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面临的巨大威胁
中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作者:姚冬琴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9日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安全受威胁——这是中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四大问题。
海洋重要,早在2500年前,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曾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时至今日,人口爆炸、能源短缺,“饥饿”的人类越来越依赖海洋。
1960年,世界上只有12个国家在海上采油,产油量1.9亿吨,占石油总产量的9.2%。
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濒海国都行动起来了,海上钻井数量达3万多口,产量已占石油总产量的1/5强,产值超过2000亿美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70%以上。
然而近现代以来,中国对海疆权益不甚重视。
海洋国土一直没有纳入国家的经济区划版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做过3次大的经济区划,3次都没有把海洋国土纳入到经济区划中去。
国务院2010年底下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特殊性,将另行颁布实施《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但该规划至今尚未颁布。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但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的资源战略意义被肯定以来,这片空虚的战略要地迅速被周边其他国家抢夺。
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但中国的“高度克制”并未换来周边国家同样的态度。
迄今为止,南海周边国家已经在南海开了1380口油井,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都从中分得一杯羹。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海洋能源安全。
新华社披露的数据显示,失去南海资源,相当于失去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
南海,不该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强化海权,制定科学的南海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
陆海统筹,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追求的方向。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远期分析认为,从现在起到202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预计将平均每年增长3%。
如果照这种趋势延续,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将从2002年的1510万桶/天上升到2025年的近3360万桶/天。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一、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黄海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东海东海,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
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双方(三方)有极大分歧。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这其中以我国与日本的争端最为激烈,日本故意忽视冲绳海沟单方面宣称与我国是共大陆架国家,妄图争夺我大陆架。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海洋权益争端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涉及到国家间的领土、海洋资源、海洋通道等方面的利益争夺。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加,海洋权益争端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背景、现状、原因和解决途径等方面,探讨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问题。
一、背景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洋权益是指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原因,各国在海洋权益上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二、现状当前,国际社会在海洋权益争端方面存在许多争议和冲突。
一方面,一些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过度开发,导致其他国家对其行为表示不满;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通过非法手段侵占他国海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此外,海洋通道的争夺也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控制海洋通道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三、原因海洋权益争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史遗留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海域的归属权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导致各国在海洋权益上的争夺愈演愈烈。
其次,政治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紧张,导致双方在海洋权益上的争夺更加激烈。
此外,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导致海洋权益争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采取非法手段侵占他国海域。
四、解决途径为了解决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问题,需要采取多种途径。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是解决争端的关键。
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寻求共同利益,化解分歧。
其次,建立健全的国际法律体系也是解决争端的重要手段。
国际社会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海洋法律制度,明确各国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国的行为。
此外,加强海上执法力度也是解决争端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应该加强海上执法力量,打击非法侵占他国海域的行为,维护国际秩序和安全。
总之,海洋权益争端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对新形势下确保我国海洋安全的几点思考
对新形势下确保我国海洋安全的几点思考□杨晓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广东广州 510070)【摘要】[摘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中国作为一个祖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正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就必须清楚我国海洋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威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名称】探求【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关键词】[关键词] 海洋强国;海洋安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融入全球体系,国家的安全利益也正在由陆地向海上方向发展和延伸。
中国作为一个祖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正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就必须清楚我国海洋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威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在海洋空间的拓展国家利益是由国家各个领域和多种社会主体的多种利益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利益的基本核心主要由国家经济利益、国家政治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构成,而国家安全利益则是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在国家关系中的延伸和保障。
国家安全利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在海洋空间的不断拓展,海上方向的威胁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进而推动了国家安全利益在海洋空间的拓展。
进入新世纪,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海洋大国以及相关濒海国家的国家安全利益在海洋空间的拓展也表现在诸多方面。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足够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困难局面。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挑战。
海上岛礁被侵占情形严重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更是屡屡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2009年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权益的损害达到了新的高度。
其中,菲律宾和越南成为挑战我国南海权益的“急先锋”。
2009年,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单方面将我国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中业岛等部分岛礁划入菲领土。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这些国家从宣示主权,到抢占岛礁、瓜分海域、掠夺资源,再到法律支撑、设立行政机构、军事保障、甚至借助外力,以达到其占领--占有--经营的目的。
简述我国国土安全面临的挑战
简述我国国土安全面临的挑战国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国家领土、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多个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我国国土安全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一、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挑战我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大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一直是国土安全的重中之重。
然而,随着一些外部势力的不断侵蚀和挑衅,我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面临了不小的挑战。
比如,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非法侵入和领土争端问题持续升级,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二、边境安全挑战我国拥有长达2.8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和1.8万公里的海岸线,边境安全一直是国土安全的重要方面。
但是,由于我国边境线长,地形复杂,治安环境不稳定,因此,边境安全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比如,一些非法移民、毒品贩运、恐怖分子和跨国犯罪团伙等,经常利用我国边境地带进行非法活动和渗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和稳定。
三、网络安全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网络安全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比如,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诈骗等,不仅会侵犯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还可能对国家机密和关键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威胁。
四、自然灾害和环境安全挑战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带,自然灾害频繁。
另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民健康,还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五、人口安全挑战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安全一直是国土安全的重要方面。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安全问题也愈加复杂。
比如,老龄化问题、人口红利消失等,都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我国国土安全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国土安全建设,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稳定。
中国海洋安全存在三大问题
中国海洋安全存在三大问题我国海域被分割、岛屿被侵占、海洋资源被非法掠夺的情况比较严重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
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
从这三方面来看,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平方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主张拥有的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
当前,我国与周边8个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问题,与5个国家之间有着岛礁归属争议。
海岛问题是根本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海岛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
一个很小的岛礁,从法理上讲,可以主张43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因此,在海上划界中,海岛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划界基础,海岛是海洋上最重要的领土标志和主权归属象征。
也正因此,有些处于关键地理位置的岛屿往往引发争议,甚至在无人岛上发展“地盘”试图实现“先占”,或甚至将礁石说成岛屿。
例如,钓鱼岛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无人岛,是当前困扰中日关系发展的大问题之一。
如果日本占有钓鱼列岛,并且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将会多占去7到20万平方公里海域。
三大海域划界复杂棘手黄海归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由于周边国家在划界原则上与中国持不同立场,约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存在争议。
东海的岛礁数量占全国的60%以上,在东海应归中国管辖的约5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日本与中国重叠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
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由于在东海海域发现了巨大的海底石油蕴藏,东海海洋权益问题突现出来。
尽管2000年中日“东海大陆架渔业协定”生效,双方在有序管理渔业资源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但东海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中国主张的根据自然延伸的原则来划分东海大陆架是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的。
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doc
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形势与政策论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我国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论文2000字(篇一) 形势与政策论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摘要: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
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关键字:海洋,海洋权益,南沙群岛,钓鱼岛,海洋立法,海上执法力量正文: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答案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2008年5月11日,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表示,越南将准许外国人参加南沙群岛旅游。
此前,经过越南当局的谋划,越南海军附属的旅行社组织了包括40名特邀官员在内的130多名游客,首次到南沙群岛旅游。
越南当局还表示今后将定期组织同类的旅行团。
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
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
现在,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有驻军外,越南竟然占领29个岛屿、菲律宾占领8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
除此之外印尼和文莱也宣称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他们都想通过实际占领而达到合法化,进而进一步变为他们的合法领土。
与此同期,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言人5月9日将一艘中国渔船驶入距离钓鱼岛西北部20公里处海域的行为称为“非法进入日本水域”。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人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所谓“海权“指“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国际军事格局深刻变化。
如何在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崛起成为每一个青年不可逃避的责任。
而作为国家利益的突出组成部分——海洋权益更需要我们去捍卫,去保护。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以此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因此在面临海权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摆在国家的战略高度。
从历史来看,当年英国在与法国的百年战争中正是通过其强劲的海上综合实力最终打败了后者,从而开启了其百年海上霸主的地位,而当今的美国也莫不如此。
对比而言,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的农耕性格,对海权不甚重视。
新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层面意识到海权之重要,中国之海权问题才有所改善。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 ,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统一认识,团结一致,为中国海权之争提供基础。
我国当前海权现状:目前我国海权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各方势力暗自角逐。
总体而言形,势不容乐观。
而区域内外势力的交错使形势更加扑朔迷离。
先关注东海问题,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中国要保持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就必须捍卫自己的海权。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1.纷纭复杂的岛礁之争目前我国的海洋权益被严重侵犯,海洋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300多万km2海洋国土中,有150万~190万km2被相关邻国觊觎,有些水域存在争议,有的已被他国圈占多年。
从北到南,我们在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海域内与8个周边国家存在争议,而且还面临美国、印度等大国插手的严峻现实。
在黄海北部,中国面临与朝鲜划分各自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的问题;在黄海南部,中国与韩国存在海洋划界争议;在东海,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面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争议,日本这方面立场尤其强硬,排斥按照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的国际惯例,单方坚持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严重损害我们的海洋权益和历史主权,此外,日本还一直占据中国的钓鱼岛,完全无视中国几百年来对其拥有和管辖的历史事实。
此外,南海地区海洋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直接卷入南海海域和岛屿争端的共有6国7方,中国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要进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同时还要与越南划分相关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
有关国家竞相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提出所谓国际“先占”原则,以图达到长期占领和实际控制岛屿主权的目的。
有的国家还竞相利用主权争议空当,加紧开发和掠夺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各类海洋资源,并把国际资本和公司引入其中,以此来增大问题国际化和事实占领程度。
2.区域外大国的介入较长时间以来,与我国在海权上有争议的国家出现联合趋势,加之美国、印度等域外势力和中国台湾问题牵涉其中,使我国海洋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
尽管有些国家存在争端,但权衡之下,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在海洋争端问题上出现统一口径,联合对付我国。
表面上对中国周边海域正义持中立态度的美国,为限制中国海上力量发展和削弱中国海洋安全空间以及海洋资源,近年来不断发表所谓希望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的声明,频繁与日、韩、菲等与中国存在争议的国家举行联合海上演习,并在日、韩、菲、马、越等国之间穿针引线,怂恿他们积极扩充军备,特别是美日之间积极进行军事合作,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呈现合霸态势,给我国安全造成很大压力和影响。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
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海洋权益争端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海洋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不同国家之间常常会因海洋权益的争端而产生冲突。
本文将从背景、问题分析、建议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国际关系中的海洋权益争端。
一、背景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海洋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矿产资源等;另一方面,海洋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区域,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益激烈,这主要体现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安全等方面的争夺。
二、问题分析1.法律制度不完善:当前国际海洋法体系尚不完善,对于海洋权益的界定和划分存在模糊地带,这为各国之间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同时,现有国际法对于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机制也存在缺陷,导致争端难以得到公正、有效的解决。
2.利益分配不均:不同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利益分配不均。
一些国家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落后。
这种不均衡的利益分配容易引起争端。
3.政治因素干扰:政治因素在海洋权益争端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国家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采取强硬手段来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从而导致争端升级。
三、建议措施1.加强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权益争端带来的挑战。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各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海上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2.完善法律制度: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完善海洋法体系,明确海洋权益的界定和划分标准,建立公正、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同时,应加强国际法在解决海洋权益争端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争端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3.推动对话与协商:各国应加强对话与协商,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争端。
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应遵循国际法和相关国际协议的原则和精神,尊重各方的主权和利益,避免采取单方面行动或威胁使用武力。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除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中国海上国际通道由于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有时还做不到畅通无阻;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海上军事力量等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海权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当我们陶醉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南海和东海的海权主张和有效管辖问题,是不断困扰中国的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我们就称不上真正的强大;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处理不当、信心不足,即使比现在强大,我们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仅仅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外交和政治问题。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本文分析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海洋权益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海上岛礁被侵占,领土主权难以实现我国岛礁被侵占的情形严重,领土主权受到持续性的损害。
其中尤其以东海的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归属争议和管辖海域的矛盾为焦点,频繁引发渔业纠纷及海上冲突,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被占岛礁的主权大有随着时间的拖延而丧失的危险。
作为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重要性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军事、资源价值,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所享有海域的管辖权及其在划界中的地位和效力。
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钓鱼岛,犹如插入我国腹地一把尖刀,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010年以来中日间围绕钓鱼岛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等一度使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也使日本加紧了对钓鱼岛从“实际控制”上升到“法理控制”的脚步,对钓鱼岛最终的归属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与极右翼分子公然挑衅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包括1月3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4位议员的强行登岛;3月2日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开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划归入日本39个无人岛之列;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自导自演的“购岛”闹剧,使国际舆论更加聚焦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形势及走向。
南海的岛礁归属争端以南沙群岛最为严峻和复杂。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不仅侵占和分割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海域,还大规模开采其中的资源,在南沙群岛形成了6国7方的对峙局面。
《军事理论》思考题答案
《军事理论》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安全和领土完整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最典型的国家或集团是什么?一个国家的国防分为四种类型:扩张型、联盟型、中立型、自卫型扩张型国防:美国联盟型国防:美日韩一体系中立型国防:瑞士自卫型国防:中国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根据国防法规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国防权利和国防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指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在国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国家从法律和物质上保障公民享有这种权利。
具体权利有:①对国防提出建议的权利②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③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取得补偿的权利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责任,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落实。
具体义务有: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义务④保守国家秘密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5.我国武装力量体制是怎样构成的?我国武装力量体制够成,属于多种武装组织相结合的形式,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这种“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符合我国的国情、军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形势下为完成国防使命的必然要求。
6.国防动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⑴武装力量动员⑵国民经济动员⑶人民防空动员⑷交通战备动员⑸国防教育7.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⑴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⑵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⑶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⑷实现国防现代化⑸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⑹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⑺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⑻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1.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指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浅析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
浅析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一、领土争端和海上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在南海和东海等地海域面临着领土争端和安全威胁。
南海争端已经持续了多年,有些国家在南海岛礁上修建军事设施,其间还包括有多国在南海岛屿上的海上运动,这些都导致南海的稳定和安全受到了影响。
另外,在东海,中国与日本之间也存在领土争端。
日本向钓鱼岛借口国有化,实施争夺行动,在钓鱼岛周围的海域派遣舰船和飞机,同时对中国进行航海和侦察活动,造成了安全威胁。
二、海上恐怖袭击和海盗活动由于海上交通量大,海域广阔,海运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使得海上恐怖袭击与海盗活动不断上升。
在某些地区,海盗经常发生,不但为商船带来损失,还妨碍了海上交通的畅通,严重影响了东南亚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环境问题海上污染、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环境问题都会对海洋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国长年累月的工业废品排放和海洋活动,导致海洋环境恶化。
如大量的塑料垃圾影响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全球变暖、海面升高等影响。
四、情报侵袭与网络攻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和情报侵袭主要是针对一些重要的目标和敏感信息网络,这些网络控制了我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重要资料。
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不仅是我们国家在海洋安全领域面临的一项极其危险的威胁,而且其威力还在不断增大。
总之,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的长期稳定将取决于国际和本国的各方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洋权威、保障海洋发展安全,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水平。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海权”(Sea Power)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
”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
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
最新关于中国应对海洋领土争端的分析
关于中国应对海洋领土争端的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2012级《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试卷任课教师:向海英学院:财经学院专业班级:财政1201班姓名:钟家宝学号:20121504905成绩:关于海洋领土争端的分析——中国如何应对海洋领土争端摘要:海洋领土是一个国家领土的一部分,而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宣称,中国领土除大陆外还包括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采用直线基线,在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
在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东引岛、高登岛、马祖列岛、白犬列岛、乌岴岛、大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东椗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岛屿。
作为世界上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应对海洋领土争端问题进行分析。
正文: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我国毗邻“四海”,除渤海属于内海而无权属争议外,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海区都同它国之间存在海域主张重叠问题。
据初步统计,在中国主张管辖的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有一半以上海域和相关岛屿同8个海上邻国存在权属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面临巨大威胁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中国目前和今后将长期受到这方面的巨大威胁。
一:中国是尚未完成统一的大国。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
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
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台湾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统一,也是中国安全面临的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台湾问题核心是美国问题。
美国长期以来干预台湾问题,保持两岸维持“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将其作为遏制中国的“筹码”和围堵中国的前沿阵地。
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仍然不断通过向台湾提供所谓防御性武器等做法,阻挠中国统一台湾的进程。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住过统一大业是不容妥协的。
因为台湾已不是简单的中国内政问题,也不只是又关乎中华民族荣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所以统一祖国主权势在必行,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
第一,稳定国内政局及周边环境,做好随时武力收台的准备。
在国内,大力加强军队建设,快速提升军事实力。
只有当中国的军事实力强大到足以制服台独时,态度才有可能避免。
必要时我们只好武力解决政权了。
第二: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决不能台独势力纵横下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反对台独势力,两岸和平发展才会渐行渐好。
总之,我们支持一切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事,坚决反对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的事。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中分出去。
二.中国与周边相关国家存在边界领土争议与海洋权益争端
目前,我国与周边相关国家在陆海边境仍存在着诸多争议,部分领土及海洋权益还被多方非法侵占和掠夺。
中印之间存在存在边界和领土争端。
在我国陆地上未解决的3000多公里的边界问题中,仅中印之间就占1700公里,有8处较大争议区,涉及领土面积达12.55万平方公里。
尽管双方举行了多伦谈判,并签署了在边界地区增加相互信任的措施协定,达成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但进一步制定解决边界问题的具体框架仍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本世纪以来,海洋权益争端是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的有一大因素。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8万多平方公里的内海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有6500多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
中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是中国直面西太平洋的的“三海”。
建国以来,我国“三海”权益不断受到有关国家的侵犯,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三国之见存在40多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其中,中日之见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就有21万平方公里的争议,中朝在之间有7.3万平方公里争议区,中韩之间有1万平方公里争议区。
在这些争议区域中,以东海大陆架、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最为突出。
中日之间存在着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问题。
我国是一个宽大陆架国家。
东海大陆架位于中、日、韩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
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
近年来,我国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7个油气田。
日方说法:日本一直主张采用陆地间等距离中间线来划分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大陆架。
日方所谓“本国大陆架”勘测的范围包括中国领土钓鱼岛、日本与韩国有争议的独岛等海域,总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1.7倍。
中方立场:我国的态度是,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日间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两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分界线应在冲绳。
国际惯例:1969年2月,联邦德国与丹麦、荷兰就北海大陆架归属发生纷争。
如果按中间线划分,联邦德国所得大陆架最少,但事实上北海大陆架多由联邦德国领土延伸出去。
最后国际法院判决联邦德国胜诉,从而确立了领土自然延伸的原则。
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倭人称其为“尖阁列岛”。
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
约7平方公里。
其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
据1982年估计当在737-1574亿桶。
处在大陆架上,附属于台湾岛,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4大群岛,有岛、洲、礁、沙、滩二百七十多个,分布于南海的中心部位,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蕴藏著丰富的海洋水产、矿产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抢占了部分南沙岛礁。
目前,在南沙群岛中,除我控制永暑礁等7个岛礁和台湾控制太平岛外,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已陆续侵占了我四十多个岛礁。
我周边一些国家还先后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肆意分割属我管辖的海域。
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多次重申对南沙拥有“主权”,并加紧开采南海石油和油气资源。
南沙海域的大量鱼类资源也遭到一些国家的掠夺,年偷捕量和掠捕量相当於我们的年渔业生产量。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还加强了对南沙海区的军事控制,驱赶我在南沙作业的勘探船编队,撞沉我在南沙作业的渔船,多次发生抓捕和打死、打伤我渔民的事件。
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
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
现在,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有驻军外,越南竟然占领29个岛屿、菲律宾占领8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
除此之外印尼和文莱也宣称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他们都想通过实际占领而达到合法化,进而进一步变为他们的合法领土。
美国是在南海海域活动最为频繁的大国。
南海问题已成为美国防范和制约中国整体战略的新的斗争焦点。
因此中国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和领土主权天经地义;“睦邻之道无它,首在自强”,中国要维护海洋权益和领土主权,必须加快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科技水平和军事现代化的突破,加快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的步伐。
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