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禅宗美学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

禅宗美学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

禅宗美学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禅宗美学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摘要:禅宗美学是一种宗教美学,是禅宗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审美思想。

禅宗美学是以受禅宗思想影响的禅师、文人、士大夫等人的审美创作为主要表现方式,长期以来,禅宗美学都与园林设计密不可分,进而产生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园林美学。

但到了现代社会,禅宗美学似乎与当代园林渐行渐远,本文即从禅宗美学的特点以及其对园林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以探寻禅宗美学在当代风景园林中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禅宗美学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一、禅宗美学特征(一)生命之美关注生命问题,感悟内心,获取生命的解放是禅宗追寻的主要内容。

皮朝纲言:“禅宗美学有着它十分独特的性质,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美学,也不是一般的艺术哲学,而是对人的意义生存、审美生存的哲学思考,或者说它是对生命存在意义、价值的诗性之思,是对于人生存在本体论层面的审美之思,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的生命美学。

”禅宗追求心灵的自由,追求一种随心的生存方式。

对于禅宗而言,心的自由是一种随遇而安、空灵寂静、了无牵绊的彻底的自由,是一种没有矛盾、没有阶级、没有差异的完全意义上的自由。

它将生命的自由看成是一种绝对的和谐的理想境界,是一种对自由的诗意的讴歌,与艺术的美学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之间天然相通。

(二)感悟之美禅宗美学的核心即“心性”感悟。

禅宗也被称为“心宗”,即修禅即为“悟心”,离开了对“心”的感悟、体悟,禅宗美学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禅宗的“悟”有渐悟和顿悟两种方式,这与艺术的“心性之悟”的创作过程在事实上是相通的。

设计灵感的获得,就是一种感悟的过程,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审美主客体之间灵魂的沟通也需要通过“悟”来寻得圆满。

(三)空灵之美大乘佛教经书《中论》第二十四品云,“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事物都是因缘而生,随缘而起,随缘而灭,聚散离合,毫无定性,这是“空”的缘由。

“主空的自然观与看空的人格观相结合,产生了一门全新的美学:心造的境界——意境”。

禅宗美学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

禅宗美学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

2019年第10期现代园艺禅宗美学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启示周南(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出融合了人文、情怀、意境的优美作品,营造人地和谐的城市景观,或许禅宗美学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灵感的顿悟、意境的营造、对自然的尊重、追求万物的体验,如此,设计出优秀的园林设作品也就顺理成章。

关键词:禅宗美学;风景园林;园林设计众所周知,我国园林发展历经千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园林为城市建设描绘了浓重的一笔,特别是在新时期,需要实现古代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相互整合,在互补中让人眼前一亮。

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设计师不断重复着设计流水线上的工艺品,而忽略人文、情感与意境,更破坏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生态平衡。

如何把握住城市命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出融合人文、情怀、意境的优美作品,营造人地和谐的城市景观,或许禅宗美学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禅宗美学由禅宗思想发源、演变而来。

禅宗思想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教,是印传佛教中国化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它对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禅宗的主要特色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识心见性、顿悟成佛。

1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不足1.1风景园林设计的“利益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是日渐增多,但是出于精神文明的享受,对景观的观赏需求又在不断加大,各类风景园林设计和建造变得功利化。

部分设计师忘记设计初心,秉承利益至上,忽略了作品的内在与自然,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丧失自然之美、传统之美、人文之美。

1.2风景园林设计的“形式化”大多数设计人员为满足古典园林设计的要求,往往过分重视古典的含义,尤其是将其融入到现代风景园林之中,由于未从全局考虑与分析,从而导致整个园林设计显得过于浮夸。

设计者不再坚持设计理念,疏于对现有地形地貌的勘察利用,使得风景园林营造流于“形式化”。

禅学对中国私家园林的影响

禅学对中国私家园林的影响

禅学对中国私家园林的影响摘要:禅学的“佛性真如”在园林中则为“禅房花木深”的意象,想要一观花木,则必须经历一番“曲径通幽处”的心理探索,因此,在私家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也有“幽幽曲径”的的理景手段。

由古至今,依此法造景的园林不在少数,正是这幽曲小径,营造出了曲折幽深的空间和一种妙趣无尽的心灵探寻过程,最终经过一番搜求须索之后获得豁然开朗的顿悟境界。

关键词:禅学;中国私家园林;园林精神作为一个规划人,禅学一直是兴趣所致,却了解甚少的领域。

对我而言,神秘又充满吸引。

最初看到的是任晓红所著的《禅与中国园林》一书,感悟颇深,其中“禅、园林、景观、悟”相关相依,又有着道不清的微妙关联,但是禅悟究竟为何,却需细细领悟。

还记得季羡林先生在《禅与中国园林》一书中,提到“人性中皆有悟, 必功夫不断, 悟头始出。

如石中皆有火, 必敲击不已, 火光始现。

然得火不难, 得火之后, 须承之以艾, 继之以油, 然后或可不灭。

故悟必继之以躬行力学” 。

由此可见,禅学的深意离不开“无我”和“空”的境界,但仍是抽象和不易理解的。

那么禅学与私家园林的关系是什么呢?对私家园林又有什么影响呢?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一、禅学与私家园林的关系1.1 禅学对私家园林尺度的关系中国私家园林尺度由魏晋到唐宋逐步缩小,了解到的原因之一是禅学思想中“从芥子中观须弥, 以小见大”。

由魏晋到唐宋这一时期, 园林审美趣味和审美尺度的变化确实受到了禅学思想的影响。

同时,也有政治、道德、经济等条件的约束。

士人阶层是营造的园林的主力军,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良好的审美意识,这些人所往往会成为人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后来园林尺度的逐渐缩小,也是因人们对士人营建园林模仿学习的结果。

1.2 禅学对私家园林的营建在西汉时期,东方朔提出“避世于朝庭间”的主张,南北朝之后“庄老告退”,山水精神的解放,文人士大夫们不再“心游太玄”或“游心于寂寞”,园林精神带来了现实的快乐感。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一、佛家思想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佛家对于的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在中国产生的分支—禅宗对于园林设计的影响。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体现得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求得心灵平静的景观设计正是体现了这点。

禅宗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来源于人心的,明心自能见性。

对于世间万物的一切要怎么去看待也是取决于人心。

禅宗兴起于中唐时期,在人心和审美艺术中体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造园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把禅宗的思想融入进去,对园林艺术从画境到意境的转化和追求使得园林形成了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感觉,使得有限的空间上升到了无限的精神境界。

因而,古典园林中大多的园林里都有带有禅趣的小园林,以小见大,所谓壶中天地人的心灵使园林的空间也变得大了。

尽管园林中的假山没有真山那么高昂,但是通过石头的通透,势态的崎岖以及林木的葱郁加上花草的铺地,同样可以构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中国的园林艺术者们在微小的园林中收录了万千的意象,写尽了各种意趣,不需要有华楼丽阁,也不需要有广阔的土地,只需要引一湾清泉,置几条小径和亭台便可构成一幅丰富的画面[2]。

随着佛家思想影响的愈加深刻,园林也越来越小化了。

在这微小的世界中,一花一草亦能让人心静神宁。

园林中为人们提供了寂静安详的场所,里面的花花草草,林林木木无不体现了人和自然交汇,描绘出超凡出世的语境,让人获得心灵平静的同时又能够接近于精神的境界。

在这样的园林中,人的精神能够得到解放,同时又为主人依托佛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提供了场所.二、道家思想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禅宗思想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园林的布局设计上,而道家思想对于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的设计手法上。

中国的古典园林同现代园林不同,它没有整齐的行道树木,没有花坛也没有草坪,园中的树木和花卉完全依赖于自然原始植被的分布方式,自由散聚。

古典园林的设计上是没有特定的布局的,而是显得较为自由,园林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景象。

禅理与传统园林的“妙造自然”

禅理与传统园林的“妙造自然”

禅理与传统园林的“妙造自然”“妙造自然”是中国园林的基本原则,说的是园子应当尽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避免生硬的人工斧凿痕迹,追求含蓄而浑然天成的美。

在禅的影响下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更是深化了这种追求。

美的境界需要精心创造,通过精心的创造而达到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

借于自然山体、水体、建筑花木如何将它们组织成为一个宛若天开的艺术整体是园林自美的关键。

中国古典园林在创造整体境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做到了这点,才能真正实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感效果。

《园冶》中说:“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娅,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根据园林所处地形环的特点,顺自然之势布置景观,着力于“因地制宜”,“景到随机”,在与自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才能创造出了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相地”对于园林的经营是关键之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隐居山水乃仁智的选择。

《园冶》曾有精辟论述“林皋延伫,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

高原极望,远岫环屏”。

群山峻岭、溪谷沟壑、悬崖险峰、怪石嶙峋,这些丰富的天然地貌和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为园林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构景条件,从而创造出了超尘出世的逍遥之境。

如承德避暑山庄即是佳例。

山庄四周群山环抱,奇峰异石林立,有武烈河从东蜿蜒而过,山水林泉具备。

山庄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天然条件稍加改造,环山绕水,创造四个不同特色的景区:宏伟规整的宫殿区、树木葱笼的湖泊区、苍翠舒朗的平原区和层峦叠嶂的山岳区。

四区相互照应,浑然天成。

再如沧浪亭的造园,巧于因借,借园外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风貌。

一是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

令人感觉宛若置身自然,从而悠然产生“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禅学意趣。

掇山理水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并重,通过叠山理水的营造体现出园林的意境。

这种意境的营造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它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优美的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_以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_以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

3收稿日期 : 2008 - 06 - 29 作者简介 : 卿平勇 (1976—) , 女 , 四川资阳人 , 宜春学院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理论研究 。
·122·
第 1期 卿平勇 :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 第 31卷
栖息的家园 , 把园林视为心灵的寄托之所 , 心态的栖息之 地 , “恬然怡然 , 硕然悠然 , 园人合一 , 冥视六合 ”, 人与 园林汇融一体 , 与园中的花草树木 、飞鸟野兽 、亭台楼角 完全相同 , 相融 [4 ] 。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文人士大夫就获 得了精神的解放 , 灵魂的寄托与超越 。王维的诗 “独坐幽 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见 , 明月来相照 ”道破了这 种禅意的人生情趣 , 人生活在一个远离俗尘的萧瑟寂静 , 冷洁但又身心自由的小天地里 , 感受到山水 、花木 、亭台 、 桥榭的生命意味 , 以及亲近自然 , 物我相融的境界 , 使人 悟出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 以及超越现世生命 , 达到 “我心 即佛 , 佛即我心 ”的境界 。
关键词 : 禅宗思想 ; 古典私家园林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J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380X (2009) 01 - 0122 - 03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 它 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 如山水画 、山水诗 、书法 、美学 、 建筑 、植物等 , 特别是注入了许多的传统哲学思想 。佛教 作为三大传统文化之一 , 其哲学内涵深深地影响并体现在 中国古典的私家园林中 。尽管它的审美意识已经得到了高 度的评价 , 设计手法也广为人知 , 但这些设计理论的指导 思想及其根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 如果 不加以研究 , 就会大大地降低园林的思想成份和思想水平 , 造成了园林文化的残缺 , 不利于参观者全面理解和欣赏园 林文化 , 也会影响到园林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1为此 , 本文 拟对禅宗思想对古典私家园林中的影响作一次探究 , 以期 引起重视 。

浅析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析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析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明程度的进步,仅简单的绿地广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对能给人带来身心放松的园林景观的需求日益强烈,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诉求,对具有能缓解精神压力的空间变得尤为渴望。

具有强大精神感染力的禅意空间正是现代人所需求的。

关键词园林景观;禅宗思想;意境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更是人生存的需要。

但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明程度的进步,仅仅是简单的绿地广场已无法满足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禅学不仅作为宗教文化,也是一门心灵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因此,禅宗园林一直是代表中国园林最高的思想境界。

如何能将现代景观营造禅意的氛围,将禅宗思想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如何传承博大的中国文化艺术,提升归属感与自豪感,促进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加景观的社会价值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1-3]。

“禅”,这一在古代的东方和现代世界的许多地区都极为流行的文化,来源于古印度的佛教。

禅最初指的是“静”的意思,对某一事物专心,是在一种身心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思考的过程。

追求一种内心的绝对平静来摆脱世俗的烦恼,达到精神层面的理想升华。

禅学虽由佛教而生,但影响的更多是在人生态度、生活情趣及审美心理上。

禅宗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人合一”这一观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体现便是来自于禅宗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存共生的观念影响着中国园林的营造与内涵,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氛围[4]。

1 禅宗美学禅宗美学这一范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欣赏,而是具有一种对人生审美的哲学思考。

禅的意义涉及两个方面。

人格与禅境,人格的意义在于全力塑造完美的心灵,终极目标是把握塑造一种理想人格。

禅境是一种自然适意,随缘任运、宁静淡远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由境界,一切皆真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境界所指的是人心灵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是一种生活的精神状态。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以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以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以苏州名园狮
子林为例
卿平勇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1)001
【摘要】探讨了禅宗的思想精髓,剖析了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园人合一,心在园中;假山叠石,尽显禅意;扁额题名,意蕴无穷;花木配置,象外之境;建筑布局,融于自然.通过对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狮子林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源泉一禅宗思想,这时现代的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总页数】4页(P122-124,140)
【作者】卿平勇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19
【相关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简析--以宋代江南地区苏州私家园林建筑为例 [J], 吴高璇
2.苏州名园狮子林文化内涵浅析 [J], 高丽华
3.浅析空间叙事学下的苏州私家园林的建造
——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J], 李甜樱子
4.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
——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J], 黄玲;聂博文;肖沙沙;吴铁明
5.中国古典园林“借景”要素及其景观特性研究——以北方皇家园林及江南苏州私家园林为例 [J], 张昱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禅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

禅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
文化艺术
禅文化 对 中国古典 园林美学 的影 响


莹 赵 晓峰 赵小刚
( 1 河d r Y . 业大 学经 济 管理 学 院 ,天津 3 0 0 4 0 1 ;2 河北 工 业大 学建 筑 与艺 术设 计 学 院 ,天 津 3 0 0 4 0 1 )
要:本文通过对禅文化的简析 ,探讨了禅的精神本质及其对中 以降
中 国古典 园林 成 熟 时期 富含 禅境 的 园林美 学 特征 。 关键 词 :禅 ;禅 文化 ;中国古 典 园林 ;园林 审美 ;意境 2 0 1 2 年度 河 北省 社会 科 学基 金项 目 “ 河 北省 域 文化 景观 资 源价值 评 估及 其保 护 与利 用研 究 ” ( 批 准号 :HB1 2 YS 0 4 4)
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古典园林 ,深受着传统儒 、释 、道文化的薰育 和影响。其中的禅佛文化从魏 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对山水及同林 审美 发生 了深刻的影响。唐宋之后 ,中国古典 园林高度成熟 ,尤其是文人
3 “ 不着 言相”的体悟方式与 园林 审美的 “ 言外之意” 、 “ 韵 外之 音” 禅宗直指人心 ,明心见性即可成佛的心性 观是 和禅不着言相 、直 觉顿悟的思维方式 紧密相关 的。禅悟思维对形相的超越及对心性的强 调 ,启迪 了意境 的艺术 思维方式 ,深化 了园林意境的 内涵 。唐代诗僧 皎然十分重视 “ 文外之 旨”的创造 ,认为 “ 但见性情 ,不睹文字”才 是高境界 。 《 二十四诗品》中也 曾谈到诗 的高妙意境 : “ 不着一字 , 尽得风流”。同样在园林 意境 中,那种超越 园景实境而直达心 中园境 的艺术思维成就 了园林的言外之意 、 韵 外之致 。 “ 此 中有真意 ,欲辩 已忘言” ,文人隐者陶渊明曾如是说 。但得心境 ,不著言相 ,得其意 而忘其形 ,正是这种审美境界的真谛所在 。 唐代 诗人刘 长卿 《 寻南溪道 士》一诗 中云 : “ 遇雨看松色 ,随心 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 ,相对亦忘言。”这正道 出了园林 中难 以言说 的 灵妙禅境 。而诗画家造园家王维则以 “ 我心素以闲 ,清川淡如此 ”的 山水境界 ,表 明了超越 了园林本身的情趣韵致 。他 的另外一首诗 《 酬 张少府 》 也说 : “ 松风吹解带 ,明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 深 。”在这里 ,园林 山水的形态美已不再重要 ,取 而代之 的是 自然适 意、 通达无碍 的人生态度 ,而这种淡然离言说 , 悟悦 心 自足”的感悟 方式正是园林 “ 韵外之致 ”的精微之处 。 4 “ 出处 一致” 的处世 哲学与中隐式的园林观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可谓是中国文人的基 本精神 准则 和人生情怀。在禅之前 , 儒家经世致用的人世哲学与老庄清静无为的 出世哲学在士大夫的心理上互相弥补 。然而文人们在进退仕隐之间并 非达到进退 自如的心理平衡 的状态 ,而更多的是游移于仕隐两极 ,或

佛教禅宗精神对中国园林形式的创新

佛教禅宗精神对中国园林形式的创新
规模小巧 的佛 寺园林的 出现 其二是唐 、 宋时期 “ 摹仿 自然” 的、 的体现 。
小巧精致 的私家 园林的 创建与盛行 。尤其是私家 园林的 小巧精
唐代中期 , 寺庙 的 自然风景化达到 了旺 盛时 期 , 形成 了“ 佛
佛门四绝” 致和风情 万种的审 美情 趣 ,使 “ 摹仿 自然 ”的 、小巧精致 的园 教四大名 山”峨 眉山、五 台山、普陀山 、九华山和 “ 林形式成 为中国 园林的 主流形式 。
的精神对 于中 国佛寺 园林建筑产生 了巨大 的冲击 。
佛寺园林化有两种 方式 :
1 0 I羞野| a l 弋 ( 上 )2 0 1 7 0 3
第 一 种 是 往 寺 庙 内 的 院 落 里 ,修 建 一 些 园林 景 观 。
庙都 充分体现出这种特点 。这 些寺院周同的 山上建有楼台 、凉
设计美学论坛 f 9
佛教禅宗精神对 中 国园林形 式的创新
文 /邱 紫 华

要 :古代的皇家 园林和私家 园林规模宏大 。佛教传入 中国后 ,其 “ 万法 皆空”的哲学观念和
追求 “ 出世”的人生态度对 园林 形式产 生了深 刻影响。园林形式 出现 了两次鲜明的变化。其一是与
自然浑然一体 的、规模小巧的佛寺园林 的出现;其二是唐、宋时期 “ 摹仿 自然”的、小巧精致 的私 家园林 的创建与盛行 , 并成 为 中国园林的主流形式。其审美特征是:小巧精致 ,自然而 然, 不对称 、
皇家 园 林 的 宏 阔 气派 。汉 代 梁 王 建 造 的 “ 免 园 ” 规 模 宏 阔 ;富
豪袁广 汉的私 人园林 占地面积厂 一 大,其中还畜养 多种动物 。晋 代大富 豪石崇建造 了著 名的 “ 金谷 园” , 不仅规模 宏大 , 而且富

浅谈禅宗思想与古典园林

浅谈禅宗思想与古典园林



禅宗产 生的时代背景
想渊源》 具体地论析 了佛经对禅宗思想 的影 响。 从此书中可以看
出,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 、 揭示本心迷失缘 由的唯识 思想 、 以遣除扫荡之不二法 门为特色的般若 思想 、 强调事事无碍 的华严圆融思想 等。禅宗思想提倡心性本净 , 佛性 本有 , 见性成 佛。主要 的依据是达摩的“ 二人” 、 “ 四行 ” 学说。“ 二入 ” 指“ 理入”
自佛教传人 中国后 , 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 的流传 ,
在东汉 至南北朝 时曾译 出多种禅经 , 禅学成为相 当重要 的流派 。
和“ 行人 ” 。理人 是凭借经教 的启示 , 深信 众生 同一真如本性 , 但
为客尘妄想所 覆盖 , 不能显露 , 所 以要令其 舍妄归真 , 修一种心 如墙壁坚定不移 的观法 ,扫荡一切差别相 ,与真如本性之理相
符, 寂然无为 。 这 是 该 宗 的理 论 基 础 。行 人 即“ 四行 ” : 报怨行 、 随
相传菩提达摩 于六朝齐 、梁 间从 印度渡海东来 ,到洛 阳弘扬禅 法。 因其禅法不为 当时佛教界所重 , 乃入少林寺安心壁观 , 以“ 二
入 四行 ” 禅法教导弟子慧可 、 道育等 。 慧 可 从 达 摩 6年 , 达 摩 授 以
州( 治所 在今江西 吉安 ) 传法, 尝劝道俗依 《 文殊说般 若经》 一 行
说, 在《 六祖坛经》 中主张舍去文字义解 , 直彻心源。 认为 “ 于 自性
中, 万法 皆见 ; 一切法 自在性 , 名为清净法身 ” 。 一切般若智慧 , 皆 从 自性而 生 , 不从 外入 , 若识 自性 , “ 一 闻言下大悟 , 顿见真如本
( 一) 对 园林 意 境 的 影 响

【精品文档】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影响?

【精品文档】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影响?

【精品文档】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影响?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影响?禅宗是由于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叫中国佛教宗派。

它不仅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而且还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华夏民族注重现实生活的文化传统构成水乳文融的整体,成为与儒、道并称为传统文化的三大成之-它提们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种超脱与自由。

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也在人心之中,人与自然并不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两者浑然如一的整体。

为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这种自然宇宙与人的整体境界,禅学认为,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切都是人心所生。

正如六祖惠能的传世之偈中所说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物,何处惹尘埃。

它不仅体现了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禅宗旨趣,还阐析了禅学对于宇宙本体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在刹那之中使自已获得解脱的觉悟或感受。

禅宗思想可谓有以下几个特点:(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式,也就是通过渐修或顿悟发见本心;(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

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的根本界限。

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厂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因此,与皇家园林不同,充满禅趣的文人园林多显露出以小为尚的倾向。

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摘要:渗透到园林美学中的禅宗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的庄玄哲学有很深的渊源。

文人士大夫对禅宗观念思维方式与灵机妙趣欣赏备至。

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禅宗,与自然山水景物的意趣有着深刻的关联。

关键词:园林美学;禅宗;佛教无从追究中国园林的起源,也不在这里谈及园林美学的道理,只是就园林美学的发展道路上,从佛教源头引申出禅宗一支,在园林美学上所起到的作用做一点小小的释义。

1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为异质文化的一支佛教,在中国的渗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佛教传入中国是有官方记录的,官方从一开始是以积极态度引导佛教传人中国。

由于当时汉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促成了中国文化新元素禅宗的诞生。

自唐代以来禅宗最盛,一直到后来,禅宗成了中国南传佛教的代称。

佛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与皇家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据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有背景的,从早期在民间的传播,到皇家的大力支持,期间发展没有什么障碍(期间皇家的灭佛事件,在此不作探究)。

在中国的上层社会中发展非常迅速。

代表中国文化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是首先的受益者,当然也是最好的传播者。

2 禅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禅宗正是在印度佛学的基础上融会了庄、玄精神的实质嬗变而成的。

以庄、玄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元素是禅宗脱颖而出的基础。

(禅宗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是传说中一字不识的普通行者慧能,他所代表的思想在其门人记录的《坛经》中有详细的表述。

)从著名的拈花微笑故事中即可把握到禅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气息。

禅家在此充分表达了他的传佛心印、不重经教、以心传心、顿超直了的性质。

佛祖拈花而不发一言的行为,迦叶尊者心照不宣,心领意会,以微笑呼应而不形诸文字作答。

这本身一改佛教传统的讲经说法的模式,这里所突出的是一种直觉顿悟、自明心性、刹那成就永恒、此中即是净界的境界。

这与中国式的智慧儒,庄,玄哲学及人生态度灵犀相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魏晋玄学,一反两汉儒学解经说教、考证字句的繁琐作风而独标自然无为、言不尽意。

论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论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图1五台山五爷庙(图源网络)来放置物品与绿植。

③厕所区。

应选择一些能够去除异味的绿植,如薄荷、艾草和白掌,亦可在墙上挂置物架来放置一些纸巾等杂物与绿植。

④盥洗区。

可在洗漱台和台下选择放置一些中小型观赏性绿植,如芦荟、平安树,在吸收异味、清新空气的同时美化环境。

5结语室内环境是人们活动最密切、最频繁的空间,环境的优劣能直接影响每个人身心健康,因此室内绿化在需求中应运而生。

在重视室内绿化、把自然带进生活的同时,也要根据室内不同空间的特性,将绿植陈设原则与不同绿植分类标准进行应用,在选择绿植时,需要了解各类植物的功能与特点,采用科学的养护手法,在居室色调与空间布局上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将绿植有目的、规律地进行陈设,从而规划出合理有效的室内布局。

根据居室不同格局与空间的大小,以及自身的喜爱选择合适的植物,植物不宜过多,不妨碍居室活动,也应当注意不同植物的功能与养护条件,做合适的选择。

室内绿化在当下日益增加,相较于室外绿化蓬勃发展,室内绿化从无到有,但规模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愈发重视环境,而室内绿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收稿:2022-09-19)参考文献:[1]姚鹏.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龚楹.观赏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3](澳)阿兰娜·兰根.植物风格[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雅信,2020.[4]赵旭.植物景观在室内绿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农业,2015(17):26-29.[5]皇甫靓蕾.浅谈室内绿化装饰设计的美学原则[J].青春岁月,2014(03):58-59.[6]马途.浅谈室内植物的绿化装饰[J].建材与装饰,2016(36):54-55.[7]理想宅.室内设计基础与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9.[8]薛晶,王缤婕.客厅设计中的风水文化[J].现代装饰(理论),2012(10):68.[9]卜海波.餐厅的室内绿化设计[J].现代园艺,2014(04):110.[10]朱佩仪.珠三角地区中小套型厨房空间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1]理想宅.室内设计基础与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9.论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肖莹,汤巧香(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西青300384)摘要: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对禅宗思想进行了解析,通过运用古今中外的园林、字画、诗句,举例说明了禅宗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从中体现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并进一步从精神层面阐述中国古典园林中所体现的禅宗思想,以期寻找一种更加具有特色的现代造园方法。

园林规划设计——禅宗艺术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

园林规划设计——禅宗艺术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

禅宗艺术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摘要:禅宗推崇“顿悟性”和“境界说”的思维,这对景观园林设计灵感的产生与创作意境的营造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

景观设计的灵感与禅宗顿悟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都是对大自然人文主义和个体生命的关怀,景观园林的意境又与禅宗艺术的意境一样追求的是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由此可见设计师应具有禅者的心怀。

关键词:景观;园林;禅宗;枯山水我国现在处于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城市景观“千城一面”,彰显着人们日益膨胀的时代欲望和审美观的单一,对植物的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城市人飞快地跟着这个社会的脉搏,如何把握好城市的命脉,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设计出有人性关怀的景观作品,不妨多读读禅,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禅宗是印传佛教中国化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对中国哲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以来禅宗的盛行对美学思想有极大的影响,最终与儒、道一起构建华夏艺术框架的三大学术流派。

一、禅宗顿悟说与艺术创作意境美的关系禅宗艺术本属洞察生命本性的艺术,它的是对事物本性的直觉察照,它抛弃了逻辑思维程序,重视个体的直接体验和内心的自我解脱。

人性本净与善,只要透过人内心的感悟,便能顿悟成佛,进而升华达到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便是意境美,此意境是造园主所希望和向往的,寄托有情感、观念与哲理的理想境界。

是造园主对人生、社会深刻的理解,要通过想象联想等创造性思维,与园林景象中的物态相结合所产生的感受;通过园林反映的情意使游览者产生一种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尽管现代景观园林已突破古典园林艺术的常规模式,运用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材料,可是在意境营造方面,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依然要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意境是园林的灵魂,有意境营造的园林才是有生命力的。

二、禅宗生态美学与园林设计自然观“缘起论”是禅宗最基础的生态观,佛教中有“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

“缘起论”充分说明了人与世间万物有因果关系,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会使生命完整体系解体,“缘起论”和现代生态学整体论都有这样的说法。

禅宗美学对中国园林建筑的影响

禅宗美学对中国园林建筑的影响

价值工程种方法来浇筑水池混凝土。

池壁分节浇筑应先浇筑基础底板,再浇筑池壁,然后浇筑环梁,最后浇筑顶盖。

连续浇注池壁应按照现浇柱基础底板,再浇筑池壁,最后浇筑环梁及顶盖的顺序进行。

2.3防水层施工通常要在水池外壁喷涂沥青防水层。

防水层所使用的沥青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施工之前要检查它的质量是否合格。

喷涂沥青前要先将池外壁洗刷干净,涂上冷底子油,然后再涂两遍热沥青。

3结语通观全文,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密切相连。

设计的计算中已经充分考虑了水灰比、用水量、后浇带间隔天数、混凝土养护天数等诸多施工因素,因此必须向施工单位详细说明这些施工因素的标准,做好相关技术交底工作,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具体施工。

要做到这一点,设计人员就必须对施工以及施工中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有一个充分地了解,使其设计方案切合施工、方便施工。

参考文献:[1]CECS.138.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S].[2]周士琼.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3]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余荆州,王洪彪.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J].山西建筑,2008.0引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总是围绕着道德起源和人性修为而展开的。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①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文化史、艺术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

时至今日,禅学已经发展成为和儒道并存的成熟的中国文化体系。

禅宗思想体系包括: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

它们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文化的发展。

1园林建筑与禅宗美学之间的关系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庄子,就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之间的关系,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

他认为传统文化不过是从古人嘴里抠出来的口水,虽然这个提法不是很贴切,但也基本说清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

禅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

禅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

禅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布时间:2022-01-11T06:35:59.015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8期作者:陈陶[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禅宗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兴盛,并指出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

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浙江杭州 310005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禅宗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兴盛,并指出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

禅宗美学即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又吸取了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生命的自然状态。

同时禅宗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迎合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抒发了他们的胸怀情志,使中国园林以独特的风采屹立于世界园林建筑之中。

关键词:禅宗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一、园林艺术中禅宗思想的形成园林艺术在中国的历史十分的悠久,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周时期,便已出现了如灵台、灵沼、灵囿、苑林等古典园林的雏形。

自魏晋以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园林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仅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还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

除了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以外,还有由印度传入并且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中国禅宗。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之一,按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改造,最大程度地适应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及百姓的文化心理需求,并与儒家、道家一起“成为建构华夏美学框架的三大学术流派之一”。

以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魏晋南北时期,特别是在唐代,当禅宗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同时,中国园林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时期。

二、园林艺术中的意境体现意境从内在含义上理解,是在真实的物质背后蕴藏着无限的遐想空间。

意境从表达的效果上看,则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不同的接受者中,产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意象效果,并且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正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等,这些所呈现出的效果并非空无,而是通过“无”和“空”来映衬“有”,从而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对立统一。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摘要:禅宗思想以最求本性、真性为核心,提倡归于自然,这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传统园林的山水布局、细部营造和意境表达,使其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一个安静祥和的氛围去理解道法自然的真谛,归于山水,归于本心。

关键词:禅宗本性真性山水意境和谐Zen though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garden aestheticsRuanjiaxingAbstract:Zen thought to pursue nature, true as the core, to advocate natural, which deeply influenc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landscape layout, the detail constructio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expression, make i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give a person a quiet and peaceful atmosphere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natural rule, tolandscape, to one's conscience.Keywords: Zen true nature and harmonious artistic conception前言: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文化史、艺术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影响教育着世世代代身为中国人。

时至今日,禅学已经发展成为和儒道并存的成熟的中国文化体系。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禅宗美学已经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禅宗思想中蕴含对人类本性的关怀,其中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审美情趣、精神需求等,通过影响士大夫们的心理观念、人生情趣、已经渗透到诗画、园林等艺术领域,引起审美意识和园林建筑形制的变化。

禅宗美学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

禅宗美学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

禅宗美学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美学的追求也越来越大。

禅宗美学是一种宗教美学,是禅宗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审美思想。

禅宗美学是以受禅宗思想影响的禅师、文人、士大夫等人的审美创作为主要表现方式,长期以来,禅宗美学都与园林设计密不可分,进而产生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园林美学。

但到了现代社会,禅宗美学似乎与当代园林渐行渐远,本文即从禅宗美学的特点以及其对园林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以探寻禅宗美学在当代风景园林中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禅宗美学;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引言禅宗美学是我国美学历史中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在佛教禅宗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美学思想。

禅宗美学将道家美学与禅宗哲学相结合,以道家齐万物、泯是非的思想,与获得人生自由解脱,不需脱离现世,毁损生命的禅宗思想融合为一。

将禅宗美学运用到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能够给园林带来别样的生机。

1禅宗风景园林特点通过禅宗美学思想建设的风景园林,主要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分别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意境美的追求。

宋代禅宗有一首描写无门禅师心境的诗,其中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在这首诗中充分地表现出了禅师在自然环境中的怡然自得,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所以能够体现出禅宗美学的风景园林,通常都特别重视对自然环境的重现,并将设计的过程中,将自然景观微缩到园林景观中,达到不出市井而享受山水之乐的效果。

禅宗思想对风景园林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营造一种空灵、静寂、淡远的意境之美,可以说对意境美的追求是禅宗园林最突出的特点。

当人处于园林中,就会不断地通过对景观的观察体悟人生,这也给园林的意境美赋予了一定的哲学意义。

通过禅宗美学设计的风景园林,通常会带有空灵、静寂和淡远的艺术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源于禅宗的空观思想,体现在园林中即是虚实相间的造景,以及水墨画般的留白,带给人一种空旷的体验,引发无限的想象。

2当代风景园林存在的问题2.1风景园林的物欲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是日渐增多,但是出于精神文明的享受,对景观的观赏需求又在不断的加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
摘要:
禅宗思想以最求本性、真性为核心,提倡归于自然,这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传统园林的山水布局、细部营造和意境表达,使其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一个安静祥和的氛围去理解道法自然的真谛,归于山水,归于本心。

关键词:禅宗本性真性山水意境和谐
Zen though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garden aesthetics
Ruanjiaxing
Abstract:Zen thought to pursue nature, true as the core, to advocate natural, which deeply influenc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landscape layout, the detail constructio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expression, make i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give a person a quiet and peaceful atmosphere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natural rule, to
landscape, to one's conscience.
Keywords: Zen true nature and harmonious artistic conception
前言:
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文化史、艺术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影响教育着世世代代身为中国人。

时至今日,禅学已经发展成为和儒道并存的成熟的中国文化体系。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禅宗美学已经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禅宗思想中蕴含对人类本性的关怀,其中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审美情趣、精神需求等,通过影响士大夫们的心理观念、人生情趣、已经渗透到诗画、园林等艺术领域,引起审美意识和园林建筑形制的变化。

它们对中国园林建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到园林建筑的风格和意境的创造中。

1.什么是禅宗思想
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主张修习禅定,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禅宗为解救人生的苦难而产生,也在解救人生的苦难中发展,包括: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

禅宗把心视为人的自我本质,认为苦乐、得失、嗔妄、迷悟,人生的堕落、辉煌、解脱都在自心。

自心从实质上说是本真之心,就是佛性、真性。

禅宗以“自心”为修禅的枢纽,提倡径直指向人心,发明本心,发见真性,以体认心灵的原本状态,顿悟成就佛果。

2. 园林建筑与禅宗美学之间的关系
生活在文化的熏陶中,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带有文化的影子,文化的薪火传承不断,艺术家就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文化来进行纯粹的创造。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禅宗美学已经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艺术思想蕴含了华夏千年经典学说的理论,即以儒,墨,道,法,哲为骨架,进而融合经典佛教教义而形成的一种似有若无的,若即若离的“禅境”建筑艺术文化理念。

禅宗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使其顺气自然、不矫揉造作。

园林造景应适应材料的特性,符合自然的发展规律。

这正是中国古代哲学“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典型体现。

早期的文人宅园大多建于山川田野之中,它们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惬意的生活的需求。

后来人们发现只要在城郊山水之地,甚至城中僻地修建园林,便可成为人工山水中的“隐士”。

“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精神生活模式。

3.禅宗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的山水布局
佛家思想认为山水是最有灵性的, 是自然界最有魅力的事物, 山水的神趣并不仅仅只在山水本身, 而在于通过山水之境给人带来的心灵的感悟, 以能达到佛学的不生不灭, 梵
我同一的本体, 即佛的神明的体现。

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大多坐落山林之中, 山水多为自然式布局。

皇家和私家园林在掇山理水方面或遵循道家文化中一池三山的理念, 或沿袭儒家文化中仁山智水的传统, 寺庙园林在儒道佛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山水理念。

无情有性, 珍爱自然, 这是佛教自然观的基本精神。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佛性的体现, 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自然环境中的山水常常在寺庙范围出现。

寺庙园林或依山傍水, 或隐于山涧, 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等自然要素, 将堂、阁、佛塔、经幢、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寺庙
建筑点缀其中, 已然一幅浑然天成的园林景象, 无须更多的人工雕琢。

既符合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又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

4. 禅宗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细部的营造
禅学是直指心性本体的,是让人不是向“外”寻觅,而要向“内”体悟自己的生命本性。

只要心性虑空自在,无所束缚,处境不染,便可处处得法、时时在道。

禅境实质上就是心境。

禅家所重的自性,其精神核心是自然无碍、不被任何外在事物或人为的意念所束缚,往往是以自然事物或平常生活事行作比喻的,体现出禅理的自然精神。

受到其影响,士大夫们以“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为美,以求在园林中实现那种“空性无羁鞍”的精神境界。

白居易的“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道破了这种禅意的人生情趣与文人园林兴起的精神联系。

离官回乡筑园,将园林置于交通便利及闹市附近,易于了解社会动态,也便于再度复出。

唐代诗人王维深深濡染于禅的意境,在他看来自然的精神已不只是对具象的事物直接描绘,而是表现为一种生命状态、一种心灵境界。

他设计的辆川山庄,有山、岭、岗、坞、湖、溪、泉、滩、以及茂密的植被,以天然风景取胜。

人与物一起融人了一种自然本真的状态。

如《鹿柴》一首“: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清苔上。

”这种平淡悠然的心境追求和林泉之趣,已深深地沉淀于中国士大夫的生活中。

禅的心境不仅是以创造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景观为基本要求,更是以追求超脱物象之外并汇集作者情感的景致为终极目的。

其实,它所追求的是园林建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

5. 禅宗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意境表达
意境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是由客观景物的诱发而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境象。

山水景物本身无知无情, 不能与人沟通, 但人在悠游山水之时, 能够获得明澈虚静、悠闲自在的情怀, 从而感悟人生的乐趣和永恒的道理。

禅宗主张通过个体的自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 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和自由。

在禅学看来, 人与自然并不是彼此参与的关系, 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 而内心的体验便是上升到这一境界的关键, 这是因为一切都是
由人心而生。

如明黄檗山寺有诗云:卧一溪环绕, 不知几变沧桑。

又如明释道贞礼普陀寺云攒峰峭壁势排空, 大海中间山最雄。

潮声夜落龙吟外,天籁时闻僧梵中。

何必辛勤寻解脱, 耳跟触处即圆通。

宗讲究限定性越小, 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达到以少胜多, 以简胜烦。

除了追
求自然之外, 得意忘象、求之向外也是道教美学思想中重要的方面。

这在老庄思想和僧家理论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禅宗讲究那种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郁郁黄花, 无非般若。

渊明又有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得意忘相, 指的是欣赏者对意境的追求。

寺庙园林在意境创造方面是淋漓尽致、多姿多彩的。

设计者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巧夺天工的建筑、含义隽永的楹联, 运用障景、借景、框景、透景等手法, 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布置得意韵生动、联传古今, 使游览者体会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意境。

浙江杭州的灵隐寺, 唐陆羽曰: 藻井丹楹, 华垂于四照; 修廊重覆, 潜奔漱玉之泉,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无不禅理, 草木花卉皆是玄机。

传统哲学、美学从视觉感知达到追求自然意境的形而上的高度, 真正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6.小结
禅宗思想是中华人文的缩影,它将随着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继续指引我们寻找本性、真性。

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思,思而后能得,禅宗思想的精髓在中国传统园林的构造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让其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曾佳.论禅宗对艺术设计思维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2]刘春丽.禅宗美学思想对我国设计的启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3]刘海.谈禅宗美学在寺庙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
[4]李冬梅,张建哲,陈允世.浅论中国传统哲学与寺庙园林[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06).
[5]苗琳“. 境”中“静”之美———论设计中的禅宗美学[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04).
[6]鞠晓玲,梁芳.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