国后,传播欧洲学术,也有创新的,如詹姆斯,杜威受其思想的影响,将理论转向急剧变化的现实。

1930年时撰写的《从绝对主义到试验主义》,记述了这段思想的转变。

这种转变地当时的时代特征。

美国是新大陆,需要冒险开辟,需要创新求生,需要在非固定、非永恒、非一成不变的环境和信念中,面对新事物和提出新见解,从而建造新世界和新文明。

当时的美国如抱残守缺便是退化,是死路一条,只有除旧布新才是成功和进步的康庄大道。

教育政治学—杜威《民主与教育》

教育政治学—杜威《民主与教育》

教育政治学—杜威《民主与教育》第一篇:教育政治学—杜威《民主与教育》杜威《民主与教育》读书笔记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引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美国的教育思维,中国五四时期的胡适等人也倍受启发。

在此多元思想激荡的环境里,杜威不仅在知识论及形而上学的题目上著述颇丰,也延续对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兴趣,陆续完成《我们如何思考》,及《民主与教育》。

后者完整体现了一个将哲学、心理学结合社会实际发展的实用教育哲学体系,为杜威在教育领域的最经典之作。

他同时也投身公众议题、平权运动,是重要的社会评论家。

在《民主与教育》中,杜威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把民主的思想引入教育,就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教材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这绝不是只有教育者才要读的书,这是每一个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而且得到伸展志趣的机会的人,都应该一读的书。

家长,可以了解对自己与学校,应该抱有哪些认识与期待;学生,可以体会自己的困顿与不足,根源问题何在;教育者,可以帮助明白今天所有改革的盲点何在;政治人物,可以清楚自己正在如何或直接或间接,或帮助或摧毁自己社会的教育,以及未来。

这不只是西方教育史,也是我们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汇中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可以说是杜威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最详尽的论述。

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最简略的表述是: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应该是民主的。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而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社会,所以教育批判与教育建设的标准,包含一种特定的社会理想”(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个特定的社会理想就是民主主义。

教育应该为维护、促进民主主义这个社会理想服务,教育是民主的工具。

除此以外,他还认为每一世代皆应重新建立民主主义,“民主主义的性质和本质并不是可由某一人传给另一人或某一代传给下一代的东西,而是根据我们逐年参预的和逐年变化极剧烈的社会生活之需要、问题与情况,去重新创造的东西。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在阅读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著作后,我深感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彼此的相互促进与影响。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民主主义教育的本质、目标和实践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民主主义对于教育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个人感悟与思考。

首先,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公民意识的人才,而民主主义正是强调个体平等、自由和参与的政治理念。

在民主主义的框架下,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公正和平等原则的环境,鼓励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公民责任感。

其次,民主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尊严和平等。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发展潜力是民主主义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不是过分干预或者灌输固定的观念。

每个学生都应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权利,不受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身体条件的限制。

此外,民主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参与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知识和观念,很少有机会质疑和思考。

而民主主义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并参与到议题的讨论与决策中。

通过学习和实践民主价值观,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然而,要实现民主主义教育并不容易。

教育制度的根本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制度应从管制和标准化教学中解放出来,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环境。

同时,培养民主主义意识和教育思维的教师队伍也是关键。

教师需要具备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和民主决策的技能,能够指导学生发展全面素养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最后,我认为民主主义教育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该贯穿于社会不同领域。

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机构,从政治决策到公民参与,民主主义的理念与教育的目标相辅相成。

只有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民主主义的精神和实质,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而有效的教育。

通过阅读这本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著作,我对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共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共5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共5篇)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第一次读书笔记此次的读书笔记是针对教育学史这门课程写的。

老师的作业要求是:李克强总理曾发表一篇关于“我们的教育工具与科技发展太快,请等等我们的灵魂”,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字数在2000字以上。

为此,最先找到的材料就是相关的讲话材料,并没有计划要找讲话原稿,所以在网页上搜索了很多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在搜索看法的过程中,有一种看法很吸引我,那就是认为我们的教育之所以没有灵魂,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缺少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凤凰卫视的系列节目《盗火者》里面,也曾说过相关的问题,就是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是“成人思维,披着小孩童趣的皮,来教小孩学习”,对比民国时期的课本,很多课文内容没有实际意义,也缺乏教育意义,甚至很多内容都是错的,假的。

因此,很多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老师,在自己从事读经典的教育,这些经典都是原文,而且是中国的经典着作。

在老师出的题目里面,灵魂与工具是一对相对概念,但灵魂的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灵魂的内涵主要是一种教育精神。

因此我再想到了教育的本质,有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育人,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

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是“舶来品”,那么在我国的教育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本身就是精神的传承;教育中有了传统文化,既是遵循教育本质的规律,也是教育灵魂的重现与载体。

因此,我构思的论文内容就是传统文化和教育灵魂的关系。

如果把我们的教育分成形式和内容两部分,那么对教育灵魂的忽略实际上是对教育内容的忽略。

教育内容不仅包含教育过程中传递的知识和观念等方面,还包含教育精神,即教育的意义的实现,对教育本质的规律的遵循。

那我们对灵魂的忽略究竟忽略在哪里呢?在这里我参考了王冀才老师的《大学文化哲学》这本书。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文化育人。

由此我认为,灵魂的忽略就应该是课程内容上传统文化的忽略和教育理念上文化育人的忽略。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读书笔记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读书笔记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读书笔记《民本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5000字一、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杜威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于1896年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这所学校是他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室。

实际上,实验学校就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实际应用,通过教育实践为写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材料。

他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把学生从教师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杜威主张新“三中心”—儿童中心、课堂活动中心和个人直接经验中心。

这个提法在20世纪初是巨大的进步,即使现在仍意义深远。

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

杜威一生始终不渝地关注教育与民主主义的关系,他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

教育与民主主义的关系,并不只是杜威个人所关心的,也不是一个与其他无关的孤立问题,许多不同领域的思想家和学者已经把这个问题列为他们在社会及教育方面进行探究的主要课题。

(二)《民主主义与教育》概述1.概况该书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

这时美国面临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

因此,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以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这种要求。

所以,该书既有消极的、应该批判的东西,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2.书中关于教师的作用的论述首先,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第十四章中提到:“教师仅有学问是不够的。

事实上,除非教师的习惯态度关心教材和学生本人的经验互相影响,否则,教师的学问或他所熟练掌握的教材,孤立地看,它的某些特点反而有碍有效教学。

教学的问题在于使学生的经验不断地向着专家已知的东西前进,所以教师既需懂得教材,还需懂得学生特有的需要和能力。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篇:读《民主主义与教育》读《民主主义与教育》08教育学王谋东西方教育思想史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有人说,即使有关西方教育思想史的著作全部被烧毁,只要保留下来了这三本书,损失是不大的。

可见这三部著作在教育思想史中占据怎样高的地位。

从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西方教育思想的一脉相承,既继承发扬精华,又剔除糟粕,使得西方的教育思想趋于完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总结前人经验,又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写出的,在当时轰动一时的一部教育名著。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共分二十六章,分别详细论述了教育性质、教育过程、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哲学。

我匆匆看完一遍虽不能完全理解、把握作者的伟大教育思想,但有很多地方引起我与作者的共鸣,但有些观点也还有待商榷。

杜威的这本著作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育观集中体现于他的“教育即自然发展”理论,这个理论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

教育即生长,杜威杜威发展了卢梭的天赋“自然生长”理论,扩充了“生长”概念的内涵,他肯定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法,他认为从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就和让儿童感觉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杜威所指的生长意思是从一个未成熟的状态逐渐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状态,教育起决定性作用。

他主张“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反对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自然中、劳动中成才。

杜威说的生长不单单指身体方面,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智力与道德方面的生长。

他说:“生长,或者生长着即发展着,不仅指体格方面,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

”杜威反对把生长看做有一个目的,而不是看做就是目的。

欣赏孩子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遍一律,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按照符合继续生长的原则,完善孩子的未成熟。

教育即经验改造,杜威说:“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三)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三)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三)第十四章教材的性质一、教师的教材和学生的教材杜威谈到了教材问题。

他认为:“所谓教材,就是我们在进行一件有目的的事的时候,所观察的,追想的,阅读的,与谈论的种种事实,以及所提出的种种观念。

”据此,他指出,学校教材乃是“用于读、写、算、历史、博物、图画、唱歌、物理、化学、近世语、外国语等等科目”。

杜威指出:“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任务在于提供刺激学生的反应和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环境。

”也就是说“学校课程的各门学科或教材和提供环境的事有密切的联系。

”而且学校教育还需要一个社会环境,使学生养成的习惯才有意义。

在“非正规教育”中,教育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实现的,教材直接包含在社会交往的情境之中。

随着社会群体的日益复杂,人们获得了大量的技能,书写和印刷的随之产生了,正规教育出现了,社会生活的内容被编写成文字的东西用来传授给年轻的一代,教材因此逐渐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了。

“学校中学习的教材和社会群体的习惯和理想之间联系的纽带被伪装以至掩蔽。

”杜威将教师的教材和学生的教材作了明确的区分,认为教师的教材是社会“把要永久保存的文化的重要成分以有组织的形式明白地向教师提出,以免在意义没有经过标准化时,徒然沉溺于无计划的努力,而一无所得。

”。

教师的教材要有明确概念界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有组织形式的、标准化的,这样教师教学时有了根据,因而能收到良好效果,不会白费心力。

但这种教材中的知识远远超过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教材(是经验性的)和成人的教材即书本中和艺术作品中的教材是不一致的,也不能一致。

“成人的材料是学生的材料的可能性,而不是学生的材料的现状。

成人的材料直接成为专家和教师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成为初学者和学生的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教师只注意教材还不够,还应注意教材与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的经验不断地向着专家所已知的东西前进。

所以,教师既须懂得教材,还须懂得学生特有的需要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

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

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

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

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

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

一块石头,它无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

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运就是走向衰亡。

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

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

”“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

也可以用“经验”来代替“生活”这个词。

同时,他认为“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会是这种生活的延续呢?对于这一点,杜威在文章里回答了我。

他认为“社会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

”因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会面临死亡,如果在临死之前没有将生活中的那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那么毫无疑问生活将无法延续,人类也将走向灭亡。

因此,教育便产生了,教育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传递经验,使人类生活延续下去。

紧接着,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教育要传递,就离不开沟通。

沟通与传递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沟通乃是让处在共同体的人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西的方法。

即,处在一个群体的人们要想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别人或自己的下一代就需要借助沟通。

杜威甚至认为“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

”这句换就等于承认社会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

以上讲的这些,杜威认为都是讲的非正规教育。

这种教育是通过儿童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获得经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传递的经验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

“除了比较低级的职业以外,通过直接参与成人的事业进行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时“有意识的机构——学校——和明确的教材——课程——设计出来了。

讲授某些东西的任务委托给专门的人员。

”正规的教育也因此产生。

然而在杜威看来,从非正规的教育向正规的教育转变,有着明显的危险。

即“正规教学的材料仅仅是学校中的教材,和生活经验的教材脱节。

永久的社会利益很可能被忽视。

”因此在本章的最后,杜威提出“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的和正规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现在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中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然而,如何才能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杜威在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看来他是准备把这一问题留待后人解决。

读书笔记杜威在第二章“教育是社会的职能”中提到“学校是特殊的环境”。

他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

”“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

”环境本身具有教育性。

如我们的语言习惯、仪表、美感和美的欣赏等都是“环境的无意识的影响”。

但这些都是在偶然环境中形成的,学校则“总是明确根据影响其成员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倾向而塑造的环境典型。

”学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的产生,在杜威看来是必然的。

因为随着社会变得日益复杂,就有必要提供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特别关心培养未成年人的能力。

学校这一专门培养未成年人的能力的特殊环境便应运而生。

杜威认为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

学校的第一和第二项功能其实可以看作是对环境的选择,第三项功能则是创造环境。

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1、当今我国的大部分学校似乎重在选择环境而在创造环境方面略显不足。

例如:2、“学校的首要职责就在于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而我国的学校所提供的环境似乎过于简化。

例如:3、杜威提到在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不同风俗习惯的青少年混合在一起的学校里,学校还发挥协调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也来到了中国,学校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然而(转载请注明来源:)仍然有许多学校未能在期间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

例如:读书笔记杜威的第三章标题是《教育即指导》,讲的是教育的指导作用。

他首先从环境的指导作用说起,因为在上一章中他提到了“教育是特殊的环境”,因而《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物理102汤晓绍10180230第一部分:全书总体感悟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

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

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

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1.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即教育。

(1)生物与非生物不同,只有通过更新才能维持自己。

社会生活也和生物一样,是个在适应与改造环境中更新的过程。

自我更新而维持生命的原理,不仅可用于生理意义上,而且可用于经验上。

这是说,社会生活是社会经验的更新过程。

(2)所有人之间的沟通和不同世代之间的传递是经验更新的必要条件。

(3)所以经验的传递与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必需。

如果说“教育在广义上是沟通和传递过程。

是社会生活之必需。

”“一切沟通都有教育性”,而且“社会的生活与沟通完全相同”,因此“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也都有教育性”。

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教育,一种是与他人共同生活中获得的教育;一种是我们为青年准备的教育。

从此得出的结论是:教会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2.教育即生长。

这个意思用教育上的话来说,(1)“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教育即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不能把生长看做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进行的运动,而应把生长本身看作是目标。

(2)“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教育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

(3)生长的能力,一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二依靠别人的帮助。

由此可知,教育的历程即是继续不断的生长的历程,在一个人一生的每个时代里面都是以增加生长能力为目标;教育的结果,就是使人获得更多的教育能力。

这种观念与如下三种传统观念相反。

3.教育即改造。

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无时没有一种当前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直接改造经验的特性。

这种观点与他的生命观和生长观一脉相承。

杜威对教育下了一个专门定义“教育即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教育,第一能够增加经验的意义,使受教育者认识他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能够提高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预料将要发生的事,并能预先做准备,以便将来获得有益的结果和避免无益的结果。

有教育功能的经验,不同于“呆板的活动”(不能自主的机械动作)和“无恒的活动”(毫无目的,不顾将来结果的活动),”教育即继续改造”的根本特点是:“把目的(即结果)与过程视为一件事”。

这是说,活动的经验是占时间的,它的后一步就是完成它的前一步,后面的结果就表现出前面的目的,这种完整经验使人掌握良好的行动模式(“习惯”)。

“一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

杜威还强调,经验的改造不但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教育不单能发展儿童与青年,并能发展将来的社会。

教育即改造的观念既不同于上述的把教育视为遥远将来的“准备说”和把教育视为有一个终极目标的“开发说”;也不同于把教育看作由外面提供材料并培养智能的要素主义教育观,以及把教育视为以往的重演的永恒主义教育观。

只有“教育即改造”(或“社会改造”)之教育才是进步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教育是保守的。

4.选择教材必须以改进我们共同生活为目的。

(1)教材先由供给学生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种种价值所构成,它“把需要传递的当前社会生活的意义转化为具体的和详细的术语”。

(2)一个课程计划必须考虑课程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选材时必须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保证将来比过去更美好。

此外,还必须把社会最基本的事物放在第一位。

(“教育首先必须是人类的,只是随后才是专业的”)民主社会尤其要依靠用广泛的人类的标准来编制学校课程,课程里所研究的是有关共同生活的问题,所观察和传授的都能发展学生的社会见识和社会兴趣。

5.个人必须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问题。

第一,一个人必须有他的目的和问题,并能自行思考,“思维和事物的消化一样是一件个人的事情”。

第二,个人的见解,个人所喜欢学习的对象,个人应付问题的方法等都不同。

如学校用一个模式要求学生。

那么其必然结果是:精神错乱,故意矫作,创造力渐渐丧失,信心消退,盲从习惯滋长。

所谓有创造精神的态度,就是一个人不受外部强迫的反应。

凡是一个进步社会都视个人的变异如珍宝,因为社会进步依靠个人的变异。

所以杜威主张:民主社会如要与它的理想相符,必须在他的教育规划里容许个人的自由,使特异的天才与兴趣各得发展。

第二部分:书中部分句子的精读1、通过社会群体的更新,任何经验的延续是实在的事实。

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

2、每一个个体,作为群体的生活经验载体的每一个单位,总有一天会消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