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教案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作法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一、倍长中线法。
1. 作法。
- 当遇到三角形中线时,可将中线延长一倍,连接相应顶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 例如,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延长AD到E,使DE = AD,然后连接BE。
2. 原因。
- 因为BD = CD(AD是中线),∠BDE = ∠CDA(对顶角相等),DE = AD(所作辅助线),根据SAS(边角边)判定定理,可以证明△BDE≌△CDA。
-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分散的线段和角集中到新构造的全等三角形中,从而便于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将AC边转化为BE边,进而在新的三角形△ABE中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
二、截长补短法。
1. 截长法。
- 作法。
- 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的较短线段。
- 例如,在△ABC中,要证明AB = AC + CD(假设AC<AB)。
在AB上截取AE = AC,然后连接DE。
- 原因。
- 截取AE = AC后,我们可以通过证明△ADE≌△ADC(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如AD 是角平分线,则可以利用SAS判定),得到DE = CD。
这样就将AB = AC+CD的证明转化为证明BE = DE的问题,将问题简化。
2. 补短法。
- 作法。
- 延长较短的线段,使延长后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
- 例如,在上述△ABC中,延长AC到F,使CF = CD,然后连接DF。
- 原因。
- 延长AC到F使CF = CD后,如果能证明△ABD≌△AFD(根据具体题目中的条件,可能利用AAS、ASA等判定定理),就可以将AB = AC + CD的证明转化为证明AB = AF的问题,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线段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三、作平行线法。
1. 作法。
-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某条边的平行线。
- 例如,在△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要证明AD/AB = AE/AC。
过D作DF∥AC交BC于F。
2. 原因。
- 因为DF∥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F = ∠A,∠AFD = ∠C,∠BDF = ∠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作法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例1】.已知:如图6,△BCE 、△ACD 分别是以BE 、A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BE AD =,△CDE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例2】、如图,已知BC > AB ,AD=DC 。
BD 平分∠ABC 。
求证:∠A+∠C=180°.一、线段的数量关系: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到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线段相等。
1、倍长中线法【例. 3】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30B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 求证:2BD CD =证明:延长DC 到E ,使得CE=CD,联结AE ∵∠ADE=60°∵∠C=90° ∴△ADE 为等边三角形 ∴AC ⊥CD ∴AD=DE ∵CD=CE ∵DB=DA∴AD=AE ∴BD=DE ∵∠B=30°∠C=90° ∴BD=2DC ∴∠BAC=60° ∵AD 平分∠BAC ∴∠BAD=30°∴DB=DA ∠ADE=60°DCBADCB EA【例4.】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2AC AE =。
证明:延长AE 到点F,使得EF=AE 联结DF在△ABE 和△FDE 中 ∴∠ADC=∠ABD+∠BDABE =DE∵∠ABE=∠FDE∠AEB=∠FED ∴∠ADC=∠ADB+∠FDE AE=FE 即 ∠ADC = ∠ADF ∴△ABE ≌ △FDE (SAS ) 在△ADF 和△ADC 中 ∴AB=FD ∠ABE=∠FDE AD=AD ∵AB=DC ∠ADF = ∠ADC ∴ FD = DC DF =DC∵∠ADC=∠ABD+∠BAD ∴△ ADF ≌ ADC(SAS) ∵ADB BAD ∠=∠ ∴AF=AC ∴AC=2AE【变式练习】、 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小结】熟悉法一、法三“倍长中线”的辅助线包含的基本图形“八字型”和“倍长中线”两种基本操作方法,倍长中线,或者倍长过中点的一条线段以后的对于解决含有过中点线段有很好的效果。
2024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总结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关键。
常用的辅助线作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下面将对2024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作法进行总结。
一、三角形内部的辅助线作法:1.外切圆:对于一个三角形,可以在它的外面作出三个外接圆,然后通过外接圆的协调定理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平分线:对于一个角,可以作出它的角平分线,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中位线:对于一个三角形,可以连接它的两个顶点和中点,得到两条中位线。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可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高线:对于一个三角形,可以分别作出它的三条高线,然后根据高线的性质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5.角高线和中线:对于一个锐角三角形,可以连接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对边的中点,得到一条角高线和一条中线。
根据角高线和中线的性质,可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三角形外部的辅助线作法:1.外接圆和割线:对于一个三角形,可以通过外接圆和割线的性质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对于一个三角形,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对称性和重叠法:对于一个三角形,可以利用对称性和重叠法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平移法和旋转法:可以通过平移法和旋转法来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以上仅是2024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作法的总结,实际问题中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辅助线作法。
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辅助线作法可以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同时,还需要对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掌握判断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还要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教案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教案教案标题: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使用辅助线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 能够应用辅助线的方法解决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作业纸;3.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学生: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教学主体:3. 介绍辅助线的概念和作用:辅助线是指在图形中添加额外的线段或线条,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4. 解释使用辅助线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a.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相应的相等角;b.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相应的相等边;c.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相应的相等角和相等边。
5. 演示使用辅助线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具体步骤,并进行相关示例的讲解。
练习与巩固:6. 学生进行练习,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题目。
7.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8. 随堂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拓展与应用:9. 提供一些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0.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结果。
11. 鼓励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互动和交流。
总结:12. 总结使用辅助线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和要点。
13. 强调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14.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辅助线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并解答相关问题。
15.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思考和应用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辅助线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用辅助线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加深学生对该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与应用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7课时证全等的辅助线作法(教师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证全等的辅助线作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知识回顾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相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以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他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三、新知讲解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1)连接两点构造全等三角形例如:已知,AC、BD相交于O点,且AB=DC,AC=BD,求证:∠A=∠D.分析:要证∠A=∠D,可证它们所在的三角形△ABD和△DCO全等,而只有AB=DC和对顶角.两个条件,差一个条件,,难以证其全等,只有另寻其它的三角形全等,由AB=DC,AC=BD,如连接BC,则△ABD和△DCO全等,所以,证得∠A=∠D.(2)作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若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可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例如:如下图: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分析:要证AB+AC>2AD,由图想到:AB+BD>AD,AC+CD>AD,所以有AB+AC+ BD+CD> AD+AD=2AD,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想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因此,可作辅助线: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BE,CE.(3)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例如:如图,△ABC中,AB=2AC,AD平分∠BAC,且AD=BD,求证:CD⊥AC.解析:(截长法)在AB上取中点F,连FD.△ADB是等腰三角形,F是底AB中点,由三线合一知:DF⊥AB,故∠AFD=90°△ADF≌△ADC(SAS)∠ACD=∠AFD=90°,即:CD⊥AC.(4)平移法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例如:如图,△ABC中,AB=AC,E是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连EF交BC于点D,若EB=CF.求证:DE=DF.分析:因为DE,DF所在的两个三角形△DEB与△DFC不可能全等,又知EB=CF,所以需通过添加辅助线进行相等线段的等量代换,过点E作EG∥CF,构造中心对称型全等三角形,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问题得以解决.四、典例探究扫一扫,有惊喜哦!1.连接两点证全等(连公共边构造全等)【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DC=AB,AD=BC.总结:四边形问题通常要转化成三角形问题求解,常作辅助线是连接对角线.练1.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O点,且AB=CD,AC=BD,求证:∠A=∠D.2.倍长中线证全等(利用中点、中线构造全等)【例2】如图,在△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D CBA总结:“倍长中线”的实质是用“SAS”构造全等,其中延长中线得到相等的边和对顶角.在遇到中点或中线时,通常用这种方法.练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E DF C B A 3.截长法或补短法证全等【例3】如图,已知在△ABC 内,∠BAC=60°,∠C=40°,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 .P QC BA总结:1.截长法:①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②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2. 补短法:①延长短边;②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在一起.练3.如图,AD ∥BC ,EA ,EB 分别平分∠DAB ,∠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 . EDC B A五、课后小测 一、解答题1.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ED CBA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DCBA3.如图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P2 1D CBA4.如图2,AD为△ABC的角平分线,AB>AC,求证:AB-AC>BD-DC.图221 ED CBA5.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做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求△AMN的周长.典例探究答案:【例1】【解析】可连接BD ,证明△ADB ≌△CBD ,进而获得结论. 证明:如图,连接BD .∵AB ∥CD , AD ∥BC ,∴∠1=∠2,∠3=∠4.在△ADB 和△CBD 中,12,,34,BD DB ∠=∠⎧⎪=⎨⎪∠=∠⎩∴△ADEB ≌△CBD (ASA ).∴DC=AB ,AD=BC .练1.【解析】根据已知条件证不出全等三角形,也证不出∠A=∠D . 连接BC ,在△ABC 和△DBC 中,AB=CD (已知),AC=BD (已知),BC=BC (公共边),∴△ABC ≌△DBC .∴∠A=∠D .【例2】【解析】延长AD 至E 使AE =2AD ,连接BE ,CE .AD=DE(作图)∠ADC=∠EDB(对顶角)CD=BD(D是中点)∴△ADC≌△EDB(SAS)∴BE=AC=3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AB-BE <2AD<AB+BE ,即2<2AD<8,故AD的取值范围是1<AD<4.练2.【解析】(倍长中线)延长FD至G使FG=2DF,连BG,EG;由SAS可证:△FCD≌△GBD,∴FD=GD,在△EFD和△EGD中,ED=ED(公共边)∠EDF=∠EDG=90°(DE⊥DF)FD=GD(已证)∴△EFD≌△EGD∴EG=EF在△BEG中,由三角形性质知EG<BG+BE,故:EF<BE+FC .【例3】【解析】证明:(补短法)延长AB 至D ,使BD=BP ,连接DP ,在等腰三角形BPD 中,可得∠BDP=40°,从而∠BDP=40°=∠ACP ,在△ADP 和△ACP 中,D C DAP CAP AP AP ∠=∠⎧⎪∠=∠⎨⎪=⎩△ADP ≌△ACP(AAS).∴AD=AC ,又∠QBC=40°=∠QCB ,故BQ=QC .∵BD=BP ,∴BQ+AQ=AB+BP .练3.【解析】证明:(截长法)在AB 上取点F ,使AF =AD ,连FE ,△ADE ≌△AFE (SAS )∠ADE =∠AFE ,∠ADE+∠BCE =180°∠AFE+∠BFE =180°故∠ECB=∠EFB△FBE≌△CBE(AAS)故有BF=BC从而:AB=AD+BC.课后小测答案:一、解答题1.【解析】证明:延长AE至G使AG=2AE,连BG,DG,显然DG=AC,∠GDC=∠ACD,由于DC=AC,故∠ADC=∠DAC在△ADB与△ADG中,BD=AC=DG,AD=AD,∠ADB=∠ADC+∠ACD=∠ADC+∠GDC=∠ADG,故△ADB≌△ADG,故有∠BAD=∠DAG,即AD平分∠BAE.2.【解析】(补短法)延长BA至F,使BF=BC,连FD,△BDF≌△BDC(SAS)故∠DFB=∠DCB,FD=DC又AD=CD故在等腰△BFD 中∠DFB =∠DAF故有∠BAD+∠BCD =180°.3.【解析】(补短法)延长AC 至F ,使AF =AB ,连PD ,△ABP ≌△AFP (SAS )故BP =PF ,由三角形性质知:PB -PC =PF -PC < CF =AF -AC =AB -AC .4.【解析】可在AB 上截取AE=AC ,易得△ADE ≌△ADC ,从而将AB-AC 转化为AB-AE ,BD-DC 转化为BD-DE ,在△BDE 中即可解决问题.证明:在AB 上截取AE=AC ,连接DE ,则BE=AB-AC .在△ADE 和△ADC 中,,12,,AE AC AD AD =⎧⎪∠=∠⎨⎪=⎩∴△ADE ≌△ADC (SAS ).∴ DE=DC .又∵BE>BD-DE ,∴AB-AC>BD-DC .点评:本题借助角平分线,在角的两边截取相同的线段构造“SAS”形式的全等三角形,使得问题顺利得解.对线段和差问题,常用截长补短法.5.【解析】(图形补全法, “截长法”或“补短法”, 计算数值法) AC 的延长线与BD 的延长线交于点F ,在线段CF 上取点E ,使CE =BM∵△ABC 为等边三角形,△BCD 为等腰三角形,且∠BDC=120°,∴∠MBD=∠MBC+∠DBC=60°+30°=90°,∠DCE=180°-∠ACD=180°-∠ABD=90°,又∵BM=CE,BD=CD,∴△CDE≌△BDM,∴∠CDE=∠BDM,DE=DM,∠NDE=∠NDC+∠CDE=∠NDC+∠BDM=∠BDC-∠MDN=120°-60°=60°,∵在△DMN和△DEN中,DM=DE∠MDN=∠EDN=60°DN=DN∴△DMN≌△DEN,∴MN=NE∵在△DMA和△DEF中,DM=DE∠MDA=60°- ∠MDB=60°- ∠CDE=∠EDF (∠CDE=∠BDM)∠DAM=∠DFE=30°∴△DMN≌△DEN (AAS),∴MA=FE△AMN的周长为AN+MN+AM=AN+NE+EF=AF=6.。
教师用: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
教师用: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DC B A 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延长AD 至E 使AE =2AD ,连BE ,由三角形性质知AB-BE <2AD<AB+BE 故AD 的取值范围是1<AD<4ED F CB A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解:(倍长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延长FD至G使FG=2EF,连BG,EG,显然BG=FC,在△EFG中,注意到DE⊥DF,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EG=EF在△BEG中,由三角形性质知EG<BG+BE故:EF<BE+FC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ED CBA解:延长AE至G使AG=2AE,连BG,DG,显然DG=AC,∠GDC=∠ACD由于DC=AC,故∠ADC=∠DAC在△ADB 与△ADG 中, BD =AC=DG ,AD =AD ,∠ADB=∠ADC+∠ACD=∠ADC+∠GDC =∠ADG 故△ADB ≌△ADG ,故有∠BAD=∠DAG ,即AD 平分∠BAE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和等腰RtACE∆,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ABC ∆EDCBA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中点F ,连FD △ADB 是等腰三角形,F 是底AB 中点,由三线合一知DF ⊥AB ,故∠AFD =90° △ADF ≌△ADC (SAS )∠ACD =∠AFD =90°即:CD ⊥AC2、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点F ,使AF =AD ,连FE △ADE ≌△AFE (SAS ) ∠ADE =∠AFE , ∠ADE+∠BCE =180°PQCBA∠AFE+∠BFE =180° 故∠ECB =∠EFB △FBE ≌△CBE (AAS ) 故有BF =BC 从而;AB =AD+BC3、如图,已知在△ABC 内,060BAC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第十二章第三讲全等的构造-巧添辅助线(教案)
1.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巧添辅助线的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延长两边、构造平行线、利用特殊线段(中点、角平分线、高线)等。
-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解答,强化全等三角形构造的解题技巧。
举例解释: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时,重点强调SAS判定法中,两边及其夹角必须一一对应相等。通过具体例题,如“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BD=DC,证明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ACD”,让学生直观理解SAS判定法的应用。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通过互相交流、探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以及巧添辅助线的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全等构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通过反思,我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也将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巧添辅助线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明确地指出每个方法的关键点,并通过更多典型的例题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几种证明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几种证明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在几何证明中,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常见的任务之一、为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利用几何性质和辅助线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证明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方法一:辅助线连接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和中点。
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我们要证明它们全等。
我们可以通过在两个三角形中选择一对对应的顶点,然后通过连接这对顶点和中点来添加辅助线。
例如,可以连接点A和B的中点M,以及连接点D和E的中点N。
通过连接辅助线MN,我们可以观察到三角形AMN和DMN是全等的,因为它们具有相等的边MN和相等的边角(由三角形ABC和DEF的边和角的性质可得)。
由于三角形AMN和DNM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也相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和DEF是全等的。
方法二:辅助线连接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边中点。
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我们要证明它们全等。
我们可以通过在两个三角形中选择一对对应的顶点,然后通过连接这对顶点和底边的中点来添加辅助线。
例如,可以连接点A和D的中点M,以及连接点B和E 的中点N。
通过连接辅助线MN,我们可以观察到三角形AMN和DMN是全等的,因为它们具有相等的边MN和相等的边角(由三角形ABC和DEF的边和角的性质可得)。
由于三角形AMN和DNM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也相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和DEF是全等的。
方法三:辅助线连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我们要证明它们全等。
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每个三角形对应角的角平分线来添加辅助线。
通过连接辅助线,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相似的三角形。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相等的边和角。
通过观察这些相等的边和角,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和DEF是全等的。
方法四:辅助线连接两个三角形的中垂线。
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我们要证明它们全等。
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每个三角形的边的中点,然后连接这些中点的垂线来添加辅助线。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五种辅助线助你证全等姚全刚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增加辅助线,对学习几何证明不久的学生而言常常是难点.下面介绍证明全等常常有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学习时参照.一、截长补短一般地,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素来线上时,平时能够考虑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或在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之与短线段相等;或将短线段延长使其与长线段相等.例 1.如图 1,在△ ABC 中,∠ ABC=60 °, AD 、CE 分别均分∠ BAC 、∠ ACB .求证:AC=AE+CD .解析:要证AC=AE+CD ,AE 、CD 不在同素来线上.故在AC 上截取 AF=AE ,则只要证明 CF=CD .证明:在 AC 上截取 AF=AE ,连接 OF.∵ AD 、 CE 分别均分∠ BAC 、∠ ACB ,∠ ABC=60 °∴∠ 1+∠ 2=60 °,∴∠ 4=∠ 6=∠ 1+∠ 2=60 °.显然,△ AEO ≌△ AFO ,∴∠ 5=∠4=60°,∴∠ 7=180°-(∠ 4+ ∠ 5) =60 °在△ DOC 与△ FOC 中,∠ 6=∠ 7=60°,∠ 2=∠ 3, OC=OC∴△ DOC ≌△ FOC, CF=CD∴ AC=AF+CF=AE+CD.截长法与补短法,详尽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2:如图甲, AD∥BC,点 E 在线段 AB上,∠ ADE=∠CDE,∠ DCE=∠ECB。
求证: CD=AD+BC。
思路解析:1)题意解析:此题观察全等三角形常有辅助线的知识:截长法或补短法。
2)解题思路:结论是CD=AD+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 CD上截取 CF=CB,只要再证 DF=DA即可,这就转变成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进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一.内容:在证明几何题目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全等三角形,研究两条线段在证明几何题目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全等三角形,研究两条线段((角)的相等关系,或者转移线段或角。
而有些时候,这样的全等三角形在问题中,并不是十分明显。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而证明所需的结论。
们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而证明所需的结论。
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让大家初步了解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当然这些方法体现的了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研究线段的长短关系体现了从相等到不等的递进关系。
从相等到不等的递进关系。
二.例题详解1.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直接证明线段(角)相等1.已知:如图AB=AD AB=AD,,CB=CD CB=CD,,(1)(1)求证:∠求证:∠求证:∠B=B=B=∠∠D .(2)(2)若若AE=AF试猜想CE 与CF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的大小关系并证明.分析:(1)(1)在没有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的时候,要证明两个角相等,经常需要证明它们所在在没有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的时候,要证明两个角相等,经常需要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题中要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题中要证明∠B=B=B=∠∠D .在已知条件中缺少明显全等的三角形。
而连结AC 以后,以后,AC AC 作为公共边,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可以看到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ADC ADC,进,进而证明了∠而证明了∠B=B=B=∠∠D 。
如果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以后还可以连结BD BD,通过等边对等角,再用角等量减,通过等边对等角,再用角等量减等量得到∠等量得到∠B=B=B=∠∠D 更为简单更为简单(2)(2)猜想猜想CE=CF CE=CF,,在连结AC 证明了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ADC 以后,得到∠得到∠EAC=EAC=EAC=∠∠FAC FAC,,再去证明三角形EAC 全等于三角形FAC FAC,进而证明,进而证明CE=CF CE=CF。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构造辅助线的方法(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对于难点内容,要采用生动的例子和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举例: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BC边上的中线AD等于BC的一半,证明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D全等。
2.教学难点
a.辅助线构造的时机与位置选择: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判断在何处构造辅助线,这是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举例:在三角形ABC中,角BAC为直角,AB=AC,点D在BC上,且BD=DC,如何通过构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D全等?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拓展思维。但同时,我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入一些课堂互动游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构造辅助线的方法及其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全等三角形构造辅助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讨论过程中,也有部分同学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大胆表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初二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做辅助线的方法
初二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做辅助线的方法我刚学初二数学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时候,真是一头雾水,尤其是做辅助线这部分。
一开始我也是瞎摸索,就像在黑暗里找东西一样。
我试过连接两点作辅助线。
比如说有时候给了一个四边形里有三角形,看起来乱乱的,我就想着那我把四边形里某个关键的对角连起来看看,就像给它开出一条路似的。
我遇到一个题,是两个三角形看起来有点像,但又缺条件来证明全等。
我把四边形里两个两点一连,嘿,一下子就把隐藏的一些边或者角的关系给挖掘出来了。
我还试过作平行线作辅助线呢。
这就好比给两个图形搭一个一样高度的架子,让它们能更方便地比较。
有一次一个三角形在一个很奇怪的图形组合里,我怎么看怎么不会证全等。
我想了好久,后来试着作了一条平行线,突然就发现那些对等的角就像排队一样整齐地出现在眼前。
但是这也不是每次都行得通的,有好多时候我作了平行线,却发现走了弯路,根本没用。
当时心里那个沮丧啊。
还有垂直平分线做辅助线的情况。
就像是把一个东西在中间拉条对称线一样。
比如说在直角三角形里的一些全等证明。
我当时没注意直角这个特殊条件,到处乱试辅助线,后来发现把斜边的垂直平分线作出来后,就能把一些等量关系找到了。
有时候见到中点也要特别注意,可以倍长中线来作辅助线。
这就好比把一条绳子突然拉长,原来隐藏的关系就暴露了。
我之前有次就是见到中点了,没当回事,按平常的思路去做辅助线,结果卡在那里。
后来重新看题,发现把中线一延长,那些对应的边和角就能和另一个三角形建立关系了。
总结起来呀,做辅助线真的要多观察图形的特点,比如有没有特殊角,有没有中点,是不是在什么特殊的图形组合里。
多尝试不同的方法,就像试不同的钥匙开一把锁一样,有时候第一眼看过去觉得没希望的方法,试了试可能就成功了呢。
虽然有时候会失败,但失败了不怕,多思考为什么不行,慢慢就会找到感觉了。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对于初学几何证明的学生来说,这往往是一个难点。
下面介绍证明全等时常见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研究时参考。
一、截长补短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时,通常可以考虑用截长补短的办法。
具体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用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如,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
要证明AC=AE+CD,因为AE、CD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在AC上截取AF=AE,只要证明CF=CD即可。
具体证明过程为: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
由于AD、CE分别平分∠BAC、∠ACB,∠ABC=60°,因此∠1+∠2=60°,∠4=∠6=∠1+∠2=60°。
显然,△AEO≌△AFO,因此∠5=∠4=60°,∠7=180°-(∠4+∠5)=60°。
在△DOC与△FOC中,∠6=∠7=60°,∠2=∠3,OC=OC,因此△DOC≌△FOC,CF=CD,所以XXX。
另一个例子是在图甲中,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
要证明CD=AD+BC。
因为结论是CD=AD+BC,可以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CD上截取CF=CB,只要再证明DF=DA即可,这就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具体证明过程为:在CD上截取CF=BC,如图乙,因此△XXX≌△BCE(SAS),∴∠2=∠1.又因为AD∥BC,∴∠ADC+∠BCD=180°,∴∠DCE+∠XXX°,∴∠2+∠3=90°,∠1+∠4=90°,∴∠3=∠4.在△FDE与△ADE中,∴△XXX≌△ADE(ASA),∴DF=DA,因此CD=DF+CF,∴XXX。
[荐]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的做法详解
【下载后获高清完整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的做法详解一,联结法构建基本的模型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全等三角形中有哪些基本的模型,上一篇我已经介绍过,主要有对称型,两高型,一线三等角型,三垂直型,旋转型和8字形.有时我们在证明过程中可以联结图形中的两点,从而构建一个基本模型,进行解题。
例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DC,延长AD到E 点,使DE=AB.连接CE,且CE=4,以下四个结论:①∠ABC=∠CDE;②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8;③∠E=45°;④AE=AD+AB 正确的有哪几个??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联结AC,从而形成旋转模型,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再根据邻补角的和等于180°可得∠CDE+∠ADC=180°,从而求出∠B =∠CDE;根据“边角边”证明即可;根据外角的性质;线段间的等量代换求解。
解: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90°+∠B+90°+∠ADC=360°,∴∠B+∠ADC=180°,又∵∠CDE+∠ADC=180°,∴∠ABC=∠CDE,故①正确连接AC,由①证得∠ABC=∠CDE,在△ABC和△EDC中,AB=DE ∠ABC=∠CDE BC=CD,∴△ABC≌△EDC(SAS).∴AC=CE,∠ACB=∠ECD∵∠ACB+∠ACD=∠ECD+∠ACD=90°∴∠ACE=90°∴∠E=∠CAE=45°故③正确∵CE=4,则三角形的ACE的面积为:4×4÷2=8∵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C+S△ACD=S△EDC+S△ACD=S△ACE即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故②正确AE=AD+DE=AD+AB.故④正确二,延长相交法构建基本图形延长相交法构建基本模型顾名思义是指延长两条线段交于一点,从而新的图形组成我们基本模型中的一个,从而解决问题。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全等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等边长和相等内角的两个三角形。
在解决几何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证明或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为了更方便地使用全等三角形,我们可以使用辅助线来帮助我们找到全等三角形。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1.中点连线法:在一个三角形中,我们可以通过连接两个边的中点来构造一个平行边。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都是平行的,并且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因此,通过画出中点连线,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ABC中,我们可以通过连接边AB和AC的中点D和E来构造一个平行四边形DCBE。
然后,我们可以继续连接BE和CD,并连接AD和CE,这样就构成了两个全等三角形ADE和CDE。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证明或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高度法:对于一个三角形ABC,我们可以通过作其高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ABC的高是指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底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因此,通过作两个三角形的高,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ABC中,我们可以通过作高AD和高BE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ABD和ACE。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证明或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角平分线法:对于一个三角形ABC,我们可以通过作角平分线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是指从角的顶点到对边的线段,将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相应角相等,并且它们的底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因此,通过作两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ABC中,我们可以通过作角平分线AD和角平分线BE来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ADC和BEC。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证明或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相似三角形法:对于两个相似的三角形ABC和DEF,如果它们的对应边比例相等,那么它们是全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作法
一、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法:
若遇到三角形的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通常考虑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1、基本模型:
(1)
△ABC中AD是BC边中线
方式1: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作CF⊥AD于F,作BE⊥AD的延长线于E,连接BE
E
D F C
B
A
D C B
A
方式3:延长MD到N,使DN=MD,连接CD
经典例题
例1、(核心母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A
E
D C
B
变式练习
1、如图,CE、CB分别是△ABC与△ADC的中线,且∠ACB=∠ABC,求证:CD=2CE。
2、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
求证:AF=EF。
B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在BC 上,且DE=EC ,过D 作BA DF //交AE 于点F ,DF=AC. 求证:AE 平分BAC ∠。
二、截长补短法
截长补短法:若遇到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时,通常考虑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①截长:在较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 ②补短: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较长线段;或延长一条较短线段等于较长线段,然后证明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
例1、(核心母题)如图,AD ∥BC ,EA ,EB 分别平分∠DAB ,∠CBA ,CD 过点E , 求证:AB=AD+BC .
例2、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120BDC ο
∠=, 求证:AD BD CD =+
.
第 1 题图
A
B
F
D
E
C
A
例3、在△ABC 中,∠BAC=60°,∠C=40°,AP 平分∠BAC 交BC 于P ,BQ 平分∠ABC 交AC 于Q ,求证:AB+BP=BQ+AQ 。
变式练习
1、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 BC =,60ABC ο
∠=°,P 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且120APD ο
∠=,求证:PA PD PC BD ++=
2、如图,在ABC ∆中,︒=∠60ABC ,AD ,CE 分别为ACB BAC ∠∠,的平分线,求证:
AC=AE+CD
P
B
D
C
A
A
B C
D
E
O
3、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ABC 外一点,且∠ABD=60°,∠ACD=60° 求证:BD+DC=AB
4、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D 为△ABC 外一点,∠ABD=60°,∠ADB=90°-2
1
∠BDC ,求证:AB=BD +DC 。
三、角平分线、中垂线法
角平分线、中垂线法:以角平分线、中垂线为对称轴利用”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核心母题)
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P 是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 AC PB PC ->-.
C
D B P
A
例2、如图,在△ABC 中,AB >AC ,E 为BC 边的中点,AD 为∠BAC 的平分线, 过E 作AD 的平行线,交AB 于F ,交CA 的延长线于G . 求证:BF=CG .
例3、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BC 是斜边.∠B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D ,过C 作CE 与BD 垂直且交BD 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
变式练习
1、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P 是AD 上异于点A 的任意一点,试比较PB PC +与AB AC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D
P
C B A
2、如图,△ABC 中,∠ABC=2∠C ,BE 平分∠ABC 交AC 于E 、AD ⊥BE 于D ,求证: (1)AC-BE=AE ; (2)AC=2BD .
3、如图,在ABC
∆中,AD交BC于点D,点E是BC中点,EF AD
∥交CA的延长线于点F,交AB于点G,若BG CF
=,求证:AD为BAC
∠的角平分线.
F
G
E D C
B
A
四、角含半角、等腰三角形的(绕顶点)旋转重合法
角含半角、等腰三角形的(绕顶点、绕斜边中点)旋转重合法:用旋转构造三角形全等。
例1、(核心母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F=45°,求证:EF=BE+DF.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2∠EAF=∠BAD,
(1)求证:EF=BE+FD
(2)如果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
理由。
例3、如图所示,在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求证:AD平分∠CDE.
变式练习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EAQ=45°,AH⊥EF,求证:AH=AB.
2、在正方形ABCD 中,若M 、N 分别在边BC 、CD 上移动,且满足MN=BM +DN ,
求证:①.∠MAN=ο45②.AB C CMN 2=∆③.AM 、AN 分别平分∠BMN 和∠DNM.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BC,∠A=∠C=90°,∠B=135°,K 、N 分别是AB 、BC 上的点,若△BKN 的周长是AB 的2倍,求∠KDN 的度数?
4、如图,已知AB=CD=AE=BC+DE=2,∠ABC=∠AED=90°,求五边形ABCDE 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