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细化分级护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_李小燕
中国护理管理88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V ol.12, No.9 September.15, 2012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100020 作者简介:本科,副主任护师,副主任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指出:分级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1]。
2011年又提出将分级护理级别再细化,但如何细化成了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
现在使用的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用于评估住院病人是否具有自理能力。
然而,儿科病人在自理能力方面不同于成年人,一个6岁左右的儿童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可以得到95分以上,但分值所表现的实际能力与成人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处于疾病状态的患儿,即使能够完成自理,也会因为疾病的轻重程度、治疗种类和频率的不同而影响其自理能力。
如何在医嘱护理级别的基础上进行细化是儿科住院病人管理的难点。
为尝试细化护理级别工作,我院护理部对住院病人的护理级别进行了调查,发现内科住院病人的医嘱护理级别均为一级护理,是医生根据儿科病人的特点、医疗诊断以及病情特征确定的,通常不能通过医护沟通改变。
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应在病人的医嘱护理级别基础上进行,所以护理部制定了“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等级标准”,各科病房再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轻重、自理能力、治疗种类以及活动受限程度等进一步细化,将病人的生活护理等级与护理级别相结合,形成了现在的细化护理级别模式,为进一步对病人实施分级护理提供依据。
1 细化分级护理方法1.1 护理部制定分级护理标准细化方法住院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标准由护理部制定,即“住院病人生活护理等级标准”,标记为A、B、C、D 4个等级的界定标准,根据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医生对病人病情轻重程度的界定划分,同时对护理工作内容作出要求,见表1。
1.2 病区护士长根据病人的治疗、护理特点进一步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各病区的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制定的“住院病人生活护理等级标准”,以疾病诊断和特点为依据,将病人的医嘱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等级相结合,在医嘱护理级别的基础上确定病人的生活护理等级, 标记为“一级A ”“一级B”“一级C”“二级B”“二级C”“二级D”“三级C”“三级D”。
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
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儿科患者需要特别护理,包括充分的医疗保健,教育和情感支持。
这需要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负责任的医护团队,而在其中,儿科护士分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儿科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是指按照护理技能、知识水平、从业经验等因素的不同,将儿科护士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在不同层次的护士之间明确职责、协调工作、相互支持,以形成一个有序有效的工作模式。
本文将从儿科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面进行论述。
一、提升护理质量儿科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可使得在不同层次的护士之间分工明确、护理重点明确,避免因为重复的工作而耽误了其他重要的护理工作。
例如,初级护士可以负责基础护理如测量体温、测量血糖等,高级护士则负责更复杂的操作如给静脉输液、护理有呼吸机的病人等,这样贴心细致和专业护理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儿科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使得护士之间更好地协作和沟通,避免了因为工作交接不清而导致出现漏洞和失误。
各级别的护士在工作上也有了更具体的工作指引,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促进职业发展和成长儿科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可为护士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机会。
初级护士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成为高级护士,而高级护士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为团队带来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满意度儿科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使得护士之间更好地协作和沟通,工作中也可以相互支持和相互学习,这可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满意度。
得到了好的成绩,团队成员的内部信任感和归属感也会增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更高。
综上所述,儿科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对提高儿科护理的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职业发展和成长、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满意度都有非常积极的效果。
因此,儿科医院应在开展护士分层管理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标准和工作流程,加强与医生的合作,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分级护理落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分级护理落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级护理,也称层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将护理工作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以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这一护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然而,分级护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分级护理落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1 人员短缺分级护理需要有足够的人员投入,以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很多医疗机构中,人员短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作量大、压力大,护理人员常常无法充分发挥分级护理的优势。
1.2 护理标准不一分级护理需要明确的标准和指南,以便护士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和制定护理计划。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同机构和科室对于分级护理的标准和指南存在差异,导致护理质量无法保证。
1.3 绩效评价不完善分级护理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然而,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很多机构过于强调数量指标,而忽视了质量指标,导致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
二、解决方案2.1 增加护理人员为了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医疗机构应该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
这需要通过加大对护理专业的培养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护理行业。
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班和轮岗制度,充分利用现有人员资源。
2.2 统一护理标准为了保证分级护理的质量,需要统一护理标准和指南。
这需要由相关专业组织或政府制定,并定期进行修订。
同时,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的培训和沟通,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够理解和准确执行分级护理的标准。
2.3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为了评估分级护理的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既包括患者满意度和疗效指标,也包括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4 强化信息化支持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支持分级护理的落实。
儿科分级护理制度
儿科分级护理制度儿科分级护理制度旨在为儿童提供全面、安全、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在儿科分级护理系统中,儿童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得到适宜的护理和治疗,确保儿童的健康和福祉。
本文将探讨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过程以及存在的挑战。
一、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性儿科分级护理制度是保障儿童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与成年患者相比,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病情较为特殊,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儿科分级护理制度能够确保儿科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避免了因病情较轻的儿童占用急救资源的情况发生。
同时,该制度还能够提升儿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二、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过程1. 规划与策划阶段制定儿科分级护理制度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策划。
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由儿科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组成。
其次,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儿童医疗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然后,制定适用于儿科的分级标准和护理指南。
2. 分级护理评估与认证阶段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将儿童分为不同的级别,如急救级、重症级、普通级等。
针对不同级别的儿童,制定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同时,评估医院的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提供相应级别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院需要通过相关认证机构的审核,获得儿科分级护理认证。
3. 实施与监测阶段将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纳入医院的医疗流程和管理体系中,确保其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和有效性监测,及时调整和优化护理方案。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对儿童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儿科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挑战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和解决。
首先,需要建立完备的儿科护理知识体系和培训体系,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儿科分级护理制度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配。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在现代医院中得以广泛应用。
该制度旨在为新生儿提供针对其特殊需求的个性化护理,并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实施过程以及优点。
一、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新生儿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其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健康和福祉,实施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至关重要。
首先,分级护理制度能够确保新生儿得到个性化的护理。
通过将新生儿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医疗需求以及生理状态划分为不同级别,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针对其特定病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分级护理制度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根据新生儿病情分级,医护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分配护理资源,确保每个新生儿都能够获得充分的关注和照顾。
这有助于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最后,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加强家庭与医院之间的合作。
家庭是新生儿康复的重要一环,他们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还能够学习护理技巧并在必要时提供临时帮助。
通过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可以与家庭进行更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新生儿的健康努力。
二、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过程在实施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级标准。
这需要基于可靠的医学证据和统计数据,综合考虑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疾病情况和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简明、易于理解,并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
其次,培训医护人员。
新生儿科是一个专业性较高的领域,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之前,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实施该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另外,建立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护理环境也是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生儿科应该设有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并保持良好的清洁和安全环境,以确保新生儿能够得到适宜的护理和治疗。
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
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儿科患者人数的增加,儿科护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分层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科护理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
一、分层管理分层管理是指将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根据各层次的职责、能力和工作要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实现优质、高效的管理。
在儿科护理领域,分层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基本的护理和监测,如基础生命体征记录、卫生护理、饮食喂养、疼痛评估等。
二级护理:是在一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对患儿的护理干预,如同侧卧位翻身、拍背排痰、氧疗、输液等。
三级护理:是在二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对患儿的干预,如胸腔闭式引流、人工气道管理、胃肠减压等。
二、分层管理的优势1.强调患者个性化护理分层管理使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一级护理适用于一些健康状况较好的患儿,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更多的二级和三级护理。
2.明确护理工作职责分层管理让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一级护理主要负责患儿的日常护理,二级和三级护理则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提高护理质量分层管理使护理人员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职责,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的逐层升级,增加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治疗,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有效提高了护理水平。
4.节省资源分层管理可将护理人员、医疗器械和药品等资源有效分配到各个层次,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因为每个层次均具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哪些资源进行分配,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
三、分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患者需求不同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护理,可能需要跨越不同的护理层次。
解决方案是增加评估工作,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和可操作的护理方案。
儿科病人细化及分级护理方法探讨
儿科病人细化及分级护理方法探讨发表时间:2015-10-27T09:35:25.1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作者:张守云[导读] 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者年龄普遍较低,同时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强,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按照高级别的护理等级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
张守云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儿科病人细化及分级护理方法,希望能够为儿科护理水平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儿科;病人;护理分级通常情况下,内科住院病人的医嘱护理级别都是一级护理,这是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儿科病人的特征而制定的一个具体的护理方案,通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医生和患者的交流而发生变动的,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应该在病人的医嘱护理级别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也制定了比较科学和完善的住院病人生活护理的标准,它能够很好的达到护理的效果,同时也将病人的病情和护理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先进和完善的护理模式。
1、细化分级护理方法1.1护理部制定分级护理标准细化方法通常情况下,住院病人的细化护理等级标准都是由护理部制定的,也就是说住院病人的生活护理等级标准的制定上可以将其标记成A,B,C,D四个等级,根据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病人自身的自理能力以及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来对护理工作作出更加详细合理的要求。
1.2病区的护士长应该根据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特征对护理等级进一步细化每个病区的护士长都应该根据病区制定的护理等级标准和医生给病人开具的诊断为主要的参考和依据,将病人的医嘱护理等级和生活护理等级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医嘱护理等级是基础,所以在确定生活护理等级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对医嘱护理等级予以重视。
而在细化的过程中可以将患者标记成一级A,一级B,一级C,二级B,二级C,二级D,三级C和三级D。
(1)如果医嘱对患者的病情标明是危重,或者是病危的患者,无论患者本身有没有自理能力,有没有家人的陪伴都需要直接将其护理等级划分到一级A当中,而需要注意的是特级护理并不在细化分级的范围之内。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摘要】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儿童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病情进行评估和分级,护理人员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有效地提升护理效果。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及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并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科病人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全面探讨,强调了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这一护理方法,提高儿科病人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可以为儿童病人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关键词: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病情评估、护理方法、护理效果评估、护理流程优化、重要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是指根据儿童患病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方法。
儿科病人由于年龄特殊、生理发育未完全成熟,患病种类和病情复杂多样,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护理。
传统的护理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儿科病人的需求,研究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科病人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根据儿科病人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分级护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成为当前儿科护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的重要性,分析其意义和研究目的,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指导,提高儿科病人护理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儿科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效果,实现个性化护理,更好地满足不同病情和需求的儿童患者。
通过对病情评估与分级,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儿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措施。
通过护理效果评估的方法,可以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摘要】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对于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护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不同患儿需求的一刀切、医护人员分工不明确等。
细化分级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个性化护理更加精细化。
其潜在优势在于提高患儿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包括内容应该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生活习惯等因素。
实施策略需要建立跨学科团队,规范操作流程。
效果评估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病情改善等指标进行评估。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的应用前景广阔,提供了更多的护理选择,为未来的儿科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启示了护理工作者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提升护理技能、优化护理流程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重要性、不足、潜在优势、内容、实施策略、效果评估、应用前景、启示、研究方向1. 引言1.1 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探讨的重要性在儿科护理领域,对病人进行细化分级护理方法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病人的治疗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一劳永逸的护理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病人的需求。
针对不同病情、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情况的儿科病人,采用细化分级护理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通过详细了解每位儿科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和个人需求,将病人进行细化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护理工作。
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增强病人对医疗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细化分级护理方法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上,从而为儿科护理工作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探讨儿科病人细化分级护理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2. 正文2.1 现有儿科病人护理方法的不足之处传统的儿科病人护理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个性化的特点。
护理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护理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以护理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为题,本文将从护理分级护理的背景与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护理分级护理的背景与意义护理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并为每个级别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服务标准。
护理分级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二、护理分级护理存在的问题1. 护理分级标准不统一: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对护理分级标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差异,导致患者在不同医院或科室接受到的护理水平不一致。
2. 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由于护士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差异,导致同一级别的患者在不同护士的护理下存在差异。
3. 护理分级评估不准确:护理分级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不完善,评估结果可能存在主观性和误差,影响护理分级的准确性。
4. 护理资源分配不合理:在护理分级护理中,有些低级别护理患者可能会占用过多的护理资源,导致高级别护理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护理。
三、整改措施1. 统一护理分级标准:制定统一的护理分级标准,明确每个级别的护理要求和服务标准,避免不同医院、科室之间的差异。
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护理技能和专业素养,确保护理水平的一致性。
3. 完善护理分级评估工具:研发科学、可靠的护理分级评估工具,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避免主观性和误差。
4. 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根据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合理配置护理资源,确保高级别护理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护理,避免低级别护理患者占用过多的护理资源。
5. 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护理分级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护理分级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和医疗服务效率。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护理分级标准不统一、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护理分级评估不准确和护理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分级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分级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分级护理成为了现代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分级护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整改和解决。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主要问题1.质量与标准不统一:目前各地区在制定分级护理标准上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
有些地方没有明确细致的操作规范,导致同样是“护理”却缺乏统一性;另外,有些机构或个体推行政策较为宽松,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质量管理。
2.专业素养匮乏: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培训少、认证难等原因,目前从事分级护理工作的人员普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给患者带来安全风险,并可能导致患者获得低水平甚至错误治疗。
3.信息沟通与协作不畅:分级护理涉及多个环节的协同工作,包括医、护、药等多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协作机制不完善,导致患者在不同环节中容易受到疏漏或误解。
4.服务细节不周全:部分机构只注重基础护理需求,忽视了患者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支持。
这使得患者存在孤独感,并可能影响康复效果。
三、整改措施1.建立统一标准:相关管理部门应从国家层面出台统一的分级护理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并加强监管力度。
要确保各地区及机构遵守规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鼓励从事分级护理工作的人员参加相关培训项目,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认证制度。
通过系统化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3.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信息共享平台,将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并确保数据安全性和互联互通性。
通过信息共享,提高沟通协作效率,减少误解和疏漏。
4.注重心理健康:加强对分级护理服务中的心理支持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提供娱乐设施等方式以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帮助其更好地康复。
5.加大公共投入力度:政府应从财政预算中增加养老服务经费,并向有需求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相应资金补贴。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分级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现代医疗护理体系中,分级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患者得到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然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患者需求的多样化,分级护理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分级护理的质量,有必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首先,分级护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护理评估不全面。
在进行分级护理时,有些护理评估工作并不充分,只关注疾病的治疗,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导致护理计划的不完善,影响了护理效果。
二、护理执行不到位。
部分医护人员对于分级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不力,导致患者在不同护理等级之间出现漏洞,容易造成护理工作的断档和疏漏,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况。
三、护理监管不严格。
部分医疗机构对分级护理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使得患者的护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加强护理评估。
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评估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建立全面的护理档案,为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奠定基础。
二、加强护理培训。
医疗机构应该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对分级护理的认识和执行能力,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相应等级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护理监管。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分级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护理服务,提升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分级护理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医疗机构将能够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
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1. 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专业知识要求,合理分配护士的工作任务。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将高级护士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普通护士负责一般病情患者的护理工作,分层管理使得护士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提高工作效率。
2. 提升服务质量: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级别的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患者合理分配给不同级别的护士进行护理。
高级护士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和专业的护理服务,而普通护士则能够提供基本护理服务。
通过专业分层管理,可以提升儿科护士的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护理需求。
3. 保障患者安全:护士分层管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将患者分配给相应的护士。
高级护士可以及时识别和处理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高度保障患者的安全。
护士分层管理还能够确保护士的工作负荷适度,避免过劳导致的错误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4. 提高员工满意度:护士分层管理将护士分配到适合自己能力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高级护士可以担负更多的责任和挑战,满足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为普通护士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护士的成长。
通过分层管理,护士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工作满意度。
5. 提升医院形象:护士分层管理能够提高儿科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医院在儿科领域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通过高级护士的指导和培训,普通护士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专业分层管理也能够提高护士团队的合作效率和凝聚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提升医院形象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护士分层管理可以合理分配护士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不同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员工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体会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01264投稿邮箱:zuixinyixue@·护理管理·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体会齐艳红(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医院 儿科门诊,吉林 长春 130600)0 引言儿科护理工作不同于成人护理工作,基于患儿的特点,其护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风险 [1]。
而良好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有研究报道,在传统的常规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未进行分层,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护理工作人员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分层使用护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8月的1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护士分层级使用方案组采取护士分层级使用方案。
分析了护士分层级使用方案对于儿科患儿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8月的100例儿科患儿,进行随机数字表分组护士分层级使用方案组年龄1-12(6.24±2.21)岁;男26例,女24例,常规护理组年龄1-13(6.14±2.28)岁;男27例,女23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护士分层级使用方案组采取护士分层级使用方案。
第一,建立一个层级的护理团队:护理组的负责人由护士长领导,护理工作人员部门参与了护士和外科手术中的成员培训。
根据护理工作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和技能分组,明确护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并定期进行评估。
每个小组有1名小组组长,两名护士,根据等级的层级分配。
责任由护士长领导管理。
其中,组长负责病房管理和解决日常护理问题。
护士负责基本护理。
第二,护士分层级使用实施方式:根据患儿人数加强对早,晚班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灵活化,确保早晚护理质量;第三,质量检控: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工作会议,为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于成绩突出的护士进行奖励,对于护理存在问题的护士给予一定的惩罚,奖惩有度,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2]。
分级护理整改措施
分级护理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分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性。
然而,在实践中,分级护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整改和改进。
二、问题分析1. 护理级别划分不准确:可能存在护理级别划分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患者得不到适当的护理。
2. 护理措施不全面:可能存在某些护理级别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某些必要的护理措施。
3. 护理记录不完整:可能存在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完整的情况,影响护理质量的评估和监控。
三、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 重新评估护理级别划分标准:a. 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由护理专家和医生组成,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指标、疼痛评估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级别划分标准。
b. 定期对护理级别划分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与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保持一致。
2. 完善护理措施:a. 根据护理级别划分,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护理级别的患者都能得到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护理。
b. 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护理技能和专业水平,确保能够正确实施各项护理措施。
3. 加强护理记录管理:a. 制定规范的护理记录表格,明确记录内容和要求,确保护理记录的规范和完整性。
b. 引入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护理记录的电子化,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c. 设立护理质量评估小组,定期对护理记录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培训。
四、整改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整改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对护理级别划分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评估划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 对护理措施的实施进行抽样观察和评估,检查是否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护理。
3. 对护理记录进行定期抽查和审核,评估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4.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分级护理整改措施的反馈和评价。
分级护理整改措施
分级护理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分级护理是一种将患者按照护理需求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类,并为每一个等级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护理模式。
它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然而,在实施分级护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整改和改进。
二、问题分析1. 护理等级划分不许确:护理等级的划分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和心理需求来确定,但有时候可能会浮现划分不许确的情况,导致患者得不到适宜的护理。
2. 护理措施不完善:分级护理需要根据不同等级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但有时候可能会存在措施不完善或者不合理的情况,影响护理效果。
3.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分级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有时候可能会存在护理人员培训不足的情况,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三、整改措施1. 重新评估护理等级划分标准:针对目前存在的护理等级划分不许确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护理等级划分标准,确保划分准确、科学,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护理需求。
2. 完善护理措施:根据重新划分的护理等级,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每一个等级的患者都能够得到适宜的护理。
护理措施应包括生理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全面、细致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3.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我们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分级护理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以及与患者沟通、协调工作的能力培养等方面。
4.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护理质量的提升,我们需要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的护理质量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分级护理需要各个护理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沟通。
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护理等级划分准确:重新评估护理等级划分标准后,能够准确划分患者的护理等级,确保每一个患者都能够得到适宜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细化分级护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的探索思考儿科细化护理的方法。
方法制定儿科细化分级标准,确立ⅰ、ⅱ、ⅲ、ⅳ4个等级标准。
然后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依据患者年龄、病情轻重、治疗项目、活动受限度、自理能力等进行进一步细化。
结果在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8
个护理等级。
依次分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等级,由护士长确认患者的护理级别。
结论儿科患者年龄低下,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医师给予的护理级别较高,通过儿科细化分级护理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护理等级的进一步认知,进而促进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儿科;细化分级护理方法;思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42-02
分级护理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采取不同等级的护理。
而近年来又将分级护理进一步细化,怎样进行细化便成了我们重要的思考问题。
儿科患者年龄偏低,用指数评定量表评估出的结果与患者实际能力相差较大,儿科患者即使可以完成自理,也会受到疾病轻重度、治疗频率和种类的不同影响。
为研究细化护理级别,我院护理部对儿科患者的护理级别进行了分析调查,根据儿科患者年龄、病情轻中度、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受限度等情况做了进一步细化分级,把患者生活护理等级和护理级别结合起来,形成细化分级护理级别模
式,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护理[1]。
现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儿科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整理作为研究的参考对象。
1.2 方法
1.2.1 制定分级护理标准由护理部制定住院患者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标记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标准,然后依据患者自理能力和医生对患者病情轻重度的界定进行划分,并对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要求。
1.2.2 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根据疾病的诊断及特点,将患者的医嘱护理级别和生活护理级别相互结合,在医嘱护理等级的基础上制定患者的生活护理等级,其标记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等级。
1.3 分级细化护理应的几点思考医师及护理人员对儿科患者的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等级分别进行确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医师对护理级别认知匮乏,还可促进护理人员主管的能动性。
指定的标准不但要考虑儿科患者的自理程度,还需考虑到患者的疾病轻重度、治疗频率和种类的不同,这些都对患者自理能力产生影响。
医师对分别护理认知程度较为客观,在下达护理级别时,若与护理人员意见不统一,则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进行协商达成统一意见确定护理级别[2]。
但患者较多时,协商频率过多会影响工作效率。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及时确定护理
级别解决患者护理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护理人员准确执行医师下达的护理级别,关键在于标准护理级别的适用性。
由此可见,细化分级护理应该以医嘱护理的级别为根本,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细化。
2 结果
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分级标准,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表明“病危”、“病重”,不管患者是否有自理能力,均将患者的护理等级设定为一级ⅰ。
特级护理除外。
一级ⅱ以下等级标准按照患者年龄、病情轻中度、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受限度等情况做了进一步细化分级[3]。
各科室疾病所存在的特殊阳性特征、治疗及检查等特点,与护理级别标准相结合,确认患者生活等级。
根据以上等情况细化为一级ⅰ、一级ⅱ、一级ⅲ,二级ⅱ、二级ⅲ、二级ⅳ,三级ⅲ、三级ⅳ等8个不同等级。
3 讨论
为了更细致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因此制定了分级护理级别。
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形式较快,对其准确的确定生活护理级别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依据儿科患者生活护理需求进行护理等级分类,使护理人员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专业护理,使工作可以有序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4-6]。
综上所述,将儿科患者生活护理等级和医嘱护理级别相互结合,对患者年龄、病情、治疗种类、自理能力以及活动受限度等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儿科患者的康复,并且护理人员
也能充分的了解到患者的需要,进而给予患者全方位有效的护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石贞仙,吴变梅,李晶芳.分级护理新标准的制定及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0,8(2):11-14.
[2] 张绍兰.对贯彻《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1,25(4):1019-1020.
[3] 韩世范,张倩,程金莲,等.分级护理决策护士的资质和培训提纲制定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5):2257-2263. [4] 徐惠华.38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诊及分级护理的探讨[j].全
科护理,2010,8(9):792-793.
[5] 赵晓春,陈向军,闫德雄,等.细化休克护理指标在156例小儿中重度烧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79-2480.
[6] 谢鑑辉,张妮,刘华香.护士层级管理在儿童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