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五问
课后作业(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共五篇)
课后作业(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共五篇)第一篇:课后作业(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课后作业(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这门课指出:“相对于小学,初中的读写可能更重要一些,所以我们以读写为基本的抓手”。
想一想,读写结合的途径有哪些?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所教课文内容的不同题材和体裁,进行随文练笔,对提高习作水平十分有效。
随文练笔,它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就文取材,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组织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言意兼得”,读写交融,相互促进。
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它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贴文本,而且形式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起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设计如下的练笔:仿写,补写,扩写,续写,改写等。
一、仿写练笔仿写,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在练笔中,学生捕捉范文的特点,模仿范文练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经典的构思,精妙的布局,精当的遣词造句,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仿写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仿内容这种仿写可以开阔学生的选材思路,使学生在作文时有人有物,有话可写。
如学习完《放风筝》一文,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的样子。
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或自己看到过的风筝在天上飞的样子。
由于学生有了课文的“范本”,有“模”可仿,也就有了练笔的兴趣,精彩的章句也层出不穷:“那美丽的…翠鸟‟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一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好像在寻找食物似的。
”“那金黄色的…巨龙‟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光彩夺目,好像在天空中追寻着巨大无比的火球。
”这些都是学生练笔时精美的句子。
2、仿方法这种模仿是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丰富,更包括了性格、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生长的气息,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五个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帮助教师思考如何让课堂更充满生长的气息。
一、你的课堂是如何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重视如何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和支持,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积极性。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有所突破,不断成长。
二、你的课堂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能力之一。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且勇于实践。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只有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去创新,他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和改进。
三、你的课堂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在当今社会,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且学会与他人共同合作。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团队竞赛和课外拓展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就,他们才能在合作中不断地成长和获得进步。
思维拓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未来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成就教学的“五问”
【旧文重提】语文教师成就教学的“五问”冯为民语文教学博大精深,语文教学研究头绪纷繁,对普通语文教师而言,怎样找寻到进入语文教学研究者角色的通道似乎是很难的,而事实上,每一位语文教师只要能真正做语文教学研究有心人就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学研究者。
平心而论,处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所从事语文教研的目的本质上就是成就自己的教学,让课上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语文教师要达到如此的水准,并不需要爬罗剔抉,刮垢磨光,遴选特殊的人才,而只要语文教师具备教研自觉,把教学研究生活化、常态化,时时关注教学,就很容易找到教研的最佳通道,成就自己的课堂,成就自己的教学,成就自己的职业人生。
在我看来,教学即研究,语文教师在面对自己所教的课文时,坚持好五问就能日有所进,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这五问是:可以教什么?适宜教什么?决定教什么?实际教什么?教得怎么样?一问:可以教什么?留心的语文教师经常会听到同行这么说:“这篇课文不知怎么教!”说这话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发现要教的内容太多,自己无法取舍,抑或自己的思路很乱,理不出教的头绪;二是觉得课文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要讲,讲了肯定学生不感兴趣,因为自己本身就不感兴趣。
还有时也会听同行这么说:“没啥可讲的!”可能也有两种原因,一是课文太浅学生一看就明白,没有讲的必要,二是自己觉得要讲的内容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没有必要再在课堂上讲了。
如果是出于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和对课文的潜心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则这些语文教师的研究意识还是很强的,但大多数情况之下,说这两句话的人都是很轻率的,没有找准课文的教学价值究竟在哪里,哪些是可以教的。
从课文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是具有教学意义、符合语文特性的内容都可以教。
如课文中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知识层面的,除了知识层面的,还有文化层面的,课文的人文价值也是有许多“可以教”的,还有用以进行能力训练的某些方面也是“可以教”的。
譬如,“字”的可教性也是不可小觑的,小学的识字教学就是,如果从文字学的原理来讲也有许许多多值得讲,高校中文专业的文字学还是一门专业课呢,从做学问的角度看,研究文字学还是研究国粹的高深学问呢。
每课“五问”——打造有效课堂
每课“五问”,问出精彩每篇课文,教什么,学什么,达到怎样的目标才算教好?我们不妨每课“五问”。
一问:学生能正确、端正地默写生字词吗?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最基本的任务。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人在键盘上敲打如飞,可提笔写字时却是错别字连篇,书写不堪入目。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汉字的默写、书写。
每课的生字词,不仅要默正确,而且要默端正,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
二问: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词句吗?正确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学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
词句是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要想理解课文,必先理解词句。
经常看到课文分析完了,有很多词语学生却不能正确理解。
如把“赛跑”说成“拼命地跑”。
汉语丰富多彩,词语之间有范围、感情、程度、搭配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有具体的意思,这些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正确。
只有正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
三问: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表达方法了吗?《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更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怎样写的、怎样布局谋篇的和怎样遣词造句的。
当然并不是每一课都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领悟,而要抓住课文最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去领会,让学生一课一得。
四问:学生进行了迁移运用了吗?“学以致用”。
课文中的词语应让学生造句、造段。
课文中典型句式、段落应让学生仿写,仿其形,仿其神。
有的课文开头结尾好,就应让学生去模仿;有的课文场面描写好,就应让学生仿写;有的课文细节写得好,就让学生学写细节;有的课文对话写得好,就应让学生写对话,等等。
只有读中学写,读中练写,才能由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问:我交给学生方法,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习惯了吗?怎样理解词语,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怎样概括课文大意,怎样回答好问题,怎样写好细节等等,这些方法应教给学生。
这课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是训练学生复述能力,还是训练仿写能力,还是训练想象能力等等,心中要有数。
中学语文分层次问题教学探幽
中学语文分层次问题教学探幽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进行分层次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会浅谈关于中学语文分层次问题。
一、什么是中学语文分层次教学?中学语文分层次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文化程度、语文水平、认知能力等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
中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本质是将震荡巨大的语文知识体系分解为不可数目的小球,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相当程度和认知能力设计与贩卖性感的体系,肉包子,这样才能达到教学事半功倍、不拘泥于学生形态等效果,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为学生在为高考中争取良好的成绩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中学语文分层次的实施方法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文化程度、认知能力等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微调,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是国家流传典学大家油嘴滑舌之道。
2.课程设置语文课程应和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匹配,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符合,课程设置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差异化处理。
3.教材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教材策略也应有所变化,大大简化教材内容,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的设计思路,帮助和鼓励学生养成系统地、理性地学习语文的习惯。
此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选择适当的教育工具为必要的补充。
例如,对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适当地使用电教设备学习。
三、中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优势1.教育个性发挥中学语文分层次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造出更好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
2.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教学规划,可以很好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策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加安全和自信。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得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课堂着力“五问” 实施有效教学
课堂着力“五问” 实施有效教学作者:孙粉林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6期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
当然无效的提问,是空耗学生学习动能,是“毁人不倦”的提问。
问法有若干种,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在于多,有效就行。
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思维,“问”激情,“问”创造。
关键词:重点;难点;提问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66-01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过程。
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很大程度上靠提问来实现。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使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实现教学反馈的最基本方式,师生间的对话、评价也是一种间接、变相的提问。
数学知识的呈现是抽象的、静态的,枯燥乏味的,同时课堂时间、资源有限,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与学生的思维耦合,要节约学生的思维成本,紧紧把握教材特点,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问出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问“三维目标”达成处提问要有目标性,要紧扣动态目标,教师应以吃透认知目标、发展情感目标、强化操作目标为基点,围绕教材中心,结合班级学情,使设计的问题明确易懂。
同时课堂提问还应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注重深度、广度、坡度并举,情境性、生活性、趣味性相融合。
通过问题的准确切入,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感知的对象,使学生的思维向“三维目标”集结。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初始目标是让学生知晓替换的含义,明确等量代换中变质不变量。
在新授课的源头就预设这样的提问:师:同学们有零花钱吗,纸币还是硬币?陪小宝宝坐超市门前的电动马,和家人乘坐无人售票车用纸币还是硬币?生:纸币、硬币都有,坐电动马、乘坐无人售票车需用一元的硬币,纸币不行。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五问自读法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五问自读法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五问自读法“五问自读法”从语文学习的整体功能着眼,按照人们认识事物“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根据文章的特点,看顺序地进行设问、引导,让学生怎样沿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的思路进行自我探索,合理地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从根本上把孤立的逐段繁琐的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变为长间隔的系列的读思议辩,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为整体的递进的教书育人,以期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写什么”主要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通过“析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事等要素,用简洁的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怎样写”则要求把文章“读懂”,着重点是整体分析,通过“摸顺序,探思路”,从整体着眼,抓住节与节、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全篇文章的脉络,探寻作者成文的整个思路,明确成文的主要线索,综观全篇文章,在掌握分段依据的基础上再去划分段落,并弄清重点部分的小层次,以避免分段时盲目乱猜,分析时孤立理解的现象。
“为什么而写”这一步要求把文章“读深”,着重点是整体领悟,通过“抓关键,想意图”,从整体着眼,找出文章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进而深入思考这些词、句、段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作者是为了什么而写的,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写作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得怎么样”这一步要求把文章精妙处“读熟”,着重点是整体鉴赏,通过“细对比,品词句”,从整体着眼,看清文章围绕主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
“怎样学写”这一步则要求把文章“读活”,着重点是整体运用,通过“想收获,联实际”,从整体着眼,围绕本年级本单元训练重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课文(或某一段落)为范例,进行基本功综合训练,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展现语文魅力的课堂教学五问法
展现语文魅力的课堂教学五问法作者:陈晓勇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0期内容摘要:语文是最富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最直接的工具。
本文重点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精问、巧问、深问、追问、不问等五种提问方法,认为教师要能够合理地厘清课堂脉络,巧妙的寻找文本的支点,对文本进行有效准确的拓展延伸,实现与学生思想的深入互动,让提问成为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多彩,更有本色的语文味的一把金钥匙,恢复她本应具有的浪漫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中学教学语文最富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最能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最能触碰人的心灵,应该是最具灵性和知性学科。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变成了高中阶段学科中的“臭老九”,课堂变成语文老师一个人的慷慨激昂,一个人的哀婉悲愤。
而学生更多的是用茫然回馈老师的热情,用沉默来回避老师的目光。
前几年甚嚣尘上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的论调,也表明了语文内部和外部环境对于语文改革的迫切需求。
虽然我们肯定改革所带给师生在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上的转变,在一切以升学率为标准的现实功利主义的影响下,语文课堂似乎又走回了她的老路。
老师偏重于知识的填鸭式的灌输,缺少了思维的碰撞;偏重于答题模式的训练,缺少了人文的关怀,让本应灵动的语文课堂,变得千人一面,机械呆板,僵化平庸。
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缺少热情,有教材构建、社会环境、高考制度、学生自身上的外在原因,但我们也应当反躬语文教学本身。
应当顺应课改要求和时代的变迁,让语文本身更加生动,更具丰姿。
散文家柯灵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让每一节语文课堂,若都有她的精妙处、感悟处、收获处、变化处、触碰处、会心处,语文又怎会让学生不解风情呢?让日渐暮气沉沉的语文课堂,重新焕发她的青春活力。
我们不妨在课堂上的“关节处”“结穴处”来着力。
处理好课堂上的关键点、重难点、触发点,既能入乎其中,也要跳出其外。
自主学习:五问阅读法
五问阅读法 一问:每一段的意思是什么? 一问:每一段的意思是什么?文章的思路是怎 样的? 样的? 二问: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议论类把握 二问: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什么?(议论类把握 观点、记叙类概括中心) 观点、记叙类概括中心) 三问:文章写作上最主要的特色是什么? 三问:文章写作上最主要的特色是什么? 四问: 四问:能不能选择最有特色的一两个段落进行 赏析? 赏析≈手法+效果+中心) 赏析?(赏析≈手法+效果+中心) 五问:阅读中有什么疑难之处? 五问:阅读中有什么疑难之处?有什么质疑的 地方? 地方?
17、 的看法, 17、 “我”对“天”的看法,前后有 什么改变?用自己的话回答, 什么改变?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 所给格数(包括标点)。( )。(6 所给格数(包括标点)。(6分) (1)神灵(+2) 神灵(+2) (2)支持、帮助自己取得成功的众人 支持、 先人的遗产,众人的支的到来”)(+2)
18、 18、作者引用 ①爱因斯坦赞美波耳和劳伦兹(+2) 爱因斯坦赞美波耳和劳伦兹(+2) 赞扬了 ②爱因斯坦不居功的态度(+2) 爱因斯坦不居功的态度(+2) 初步回答了 ③为什么要谢天(或“我心中的谜”) 为什么要谢天( 我心中的谜” (+2)
国庆节自主学习内容
1、观看国庆阅兵仪式。 2、大作文1篇:必修一课本46页第3题,工整书写 在作文本上。 3、课外练笔1篇。 4、练字本每天1页。 5、背诵《唐诗三百首》七绝(至《乌衣巷》。) 6、预习第三专题《想北平》(在笔记本上完成)。 7、课外自学《读本》P51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在笔记本按要求完成)。 8、观看美国电影《死亡诗社》(又译《春风化雨》, 有光碟)
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 “五问五学、浅问深学”教学模式
一、如果每天的课堂都是一次旅行 ,这旅行是导游的旅行还是游客的旅行, 还是一起旅行? 二、是“点一盏灯,引学生走”还是“点一盏灯,让学生走”? 三、相信并且尊重学生才能够真正放手! 1、“高度尊重学生”与“高度依靠学生” 理由:学习是人的本能,人人可以创新人人潜能无穷 2、“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教”得不露痕迹,才是教的最高境界 问得“举重若轻”,才是问的最高境界 四、 学习不能够成为“一个人的旅行”,应该是 “个人旅行”+“组团旅行” 五、 “教育即解放” 反思:模式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解放
经过比较、交流、反思后认为物理组的“121”成长课堂教学模式是具有广 泛实践意义的课堂模式,2014年上半年学校经过研究决定在全校试行推广, 2015年初,在教育局曹局长、陆局长等专家的建议之下,我校教学模式由 “121”成长课堂模式更名为“五问五学、浅问深学”教学模式,从形式到 内容,从流程到内涵实现转型升级。
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问五学、 浅问深学”教学模式提倡的是主体参与、实践思考、合作交流的 学习方式,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 “五问五学、浅问深学”教 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助深入” ,给学生提供自 主活动、合作研究的机会,让学生共同去经历认识未知事物的基 本思维过程,这正是对学生实施整体素质教育的关键。 “五问 五学、浅问深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 的发展空间,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开发学 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了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3、引导教师通过实践和思考,提高教师“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指 导能力,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为目标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和研究水平,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请老师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重视语文知识教学,探索有效教学途径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文基础知识以散点式分布,在教学过程中随文归纳,关于语文能力的知识要在学练过程中习得,强化运用;不可视为理论教学,止于认知或记忆。
语文知识教学不能由老师就某一知识进行报告式的集中讲解,而应该在教学中点滴穿插和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
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穿插和渗透就较为有利,语文教师能较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牵入相关的语文知识,只要抓住某些机会与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就会在探讨中不知不觉地学得相应的语文知识。
在传授语文知识前,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
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明确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相辅相成。
工具性是语文的功能的一种反映,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的反映。
二者的结合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既要强调熏陶、感染。
同时要避免把语言知识讲成语言教条。
语文课要把文本解读放在第一位。
学生阅读的文章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里语言现象千变万化,很有魅力,一旦我们把它抽象出来,就把丰富的内容拿走了,所以不从言语作品出发,不在文本里讲规则,而把规则抽出来告诉学生,这自然是非常枯燥的,这是语言学家的事,不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要做的。
所以我们讲规则要放在现象里。
现象是复杂的,要从语言到语理,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就一定要从真正的感性材料出发,让学生自己把它提升上去,而不是你给他一个教条,记住了以后他也不会用,所以语言规律是从语言现象抽象概括出来的,语文教学最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力。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使他们在知识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在课堂上,常常有些学生在忽视的状态中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乏味而严肃。
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们提出五个问题,希望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一、课堂中的知识是如何呈现的?知识点或概念在课堂上通常以什么形式呈现?是否只是干巴巴的文字和公式,还是以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或者是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来进行展现?教师们在呈现知识点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官体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保持着一种机械被动的状态。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爱默生所言:“学习犹如花店,吸引学生的是多姿多彩的花朵,而不是干枯的树枝叶。
”通过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愉悦感,从而更容易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这不仅需要教师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更需要他们注重不同学生的接受方式和喜好,选择适合的形式进行呈现。
二、课堂中的互动如何展开?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还是讲述者?学生们是否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还是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课堂互动的程度决定了学生们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视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追寻答案,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只有课堂变得充满互动,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上的评价常常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贴上“及格”、“优秀”等标签,或者只是进行简单的笔试和口述。
评价不应该只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简单反映,更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全面考量。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富有生长气息的课堂应该被塑造成一个充满了讨论和思考的场所,而不是一个单向传授知识的地方。
为了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我们可以通过五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个知识点?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学习某个知识点时,他们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知识点对他们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的实际运用。
当学生明白了知识的实际意义后,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学习,课堂也会因此更加充满生命力。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这个知识点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当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原理时,他们就会更加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找到知识点的本质,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当学生掌握了知识点的原理后,他们就会更加自信,也更有可能在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课堂也会因此更加有活力。
第三个问题是: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主动提问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教师可以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得到了解答时,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也就会更加饱满。
第四个问题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学生能够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且更有可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尝试不同的方法,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度。
当学生能够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就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课堂也就会更加有活力。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过程,而课堂则是教育的主要场所。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成为了教育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这种一边倒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变得呆板和单调。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五个问题是特别重要的。
要问的是,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感到乏味和枯燥是平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思考和提问。
在讲授数学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或者进行数学游戏,让学生参与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往往比较少。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活动,比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共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第四个问题是,如何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共鸣,从而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而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的场所,是知识与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学习与成长的土壤。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成为了教师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今天,让我们用五个问题来思考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一、如何让知识生根发芽?知识是课堂生长的土壤,而知识的生根发芽需要有适当的营养和湿度。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互相交流,让知识得到生动化的呈现。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增加其生长的可靠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成为知识的播种者、浇灌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让知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如何让思想不断开花结果?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所,更应该是思想的碰撞和开花结果的地方。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讨论,让思想不断地得到升华。
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撰写论文、展示作品等形式,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展现和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成为思想的引导者和启蒙者,引领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课堂中的思想不断开花结果。
三、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生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研究、资源整合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点名提问、布置作业、组织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而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了教师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提供创意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问教学法
“五问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感悟政史地组冯银山2013.06在短短45分钟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呢?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和实践了“五问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步学生问教材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学讨论,在倾听不同意见中集思广益,不同思维方法中相互启发,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复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开展讨论,要求每组1人作记录。
讨论后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这样要求每个小组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
我在讲规律前设计了几个平时同学们容易错的和难理解的问题。
经过分组讨论,学生把问题加以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但每个组的总结不一定全面具体,有些可能还存在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学生问学生1得出结论的条件有哪些,所依据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有哪些?2解题的思维分析。
这一步是验证学生的讨论结论是否正确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要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在思考中锻炼他们的思维。
正如古人所说“学而不思则惘”,经过一一验证,学生们总结出了正确结论。
第三步学生问老师引导学生在常规的一般应用的基础上,冲破原来的思维结构,加强引申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自由思考、想像猜测。
这一步我给学生出示一道有关地球运动的典型试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
很多学生在求时间问题时有不同的方法,但结论是一样的。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解答问题的思维更加敏捷。
第四步老师问学生缺乏批判性思考的人,易受已有的暗示影响,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辩别正误,区别真伪。
其实学生在各种考试和训练中经常因为概念不清导致错误的回答,等考完后,经过的老师的讲解,才恍然大悟觉得不该出错,殊不知错误的根源在于平时对概念的辨析不够。
面对这种情况,我将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设计成题目,如地球运动中的区时和地方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于是我专门设计了一道题目,让学生反复辨析,细致比较,收效甚好。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五个问题
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张彬福(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万峰(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特级)张彬福:老师们好!今天就课堂教学的问题跟大家做一些讨论。
语文知识的教学是很多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呢?请李老师来谈一下。
李万峰:关于语文知识的教学,课改之后我们提倡“随堂进行,随课进行”,不去系统特意的讲,对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但是有时候对一些学生掌握起来非常难的知识还是应该重点研讨。
张彬福: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应该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李万峰:对,从书本到生活,从生活再到书本。
张彬福:这很好!实际上知识点是教材里的,但是内容的支撑不一定是教材里的,是更广阔的生活中的语文。
李万峰:是,我是有这么一点启示和想法。
张彬福:我想这是很好的一种思想,除此以外,课本里面的知识点怎么学?这也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
李万峰: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想向您请教一下。
张彬福:咱们一起来讨论吧!课本里的知识在呈现方式上一般是三个方面:一是长文短教;二是文中下面的注释;三是通过教学参考来扩充,那么这些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怎么做呢?语文的学习是渗透的,是很难孤立的,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把它看成是浑然一体的,包括听说读写,那学生的收获就更大了。
李万峰:听了您的想法,我也丰富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第一,知识怎么样融入到课文之中去学习?有时候可以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突破课文中的重难点;再有,应该给学生一个知识学习的框架,大概知识有哪些类型?每一种类型我们应该怎么去学习?张彬福:比如说从类型来讲,有几个方面是肯定绕不过去的:第一是语言的知识;第二是文学的知识,还有文化的知识等等。
这些东西老师在教学中是自然的出现,而且指导学生去自己获得并梳理。
另外有一点您是否也遇到了,就是语文教材里出现的所有的作家作者都是应该记住的吗?李万峰:我们老师是要求学生掌握重点或经典课文的作家作品,随着识文的增多,我们也发现了您提到的问题。
张彬福: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确实反映了一些问题。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问题探究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问题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24-02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
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教学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活动组织,以此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要求。
分层教学模式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与相对应的学生发展基础相协调,力争通过对每一个层面学生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基础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目标定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学组织的分层要求1.在互动探究上分层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探究,最终依靠自身努力来获得问题答案。
在这种模式的探究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科学定位好每一层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位置,教师在学生分组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均衡原则,每一个小组里面既要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生,也要有相当比例的中后生,在自主开展探究学习的时候,中后生应当注重探究题中基础性的内容搜集整理,而优秀生则应该将重心放在那些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上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进行交流探究,中后生侧重交流基础性问题,优秀生着重分析解答拓展性与提高性问题,各自分工不同,在最后的汇报交流中进行整合,体现小组之中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定位,在合作的同时,体现了差异性与分工。
“五问”语文教师
知识 分子所 倡 导的 “ 读 书 主 新 义”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
忙也 要谈 书 , 收入 再 少也要 买 书 , 界广 阔 程度 ;取决 于
你才不会面对后进生 , 心想 : 怎 “
么 这么 笨 呢? 你 才 不会 觉得 有 些 ” 问题学 生 问得 不可 理 喻 ;和学 生
起床 , 懒虫 ! 做语文老师 , ” 首先要
自己喜欢语 文 ,要有 丰 富 的语 文
山
东
7
情结 , 并且一定是真心的 ! 只有这 样 ,你才会不管别人说你 “ 文绉 绉” 也不会理睬别人说你有多大 ,
朱
民
的“ 酸度” 等等。 甚至, 你才不会顾
及 “ 当老师难 ,当语 文 老师更 难 ; 当老 师 累 , 当语文 老师 更 累” 的论
是连语文老师都不喜欢语文 ,我
们 还谈 什 么让 学 生喜 欢 呢 !那 就 如 同你 在被 窝里 向别 人 喊 : 还 不 “
口
的。不是所有喜欢写作的人都是
作家。 语文教师直面写作教学 , 没 有写作实践 , 没有写作体会 , 能行 吗? 何况 , 写作教学在语 文教学中
占有 相 当重 要 的地 位 ,它 又 与 阅 读教 学 有着 千 丝 万缕 的联 系 。 一
维普资讯
漱
在这里 , 笔者提几个问题 , 希
望语 文 老师看 看 、 想 、 想 做做 。
一
是吸收 , 是继承 ; 写作是创造 , 是
超 越 。 语 文 教 师就 要有 也 应有 这 ”
问: 你真心喜欢语文吗? 若
份“ 创造力和责任感” 当然 , 。 你可 能马上就会说 : 当语文老师就要 “ 当作家吗?”不是非让你当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五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真的适合各种教学情境吗?究竟应该如何根据实际学情调整教学,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问:一定要分层建组吗?
老师们普遍认为,分组是分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分组是无法进行分层教学的。
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各个层次之间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尺度,是一个难点。
所以,实施分层教学,无论是隐性分层还是显性分层,都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尽量按他们的意愿分层,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损伤了学生哪怕只是班级的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教学都是失败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有效的调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必要的,如有特别情况,则不宜分层建组。
其次,分了组就要在课堂上采用,很多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模式在学校推广,学生的座位也按小组分坐,有誓将分层建组进行到底的势头,可有些课时却不需要分组。
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第一课时时,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为感知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很容易操作,就勿需大费周章,自然也就不要分组。
可见,分层建组应灵活运用,不如这样理解,分层建组并不意味一定要分学习小组,不追求形式上的课课必分组,时时必讨论。
其实是要求教师心里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及时了解,从而有不同的要求。
二问:要分层备课吗?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必须分层备课,这样的课才有针对性,才有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的提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问:要分层授课吗?
一些学校的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
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
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
做到对优等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中等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后进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此看来,分层授课应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
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或者起步、形成、发展、典范)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例如在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则设积累文言词汇为达标级,设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句型为中级,设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为高级。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了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
四问:要分层作业吗?
分层作业,也是个性化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
这不仅关乎到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质”的高低,更关乎到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作业完成,及其将来的持续化发展。
作业分层并不只是粗糙地把学生按智力、能力进行区分,假如这样理解就完全曲解了分层作业的实际意义。
真正的分层作业只是暂时的缓冲,然后在不断的进步中慢慢调整,最后的目的是要实现个人的继续发展。
故而需要我们深研教材、精选习题,既要考虑到所学的知识点,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坡度、有衔接的学习环境。
五问:要分层评价和测试吗?
分层评价学生主要是评价学生的作业和考试。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测评学生,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按一个标准。
对后进生判分适当放松,对优生判分适当从严。
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等生、后进生可放松,对优等生可紧些。
例如,对后进生做对基本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提高作业,半倍加分,做对超额作业,一倍加分。
对中等生,做对超额作业,半倍加分。
再如,对中差生,作业做错了,可暂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
有时,差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懂,我便针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
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增多的分数上,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在提高。
分层测试是衡量分层次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统一试题要求下,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在进行阶段验收时可采取甲、乙、丙卷制:甲卷是最基础的知识;乙卷在甲卷的基础上有20%的提高题;丙卷比乙卷又增加10%灵活性较强的题,或设置增加了难度的选做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任选其中的一种试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相应的高分。
从而改变一张试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现状,使各层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的思想。
可见,分层评价和测试是分层教学的必要步骤和最终落脚点。
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层次的成绩水平,一切教育行为到达学生层面,都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正面的评价。
分层评价恰恰照顾到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很合适的情感体验和对成功的需求,这也是分层教学所追求的。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分层建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仅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智慧的释放,更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笔者同时也认为,分层教学也只是教学的形式之一,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分层,其实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能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情,使自己的课堂有层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都是高效的、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