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1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性质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2.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的运算4.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运用难点: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例题、练习题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性质。
3. 示范:教师示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运用。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十、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例题及练习题3. 相关教学视频或资料4. 数学软件或工具(如几何画板等)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2. 课堂讲解:针对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详细讲解,举例说明。
3.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解答。
4. 练习巩固: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进行梳理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五)作业小结
1.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不等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并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深刻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探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加法性质、乘法性质、移项性质等,通过实例演示和证明,让学生掌握这些性质。
3.结合数轴,直观地演示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的变形过程。
4.通过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求解简单的不等式,并强调注意事项,如变号、乘除法则等。
2.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3.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通过不等式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发展。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的声音,共同成长。
三、教学策略
3.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4.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号(>,<,≥,≤)的含义举例说明不等式的表示方法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b,a+c>b+c(加法性质)性质2:如果a>b且c>0,ac>bc(乘法性质,正数)性质3:如果a>b且c<0,ac<bc(乘法性质,负数)性质4:如果a>b且c≥0,a-c>b-c(减法性质)第二章:不等式的运算2.1 不等式的加减法运算展示不等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说明练习题:求解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2.2 不等式的乘除法运算介绍不等式的乘除法运算规则,注意正负数的处理练习题:求解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如直接解、移项、合并同类项等练习题:求解下列简单不等式的解集3.2 不等式组的解法介绍不等式组的解法,如图像法、区间法等练习题:求解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举例说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距离问题、分配问题等练习题:解决下列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4.2 不等式的优化问题介绍不等式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练习题:解决下列优化问题中的不等式第五章:不等式的综合练习5.1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综合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算和解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解决下列综合应用问题中的不等式5.2 复习与总结复习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运算和解法总结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在数学中的应用第六章:不等式的标准形式6.1 不等式的标准形式介绍不等式的标准形式:x ≤a 或x ≥a说明标准形式在解不等式组中的重要性6.2 标准形式的不等式解法展示如何将不等式转换为标准形式练习题:将给定的不等式转换为标准形式并求解第七章:不等式的绝对值7.1 不等式中的绝对值解释绝对值在不等式中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7.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展示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步骤练习题:求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第八章:不等式的函数关系8.1 不等式与函数的关系探讨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函数图像解决不等式问题8.2 函数图像下的不等式解法介绍如何利用函数图像求解不等式练习题: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给定的不等式问题第九章:不等式的不等式系统9.1 不等式系统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系统的概念及其解法说明不等式系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2 不等式系统的解法展示如何解不等式系统练习题:求解给定的不等式系统第十章:不等式的拓展与应用10.1 不等式的拓展探讨不等式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介绍不等式的相关拓展知识10.2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分析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练习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式问题教案总结:本教案涵盖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解法、应用以及拓展等内容。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2.2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预备知识∙数与式的基本运算∙数轴重点∙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不等式的解集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比较式的大小学习要求∙了解不等式的概念,∙熟练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我们先用天平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1:在天平的一端放一个实物(如一只玻璃杯),另一端逐一加1g 的砝码,观察天平平衡的情况.当天平处在平衡状态,说明两端的 重量是相等的;当天平处在不平衡状态, 则两端的重量不等.在实验中你可以观 察到:(1)天平平衡是可能的;(2)天平不平衡状态是经常发生的, 所谓平衡,往往也只能是近似地处于平衡状态.这说明实际生活中,除了等量关系外,更多的是不等量关系. 在数学上,等量关系用等号“=”表示,不等量关系用符号“≠”或“<(≤)”、“>(≥)”表示,依次读作不等于、小于(不大于或小于等于)、大于(不小于或大于等于).不等于关系不能反映大小关系,因此,我们更有兴趣的,是研究以“<(≤)”、“>(≥)”表示的不等量关系.用符号“<(≤)”、“>(≥)”表示量之间不等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用x 表示天平右边实物的重量,图2-11(1)的表示x >1,读作x 大于1;图2-11(2)表示x <2,读作x 小于2. 课内练习11.请你用“>(≥)”、“<(≤)”表示你在实验中出现的不等量关系.2.字母a ,b ,c ,d ,e ,f 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用“>(≥)” 、“<(≤)”连接任意两 个字母.实验2:选图2-11中天平一种不平衡态.(1)在天平两端增加或减少相等数量的砝码,天平的不平衡关系并不改变.这表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不等号方向不变.例如⇒ 7+3>5+3(即10>8);⇒ 7+(3⨯3-3)>5+(3⨯3-3)(即13>11); ⇒ 7-9>5-9(即-2>-4).(2)在天平两端以同样倍数增加重量,天平的不平衡关系并不改变.这表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例如7>5 ⇒ 7⨯2>5⨯2 (即14>10);-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d e c f a b∙∙ ∙ ∙ ∙ ∙第2题图7>57>5 ⇒ 7÷2>5÷2 (即3.5>2.5); 7>5 ⇒ 7⨯x >5⨯x , x >0.但是若在一个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情况会怎样呢?请你和我一起验证:7>5 ⇒ 7⨯(-2)<5⨯(-2)(即-14<-10); 5>-7 ⇒ 5⨯(-5)<(-7)⨯(-5)(即-25<35); -3<-2 ⇒ (-3)÷(-4)>(-2)÷(-4)(即43>21). 这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变向. 课内练习2 1. 因为3<5,所以(1)3+2 5+2,根据 ; (2)3+(-2) 5+(-2),根据 . 2. 因为4>2,所以(1)4⨯3 2⨯3,根据 ; (2)4⨯(-3) 2⨯(-3),根据 . 3. 用不等式表示下面的文字意思: (1)x 与3的差大于0; (2)y 与5的和小于1; (3)y 的3倍不小于6. 4.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填空:(1)不等式x +3>0的两边同减去3后,不等式成为 ; (2)不等式y +6<2y -4的两边同加上4后,不等式成为 ; (3)不等式21x +7<-9的两边同乘以2后,不等式成为 ; (4)不等式9x +18<18x +6的两边同除以9后,不等式成为 ; (5)不等式-21x +7<-9的两边同乘以-2后,不等式成为 ; (6)不等式9x +18<-18x +6的两边同除以-9后,不等式成为 .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b ,有 a <b ⇔ a-b <0; a >b ⇔ a-b >0; a =b ⇔ a-b =0.(这里的记号“⇔”表示可以从左边关系,导出右边的关系,也可从右边关系,导出左边的关系)因此可以用求差法来判断两个数或两个式的大小.例1 比较65和76的大小. 解 因为 65-76=421423635-=-<0, 所以65<76 ▍ 例2 比较x 2+x 和3x -2的大小,其中x 为任意实数.解 因为 (x 2+x )-( 3x -2) =x 2+x -3x +2 =(x 2-2x +1)+1 =(x -1)2+1>0, 所以 (x 2+x )>( 3x -2) ▍应用求差法还可以证明:若a >b ,b >c , 则a >c .这个性质称为不等式的传递性 课内练习31.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实数的大小:(1)32和43; (2)-3和-4; (3)12.3和3112.2. 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式的大小(式中的x 是任意实数): (1)(x +1)2和2x +1;(2)(x +5)(x +7)和(x +6)2.2. 数集的区间表示法在§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你已经知道它的解是一个数集,称为解集;即将学习的其它类型不等式的解,一般也是数集.此前的数集都是用特征描述法来表示的,为了更方便地表示数集,下面介绍一种新的、更为简单的区间表示法.(1)开区间(a , b ):(a ,b )表示{x a <x <b }, 如图2-12(1); (2)闭区间[a , b ]:[a ,b ]表示{x a ≤x ≤b },如图2-12(2); (3)左开右闭区间(a ,b ]:(a ,b ]表示{x a <x ≤b },如图2-12(3);(4)左闭右开区间[a ,b ):[a ,b )表示{x a ≤x <b },如图2-12(4); (5)左开右无界区间(a ,+∞):(a ,+∞)表示{x x >a },如图2-12(5); (6)左闭右无界区间[a ,+∞):[a ,+∞)表示{x x ≥a },如图2-12(6);(7)左无界右开区间(-∞,b ):(-∞,b )表示{x x <b },如图2-12(7); (8)左无界右闭区间(-∞,b ]:(-∞,b ]表示{x x ≤b },如图2-12(8).图2-12(1)图2-12(2)图2-12(3)图2-12(4)图2-12(5)图2-12(6)例如不等式x +3<6的解集{x ∣x <3}是区间(-∞,3);不等式x +3≥5的解集{x ∣x ≥2}是区间[2,+∞);不等式5x ≤2的解集{x ∣x ≤52}是区间(-∞,52];而不等式2(3+x )>3(3+x )的解集{x ∣x <-3}是区间(-∞,-3). 课内练习41. 以区间法表示下列数集,并在数轴上出来: (1){x ∣x <-1};(2){x ∣x ≤0};(3){x ∣x >21};(4){x ∣x ≥-31}.2. 解下列不等式,以区间法表示其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x +2<3; (2) 1-x >10; (3) 5x +2≤3x -8; (4) 1-x ≥4(x +2).课外习题 A 组1. 用“>”或“<”填空:(1)15+6 13+6; (2)9-4 7-4; (3)6+(-2) 5+(-2); (4)8+x 10+x ; (5)3⨯2 7⨯2; (6)4⨯(-3) 5⨯(-3). 2. 用“>”或“<”表示下列实数的大小关系: (1)21和31; (2)32-和21-; (3)72和115; (4)211-和31. 3. 用不等式表示: (1)x 与b 的和不小于5; (2)y 的21倍小于-1; (3)x 与3的差的2倍大于0;(4)y 与-31的和不大于6.4.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数集:(1){x |x <-2}; (2){x |x ≥3.5}; (3){x |x ≤0}; (4){x |x >-4}. 5.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和以区间形式表示: (1)x +3<5;(2)x 的2倍不大于x 与3的和.B 组1. 用不等式表示: (1)x 与3的和不小于5; (2)两个数的平方和大于0;图2-12(7)图2-12(8)(3)代数式3a +2小于1; (4)代数式4x +8是负数; (5)代数式2a -1不是负数. 2. 解出题1中5个不等式.3. 比较下列两式,求出确定大小的范围:(1)x 2-2x +1与0; (2)(x +2)2与x 2+2; (3)3x +1与2x -5; (4)-2-5x 与8-6x .C 组1. 设a >0, b >0,比较下列两式的大小: (1)b a 与a 1+; (2)a b 与1+a b .2. 证明:若a >b >0,则a 1<b1. 3. 用 “>”,“=”,“<”, “≥”, “≤” 连接: (1)(-1)2 -12; (2)|-21| 21;(3)(-2)3 -2; (4)|a | a .4. 若a >b , c >d ,那么a +c >b +d 成立吗?a -c >b -d 成立吗?若不成立,应作 怎样的修改使之成立? 5.解下列不等式(1)7x +5>8x +6; (2)6x -3≤4x -4; (3)2(2-3x )<3(x -2).。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学案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1)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本节课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概念。
2.本节课的难点是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学情分析:对于等量关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会用等式(方程)进行.表达不等关系虽然大量存在,但用数学方法表达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抓住反映不等关系的关键词语(如多于、少于、不高于、不低于、最多、最少等),结合已有的数的大小比较、方程等知识,用不等式正确反映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五、教学过程:1.回顾与提问:什么是等式?你能举个表示等式关系的例子吗?等式用什么符号连接?2.情境引入:[问题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2x与3的和不大于-6;(2)x 的5倍与1的差小于x 的3倍;(3)a与b的差是负数。
[问题2]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000℃,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
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那么t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式?[问题3]一种药品每片为0.25g,说明书上写着:“每日用量0.75~2.25g,分3次服用”。
设某人一次服用 x 片,那么 x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太阳表面温度和药品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不等关系。
3.新课讲解:(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注意: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用“≤”表示(“≤” 也可以说成“至多”“不多于”;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用“≥”表示(“≥”也可以说成“至少”“不少于”)。
(2)知识巩固: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不等式:(1)3>0;(2)4x+3y=0;(3)x=3;(4) x-1;(5)x+2 ≤3;(6)a≠54.深化提高例1:列不等式(1)x的5倍与y的一半的差不大于1(2)x的4倍不大于x的3倍与7的差(3)代数式2y-3的值至少比y-2大3例2:爆破施工时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0.06米/秒,人离开的速度是4.8米/秒。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比较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比较一些事物的大小,比如身高、体重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表达方式,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学生分享: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大小比较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引入概念:教师通过学生分享的例子,引出不等式的定义,并用数学符号表示。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式两边的关系,能够正确书写和识别常见的不等式。
2.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化简和求解。
3.学会使用数轴和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掌握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复杂不等式的化简和求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不等式知识。
2.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数轴和区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等式解集的求解方法,特别是在处理多重不等式和区间交、并问题时。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在不等式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不等式的直观感知。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实数、比较大小等,为学生学习不等式打下基础。
2. 新课讲解: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排序问题等。
5. 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与不等式的异同。
2. 介绍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如不等式的传递性、同向不等式的可加性等。
八、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2. 教学游戏:设计有关不等式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讲解不等式的难点知识点。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优秀教案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的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用不等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出表示数量关系的不等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翘翘板的工作原理,并且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了一些简单机械,并把它们用到了生活实践当中。
由此可见,“不相等”处处可见。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类新的数学知识:不等式。
(二)新课讲解1.提纲:(1)认真看书的内容。
(2)举出生活中一个不等量关系的例子。
(3)注意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如“不大于”、“不高于”等等。
2.合作学习:问题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2x与3的和不大于6;(2)x的5倍与1的差小于x的3倍;(3)a与b的差是正数。
问题2:雷电的温度大约是28000℃,比太阳表面温度的4.5倍还要高。
设太阳表面温度为t ℃,那么t 应满足这样的关系式?问题3:一种药品每片为0.25g ,说明书上写着“每日用量0.75~2.25g ,分3次服用”。
设某人一次服用x 片,那么x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式子:2x+3≤6 5x -1<3x a-b>0 4.5t<28000 0.75≤3×0.25x ≤2.25像上面那些式子,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就叫做不等式。
注: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用“≤”表示;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用“≥”表示。
(三)课堂检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1)亮亮的年龄(记为x )不到14岁。
_____________(2)七年级(1)班的男生数(记为y )不超过30人。
_____________(3)某饮料中果汁的含量(记为x )不低于20%。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4篇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2.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形.(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勇敢尝试、探索的精神.(四)美育渗透点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数学教案-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方案(二)。
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尝试指导法、讨论法.2.学生学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从具体下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二)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三)疑点弄不清“不等号方向不变”与“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疑点.(四)解决办法讲清“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好本节内容的关键.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设计的一组比较大小问题,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2.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与等式性质的对比中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3.通过教师的板书及学生的互动练习,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节课主要学习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二)整体感知通过具体的事例观察并归纳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再反复比较三条性质的异同,从而寻找出在实际应用某条性质时应注意的使用条件,同时注意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1、2进行比较:相同点为不管是对等式还是不等式,都可以在它的两边同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同点是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的情况下等式仍然对立.但对于不等式来说,却不一样,在用同一个正数去乘(或除)不等式两边时,不等号方向不变;而在用同一个负数去乘(或除)不等式两边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这是在不等式变形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什么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活动: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1)用“>”或“<”填空.①7+3____4+3 ②7+(-3)____4+(-3)③7×3____4×3 ④7×(-3)____4×(-3)(2)上述不等式中哪题的不等号与7>4一致?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或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由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法说明】设置上述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研究时要与等式的性质进行对比,大家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实质是移项法则),请同学们观察①②题,并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学生活动: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教师活动: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特别强调指出:“仍是不等式”包括两种情况,说法不确切,一定要改为“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或者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叙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教师板书.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对比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性质(强调所乘的数可正、可负、也可为0)请大家思考,不等式类似的性质会怎样?学生活动:观察③④题,并将题中的3换成5,-3换成一5,按题的要求再做一遍,并猜想讨论出结论.【教法说明】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用彩色粉笔标出来,并设疑“原因何在?”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呢?0呢?为什么?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同时教师板书.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基本性质3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师生活动:将不等式-2<6两边都加上7,-9,两边都乘3,-3试一试,进一步验证上面得出的三条结论.学生活动:看课本第57~58页有关不等式性质的叙述,理解字句并默记.强调:要特别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实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实质上是对不等式两边进行“+”、“-”、“×”、“÷”四则运算,当进行“+”、“-”法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当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只有当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区别、联系?学生活动:思考、同桌讨论.归纳:只有乘(或除以)负数时不同,此外都类似.下面尝试用数学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①若,则,;②若,且,则,;③若,且,则,.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出答案,教师订正,并强调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不等式除了上述性质外,还有以下性质:①若,则.②若,且,则,这些先不要向学生说明.2.尝试反馈,巩固知识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习题.例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或的形式.(1)(2)(3)(4)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教师板书(1)(2)题解题过程.(3)(4)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两个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判断板演是否正确.解:(l)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两边都减去,得(3)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2,得(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4得【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或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例2 设,用“<”或“>”填空.(1)(2)(3)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例2,由3个学生板演完成后,其他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最后与书中正确解题格式对照.解:(1)因为,两边都减去3,由不等式性质1,得(2)因为,且2>0,由不等式性质2,得(3)因为,且-4<0,由不等式性质3,得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注意问题: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教法说明】要让学生明白推理要有依据,以后作类似的练习时,都写出根据,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1)用“>”或“<”在横线上填空,并在题后括号内填写理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2,3分别用A、B、C表示.)①∵∴()②∵∴()③∵∴()④∵∴()⑤∵∴⑥∵∴()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烘托学习气氛.答案:①(A)②(B)③(C)④(C)⑤(C)⑥(A)【教法说明】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观察它们是应用不等式的哪条性质,是怎样由已知变形得到的.注意应用不等式性质3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2)单项选择:①由得到的条件是()A.B.C.D.②由由得到的条件是()A.B.C.D.③由得到的条件是()A.B.C.D.是任意有理数④若,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B.C.D.师生活动:教师选出答案,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答案:①A ②D ③C ④D(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 ) ②∵∴( )③∵∴( ) ④若,则∴,(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答案:①√②×③√④×【教法说明】以多种形式处理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2)练习第③④题易出错,教师应讲清楚.(四)总结、扩展1.本节重点:(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性质3.(2)能正确应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2.注意事项:(1)要反复对比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点.(2)当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一定要看清是正数还是负数,对于未给定范围的字母,应分情况讨论.3.考点剖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历届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P61 A组4,5.(二)选做题:P62 B组1,2,3.参考答案(一)4.(1)(2)(3)(4)5.(1)(2)(3)(4)(5)(6)(二)1.(1)(2)(3)2.(1)(2)(3)(4)3.(1)(2)(3)九、板书设计6.1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二)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则,.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若,,则.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若,,则.二、应用例1 解(1)(2)(3)(4)例2 解(1)(2)(3)三、小结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四、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盒子里有红、白、黑三种球,若白球的个数不少于黑球的一半,且不多于红球的,又白球和黑球的和至少是55,问盒中红球的个数最少是多少个?第5篇教学设计初二下册数学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设计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初学者学习数学知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案,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本章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相关符号。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四则运算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3、学会列出不等式,通过分析推导来得到其解集。
4、熟悉不等式两边相加、相减、乘除以同一数的性质。
5、了解不等式的数量积性及其运用。
6、掌握几何意义中的不等式。
7、学习如何使用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出以下的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举例子和生动的图片引入此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中的“不等式”概念。
2、知识点讲解根据不等式的基本知识点,分模块进行详细阐述,每一模块之间互相联系,并注重举例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不等式的相关性质和特点。
3、教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测验,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时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错题的原因,巩固知识点,并提高对相关问题的应用能力。
4、讲解实际应用通过实例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 如何使用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分析较复杂的不等式问题。
3) 如何将语言问题转化为符号问题。
4) 运用两个等式的性质求解问题。
三、课后作业教师应布置带有一定难度的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上课所涉及的数学社团和比赛等活动,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要点此章节内容相对较多,教师需要借助合适的教学工具如幻灯片、黑板等,并从学生的眼睛和视角出发,通过引导、鼓舞、总结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不等式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的运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通过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实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不等式的认识尚浅,对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学会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能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概念及其性质。
2.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辅助讲解不等式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
让学生体会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操作验证,总结不等式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乘除同一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乘除相反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3. 利用PPT展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性质的应用。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不等式基本性质。
5.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评估学生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举出生活中的不等式实例,并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1课时完成。
十、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练习册。
3. 实际问题案例。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不等式基本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一些有关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初一数学上册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教案
远耀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讲义任教科目:数学授课题目: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一)年级:七年级任课教师:授课对象:合肥远耀个性化教育新站校区教研组长签字:教学主任签字:日期:【讨论提高】a>b a+c>b+c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观察: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8__128×4__12×48÷4__12÷4(-4)__(-6)(-4)×2__(-6)×2(-4)÷2__(-6)÷28×(-4)__12×(-4)8÷(-4)__12÷(-4)(-4)×(-2)__(-6)×(-2)(-4)÷(-2)__(-6)÷(-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应用: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①亮亮的年龄(记为x)不到14岁。
_____________②七年级(1)班的男生数(记为y)不超过30人。
_____________耀教育教务处附:跟踪回访表主任签字:远耀教育教务处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①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②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④渗透“化归”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 3x-5=22; (2) 0.28-0.13y=0.27y+1.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二、探究新知①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教科书第82页图2.1-2的方法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②归纳: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 . ③表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 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④观察教科书第71页图吗?在学生观察图2.1一3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问题3如:用5元钱可以买一支钢笔,用2元钱可以买一本笔记本,那么用7元钱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15元钱就可以买3支钢笔.相当于: “5元一买1支钢笔的钱;2元一买1本笔记本的钱. 5元+2元=买1支钢笔的钱+买1本笔记本的钱. 3×5元=3×买1支钢笔的钱.” 三、应用举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性质2、性质3)。
3. 不等式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表示方法、基本性质及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存在。
2. 新课讲解:讲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阐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解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等式的应用。
6.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调整依据。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考察其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其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不等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 实例素材:收集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第5-6课时:通过例题解析和练习,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不等式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等式应用实例,互相学习、交流。
(5)课堂小结:总结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设计参考结束,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八、拓展与延伸:介绍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优化问题、经济领域等,激发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应用实例。
2. 板书:用于黑板上展示关键知识点和推导过程。
3. 教学案例: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不等式及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性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不等式的定义: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识别不等号(>、<、≥、≤)。
2.不等式的读法:掌握如何正确读出各种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不等式的性质1、2、3。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性质3,我会通过具体数字的示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等式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不等式及不等式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情况?”(如:比较两个人的身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不式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它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华的身高是1.6米,小丽的身高是1.55米,我们可以用不等式表示这个关系:小华的身高>小丽的身高。
5.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学会利用不等式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减乘除同一个数(或式子)到不等式的两边,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 不等式的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解集的表示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图形解集,增强直观感受。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2.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
3. 应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案附件:练习题:1.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a) 2x > 3xb) 5(x 2) < 3(2x + 1)c) 4x 12 < 3(2x + 6)2. 解下列不等式:a) 3x 7 > 2b) 2(x 5) > 15c) 5x + 6 <= 4x + 20答案:1. a) 不成立,因为2x < 3x;b) 成立,因为5(x 2) = 5x 10,3(2x + 1) = 6x + 3,5x 10 < 6x + 3;c) 成立,因为4x 12 = 4(x 3),3(2x + 6) = 6x + 18,4(x 3) < 6x + 18。
2. a) x > 3;b) x > 10;c) x <=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的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学习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性质.
学习难点:
不等式的性质3以及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教学过程:
(一)探究性质
1.明确定义
2.不等式的意义:表示生活中量与量之间不等关系的式子.
例题:1.“神七”速度v超过11200米/秒,才能脱离地球引力,飞入太空,怎样表示v和11200之间的关系?
3.想一想:
(1)如果a<b,用不等号连接下列各式的两边.
①a + 2 b + 2 ②a– 5 b– 5
(2)如果2x-8≥3 ,那么2x11.
4.小结:
不等式性质1:
即
(二)探究性质
1.用不等号填空:
①已知5<8,则5×3 8×3;5×(-3)8×(-3)
②已知-5>-8,则-5×3 -8×3;-5×(-3)-8×(-3)
归纳: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2.用不等号填空:
①已知6<8,那么6÷2 8÷2;6÷(-2)8÷(-2)
②已知-6>-8,那么-6÷2 -8÷2;6÷(-2)-8÷(-2)
归纳: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 ;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
(三)例题分析
例1.(1)若x +1>3,则x 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 __.
(2)2x >-6,则x 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 _____.
(3)-3y ≤5,则y .根据 .
例2.如果m > n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正确.
(1)m +7 < n +7 ( ) (2)m -2 < n -2 ( )
(3)3m < 3n ( ) (4)9
9n m >( ) 例3.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不等式化为“x a >”或“x a <”的形式.
(1)546x x <- (2)5621x x -+<+
(四)课堂练习
1.用代数式表示:比x 的5倍大1的数不小于x 的
21与4的差_____________. 2.若a >b .下列各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a -1<b -1
B .b a 8
181-<- C .8a <8b D .-a +1<-b -1 3.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若a >b ,则a +1>b +1 ②若a >b ,则a -1>b -1
③若a >b ,则-2a <-2b ④若a >b ,则2a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