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
寒和热难以区分?两张图送你,一目了然
寒和热难以区分?两张图送你,一目了然
1、实寒证:这类患者是感受了外界的寒邪或者是过量的吃生、冷以及寒凉的东西,发病比较急的,属于实寒证。
2、虚寒证:这类的患者是因为内伤久病,导致阳气耗伤比较严重,出现的虚寒证。
3、表寒证:就是寒邪侵袭机体表面,产生一类的疾病为表寒
4、里寒证:寒邪侵袭脏腑,导致阳气亏虚,为里寒证。
一、实热证:火热阳邪侵,有或者是过量服用辛辣的东西,以及体内的火热之邪过盛,发病比较急。
二、虚热证:久病,内伤没有得到缓解,耗伤阴液的,导致虚阳比较抗盛,一般发病比较缓慢,形成虚热证,也就是阴虚证。
三、表热证:风热之邪侵袭于肌表,为表热。
四、里热证:热邪盛于的脏腑,阴液亏虚所导致为里热证。
中医“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中医“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一、热证与寒证1.热证阳邪致病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阴液受损,或是亏损而阳气偏亢,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而表现为“温、热”等症状的特点。
热证分为实热证和虚热证。
2.寒证阴邪致病导致机体阴气偏盛而阳气受损,或是阳气虚衰而阴寒内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受抑制而表现为“冷、凉”等症状的特点。
寒证分为实寒证与虚寒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调经论》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即是此义。
二、热证的证候表现热证因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寒湿郁而化热,或七情过激,五志化火等导致体内阳热过盛所致。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数等。
1.实热证病势急骤,形体壮实者,多为实热证。
2.虚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者,多为虚证。
3.表热证风热之邪袭于表者,多为表热证。
4.里热证热邪盛于脏腑,或因阴虚阳亢所致者,多为里热证。
三、寒证的证候表现寒证因感受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冷所致。
主要表现为: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蜷卧,局部冷痛,口淡不渴,痰、涕、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质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1.实寒证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多为实寒证。
2.虚寒证因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
3.表寒证寒邪袭于表者,多为表寒证。
4.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虚阴盛所致者,多为里寒证。
四、真热假寒证是指疾病的本质是热证,却出现某些“寒象”,又称“热极似寒”。
这些“寒象”与寒证的表现有所不同,如虽四肢厥冷,但胸腹灼热,不欲近衣被;虽脉沉迟,但按之有力。
是热证发展到较为严重、复杂阶段的表现,也是阳热内盛的反映,只不过较常规热证的病机和表现更为复杂。
五、真寒假热证是指疾病的本质寒证,却出现某些“热象”,又称“寒极似热”。
这些“热象”与热证的表现有所不同,如自觉发热,但触之胸腹无灼热,且欲加衣被;虽面色红,但为两颧浮红,时隐时现,虽口渴,却欲渴热水,且饮水不多;脉虽浮大或数,但按之有力。
2009年中医执业医师真题试卷第二单元(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9年中医执业医师真题试卷第二单元(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1.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 )A.表邪入里B.阳气衰少C.汗出亡阳D.真热假寒E.邪去正安正确答案:E解析:在外感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转折点的是战汗,即先全身恶寒、战栗,接着大汗出。
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兆,主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之危候,主病情恶化。
故选择E。
2.下列哪项不会出现口渴多饮( )A.热盛伤津B.汗出过多C.剧烈呕吐D.泄下过度E.湿热内阻正确答案:E解析:口渴多饮指口渴而饮水较多,是体内津液损伤的基本表现之一,多见于燥证、热证。
比如外感热病、里热炽盛及消渴病等。
A项为热病伤津,B、C、D项均可造成津液内伤,而口渴多饮,E项并不耗津液,故口不渴。
故选择E。
3.假神的病机是(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正确答案:D解析:假神提示脏腑精气耗竭殆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故选择D。
4.湿热熏蒸的面色是( )A.黄而鲜明B.黄如烟熏C.苍黄D.淡黄消瘦E.淡黄水肿正确答案:A解析:A项为阳黄,乃湿热熏蒸为患。
B项为阴黄,为寒湿郁滞所致。
C项多属肝郁脾虚。
D项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E项多属脾气虚衰,湿邪内盛。
5.下列各项,与牙齿干燥如枯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热盛伤津B.阳明热盛C.胃阴不足D.肾阴枯涸E.肺阴亏虚正确答案:D解析: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
正常人牙齿洁白润泽而坚固,是肾气旺盛,津液充足的表现。
牙齿干燥,甚者齿如枯骨,为胃津已伤或肾阴枯竭。
故选择D。
6.阳虚湿盛的舌象是( )A.舌红苔白滑B.舌淡嫩苔白滑C.舌边红苔黑润D.舌红瘦苔黑E.舌绛苔黏腻正确答案:B7.舌淡白胖嫩,苔白滑者,常提示的是( )A.阴虚夹湿B.脾胃湿热C.气分有湿D.阳虚水停E.瘀血内阻正确答案:D8.独语,病因多属( )A.热扰心神B.痰火扰心C.风痰阻络D.心气不足E.心阴大伤正确答案:D解析:独语是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者。
辨虚证实证与表证、里证、寒证、热证
辨虚证实证与表证、里证、寒证、热证
发表时间:2007-12-14 09:01:35来源:养生门户网
辨虚证实证与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关系虚实证常通过表里寒热证表现出来,可以形成多种证候。
临床上有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热、实热、虚寒、实寒等证。
(一)辨表虚证
表虚证多指风邪袭表所表现的证候。
也可因素体阳虚气虚,复感外邪所致。
因此表虚证又有外感表虚证和内伤表虚证的不同。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项强痛,汗出,脉浮无力。
[机制分析] 辨表虚证指对表虚卫外不固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表虚证分为外感表虚与内伤表虚。
外感表虚指感受风邪所致的表证,内伤表虚指肺脾气虚,卫气不固,肌表疏松,易被外邪侵袭所致的表证。
外感表虚证以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浮缓。
辨证要点:必须具备恶风汗出和脉浮缓的脉象特征。
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内伤表虚证的主症表现为平时常自汗出,易感冒。
次症表现为面色淡白,气短,动则气喘,倦怠乏力,。
虚热和实热,虚寒和实寒怎么区别
梦想只要坚持就一定会美梦成真么?
不一定,但只是要坚持,即使没有实现梦想,也会在自己所喜欢的领域小有成就。
所以现在我知道,如果自己不想倒霉,那就尽量不要让别人倒霉,如果我希望身边都是好人,那自己首先要做个好人。
因为做好人其实也是一个圈套,套来套去,总会把好运套到自己头上。
一级市场就是发行的市场,比如发行股票、债券,人们把它看做是在一个市场中发行,实际是没有现实市场的交易场所,是一个虚拟的市场。二级市场就是股票交易市场。就这么简单。
但见了很多事情以后,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可能就是那么一随便,就有人倒霉了。而倒霉的那个人,可能就是整个社会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他倒了,就全倒了。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倒霉,肯定也跑不了我。
我的每一次“没做好人”,都像迎风吐痰,都是给世界设下的一个圈套,这个圈套也许大也许小,但最终很可能重新套回到我身上。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这里面生存的每一个人,都肩并肩手挽手地联络在一起,不分职业身份,无论贫富贵贱,大家共同织起一张网,也共同做这网里的鱼。
虚热和实热,虚寒和实寒怎么区别
1、两者都属于热证的范畴,均有发热、口渴舌红、脉数等热像于阴津不足的表现。
2、实热以邪热有余为主,病势急重,见壮热面赤,烦渴多饮,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虚热证以阴液亏虚为主,病久势缓,多为低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
虚寒与实寒
1.疼痛性质不同。实寒为剧烈疼痛拒按;虚寒为隐隐作痛喜揉喜按。
2.症状不同。实寒是寒气侵犯人体局部引起的疾病,除了局部冷痛外,没有全身症状。虚寒则兼有各脏腑功能的衰退,常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胃口不开,大便溏泄,精遗滑泻等症状。
实热的症状一般比较急,来的猛,也比较重。虚热就相反,来的慢,病程长。实热要泄,虚热要补。
?实热与虚热的差别
实热与虚热的差别大家好!我是鲍艳举。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实热与虚热的差别》。
阳明病是里实热证,谈到里实热证,就不能不谈虚热证。
实热主要就是由邪热传里,或火热之邪直接内侵,或体内阳热有余所致,而虚热证多因内伤久病,气、血、津液耗损而阳气偏盛所致。
实热与虚热的转化临床上实热与虚热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而且疑难病、慢性病也是相互转化比较多的。
这个过程是如何转化的呢?实热可以耗伤人的气、血、津液,使阳气相对偏亢,而产生虚热证。
虚热证也是有热,但它的热是阳气相对偏亢所致,但虚热日久不单单是阳气偏亢,会导致阳热有余的实热证,实热证会继续加剧气、血、津液的耗伤,从而加剧虚热,虚热也可加剧实热,从而形成实热和虚热的恶性循环。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实热和虚热的差别,我和大家举一个方子,就是竹皮大丸。
竹皮大丸的主病竹皮大丸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9条:“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原文中“乳中虚”是指由妇人产后气阴两亏,虚热内生,虚热日久郁积阳热亢盛而致里实热证,里实热扰于中焦,胃气不得下降,可见呕恶不食;上扰于心胸,可见心中烦乱,失眠多梦等情绪异常的症状。
治疗当师仲景“安中益气”为大法,清热降逆,养阴和胃,方中生石膏清热除烦,竹茹、白薇清虚热,桂枝甘草大枣安中益气,同时桂枝可以降冲逆。
目前教材中大多认为烦乱、呕逆是因气阴两虚所致的虚热上扰所致,通过以药测证,有以下两点与原方、原文不符:一是:虽然生石膏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但须用于里实热证。
既然是单纯的虚热只需益气清虚热即可,为何还要加用性寒凉清里实热之生石膏;二是:气阴两虚所致的虚热上扰多表现为口不干或口干不欲饮、舌淡红或舌红,会有轻微的烦躁,但不至于烦乱、呕逆,烦乱、呕逆说明上冲之热比较严重,已不是单纯的虚热上扰所致,大部分是由实热上扰所致。
临床上病人的表现临床上有病人表现为:舌红少苔、口干口苦、口渴欲饮水、烦躁失眠、苔黄、脉数,很多人看到了阴虚和虚热的一面,单用一些生地、麦冬、石斛等滋阴清热之品,病人反而越用越口干舌燥、烦躁易怒、大便干。
最新中医练习题资料
临专《中医学》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A、排出体内浊气B、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宣发卫气2、脾统血的作用机制是:A、气的防御作用B、气的温煦作用C、气的气化作用D、气的卫外作用E、气的固摄作用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动气4、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5、确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类经》E、《神农本草经》6、阴阳互损的原理是:()A、阴阳交感相错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互根互用E、阴阳相互转化7、下列哪项是虚热证与实热证的主要鉴别点A、舌红而干B、发热口渴C、盗汗,五心烦热D、大便干结E、小便短黄8、下述何项只有通过问诊可知:A、水肿B、汗出C、面赤D、头痛E、苔黄9、下述何项非排尿感异常:A、小便灼热B、小便失禁C、尿后余沥D、小便频数E、小便涩痛10、一夫法是指﹙﹚A、手指同身寸B、中指同身寸C、拇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E、以上均非11、手太阴肺经行于上肢的部位是:A、外侧前缘B、外侧后缘C、内侧中线D、外侧中线E、内侧前缘12、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E、经别13、下例各类材料中,哪种最常用来制做现代毫针?A、不锈钢B、金C、银D、氧化铬 E.、铁14、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药物是:A、党参B、太子参C、西洋参D、人参E、黄芪15、“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A、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B、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D、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16、感受寒邪之“中寒”是指:A、寒邪直中脏腑B、寒邪入中经络C、寒邪自内而生D、寒邪伤于肌表E、阳虚生内寒17、提出"三因学说"的是:A、《内经》B、《难经》C、陈无择D、张仲景E、李东垣18、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19、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A、湿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20、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21、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脑E、髓22、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主宣发和肃降C、肺主治节D、肺主敛藏E、肺主津液23、肺开窍于:A、口B、舌C、鼻D、目E、耳24、()其华在爪:A、肝B、肺C、肾D、心E、脾25、"用寒远寒"属: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病制宜D、因证制宜E、因时制宜26、“主运化”的脏腑是:A、胃B、小肠C、大肠D、脾E、肺?27、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A、上炎B、耗气C、生风D、动血E、伤津28.、嗳气、呕吐、呃逆属于()气上逆:A、肝B、肺C、胃D、大肠E、小肠29、()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A、骨B、胆C、胃D、小肠E、大肠30、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A、捻转法B、刮柄法C、平补平泻法D、震颤法E、烧山火?31、下列何经直上巅顶﹙﹚A、手太阴肺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手厥阴心包经E、手阳明大肠经32、腧穴定位中的骨度法,胸腹部两乳头之间是﹙﹚A、7寸B、8寸C、9寸D、10寸E、11寸33、宇宙中万物发生的根源是()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34、作为定取背部穴位标志的肩胛下角约平与()A、第5胸椎B、第6胸椎C、第7胸椎D、第8胸椎E、第9胸椎35、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肝实泻肾B、肺实泻脾C、肝实泻肺D、肝实泻心E、心实泻肝36、“治病求本”之“本”系指()A、正气B、症状C、病机D、邪气E体征37、下列何项为反治法()A、用寒远寒B、通因通用C、阳病治阴D、热者寒之E用热远热38、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A、《五十二病方》B、《普济方》C、《圣济总录》D、《外台秘要》E、《太平圣惠方》?39、衡量药物性能主治的主要标志是:( )A、归经B、四气五味C、升降浮沉D、有毒无毒E、配伍40、既补肝肾又敛汗固脱的药是:( )A、人参B、熟地C、白术D、黄芪E、山萸肉?41、隔盐灸的作用是﹙﹚A、解表散寒止呕降逆B、温肾壮阳C、温经散寒活血化瘀D、温中散寒回阳救逆E、解毒杀虫?42、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43、足太阴脾经体表循行路线,在小腿交何经之前?﹙﹚A、足少阳胆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E、以上均不是44、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所克45、怒则:A、气缓B、气上C、气下D、气消E、气结46、恐则:A、气消B、气上C、气泄D、气耗E、气下47、既能滋阴补血又善止血的药是:( )A、旱莲草B、阿胶C、枸杞子D、熟地E、仙鹤草48、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灵枢经》B、《脉经》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E、《金匮要略》49、痰饮、瘀血、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均与下列哪项有关:A、气滞B、气虚C、寒凝D、血热E、外伤67页50、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致病广泛B、变化多端C、扰乱神明D、局部刺痛E、阻滞气机5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52、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53、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二经脉D、十二经筋E、十五别络5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脑D、命门E、经络系统55、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 )A、冲脉与任脉B、足阳明与足少阴C、阴维脉与阳维脉D、阴跷脉与阳跷脉E、手太阳与手少阴56、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针灸逢源》D、《针灸大成》E、《针灸甲乙经》57、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表现于:A、语言B、动态C、目光D、表情E、应答反应58、“假神”的病机是:A、阴阳俱虚B、气血两亏C、脏腑精气将竭D、阴虚阳亢E、气滞血瘀59、满面通红者多属于:A、戴阳证B、外感发热证C、气虚发热证D、阴虚内热证E、真寒假热证60、颧部潮红属于: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D、真寒假热E、气虚发热6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辩》62、"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体征63、思则:A、气结B、气逆C、气下D、气乱E、气脱64、痰饮的形成,与何脏腑有关:A、心肺脾肾B、心肺肝肾C、心肝脾肾D、肺脾肾三焦E、心肝脾肺65、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是:A、木生火B、水生木C、土生金D、火生土E、金生水66、六淫致病,最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A、热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67、“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消长平衡C、互根互用D、对立制约E、相互转化6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69、瘀血最常见的脉象为下列中的哪一项?A、脉弦B、脉滑C、脉细D、脉涩E、脉沉70、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是:A、脾B、胃C、肠D、胆E、三焦71、心对血液的作用是:A、贮藏血液B、运行血液C、统摄血液D、转载血液E、转化血液72、“百病多由痰作祟”说明了痰饮的哪一项致病特点?A、阻滞气机、阻碍气血B、多见滑腻舌苔C、病势缠绵、病程较长D、易扰乱神明E、致病广泛、变化多端73、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B、髓C、骨D、胆E、小肠74、舌苔黄腻多主:A、暑热偏盛B、疫疠初起C、寒湿内困D、热盛伤津E、湿热内蕴75、君主之官是指:A、心B、肝C、脑D、胆E、肾76、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心B、肺C、肾D、肝E、脾77、“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根据……而确定的用药原则(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标本同治E、治病求本78、脾统血主要是指:A、控制血液运行的流速B、增加内脏血液的容量C、控制血液的外周流量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运行E、使血液上输于心肺和头目79、自觉怕冷,加衣被向火可改善的称为:A、寒栗B、恶寒C、畏寒D、恶风E、寒证80、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A、标本兼治B、塞因塞用C、寒者热之D、因人制宜E、寒因寒用81、与干姜非出一种的药是:( )A、生姜B、煨姜C、炮姜D、姜皮E、高良姜82、有毒宜先下久煎的药是:( )A、朱砂B、鸦胆子C、杏仁D、制半夏E、附子83、“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气虚泄泻E、寒湿泄泻84、六淫中最易致肿疡的是:A、风邪B、湿邪C、火邪D、燥邪E、寒邪85、青色可见于除哪项外的所有病证:A、寒证B、虚证C、痛证D、瘀血E、惊风86、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自止的叫:A、盗汗B、绝汗C、自汗D、大汗E、战汗87、表里证最主要的鉴别点是:A、表证寒热并见里证单见B、表证苔白里证苔黄C、表证头身痛里证无D、脉浮为表脉沉为里E、里证有内脏症而表证无88、浮脉主病为()A、表证B、里证C、虚证D、表证与虚证E、寒证89、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人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的舌象是:A、舌青紫而湿润B、舌瘦薄而色淡C、舌绛苔白滑腻D、舌绛而少津E、剥落苔90、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主:A、心阴不足B、肝血亏损C、肺阴亏虚D、脾虚湿盛E、肾精不足91、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三焦B、肺、脾、肾C、十二经脉D、奇经八脉E、以上均不是92、“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肺关系B、心肾关系C、肝肾关系D、肺肾关系E、脾肾关系93、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与肾B、脾与肾C、肺与肾D、肝与肾E、心与肝94、下列哪项一般不是八纲辨证所应辨析的内容?A、病性的寒热B、病位的浅深C、邪正的盛衰D、病情的类别E、病变的吉凶95、两目干涩,视物不清,主要责之于:A、肝经风热B、肝火上炎C、肝风内动D、肝之阴血不足E、肝阳上亢96、伤于风者:A、上先受之B、下先受之C、阳先受之D、阴先受之E、外先受之97、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98、针刺的补泻效果因素最主要取决于﹙﹚A、所选针具的性质B、晕针C、针上加灸D、所选腧穴E、机体机能状态99、“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100、日间汗出,活动后更重的叫:A、盗汗B、绝汗C、自汗D、大汗E、战汗101、妇女带下黄臭多属:A、脾虚生湿B、肾气不固C、肝经郁热D、湿热下注E、肺气阴两虚102、下列诸证除哪项外,均可见失眠:A、肾气亏损B、胆郁痰扰C、饮食停滞D、心脾两虚E、心肾不交103、消谷善饥的主要病机是:A、肝火犯胃B、胃火炽盛C、脾胃湿热D、胃阴不足E、胆火上炎104、胃阴虚可见:A、消谷善饥B、饥不欲食C、呕吐清水D、暧气泛酸E、脘闷纳呆105、肾病的口味特点是:A、口甜B、口酸C、口咸D、口淡E、口苦106、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A、水肿病晚期B、瘟疫病C、失血证D、脏腑败坏E、消渴病危重期107、肝气郁结者多见:A、少气B、太息C、呃逆D、噫气E、喘气108、下列哪项不是诊断真寒假热证的确切依据?A、胸腹不灼手B、小便不短赤C、四肢常厥冷D、口渴欲热饮E、神躁扰不宁109、寒热证候转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邪气的性质B、体质的强弱C、阳气的盛衰D、阴血的盈亏E、治疗的当否110、虚证转实的下述认识,哪项不对?A、非病情的一般规律B、临床较少见C、无真正的虚证转实D、当前症状以实为主E、实际多是因虚致实111、“气机”指的是:A、气的运动B、气的变化C、气的生化D、气的功能E、气化的机理112、以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作:A、营气B、中气C、宗气D、卫气E、脾气11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肺肾B、肺肝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肝肺114、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A、肝B、心C、肺D、脾E、肾115、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摄血C、血能载气D、气能行血E、以上都不是116、津与血液的关系可概括为:A、津能行血B、津为血之载体C、津血同源D、津能摄血E、血能行津117、心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气B、血C、精D、津E、液118、与足太阳经起点相接的是:A、手少阴经B、手太阳经C、手阳明经D、足少阴经E、手太阴经119、经络系统的主干是:A、经脉B、络脉C、经筋D、皮部E、脏腑120、肝的经脉名称是:A、手厥阴B、足太阳C、手太阴D、足厥阴E、足少阳121、下列哪项不属大便质的异常?A、大便稀溏B、里急后重C、便夹脓血D、完谷不化E、燥如羊屎122、询问家族史的意义是:A、分析病因B、辨别病性C、确定病位D、推断疾病预后E、排除遗传病123、日晡热甚,腹满便秘证属:A、阴虚潮热B、阳明潮热C、湿温潮热D、气虚发热E、阳明经热124、自觉怕冷,加衣被,向火不能改善的称为:A、寒栗B、恶寒C、畏寒D、恶风E、寒证125、自汗多因:A、阳气暴脱B、邪正相争C、阴虚阳亢D、气虚卫阳不固E、血虚液涸126、两侧部头痛属于: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少阳经E、督脉127、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A、肝阳上亢B、气血两亏C、痰湿内阻D、肺阴不足E、肾精不足128、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者为:A、风寒头痛B、气虚头痛C、风湿头痛D、肾虚头痛E、风热头痛129、尿频、尿急、尿痛之症,多属;A、脾约B、癃C、闭D、淋证E、尿失禁130、大便泻下黄糜,肛门有灼热感,多属:A、大肠湿热B、伤食积滞C、肝郁脾虚D、脾胃气虚E、湿困脾胃131、下述哪种说法最正确?A、里证的病位在内脏B、皮肤的病可有里证C、里证以脏腑证候为主D、里证无表证特征证候E、沉脉是里证的标志132、对表证的下述认识哪项欠妥?A、新起之病必是表证B、表证有外邪的侵袭C、表证的病位较表浅D、久病多数已无表证E、表证可发展成里证133、下述哪项不是阴阳失调的病理改变?A、阳浮B、阳亢C、少阳D、阳虚E、阴虚134、里实热证不可能出现:A、黑苔B、黄腻苔C、黄燥苔D、灰苔E、黄滑苔135、对里邪出表的认识,哪项不正确?A、即里证出表之义B、为里邪向外透达C、邪气有外出之路D、对病情向愈有利E、里证多随之减轻136、对里证的下述认识,哪项不确切?A、里证的病位多在内B、情志劳倦所伤多里证C、里证的范围极其广泛D、里证可见恶寒或发热E、里证可以转变为表证137、指出下列哪项不是亡阳脱汗的症状?A、恶寒战栗B、冷汗淋漓C、面色苍白D、呼吸气微E、肢厥脉微138、真热假寒证的下列提法哪项不正确?A、热深厥深B、热极似寒C、阳盛格阴D、热极转寒E、热极肢厥139、瘀阻脑络证的头痛特点是:A、刺痛B、绵绵而痛C、胀痛D、冷痛E、空痛140、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A、寒邪B、火邪C、风邪D、暑邪E、湿邪141、其性趋下的病邪为:A、火邪B、燥邪C、湿邪D、风邪E、以上都不是142、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粘腻重浊B、阻遏气机C、损伤阳气D、凝滞收引E、易袭阴位143、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热(火)邪D、湿邪E、燥邪144、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A、津液B、气血C、肾精D、肝血E、阳气145、温燥病的发病季节一般是:A、夏末秋初B、近冬深秋C、长夏季节D、冬末春初E、春末夏初146、六淫中最易致肿疡的是:A、风邪B、湿邪C、寒邪D、燥邪E、火邪147、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时令对人体的影响C、自然界是一个整体D、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环境相统一148、六淫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燥邪D、湿邪E、暑邪149、下列哪项是指阴阳的互相转化?()A、阴盛格阳B、阴虚阳亢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阴盛伤阳150、确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难经》D、《类经》E、《神农本草经》151、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是:A、《小儿药证直诀》B、《医林改错》C、《伤寒论》D、《金匮要略》E、《黄帝内经》152、在亡阴、亡阳的治疗中,均需用何药物,以推动阴阳两类功能的正常进行:A、滋阴补血药B、大剂补阳药C、大剂补阴药D、大剂补气药E、大剂补肾药153、五行中“水”的特性是()A、炎上B、变革C、生化D、曲直E、润下154、为“攻邪派”代表医家的是:A、刘完素B、李东垣C、陈无择D、张从正E、朱丹溪155、为中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A、《神农本草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黄帝内经》E、《千金要方》156、颧部潮红属于: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D、真寒假热E、气虚发热157、中医诊治疾病主要着眼于:A、疾病B、症状C、体征D、证候E、以上都不是158、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中医最重视:A、辨病论治B、审因论治C、对症治疗D、辨证论治E、以上都不是159、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A、王肯堂B、赵献可C、李中梓D、张介宾E、陈梦雷160、下列功能中,哪项不是橘皮的功能? ( )A、理气B、温中C、调中D、燥湿E、化痰161、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A、炮制B、品种C、采收D、加工E、产地162、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A、头面部B、腰背部C、腹部D、体表E、四肢外侧163、正常人体的阴阳关系,常概括为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E、阴平阳秘164、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A、推动与温煦B、防御与固摄C、推动、温煦与固摄D、中介与推动E、温煦与凉润165、“阴在内,阳之守也”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A、阴阳交感B、阴阳转化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互根16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167、艾灸矫正胎位宜选﹙﹚A、任脉的关元穴B、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穴C、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D、督脉的命门穴E、足太阳膀胱经的至阴穴?16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169、《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功能概括为():A、“上焦如雾”B、“上焦如沤”C、“上焦如渎”D、“上焦如雨”E、“上焦如气”170、称为“水谷之海”的是:A、胃B、脾C、肾D、三焦E、小肠171、阿是穴是指﹙﹚A、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B、经穴以外的穴位C、病变局部的穴位D、病变局部中心的穴位E、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172、如若在皮肤松弛的部位针刺,最好选下列哪种进针法﹙﹚A、爪切进针B、舒张进针C、夹持进针D、管针进针E、单手进针173、泌别清浊是()的生理功能:A、心B、肝C、小肠D、肺E、大肠174、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A、修制B、水制C、火制D、炮制E、水火共制175、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由哪几方面组成的?﹙D ﹚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手足、脏腑、五行D、脏腑、手足、阴阳E、以上均不是176、制定:“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A、脾运化水液B、肺通调水道C、大肠传化糟粕D、小肠泌别清浊E、膀胱贮尿、排尿177、患者昨晚赴宴,饮食油腻之品,夜半忽觉腹痛难忍,随后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最宜用的药物是B:A、橘皮B、山楂C、鸡内金D、薤白E、谷芽178、藏象的基本含义是:A、五脏六腑的形象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79、联结心主血脉和肺司呼吸的中心环节是:A、元气B、肺气C、心气D、宗气E、肝气180、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181、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A、血液的营养B、津液的滋润C、水谷精微的充养D、肾中精气的充盈E、心血的充盈182、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A、肾阳虚衰B、肾阴亏乏C、命门虚寒D、肾精亏损E、肾气不固183、“水脏”是指:A、肾B、脾C、肺D、膀胱E、三焦184、上走息道而下注气街之气是下列中的哪一项?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85、下列何气能兼其五气:A、暑B、湿C、寒D、风E、热?186、最易导致肾气不固的情志因素是:A、喜B、怒C、忧D、恐E、悲?187、“命门火”实际上是指:A、心阳B、肝阳C、脾阳D、肾阳E、以上都不是188、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是:A、肾B、脾C、肺D、肝E、心189、与足太阳经终点相接的是:A、手少阴经B、手太阳经C、手阳明经D、足少阴经E、手太阴经?190、心包的经脉名称是:A、足厥阴B、足太阳C、手太阴D、手厥阴E、足少阳191、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A、心主血脉功能B、肺主气的功能C、脾主运化功能D、肝的藏血功能E、肾的藏精功能?192、“诸风掉眩”皆属于:A、风B、寒C、肺D、肝E、脾193、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A、暑邪B、燥邪C、湿邪D、寒邪E、热邪194、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A、湿邪B、燥邪C、热邪D、暑邪E、寒邪195、中医认识病因的独特方法是E:A、四诊合参B、实验室检测C、了解病史D、抽象思维E、辨证求因196、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A、发病急B、病势重C、症状相似D、传染性强E、老少皆能致病197、劳则:A、气结B、气逆C、气乱D、气耗E、气脱?198、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199、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A、胀痛B、掣痛C、隐痛D、灼痛E、刺痛200、六淫致病,最容易阻碍气机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首先确立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如何辨别寒热虚实真假
如何辨别寒热虚实真假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
所谓“真”,是指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所谓“假”,是指疾病表现出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即与病理本质所反映的常规证候不相应的某些表现。
证候真假的内容主要包括寒热真假与虚实真假。
其鉴别主要指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的鉴别以及真虚假实与真实假虚的鉴别。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或体征,即所谓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1真热假寒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热极似寒”证候。
其临床表现有四肢凉甚至厥冷,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
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
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故可表现出四肢凉甚至厥冷、脉沉迟等类似阴证的假寒现象;邪热内闭,气血不畅,故见神识昏沉、面色紫暗;热邪内蕴,伤津耗液,故见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等实热证的表现。
真热假寒证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阳盛格阴证者。
2真寒假热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寒极似热”证候。
其临床表现有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
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故可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证的表现。
但因其本质为阳气虚衰,肢体失其温煦,水液不得输布、气化,故触之胸腹必然无灼热,且下肢厥冷,口渴而不欲饮,咽部不红肿,面色亦不会满面通红,并见疲乏无力,小便清长,或尿少而浮肿,便质不燥,甚至下利清谷,脉按之无力,舌淡,苔白等里虚寒的证候,故可知其所现“热”症为假象。
2022~202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47
2022~202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1. 《素问o宣明五气论》提出,久卧伤的是()。
()A.血B.气C.肉D.筋E.骨正确答案:B2. 苍耳子具有的功效是()A.清头目B.利咽喉C.祛风湿D.利水E.平喘正确答案:C3. 下列哪项主症可见“舌质红,脉细或兼数”A.潮热颧红,自汗盗汗,面白神疲B.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C.骨蒸潮热夜寐盗汗,反复咳血D.形体羸瘦,自汗盗汗,劳热骨蒸,面浮肢肿E.气逆喘息,肢冷倦怠正确答案:D4. 蛇丹多发于A.春冬季B.春秋季C.春夏季D.夏秋季E.秋冬季正确答案:D5. 每次月经总量是A.30~50毫升B.50~80毫升C.50~200毫升D.100~300毫升E.200~400毫升正确答案:A6. 痛泻要方(白术芍药散)。
中配伍防风的主要用意是()B.升发脾中清阳C.散肝舒脾升清D.疏散肠中风邪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7. 公正原则针对微观医药卫生资源分配,要求医方综合平衡的标准顺序是()A.社会价值标准—医学标准—科研价值标准—家庭角色标准—余年寿命标准B.社会价值标准—医学标准—科研价值标准—余年寿命标准—家庭角色标准C.医学标准—社会价值标准—科研价值标准—家庭角色标准—余年寿命标准D.医学标准—社会价值标准—家庭角色标准—科研价值标准—余年寿命标准正确答案:D8. 酒制的作用是()。
A.加强药物活血通脉作用B.加强药物疏肝止痛作用C.加强药物补肾作用D.加强药物润肺止咳作用E.加强药物补中健脾作用正确答案:A9. 阴虚火旺齿衄主方A.增液汤B.六味地黄丸C.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D.增液承气汤E.黄连阿胶汤正确答案:B10. 患儿遗尿2月余每隔2~3夜1次面色萎黄纳食不多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应首选()A.中极、大横、足三里、阴陵泉、太冲B.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膀胱俞C.关元、石门、太溪、三阴交、至阴D.气海、关元、太冲、昆仑、曲池E.曲骨、水分、太溪、肾俞、气海正确答案:B11. 虚热证与实热证的主要鉴别要点是哪项()A.发热B.小便C.大便D.口渴E.舌象脉象正确答案:E12. 大承气汤的君药是()A.芒硝B.大黄C.枳实D.厚朴E.甘草正确答案:B13. 外受风邪,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A.消风散B.桂枝汤C.川芎茶调散D.此葛解肌汤E.以上都不适宜正确答案:C14. 与月经产生没有直接关系的脏腑是()A.肾B.肺C.胆D.脾E.胃正确答案:C15. 中医护理是以()为特色,它包涵()和()两种医护手段.正确答案:调养调理护理16. 妊娠失音的治疗方法是()。
中医诊断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
中医诊断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6,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邪盛病进时,常见的脉象是A. 实B. 大C. 紧D. 滑E. 长2. 下列脉象。
除哪项外,均主实证A. 弦B. 濡C. 滑D. 紧E. 长3. 在脉象上濡脉与弱脉的主要区别是A. 节律B. 至数C. 脉力D. 脉位E. 流利度4. 下列哪种脉象主虚证A. 滑B. 结C. 促D. 动E. 疾5. 下列哪项不属于滑脉所主病证A. 痰饮B. 食滞C. 实热D. 疟疾E. 恶阻6. 寒邪中阻,宿食不化,腹痛拒按,舌苔白厚,脉象可见A. 滑数B. 弦紧C. 结代D. 细涩E. 迟缓7. 下列各项,不属于弦脉所主的病证是A. 肝郁B. 胃热C. 诸痛D. 痰饮E. 疟疾8.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血不足证的常见脉象A. 虚B. 细C. 弱D. 微E. 结9. 腹胀满,无压痛,叩之作空声,可见于A. 水臌B. 气胀C. 痰饮D. 积聚E. 内痈10. 腹内结块,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其证为A. 鼓胀B. 痞满C. 积聚D. 水臌E. 结胸11. 下列哪项不属于八纲辨证的内容A. 病性寒热B. 病变吉凶C. 邪正盛衰D. 病变类别E. 病变部位12. 辨别寒热真假时要注意,真象常出现于A. 面色B. 体表C. 四肢D. 舌、脉E. 以上均非13. 下列哪项是虚热证与实热证的鉴别要点A. 发热口干B. 盗汗颧红C. 大便干结D. 小便短赤E. 舌红而干14. 危重患者,突然头额冷汗大出,四肢厥冷,属于A. 亡阴B. 亡阳C. 阳虚D. 阴虚E. 以上均非15. 下列除哪项外。
均为里实热证的表现A. 身发高热B. 两颧娇红C. 口渴饮冷D. 热汗不止E. 脉象洪数16. 下列各项,属实热证的是A. 头颅过大B. 头颅过小C. 囟填D. 囟陷E. 解颅17. 下列除哪项外,不是虚寒证的临床表现A. 畏寒喜暖B. 口淡不渴C. 脉沉而紧D. 小便清长E. 大便溏薄18. 下列哪项不是火淫的临床表现A. 壮热口渴B. 面红目赤C. 烦躁不宁D. 舌质红绛E. 脉象濡数19. 暑淫证候的表现是A. 头昏沉,嗜睡,胸脘痞闷B. 口渴饮水,口唇鼻咽干燥C. 发热恶热,汗出,气短神疲D. 突发皮肤瘙痒、丘疹E. 肠鸣腹泻,脘腹拘急冷痛20. 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A. 舌质淡白苔薄白B. 口不渴或少饮C. 面色白而无华D. 脉沉细无力E. 经常畏寒肢凉21. 舌红绛而光者,属A. 阴虚B. 气虚C. 血虚D. 气阴两虚E. 水涸火炎22. 下列各项,不属亡阳证表现的是A. 脉微欲绝B. 唇舌淡白C. 气息微弱D. 汗出稀冷E. 四肢温和23. 下列各项中,哪两脏可同有血虚的证候A. 心、脾B. 肝、脾C. 心、肺D. 心、肝E. 肝、肾24. 下列各项,不是血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 经少经闭B. 头晕眼花C. 心烦失眠D. 面色淡白E. 肢体麻木25. 情志郁结所致胸痛的表现是A. 胸背彻痛B. 胸痛咳嗽C. 憋闷疼痛D. 胀痛走窜E. 刺痛不移26. 下列各项,属瘀血内阻临床表现的是A. 面色黧黑B. 面黑干焦C. 面黑浅淡D. 眼周发黑E. 耳轮焦黑27. 下列各项,可见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症状的是A. 湿热B. 阴虚C. 痰饮D. 瘀血E. 温病营分证28. 痰湿内阻所致头晕的特征,是伴有A. 胀痛B. 刺痛C. 眼花D. 耳鸣E. 昏沉29. 下列哪项不是阴水证的临床表现A. 水肿先从下肢肿起B. 下半身肿痛C. 腰酸肢冷D. 水肿皮薄光亮E. 起病缓,病程长30. 大肠液亏证的主症是A. 口干咽燥B. 口臭头晕C. 便干难以排出D. 舌红苔白干E. 脉象细涩31. 下列哪项是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要点A. 有无发热恶寒B. 有无胸痛咳血C. 有无口干咽燥D. 痰量的多少E. 咯痰的难易32. 齿燥如枯骨者,属A. 热盛伤津B. 阳明热盛C. 肾阴枯涸D. 胃阴不足E. 肾气虚乏33. 下列肝胆病中,哪项不见眩晕A. 肝血虚B. 肝阴虚C. 胆郁痰扰D. 肝阳上亢E. 肝气郁结3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肾虚的症状A. 腰膝酸软B. 耳鸣耳聋C. 牙齿动摇D. 尿频急痛E. 阳痿遗泄35. 干呕呃逆,胃脘嘈杂,口干咽燥,舌红少苔。
八纲辨证,虚证、实证的鉴别及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八纲辨证,虚证、实证的鉴别及与表里寒热的关系虚实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
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
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
虚实辨证,可以掌握病者邪正盛衰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
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适宜,免犯虚虚实实之误。
一、虚证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虚证的形成,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疾病耗损等多种原因。
由于虚证的临床表现相当复杂。
在此,仅介绍一些共同的、有规律性的表现。
【临床表现】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很难全面概括,常见有的: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红数。
【征候分析】虚证病机主要表现在伤阴或伤阳二个方面。
若伤阳者,以阳气虚的表现为主。
由于阳失温运与固摄无权,所以见面色淡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滑脱,小便失禁等现象。
若伤阴者,以阴精亏损的表现为主。
由于阴不制阳,失去濡养、滋润的功能,故同凶手足心热,心烦心悸,面色萎黄或颧红,潮热盗汗现象。
阳虚则阴寒盛,故舌胖嫩,脉虚沉迟;阴虚则阳偏亢,故舌红干少苔,脉细数。
二、实证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实证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邪侵入人体,一是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所致。
随着外邪性质的差异,致病之病理产物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症候表现。
由于实证的表现也是多处多样的,所以也只介绍一些共同的、带一般性的问题。
【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实证的表现亦极不一致,而常见的表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脉实有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证候分析】邪气过盛,正气与之抗争,阳热亢盛,故发热,实邪扰心,或蒙蔽心神,故烦躁甚则神昏谵语;邪阻于肺,则宣降失常而胸闷,喘息气粗。
2022~202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45
2022~202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1. 生化汤的组成药物是()A.当归、赤芍、桃仁、阿胶、甘草B.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C.当归、赤芍、桂枝、桃仁、甘草D.当归、桃仁、干姜、人参、甘草E.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草正确答案:E2. 流脑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A.急起高热、惊厥、昏迷B.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C.脑膜刺激征阳性D.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增高E.脑脊液中检出脑膜炎球菌正确答案:E3. 患者头晕头痛心悸耳鸣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脉细弦。
治疗应首选()A.百会、脾俞、气海、关元B.头维、中脘、丰隆、内关、解溪C.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D.百会、脾俞、胃俞、足三里E.四神聪、印堂、率谷、外关正确答案:C4. 《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正确答案:(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5. 腹痛肠胃积热治宜A.大承气汤B.痛泻要方C.木香顺气丸D.小建中汤E.以上皆不合适正确答案:E6. 女,24岁,低热、腹胀4个月,伴体重减轻,停经。
体查:全腹膨隆,未扪及包块,有移动怀浊音。
腹水检查:比重1.018,蛋白质37g/L,白细胞,学核占0.80.其最可能的疾病是A.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C.原发性肝癌并腹膜转移D.结核性腹膜炎E.卵巢肿瘤正确答案:E7. 虚热证与实热证的主要鉴别要点是哪项()A.发热B.小便C.大便D.口渴E.舌象脉象正确答案:E8. 突然昏仆,两手握固,呼吸气粗,痰盛面赤A.阴闭B.阳闭C.脱证D.厥证E.痫证正确答案:D9. 何谓因人制宜?正确答案: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性、体质强弱、文化修养以及精神状态的特点,进行辨证护治(1)体胖之人:宜清淡化痰之品,忌肥甘厚腻助湿生痰之品.(2)体瘦之人:宜滋阴津、补血,忌辛辣助炎伤阴食物.(3)老人: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硬固、粘腻食物.(4)青年:主营养丰富血肉有情之品和五谷杂粮,忌豪饮暴食、饥饱无度.(5)妇女:妊娠期,产前宜凉、清补之品,忌辛热温燥;产后宜温,温补、补而不腻.忌寒冷、生冷、酸、食品(6)儿童:营养丰富,忌偏嗜.10. 气营两燔的舌象为()A.绛舌黄润苔B.绛舌类干苔C.绛舌黏腻苔D.绛舌黄白苔E.绛舌薄白苔正确答案:D11.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风热犯肺型喘证的诊断依据A.口渴便秘尿黄,脉浮滑数B.痰黄粘稠难出C.喘促气急D.胸闷烦痛汗出E.胸部闷胀呕口恶正确答案:A12. 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E.济川煎正确答案:D13. 条剂()A.多知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B.在肛道融化或溶解释放药物C.用于插入疮口或瘘管内,化脓拔毒D.用于祛风通络E.用于病情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正确答案:C14. 阴虚火旺齿衄主方A.增液汤B.六味地黄丸C.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D.增液承气汤E.黄连阿胶汤正确答案:B15. 大黄做攻下用宜()A.另煎B.溶化C.后下D.蜜炙E.醋制正确答案:C16. 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A.心气B.卫气C.心血D.心阴E.津液正确答案:C17. 患者鼻流黄浊涕量多腥臭伴头痛发热咳嗽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综合-八纲辨证(一)模拟题
中医综合-八纲辨证(一)(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2,分数:18.00)1.下列选项中.属于阴虚证典型表现的是∙A.发热恶寒∙B.五心烦热∙C.精神萎靡∙D.苔黄脉细(分数:1.50)A.B. √C.D.精神萎靡因阳气亏虚所致,属阴证;发热恶寒为表证;五心烦热、苔黄为热证表现。
2.下列哪项不是阴虚证的表现∙A.低热潮热∙B.两颧潮红∙C.无汗或自汗∙D.口燥咽干∙E.舌红少苔(分数:1.50)A.B.C. √D.E.无汗多为表实,自汗为气虚或阳虚。
3.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阴盛格阳∙B.阳气暴脱∙C.阴盛阳虚∙D.阴阳俱衰(分数:1.50)A. √B.C.D.真寒假热证因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所致,故病机为阴盛格阳。
4.“至虚有盛候”是指∙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虚实转化(分数:1.50)A.B.C. √D.E.至虚为极虚(属本虚),盛候是指邪气偏盛的外在表现(假实),故本质为真虚假实。
5.下列选项中,与亡阳证形成无关的是∙A.阳气虚衰基础上的恶化∙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大汗大泻大失血而致阳随阴脱∙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分数:1.50)A.B.C.D. √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是气滞所致血瘀的形成机制,与亡阳无关。
6.阳盛格阴是指∙A.真热假寒∙B.表寒里热∙C.热证转寒∙D.真寒假热∙E.表热里寒(分数:1.50)A. √B.C.D.E.阳盛格阴指里热炽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外达。
阳盛于内则真热,格阴于外则假寒。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热证表现的是∙A.壮热恶热∙B.两颧潮红∙C.便秘尿黄∙D.舌红苔黄(分数:1.50)B. √C.D.本题为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满面通红为实热,两颧潮红为虚热。
8.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是∙A.精神不振∙B.面色苍白∙C.舌质淡嫩∙D.大便溏薄∙E.小便清长(分数:1.50)A.B. √C.D.E.面色苍白既可见于实寒证,也可见于虚寒证,其余选项均为虚证表现,故选B。
血热症要分清实热与虚热
血热症要分清实热与虚热大宝最近一直心烦、流鼻血,而且痰里面带血。
这个情况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血热症。
血热症有两个原因:1、实热证2、虚热证实热证,我们就要用清热凉血的办法给他调理;虚热证,我们就要用滋阴给他来调理;实热证主要表现在舌红,有些眼睛也会眼睑发红、舌苔黄厚、这是湿热症,如果你摸他脉相的时候,他是实而有力,脉搏,跳动快。
这是我们经常讲的实热证。
这时候在临床上经常推荐的是莲子心或者喝一点大黄水或者喝一点灯芯草!这都是清实热的,夏天是心经在值令。
人心火旺,烦躁,所以我们用清热的办法来清实热。
那实热跟虚热有什么区别?实热就是来的快,症状很明显,走的也快。
比如我们晚上吃火锅、吃羊肉火锅,第二天早晨起来就感觉到上火。
那这就是实症,来的很快,病因也很明显,这是心火旺的第一种情况。
心火旺的第二种情况,就是虚火,就是心阴不足、心血不足,这是一个慢症。
日积月累形成是舌尖不突出、舌质偏白、孩子窃窃私语,而且睡觉睡的是非常的轻。
稍微有点声音,他都会醒来。
干什么都慢,是慢热型。
兴趣不广泛,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心阴不足的血热症。
这种血热症我们一般推荐的就是滋阴的一些方式,让孩子喝一些鸭汤、喝一些麦冬水,通过滋补阴津来解决虚火旺这种血热症。
前面我们也讲过,人久而久之阴虚最大的风险就是血液的问题。
热入营分之后和血分之后给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热入血分会使血液形成变化。
如果血长期在热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血的病变。
中医在治疗白血病这一块,主要用的是滋阴、降火、润燥的方式来治疗。
可见长期阴津不足就会得与血相关的一些疾病,所以夏天如果孩子心烦、心火旺、看到的实症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先把心火清一清。
如果这个孩子长期处于这种虚火扰心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补一补。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实则用清法,虚则用补法。
实就是邪气过剩、虚就是正气不足,所以讲了心火旺,我们一定要分清楚是实火旺还是虚火旺。
辨证施治,才能起到好的调理效果!。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寒热虚实的辨别
寒、热、虚、实的鉴别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寒热的虚实鉴别:*实热——是以热邪盛为主,故以壮热、烦渴、神昏、谵语,或腹满胀痛拒按,大便闭结;舌红,苔黄厚燥,脉数或洪数。
:*虚热——是以阴液虚损为主,故以消瘦、疲乏、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不欲饮;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实寒——是以寒邪盛为主,故以怕冷,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剧烈;苔白滑,脉沉弦。
:*虚寒——是以阳虚不足为主,故以面色白,形寒肢冷,倦怠懒言,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细迟或微细。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寒热错杂是指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即有寒证的表现,又有热证的表现。
是一种寒热同时并见的复杂病理现象。
在临床上即可表现为不同部位,也可表现为同一部位的寒热错杂。
:*寒热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是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热证出现之后,寒证随之消失。
:::*热证转化为寒证是先出现热证,后出现寒证,寒证出现之后,热证随之消失。
寒热真假:*真热假寒: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
产生机理是阳盛格阴,临床表现::::*真热——可见身热恶热,烦渴喜冷饮,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假寒——四肢厥冷,但却不欲近衣被。
:根据其阳热闭郁而致手足厥冷的特点,又把它叫作“阳厥”。
:::*真寒假热: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
产生机理是阴盛格阳,临床表现::::::*真寒——可见精神萎靡,形体倦怠,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假热——仔细分辨,面虽红,但如妆,或游移不定;口虽渴,但喜热饮,饮量不多;身虽热,但喜近衣取暖;脉虽大,但无力。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临床中关于补和泻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配穴内容有全补,全泻或补多泻少,补少泻多;对施术部位的选择有上补下泻,上泻下补,左补右泻,左泻右补;在施术过程中有纯补纯泻,也有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
另外,还有运用五输穴配合五行生克进行补泻,还可结合气血营卫运行与天时相应,天气时运盛则泻,反之则补。
是根据每一个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普遍规律提出来的。
这种取穴法,即“以痛为腧”和“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
多用于治疗受病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
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消瘀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例如胃脘痛取中脘、上脘、下脘、梁门;肾病取肾俞、志室、命门;肩病取肩髎、臑俞、肩贞、臂臑;膝病取膝关、膝眼、阳陵泉;眼病取睛明、瞳子髎、承泣、阳白;鼻病取迎香、巨髎、印堂;耳病取耳门、翳风、听宫、听会;口齿病取大迎、承浆、颊车;后头痛取风池、风府、大椎等等。
此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既可单取一经,亦可数经同用,旨在就近调整受病经络、脏器的阴阳气血,使之达到平衡。
远部取穴:又称远道取穴,即在受病部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
这种方法以经脉循行为依据,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方法,又称循经取穴法。
例如《针灸聚英·肘后歌》说:“头面之疾循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心胸有疾少府泻,脐腹有疾曲泉针。
”这就是远部取穴的范例。
此法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的不同。
对症选穴:又叫随症选穴。
是针对个别症状,结合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的一种针灸选穴治疗措施,一般属于治标范围。
例如:退热选大椎,苏厥选人中,安神选神门,温阳选关元,退黄选至阳,治脱肛选百会,祛痰选丰隆等。
个别症状的解除,可以为改善全身症状,治疗疾病的根本创造条件。
此外,痛点选穴,亦属于对症选穴法,就是以压痛点为取穴和施术的部位。
临床上应用压痛点治疗击仆、扭伤、痹痛等痛症,均有较好的效果。
痛点选穴临床上又可分为穴位压痛和阿是穴压痛选穴两种。
实热与虚热的区别
实热与虚热的区别
飞华健康网医生组
实热和虚热在中医上一般区分如下:
1、虚热证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所致的一种症状,表现在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2、实热症是由于阳热之邪侵袭人体,由表入里所致的实证,表现在壮热喜冷,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黄苔而干,脉洪滑数实。
根据您的描述,进食火热东西引起的咽痛,考虑是阳热之邪侵袭引起的阳实证,一般治疗上可以采取清热泻火,清咽利喉等处理。
《黄帝内经》如何区分上热下寒、实火虚火
《黄帝内经》如何区分上热下寒、实火虚火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
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其实有更确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这句话指出“寒为热病之因”,体内寒邪过盛,就会把阳气排斥在外,阳气上浮外散,就会表现为上部热象,人就会出现上火症状。
也就是说,体寒是上火的根源!二实火虚火,如何区分?有些朋友上火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败火药,却常常陷入越吃越严重的怪圈,这种情况八九不离十都是上热下寒。
因为上热下寒是体寒所致,而败火药属寒凉之物,服用它们只会让你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所以,在对付上火之前,你得先分清楚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实火:从来不上火,但吃了一些东西后,突然上火了,多半是实火;虚火:经常出现口腔溃疡、舌疮、青春痘、失眠之类的上热症状,喝了凉茶之后会好一点,但不喝的时候又不行了,并且反复发作,一定是虚火。
火的属性不同,治法自然也不同。
一句话:实火用泻法,主要是清热、降火,建议服用败火药(如牛黄解毒丸);虚火用补法,主要是补阳、滋阴。
并且,针对虚火,补阳与滋阴并不矛盾。
因为阳气越弱,体寒越重,脾胃越虚,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就会不足,身体就会燥热。
所以,常年虚火的人,身体往往都是阴阳俱虚。
三上热下寒,怎么形成的?阳主升,阴主降。
但是,如果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说明阴阳二者没有交集了,你是你,它是它,那就无法构成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二者之间都没有互动了,当然不会产生任何关系、任何变化。
反之,只有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二者才能发生关联,有了关联才能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才叫“阴阳交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实热证虚热证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缓慢,病程长高热,怕热,大汗出低热,骨蒸潮热,盗汗神昏谵语,甚则发狂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烦渴引饮口干,但饮不多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面红目赤两颧绯红舌红,苔黄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洪数脉细数热邪炽盛阴液亏耗,虚损内呈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多由机能亢进所致治以清热泻火治以滋阴清热(一)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主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1.表寒证主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
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病机: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
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
治则:辛温解表。
常用方剂:麻黄汤2.表热证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
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
病机: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
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
热伤津而口渴。
热邪在表,故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
常用方剂:银翘散。
3.表虚证主证: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病机: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
治则: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常用方剂:桂枝汤。
4.表实证主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
病机: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
治则:辛温解表。
常用方剂:麻黄汤。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
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
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
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二)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
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
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
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在寒热、虚实辨证中讨论)。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
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
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
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三)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
主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
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
病机: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
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
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
治则:和解表里。
常用方剂:小柴胡汤。
(四)表里同病(表里夹杂)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初病即见表证又见里证。
二是发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见里证,但表证未解,也称为表里同病,三是本病未愈,又兼标病,如原有内伤,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又伤饮食等,也属表里同病。
治疗原则为表里双解。
二、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
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辨别寒热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寒证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寒证。
主证:畏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面色白,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病机:阳虚阴盛,病人寒化,故畏寒肢冷,脾胃寒冷,故腹痛喜暖,阳气不振而脉沉迟。
治则:温中祛寒常用方剂:附子理中汤(二)热证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热证和热证,表热证已在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热证。
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脉数。
病机:阳热偏盛,故发热喜凉,热伤津液而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热盛故见脉数。
治则:清热法。
常用方剂:白虎汤等。
(三)实热与虚热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
见下表表3-3 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高热,怕热,大汗出低热,骨蒸潮热,盗汗神昏谵语,甚则发狂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烦渴引饮口干,但饮不多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面红目赤两颧绯红舌红,苔黄厚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洪数脉细数热邪炽盛阴液亏耗,虚损内呈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多由机能亢进所致治以清热泻火治以滋阴清热(四)寒热真假在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危重阶段,可以发现一些“寒极似热”、“热极似寒”的假象,临床上把本质是热证而表现为寒象的叫“真热假寒”,本质是寒证而表现为热象的叫“真寒假热”。
这种情况往往表示疾病比较严重。
如果不能抓住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而致误诊、误治。
1.“真寒假热”: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见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宁,苔黑,脉浮大等,表面上看似有热象,但病人却喜热覆被,精神萎颓淡漠,蜷缩而卧,舌质淡白,苔黑而润,脉虽浮大但无力。
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其本质仍是寒证,故称“真寒假热”治疗上要用温里回阳,引火归元。
2.“真热假寒”: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如热性病中毒较重时可见表情淡漠、困倦懒言、手足发凉、脉沉细等,粗看好似寒证,但又有口鼻气热,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绛,苔黄干,脉虽沉细但数而有力。
为阳热内郁不能外达,本质是热证,故称“真热假寒”,治疗上应清泻里热,疏达阳气。
一般来说,寒、热的表象属标,是一种假象;内、里的寒、热属本,是它的本质。
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或体征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口渴不渴、面色、四肢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几方面更为重要。
即畏寒喜热为寒,发热,怕热喜冷为热;口淡不渴为寒,口渴喜饮为热;面色红为热;手足厥冷多为寒,四肢烦热多为热;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为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为有热;舌淡苔白为寒,舌红苔黄为热等等。
从寒证与热证的比较可以看出:寒证属阴盛,多与阳虚并见;热证属阳盛,常有阴液亏耗的表现。
三、虚实虚实是辨别人体的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纲。
一般而言,虚指正气不足,虚证便是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而实指邪气过盛,实证便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若从正邪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虚证虽是正气不足,而邪气也不盛;实证虽是邪气过盛,但正气尚未衰,表正邪相争剧烈的证候。
辩别虚实,是治疗是采用扶正(补虚)或攻邪(泻实)的依据,所谓“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一)虚证虚证的形成,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精气夺则虚”。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虚证(如肺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脾气虚、肾阳虚等)。
下面列表说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证候及治则。
脏腑的虚证在脏腑辨证中讨论。
表3-4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鉴别表分类共同证侯不同证侯治则常用方剂气虚面色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纳少,舌淡胖,脉无力气短,乏力动则气急等症明显,脉虚无力益气四君子汤等阳虚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迟补阳肾气丸、参茸丸等血虚消瘦,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脉细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养血四物汤等阴虚低热或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红绛,质瘦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滋阴六味地黄丸等从上表可以看出:气虚和阳虚,属阳气不足,故临床表现相似而都有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气虚是虚而无“寒象”,阳虚是虚而有“寒象”――怕冷,形寒肢冷,脉迟等。
血虚和阴虚属阴液不足,故临床表现相似而都有消瘦,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血虚是虚而无“热象”,阴虚是阴液亏损不能约束阳气而导致阳亢,故为虚而有“热象”――低热或潮热,口干,咽燥等。
(二)实证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饮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
临床表现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候,其特点是邪气盛,正气衰,正邪相争处于激烈阶段。
常见症状为高热,面红,烦躁,谵妄,声高气粗,腹胀满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肿块,水肿,食滞,虫积,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治则;泻实攻邪是治疗实证的主法,所谓“实则泻之”。
但泻火、通便、逐水、祛痰、理气、活血化瘀、消导和驱虫等不同的泻法用于不同病邪产生的各种实证,将在有关章节中讨论。
辨证虚证与实证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从发病时间上,新病、初病或病程短者多属实证,旧病、久病或病程长的多属虚证;从病因上,外感多属实证,内伤多属虚证;从体质上,年青体壮者多属实证,年老体弱者多属虚证;从临床症状与体征上,参考下表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