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题题型训练汇总
初中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所以:AB=AC;
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ACD;
∠BAD=∠CAD;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所以:AD垂直BC
19.(5分)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
求证:∠OAB=∠OBA
因为AOM与MOB都为直角三角形、共用OM,且∠MOA=∠MOB
又∵,AE,BE均为∠PAB和∠CBA的角平分线∴∠EAB+∠EBA=90°∴∠AEB=90°,EAB为直角三角形在三角形ABF中,AE⊥BF,且AE为∠FAB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FAB为等腰三角形,AB=AF,BE=EF在三角形DEF与三角形BEC中,∠EBC=∠DFE,且BE=EF,∠DEF=∠CEB,∴三角形DEF与三角形BEC为全等三角形,∴DF=BC∴AB=AF=AD+DF=AD+BC
初中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
延长AD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在三角形ABE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
又AD是整数,则AD=5
2.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
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接ED∵AD平分∠BAC∴∠EAD=∠BAD又∵AE=AB,AD=AD∴⊿AED≌⊿ABD(SAS)∴∠AED=∠B,DE=DB∵AC=AB+BD AC=AE+CE∴CE=DE∴∠C=∠EDC∵∠AED=∠C+∠EDC=2∠C∴∠B=2∠C
初中数学44道经典的三角形证明题汇总(两篇)
引言:三角形是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形状之一,而三角形的证明题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总结了初中阶段数学中44道经典的三角形证明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同时提高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概述:本文分为五个大点介绍了这44道经典的三角形证明题。
每个大点下面包含了59个小点详细阐述。
这些证明题涵盖了三角形的等边、等腰、直角、等腰直角以及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正文内容:一、等边三角形的证明题1.证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2.证明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度。
3.证明等边三角形任意一角的正弦值都是√3/2。
4.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边长的一半。
5.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等于边长的二分之一。
二、等腰三角形的证明题1.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其它两个角的一半。
3.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中线等于底边的一半。
4.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5.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等于底边的一半。
三、直角三角形的证明题1.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度。
2.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长。
3.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两个直角边长度之和的一半。
4.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正弦值之和等于1。
5.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两个直角边长度之差的一倍。
四、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证明题1.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
2.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根。
3.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直角边的平方除以2。
4.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相等。
5.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
五、一般三角形的证明题1.证明三角形内部三条角的和等于180度。
2.证明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之和。
3.证明三角形三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证明三角形两边之比的正弦值等于对应两个角的正弦值之比。
5.证明三角形中位线之和等于第三条边的一半。
总结:通过这44道经典的三角形证明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
八年级数学与三角形有关的计算与证明专题分类练习
八年级数学与三角形有关的计算与证明专题分类练习题组(一)证明角相等类型1利用内、外角和进行简单证明1.如图,在△ACB中,∠ACB=90°,CD⊥AB于点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点E,F,求证:∠CEF=∠CFE.证明:(1)∵∠ACB=90°,CD⊥AB,∴∠ACD+∠BCD=90°,∠B+∠BCD=90°.∴∠ACD=∠B.(2)在Rt△AFC中,∠CFE=90°-∠CAF,在Rt△AED中,∠AED=90°-∠DAE.∵AF平分∠CAB,∴∠CAF=∠DAE.∴∠AED=∠CFE.又∵∠CEF=∠AED,∴∠CEF=∠CFE.类型2运用全等进行证明2.已知:如图,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D,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AB=BC,BD=BE,AD交CE于F点,连接BF.求证:(1)∠A=∠C;(2)BF平分∠ABC.证明:(1)在△ABD 和△CBE 中,⎩⎨⎧AB =CB ,∠ABD =∠CBE ,BD =BE ,∴△ABD ≌△CBE(SAS). ∴∠A =∠C.(2)∵AB =BC ,BE =BD , ∴AE =CD.又∵∠A =∠C ,∠AFE =∠CFD , ∴△AFE ≌△CFD(AAS). ∴EF =DF.又∵BE =BD ,BF =BF , ∴△BFE ≌△BFD(SSS). ∴∠FBE =∠FBD. ∴BF 平分∠ABC.3.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1)求证:AD =BE ; (2)求∠AEB 的度数.解:(1)证明:∵△ACB 和△ECD 都是 等边三角形,∴AC =BC ,CD =CE ,∠ACB =∠DCE =60°.∴∠ACB -∠DCB =∠DCE -∠DCB ,即∠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SAS). ∴AD =BE.(2)在等边△ECD 中,∠CDE =∠CED =60°, ∴∠ADC =120°. ∵△ACD ≌△BCE , ∴∠BEC =∠ADC =120°.∴∠AEB =∠BEC -∠CED =120°-60°=60°.4.如图,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DB =CB ,点E 在AB 上,连接DE ,DE =AC ,求证:∠A =∠DEB.证明:延长EB 到点F ,使得BF =BE ,连接CF. ∵BE =BF ,∠DBE =∠CBF ,BD =BC , ∴△BDE ≌△BCF(SAS). ∴DE =CF =AC ,∠DEB =∠F. ∴∠F =∠A.∴∠A=∠DEB.类型3运用等腰三角形(或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5.如图,在△ABC中,AB=AC,D为边BC的中点,DE⊥AB.(1)求证:∠BAC=2∠BDE;(2)若AC=4,DE=3,求△ABC的面积.解:(1)证明:∵AB=AC,D为边BC的中点,∴∠DAC=∠DAB,AD⊥BC.∵DE⊥AB,∴∠BDE+∠B=∠DAB+∠B=90°.∴∠BDE=∠DAB=∠DAC.∴∠BAC=2∠BDE.(2)∵AB=AC=4,DE=3,∴S△ABD=6.∵CD=BD,∴S△ACD=6.∴S△ABC=1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CD,BC的中点,且AM⊥CD,AN⊥BC.(1)求证:∠BAD=2∠MAN;(2)连接BD,若∠MAN=70°,∠DBC=40°,求∠ABC的度数.解:(1)证明:连接AC.在△ABC中,∵AN⊥BC,N为BC中点,∴AN 平分∠BAC ,即∠BAN =∠CAN. 同理:∠CAM =∠DAM.∴∠BAD =∠BAN +∠CAN +∠CAM +∠DAM =2(∠CAN +∠CAM)=2∠MAN. (2)∵∠BAD =2∠MAN ,∠MAN =70°, ∴∠BAD =140°.∵AN ⊥BC ,N 为BC 中点,∴AB =AC. ∵AM ⊥CD ,M 为CD 中点,∴AC =AD. ∴AB =AD.∴∠ABD =∠ADC =180°-∠BAD 2=20°.∴∠ABC =∠ABD +∠DBC =60°. 题组(二) 证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 类型1 证明线段平行思路:先证明角相等,然后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证明两直线平行7.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FB =CE ,∠A =∠D ,∠ACB =∠DFE ,求证:(1)△ACB ≌△DFE ; (2)AB ∥DE.证明:(1)∵FB =CE ,∴BF +FC =EC +CF ,即BC =EF.在△ACB 和△DFE 中,⎩⎨⎧∠A =∠D ,∠ACB =∠DFE ,BC =EF ,∴△ACB ≌△DFE(AAS). (2)∵△ACB ≌△DFE , ∴∠B =∠E. ∴AB ∥DE. 类型2 证明线段垂直 思路一:证明角为90°8.如图,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点F ,且有BF =AC ,FD =CD.求证:BE ⊥AC.证明:∵AD 为△ABC 的高, ∴∠ADB =∠ADC =90°. 在Rt △BDF 和Rt △ADC 中,⎩⎨⎧BF =AC ,FD =CD ,∴Rt △BDF ≌Rt △ADC(HL). ∴∠1=∠2.∵∠1+∠BFD =90°,∠BFD =∠AFE , ∴∠2+∠AFE =90°. ∴∠BEA =90°. ∴BE ⊥AC.思路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9.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AD ⊥EF.证明:∵AB =AC ,AD ⊥BC , ∴AD 平分∠BAC. 又∵DE ⊥AB ,DF ⊥AC , ∴DE =DF.在Rt △ADE 和Rt △ADF 中,⎩⎨⎧DE =DF ,AD =AD ,∴Rt △ADE ≌Rt △ADF(HL). ∴AE =AF.又∵AD 平分∠BAC , ∴AD ⊥EF.10.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 =90°,△AB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CD ,CE.求证:BD ⊥CE.证明:∵△AB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 ∴CB =EB ,∠CBE =∠ABD =60°. 又∵∠ABC =90°,∴∠CBD =∠ABC +∠ABD =150°,∠EBD =360°-∠CBE -∠CBD =150°. ∴∠CBD =∠EBD.在△CBD 和△EBD 中,⎩⎨⎧CB =EB ,∠CBD =∠EBD ,BD =BD ,∴△CBD≌△EBD(SAS).∴CD=ED,∠CDB=∠EDB,即△CDE是等腰三角形,BD是等腰△CDE顶角的平分线.∴BD⊥CE.题组(三)证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类型1证明线段相等思路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1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E为AC边的中点,AD⊥AB交BE延长线于点D,CF平分∠ACB交BD于点F,连接CD.求证:(1)AD=CF;(2)点F为BD的中点.证明:(1)∵E为AC边的中点,∴AE=CE.∵∠ACB=90°,AC=BC,CF平分∠ACB,∴∠BAC=∠ECF=45°.∵AD⊥AB,∴∠DAE=∠FCE=45°.又∵∠AED=∠CEF,∴△ADE≌△CFE(ASA).∴AD=CF.(2)∵AC=CB,∠DAC=∠FCB=45°,AD=CF,∴△ACD≌△CBF(SAS).∴CD=BF,∠ACD=∠CBF.∵∠DCF=∠ACD+∠ECF=∠ACD+45°,∠DFC=∠CBF+∠BCF=∠CBF+45°,∴∠DCF =∠DFC. ∴DC =DF.∴BF =DF ,即点F 为BD 的中点.1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D 是AB 边上的一点,过点D 作DE ⊥AB 交AC 于点E ,BC =BD ,连接CD 交BE 于点F.(1)求证:CE =DE ;(2)若点D 为AB 的中点,求∠AED 的度数.解 :(1)证明:∵DE ⊥AB ,∠ACB =90°, ∴△BCE 与△BDE 都是直角三角形. 在Rt △BCE 和Rt △BDE 中,⎩⎨⎧BE =BE ,BC =BD , ∴Rt △BCE ≌Rt △BDE(HL).∴CE =DE. (2)∵DE ⊥AB , ∴∠ADE =∠BDE =90°.∵点D 为AB 的中点,∴AD =BD. 又∵DE =DE ,∴△ADE ≌△BDE(SAS). ∴∠AED =∠DEB.∵Rt △BCE ≌Rt △BDE ,∴∠CEB =∠DEB. ∴∠AED =∠DEB =∠CEB. ∵∠AED +∠DEB +∠CEB =180°, ∴∠AED =60°.思路二:利用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相等13.如图,已知等边△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证明:连接BD ,∵△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D 是AC 的中点, ∴∠DBC =12∠ABC =12×60°=30°,∠ACB =60°.∵CE =CD ,∴∠CDE =∠E. ∵∠ACB =∠CDE +∠E , ∴∠E =30°.∴∠DBC =∠E. ∴BD =ED ,△BDE 为等腰三角形. 又∵DM ⊥BC ,∴M 是BE 的中点.思路三: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相等14.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M ,交AB 于点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交AC 于点F ,求证:BM =MN =NC.证明:连接AN ,AM ,∵ME 垂直平分AB ,NF 垂直平分AC , ∴BM =AM ,CN =AN. ∴∠MAB =∠B , ∠CAN =∠C.∵∠BAC =120°,AB =AC ,∴∠B=∠C=30°.∴∠AMN=∠ANM=60°.∴△AMN是等边三角形.∴AM=AN=MN.∴BM=MN=NC.思路四: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相等15.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点D,∠ACB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交AB于点F,FG⊥BC于点G,求证:AE=FG.证明:∵CF平分∠ACB,FA⊥AC,FG⊥BC,∴FG=FA.∵∠AFC+∠ACF=90°,∠DEC+∠ECD=90°,且∠ACF=∠ECD,∴∠AFC=∠DEC.又∵∠AEF=∠DEC,∴∠AFC=∠AEF.∴AE=FA.∴AE=FG.16.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于点M,过点M作MD⊥AB,ME⊥BC,垂足分别为D,E.求证:AD=CE.证明:连接MA,MC.∵点M在∠ABC的平分线上,且MD⊥AB,ME⊥BC,∴MD=ME.∵点M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MA =MC.在Rt △MAD 和Rt △MCE 中,⎩⎨⎧MD =ME ,MA =MC ,∴Rt △MAD ≌Rt △MCE(HL).∴AD =CE.类型2 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17.如图,已知AD ∥BC ,点E 为CD 上一点,AE ,BE 分别平分∠DAB ,∠CBA ,BE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ABE ≌△AFE ;(2)AD +BC =AB.证明:(1)∵AE ,BE 分别平分∠DAB ,∠CBA ,∴∠BAE =∠FAE ,∠ABE =∠CBE.∵AD ∥BC ,∴∠F =∠CBE.∴∠ABE =∠F.在△ABE 和△AFE 中,⎩⎨⎧∠ABE =∠F ,∠BAE =∠FAE ,AE =AE ,∴△ABE ≌△AFE(AAS).(2)∵△ABE ≌△AFE ,∴BE =FE ,AB =AF.在△BCE 和△FDE 中,⎩⎨⎧∠EBC =∠F ,BE =FE ,∠BEC =∠FED ,∴△BCE ≌△FDE(ASA).∴BC =FD.∴AD +BC =AD +DF =AF =AB.18.如图,在△ABC 中,∠A =60°,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BC =BE +CD.证明:在BC 上截取BF =BE ,连接OF.∵BD 平分∠ABC ,∴∠EBO =∠FBO.又∵OB =OB ,∴△EBO ≌△FBO(SAS).∴∠EOB =∠FOB.∵∠A =60°,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OC =180°-∠OBC -∠OCB =180°-12∠ABC -12∠ACB =180°-12(180°-∠A)=120°.∴∠EOB =∠DOC =60°.∴∠BOF =60°,∠FOC =120°-60°=60°.∴∠FOC =∠DOC.∵CE 平分∠DCB ,∴∠DCO =∠FCO.又∵OC =OC ,∴△DCO ≌△FCO(ASA).∴CD =CF.∴BC =BF +CF =BE +CD.类型3 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19.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且AD =CE ,AE 与BD 相交于点P.(1)求∠BPE 的度数;(2)若BF ⊥AE 于点F ,试判断BP 与P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AC ,∠BAD =∠C =60°.在△BAD 和△ACE 中,⎩⎨⎧AB =CA ,∠BAD =∠C ,AD =CE ,∴△BAD ≌△ACE(SAS).∴∠CAE =∠ABD.∴∠BPE =∠ABD +∠BAP =∠BAP +∠CAE =∠BAC =60°.(2)结论:BP =2PF.∵BF ⊥AE ,∴∠BFP =90°.在Rt △BPF 中,∠PBF =90°-60°=30°,∴PF=12BP.∴BP=2PF.。
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延长AD 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 又AD 是整数,则AD=5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因为 BC=ED,CF=DF,∠BCF=∠EDF 。
所以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所以 BF=EF,∠CBF=∠DEF 。
连接BE 。
在三角形BEF 中,BF=EF 。
所以 ∠EBF=∠BEF 。
又因为 ∠ABC=∠AED 。
所以 ∠ABE=∠AEB 。
所以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
所以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所以 ∠BAF=∠EAF (∠1=∠2)。
ADBC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 ,∠DGE=∠2又∵CD=DE ∴⊿ADC ≌⊿GDE (AAS )∴EG=AC ∵EF//AB ∴∠DFE=∠1∵∠1=∠2∴∠DFE=∠DGE ∴EF=EG ∴EF=A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 ∴∠EAD=∠BAD 又∵AE=AB ,AD=AD ∴⊿AED ≌⊿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 ∵∠AED=∠C+∠EDC=2∠C ∴∠B=2∠C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 ⊥AB 所以∠CEB =∠CEF =90° 因为EB =EF ,CE =CE , 所以△CEB ≌△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180°,∠CFE +∠CFA =180° 所以∠D =∠CFA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DAC =∠FAC 又因为AC =AC所以△ADC ≌△AFC (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30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30题1. 两角和相等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A = ∠D 且∠B = ∠E,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通过顶角顶点 C 、 F、和共边 CF 作直线段 CF,延长直线段 CF 至点 X,使得 CX = CE。
步骤二:连接线段 AX。
步骤三:证明∠AXB = ∠EXF:由于∠A = ∠D,所以∠AXB = ∠DXE(共同的角度)。
又由于∠B = ∠E,所以∠DXE = ∠EXF。
因此,∠AXB = ∠EXF。
步骤四:证明∠ABX = ∠EFX:由于∠B = ∠E,所以∠ABX = ∠EXF(共同的角度)。
因此,∠ABX = ∠EFX。
步骤五:证明 AB = EF:由于 CX = CE,且∠ABX = ∠EFX,根据 SSS(边-边-边)全等三角形定理,则可得∆ABX ≌ ∆EFX。
因此,AB = EF。
综上所述,根据两角和相等定理,已经证明了△ABC ≌△DEF。
2. SAS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 AB = DE,∠A = ∠D,且 AC = DF,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连接线段 BC 和 EF。
步骤二:证明∠ABC = ∠DEF:由于 AB = DE,且∠A = ∠D,根据线段角度定理,可得∠ABC = ∠DEF。
步骤三:证明 BC = EF:由于 AC = DF,且∠ABC = ∠DEF,根据 SAS(边-角-边)全等三角形定理,可得△ABC ≌△DEF。
综上所述,根据SAS全等三角形定理,已经证明了△ABC ≌△DEF。
3. SSS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设△ABC 和△DEF 是两个三角形,如果 AB = DE,BC = EF,且AC = DF,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证明△ABC ≌△DEF:步骤一:连接线段 AC 和 DF。
步骤二:连接线段 BC 和 EF。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相关证明题大全(适用于复习巩固)
三角形证明题1、求证:三角形一边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
(1)已知△ABC 中,AB=4cm ,BC=6cm ,BD 是△ABC 的中线,求BD 的取值范围. (2)在△ABC 中,AC=5,中线AD=7,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 A.1<AB<29 B.4<AB<24 C.5<AB<19 D.9<AB<19 (3)在△ABC 中,AD 是BC 上的中线,求证:A D <1/2(AB+AC )。
2、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为直角,AB=AC ,D 为AC 上一点,CE ⊥BD 于E . (1)若BD 平分∠ABC ,求证CE=12BD ;(2)若D 为AC 上一动点,∠AED 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EDC BA3、在△ABC 中,,AB=AC , 在AB 边上取点D ,在AC 延长线上了取点E ,使CE=BD , 连接DE 交BC 于点F ,求证DF=EF .FC BA ED4、如图,取一张长方形纸片,用A 、B 、C 、D 表示其四个顶点,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
图中有没有全等的三角形,如果有,请先用“≌”表示出来,再说明理由。
ABDCC`EF5、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C=BC,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求证:(1)AE=CD;(2)若AC=12cm,求BD 的长.EDCBAF6、在△ABC 中,AB=AC ,∠BAC=90°,BD 是中线,AF ⊥BD ,F 是垂足,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AF 的延长线于点E 。
求证:(1)∠ABD=∠FAD ;(2)AB=2CEF ACBED7、如图所示,AB=AC ,A D ⊥BC 于D ,且AB+AC+BC=50,而AB+BD+AD=40,则AD 为多少?AD CB8、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FD ⊥ED ,求证:BE+CF ﹥EFA BCDF E9、ABCD 为正方形,CE 平分∠DCF ,M 为线段BC 上的点,连接AM 、ME ,问:AM 和ME 有何大小关系?当M 点在射线BC 上运动时,AM 和ME 的大小关系改变吗?10、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已知EH=EB=3,AE=4,则CH 的长是多少?为什么?D HE BA C11、如图, 已知△ABC 中, ∠BAC=900, AB=AC, AE 是过A 的一条直线, 且B 、C 在A 、E 的异侧, BD ⊥AE 于D, CE ⊥AE 于E (1)试说明: BD=DE+CE.(2) 若直线AE 绕A 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 问BD 与DE 、CE 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3) 若直线AE 绕A 点旋转到图(3)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 问BD 与DE 、CE 的关系如何? 请直接写出结果, 不需说明.12、在△ABC 中∠BAC 是锐角,AB=AC ,AD 和BE 是高,它们交于点H ,且AE=BE ; (1)求证:AH=2BD ; (2)若将∠BAC 改为钝角,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的结论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3、如图所示,已知D 是等腰△ABC 底边BC 上的一点,它到两腰AB 、AC 的距离分别为DE 、DF,CM ⊥AB,垂足为M,请你探索一下线段DE 、DF 、CM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给予证明.E D CBAMF14、在Rt △ABC 中,AB=AC ,∠BAC=90°,O 为BC 的中点.(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点M 、N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M=AN ,试判断△OMN 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5、如图22⑴,AB=CD ,AD=BC ,O 为AC 中点,过O 点的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M 、N ,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三角形相似证明基础50题
33、如图,已知△ABC中,∠ACB=90°,AC=BC,点E、F在AB 上,∠ECF=45°.(1)求证:△ACF∽BEC;(2)设△ABC的面积为S,求 证:AF·BE=2S.
45° A E F B C
34、如图,在ABCD中,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连结AE,F为AE上一点,且 ∠BFE=∠C.(1)求证:△ABF∽△EAD;(2)若AB=4,∠BAE=30°,求AE 的长;(3)在(1)(2)的条件下,若AD=3,求BF的长.
CD的中点,△ADQ与△QCP是否相似?为什么?
5、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 BC、CD于点E、F,AC·AE=AF·AB吗?说明理由。
6、如图,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DE⊥DF,且DE和DF分别交 AB、
7、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且CD=2AD,AE⊥BC于E, 若BC=13, △BDC的面积是39, 求AE的长。
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AB,AD交BC于点E, DC⊥BC,与AD交于点D. 求证:AC2=AE·AD.
B C D A E
9、已知:如图,在△ABC中,∠CAB=90°,AD⊥BC于点D,点E是 AC边的中点,ED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 求证:△AFD ∽△DFB.
B C D M N E A
4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为CB延长线上一点,E为BC延长线上 点,且满足AB2=DB·CE. (1)求证:△ADB∽△EAC;(2)若∠BAC=40°,求∠DAE的度数
A B C E D
45、如图ΔABC中,∠C=900, BC = 8cm, AC = 6cm,点P从B出发,沿BC方 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P、 Q分别同时从B、C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C、 B、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9分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一、全等三角形证明题1 20题及解析。
(一)题目1。
1. 题目。
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 = AC,延长BE交AC于F。
求证:AF = EF。
2. 解析。
证明:延长AD到G,使DG = AD,连接BG。
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CD。
在△BDG和△CDA中,BD = CD,∠BDG = ∠CDA(对顶角相等),DG = DA。
根据SAS(边角边)全等判定定理,可得△BDG≌△CDA。
所以BG = AC,∠G = ∠CAD。
又因为BE = AC,所以BG = BE。
所以∠G = ∠BEG。
因为∠BEG = ∠AEF(对顶角相等),所以∠AEF = ∠CAD。
所以AF = EF。
(二)题目2。
1. 题目。
如图,在△ABC和△DEF中,AB = DE,BE = CF,∠B = ∠DEF。
求证:AC = DF。
2. 解析。
因为BE = CF,所以BE + EC = CF+EC,即BC = EF。
在△ABC和△DEF中,AB = DE,∠B = ∠DEF,BC = EF。
根据SAS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C≌△DEF。
所以AC = DF。
(三)题目3。
1. 题目。
已知:如图,AB = CD,AE = DF,CE = FB。
求证:AF = DE。
2. 解析。
因为CE = FB,所以CE + EF = FB + EF,即CF = BE。
在△AEB和△DFC中,AB = CD,AE = DF,BE = CF。
根据SSS(边边边)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EB≌△DFC。
所以∠B = ∠C。
在△ABF和△DCE中,AB = CD,∠B = ∠C,BF = CE。
根据SAS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F≌△DCE。
所以AF = DE。
(四)题目4。
1. 题目。
如图,在Rt△ABC中,∠ACB = 90°,CA = 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 = 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相关证明题(8题)1. 已知: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D⊥BC。
- 证明:- 因为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DC(中线的定义)。
- 在△ABD和△ACD中,AB = AC(已知),BD = CD(已证),AD = AD(公共边)。
- 所以△ABD≌△ACD(SSS)。
- 则∠ADB=∠AD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又因为∠ADB + ∠ADC = 180°(平角的定义),所以∠ADB = ∠ADC = 90°,即AD⊥BC。
2. 已知:在等腰△ABC中,AB = AC,∠A = 36°,求证:∠B = 72°。
- 证明:- 因为AB = AC,所以∠B = ∠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 又因为∠A+∠B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36°。
- 设∠B = x,则∠C = x,可得方程36°+x + x = 180°。
- 2x=180° - 36°,2x = 144°,解得x = 72°,即∠B = 72°。
3. 已知:在△ABC中,AB = AC,D是AC上一点,且AD = BD = BC。
求∠A的度数。
- 证明:- 设∠A=x,因为AD = BD,所以∠ABD = ∠A=x(等边对等角)。
- 则∠BDC=∠A + ∠ABD = 2x(三角形外角性质)。
- 因为BD = BC,所以∠C = ∠BDC = 2x。
- 又因为AB = AC,所以∠ABC = ∠C = 2x。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ABC+∠C = 180°,即x + 2x+2x = 180°。
- 5x = 180°,解得x = 36°,所以∠A = 36°。
三角形证明题集锦
例1(6分题):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 ∠ADC。 (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明你的结论。 (2)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3)求证:AD=AB+CD
练2(6分题) :如图,AB∥CD,DE平分∠ADC,AE平分∠BAD,求证:AD=AB+CD
A Q
R C B P D
2、已知:在⊿ABC中,∠A=900,AB=AC,D是AC的中点,AE⊥BD,AE延长线交BC 于F,求证:∠ADB=∠FDC。
A
D E
B
F
C
A
D E
B
F
C
3、已知:在⊿ABC中BD、CE是高,在BD、CE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CN=AB, 求证:MA⊥NA。
N
①
②
③
练5(9分题):已知,如图①,在△ABC中,AD平分∠BAC,DE⊥AB与E,DF⊥AC与F。 (1)求证:AD⊥EF (2)如图②、③,当有一动点G在AD所在的直线上运动,其余条件不变,那么,这时 EF⊥AD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练6(9分压轴题):如图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GEF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 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绕斜边EF的中点(点O也 是BD的中点)顺时针方向旋转。(1)如图②,当EF与AB相交于点O,GF与BD相交于点 N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FN的长度,猜想BM、FN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将三角尺GEF旋转到如图③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M,线段BD的延长线与GF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 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初中专项训练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经典证明题50道1、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2、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3、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FAEDC B4.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求证:∠OAB=∠OBA5.(5分)如图,已知AD∥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PCEDBA6.(6分)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 于点M.(1)求证:MB=MD,ME=MF(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8.(7分)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OEDCB AFE D CB A25、如图:DF=CE ,AD=BC ,∠D=∠C 。
求证:△AED ≌△BFC 。
FEDCBA证明:∵DF=CE , ∴DF-EF=CE-EF , 即DE=CF ,在△AED 和△BFC 中,∵ AD=BC , ∠D=∠C ,DE=CF ∴△AED ≌△BFC (SAS )26、(10分)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培优(38题)(方法)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经典38题)(方法)1.(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求证:CD=BD+AB.2.(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E,在AC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BE=CF,EF交BC于G.求证:EG=FG。
3.(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已知AC=BD,AD⊥AC,BC⊥BD,求证:AD=BC.4.图,∠B=∠E,∠C=∠D,BC=DE,M为CD中点,求证:AM⊥CD.5.(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已知,等腰Rt△OAB中,∠AOB=90°,等腰Rt△EOF中,∠EOF=90°,连结AE、BF。
求证:(1)AE=BF;(2)AE⊥BF。
6.(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在△ABC中,AB=AC,E在线段AC上,D在AB的延长线,连D E交BC于F,过点E作EG⊥BC于G.(1)若∠A=50°,∠D=30°,求∠GEF的度数;(2)若BD=CE,求证:FG=BF+CG.7.(方法:火眼金睛找条件)如图所示,∠BAC=∠DAE=90°,M是BE的中点,AB=AC,AD=AE,求证:(1)CD=2AM,(2)AM⊥CD.8.(方法:火眼金睛找条件)已知: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N交MC于点E,BM交CN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9.(方法:火眼金睛找条件)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E为BC的中点,过点E 作EF∥AD交AB于点G,交CA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G=CF.FDE CBA(2)10.(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AB=AE,∠ABC=∠AED,BC=ED,点F 是CD 的中点, 求证:AF ⊥CD.11.(方法:巧做辅助线)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MAN=45°. 求证:MB+ND=MN .12.(方法:巧做辅助线)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FAE .求证:BE+DF=AE .13.(方法:火眼金睛找条件)如图E 为正方形ABCD 边BC 的中点,F 为DC 的中点,BF 与AE 有何关系?请解释你的结论。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简单证明题及答案(15道)
∴BC=ED.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 质.
01
如图,在△ABC中, ∠C=90°,点D是AB边上的 一点,DM⊥AB,且 DM=AC,过点M作 ME∥BC交AB于点E.求证: △ABC≌△MED。
02
证明:∵MD⊥AB,
∴∠MDE=∠C=90°,
∵ME∥BC,
∴∠B=∠MED,
在△ABC与△MED中, ∠B=∠MED ∠C=∠EDM DM=AC ,
∠D=∠B , ∴△ADF≌△CBE(ASA), ∴AF=CE, ∴AF+EF=CE+EF,即
AE=C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 质.
11.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 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求证: Rt△ABE≌Rt△CBF;
证明:∵∠ABC=90°,
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如图,在△ABC中, AB=AC,AD平分 ∠BAC.求证: ∠DBC=∠DCB.
解:∵AD平分∠BAC, ∴∠BAD=∠CAD. ∴在△ACD和△ABD中 AB=AC ∠BAD=∠CAD
AD=AD , ∴△ACD≌△ABD, ∴BD=CD, ∴∠DBC=∠DCB.
:∵AC平分∠BAD,
∴∠BAC=∠DAC,
在△ABC和△ADC中, AB=AD ∠BAC=∠DAC AC=AC ,
∴△ABC≌△AD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9.如图,已知 点E,C在线段
BF上, BE=CF, AB∥DE, ∠ACB=∠F.
求证: △ABC≌△DEF
.
证明:∵AB∥DE,
∴∠B=∠DE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完整版)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题经典题型训练汇总
2015年 05月 03日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组卷.选择题(共 20 小题)1.( 2015? 涉县模拟)如图,在△ ABC 中,∠ C=90°,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与 D ,交 BC 于 E ,连接 AE ,若 CE=5, AC=12,则 BE 的长是( )2 .( 2015? 淄博模拟)如图,在△ ABC 中,AB=AC ,∠A=36°, BD 、CE 分别是∠ ABC 、∠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4.( 2014?丹东)如图,在△ ABC 中, AB=AC ,∠ A=40°,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 ,交AC 于点 E ,连接 BE ,则∠ CBE 的度数为( )C 12D53.( 2014 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 ABC 中, AD 是它的角平分线, A B=8cm ,AC=6cm ,C 16 : 9D 9: 163:4WORD格式可编辑A 70°B 80°C 40°D 30°度数为( )6.(2014? 山西模拟)如图,点 O 在直线 AB 上,射线 OC 平分∠ AOD ,若∠ AOC=3°5 , 则∠BOD7 .(2014? 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在△ ABC 中,∠ ACB=90°, BA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边于8.(2014 秋? 腾冲县校级期末) 如图,已知 BD 是△ABC 的中线, AB=5,BC=3,△ABD 和△BCD 的周长的差是()5.( 2014? 南充)如图,在△ ABC 中, AB=AC ,且 D 为 BC 上一点,CD=AD , AB=BD ,则∠ B 的C 40D 45A 145°B 110C 70°D 35°60°的角的个数是(C4D5等于( )D ,若 AB=10, AC=5,则图中等于9.(2014春? 栖霞市期末) 在 Rt △ABC 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 平分∠CAB ,点 D 到 AB 的距离 DE=3.8cm ,则 BC 等于(10 .( 2014秋? 博野县期末)△ ABC 中,点 O 是△ABC 内一点,且点 O 到△ABC 三边的距离 相等;∠ A=40°,则∠ BOC (= )A 110°B 120°C 130°D 140°B3 C6D 不能确定B 7.6cm 11.4cmD 11.2cm11 .(2013秋? 潮阳区期末)如图,已知点 P 在∠ AOB 的平分线 OC 上,PF ⊥OA ,PE ⊥OB ,A 3.8cm若 PE=6,则 PF 的长为(12 .( 2013秋? 马尾区校级期末)如图,△ ABC 中, DE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点 D , 交 AB 于点 E ,已知 AE=1cm ,△ACD 的周长为 12cm ,则△ ABC 的周长是( )16.(2014 秋? 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 ABC 中, AB=AC , D 为 BC 上一点, BF=CD ,C 15cmD 16cm13.(2013秋? 西城区期末) 如图,∠BAC=13°0 等于( )14.(2014 秋? 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要用条件是( ), 若 MP 和 QN 分别垂直平分 AB 和 AC ,则∠ PAQ80°D 105°HL ”判定 Rt △ABC 和 Rt △A ′B ′C ′全等的B .∠A=∠A ′, AB=A ′B ′ D .∠B=∠B ′, BC=B ′C ′15.(2014 秋 ? 淄川区校级期中)如图, M N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C 在 MN 外,且与 A 点在 MN 的同一侧, BC 交 MN 于 P 点,则( )A BC > PC+APB BC <PC+APC BC=PC+APD BC ≥ PC+APCE=BD,那么∠ EDF等于()不一定成立的是( )B . 90°﹣ ∠AC . 180°﹣∠AD45°∠A17.( 2014 秋 ? 泰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 ABC 中, AB=AC ,AD 平分∠BAC ,那么下列结论A . △ABD ≌△ ACDC . 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B . AD 是△ ABC 的高线D .△ABC 是等边三角18.(2014 秋? 晋江市校级月考)如图,点 P 是△ ABC 内的一点,若 PB=PC ,则(A .点 P 在∠ABC 的平分线上 C .点 P 在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B . 点 P 在∠ ACB 的平分线上 D .点 P 在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19.( 2013? 河西区二模) 如图, 在∠ECF 的两边上有点 B ,A ,D ,BC=BD=D ,A 且∠ADF=75°, C 25° D 30°A 90°﹣∠A20 .(2013 秋? 盱眙县校级期中)如图, P 为∠ AOB 的平分线 OC 上任意一点, PM ⊥OA 于 M , PN ⊥OB 于 N ,连接 MN 交 OP 于点 D .则① PM=P ,N ②MO=N ,O ③OP ⊥MN ,④MD=N .D 其中正确 的有( ).解答题(共 10 小题)21 .(2014 秋? 黄浦区期末)如图,已知 ON 是∠AOB 的平分线, OM 、OC 是∠ AOB 外的射线.1)如果∠ AOC α= ,∠ BOC β= ,请用含有 α, 的式子表示∠ NOC . 那么∠ MON 的度数是多少?A 1 个2)如果∠ BOC=9°0 , OM 平分∠ AOC ,22.(2014 秋? 阿坝州期末)如图,已知: 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 EC ⊥OB ,ED ⊥OA , C 、 D 是垂足,连接 CD ,且交 OE 于点 F .(1)求证: OE 是 CD 的垂直平分线.23.(2014 秋? 花垣县期末)如图,在△ ABC 中,∠ ABC=2∠C , BD 平分∠ ABC ,DE ⊥AB( E 在 AB 之间),DF ⊥BC ,已知 BD=5,DE=3,CF=4,试求△ DFC 的周长.24 .( 2014 秋? 大石桥市期末) 如图, 点 D 是△ ABC 中 BC 边上的一点, 且 AB=AC=C ,DAD=BD , 求∠BAC 的度数.EF 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5.(2014 秋? 安溪县期末)如图,在△ ABC 中,AB=AC,∠A=α.(1)直接写出∠ ABC的大小(用含α 的式子表示);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26.(2014 秋? 静宁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平分∠ 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 于点E,DF⊥AC 于点F.求证:(1)∠B=∠C.27.(2012 秋? 天津期末)如图,AB=AC,∠ 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28 .(2013秋? 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 ABC 中,AB=AD=A,E DE=EC,∠DAB=30°,求∠C 的度数.29.(2012 春? 扶沟县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C 和∠ACB的平分线上交于点F,过点F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用“等角对等边”的知识说明DE=BD+C.E30.(2011? 龙岩质检)如图,AD是△ ABC的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连接EF,求证:△ AEF 是等腰三角形.2015年 05 月 03 日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 2015? 涉县模拟)如图,在△ ABC 中,∠ C=90°,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与 D ,交 BC 于 E ,连接 AE ,若 CE=5, AC=12,则 BE 的长是( )考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点:分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E=13,再由 DE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得出BE=AE=13. 析:解解:∵∠ C=90°,答:∴A E=,∵DE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BE=AE=1;3 故选: A .点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E 是解题的关评: 键.2.( 2015? 淄博模拟)如图,在△ ABC 中, AB=AC ,∠ A=36°, BD 、CE 分别是∠ ABC 、∠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考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 12D5点:专证明题.题:分根据已知条件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图中的三角形进行分析,析:解解:共有 5 个.答:(1)∵ AB=AC ∴△ABC是等腰三角形;(2)∵BD、CE分别是∠ ABC、∠BCD 的角平分线∴∠ EBC= ∠ABC,∠ECB= ∠BCD,∵△ABC是等腰三角形,∴∠ EBC=∠ ECB,∴△BCE是等腰三角形;(3)∵∠ A=36°,AB=AC,∴∠ ABC=∠ACB= (180°﹣36°)=72°,又BD是∠ ABC的角平分线,∴∠ ABD= ∠ABC=36°=∠A,∴△AB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 CDE 和△ BC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评:题.3.(201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 ABC 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考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点:专计算题.题:C 16 :9 D 9:16即可得出答案.属于中档AB=8cm,AC=6cm,则S △ABD:S△ACD=()3:4分 首先过点 D 作 DE ⊥AB ,DF ⊥AC ,由 AD 是它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 析: 即可求得 DE=DF ,由△ ABD 的面积为 12,可求得 DE 与 DF 的长,又由 AC=6,则 可求得△ ACD 的面积.解 解:过点 D 作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 E 、F ⋯( 1 分) 答: ∵AD 是∠ BAC 的平分线, DE ⊥AB ,DF ⊥AC ,∴DE=D ,F ⋯( 3 分) ∴S △ABD= ? DE? AB=12, ∴DE=DF=⋯3 ( 5 分)∴S △ADC= ? DF? AC= ×3×6=9⋯( 6 分)∴S △ABD : S △ACD =12: 9=4: 3.点 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角平分线的性 评: 质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4.( 2014? 丹东)如图,在△ ABC 中, AB=AC ,∠A=40°,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 ,交 AC 于点 E ,连接 BE ,则∠ CBE 的度数为(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 几何图形问题.分析: 由等腰△ABC 中,AB=AC ,∠A=40°,即可求得∠ ABC 的度数,又由线段 AB 的垂直 平分线交 AB 于 D ,交 AC 于 E ,可得 AE=BE ,继而求得∠ ABE 的度数,则可求得答 案.解答: 解:∵等腰△ ABC 中, AB=AC ,∠ A=40°,∴∠ ABC=∠C==70°,∵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 D ,交 AC 于 E ,A 70°B 80°C 40D 30°故选 A .∴AE=BE,∴∠ABE=∠A=40°,∴∠CBE=∠ABC﹣∠ABE=3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2014? 南充)如图,在△ ABC 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 30°B 36°C 40°D 45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分求出∠ BAD=2∠ CAD=∠2 B=2∠C 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 B,析:解解:∵ AB=AC,答:∴∠ B=∠C,∵AB=BD,∴∠BAD=∠BDA,∵CD=A,D∴∠C=∠CAD,∵∠BAD+∠CAD+∠B+∠C=180°,∴5∠B=180°,∴∠B=36° 故选:B.点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评:∠BAD=2∠CAD=∠2 B=2∠C 关系.6.(2014? 山西模拟)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 AOD,若∠ AOC=3°5 ,则∠BOD 等于()A 145°B 110C 70°D 35°考 角平分线的定义. 点:分 首先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 AOD=∠2 AOC=7°0 ,再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 BOD 析: 的度数.解 解:∵射线 OC 平分∠ DOA . 答: ∴∠ AOD=∠2 AOC ,∵∠ COA=3°5 , ∴∠ DOA=7°0 ,∴∠ BOD=18°0 ﹣70°=110°, 故选: B .点 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评:7.( 2014? 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在△ ABC 中,∠ ACB=90°, BA 的垂直平分线交 D ,若 AB=10, AC=5,则图中等于 60°的角的个数是( )考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易得∠ B=30°, ∠ BAC=6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一步求解.解答: 解:∵∠ ACB=90°, AB=10, AC=5,∴∠ B=30°.∴∠BAC=90°﹣30°=60° ∵DE 垂直平分 BC ,∴∠ BAC=∠ADE=∠BDE=∠CDA=9°0 ﹣30°=60°. ∴∠BDE 对顶角 =60°,∴图中等于 60°的角的个数是 4.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由易到难逐个寻找,做到不重不漏.8.(2014 秋? 腾冲县校级期末) 如图,已知 BD 是△ABC 的中线, AB=5,BC=3,△ABD 和△BCD 的周长的差是( )BC 边于C4 D5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得出AD=C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求出即可.解答:解:∵BD 是△ABC的中线,∴AD=C,D∴△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B+BD+A)D ﹣(BC+BD+C)D=AB﹣BC=5﹣3=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和掌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9.(2014春? 栖霞市期末)在Rt△ABC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 D 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 C=90°,∠ CAB=60°,可得∠B 的度数,故BD=2DE=7.6,又AD平分∠ CAB,故DC=DE=3.8,由BC=BD+DC求解.解答:解:∵∠ C=90°,∠ CAB=60°,∴∠B=30°,在Rt△BDE中,BD=2DE=7.6,又∵AD平分∠ CAB,∴DC=DE=3.,8 ∴BC=BD+DC=7.6+3.8=11..4 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D到AB 的距离DE即为CD长,是解题的关键.B3 C6 D 不能确定B 7.6cm 11.4cm D 11.2cmA 3.8cm10.(2014 秋? 博野县期末)△ ABC 中,点 O 是△ABC 内一点,且点 O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 等;∠ A=40°,则∠ BOC (= )A 110°B 120°C 130°D 140°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计算题.由已知, O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得 O 是内心,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 出∠BOC 的度数.解 解:由已知, O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所以 O 是内心, 答: 即三条角平分线交点,AO , BO ,CO 都是角平分线,所以有∠ CBO ∠= ABO= ∠ABC ,∠ BCO ∠= ACO= ∠ACB , ∠ABC+∠ACB=18﹣0 40=140 ∠OBC ∠+ OCB=70 ∠BOC=18﹣0 70=110° 故选 A .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 评: 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1.(2013 秋? 潮阳区期末)如图,已知点 P 在∠ AOB 的平分线 OC 上,PF ⊥OA ,PE ⊥OB ,若考点 : 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 : 计算题.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出∠ POF=∠POE ,然后利用 AAS 定理求证△ POE ≌△ POF ,即可 求出 PF 的长.考点专题分)4解答: 解:∵ OC 平分∠ AOB ,∴∠ POF=∠POE , ∵PF ⊥OA ,PE ⊥OB ,∴∠PFO=∠PEO , PO 为公共边,∴△ POE ≌△ POF , ∴PF=PE=6.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 题的关键是求证△ POE ≌△ POF .12.(2013 秋? 马尾区校级期末)如图,△ ABC 中, DE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点 D , 交 AB 于点 E ,已知 AE=1cm ,△ACD 的周长为 12cm ,则△ ABC 的周长是( )考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点: 分 要求△ ABC 的周长,先有 AE 可求出 AB ,只要求出 AC+BC 即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析: 的性质可知, AD=BD ,于是 AC+BC=AC+CD+A 等D 于△ ACD 的周长,答案可得. 解解:∵ DE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答: ∴AD=BD , AB=2AE=2又∵△ ACD 的周长 =AC+AD+CD=AC+BD+CD=AC+BC=12 ∴△ ABC 的周长是 12+2=14cm . 故选 B点 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 评: 点的距离相等;进行线段的等效转移,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键.13.(2013秋? 西城区期末)如图,∠BAC=13°0 ,若 MP 和 QN 分别垂直平分 AB 和 AC ,则∠PAQ 等于(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点: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 BP=AP ,CQ=AQ ,推出∠ B=∠BAP ,∠C=∠QAC ,求出 ∠B+∠C ,即可求出∠ BAP+∠QAC ,即可求出答案.C 15cmD 16cmC 80°D 105°A 13cmB 14cm A 50° B 75解 解:∵ MP 和 QN 分别垂直平分 AB 和 AC , 答: ∴BP=AP , CQ=AQ ,∴∠B=∠PAB ,∠C=∠QAC ,∵∠ BAC=13°0 , ∴∠B+∠C=180°﹣∠ BAC=50°,∴∠ BAP+∠CAQ=5°0 , ∴∠PAQ=∠BAC ﹣(∠ PAB+∠QAC )=130°﹣50°=80°, 故选: C .点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 评: 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14.(2014 秋? 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要用“ HL ”判定AB=A ′B ′ . BC=B ′C ′考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点:分 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HL )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析: 解 解:∵在 Rt △ ABC 和 Rt △A ′B ′C ′中,答: 如果 AC=A ′C ′, AB=A ′B ′,那么 BC 一定等于 B ′C ′,Rt △ ABC 和 Rt △A ′B ′C ′一定全等, 故选 C .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 评: 础题.15.(2014 秋 ? 淄川区校级期中)如图, 在 MN 的同一侧, BC 交 MN 于 P 点,则(考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Rt △ABC 和 Rt △A ′B ′C ′全等的MN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C 在 MN 外,且与 A 点C BC=PC+APD BC ≥ PC+APC AC=A ′ C ′,D ∠ B=∠B ′,B BC < PC+AP分析: 从已知条件进行思考,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A=PB ,结合图形知 BC=PB+P ,C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答案.解答: 解:∵点 P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 .∵BC=PC+B ,P ∴BC=PC+A .P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 相等;结合图形,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14 秋? 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 ABC 中, AB=AC , D 为 BC 上一点, BF=CD , CE=BD ,那么∠ EDF 等于(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 由 AB=AC ,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 BF=CD , BD=CE ,利用 SAS 得到三角形 FBD 与三角形 DEC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即可表示出解答: 解:∵ AB=AC , ∴∠B=∠C °, 在△BDF 和△CED 中,,∴△ BDF ≌△CED ( SAS ), ∴∠ BFD=∠CDE ,∴∠FDB+∠EDC=∠FDB+∠BFD=180°﹣∠ B=180°﹣ 则∠ EDF=180°﹣(∠ FDB+∠EDC )=90°﹣ ∠A .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 关键.90° ﹣ ∠A∠A ,=90°BC 180°﹣∠A17.(2014 秋? 泰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 ABC 中, AB=AC ,AD 平分∠BAC ,那么下列结论B AD 是△ ABC 的 . 高线D △ ABC 是等边 . 三角形考点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 解答: 解:A 、在△ ABD 和△ ACD 中,,所以△ ABD ≌△ACD ,所以 A 正确;B 、因为 AB=AC , AD 平分∠ BAC ,所以 AD 是 BC 边上的高,所以 B 正确; C 、由条件可知 AD 为△ ABC 的角平分线;D 、由条件无法得出 AB=AC=B ,C 所以△ ABC 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D 不正确;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2014 秋? 晋江市校级月考)如图,点 P 是△ ABC 内的一点,若 PB=PC ,则(考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 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PC=PB 即可得出 P 在解答:解:∵ PB=PC ,∴P 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DC AD 是△ ABC的 . 角平分线A 点 P 在∠ ABC . 的平分线上C 点 P 在边AB . 的垂直平分 B 点 P 在∠ ACB . 的平分线上D 点 P 在边BC . 的垂直平不一定成立的是(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注意: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9.( 2013? 河西区二模) 如图, 在∠ECF 的两边上有点考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点:分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关系,逐步推出∠ ECF 的度数. 析: 解解:∵ BC=BD=D ,A 答: ∴∠ C=∠BDC ,∠ ABD=∠BAD , ∵∠ABD=∠C+∠BDC ,∠ADF=75°,∴3∠ECF=75°,∴∠ECF=25°. 故选: C .点 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运 评: 用.20.(2013 秋? 盱眙县校级期中)如图, P 为∠ AOB 的平分线 OC 上任意一点, PM ⊥OA 于 M ,PN ⊥OB 于 N ,连接 MN 交 OP 于点 D .则① PM=P ,N ②M O=NO ,③OP ⊥MN ,④MD=N .D其中正确考 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B ,A ,D ,BC=BD=D ,A 且∠ADF=75°,C 25°D 30°的有( )A 1 个分由已知很易得到△ OPM≌△ OPN,从而得角相等,边相等,进而得△ OM≌P △ ONP,析:△PMD≌△PND,可得MD=N,D ∠ ODN∠= ODM=9°O,答案可得.解解: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 于M,PN⊥OB 于N答:连接MN交OP于点D,∴∠ MOP∠= NOP,∠OMP∠= ONP,OP=OP,∴△OPM≌△OPN,∴MP=N,POM=O,N 又OD=OD∴△OMD≌△OND,∴MD=N,D∠ ODN∠= ODM=9°O,∴OP⊥MN∴① PM=P,N ②MO=N,O③OP⊥MN,④MD=ND 都正确.故选D.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即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发现并评:利用△ OM≌D △OND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证明两线垂直时常常通过证两角相等且互补来解决.二.解答题(共10 小题)21.(2014 秋? 黄浦区期末)如图,已知ON是∠AOB的平分线,OM、OC是∠AOB外的射线.(1)如果∠ AOCα= ,∠ BOCβ= ,请用含有α,β 的式子表示∠ NOC.(2)如果∠ BOC=9°0 ,OM平分∠ AOC,那么∠ MON的度数是多少?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1)先求出∠ AOB=α﹣β,再利用角平分线求出∠ AON,即可得出∠ NOC;(2)先利用角平分线求出∠ AOM= ∠AOC,∠ AON= ∠AOB,即可得出解答:解:(1)∵∠ AOCα= ,∠ BOCβ= ,∴∠AOB=α﹣β,∵ON是∠ AOB的平分线,∴∠AON= (α﹣β),∠NOCα= ﹣(α﹣β)= (α +β);(2)∵OM平分∠ AOC,ON平分∠ AOB,∴∠AOM= ∠AOC ,∠AON= ∠AOB , ∴∠MON ∠= AOM ﹣∠AON= (∠AOC ﹣∠AO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计算;弄清各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2014 秋? 阿坝州期末)如图,已知: 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 EC ⊥OB ,ED ⊥OA , C 、D 是垂足,连接 CD ,且交 OE 于点F .考点 :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 : 探究型.分析: ( 1)先根据 E 是∠ 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 EC ⊥OB ,ED ⊥OA 得出△ODE ≌△OCE , 可得出 OD=OC , DE=CE , OE=OE ,可得出△ DOC 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即可得出 OE 是 CD 的垂直平分线;( 2)先根据 E 是∠ AOB 的平分线,∠ AOB=6°0 可得出∠ AOE=∠BOE=3°0 ,由直 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 OE=2DE ,同理可得出 DE=2EF 即可得出结论.解答: 解:( 1)∵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 EC ⊥OB ,ED ⊥OA , ∴DE=C ,EOE=O ,E∴Rt △ODE ≌Rt △OCE , ∴OD=O ,C∴△DOC 是等腰三角形, ∵OE 是∠AOB 的平分线, ∴OE 是 CD 的垂直平分线; ( 2)∵ OE 是∠ AOB 的平分线,∠ AOB=6°0 , ∴∠ AOE=∠BOE=3°0 , ∵EC ⊥OB ,ED ⊥OA ,∴OE=2D ,E ∠ ODF=∠OED=6°0 , ∴∠EDF=30°, ∴DE=2EF , ∴OE=4E .F= ∠BOC= × 90° =45°EF 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求证: OE 是 CD 的垂直平分线.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以上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2014 秋? 花垣县期末)如图,在△ ABC 中,∠ ABC=2∠C,BD平分∠ ABC,DE⊥AB ( E 在AB之间),DF⊥BC,已知BD=5,DE=3,CF=4,试求△ DFC的周长.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 ABD=∠CBD,即可求得∠ CBD=∠C,即BD=CD,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即可求得DE=DF,即可解题.解答:解:∵∠ ABC=2∠C,BD平分∠ ABC,∴∠CBD=∠C,∴BD=C,D∵BD平分∠ ABC,∴DE=D,F∴△ DFC的周长=DF+CD+CF=DE+BD+CF=3+5+4=.12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考查了角平分线平分角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本题中求证DE=DF是解题的关键.24.(2014秋? 大石桥市期末)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D=BD得∠BAD=∠DBA,由AB=AC=CD得∠ CAD=∠CDA=∠2 DBA,∠DBA=∠C,从而可推出∠ BAC=3∠DB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BA 的度数,从而不难求得∠BAC的度数.解答:解:∵ AD=BD∴设∠ BAD=∠DBA=x°,∵AB=AC=CD ∴∠CAD=∠CDA=∠BAD+∠DBA=2x°,∠ DBA=∠C=x°,∴∠BAC=3∠DBA=3x°,∵∠ABC+∠BAC+∠C=180°∴5x=180°,∴∠ DBA=36°∴∠ BAC=3∠DBA=10°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力;求得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2014 秋? 安溪县期末)如图,在△ ABC 中,AB=AC,∠A=α.(1)直接写出∠ ABC 的大小(用含α 的式子表示);(2)以点 B 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30°,求∠ BDE 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即可求得∠ABC 的大小;(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 BCD=∠BDC,再求出∠ CBD,然后根据∠ABD=∠ABC﹣∠CBD,求得∠ A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BC的大小为×(180°﹣α)=90°﹣α;(2)∵AB=AC,∴∠ABC=∠C=90°﹣α=90°﹣ ×30°=75°,由题意得:BC=BD=B,E由BC=BD得∠ BDC=∠C=75°,∴∠CBD=18°0 ﹣75°﹣75°=30°,∴∠ABD=∠ABC﹣∠CBD=7°5 ﹣30°=45°,由BD=BE得故∠BDE的度数是67.5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2014 秋? 静宁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平分∠ 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 于点E,DF⊥AC 于点F.求证:(1)∠B=∠C.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点:分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 BDE≌△ CDF,可得出∠ 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析:判定可得出结论.解证明:(1)∵AD平分∠ BAC,DE⊥AB 于点E,DF⊥AC 于点F,答:∴DE=D,F在Rt △BDE和Rt △CDF中,,,∴Rt △BDE≌Rt △CDF(HF),∴∠ B=∠C;(2)由(1)可得∠ B=∠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评:得出DE=DF是解题的关键.27.(2012 秋? 天津期末)如图,AB=AC,∠ 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 A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A,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D=BD,求出∠ ABD,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 AB=AC,∠C=67°,∴∠ABC=∠C=67°,∴∠A=180°﹣67°﹣67°=46°,∵EF 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46°,∴∠DBC=6°7 ﹣46°=21°.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能或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关键是求出∠ ABC 和∠ ABD的度数,题目比较好.28.(2013 秋? 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 ABC 中,AB=AD=A,E DE=EC,∠DAB=30°,求∠C 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AB=AD=A,E DE=EC,得到∠ B=∠ADB,∠ADE=∠AED,∠ C=∠EDC,从而得到∠ADE=∠AED=∠C+∠EDC=∠2 C,根据∠ DAB=30°,求得∠B=∠ADB=75°,利用∠ADC=∠ADE+∠EDC=∠3 C=105°,求得∠C 即可.解答:解:∵ AB=AD=A,E DE=EC,∴∠B=∠ADB,∠ADE=∠AED,∠C=∠EDC,∴∠ ADE=∠AED=∠C+∠EDC=∠2 C,∵∠DAB=30°,∴∠B=∠ADB=75°,∴∠ ADC=∠ADE+∠EDC=∠3 C=105°,∴∠C=3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有关角的度数.29.(2012 春? 扶沟县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C 和∠ACB的平分线上交于点F,过点F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用“等角对等边”的知识说明DE=BD+C.E考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点:专 证明题.题:分由 DE ∥BC , BF 平分∠ ABC , CF 平分∠ ACB 可知, DB=DF , CE=EF .便可得出结论.析:解 证明:∵ BF 平分∠ ABC (已知) , CF 平分∠ ACB (已知) ,答: ∴∠ ABF=∠CBF ,∠ ACF=∠FCB ;又∵ DE 平行 BC (已知)∴∠ DFB=∠F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EFC=∠FC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相等),∴∠DBF=∠DFB ,∠EFC=∠E CF (等量代换)∴DF=DB , EF=EC (等角对等边)∴DE=BD+C .E点 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利 评: 用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稍微有点难度是一道中档题.DE , DF 分别垂直 AB 、 AC 于 E 、F ,连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知∠ BAD=∠CAD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 DE , DF 分别垂直 AB 、 AC 于 E 、F ”得到∠ DEA=∠DFA=90°;再加上公共边 AD=AD ,从而证明,△ADE ≌△ ADF ;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 AEF 的两边相等,所解答: 证明:∵ AD 是△ ABC 的平分线,∴∠ BAD=∠CAD ,( 3 分) 又∵DE , DF 分别垂直 AB 、AC 于 E ,F∴∠ DEA=∠ DFA=90°( 6 分)又∵ AD=AD ,∴△ ADE ≌△ ADF . (8分) ∴AE=AF ,即△ AEF 是等腰三角形( 10分)30.( 2011? 龙岩质检)如图, AD 是△ ABC 的平分线,点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时,根评: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判定△ ADE≌△ADF.。
【强烈推荐、吐血推荐】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典型证明题62道(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62题(含答案)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 到E,使AD=DE∵D 是BC 中点∴BD=DC在△ACD 和△BDE 中AD=DE∠BDE=∠ADCBD=DC∴△ACD ≌△BDE∴AC=BE=2∵在△ABE 中AB-BE <AE <AB+BE∵AB=4即4-2<2AD <4+21<AD <3∴AD=2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
连接AP,BP∵DP=DC,DA=DB∴ACBP 为平行四边形又∠ACB=90∴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AB=CP=1/2ABAD BC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BC=ED,CF=DF,∠BCF=∠EDF∴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BF=EF,∠CBF=∠DEF连接BE在三角形BEF 中,BF=EF∴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BAF=∠EAF (∠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CG ∥EF ,可得,∠EFD =CGDDE =DC∠FDE =∠GDC (对顶角)∴△EFD ≌△CGDEF =CGB ACDF21 E∠CGD=∠EFD又,EF∥AB∴,∠EFD=∠1∠1=∠2∴∠CGD=∠2∴△AGC为等腰三角形,AC=CG又EF=CG∴EF=AC5.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A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CAD∵AE=AC,AD=AD∴△AED≌△ACD (SAS)∴∠E=∠C∵AC=AB+BD∴AE=AB+BD∵AE=AB+BE∴BD=BE∴∠BDE=∠E∵∠ABC=∠E+∠BDE∴∠ABC=2∠E∴∠ABC=2∠C6.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CE ⊥AB∴∠CEB =∠CEF =90°∵EB =EF ,CE =CE ,∴△CEB ≌△CEF∴∠B =∠CFE∵∠B +∠D =180°,∠CFE +∠CFA =180°∴∠D =∠CFA∵AC 平分∠BAD∴∠DAC =∠FAC∵AC =AC∴△ADC ≌△AFC (SAS )∴AD =AF∴AE =AF +FE =AD +BE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在△ACD 和△BDE 中AD=DE∠BDE=∠ADCBD=DC∴△ACD ≌△BDE∴AC=BE=2AD B C∵在△ABE中AB-BE<AE<AB+BE ∵AB=4即4-2<2AD<4+21<AD<3∴AD=28.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9.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初中数学九年级中考复习三角形部分证明练习题精选
1.已知:如图点C 是AB 的中点,CD ∥BE ,且CD=BE.求证:∠D=∠E.2.已知:E 、F 是AB 上的两点,AE=BF ,又AC ∥DB ,且AC=DB.求证:CF=DE 。
3 如图,已知△ABC 和△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CB=∠DCE=60°,B 、C 、E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D 和AE.求证:BD=AE.4.如图,D 、E 、F 、B 在一条直线上,AB=CD ,∠B=∠D ,BF=DE 。
求证:⑴AE=CF ;⑵AE ∥CF ;⑶∠AFE=∠CEF 。
AC B ED A BC DE F A B C D E FA B CDE5.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AB ,∠BDA=∠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AC=2AE 。
6.已知:如图∠B=∠E=90°AC=DF FB=EC ,则AB=DE.请说明理由。
7.如图,AD ∥BC ,∠A=90°,E 是AB 上一点,∠1=∠2,AE=BC 。
请你说明∠DEC=90°的理由。
AB E DC8.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在AB 和AC 上,且AD=CE ,BE 和CD 相交于点P 。
(1)说明△AD ≌△CEB(2)求:∠BPC 的度数.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证明: 延长AD 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在三角形ABE 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又AD 是整数,则AD=52.如图,在△ABC 中,AB=AC ,M 为BC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AD=AE .求证:MD=ME . 证明: (法一) ∵AB=AC , ∴∠B=∠C .∵M 为BC 的中点, ∴BM=CM .∵AB=AC ,AD=AE ,∴BD=CE .在△DBM 和△ECM 中,∴BD=CE ,∠B=∠C ,BM=CM .ADBC∴△DBM ≌△ECM . ∴MD=ME .(法二)连接AM ,(1分)∵AB=AC ,M 为BC 的中点, ∴AM 平分∠BAC , ∴∠BAM=∠CAM . 在△ADM 和△AEM 中,∵AD=AE ,∠DAM=∠EAM ,AM=AM , ∴△ADM ≌△AEM . ∴MD=ME .4.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型归纳
【初中数学题型归类】《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目录题型1:利用等腰性质 (2)题型2:证明两次全等 (3)题型3:直角三角形全等(余角性质) (4)题型4:连接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6)题型5:全等+角平分线性质 (8)题型6:倍长中线(线段)构造 (9)题型7:截长补短 (13)题型8: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引垂线段 (16)题型9:作平行线 (18)题型10:延长角平分线的垂线段 (19)题型11:面积法 (21)题型12:旋转型 (22)题型1:利用等腰性质1、如图,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2、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OA =OD .O C E BDA题型2:证明两次全等1、AB=AC ,DB=DC ,F 是A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求证:BF=CFF DCB A2、已知如图,E 、F 在BD 上,且AB =CD ,BF =DE ,AE =CF ,求证:AC 与BD 互相平分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90°DE ⊥AC 于点F ,交BC 于点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且AE=AC.求证:BG=FG AFC BDE GA B E O F D C题型3:直角三角形全等(余角性质)1、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D 是斜边上AB 上任一点,AE ⊥CD 于E ,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CH ⊥AB 于H 点,交AE 于G .求证:BD =CG .2、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 上,且过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3、如图,∠ABC =90°,AB =BC ,D 为AC 上一点,分别过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EF =CF -AE4、在△ABC 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MN BE ⊥于E .(1)当直线A BC F DE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5、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
2024届初中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项(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初中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项(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练习题型1:重叠边技巧①短边相等+重叠边=长边相等②长边相等-重叠边=短边相等1.(∙广东)如图,点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DC ,AB=DE ,BC=EF ,求证:∥AB DE .2.(∙重庆)已知点A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D BC ∥,AD BC =,AE CF =,试说明BE 与DF 的关系.3.(∙湖北荆门)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4.(∙甘肃)如图,AB∥CD,BN∥MD,点M、N在AC上,且AM=CN,求证:BN=DM.5.(∙新疆)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 =∠D,AF=DC.求证:(1)ABC≌△DEF;(2)BC∥EF.△题型2:重叠角技巧重叠角技巧: 小角相等+重叠角=大角相等大角相等-重叠角=小角相等∠=2∠,AB=AD.求证:△ABC≌△ADE.6.(∙福建∙福州)如图,AC=AE,17.(∙四川资阳)如图,在△ABC和△ADE中,AB=AD,∠B=∠D,1=2∠∠.求证:BC=DE.∠,求证:△ABC≌△ADE.8.如图,AB=AD,∠C=∠E,1∠=29.(雅礼)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BAC=90°,∠DAE=90°,B,C,D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BD=CE.∠∠.10.(∙四川达州)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1)求证:BD=CE;(2)求证:∠M=∠N.题型3:等角的余角相等技巧: ∠1+∠2=90,∠2+∠3=90, ∠1=∠3技巧:把全等三角形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随意标上∠1、∠2,再从第二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中挑一个和∠1或∠2互余的角标上∠3。
11.(∙甘肃)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于D,CE⊥AB于E,AD与CE交于点F,且AD=CD, (1)求证:△ABD≌△CFD;(2)已知BC=7,AD=5,求AF的长.12.(∙辽宁沈阳)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BE CE ⊥于E ,AD CE ⊥于D , 2.5cm AD =,1.7cm DE =,求BE 的长.13.(长郡)如图,△ABC 中,∠ACB =90°,AC =BC ,E 是BC 边上的一点,连接AE ,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1)求证:△ACE ≌△CBD ;(2)若BE =3,AB =6,求点E 到AB 的距离.14.(∙广东)如图,△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 .求证:(1)△AEF ≌△CEB ;(2)AF =2CD .15.(周南)(1)如图1,△ABC 中,∠BAC =90°,AB =AC ,AE 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且B 、C 在AE 的异侧,BD ⊥AE 于D ,CE ⊥AE 于E ,求证:BD =DE +CE .(2)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请予以证明.题型4:证两次全等的证明题16.如图,已知AB=DC,AE=DF,CE=BF.求证:AF=DE.17.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D∥EB,AC=BE,AD=BC.CF平分∠DCE.求证:(1)△ACD≌△BEC;(2)CF⊥DE.18.如图1所示,点E、F在线段AC上,过E,F分别作DE⊥A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DE,BF分别在线段AC的两侧,且AE=CF,AB=CD,BD与AC相交于点G.(1)求证:EG=GF;(2)若点E在F的右边,如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题型5:旋转型全等(手拉手模型)19.(∙浙江)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DC连接AE、DE、.(1)求证:△ABE≌△CBD;(2)若∠CAE=30°,求∠BDC的度数.20.(∙山东聊城)如图,在ABC 中,90ACB ∠= ,AC BC =,D 是AB 边上一点(点D 与A ,B 不重合),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得到线段CE ,连接DE 交BC 于点F ,连接BE . 1()求证:ACD △≌BCE ;2()当AD BF =时,求BEF ∠的度数.21.(∙湖南∙澧县)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B =AC ,点E 是BD 上一点,且AE =AD ,EAD ∠=BAC,∠(1)求证:A ∠BD =ACD ∠;(2)若ACB ∠=65°,求BDC ∠的度数.22.(∙北京)如图,已知:△OAB ,△EO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90°,中,∠EOF =90°,连结AE 、BF .求证:(1)AE =BF ;(2)AE ⊥BF .23.(∙浙江)如图,点C 为线段BD 上一点,,ABC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与CE 交于点,F BE 与AC 相交于点G .(1)求证:ACD BCE ≌;(2)求证:ACF BCG ≌求证:(1)AE =BF ;(2)AE ⊥BF .题型6: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24.(∙北京)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交AB 于点E ,点F 在AC 上,BD =DF .求证:(1)CF =EB ;(2)AB =AF +2EB .25.(∙广西北海)如图,⊥DE AB 于E ,⊥DF AC 于F,若BD=CD 、BE=CF ,(1)求证:AD 平分BAC ∠;(2)已知AC=20, BE=4,求AB 的长.求证:(1)AE =BF ;(2)AE ⊥BF .26.(∙浙江∙义乌)如图,已知AC 平分∠⊥BAD,CE AB 于E ,⊥CF AD 于F ,且BC=CD , (1)求证:△≌△BCE DCF(2)若AB=17,AD=9,求AE 的长.27.(∙甘肃平凉)如图,90B C ∠=∠=︒,M 是BC 的中点,DM 平分ADC ∠,求证:AM 平分DAB ∠.∠, 28.(∙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 ∠∠.求证:A+C=180°29.(∙全国)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1)若BE=CF,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2)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E=CF.参考答案题型1:重叠边技巧①短边相等+重叠边=长边相等②长边相等-重叠边=短边相等1.(∙广东)如图,点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DC ,AB=DE ,BC=EF ,求证:∥AB DE .【答案详解】∵AF=DC ,∴AF ﹣FC=DC ﹣CF ,即AC=DF .在△ACB 和△DFE 中AC DF AB DE BC EF =⎧⎪=⎨⎪=⎩,∴△≌△ACB DFE(SSS ),∴∠∠A=D ,∴∥AB DE .2.(∙重庆)已知点A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D BC ∥,AD BC =,AE CF =,试说明BE 与DF 的关系.【答案详解】解:数量关系BE DF =,位置关系BE DF ∥.理由:∵AD BC ∥,∴∠A =∠C ,又AE CF = ,∴AE +EF =CF +EF ,即AF =CE ,在ADF 和CBE △中,AD BC A C AF CE =⎧⎪∠=∠⎨⎪=⎩,ADF ∴ ≌()CBE SAS △∴BE =DF ,∠BEF =∠DFE ,∴BE DF ∥.3.(∙湖北荆门)如图,点E 、F 在BC 上,BE =CF ,AB =DC ,∠B =∠C .求证:∠A =∠D .【答案详解】解∵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在△ABF 和△DCE 中,AB DC B C BF CE =⎧⎪∠=∠⎨⎪=⎩∴△ABF ≌△DCE , ∴∠A =∠D .4.(∙甘肃)如图,AB ∥CD ,BN ∥MD ,点M 、N 在AC 上,且AM =CN ,求证:BN =DM .【答案详解】解:∵AB ∥CD ,BN ∥MD ,∴∠A =∠C ,∠CMD =∠ANB ,∵AM =CN ,∴AM +MN =MN +CN ,即AN =MC ,在△ANB 和△CMD 中,∠A =∠C ,AN =MC ,∠ANB =∠CMF,∴△ANB ≌△CMD (ASA ),∴BN =MD .5.(∙新疆)如图,点A 、F 、C 、D 在同一直线上,点B 和点E 分别在直线AD 的两侧,且AB =DE ,∠A =∠D ,AF =DC .求证:△(1)ABC ≌△DEF ;(2)BC ∥EF .【答案详解】(1)证明:∵AF =DC ,∴AF +CF =DC +CF ,∴AC =D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 D AC DF =⎧⎪∠=∠⎨⎪=⎩,∴△ABC ≌△DEF (SAS );(2)证明:由(1)知△ABC ≌△DEF ,∴∠BCA =∠EFD ,∴BC ∥EF .题型2:重叠角技巧重叠角技巧:①小角相等+重叠角=大角相等②大角相等-重叠角=小角相等6.(∙福建∙福州)如图,AC =AE ,1∠=2∠,AB =AD .求证:△ABC ≌△ADE .【答案详解】证明:∵∠∠1=2,12EAB EAB ∴∠+∠=∠+∠,即CAB EAD ∠=∠,在ABC 和ADE 中,{AC AECAB EAD AB AD=∠=∠=()ABC ADE SAS ∴≅ .7.(∙四川资阳)如图,在△ABC和△ADE 中,AB =AD ,∠B =∠D ,1=2∠∠.求证:BC =DE .【答案详解】证明:∵∠∠1=2,∵∠DAC +1=2+∠∠∠DAC ∴∠BAC =∠DAE ,在△ABC 和△ADE 中,B D AB AD BAC DAE ∠∠⎧⎪⎨⎪∠∠⎩===,∴△ADE ≌△ABC (ASA )∴BC =DE ,8.如图,AB =AD ,∠C =∠E ,1∠=2∠,求证:△ABC ≌△ADE .【解答】证明:∵∠1=2∠,∴∠1+∠EAC =2+∠∠EAC ,即∠BAC =∠DAE ,在△ABC 和△ADE 中,BAC DAE C E AB AD ∠=∠⎧⎪∠=∠⎨⎪=⎩,∴△ABC ≌△ADE (AAS ). 9.(雅礼)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BAC =90°,∠DAE =90°,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BD =CE .【解答】证明:∵△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AE ,AB =AC ,又∵∠EAC =90°+∠CAD ,∠DAB =90°+∠CAD ,∴∠DAB =∠EAC ,∵在△ADB 和△AEC中,∴△ADB ≌△AEC (SAS ),∴BD =CE .10.(∙四川达州)已知△ABN 和△ACM 位置如图所示,AB =AC ,AD =AE ,1=2∠∠.(1)求证:BD =CE ;(2)求证:∠M=∠N .【答案详解】(1)证明:在△ABD 和△ACE 中,12AB AC AD AE =⎧⎪∠=∠⎨⎪=⎩,∴△ABD ≌△ACE (SAS ),∴BD =CE ;(2)证明:∵∠∠1=2,∴∠∠1+DAE =2+∠∠DAE ,即∠BAN =∠CAM ,由(1)知:△ABD ≌△ACE ,∴∠B =∠C ,在△ACM 和△ABN 中,C B AC AB CAM BAN ∠=∠⎧⎪=⎨⎪∠=∠⎩,∴△ACM ≌△ABN (ASA ),∴∠M =∠N .题型3:等角的余角相等技巧: ∠1+∠2=90,∠2+∠3=90,∴∠1=∠3技巧:把全等三角形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随意标上∠1、∠2,再从第二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中挑一个和∠1或∠2互余的角标上∠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05月03日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组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5?涉县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与D,交BC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A .13 B.10 C.12 D.52.(2015?淄博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 .5个B.4个C.3个D.2个3.(2014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S△ACD=()A .4:3 B.3:4 C.16:9 D.9:164.(2014?丹东)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 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A .70°B.80°C.40°D.30°5.(2014?南充)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 .30°B.36°C.40°D.45°6.(2014?山西模拟)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 等于()A .145°B.110°C.70°D.35°7.(2014?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A .2 B.3 C.4 D.5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 的周长的差是()A .2 B.3 C.6 D.不能确定9.(2014春?栖霞市期末)在Rt△ABC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A .3.8cm B.7.6cm C.11.4cm D.11.2cm10.(2014秋?博野县期末)△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A=40°,则∠BOC=()A .110°B.120°C.130°D.140°11.(2013秋?潮阳区期末)如图,已知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PF⊥OA,PE⊥OB,若PE=6,则PF的长为()A .2 B.4 C.6 D.812.(2013秋?马尾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E,已知AE=1cm,△ACD的周长为12cm,则△ABC的周长是()A .13cm B.14cm C.15cm D.16cm13.(2013秋?西城区期末)如图,∠BAC=13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 等于()A .50°B.75°C.80°D.105°14.(201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要用“HL”判定Rt△ABC和Rt△A′B′C′全等的条件是()A.AC=A′C′,BC=B′C′B.∠A=∠A′,AB=A′B′C.AC=A′C′,AB=A′B′D.∠B=∠B′,BC=B′C′15.(2014秋?淄川区校级期中)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在MN外,且与A点在MN的同一侧,BC交MN于P点,则()A .BC>PC+AP B.BC<PC+AP C.BC=PC+AP D.BC≥PC+AP16.(2014秋?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F=CD,CE=BD,那么∠EDF等于()A .90°﹣∠A B.90°﹣∠AC.180°﹣∠A D.45°﹣∠A17.(2014秋?泰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那么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BD≌△ACD B.AD是△ABC的高线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BC是等边三角形18.(2014秋?晋江市校级月考)如图,点P是△ABC内的一点,若PB=PC,则()A.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B.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C.点P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D.点P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19.(2013?河西区二模)如图,在∠ECF的两边上有点B,A,D,BC=BD=DA,且∠ADF=75°,则∠ECF的度数为()A .15°B.20°C.25°D.30°20.(2013秋?盱眙县校级期中)如图,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于N,连接MN交OP于点D.则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2个C.3个D.4个二.解答题(共10小题)21.(2014秋?黄浦区期末)如图,已知ON是∠AOB的平分线,OM、OC是∠AOB外的射线.(1)如果∠AOC=α,∠BOC=β,请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NOC.(2)如果∠BOC=90°,OM平分∠AOC,那么∠MON的度数是多少?22.(2014秋?阿坝州期末)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 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于点F.(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若∠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3.(2014秋?花垣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2∠C,BD平分∠ABC,DE⊥AB(E在AB之间),DF⊥BC,已知BD=5,DE=3,CF=4,试求△DFC的周长.24.(2014秋?大石桥市期末)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25.(2014秋?安溪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α.(1)直接写出∠AB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30°,求∠BDE的度数.26.(2014秋?静宁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 于点E,DF⊥AC于点F.求证:(1)∠B=∠C.(2)△ABC是等腰三角形.27.(2012秋?天津期末)如图,AB=AC,∠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 的度数.28.(2013秋?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B=AD=AE,DE=EC,∠DAB=30°,求∠C的度数.29.(2012春?扶沟县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在△ABC中,已知∠ABC和∠ACB的平分线上交于点F,过点F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用“等角对等边”的知识说明DE=BD+CE.30.(2011?龙岩质检)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连接E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2015年05月03日初中数学三角形证明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5?涉县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与D,交BC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A .13 B.10 C.12 D.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13,再由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得出BE=AE=13.解答:解:∵∠C=90°,∴AE=,∵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BE=AE=1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是解题的关键.2.(2015?淄博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 .5个B.4个C.3个D.2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图中的三角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共有5个.(1)∵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EBC=∠ABC,∠ECB=∠BCD,∵△ABC是等腰三角形,∴∠EBC=∠ECB,∴△BCE是等腰三角形;(3)∵∠A=36°,AB=AC,∴∠ABC=∠ACB=(180°﹣36°)=72°,又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ABC=36°=∠A,∴△ABD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和△BC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中档题.3.(2014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8cm,AC=6cm,则S△ABD:S△ACD=()A .4:3 B.3:4 C.16:9 D.9:1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过点D作DE⊥AB,DF⊥AC,由AD是它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DE=DF,由△ABD的面积为12,可求得DE与DF的长,又由AC=6,则可求得△ACD的面积.解答:解: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分)∵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3分)∴S△ABD=?DE?AB=12,∴DE=DF=3…(5分)∴S△ADC=?DF?AC=×3×6=9…(6分)∴S△ABD:S△ACD=12:9=4:3.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4.(2014?丹东)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 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A .70°B.80°C.40°D.3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由等腰△ABC中,AB=AC,∠A=40°,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可得AE=BE,继而求得∠ABE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等腰△ABC中,AB=AC,∠A=40°,∴∠ABC=∠C==7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AE=BE,∴∠ABE=∠A=40°,∴∠CBE=∠ABC﹣∠ABE=3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2014?南充)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 .30°B.36°C.40°D.4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BAD=2∠CAD=2∠B=2∠C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B,解答:解:∵AB=AC,∴∠B=∠C,∵AB=BD,∴∠BAD=∠BDA,∵CD=AD,∴∠C=∠CAD,∵∠BAD+∠CAD+∠B+∠C=180°,∴5∠B=180°,∴∠B=36°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2∠CAD=2∠B=2∠C关系.6.(2014?山西模拟)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 等于()A .145°B.110°C.70°D.35°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OD=2∠AOC=70°,再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BOD 的度数.解答:解:∵射线OC平分∠DOA.∴∠AOD=2∠AOC,∵∠COA=35°,∴∠DOA=70°,∴∠BOD=180°﹣70°=11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7.(2014?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BC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A .2 B.3 C.4 D.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得∠B=30°,∠BAC=6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一步求解.解答:解:∵∠ACB=90°,AB=10,AC=5,∴∠B=30°.∴∠BAC=90°﹣30°=60°∵DE垂直平分BC,∴∠BAC=∠ADE=∠BDE=∠CDA=90°﹣30°=60°.∴∠BDE对顶角=60°,∴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是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由易到难逐个寻找,做到不重不漏.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 的周长的差是()A .2 B.3 C.6 D.不能确定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得出AD=C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求出即可.解答:解:∵BD是△ABC的中线,∴AD=CD,∴△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AB+BD+AD)﹣(BC+BD+CD)=AB﹣BC=5﹣3=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中线的理解和掌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9.(2014春?栖霞市期末)在Rt△ABC中,如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A .3.8cm B.7.6cm C.11.4cm D.11.2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C=90°,∠CAB=60°,可得∠B的度数,故BD=2DE=7.6,又AD平分∠CAB,故DC=DE=3.8,由BC=BD+DC求解.解答:解:∵∠C=90°,∠CAB=60°,∴∠B=30°,在Rt△BDE中,BD=2DE=7.6,又∵AD平分∠CAB,∴DC=DE=3.8,∴BC=BD+DC=7.6+3.8=11.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能够注意到D到AB的距离DE即为CD长,是解题的关键.10.(2014秋?博野县期末)△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A=40°,则∠BOC=()A .110°B.120°C.130°D.140°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得O是内心,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的度数.解答:解: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所以O是内心,即三条角平分线交点,AO,BO,CO都是角平分线,所以有∠CBO=∠ABO=∠ABC,∠BCO=∠ACO=∠ACB,∠ABC+∠ACB=180﹣40=140∠OBC+∠OCB=70∠BOC=180﹣70=110°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1.(2013秋?潮阳区期末)如图,已知点P在∠AOB的平分线OC上,PF⊥OA,PE⊥OB,若PE=6,则PF的长为()A .2 B.4 C.6 D.8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出∠POF=∠POE,然后利用AAS定理求证△POE≌△POF,即可求出PF的长.解答:解:∵OC平分∠AOB,∴∠POF=∠POE,∵PF⊥OA,PE⊥OB,∴∠PFO=∠PEO,PO为公共边,∴△POE≌△POF,∴PF=PE=6.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证△POE≌△POF.12.(2013秋?马尾区校级期末)如图,△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 于点E,已知AE=1cm,△ACD的周长为12cm,则△ABC的周长是()A .13cm B.14cm C.15cm D.16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要求△ABC的周长,先有AE可求出AB,只要求出AC+BC即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D=BD,于是AC+BC=AC+CD+AD等于△ACD的周长,答案可得.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2AE=2又∵△ACD的周长=AC+AD+CD=AC+BD+CD=AC+BC=12∴△ABC的周长是12+2=14cm.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进行线段的等效转移,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13秋?西城区期末)如图,∠BAC=13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 等于()A .50°B.75°C.80°D.10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BP=AP,CQ=AQ,推出∠B=∠BAP,∠C=∠QAC,求出∠B+∠C,即可求出∠BAP+∠QAC,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BP=AP,CQ=AQ,∴∠B=∠PAB,∠C=∠QAC,∵∠BAC=130°,∴∠B+∠C=180°﹣∠BAC=50°,∴∠BAP+∠CAQ=50°,∴∠PAQ=∠BAC﹣(∠PAB+∠QAC)=130°﹣50°=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14.(2014秋?东莞市校级期中)如图,要用“HL”判定Rt△ABC和Rt△A′B′C′全等的条件是()A .AC=A′C′,BC=B′C′B.∠A=∠A′,AB=A′B′C .AC=A′C′,AB=A′B′D.∠B=∠B′,BC=B′C′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即可直接得出答案.解答:解:∵在Rt△ABC和Rt△A′B′C′中,如果AC=A′C′,AB=A′B′,那么BC一定等于B′C′,Rt△ABC和Rt△A′B′C′一定全等,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5.(2014秋?淄川区校级期中)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在MN外,且与A点在MN的同一侧,BC交MN于P点,则()A .BC>PC+AP B.BC<PC+AP C.BC=PC+AP D.BC≥PC+AP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从已知条件进行思考,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A=PB,结合图形知BC=PB+PC,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答案.解答:解:∵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PB.∵BC=PC+BP,∴BC=PC+AP.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结合图形,进行线段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14秋?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F=CD,CE=BD,那么∠EDF等于()A .90°﹣∠A B.90°﹣∠AC.180°﹣∠A D.45°﹣∠A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B=A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BF=CD,BD=CE,利用SAS得到三角形FBD与三角形DEC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即可表示出∠EDF.解答:解:∵AB=AC,∴∠B=∠C°,在△BDF和△CED中,,∴△BDF≌△CED(SAS),∴∠BFD=∠CDE,∴∠FDB+∠EDC=∠FDB+∠BFD=180°﹣∠B=180°﹣=90°+∠A,则∠EDF=180°﹣(∠FDB+∠EDC)=90°﹣∠A.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7.(2014秋?泰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那么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ABD≌△ACDB.AD是△ABC的高线C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BC是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ABD和△ACD中,,所以△ABD≌△ACD,所以A正确;B、因为AB=AC,AD平分∠BAC,所以AD是BC边上的高,所以B正确;C、由条件可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D、由条件无法得出AB=AC=BC,所以△ABC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2014秋?晋江市校级月考)如图,点P是△ABC内的一点,若PB=PC,则()A .点P在∠ABC的平分线上B.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C .点P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D.点P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由PC=PB即可得出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解答:解:∵PB=PC,∴P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注意: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9.(2013?河西区二模)如图,在∠ECF的两边上有点B,A,D,BC=BD=DA,且∠ADF=75°,则∠ECF的度数为()A .15°B.20°C.25°D.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关系,逐步推出∠ECF的度数.解答:解:∵BC=BD=DA,∴∠C=∠BDC,∠ABD=∠BAD,∵∠ABD=∠C+∠BDC,∠ADF=75°,∴3∠ECF=75°,∴∠ECF=25°.故选:C.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外角和内角的运用.20.(2013秋?盱眙县校级期中)如图,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于N,连接MN交OP于点D.则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已知很易得到△OPM≌△OPN,从而得角相等,边相等,进而得△OMP≌△ONP,△PMD≌△PND,可得MD=ND,∠ODN=∠ODM=9O°,答案可得.解答:解: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于N 连接MN交OP于点D,∴∠MOP=∠NOP,∠OMP=∠ONP,OP=OP,∴△OPM≌△OPN,∴MP=NP,OM=ON,又OD=OD∴△OMD≌△OND,∴MD=ND,∠ODN=∠ODM=9O°,∴OP⊥MN∴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都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即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发现并利用△OMD≌△OND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证明两线垂直时常常通过证两角相等且互补来解决.二.解答题(共10小题)21.(2014秋?黄浦区期末)如图,已知ON是∠AOB的平分线,OM、OC是∠AOB外的射线.(1)如果∠AOC=α,∠BOC=β,请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NOC.(2)如果∠BOC=90°,OM平分∠AOC,那么∠MON的度数是多少?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1)先求出∠AOB=α﹣β,再利用角平分线求出∠AON,即可得出∠NOC;(2)先利用角平分线求出∠AOM=∠AOC,∠AON=∠AOB,即可得出∠MON=∠BOC.解答:解:(1)∵∠AOC=α,∠BOC=β,∴∠AOB=α﹣β,∵ON是∠AOB的平分线,∴∠AON=(α﹣β),∠NOC=α﹣(α﹣β)=(α+β);(2)∵OM平分∠AOC,ON平分∠AOB,∴∠AOM=∠AOC,∠AON=∠AOB,∴∠MON=∠AOM﹣∠AON=(∠AOC﹣∠AOB)=∠BOC=×90°=45°.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计算;弄清各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2014秋?阿坝州期末)如图,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C、D 是垂足,连接CD,且交OE于点F.(1)求证: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若∠AOB=60°,请你探究OE,EF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1)先根据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得出△ODE≌△OCE,可得出OD=OC,DE=CE,OE=OE,可得出△DOC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先根据E是∠AOB的平分线,∠AOB=60°可得出∠AOE=∠BOE=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OE=2DE,同理可得出DE=2E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DE=CE,OE=OE,∴Rt△ODE≌Rt△OCE,∴OD=OC,∴△DOC是等腰三角形,∵OE是∠AOB的平分线,∴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2)∵OE是∠AOB的平分线,∠AOB=60°,∴∠AOE=∠BOE=30°,∵EC⊥OB,ED⊥OA,∴OE=2DE,∠ODF=∠OED=60°,∴∠EDF=30°,∴DE=2EF,∴OE=4E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以上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2014秋?花垣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C=2∠C,BD平分∠ABC,DE⊥AB(E在AB之间),DF⊥BC,已知BD=5,DE=3,CF=4,试求△DFC的周长.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ABD=∠CBD,即可求得∠CBD=∠C,即BD=CD,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即可求得DE=DF,即可解题.解答:解:∵∠ABC=2∠C,BD平分∠ABC,∴∠CBD=∠C,∴BD=CD,∵BD平分∠ABC,∴DE=DF,∴△DFC的周长=DF+CD+CF=DE+BD+CF=3+5+4=12.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考查了角平分线平分角的性质,考查了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本题中求证DE=DF是解题的关键.24.(2014秋?大石桥市期末)如图,点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且AB=AC=CD,AD=BD,求∠BA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D=BD得∠BAD=∠DBA,由AB=AC=CD得∠CAD=∠CDA=2∠DBA,∠DBA=∠C,从而可推出∠BAC=3∠DBA,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BA的度数,从而不难求得∠BAC的度数.解答:解:∵AD=BD∴设∠BAD=∠DBA=x°,∵AB=AC=CD∴∠CAD=∠CDA=∠BAD+∠DBA=2x°,∠DBA=∠C=x°,∴∠BAC=3∠DBA=3x°,∵∠ABC+∠BAC+∠C=180°∴5x=180°,∴∠DBA=36°∴∠BAC=3∠DBA=1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力;求得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2014秋?安溪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α.(1)直接写出∠ABC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并连接BD、DE.若=30°,求∠BDE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即可求得∠ABC的大小;(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CD=∠BDC,再求出∠CBD,然后根据∠ABD=∠ABC﹣∠CBD,求得∠A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ABC的大小为×(180°﹣α)=90°﹣α;(2)∵AB=AC,∴∠ABC=∠C=90°﹣α=90°﹣×30°=75°,由题意得:BC=BD=BE,由BC=BD得∠BDC=∠C=75°,∴∠CBD=180°﹣75°﹣75°=30°,∴∠ABD=∠ABC﹣∠CBD=75°﹣30°=45°,由BD=BE得.故∠BDE的度数是67.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2014秋?静宁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点D是BC的中点,DE⊥AB 于点E,DF⊥AC于点F.求证:(1)∠B=∠C.(2)△AB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F),∴∠B=∠C;(2)由(1)可得∠B=∠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是解题的关键.27.(2012秋?天津期末)如图,AB=AC,∠C=67°,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求∠DBC 的度数.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A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D=BD,求出∠ABD,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AC,∠C=67°,∴∠ABC=∠C=67°,∴∠A=180°﹣67°﹣67°=46°,∵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46°,∴∠DBC=67°﹣46°=21°.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能或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关键是求出∠ABC和∠ABD的度数,题目比较好.28.(2013秋?高坪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B=AD=AE,DE=EC,∠DAB=30°,求∠C的度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AB=AD=AE,DE=EC,得到∠B=∠ADB,∠ADE=∠AED,∠C=∠EDC,从而得到∠ADE=∠AED=∠C+∠EDC=2∠C,根据∠DAB=30°,求得∠B=∠ADB=75°,利用∠ADC=∠ADE+∠EDC=3∠C=105°,求得∠C即可.解答:解:∵AB=AD=AE,DE=EC,∴∠B=∠ADB,∠ADE=∠AED,∠C=∠EDC,∴∠ADE=∠AED=∠C+∠EDC=2∠C,∵∠DAB=30°,∴∠B=∠ADB=75°,∴∠ADC=∠ADE+∠EDC=3∠C=105°,∴∠C=3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有关角的度数.29.(2012春?扶沟县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在△ABC中,已知∠ABC和∠ACB的平分线上交于点F,过点F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请你用“等角对等边”的知识说明DE=BD+CE.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由DE∥BC,BF平分∠ABC,CF平分∠ACB可知,DB=DF,CE=EF.便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BF平分∠ABC(已知),CF平分∠ACB(已知),∴∠ABF=∠CBF,∠ACF=∠FCB;又∵DE平行BC(已知)∴∠DFB=∠F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FC=∠F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BF=∠DFB,∠EFC=∠ECF(等量代换)∴DF=DB,EF=EC(等角对等边)∴DE=BD+CE.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利用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稍微有点难度是一道中档题.30.(2011?龙岩质检)如图,AD是△ABC的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连接E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知∠BAD=∠CAD;然后根据已知条件“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得到∠DEA=∠DFA=90°;再加上公共边AD=AD,从而证明,△ADE≌△ADF;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AEF的两边相等,所以△AEF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D是△ABC的平分线,∴∠BAD=∠CAD,(3分)又∵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DEA=∠DFA=90°(6分)又∵AD=AD,∴△ADE≌△ADF.(8分)∴AE=AF,即△AEF是等腰三角形(10分)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此题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判定△ADE≌△A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