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学研究与进展
中医骨伤科学研究与进展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在理论、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都取得啦长足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将其发展历程做一简述。
一.发展历程1.1840年(鸦片战争)前这是在中医发展史上最迅速的时期,由于中医在治疗及预防疾病中处于统治地位,中医骨科得以迅速发展,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萌芽,到隋唐宋元时期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的兴盛,中医骨科的基础理论、诊疗技术及研究得以不断完善。
1.1 基础理论方面早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甲骨文即有骨折的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代表性著作《内经》,详细记载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其阐发的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气伤痛、行伤肿等学说,奠定啦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随后的《神农本草经》,载骨伤科药物近100种,奠定啦骨科用药基础,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创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为骨伤科内用药用药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唐时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有“金疮伤筋断骨侯”“金疮筋急相引痛”等专门症候,进一步深化啦骨科筋伤的理论,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对骨伤科内用药有啦新的发展,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从病因、病理上对骨科疾病进行阐述,进一步深化了骨科理论。
宋金元时代,出现了学术上争鸣局面,张元素《医学启源》总结了治疗骨伤的引经药;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采用攻下逐瘀法治伤;李杲《医学发明》创制疏肝活血逐瘀的方药——复元活血汤;张洁古《活法机要》提出骨伤的三焦辨证方法;朱震亨提倡养阴疗法,对骨伤科的继承、发展产生啦深远影响,其后,朱楠《普济方》辑录大量骨伤科方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味,其中骨伤药物170余种,进一步深化啦骨伤科内外用药基础,薛己《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创“气血学说”,使骨伤科辨证理论有啦新的突破。
1中医骨伤科简史
• 蔺道人的肩关节脱位“椅背整复法”
(下一页)
• 蔺道人的髋关节脱位“手牵足蹬”复位法。
(返回)
5中医伤科的发展 (公元960~1368年)
• 宋代设“正骨科”。《洗怨集录》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法学医学专著。《太平圣惠方》、《普济 本事方》等都对伤科有丰富的记载。 • 李杲《医学发明》发挥了《内经》“肝藏血”的 理论,认为“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 不问何经所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 创“复元活血汤”。 • 元代 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在世界上最早 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 中医伤科学 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 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又称”接骨”,”正体”,”正骨”,”骨伤”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中医伤科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起源很早 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原始的热熨疗 法. 伤处抚摸、按压可以减轻症状,产生理伤按摩 疗法 伤口用树叶、草茎等外敷可以疗伤,产生外用 药物 形成了丰富的外治疗法 • 骨针、石镰的发明,产生了砭刺、切割,并逐渐 形成为外科手术器械。
8中医伤科的新生(1949~)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高骨乃坏。”高起的骨头、腰椎、桡骨突起
《黄帝内经》对中医骨伤的主要贡献
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 1. 《灵枢·骨度》骨骼的描述 2. 骨、脉、筋、肉、气血。“肝主筋、肾主
骨……”、“形伤痛、气伤肿”。 3. 骨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骨蚀、骨疽、
学习要求
▪ 重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特别 是唐代以后的伤科专著、作者及主要学术 思想,以及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些 技术和成就。
▪ 起源 ▪ 理论雏形 ▪ 技术进步 ▪ 发展 ▪ 兴盛 ▪ 危机 ▪ 新生
第一节 中医骨伤起源
远古时期——公元前476年
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科医院
▪ 50年代,上海成立“伤骨科研究所”。现 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
▪ 70年代,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所
▪ 随后,省市成立骨伤科研究机构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尚天裕
▪ 骨折治疗四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 治疗开放性感染骨折、脊椎骨折、关节内 骨折、陈旧性骨折脱位,总结了成功的经 验。
▪ 能够制造较精细的工具:砭刀、骨针、石 镰等。
▪ “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 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 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 结筋。”——《扁鹊仓公列传》
▪ 手术器械——砭镰 ▪ 外科医生——俞跗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 萌芽,疡医 ▪ 夏—酒:通血脉、行药势,止痛、消毒 ▪ 商—青铜器--金属刀针;记载病种--疾手、疾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课件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麻药的应用 骨科器具应用
刀、制药用具、
复位用工具、
材料选择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蔺道人的《仙》未载入正史,以秘方形式流
传,《苏沈良方》中的“神授散”与《仙》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王寿《外台秘要》 1. 大分类:内、外伤
2. 小分类:骨折、脱位、
内伤、金创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接骨丹”相同
宋元时期,骨伤科文献与外科集中一起 北宋:“大医局”——疮疡兼折疡科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 五世医家祖传
2. 集元以前大成,承蔺道人之学,发展整
复术
3. 首创脊柱手法——“悬吊复位法” 4. 明代评价:“正骨兼金镞,推危氏言其
整复手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 椅背复位法(肩关节脱位)先进 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 肘、腕、髋脱位的复位方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麻药的应用
二药:草乌(麻醉) 生葱(解除)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
⑷并尝试手术正骨治疗法。 3.为骨伤科三期辩证内外用药奠定基础。
4.记录髋关节脱位与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
EXIT BACK NEXT
㈢元代危亦林与《世医得效方》
1.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 人,比 Davis 1927 年使用同类方法至少 早 580 年。
1、编撰出版了大量的中医骨伤科学专著,代表 性的著作有: 《正体类要》、 《正骨心法要 旨》、《伤科补要》等 。
2、涌现出有相当成就的骨伤科医学家,如:薛 已、吴谦、钱秀昌等。
EXIT BACK NEXT
3.对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理有深入的认识,如薛 已的骨伤疾病局部整体观、沈金鳌的骨伤疾病 气血病机学说。
通 木
抱 膝 圈
EXIT BACK NEXT
㈥ 清代钱秀昌与《伤科补要》
1.认识骨骼解剖知识对骨 伤科诊疗的重要性,附 列骨骼标志图。
伤的整体疗法。“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 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㈤ 清代吴谦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1.系统总结了清以前的骨伤科学成就。
EXIT BACK NEXT
2.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 推、拿、按、摩 ”。
3.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外 固定器具 ,如:固定 脊柱损伤的通木,髌 骨骨折的抱膝圈等。
EXIT BACK NEXT
理伤续断秘方》,标志着中医骨伤科学的形成。 3.骨伤科的医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损伤
的分类、破伤风的病因等。 4.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取得显著的进步。如葛洪、
王焘对开放性创伤的治疗,蔺道人对骨折的治 疗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EXIT BACK NEXT
㈣中医骨伤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公元960~1840 年)
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在理论、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都取得啦长足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将其发展历程做一简述。
一.发展历程1.1840年(鸦片战争)前这是在中医发展史上最迅速的时期,由于中医在治疗及预防疾病中处于统治地位,中医骨科得以迅速发展,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萌芽,到隋唐宋元时期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的兴盛,中医骨科的基础理论、诊疗技术及研究得以不断完善。
1.1 基础理论方面早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甲骨文即有骨折的描述[5],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代表性著作《内经》,详细记载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其阐发的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气伤痛、行伤肿等学说,奠定啦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随后的《神农本草经》,载骨伤科药物近100种,奠定啦骨科用药基础,《伤寒杂病论》创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为骨伤科内用药用药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唐时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有“金疮伤筋断骨侯”“金疮筋急相引痛”等专门症候[1],进一步深化啦骨科筋伤的理论,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对骨伤科内用药有啦新的发展,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从病因、病理上对骨科疾病进行阐述,进一步深化了骨科理论,宋金元时代,出现了学术上争鸣局面,张元素《医学启源》总结了治疗骨伤的引经药;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采用攻下逐瘀法治伤;李杲《医学发明》创制疏肝活血逐瘀的方药——复元活血汤;张洁古《活法机要》提出骨伤的三焦辨证方法;朱震亨提倡养阴疗法,对骨伤科的继承、发展产生啦深远影响,其后,朱楠《普济方》辑录大量骨伤科方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味,其中骨伤药物170余种,进一步深化啦骨伤科内外用药基础,薛己《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创“气血学说”,使骨伤科辨证理论有啦新的突破,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清朝以前的正骨经验,提出正骨八法,其理论基础影响至今。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这是对创伤后严重并发症—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晋·葛洪著《肘后救卒方》中,在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额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钱秀昌著《伤科补要》,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拔伸回旋法整复等。
一、损伤的分类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1.按照损伤部分分类:外伤和内伤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新伤和陈伤4.按照受伤部分破损情况分类: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与重伤6.按照伤者的职业的特点分类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二、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3.肌肉过度强烈收缩4.持续劳损损伤的症状体征局部症状体征(一)一般症状体征1.疼痛2.肿胀青紫3.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盂空虚5.弹性固定骨病的症状体征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病。
四诊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指导、结合实验室、影像学一、望诊要求暴露足够的范围,一般采用与健肢对比二、闻诊4.听筋的响声(1)关节摩擦音(2)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3)关节弹响声测量检查肢体长度测量法1.上肢长度从肩峰至桡骨茎突见2.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3.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使用)5.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6.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排骨头至外踝下缘。
肌力检查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是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临床检查法1.主要用途1.摸压痛2.摸畸形3.摸温度4.摸异常活动5.摸弹性固定6.摸肿块2.常用手法1.触摸法“手摸心会”2.挤压法检查肋骨骨折时、检查骨盆骨折时3.叩击法四肢骨折是否愈合4.旋转法5.屈伸法6.摇晃法明代医家异远真人《跌损妙方·用药歌》曰:“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3
二、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一)起源与萌芽
(二)基础理论的形成
(三)诊疗技术的进步
(四)骨伤科的形成
(五)--------发展
(六)--------兴盛
(七)--------危机
(八)--------新生
2023/11/13
4
(一)起源与萌芽(远古~公元前476年) 远古到夏商周
1.远古时代: 原始医学
华佗-麻沸散与五禽戏
东汉-《神农本草经》
2023/11/1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6
(三)诊疗技术的进步(公元220~58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 世上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2.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3.北魏太医署-骨伤专科医师——折伤医。
2023/11/13
月
2023/11/13
11
(八)骨伤科的新生(公元1949年以后)
成就:
1.成立中医骨伤科医院或中医院内设中医骨伤科。
2.学校开设骨伤专业、专业教材。
3.成立中医骨伤科研究所。
4.中西医结合骨科的的发展。
2023/11/13
12
现状:
1.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造 成的损伤层出不穷。
1.宋代-解剖学显著的进步 法学家宋慈著《洗冤集录》
2.金元四大家 3.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草乌散,记载有组成、功用、剂量、注意事项 世界上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2023/11/13
9
(六)骨伤科的兴盛(公元1368~1840年) 明清时代
明朝
1.《金疮秘传禁方》-利用骨擦音诊断有无骨折
2.夏、商、周三代 夏代-酒 商代-青铜器 周代-最早的医学分科
最新全科医师 中医骨伤-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 21年5 月202 1/5/2 2021/ 5/220 21/5/ 25/2/2 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2021/5/220 21/5/2May 2,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 21/5/22021 /5/22 021/5 /2202 1/5/2
传说“神农尝百草, 一日遇七十毒。”神 农氏教人们认识了许 多植物药。
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 3000年),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整理神农氏所尝试过百草性味及治病经验, 与其臣子岐伯、俞跗讨论医学理论,创制 医经,成为医学之神。
这一时期已有 石镰,又称为 砭镰。
《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其病皆为 痈疡,其治宜砭石”。
谢谢大家
对伤口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 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 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采用舞 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产生导引法。
旧石器晚期(约1.8万年前),在“山顶洞
人”遗址中,发现骨针、骨锥和其他骨制尖状器 具。《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 多玉,其下多箴石”。郭璞注解箴石:“可以为 砭针治痈肿者”。
掌握 熟悉 了解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道:“有了人类便有 了医疗活动。”
医学是人类预防或医疗创伤与疾病的一门科学。医 学与不同时代的历史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 及技术手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述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防治人体骨、关节及其周围筋 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 “正骨”、“伤科”等。 中医伤科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 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 疗成就,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整理总论部分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1.※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2.《五十二病方》载有52种疾病—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3.《吕氏春秋》为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基础。
4.晋.葛洪《肘后救卒方》—1、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2、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3、论述了开放性伤口早起处理的重要性4、烧灼止血法5、首创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5.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病理专著6.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
7.元.李仲南《永类钤方》—1、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2、创制了手术缝合针“曲针”8.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9.明代《金疮秘传禁用》记载了骨擦音作为骨折的检查方法。
10.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11.钱秀昌《伤科补要》—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拔伸回旋法整复12.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损伤的分类A部位分类: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可根据具体部位分为骨折、脱位、筋伤。
内伤——脏腑损伤和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B 性质分类急性——急骤暴力引起慢性——体位不正确或者劳逸失度,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病症C时间分类新伤——2-3周内损伤或者发病之后立即就诊者陈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D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开放性——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闭合性——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与黏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E程度分类:轻伤和重伤严重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性质、强度、作用时间、受伤部位及面积、深度等F职业特点、G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2.损伤的病因一外因(一)外力伤害A直接暴力——所致的外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B间接暴力——所致的外伤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分C肌肉强烈收缩D持续劳损(二)外感六淫;(三)邪毒感染二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明代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和”说明:人体的皮肉筋骨在遭受外力损伤时,可进而影响体内,引起气血、营卫、脏腑、等一系列的功能紊乱,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中医骨伤科学)
(一)夏代(前21世纪一前16世纪)
夏代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用以治病的针是石针、骨针。考古工 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制的酒器,《战国策魏二》曰: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可见在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 酒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
(二)商代(前16世纪一前1066年)
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从殷墟出土文物来看,不仅有刀、针、 斧、镑、矢等青铜器,而且还发现了炼铜遗址和铜范,说明商代 已达到青铜器的全盛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医疗工具也 有了改进和提高,砭石逐渐被金属的刀针所代替,子》记载,古 人“以刀刺骨”,说明“刀”骨伤疾患的手术工具了。
商代后期,我国汉字发展已基本成熟,辞和器物铭文中发现记载 的疾病有几十种,科的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有按 摩、外敷药物及药熨治病的记录。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防治骨关节及其 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 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 科”等,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 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 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对 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中医骨伤科的起源
一、远古时期 (远古——1.8万年前)
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 展着。
60多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 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 用火。
20万年前的“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 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 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骨伤科学发展史
六、骨伤科的兴盛与提高 (公元1368—1840年 明清时 期)
主要著作有王肯堂著《证治准绳》、钱秀昌著 《伤科补要》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沈金鳌著 《沈氏尊生书·杂病源流犀烛》等,其中代表性的 为薛己著《正体类要》。
七、骨伤科的厄运与危急 (公元1840—1949年)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中医受到歧视, 伤科医生视为“走江湖,卖膏药之下九流”。 刚处于萌芽状态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技术 不仅没有发展,而且基本失传。
二、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 前475年 夏、商、周)
1夏代发明了酿酒,这是医学史上的重大创造,洒是最早 的兴奋剂和麻醉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用以止痛, 这对处理创伤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商代的伊尹创制了汤液,这是医药发展史上的一次跃进, 标志着复合方剂的诞生,大大提高了药物疗效,对创伤施 行内治具有广泛的作用。 3商代达到青铜器的全盛时期,青铜器的广泛使用,改进 了医疗工具,砭石逐渐被金属的刀、针所代替,这是我国 针术的萌芽,也是骨伤科应用原始医疗工具的开始。 4周代,出现了专门的医生职业,使医学从巫术中解脱出 来而独立,医学本身也出现了分科专业化。
三、骨伤科理论的初步形成(公元前 475一公元221年 战国、秦汉时代)
1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基发掘的医学帛书,表明 了当时骨伤科技术的进步。《五十二病方》载 有52种 病,共103个病名,涉及内、外、骨伤、妇、儿五官诸 科。还载录中药247种,方剂283首,其中治伤方17首。 《五十二病方》中应用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这是世 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的最早记录。 2《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较全面、 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 治疗等基础理论,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如《灵枢·经 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的描 述。 3 西汉初期,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籍”记录了两 例完整骨伤科病案:一则是堕马致伤;一则是举重致 伤。西汉中期《居延汉简》的“折伤部”记载了创伤 骨折的治疗医案。
中医骨伤发展历程简述
中医骨伤发展历程简述中医对骨伤的治疗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最早的中医骨伤治疗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学经典中。
在古代,中医主要采用按摩、推拿等手法来治疗骨伤。
当时的医师通过手法的施加,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等效果。
到了宋代,中医骨伤治疗逐渐发展为以外治为主。
《外台秘要》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的外科治疗方法。
当时的医师通过采用贴药、熨法、刮法等方式,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通过外敷的方法来治疗骨伤。
这些外治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很好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到了明清时期,中医骨伤治疗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千金方》、《玉函方》、《温病条辨》等医学经典陆续问世,其中对于骨伤治疗的记载更加详细和系统。
中医药物治疗在骨伤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一些著名医师如杨绍通、朱震亨等也对骨伤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的引入,中医骨伤治疗得到了新的发展。
中医骨伤专科逐渐形成,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石井熊彦等医师提出的“活血化瘀”治疗理论,对骨伤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骨伤治疗方法也逐渐丰富,如针刺疗法、火罐疗法、拔罐疗法等都被广泛应用于骨伤康复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骨伤治疗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医学与中医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骨伤治疗模式。
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也融入了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
总的来说,中医骨伤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按摩推拿到现代的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治疗方法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成果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对于骨伤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骨伤治疗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 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 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 骨、折疡、金疡
• 疡医、伤科、正骨科、骨伤科、骨按 科……
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1.中医骨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2.历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
•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它较详尽的论述了 金疮和痈疽的诊治。并收载了34首治疗伤科疾患 的方剂。
• 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外消、内托、 排脓、生肌、灭瘢等治法。
• 虫类药的应用 • 骨肿瘤的诊断预后 • 阴疽(髋关节结核)、筋疽(脊柱结核)的症候
பைடு நூலகம்
《诸病源侯论》
骨、脉、筋、肉、气血。“肝主筋、肾主骨 ……”、“形伤痛、气伤肿”。
骨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骨蚀、骨疽 、痹证、痿证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 攻下逐瘀方药: • 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蛰虫
丸等
《神农本草经》
载药365种,应用于骨伤科的药物约100种。极大的 丰富了骨伤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手段。 “桃仁主瘀”
第一节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理 论的形成
• 周、秦、汉时代:约公元前1100—公元 220年)
• • 这一时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 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黄帝内经》对中医骨伤的主要 贡献
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
《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 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
孙思邈
• 在骨伤科方面总结了补髓、生肌、坚筋、固骨类 药物,介绍了人工呼吸复苏、止血、镇痛、补血、 活血化瘀等疗法。
• 载录了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采用蜡疗、热敷、 针灸等外治法,丰富了伤科治疗法。
• 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养阴疗法——骨折、植 骨)
• 《永类钤方》·李仲南, • 首创过伸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 创制手术缝合针“曲针”; • “有无粘膝”髋关节前后脱位的鉴别
• 清创疗法4要点:早、彻底、分层缝合、正确包扎 • 详细描述破伤风,指出是创伤后并发症 • 论述“筋伤”的证候、治疗方法、预后 • 创口不愈合的病因病理,强调去碎骨和清除异物
的重要性 • 指出骨结核(附骨疽、骨痨)的好发部位:髋、
膝关节,儿童脊椎、膝关节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 人
1. 现存最早骨伤科专著 2. 分述骨折、脱位、内伤 3. 总结一套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 4. 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功能锻炼的治疗大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章节要点
• 中医骨伤的防治范围 • 首创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 • 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正骨八
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尚天裕·骨折治疗
四原则:
• 中医骨伤科的许多世界第一。
• 晋代葛洪(公元315年)首创颞颌关节脱 位“口内复位法”。
• 手术器械——砭镰
• 外科医生——俞跗
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①由于火的发明,逐渐产生了熨法和灸法。 ②本能地局部抚摩按压来缓解疼痛,此即按
摩治疗筋伤的起源。 ③采用泥石末、树叶草根、草灰等塗裹于伤
口止血、消肿、止痛等,久久便发现了植 物的不同作用,这便是药物外治法的起源。
外治法的三大发明: ①熨灸法;②按摩治损伤; ③ 药物外治法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
前476年)
• 萌芽,疡医
• 夏—酒:通血脉、行药势,止痛、消毒
• 商—青铜器--金属刀针;记载病种--疾手、 疾肘……;桃仁主瘀
• 周—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 药……”;
• ①酒用于医疗; 生;
②金属医疗器械产
• ③医疗列入管理机构;④正式定病名,定 部位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继承、创新,世界上最 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麻醉药— —草乌散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 就,特别是唐代以后的伤科专著、作者及 主要学术思想,以及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的一些技术和成就。
第一节 中医骨伤起源
远古时期——公元前476年
原始氏族社会(1.8万年前——公元 前21世纪)
• 能够制造较精细的工具:砭刀、骨针、石 镰等。
• “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 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 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 结筋。”——《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节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 展
• (宋、辽、金、元) • 约公元960-1368年 • 医学界百家争鸣、篷勃发展
• 宋·“太医局”设“疮肿兼折疡科” • 元·“太医院”设“正骨科”和“金镞兼疮肿科”
• 《洗冤集录》南宋宋慈著,我国现存最早法医学 专著,较详细描述全身骨骼、关节结构,记载人 体各部位的致伤原因、症状、检查方法
• 隋代巢元方(公元610年)首创的“骨折清 创内固定术”
• 唐代蔺道人(公元846年)创立 的“以 子对母法”、“靠椅背式复 位 法”治 疗骨折和脱位。
• 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 理伤续 断方》问世。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
中医骨伤的防治范围
• 1、骨伤:骨折和脱位
3、筋伤: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
法
5. 进一步阐发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理论 6. 提出手术整复 7. 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 分类及复位方法及采用椅背复位法
治疗肩关节脱位
8. 介绍杉树皮夹板固定方法 9. 分“早、中、晚”三期治疗损伤 10.体现骨伤科内外兼治的整体观(方50首、药139味,内服
、煎洗、填疮、敷贴)
• 蔺道人积累了前人经验,提出五大治伤原则: • ①清创缝合; • ②手法复位; • ③固 定; • ④练 功; • ⑤内外用药。
第三节 诊疗技术的进步
• (三国、晋、隋唐、五代 • 约公元220-960年) • 这一时期,战争-伤残-骨伤科技术发展
华佗
• 精通方药、针灸、养生,更擅 长外伤科手术。
• 发明“麻沸散”,行刮骨术 • 五禽戏,练功、养生,康复
《肘后救卒方》——葛洪
• 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 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 论述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 桑白皮线进行断肠缝合 • 烧灼止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