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压强变化专题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四压强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四压强中考标高: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
b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b3、能用压强公式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b4、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B课时安排:3课时一、 知识储备复1、 作用在物体 的力叫压力。
压力是物体相互接触并互相挤压时产生的,所以压力是 力的一种,压力的作用效果用 表示,它的符号是单位 符号 ,公式 它的大小与 有关。
例如:书包肩带很宽是为了 从而 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因为液体具有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 。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 。
由此可知液体压强大小决定于 、 两个因素。
3、 开口 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里面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有许多如: 、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 。
4、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 Pa= mmHg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 ,大气压强还受 的影响。
5、气体和液体都具有 性,它们统称为 ,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通过的路程长流速 ,压强 ,下方空气流速 ,压强 ,故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 ,这就是向上的 。
二、例题讲解例1 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4—1),关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放时压力最大,压强最小B .侧放时压力最小,压强最大C .立放时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D .三种放法压力一样大,立放压强最大图1—4—1例2.如图22甲所示,小明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1)实验前检查压强计是否漏气,用手按压薄膜,观察U 形管中液柱是否出现明显的 。
微专题(压强) 压强相关实验—(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9-7 压强相关实验知识· 解读实验一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地因素【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主要器材:海绵,沙子或橡皮泥等容易发生形变地物体(不用木板:因为受力时不容易发生形变,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方式:①转换法(通过海绵地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地作用效果)。
②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地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地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通常采用叠加法)。
【实验结论】3.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压力地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关。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力地作用效果越明显;接触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地作用效果越明显。
突破二 研究液体内部地压强【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主要器材:U形管压强计(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指压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有高度差。
若有,说明良好;若高度差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要重新组装)。
2.实验方式:转换法(由U形管两侧液面地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地大小),控制变量法(①保持探头在液体中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地关系;②改变探头在液体中深度,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地关系;③同一深度,换用不同地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地关系)。
【数据处理和思路】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思路表格数据,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地特点: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液体内部地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地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地大小还跟液体地密度相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地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地计算式:p=ρgh)典例· 解读例1,在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关地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地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地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思路回答下面问题:(1)压力地作用效果地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地 程度来确定地。
(2)思路比较图乙和图丙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九年级化学压强的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压强的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学科。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了解并掌握物质压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关于压强的知识点。
一、压强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压强是指物体受到的压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大小。
在化学中,我们用数值表示压强,通常使用帕斯卡(Pa)或大气压(atm)作为单位。
计算压强的公式为:压强(Pa)= 力(N)÷面积(㎡)二、压力的影响因素压强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有关。
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较小面积上会产生较大的压强,而作用在较大面积上则会产生较小的压强。
因此,增加作用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会导致压强增大。
三、压强与状态变化压强在化学中与物质的状态变化密切相关。
下面将以几个常见的实例来说明:1. 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根据波义耳定律,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大;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2.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在同一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 压力传递原理与液压系统:压力传递原理是指液体在容器中均匀传递压强的性质。
液压系统利用这一性质,通过调整输入力的大小和传输的面积,实现对输出力的控制。
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等领域。
四、实际应用案例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案例:1. 轮胎的充气:在充气轮胎时,需要根据汽车或自行车的重量和使用条件来确定充气压力。
充气时应掌握适当的压力范围,以确保行驶安全和轮胎寿命。
2. 潜水:潜水员在深海潜水时,深度增加会增加水的压力,对身体有一定影响。
因此,潜水员需要通过合理的训练和装备来保护自己。
3. 静脉注射:医生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需要掌握合适的注射压力,以保证液体顺利输入病人体内。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化学实验中,了解和掌握压强的知识也有助于保障实验操作的安全。
以下是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1. 气体收集实验中,要注意保持试管或烧杯的通口口向下,避免气体泄漏造成意外。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大气压强2(1)

初中化学课件
复习提问: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_______________。 3.760毫米汞柱= _________帕。
初中化学课件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在托里拆利实验后,帕斯卡和他的朋友于1648年 同时在山顶和山脚做了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 1、帕斯卡和他的朋友为什么要同时在山顶和山脚做 托里拆利实验? 2、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
活动一:虹吸现象
初: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 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 小。
初中化学课件
用吊瓶向静 脉注射药物 时,医生为 什么要在药 水瓶的橡皮 塞上再插进 一个针头?
初中化学课件
离 心 式 水 泵
活塞式抽水机
初中化学课件
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初中化学课件
初中化学课件
例 海拔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密度越小,大 气压也就越小。科学家还发现,在2000m范围内,海 拔高度每增高12m,大气压就近似地减小1mmHg。 ① 1mmHg相当于多少Pa? ② 利用水银气压计能测量高度吗? ③ 两个学生同时在山顶和山脚用水银气压计测大气 压,数值分别为710 mmHg和760 mmHg。根据测量, 你能计算出山高吗?
活动:人体与大气压的平衡 在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压强等于大气压。
初中化学课件
1、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晴天气压比阴天要高,冬天气压比夏天要高。
3、一切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降低 时,沸点降低;气压升高时,沸点升高。
4、在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压强等于大气压。
初中化学课件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
压强变化专题固体-九年级

压强变化专题复习一——固体柱体压强变化此类题目涉及的物理量有柱形固体的高度、面积、密度、压力、压强及其变化量等。
解题的主要思路是公式结合推理,常用的公式有:p=F/s 、p=ρgh (此式虽然是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但对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也成立)及Δp=ΔF/s 、Δp=ρgΔh , 一、竖切【例1】甲乙丙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无法判断练习1: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大于B 的边长,此时A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 对地面的压强,若沿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A’、B’对地面的压力、压强( ) A .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B’对地面的压强 B .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 C .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D .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B’对地面的压力 总结:正方体竖切时,用公式 判断,切割后的压强关系与切割前的压强关系 。
二、横切【例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无法判断练习2:如图1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判断练习3: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 < p 乙B. p 甲 = p 乙C. p 甲 > p 乙D. 无法判断总结:正方体横切时1、切去部分的重力或质量关系,此类常用 。
九年级化学压强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压强知识点在化学学科中,压强是一个重要而基础的概念。
了解和掌握化学压强的知识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压强的相关知识点。
一、概念解释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的大小。
通常用公式P = F/A来表示,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scal,简写为Pa)。
二、压力的计算方法1. 压力与力的关系根据压力的定义,可以得出压力与力的大小成正比的关系。
即力越大,压力也越大。
2. 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压力与面积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较小的面积上,压力就会较大;相反,作用在较大面积上,压力就会较小。
3. 压力的单位换算常见的压力单位有帕斯卡、大气压、毫米汞柱等。
它们之间可以用换算关系进行转化。
三、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液体压强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水压力可以用来产生动力、水塔可以用来储存水源等。
2. 气体压强气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nRT/V,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n 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普适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V 表示气体的体积。
气体压强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气罐中的气体储存和运输、汽车轮胎中的空气压力控制等。
四、压强的相关实验1. 液体压强实验液体压强实验可以通过垂直深入液体中的管道来观察压强的变化情况。
实验中可以调节液体的高度和密度,观察压强的变化规律。
2. 气体压强实验气体压强实验可以通过用气泵向闭合容器内充入气体,观察压力计的读数变化。
实验中可以调节气体的体积、温度和摩尔数,观察压强的变化规律。
五、化学压力的影响因素1. 温度对气体压力的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不停地碰撞容器壁,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和压力。
所以温度升高会增加气体的压力。
2. 气体分子数对压力的影响在相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力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
九年级科学化学实验中的气压问题

影响被密封体系压强变化的因素
压强 影响因 可能涉及到的物质和反应 变化 素
压强 变小
气体被 吸收
温度 降低
NaOH + CO2 (或HCl和 SO2 );H2O + HCl(或 NH3 ) 固体NH4NO3 + H2O
冷毛巾、冰块降温等物理 方法
1.实验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2NaOH + SO2 = Na2SO3 + H2O ① 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 后迅速塞紧胶塞。 ② 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 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 ③ 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
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 积分数,实验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 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的 水,在粗铜丝 末端的铜勺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好 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白 磷燃烧。
(1)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
积约为
mL。
(3)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
反应充分。
SO2
氢氧化钠与二 氧化硫反应
甲中压强变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 D. 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 终与大气压相等
③ 打开K,观察乙中 的现象。
甲中压强变小
甲中压强变大
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二、气体压强发生变化产生的现象 根据气体压强变化,总结气体或 液体流动的方向
同学们解释“甲中导管内液面 a
上升”的原因有氢氧化钠与盐酸
b
反应放出热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甲乙
变化的因素
(压强)9-3 切割体的压强—(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讲义

微专题9-3 切割体的压强知识· 解读常用方法有:物理公式推导(定性、定量)、数学比例、极限法、分解法、赋值法等。
1、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判断出两个物体原来的密度、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可根据P=F/S、P=ρgh或ρ=m/V等判断。
2、根据要求的未知物理量,确定压强、压力的变化情况,变化量(ΔP、ΔF)。
3、结合题目找出改变(增大或减小)ΔP、ΔF的方法。
①变化的压强可以用ΔP=ΔF/S (对于柱类物体也可用ΔP=ρgΔh)或ΔP=P1-P2等分析计算;②变化的压力可以用ΔF=Δmg 、ΔF=ΔPS 、ΔF=mg/n( n为比例)或ΔF=F1-F2等分析计算;③柱形物体或液体的压强均可以用P=F/S 或P=ρgh判断,要看题目提供的条件。
分析此类问题应用的知识多,综合性强,应熟练掌握质量、重力、压力、密度、压强及体积、面积等有关知识。
典例· 解读S P0S P`1S2 P2S4P4S3P3例1、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p0。
按照图中虚线对木块切割,切割后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p3,p4,请比较它们与p0大小关系。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固体压强的切割问题。
此类问题通常有两种解题思路:思路一:根据,分别考虑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据此分析压强的变化。
思路二:根据柱形固体压强计算式,分析高度是否变化。
首先看横向切割,如图1所示:方法一:根据,横向切割后,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故压强变小。
方法二:木块横切后仍是柱体,利用计算式分析,剩余木块的密度不变,高度变小,故压强变小。
再看竖直切割,如图2所示:方法一:采用特殊值法,假设切去整体的三分之一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即竖切前后压强不变。
方法二:木块竖直切割后仍是柱体,利用计算式分析,剩余木块的密度和高度均不变,故压强不变。
比较两种方法,发现通过计算式来分析横切或竖切问题都较为简便。
九年级化学压强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压强知识点总结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压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对于化学的学习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压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F/A表示,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单位常用帕斯卡(Pa)表示,1Pa等于1N/m²。
二、气体的压强1. 气体分子运动导致的压强气体分子在容器内不断运动,并与容器壁碰撞。
这种碰撞导致了气体对容器壁产生了一个压力,即气体压强。
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速度、数量以及容器体积有关。
2. 气体分子速度和温度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定律,当气体温度上升时,气体分子速度增加,分子碰撞力增大,导致气体压强增加。
反之,当气体温度下降时,气体分子速度减小,分子碰撞力减小,气体压强降低。
三、压力的影响因素1. 力的大小压强与作用力成正比,力的增大会导致压强增大。
例如,当我们用手指轻轻按压一个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压力较小,压强也就相对较小。
2. 受力面积受力面积的增大会导致压强减小,受力面积的减小会导致压强增大。
例如,如果我们用掌心来按压一个物体,那么由于掌心面积相对较大,物体受到的压力较小,压强也就相对较小。
四、液体的压强1. 液体的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可以用公式P=ρgh来表示,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高度。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是和深度有关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液体上方的液柱会产生压力,越深的液柱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3. 液体压强的传递液体压强可以沿着液体中任意方向均匀传递,这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
当液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液体会通过分子间的力传递压强。
五、大气压强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层对于单位面积所产生的力。
大气压强在地球上不是均匀的,会因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而不同。
2. 大气压强的测量单位大气压强的常用测量单位有标准大气压(atm)、毫米汞柱(mmHg)和帕斯卡(Pa)。
微专题(压强)气体压强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9-6 气体压强问题知识· 解读1,理解气体压强地三个角度2,常见两种模型=p0S+mg平衡时对气体A有:对气体B有:p B+ρgh所以p B=p0+ρg(h典例· 解读例1,如图所示,内径均匀地U形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地距离均为l=10.0 cm,大气压强p0=75.8 cmHg时,将右侧管口封闭,然后从左侧管口处将一活塞缓慢向下推入管中,直到左右两侧水银面高度差达h=6.0 cm为止.求活塞在管内移动地距离.例2,如图中两个汽缸质量均为M,内部横截面积均为S,两个活塞地质量均为m,左边地汽缸静止在水平面上,右边地活塞和汽缸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下。
两个汽缸内分别封闭有一定质量地空气A,B,大气压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封闭气体A,B地压强各多大?培优· 训练1,如图所示地甲,乙两个容器,由一细管相通,细管中间有一开关K,先把开关关上,在两容器中装有不同量地水,甲中水面比乙中水面高,然后将甲容器地上口密封,打开开关K 后,下面哪个判断是正确地( )A ,甲中地水能往乙中流,直到乙地水面比甲中地水面高出一些为止B ,甲中地水不能往乙中流,水面高度都不变C ,甲中地水能往乙中流,直到两容器中地水面相平为止D ,甲中地水能往乙中流一些,但甲地水面一定比乙地高A S =p 0S 题图乙中选汽缸为研究对象得=p 0-Mg取左侧气柱为研究对象第1题图第2题图甲乙2,如图所示,竖直地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气缸内地活塞,使气缸悬空而静止.设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可以在缸内自由移动.缸壁导热性良好,缸内气体地温度能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下面结论中正确地是( )A.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弹簧地压缩量将会增大一些B.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气缸地上底面距地面地高度将增大C.若外界气温升高,则气缸地上底面距地面地高度将减小D.若外界气温升高,则气缸地上底面距地面地高度将增大3,若已知大气压强为p0,在图中各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图中液体密度均为ρ,求被封闭气体地压强。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

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可能会出现慢性高原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
减退等。
02
大气压强变化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大气压强的降低会导致空气密度减小,人体呼吸时需要吸入更多的空气
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可能会出现呼吸肌疲劳、
肺功能下降等问题。
03
大气压强变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大气压强的变化还可能影响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如引起头痛、失眠等
气压计使用
使用气压计时,应先进行零点调整,然后将气压计置于待测 地点,待液柱或弹性元件稳定后读取示数。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大气压强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大气 压强可能会有所不同。
02 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天气预报中的气压变化
气压高低与天气关系
气压计的使用
高气压通常带来晴朗天气,而低气压 则与阴雨天气相关。
气象观测中使用气压计来测量大气压 强,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气压变化的预报
气象部门通过观测和预测气压变化来 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高压锅工作原理
高压锅密封性
高压锅通过密封锅盖使锅内空气 与外界隔绝,加热后锅内气体膨
胀,压强增大。
压强与沸点关系
随着压强的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从而使食物在更高温度下烹饪,加 快烹饪速度。
05 大气压强在科技领域的应 用
真空技术在科研和工业金属冶 炼,可以避免大气中的氧 气等气体对金属的氧化, 提高金属的纯度和质量。
真空镀膜
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薄膜的 制备,可以获得高质量的 薄膜,广泛应用于光学、 电子等领域。
真空干燥
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 可以加快干燥速度,提高 产品质量,广泛应用于食 品、药品等领域。
安全阀的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模型建构———以“与压强有关的实验”为例

初中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模型建构以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为例张亚琴(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ꎬ江苏如皋226500)摘㊀要:通过探寻密闭体系内压强变化背后隐含的实验原理ꎬ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推理ꎬ分类解释ꎬ归纳总结出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ꎬ建构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思维模型.在实际案例中应用模型ꎬ让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情景变得有规律可循.关键词:模型ꎻ化学实验ꎻ压强变化ꎻ初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0-0104-03收稿日期:2023-04-15作者简介:张亚琴(1977.4-)ꎬ女ꎬ江苏省南通人ꎬ硕士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本文选取与压强有关的化学实验作为复习专题ꎬ通过再现课本原型实验ꎬ探寻密闭体系内压强变化背后隐含的实验原理ꎬ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推理ꎬ分类解释ꎬ归纳总结出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ꎬ建构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思维模型.1再识课本实验ꎬ建构思维模型压强是物理概念ꎬ且与压强相关的实验分散在各个章节中ꎬ大多数学生尚不能自发融合各学科间的学科知识ꎬ更不能系统地㊁有规律地去分析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1].1.1再现与压强有关的课本实验现行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㊁下册课本中就有很多涉及到压强变化的实验ꎬ如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㊁气体的性质实验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等等.通过对课本实验分类整理后发现ꎬ对有关压强变化实验的安排遵循从单一因素过渡到多种因素ꎬ从物理原因过渡到化学原因ꎬ再逐渐上升到理化综合原因ꎬ实验体系由简单到复杂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ꎬ有利于提高学生证据推理能力.1.2寻找引起密闭体系中压强变化的因素大气压的本质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给予物体表面的撞击力ꎬ气体分子越密集ꎬ撞击力越大ꎬ反之ꎬ则越小.图1是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实验(图1上标注的箭头方向为气体或液体流向).图2是 挤 与 松 胶帽过程的微观模型图ꎬ挤压胶帽ꎬ气体分子间间距变小ꎬ胶帽内气体压强(p1)变大ꎬ即p1>p0ꎬ液体由高压向低压移动ꎻ松开拇指ꎬ气体分子间距变大ꎬ气体压强(p2)变小ꎬ即p2<p0ꎬ液体由高压向低压移动ꎬ有液体倒吸入滴管.在化学实验中ꎬ气体流向或液体流向这一明显的实验现象是由气压变化导致的ꎬ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由上述分析可知ꎬ在密闭容器中ꎬ当温度和气体的量一定时ꎬ容器的体积变大ꎬ压强变小ꎻ反之ꎬ压强变大.图1㊀胶头滴管吸取和㊀㊀㊀㊀图2㊀胶头滴管使用过程的滴加液体㊀㊀微观示意图401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如图3所示)是气体制备和部分性质实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图3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或液体的流向).对比两幅图片发现ꎬ 一握一松 两种不同的实验操作产生的实验现象迥异.用双手紧 握 试管外壁ꎬ给实验体系提供能量ꎬ表现为温度升高ꎬ而 松 则使温度恢复至室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ꎬ温度升高ꎬ分子能量增大ꎬ运动加剧ꎬ分子间间隔变大(如图4所示)ꎬ试管内气体压强(p3)增大ꎬ即p3>p0ꎬ试管内气体由高压向低压流动ꎬ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温度降至室温后ꎬ分子间间隔变小ꎬ且因气体的逸出ꎬ气体的量变少ꎬ试管内气压(p4)小于p0.当气体的量和容器的体积一定时ꎬ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ꎬ反之ꎬ则变小ꎻ当温度和容器的体积一定时ꎬ压强随气体的量减少而变小ꎬ反之ꎬ则变大.图3㊀检查装置气密性㊀㊀图4㊀粒子受热或降温的微观示意图对以上实验的归纳整理可得ꎬ对于确定的密闭体系ꎬ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有温度㊁容器的体积㊁气体物质的量等.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如改变实验体系的温度或规范合理的实验操作均可制造压强差.由生活经验可知ꎬ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ꎬ课本实验采用废弃的软塑料瓶做实验容器ꎬ通过软塑料瓶变瘪这一现象指示瓶内压强变小ꎬ推测气体的量减少.因此ꎬ物质体系㊁适当的仪器装置也会引起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化.在密闭体系中ꎬ能引起气压变化的原因有物理原因与化学原因(如图5所示).图5㊀影响密闭体系中压强的因素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专题复习的主旨是基于证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ꎬ紧扣影响压强的因素ꎬ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充分挖掘压强变化背后隐含的实验原理ꎬ并对其进行分类解释ꎬ以期培养学生对证据的分析推理能力ꎬ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1.3建构 与压强有关实验 的思维模型与压强有关的课本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ꎬ即化学体系已确定ꎬ为了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ꎬ通常需要创设特殊的密闭体系ꎬ这种密闭体系的特殊性在于实验装置本身或经某操作后必须能够引起压强变化ꎬ如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中用软塑料瓶替代玻璃容器ꎻ二氧化碳制备实验中提供的注射器等.因此ꎬ适当的仪器装置与规范合理的实验步骤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化学体系的选择应为实验体系的重要环节ꎬ这也是综合实验考查的必考点ꎬ以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化学原理为例: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中选择汞消耗曲颈甑中的氧气ꎻ课本实验则用红磷替代汞进行实验ꎻ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试卷的第24题探究题中采用脱氧剂替代红磷ꎬ上述三个实验的化学体系中虽然选择的物质不同ꎬ但其实验原理基本一致ꎬ都是选择一种物质仅能与氧气反应ꎬ使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变小ꎬ从而达到实验目的.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专题复习需综合考虑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与压强变化㊁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之间的关系ꎬ形成与压强有关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如图6所示).物质体系装置㊁操作联系 压强改变决定指示 实验现象分析㊁推理分析㊁预测实验结论图6㊀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思维模型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选择正确的化学体系ꎬ将其置身于特定的实验装置ꎬ经规范合理的操作后ꎬ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ꎬ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其中ꎬ明显的实验现象指示着密闭体系中压强的变化ꎬ是进行实验分析的重要证据ꎬ但不一定是有效证据ꎬ还需将压强变化情况与化学原理进行联系ꎬ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ꎬ筛选出与引起气压变化因素相关的有效证据ꎬ从而得出实验结论.5012解决实际问题ꎬ应用思维模型题目1㊀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ꎬ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内的压强㊁温度和氧气浓度ꎬ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㊀㊀).图7㊀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㊀图8㊀压强㊁温度㊁氧气浓度变化曲线A.图7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物质红磷ꎬ使实验结果更精确B.图8中曲线X表示压强变化ꎬY表示温度ꎬZ表示氧气浓度C.AB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D.据图8ꎬt时刻才打开Kꎬ此时装置降至原温度㊁氧气耗尽㊁水进入集气瓶分析㊀本题是在已知实验体系㊁实验现象㊁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考查密闭体系中气体压强随温度及氧气浓度实时变化的情况.本题选项C是对实验体系中压强变化情况的分析ꎬ紧扣化学实验体系的三要素ꎬ寻找引起压强变化的因素.实验开始ꎬ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不变ꎬ化学体系中ꎬ反应物氧气的量减少ꎬ气压变小ꎻ温度升高ꎬ气压变大ꎻ综合比较ꎬAB段明显增加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所增大的气压大于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本题采用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数据㊁处理数据ꎬ并实时绘制实验过程中压强变化的曲线图ꎬ解题的关键在于将曲线变化情况与化学实验体系的三要素进行联系ꎬ找出实验体系中的气压变化的因素ꎬ并进行分类处理㊁对比分析㊁综合比较ꎬ从而得出结论.3自主设计方案ꎬ深化思维模型题目2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9回答问题:图9㊀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ꎬ发生装置要能达到 随开随起ꎬ随关随停 ꎬ需要选用的仪器和用品有ꎻ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ꎬ则气密性良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ꎻ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ꎬ则二氧化碳应从(填 m 或n )进入.分析㊀本题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考查ꎬ涉及到装置气密性的检查㊁实验装置的选择等知识点.其中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设计和评价是本题的难点.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设计与评价ꎬ可运用 与压强有关的实验 思维模型进行分析ꎬ首先考虑化学体系ꎬ化学反应是有条件ꎬ两种反应物需接触才可能发生反应ꎬ否则不能发生或停止反应.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ꎬ稀盐酸呈液态ꎬ可通过制造压强差控制液体的上升或下降ꎬ实现石灰石与稀盐酸的随时接触或分离.选用FHG进行组装ꎬ打开止水夹ꎬ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ꎬ反应发生ꎻ关闭止水夹ꎬ试管内气压变大ꎬ酸液被压回长颈漏斗ꎬ达到 随开随起ꎬ随关随停 的目的[2].学生借助思维模型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序的㊁理性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ꎬ还能有效避免描述不清㊁答案不全等现象ꎬ从而逐渐养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ꎬ2017(5):3-7.[2]钱杨义.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的解读: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J].化学教育ꎬ2022(21):13-20.[责任编辑:季春阳]601。
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训练(压强)及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阶梯训练(每题10分,共100分;完成时间30分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F甲F乙图7-1*1.如图7-1甲、乙两种情况中,物块均为边长是10cm、重为5N的正方体,F均为15N,则甲图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Pa,乙图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Pa。
*2.有一种潜水服可抗压强1.96×106Pa,潜水员穿这种潜水服最多可潜入 m的水中,这时潜水服每平方米面积上承受的压力是 N。
知识的应用**3.在一只玻璃茶杯里装满水,用一张平整的纸片盖住杯口,然后小心地将茶杯倒过来,移开手,纸片不会掉下来,也不会向外漏水。
这个实验(通常称为覆杯实验)可以说明的物理事实是 ,这个实验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的,当在缓慢地倒转杯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 现象,手移开后纸片会脱落,水会洒下来。
F图7-2**4.如图7-2,物块重为10N,水平力F为15N,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则:物块对竖直壁的压力 N;物块所受摩擦力是 N;物块所受合力是 。
***5.图7-3中的U型压强计,金属盒未没入水中时,两管中水面相平,当金属盒没入水中A点时,U型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差为10cm。
若将容器中的水改为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金属盒仍置于且点,则U型管中的水面高度差应为 cm,此时A点的压强为 Pa。
(取g=1ON/kg)图7-3知识的拓展***6.某人在水平道路上骑自行车,而车胎有缓慢的漏气现象,那么在行驶过程中车胎对路面的压强将 ( )。
图7-4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7.如图7-4所示,甲、乙是两支相同的试管,各盛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液体,且当甲试管适当倾斜时,两试管中液面等高,则这时两试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是 ( )。
A.甲管中大 B.乙管中大C.两管中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8.如图7-5所示,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玻璃杯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压强)叠加柱体的压强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9-2 叠加柱体地压强问题知识· 解读固体压强是中考力学地重难点。
其中叠加柱体压强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物理地热点题型之一。
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考察相关受力思路,压力,压强,密度之类地问题很考验你地公式综合运用能力。
典例· 解读例1,甲,乙两均匀柱体,密度为ρ甲,ρ乙,底面积为S甲,S乙,高度为h甲,h乙,求甲对乙地压强p1及乙对地面地压强p2。
【结果】.【思路】本题考察叠加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地压强问题。
已知密度,尺寸,求压强。
这种题型地思路比较简单,直接用压强公式求解。
求压力大小时,可以通过受力思路求出支持力大小,进而求出压力大小。
对于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地物体。
注意,这里S是受力面积,并不一定是底面积。
说明:本题是已知密度,尺寸,求压强,题型地思路较为简单。
例2,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金属块B对地面地压强为p1.若取走金属块A,金属块B对地面地压强为p2,已知p1:p2=3:2,金属块A,B地边长之比a:b=2:3,则金属块A与金属块B地密度之比ρA:ρB=______。
【结果】【思路】相较于上题,本题是已知压强,尺寸,反求密度,题型稍难,很难通过公式推导直接求算密度之比。
怎样处理这样地问题?总体思想是用未知量去表示已知量,列出物理方程,求解即可。
(利用均匀柱体压强计算式,也可以直接得到)解得:例3,A,B两个实心正方体地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ρB=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地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地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A. F甲∶F乙=1∶1,p甲∶p乙=1∶2B. F甲∶F乙=1∶1,p甲∶p乙=1∶4C. F甲∶F乙=1∶2,p甲∶p乙=2∶1D. F甲∶F乙=8∶1,p甲∶p乙=1∶8总结1,熟练地公式运用能力是处理叠加柱体压强问题地基础。
2,运用压强公式时注意S是受力面积,不一定等于底面积。
3,用未知量表示已知量是列方程地思想,这是最强有力地解题武器。
九年级物理压强竞赛辅导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压强一、知识要点1、压力和压强(1) 垂直压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常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公式可以写成p=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是牛/平方米,它的专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平方米.(3)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2、液体的压强(1)液体对压强的传递规律—帕斯卡定律。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个个方向传递。
其重要应用有液压机等。
(2)液体内部的压强。
其特点是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内部的计算公式是:P=ρgh。
(3)连通器原理。
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船闸、锅炉水位计都是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样子。
(4)虹吸现象3、大气的压强(1)空气,也象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1654年德国学者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大气压强的实质,要用气体分子运动论来说明。
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与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3)大气压强的数值可以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
大气压强的数值与距离地面的高度及天气的变化有关。
通常把760毫米汞柱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
(4)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抽上来的。
液体从液面较高的容器经过管子流入液面较低的容器,这种现象叫做虹吸现象。
虹吸现象也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而产生的。
(5)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大量实验表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023年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压力与压强问题计算题

2023年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压力与压强问题计算题1.质量为60kg的小明站立在水平沙池表面时,沙地凹陷留下两个明显的鞋印。
小明通过观察估测一个鞋印的面积约为0.01m2,当小明双脚同样站在水平的水泥地板上时,地板完好没有留下痕迹。
求:(g取10N/kg)(1)在图中画出小明对水泥地板压力的示意图。
(2)小明受到的重力是多少?(3)小明对水平沙地的压强是多少?(4)小明对沙地压强为p1、对水泥地板压强为p2,它们的大小关系是什么?写出判断的理据。
2.如图是某冷饮店推出的一种服务产品:店方为顾客提供一种密度为0.95×103kg/m3的果汁饮料,饮料中放冰块。
已知饮料和杯子的总质量是0.4kg,冰块质量是20g,杯子底面积为20cm2(不考虑杯壁厚度),杯中饮料的深度为10cm。
(g=10N/kg)求:(1)饮料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2)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3.有两根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材料A和B,按照如图甲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已知长方体材料的三条棱长分别为2cm、2cm、10cm,密度为ρ=1.4g/cm3,试求:(1)每根材料的质量为多少?(2)图甲中,A材料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3)如图乙所示,将材料B截成两段B1和B2,将其中B1横放在A上,剩余B2竖直放在地上,若此时A对地面的压强是B2对地面压强的4倍,则横放在A上的B1长度是原本材料B长度的几分之几?4.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约450kg,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并在南极内陆冰盖完成了27km的自主行走,g取10Nkg。
求:(1)该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冰面上受冰面支持力;(2)若机器人和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900cm2,求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强;(3)假定其作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动力为8000N,求其阻力。
5.如图所示,质量为500g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80cm2,内装1.5kg 的水,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压强)均匀柱体的压强计算与判断—(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9 -1 均匀柱体地压强计算与判断知识· 解读固体压强是中考力学中地一个热点,也是力学地重难点。
其中均匀柱形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地压强问题是每年中考物理地热点题型之一。
此类题目灵活多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公式地熟练掌握程度及逻辑思路能力。
但从难度上来说,总体上还是属于中等难度地题型。
公式推导:F S hg FG Vg p====gh S S S S S ρρρ==支底压受力受力受力受力受力只适用于密度均匀地柱状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情况。
此类题涉及地物理量有柱形固体地高度,底面积,密度,压力,压强等。
解题地主要思路是公式结合推理。
典例· 解读对地面压强甲 乙 丙【结果】A .【思路】由受力思路知道,尽管甲乙丙地密度相等,但体积关系不易判断,故重力关系也无法判断。
对于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地均匀柱体,可以利用来计算固体压强。
此式并不等同于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使用款件极为苛刻,为什么这么说,不妨看下推导过程:从其推导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密度均匀这几个款件同时成立时,才成立!本题中甲乙丙是材料相同地圆柱体,则依据,高度最小,对地面地压强越小。
因此从图中可知,甲铁柱对地面地压强最小。
比,,对地面地压强之比。
则它们地高度之比______,质量之比_________【结果】9:8。
3:4.【思路】A,B为质地均匀地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知道密度和压强地比值,要判断高度比,很容易想到利用柱体压强计算式解决问题。
其中由得由其中很容易求出这里求质量比时还可以由其中求出例3,(多选)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地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地压强相等,下面判断正确地是( )A. ρ甲=ρ乙>ρ丙B. ρ甲=ρ乙=ρ丙C. m甲=m乙=m丙D. m甲<m乙=m丙总结注意柱形固体压强计算式地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密度均匀地柱状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情况。
九年级液体压强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液体压强知识点梳理液体压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人们常常需要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以及液体压力对物体的影响。
本文将从液体中的分子运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液体压力对物体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九年级液体压强的知识点。
一、液体压强与分子运动液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具有热运动,会不断地发生碰撞。
这些分子之间的碰撞力量会传递到液体的容器壁上,形成一定的压强。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以及液体柱的高度有关,可以用公式P=ρgh表示,其中P是液体压强,ρ是液体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液体柱的高度。
分子的长期运动和不平衡相互作用力使得整个液体处于压力平衡状态,也就是液体压力在垂直方向上是均匀的。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的压强是指液体对垂直于其表面的容器壁上单位面积所产生的压力。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A,其中P是液体压强,F 是液体对垂直于表面的力,A是力作用面的面积。
液体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Pa等于1N/m²。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施加在液体上的力的大小和作用面积有关。
三、液体压力的影响液体的压力会对物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如同气体的压力能够使得炸弹爆炸一样。
液体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传递:液体压力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容器的各个部分,这是液体具有一定可压缩性的基础。
这也是海洋深处产生压力的原因,水的密度在海洋很深处会随深度逐渐增大,因此压强也会增大。
2. 浮力:当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的压力会从各个方向对物体进行作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成正比。
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
3. 液体静压力:当液体不动时,液体的压力会使容器内的物体产生静压力,即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锐教育1对1辅导讲义学员姓名: 年级:初三授课日期 时 间主 题压强变化专题教学内容1、 掌握质量、体积、高度、深度、密度、重力、压力等的压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 掌握柱形固体切割、自叠、互叠,柱形容器中液体的抽出倒入,盛液容器中放入物体后固体与液体压力压 强变化情况的定性分析;3、 提高思考维度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存动探索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其有了大概的一个了解,那么当变因不同时,所引起的压力和压强 的变化情况如何呢不同面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一样吗相同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底面积的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情况分别如何呢完全相同的 均装满同一液体的封闭容器甲、乙,不同放置方式时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相同吗不同叠放方式时又如何呢学科教师: 辅导科目:两位小朋友同时在相同的雪地里行进,为什么所留下的印迹的深浅程度不同呢同一实心不规则物体,以蠶精讲提升【知识梳理一固体压强变化】1、切割固体水平切割(同施加力)相同质量、体积、高度是固体压强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基础。
柱体水平切去相同的高度、体积、质量或受到竖直向上的外力核心公式:p' = mg / S = p g A h = (mg - p g A V) / S = (mg - A mg) / S。
柱体竖直切割任何高度、体积、质量后对地面的压强都不变。
正方体水平切割时:A F = ph A h,此公式需注意适用条件。
解题时需注意看清楚题目给出的压强或压力关系是变化前还是变化后的。
2、压力压强的变化量需深刻理解固体压力、压强变化量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清楚需求固体压力(压强)变化量还是固体最终的压力(压强),常用推导公式:A与p = F / S 与p = p gh o解题时特别需注意是否为均匀实心柱体。
3、切割+叠加切割再叠加和对叠加体的综合分析是对前面两个专题的提升,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
(1)压力不变:竖直切下相同的厚度、体积、质量后放在剩余部分的上方。
可根据以下公式分析:p' = F / S ' = p / (1 - A h / h) = p / (1- A V / V) = p / (1 - A m / m)。
(2)水平切下相同质量后放在自己活对方压力都不变,但切相同高度和体积再叠加则综合运用以下公式进行分析:A p = A F / S = p g A h; p = F / S 与p = p gh o p g Ah【常考题型】解题时需注意对上下密度不同的叠加体的压强,只能运用p = F / S ,不能运用p = p gh来分析。
【例题精讲一固体压强变化】 例1 (奉贤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若剩余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一定多B. 若剩余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可能多C. 若切去的高度相等,则甲被切去的质量可能多D. 若切去的质量相等,则甲被切去的厚度一定多【答案】D【解析】由p 甲=p 乙、p = F/S = p gh ,可得F 甲<F 乙,p 甲〉p 乙。
选项A ,剩余高度相等,则切去的高度 △ h 甲<4 h 乙,根据△F=ph A h,可得△ F 甲<△ F 乙,即Am 甲<Am 乙;选项B,剩余的质量相等,即m =p V =p h? hh ', 原来压强相等,即 ph 相等,则h '甲〉h '乙,即卩A h 甲<A h 乙;选项C ,切去高度相等,根据 A F=ph A h ,可得 A F 甲<A F 乙;选项D,切去的质量相等,即 A F 相等,根据 A F=ph A h ,可得 A h 甲>Ah 乙。
故选D例2 (杨浦二模)如图4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沿竖直方 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并将切除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甲, A p z =AF 甲/S '乙,贝U A p 甲< A p 乙。
根据 p=po+A p ,可得 p 甲V p 乙。
故选 A o【巩固测试一固体压强变化】1.(普陀一模)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p 甲〉p 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m 甲’和m 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 甲'一定小于 m 乙'B. m 甲'一定等于 m 乙'C. m 甲'一定大于m 乙'D. m 甲'可能等于m 乙'【答案】A2. (徐汇一模)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等。
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T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分别为 p 甲禾口 p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 p 甲V p 乙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D.都有可能【答案】 A【解析】 由p 甲= p 乙、p = F/S =p gh ,可得F 甲〉F 乙,p 甲<p 乙。
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则切下部分厶F 甲>△ F 乙,剩余部分S'甲>S'乙。
互叠之后,A p 甲=AF 乙/SS 甲> S 乙,对地面的压强相切去后互叠之前,甲乙压强仍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C.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 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答案】C3. (嘉定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将乙叠放在甲的上表面中央,甲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为△p甲,将甲叠放在乙的上表面中央,乙对地面的压强增乙p甲<4 p乙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C【知识梳理一液体压强变化】1、倒入、抽出倒入、抽出相同质量、体积、高度的液体与固体水平切割相同质量、体积、高度类似,容器底面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底面积相同的柱形容器:抽出相同高度、体积、质量的液体。
可根据以下公式分析:p' = p - A p = p - p g A h = p - p g A V / S = p - A mg / S。
(2 )底面积不同的柱形容器,倒入相同高度、体积、质量的液体。
可根据以下公式分析:p' = mg / S + p g A h = (mg + p g A V) / S = (mg + A mg) / S。
解题时需注意题目给出的压强或压力关系是变化前的还是变化后的。
2、压力压强的变化量需深刻理解压力、压强变化量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清楚容器压力(压强)变化量还是液体压力(压强)变化量,灵活运用以下相关公式进行推到分析:A p = A F / S = p g A h; p = F / S 与p = p gh。
【例题精讲一液体压强变化】例1 (静安一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答案】C【解析】原来两液面相平且质量相等,则可得甲乙液体单位高度的质量相等。
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高 度仍相平,则甲乙质量仍相等,即F A =F B 。
由p=F/S ,可得P A >P B 。
故选Co例2 (杨浦一模)如图7所示,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从两容器 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 ,若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抽出部分的质量△ m 甲、△ m 乙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 甲、△ p 乙的大小关系是(△ p 甲<4 p 乙 △ p 甲<4 p 乙 △ p 甲>4 p 乙 △ p 甲<4 p 乙【解析】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甲乙剩余部分深度相同且压力相等,即质量相等,则甲乙液体单位高度的质量相等。
抽出部分 △ h 甲<△ h 乙,则△ 口甲<4 m 乙。
由△ p= △ F/S ,可得△ pp 乙。
故选 D 。
【巩固测试一液体压强变化】1.(宝山一模)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B 原先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所示。
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甲、p 乙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答案】C2.(奉贤二模)已知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S 甲和S 乙,且S 甲v S 乙,先将两种不同液体分别倒入甲、乙容器中且使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再将两容器中的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液体 没有溢出。
设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分别P 甲和△ P 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B. 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 P 甲一疋小于△ P 乙 P 甲可能小于△ P 乙C.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 甲一定大于△ P 乙A . △ 口甲=厶 m乙B . △ 口甲>4 m 乙 C. △ 口甲<4 m 乙 D. △ 口甲<4 m 乙【答案】D则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 p 甲一定等于p 乙。
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 p 甲可能大于p 乙。
则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 p 甲一定等于 p乙。
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 甲一定等于 p乙。
A.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B.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C.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D. 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乙D.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甲可能等于△ P乙【答案】C3. (长宁一模)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 (S> S 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A . 倒入的液体体积S可能等于V乙B. 倒入的液体高度宀h乙h甲定大于C.抽出的液体体积S可能小于V乙D.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定等于h乙【答C案】【知识梳理一固液综合变化】固液综合变化的题型主要分为固体和液体的压强变化比较及在液体容器里放入物体:1、固体和液体的压强变化一个固体和一个盛有液体的容器压强的变化类型有:切割(抽出)和叠加(倒入);在固体上放物体和在液体中放入同一物体或将此固体放在液体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