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课件--导热的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导热的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从本章开始将深入的讨论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基本规律。研究工作基本遵循经典力学的研究方法,即提出物理现象、建立数学模型而后分析求解的处理方法,对于复杂问题亦可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求解或试验求解。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就能够达到预测传热系统的温度分布和计算传递的热流量的目的。
导热问题是传热学中最易于用数学方法处理的热传递方式。因而我们能够在选定的研究系统中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傅立叶定律建立起导热微分方程式,然后针对具体的导热问题求解其温度分布和热流量。最后达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2-1 导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1.1温度场
由于热量传递是物质系统内部或其与环境之间能量分布不平衡条件下发生的无序能量的迁移过程,而这种能量不平衡特征,对于不可压缩系统而言,可以用物质系统的温度来表征。于是就有“凡是有温差的地方就有热量传递”的通俗说法。因此,研究系统中温度随时
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对于研究传热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按照物理上的提法,物质系统内各个点上温度的集合称为温度场,它是时间和空间坐标的函数,记为
y
x
f
t=2-1
(τz
)
,
,
,
式中,t—为温度; x,y,z—为空间坐标; τ-- 为时间坐标。
如果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即为稳态温度场,于是有
y
x
f
t=2—2
(z
,
)
,
稳态温度场仅在一个空间方向上变化时为一维温度场,
t=2—3
f
)
(x
稳态导热过程具有稳态温度场,而非稳态导热过程具有非稳态温度场。
1.2等温面
温度场中温度相同点的集合称为等温面,二维温度场中则为等温线,一维则为点.取相同温度差而绘制的等温线(对于二维温度场)如图2-1所示,其疏密程度可反映温度场在空间中的变化情况。
等温面不会与另一个等温面相交,但不排除十分地靠近,也不排除它可以消失在系统的边界上或者自行封闭。这就是等温面的特性。
1.3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是用以反映温度场在空间的变化特征的物理量。按照存在温差就有热传的概念,沿着等温面方向不存在热量的传递。因
此,热量传递只能在等温面之间进行。热量从
一个等温面到另一个等温面,其最短距离在
该等温面的法线方向。对于均质系统而言,
在这个方向上应该有最大的热量通过。因而
定义,系统中某一点所在的等温面与相邻等温面之间的温差与其法线间的距离之比的
极限为该点的温度梯度,记为grad t 。它是一个矢量,其正方向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结合图2—2所示,我们有
n
t
n t Lim
gradt n ∂∂=
∆∆=→∆0。 2—4
显然,温度梯度表明了温度在空间上的最大变化率及其方向。对于连续可导的温度场也就存
在连续的温度梯度场。
1.4热流密度
在绪论中业已提及,热流密度是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经由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可以一般性地表示为
dA
dQ
q =
, 2--5
式中,dQ 为垂直通过面积dA 的热流量,因而热流密度q 也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所通过面的方向一致。注意一下关于温度梯度的定义,不难发现热流密度通过的面就是等温面。那么,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的方向都是在等温面的法线方向。由于热流是从高温处流向低温处,因而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的方向正好相反。在图2—2中显示了这一特征。
图2―1温度场与等温面
图2―2温度梯度与热流密度
2 傅里叶定律的严格表述
傅里叶定律是在毕欧(Boit)进行大量实验后所得结果的基础上由傅立叶(Fourier )归纳得出的。毕欧的平板导热实验可以认为是在两个等温面之间进行的,如图2—3所示。那么,通过平板上微元等温面的热流量可写成如下形
式
n t
dA dQ ∆∆-=λ,
经整理并取极限得出
gradt q λ-=。
2—6 这就是傅里叶定律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式中的负
号是因为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方向不一致而
加上的。于是,傅里叶定律可表述为系统中任一点的热流密度与该点的温度梯度成正比而方向相
反。对于连续可导的温度场,显然存在着连续的温度梯度场,也就存在连续的热流密度场。
式(2—6)中的比例系数λ称为导热系数。它应该是一个与物质结构和状态密切相关的物理性质参数,常简称为物性量或物性参数,其量纲为W/(m ℃),它反映了物质微观粒子传递热量的特性。
一般而言,不同物质的导热机理是不同的。气体是依靠其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而造成分子间碰撞和迁移来实现热量传递的。固体物质则是依靠其晶格振动来实现热量传递的(即所谓的“弹性波”传递)。对于金属物质,由于晶格间自由电子的存在,其在热运动下的漂移就构成传递热量的主要机制。液体物质的导热机理更类似于气体,而分子的密集程度类似于固体,分子间的引力会对导热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而液体导热的机制是一种综合的作用,因而是以碰撞漂移为主还是“弹性波”效应,至今尚无定论。
图2-3平壁导热实验与傅里叶定律
同一种物质的导热系数也会因其状态参数的不同而改变,因而导热系数是物质温度和压力的函数。由于物质温度和压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物质分子的密集程度和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分子的碰撞、晶格的振动和电子的漂移,故物质的导热系数与温度和压力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固体和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以及气体导热系数在较大压力范围变化不大,因而一般把导热系数仅仅视为温度的函数,而且在一定温度范围还可以用一种线性关系来描述,即
)1(0bT +=λλ
2—7
式中,λ0为参考温度下的导热系数,b 为一实验常数。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数值均由实验确定。各类物质的导热系数数值的大致范围及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示于图2―4中。
2-2 导热微分方程式
傅里叶定律确定了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之间的关系,而要确定物体的温度梯度就必须知道物体的温度场,即温度分布。因此,导热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物体内部的温度场。在这里我们以能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定律为基础,分析物体(系统)中的微元体,得出反映导热现象基本规律的导热微分方程式。图2―5给出了一个导热系统及其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微元体dxdydz 。为分析问题的方便,取
系统的物性量,密度ρ,比热c 和导热系数λ均为常数。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净导入微元体的热量∆Q d 加上微元体内热源生成的热量∆Q v 应等于微元体焓的增加量∆E ,即
∆E ∆+∆=v d Q Q 。
2—8
图2―4各种物质导热系数数值的大致范围
图2―5直角坐标中导热系统与其微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