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_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政治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
![高中政治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https://img.taocdn.com/s3/m/e052b62e0740be1e650e9a85.png)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f3572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a.png)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程中会提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精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意义;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文化创新的意义;分析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作用教学过程音乐家雅尼音乐会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导入新课】教师:喜不喜欢?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学生回答:(预计回答新颖、创新)教师小结:它把古典音乐、现代交响乐以及现代电声技巧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这种新的器乐表演方式,顿时让人眼球一亮,耳目一新。
讲授新课(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小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1.创新的意义2.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传播手段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要求我们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高中政治 第六讲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政治
![高中政治 第六讲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2352adf876c66137ef06199d.png)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知识梳理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试判断: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作者的灵感。
( )提示×。
文化创新需要文艺工作者的灵感,但这种灵感的最终来源还是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重点突破区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强调社会实践是根源。
如文化创新取材于现实生活,就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强调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如在社会实践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
提醒:区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渊源(1)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典例运用典例1 著名画家何家英在讲述自己的艺术之路时说,要用脚和心感受生活。
他曾多次深入农村积累素材,土地里农民劳作时的“脊背”形象令他震撼,名画《山地》由此而成。
下列与其创作手法相一致的是( )①玄幻网络小说《武动乾坤》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搬上荧屏②中国文联20多位知名艺术家赴西藏开展采风活动③书法家孙伯翔长期深入传统,涉猎唐楷,深入北碑,其创作的作品独具特色④“走情走心走人物的好戏”——沪剧《挑山女人》改编自一位女挑夫的真实故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山地》的创作是用脚和心感受生活的结果,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④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此相同;①是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无关;研究学习传统书法不属于参与社会实践,③排除。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方案)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998264dd88d0d232d46a66.png)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方案)Studying politics can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society earlier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政治教案)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讣/精品文档/文字可改教学文本DOCUMENT TEMPLATE高二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方案)教材简介:学政治可以使我们更早的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二政治科目,学习本教材的学生可以提高口身技能,本文档是按照教材进行修订编写,可以放心的进行教材使用。
【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3、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课前预习】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学习过程】情境导入:取材于历史上山东移民创举的大型电视剧《闯关东》, 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它“土”味很浓,从场景到语言,从人物衣着到生活习性,无不散发着黑土地浓郁的乡土气息,无不是当时教学文本I DOCUMENT TEMPLATE高二政治教案百姓生活的真实再现。
你认为《闯关东》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创新有什么意义?对当前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启示?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2) ________ ★★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为什么?)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屮,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教案-8_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教案-8_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_教学设计_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bdab042c561252d380eb6e8d.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理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初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认识的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树立实践观点,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前知识回顾:(1)如何正确继承传统文化?(2)怎样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过渡:我们刚才回顾了上节内容,那么同学们做题怎么样呢?我们来试试。
2、教师多媒体展示题目,组织学生练习。
附:(2007广东卷37).(8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3分)(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学生:分析答题思路,组织答案。
教师:展示答案,引入新课。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
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
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过渡: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但要继承,而且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还要在发展的同时进行创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首先,我们大家一块来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进入新课学生:学习【学习目标】,个别分析学习目标与教材三目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b1cb5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3.png)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他们是否能够概括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我会给出一些建议,如如何培养自己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含义、源泉、作用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这些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化创新源泉和作用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含义、源泉、作用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贡献的信念。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集中在15-18岁,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认知水平方面,学生已经能够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问题分析,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评价文化现象。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文化创新这一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关注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学生。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0d8f076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d.png)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掌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了解影响文化创新的因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现象。
5.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进一步巩固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文化创新的内涵;而案例教学法则有助于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创新的理论内涵。
2.设计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3.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教学重点: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源泉和作用,掌握影响文化创新的因素。
2.教学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现象;通过创设情境、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参与文化创新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新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_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5202847fad6195f302ba637.png)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是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学习了第三、四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之后,必需解决文化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本节课以社会实践为中心阐释文化创新很好的回答了这些问题。
本框题内容包括情景导入-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情景分析-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情景回归-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其中立足社会实践、关注最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又为下一节课《文化创新的途径》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事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源泉,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实践观点,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三.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文科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兴趣,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辩正思维能力,但是分析和归纳综合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存在一定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人民的名义》背后的创作故事多角度、多层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分析归纳所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及作用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六.教学过程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文科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兴趣,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辩正思维能力,但是分析和归纳综合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存在一定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人民的名义》背后的创作故事多角度、多层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分析归纳所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效果分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与教材的情况,依托教材资源的优势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引用了去年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背后的故事为线索,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在合作中提高了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ff373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a.png)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难点: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发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炎热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
老乌鸦领着小乌鸦外出找水喝。
老乌鸦和小乌鸦飞呀飞呀,终于找到了一瓶水,可惜水太少了。
老乌鸦就找到一些石子往瓶里投。
它对小乌鸦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祖先用来喝水的办法。
”小乌鸦灵机一动,“妈妈,现在我们不是用吸管喝饮料吗?我们为什么不用很长的吸管喝到水呢?”于是,小乌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一根很长的吸管,它飞到瓶子前,把吸管插进瓶子里,对妈妈说:“这样喝水更方便。
”“你真聪明。
”老乌鸦说。
从此以后,老乌鸦喝水再也不用投石子了。
因为只带一根长吸管就行了。
为了能够喝到水,老乌鸦用石子往瓶里投而小乌鸦改用了吸管,我们可以从小乌鸦身上学到什么?提示:(1)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也要多思考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跳出老套子,要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有所创新,创造幸福的生活。
(3)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创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讲授新课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①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探究一:材料一: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象》《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5250dd6bec0975f465e25c.png)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3、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例,体会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导入新课】展示泥人张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作品。
师:大家知道刚才展示的民间艺术是什么吗?生:泥塑。
师:对,是泥塑。
说起泥塑,中国最有名的就是天津泥人张了天津泥人张始于清朝末年,其创始人叫张明山,因此得名泥人张。
泥人张传承道路上有两次亮相引人注目,一次是1963 年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这一民间奇葩由小作坊走向了大社会,当时轰动了整个华夏。
50 年后泥人张又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其带有时代气息的中国梦等作品轰动了整个世界。
泥人张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艺术佳作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进行了文化创新。
这节课我们就以小见大,从“小泥人”的前世今生看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讲授新课】过渡:首先我们一起进入【小泥人—大故事】板块【小泥人—大故事】前世命运多舛:泥人张起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创始人是张明山,他创作的作品蜚声海内外。
但到了上世纪40 年代末,由于战祸饥荒,泥人张家族生计陷入困境,又由于人们认为这是雕虫小计的偏见,泥人张技艺几乎到了濒于失传、难以为继的境地。
今生绽放异彩:泥人张传承者们在原有基础上又不断开拓创作思维,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创作出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艺术作品,将这一民间艺术奇葩推向了世界,作品《邓小平接见吴作栋》被新加坡国家收藏,作品《玛格丽特二世女王》被丹麦王室收藏并收到女王感谢信……自主探究:泥人张“ 今生” 之所以“ 绽放异彩” 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什么?生:结合材料回答出泥人张“ 今生” 之所以“ 绽放异彩”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c01d936bd97f192379e957.png)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4、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
5、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生活实际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用于创新的热情。
2、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增强进行文化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分析教学重难点: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想,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并结合使用图片和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景德镇不同时期瓷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创新”这个概念。
2、合作探究法从而引出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通过回顾第二单元知识体系进一步理顺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
明确社会实践使文化创新的源泉。
通过不同事情图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不同时期景德镇瓷器侧重点不同说明了文化创新的什么道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是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来看;而是从社会实践提供的条件来看;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创新的重大作用和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即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接下来通过一段景德镇瓷器的发展的材料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景德镇瓷器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民族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接下来总结: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繁荣我们的文化?谁去繁荣和创新文化?接下来结合视频探讨:如何守住民族文化艺术之根?学生们谈论、辩论、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4e16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7.png)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文化创新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1)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把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文化创新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2)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创新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文化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是创作一部短片、策划一场演出、设计一款产品等,要求充分发挥创意,体现文化创新的精神。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提交一份活动总结报告,包括活动过程、成果展示和心得体会。
4.深入了解我国一项传统文化,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文章要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为文化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在讲解文化创新的理论知识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创新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多元化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完成任务。
5.阅读一本与文化创新相关的书籍,并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800字。要求在读后感中谈谈你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以及书中哪些观点和案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7ef00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e.png)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
其中理解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深刻意义是教学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 初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 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打破教师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唯一“信息源”的单一化、保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交流的平台。
三、教学过程:(一)导课: 播放视频《沙画表演2008》, 请同学谈观后感受。
生: 略师: 沙画表演是刚刚兴起的一种高雅的创意表演, 可根据各种题材表现特定主题。
聚沙成塔, 一粒沙子一个世界, 这种独特的沙画表演带给了我们震撼, 带给了我们新的视觉, 也给了我们美妙的享受。
这就是文化创新的魅力, 文化要发展就得创新, 请同学们牢记: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投影显示)(二)教学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事先已请同学们预习, 并分五组搜集了相关材料, 下面就先请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学生代表一: 以北魏、唐朝、宋朝石窟艺术创作为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学生代表二: 播放的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这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的舞台新作, 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 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 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 演出服装还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4c3903a783d049649b66584e.png)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课程标准】: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与基础是社会实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总结,,培养学生比较事物的能力,并能够从比较的结果中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中国历代书法家及作品的收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比两种不同国度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生活,归纳各朝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与风格,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他们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并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作用四、【教学难点】文化创新的作用五、【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例证法、归纳法、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并设疑导思,自学讲解相结合等。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新课教学:身临其境教师播放钢琴曲《蝉之歌》教师介绍这首钢琴曲创作背景与过程教师出示材料(幻灯片)2002年,钢琴王子克莱德曼再度莅临北京,重新掀起了中国乐迷对他的热爱。
这位有全世界最昂贵手指的钢琴家除了带给中国听众美妙动听的音乐外,同时也致力于研究和推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克莱德曼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合作成果——名为《新时代》的钢琴民乐专辑将全球发行。
专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首具有鲜明色彩的侗族民歌《蝉之歌》,这首歌曲是侗族民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为了编辑这部作品,克莱德曼率领制作人员远赴云南地区采风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将“原汁原味”的民歌融入音乐作品当中。
设问1:材料中法国音乐家的采风活动与他的作品《蝉之歌》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归纳)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化采风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正是通过这种实践活动音乐家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将“原汁原味”的民歌融入音乐作品当中,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色彩与时代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3、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实例,体会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导入新课】展示泥人张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作品。
师:大家知道刚才展示的民间艺术是什么吗?生:泥塑。
师:对,是泥塑。
说起泥塑,中国最有名的就是天津泥人张了。
天津泥人张始于清朝末年,其创始人叫张明山,因此得名泥人张。
泥人张传承道路上有两次亮相引人注目,一次是1963年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这一民间奇葩由小作坊走向了大社会,当时轰动了整个华夏。
50年后泥人张又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其带有时代气息的中国梦等作品轰动了整个世界。
泥人张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艺术佳作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进行了文化创新。
这节课我们就以小见大,从“小泥人”的前世今生看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讲授新课】过渡:首先我们一起进入【小泥人—大故事】板块【小泥人—大故事】前世命运多舛:泥人张起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创始人是张明山,他创作的作品蜚声海内外。
但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由于战祸饥荒,泥人张家族生计陷入困境,又由于人们认为这是雕虫小计的偏见,泥人张技艺几乎到了濒于失传、难以为继的境地。
今生绽放异彩:泥人张传承者们在原有基础上又不断开拓创作思维,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创作出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艺术作品,将这一民间艺术奇葩推向了世界,作品《邓小平接见吴作栋》被新加坡国家收藏,作品《玛格丽特二世女王》被丹麦王室收藏并收到女王感谢信……自主探究:泥人张“今生”之所以“绽放异彩”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什么?生:结合材料回答出泥人张“今生”之所以“绽放异彩”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师:总结:一、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二、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过渡:我们继续小泥人的故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身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泥人张传承人傅长圣从不愿空谈创作,他直面经济时代艺术发展的现实。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啊!工作室每年春季都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像农村、部队、建设一线、城镇开发区等等,为的就是积累创作的素材。
搞创作的人都知道,灵感绝不是闭门造车,一定是源于生活的积累。
”合作探究:天津泥人张彩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生:秘诀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通过“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积累创作的素材”、“ 灵感绝不是闭门造车,一定是源于生活的积累”说明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师:形成理念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个小泥人“泥人张”要塑“中国梦”展示泥人张作品《颗粒归仓》1978和《我的梦,中国梦》合作探究:在不同时期,泥人张彩塑的创作主题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反映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改革开放实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颗粒归仓》1978表现了中华儿女对努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美好向往。
生:结合材料说明两个时期的社会实践不同使得泥人张彩塑的创作主题发生了变化,找出原因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师:《颗粒归仓》1978反映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我的梦,中国梦》表现了中华儿女对努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美好向往。
社会实践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情况,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而且是改革开放和当前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灵感,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情感升华)形成理念: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第一,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看: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第二,从社会实践提供的条件看: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更加充足的条件。
过渡:我们继续我们的中国梦—【小泥人—大作为】中年作者林钢创作的《我的梦,中国梦》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品形象广为传播,作者塑造的小姑娘稚气的身影和表情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将观者带入牵手同行,激发了人们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以作品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引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播和凝聚了正能量。
师: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看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这一泥人张作品对社会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真的是小泥人—大作为。
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优秀泥人张艺术作品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说明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生: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优秀泥人张艺术作品激发了人们对中国梦的美好憧憬,以作品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引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播和凝聚了正能量,说明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师: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优秀泥人张艺术作品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这一小泥人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形成理念:三、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师:为什么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生:回答。
师:总结:•第一、文化具有引导、制约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第二、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是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第三、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社会实践过渡:泥人张不仅推动了我国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且还树立了“世界观”--- 民间艺术有了“世界观”※1963年,天津泥人张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亮相,观者云集、媒体聚焦,轰动华夏。
※ 50年后的2013年9月天津泥人张彩塑优秀作品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的72件(套)的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作品蜚声海内外。
※作品《邓小平接见吴作栋》被新加坡国家收藏,作品《玛格丽特二世女王》被丹麦王室收藏。
※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天津“泥人张”彩塑以其形神毕肖的艺术形象受到外国游客的喜爱……自主探究:彩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民族文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回答。
师:泥塑艺术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泥人张继承人以传承泥塑艺术为己任,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泥塑艺术,用生命传承着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焕发生机,历久弥新,充满活力。
(情感升华)形成理念: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从两方面看:其一.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需要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其二.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看: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过渡:我们应怎样繁荣我们的文化呢?谁去繁荣和创新文化?---【小泥人—大责任】泥人张传承者不断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在制度与体制上也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了“深入生活出作品、面向市场多销售”的策略,还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扩大这种民间艺术的影响。
合作探究一:天津泥人张彩塑营销成功的经验对当前我国推动文化创新有何启示?工作室每年春季都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像农村、部队、建设一线、城镇开发区等等,为的就是积累创作素材。
搞创作的人都知道,灵感绝不是闭门造车,一定是源于生活的积累。
”傅长圣认为,这就是为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丰沃土壤。
合作探究二: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发展的丰沃土壤是什么?它的成功对文化创造者有何宝贵启示?(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合作探究一:生:结合材料谈天津泥人张彩塑营销成功的经验师:“在制度与体制上也进行大胆创新”体现了体制机制创新;“深入生活出作品”体现了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扩大这种民间艺术的影响”体现了传播手段的创新形成理念:四、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合作探究二:生:回答。
师:总结形成理念:五、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六、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必须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走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知识梳理】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二、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三、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四、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五、立足于社会实践六、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走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根据板书,找一学生梳理)师:结合刚才的知识梳理总结: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2、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生:回答。
师:总结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二、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为什么?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三、文化创新的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