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概述1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教学课件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教学课件

4
6/30/2020
中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四大发明,出现 了许多总结创造发明的科技书籍,像《齐 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等,这些书中记载了许多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其中,有的 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人们 对创造的研究和探索多是从哲学、心理学 的角度出发,在实践活动上主要是速度很 慢的尝试法,还没有形成关于创造学的整 体概念。
5
6/30/2020
(二)萌芽阶段(18世纪——20世纪初) ——文科阶段
两个途径,两个方向: 哲学美学角度的思辨与概括; 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范畴的调查统计
与经验研究
6
6/30/2020
哲学美学角度的思辨与概括
16、17世纪英国培根和休谟:人的创造是生 活中的实际行为(经验主义理论)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第一节 创造学的诞生
一、创造学概述
二、创造学的诞生
(一)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
——史前阶段或朦胧阶段
1、 创造活动:自发的被动的,多是迫于生活或简单生产 的需要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创造活动。
我国远古时期有巢氏建造房屋、神农氏尝百草、燧人氏钻木 取火、古人类种植作物、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打凿石器) 和驯养家畜等。
现代创造学除了致力于探索开发人的创 造力以外,还注重从人类生理学、遗传学、 脑科学、生物学及营养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 究和探索创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我们相信, 创造学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12
6/30/2020
三、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 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 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
解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角度 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创造学第一章

创造学第一章

第一讲基础概念一、创造1. 创造基本概念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例如星云的收缩创造了星球,地壳的运动创造了山脉湖泊……这些属于自然的创造。

再如,古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工具,人类在探寻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自然科学,在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社会科学……这些属于人类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有关专家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

“首创”就属于“第一创造性”。

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如中国的“四大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瓦特的蒸汽机等。

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

“改进”是属于第二创造性。

它是指人们在理解和把握某些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吸收和溶解,再创造出大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

第二创造性是较为广泛的社会性活动。

2. 创造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能动性,任何创造性活动者都是有目的的,人们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从事创造活动。

像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如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构重组等。

(2)新颖性创造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最大区别是其具有的新颖性。

新颖性、主要表现在创造活动的结果上。

有些是全新的结果,如电灯的发明,有些是局部的革新,或对原有产品的重新设计等。

(3)否定性“新”的事物总是对“旧”的事物一定程度的否定,创造活动是新事物的产生活动,必然包含对过去或现在事物的否定,即使是全盘接受旧事物而增加某些特性也是对旧事物没有增加的特性所产生结果的否定,这才导致增加新特性。

步行——自行车——汽车——飞机。

(4)过程性尽管有些创造活动很短暂甚至于说不清道不明其中的详细步骤,但是任何创造活动都是一个在时间甚至于空间有一定持续性并且有资源消耗的过程。

第二章创造学概论

第二章创造学概论

选择课题的基本过程:












2.技术方案构思
三个环节:
1.对方案的结构、系统等设计反复构思,给出设 计图,写出设计说明书,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立结构模型和几何模型。
2.计算设计的可行性,针对所建立的结构、几何 模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进行全面计算并用计算 机进行数值计算、数字于图形仿真等。
3.利用计算机实体建模技术建立实体图形模型。
是指其成果仅具有继承性而缺 乏创造性,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 模仿和再现,对前人劳动成果 “量”的扩大而非“质”的提高。
创造性劳动:
是指能产生新技术、新成果 的劳动,它不仅具有继承性,而 且具有创新性,在继承的基础上 有“质”的突破,达到了一个新 的水平。
第二节 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创造学的研究内容
一、创造的特征 1、新颖性
电子相簿
搪瓷钢电暖器
烧木芯的电暖器
音乐玻璃瓶
第一节
创造的特征 2、价值性
营养分析器
互联网
第一节
创造的特征
3.先进性
数码相机
采用液晶显示器的计算机
第一节
创造的特征
4. 时间性
下一页
二、创造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 再现性劳动 创造性劳动
再现性劳动
(一)创造活动及其层级
1.创造活动的含义
创造活动定义: 创造活动是受自觉的创造目
的所调节的一种积极主动的综合 性运动形式。
创造活动的层级
(1)根据创造的深度和对人类社 会 进步的意义可分为:
创立 发现 发明

创造学第一章

创造学第一章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创造学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创造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推动社会进步 创造学通过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 动,揭示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 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拓展人类认知边界 创造学不仅关注已有的创造发明 成果,还探索未知的领域和可能 性,有助于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 。
创业教育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体验创业的过程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
跨学科学习
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产生新 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人才培养中的创造教育策略
个性化教学策略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 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创造力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头脑风暴法
01
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激发个体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想法和解
决方案。
发散思维训练
02
通过训练个体的发散思维,提高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创新方法学习
03
学习并掌握一些创新方法,如TRIZ、六顶思考帽等,有助于提
升创造力。
创造力测评与提升的实践应用
1 2
教育领域
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测评,并提 供相应的提升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能力。
共同作用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个体或组织的创新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创造性 思维为创新提供灵感和动力,而创新能力则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创新成果 。二者共同作用,推动个体或组织在特定领域内实现持续创新和发展。
03

创造学思想录概要课件

创造学思想录概要课件

创新性解决问题原理
总结词
创新性解决问题原理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重视创新 性,寻求特殊的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这一原理认为,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面对问题时,不 应局限于传统的解决方法,而应尝试新的、特殊的思路和方 法。通过创新性思考,可以发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问 题的解决。
创造性人格原理
题。
激发灵感和创意
通过视察、体验、交流等方式,寻 找新的灵感和创意,并尝试将它们 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接受失败和挫折
创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但它们也是激发创造力的机会, 要学会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05 创造学应用案例分析
产品创新案例
产品创新案例:苹果公司的iPhone
苹果公司发布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 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iPhone。这 款产品不仅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格局, 还对音乐、电影、娱乐等多个行业产 生了深远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造学特点
创造学强调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性,重视实践应用,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还涉及到多学科交叉,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 学等。
创造学的重要性
推动科技进步
促进企业发展
创造学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通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 ,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科技领域,推动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03 创造技法与实践
头脑风暴法
一种激发创意和思考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通过集体讨论和自由发言来激发创意和思考的方法。它鼓励参 与者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观点,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以寻求新的创意和解决 方案。
设问法
一种通过提问来引导思考的方法
设问法是一种通过提问来引导思考的方法。它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人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 质,从而激发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设问法可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的潜伏解决方案,并引导他们进行 创新思考。

创造学第一章 绪论

创造学第一章 绪论

创造的本质:
新、突破和超越,前所未有、与众不同
Page 11
发现 定义:获得天然性成果的创造类型。
——天然成果:指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性质、性状、 运动规律。 如首次认识到地球的形态是球形;发现新的植物品种; 鉴定出一种新的元素等等
发现是一种创造,但并非所有的创造都是 发现。
Page 12
Page 27
方糖包装:19世纪的时候,美国向欧洲国家大量出口方糖,可
是不管用于密封方糖的纸有多厚,也不管包了多少层,经过几
十天的漂洋过海之后,里面的方糖照样潮湿变形。对此,欧洲 国家非常不满意,经常找理由退货。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经济
损失,美国制糖公司不得不邀请专家攻关,但试用了多种方法
后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一位名叫凯卢萨的青年工人,也 对此琢磨起来。他想起轮船上是用风筒来排潮的,就想将其用
2. 不同的创造者在类似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
创造力,同一创造者在不同条件下也可能表现出
不同的创造力。
3. 创造学不仅关心创造力的外部表现,而且要研究 创造力的内在机理,寻求与创造力有关的各种因 素,以便更好地开发创造力。
Page
39
•创造原理 1. 总存在一些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对指导人们从 事创造有普遍意义地规律、规则或道理,称之为
Page 21
1775年开始,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支持下,瓦特即致力 于生产这种带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到了1776年,瓦特终 于组装出了两台。 1781年底,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臵获 得了第二个专利,从而实现了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 中的第二次飞跃。 1782年,瓦特以发明双向装臵和引入高压蒸汽而取得他在 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三个专利。自此之后,瓦特 蒸汽机才真正成为一台工作机的原动机。

创造学

创造学

1:创造是有意识的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

简而言之,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了。

创造有绝对创造和相对创造之分。

前者是指全部前所未有,后者是指部分前所未有。

创造具有相对性本质和综合性特征。

创造的相对性本质表现为: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出新颖、独特产品的思维过程,新颖、独特性是创造的基本特征;创造具有相对性的本质。

创造的创新性、突破性、开拓性都是创造相对性本质的体现。

创造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创造的综合性是创造的一个基本特征。

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成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态、思维方式和方法,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2: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是系统的知识体系。

两者虽然有联系,但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从本质上讲是不同的。

科学发现是指首先揭示出客观固有的事实与内在规律;技术发明是指优先创造出具有一定结构、功能、方法的客观没有的人造物与技术方案。

一个是“认识出固有的规律”,一个是“像识出人为的人造物”;一个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两者都用已知知识求解未知问题;一个以自然存在物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以人造存在物作为研究对象;一个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发现思维,一个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发明思维;而两者都运用灵感思维(科学发现灵感,技术发明灵感)。

科学发现为技术发明提供原理理论支持,技术发明为科学发现提供试验设备及条件。

创造学基础教案

创造学基础教案

02
创造学提供的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有助于
科研团队在探索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创新管理提升科研效率
03
引入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如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等,可以提
高科研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成果质量。
创造学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创新驱动技术发展
创造学强调创新思维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技术人员挑战 传统观念,探索新的技术路径。
3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实践,培养创业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教育的实施与途径
课堂教学改革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造力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提升途径
学习创新知识与方法、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提升策略
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法、TRIZ理论等
05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1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敢 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系统的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方 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合创新法
将不同领域的技术、知 识、经验等组合起来, 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方
案。
创造技法的应用与实践
确定创新目标
明确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为后续的创造技法 应用提供指导。
实施创造技法
按照所选创造技法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实施 和操作。
选择合适的创造技法

创造学基础教案.ppt

创造学基础教案.ppt
创造学基础
第1章 创造学与创造原理 第2章 创新思维 第3章 创新技法
第1章 创造学与创造原理
第一节 创造学概述
一、创造与创新 1、创造的含义
创造是一种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特有的人类社会活动, 其特征是具有显著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新颖性和独特性:第一次、非重复性。
2、创新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一项发明的具体应用可看成一项创
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例:自动番茄摘收机的研制 研制难点:番茄摘收容易破裂 思维方式1:控制摘收机抓力大小→能抓住番茄又不会使番
茄破裂 思维方式2:培育硬皮番茄新品种→能承受较大抓力
思维方式1为习惯性思维,既采用耳闻目睹的问题作比较,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方式2为创新性思维,它采用了一种从问题的源头解 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新思维的特点
获得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 4、验证阶段
对解决方案进行反复的理论和实践验证,进行修改和优 化。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1、多角度看问题 例:出差用的小行李车 旅行者:轻便 退休职工:户外小椅子 家庭主妇:购物小车 年轻母亲:乘坐幼儿 盲人:手杖
2、寻求多种答案 3、破除思维定势
4、重视意外发现 5、增强探索意识
第三节 创新思维方法
一、想象
1、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在头脑中塑造未曾感触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 来有可能实现事物的形象思维方式。
2、想象的类型
(1) 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的想象,也称为积极 的想象,包括:
I.再造想象:根据他人对某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
II.创造想象:根据一定任务和目的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 的心理过程。
三、移植原理
将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等 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中,从而使研究对象产生 新的突破。

《创造学概述》课件

《创造学概述》课件

培养观察力
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之 处,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
激发想象力
通过联想、想象,拓展思维空 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践与探索
鼓励尝试新事物,积极参与实 践活动,积累经验,提升创造
力。
创造力的激发途径
挑战传统观念
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思 路。
反思与自省
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突破 自我限制。
05
创造技法与实践
创造技法的概念和分类
创造技法概念
创造技法是指在创造过程中所采 用的方法和技巧,旨在激发创新 思维,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
创造技法分类
创造技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 行分类,如基于思维方法的技法 、基于创造过程的技法和基于行 业领域的技法等。
常用创造技法介绍
头脑风暴法
六顶思考帽法
知识储备
个体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包括学科知识、经验知识等

思维能力
个体需要具备分析、综合、联 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
个体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 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产生
新颖的想法。
情感和动机
个体需要具备积极的情感和动 机,能够推动自己不断探索和
创新。
创造力的主要特征
新颖性
创造力产生的成果是新 颖的,不同于已有的想
02
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创造力的定义
01
02
03
创造力定义
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新颖 、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 观念或成果的能力。
创造力的普遍性
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 一种潜能,每个人都有可 能发挥创造力。
创造力的可培养性
通过学习和实践,个体可 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水平 。

创造学概论

创造学概论
个人经历
谷歌公司的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具有深厚的科技背景和远见卓识,他们注重 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谷歌公司还通过设立Google X实验室等方式来探索未来科技的可 能性。
案例五:中国高速铁路的自主研发
01
简介
中国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主研发和创
新技术应用,实现了高速铁路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02 03
创造力的体现
中国高速铁路在自主研发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如轨道设计 、高速列车制造、信号控制系统等。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 式与国际合作,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
个人经历
中国高速铁路的自主研发团队由多位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他们通过 不断的技术攻关和创新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水平已 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创造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并将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创造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产业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造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交流,以推动全 球创新和发展的进程。
05
创造力开发与培养
创造力开发的含义与意义
创造力开发的含义
创造力开发是指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和培养个体的创造力, 提高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三
创造学的应用
随着创造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 来越广泛,包括教育、科技、文化、 经济等多个领域。
创造学的研究意义
提高创新能力
创造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 新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 的动力。
培养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 力量,创造学的研究有助于培养更 多的创造性人才。

创造学概要

创造学概要

1.创造学,研究创造发明和创新的心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创造心理学和创造工程。

1930年代起源于美国创始人奥斯本,80年代由许立言从日本引进中国。

创造学主要研究创新和创造的规律。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是:人人都能创造。

2.创造有4要素是指环境、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目标产品或服务。

特瑞莎·阿玛贝尔认为个体创造力的3元素是创造动机、领域技能和创造技能;团队创新的3要素是组织目标、组织资源和管理实践。

3.创新分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

渐进式创新通常是指在现有形式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它或者是改进现有的东西或者把现有的形式或技术重新配置应用于其他用途。

相比较而言,突破式创新则是全新的东西,不是现有的技术或方法。

4.创造思维有很多种形式,其中以英国的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波诺提出的“六顶思考帽”最为有名,它可以使思维变得更具有建设性、计划性和创新性(参加讨论的人戴上蓝、绿、黄、黑、红和白色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扮演不同的角色,运用戴帽、摘帽、换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因素对思维的影响)。

5.著名的创造学家——奥斯本,帕内斯,吉尔福特,罗伯特·斯滕伯格,特瑞莎·阿玛贝尔,斯考特·艾萨克森,高桥诚,傅世侠,袁张度,谢燮正,夏定海,李嘉曾,李全起,孙家胜,茹德山,罗玲玲,马种会等。

6.创造力是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产生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能力的总和。

特点有:“活动”观、“思维”观、“人格”观、“能力”观;创造力的组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行为能力、基础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行为的关系:创造力在一般或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行为能力的结合;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行为有指导作用,是创造力的核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创造力可以只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在个别情况下,创造力也可以只通过创造性行为能力表现出来。

7.创造力的基本性质:普遍性——指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一般都具有创造力;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个人创造时间的有限性和创造时机的随机性;社会性——指创造力同人类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发展的水平;能动性——指创造力能对客观世界产生强烈的反作用,造成深远的影响;可开发性——创造力的一个鲜明特点,意味着创造力存在可以挖掘的潜在优势;8.创造力五层次(美国心理学家泰勒根据创造成果的新颖程度和价值大小)分类:表达式创造力——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生产式创造力——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创造力;发明式创造力——通过发明成果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如设计新产品、发明新工具等;革新式创造力——对旧事物进行较大的变革和创新所表现的创造力,如改革工艺流程、完成技术改造等;高深创造力——在科学、技术、生产、文化、艺术等领域获得重大创造发明成果,产生深远影响的创造力。

创造学的名词解释

创造学的名词解释

创造学的名词解释创造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旨在探索人类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本质以及创造过程的机制。

它涵盖了心理学、哲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创新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和促进人类创造力的发展和应用。

一、创造力:从天赋到培养创造力是创造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问题、挑战或任务时能够产生新颖、有洞察力的解决方案或创意的心理能力。

创造力不仅涉及创造者个体的思维过程,也依赖于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创造力可以被视为一种天赋,某些人天生具备较高的创造力。

然而,研究表明创造力也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来提高。

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于激发和培养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创造学中,有许多方法和策略,例如设计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意启发等,可以帮助个体发展创造力。

二、创造过程:启发与流程创造过程是指个体从问题出发,通过思考、联想、整合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最终生成新的创造性结果的过程。

创造过程在创造学中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创造过程往往包括启发、问题定义、信息获取、思考、联想、评估和反馈等多个阶段。

启发是指通过激发个体思维和联想的方式来引发创造性思维。

问题定义是确定创造过程的目标和方向,激发个体的思考。

信息获取是通过积极主动地收集和整合信息来扩大创造空间。

思考是创造过程的核心,包括逻辑思考、概念形成、创意产生等。

联想是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连接不同领域的信息和概念来产生新的创意。

评估是判断和鉴别创意的价值和可行性,决定是否继续进行。

反馈是通过回顾和反思创造过程来促进个体学习和进一步创造。

三、创造学应用:教育与创新创造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教育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领域,创造学通过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创造学提倡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来提高教育质量。

在创新管理中,创造学的观念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创造学强调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也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社会创新等方面。

创造学概述

创造学概述

创造原理 创造技法
评价创造学
广义创造学的框架
学科山的关系
1)创造和发明 2)创造与发现 3)创造与创新
创造的大框架
普通创造学 行为创造学 (狭义创造学) 学科创造学 创造学 (广义) 生理创造学(如脑生理创造等) 环境创造学 人文创造环境 自然创造环境 机遇 实物创造评价 思想创造评价 创造性人才评价
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思维 创造工程 创造教育 地质创造学 生物创造学 管理创造学 医学创造学 ……… 家庭创造环境 社会创造环境
2.创造学概述
• 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创造学的性质和框架体系 • 创造与其相近概念的关系
2.1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创造学的八个研究内容 ① 创造活动 相对新颖和绝对新颖的创造活动 创造活动的正负效应 ② 创造过程 Ø 完整的创造过程:准备期酝酿期明朗 期验证期(沃勒斯四阶段模式) Ø 不完整的创造过程 ③ 创造者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品质
④ 创造力及其开发 ⑤ 创造性思维 创造的核心 直观/联想/幻想/灵感创造思维 ⑥ 创造环境 ⑦ 创造人才培养 创造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各种创造性 ⑧ 对创造的评价 Ø 对个人创造性的评价 Ø 对创造成果的评价 Ø 对创造者的评价
2)创造学的研究方法 ① 观察法 ② 传记法 ③ 科学史法 ④ 比较研究法 ⑤ 调查征询法 ⑥ 测验统计法 ⑦ 创造案例研究法
2.2创造学的性质和框架体系
1)创创造学的横断性
创造学面 (知识创造面) 力学 地质学 电学 光学 化学 天文学 生物学
自然科学
2)创造学的框架体系
创造
人 类 创 造 活 动
广义创造学 —— 研 究 人 类的创造活 动规律
自 然 创 造 运 动

创造力与创造学讲义

创造力与创造学讲义

创造力与创造学讲义第一篇创造学概论第一章创造力与创造学第一节创造一、创造定义创造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是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一种特有的社会活动。

它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新颖性、价值性和先进性。

简言之,创造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二、创造的分类从主体角度分:广义创造、狭义创造。

按成果的创造性程度和社会作用的大小分:高级创造、初级创造。

按首创程度分:首创创造、非首创创造。

三、创造的特征1、新颖性2、价值性3、先进性第二节创造学一、创造学概念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就是探索、寻求、总结创造者之所以能取得创造成果的具体思维过程的方法,以便找出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从事创造的技巧、方法的一门科学。

二、创造学研究内容1、创造主体2、创造过程3、创造性思维4、创造技法5、创造环境6、创造教育与创造力开发三、创造学特征1、普遍性2、实践性3、增效性第三节创造、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一、创新与创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

它是指在生产要素中引入“新的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料来源和实现工业新组织等。

它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也不是单纯的科技活动,而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一种商业行为、经济行为。

发现对原有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而知道的,称为发现。

发明利用自然法则创制的事物或首创的制作方法称为发明。

创造与创新的区别:1、创造更强调首创性、独创性,即排他性,是前所未有,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发明;而创新则不强调这些特性,它强调“创”,但不一定是“首创”,可以是对既有事件进行“创”,使之更新、完善等。

2、创造与创新都强调“新”,但创造所强调的“新”,在水平、层次上更高,要求是“开创性”的“新”;而创新所强调的“新”,在水平、层次上则具有比较性、相对性,即相比较有“新意”,有“新的进展”等等。

3、创造强调事物的“质变”,即事物有一种事物变为另一种事物,二者有本质的变化,而创新则强调事物的“转型”,即事物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但本质上并不发生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