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 红外避障
超声波避障原理
超声波避障原理超声波避障是一种常见的避障技术,它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障碍物并进行避让。
这种技术在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避障的原理及其应用。
超声波避障原理的核心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从而计算出障碍物与传感器的距离。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米/秒,因此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时间来计算出距离。
超声波传感器通常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发射器将超声波发射出去,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
通过测量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障碍物与传感器的距离。
超声波避障原理的关键在于计算距离的精确性。
为了提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通常会发射一系列超声波,并计算它们的平均反射时间。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超声波传感器还可以通过改变发射角度和接收角度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用场景。
超声波避障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机器人领域,超声波避障可以帮助机器人避免障碍物,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超声波避障可以帮助汽车检测周围的障碍物,从而实现安全驾驶和自动停车功能。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超声波避障可以帮助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避免碰撞,保障生产安全和效率。
总的来说,超声波避障原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避障技术。
它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发射和接收超声波,通过计算超声波的传播时间来测量障碍物与传感器的距离,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这种技术在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超声波避障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红外避障传感器
二.红外避障传感器避障传感器主要包括:超声波避障传感器,红外避障传感器,激光避障传感器等等。
1.可以希望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红外传感器测量值以及测距范考虑到发射光线是光,30cm以内,所以我们选择红外避障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上。
围较近,大致为 2.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优点:1)环境适应性好,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2)被动式工作,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靠目标和背景之间各部分的温度和发射率形成的红外辐射差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3 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红外系统的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4 )不受电磁波的干扰、非噪声源、可实现非接触性测量。
(5 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不足: 3.周围的光线都能导方向、由于传感器测量光的差异,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物体的颜色、致较大的测量误差。
工作原理: 4. )红外避障传感器:(1接收管接收这发射管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信号,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当传感器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种频率的红外信号,机器人即可利用红外波经过处理之后,通过数字传感器接口返回到机器人主机,收管接收,的返回信号来识别周围环境的变化。
光学系统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射式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和转换电路。
热敏元件应用最和反射式两类。
检测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敏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
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多的是热敏电阻。
电信号输出。
)热敏检测元件(2 热阻效应: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物理现象叫热阻效应。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t0]Rt=Rt0[1+α(t-为温度系α(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Rt0Rt式中,为温度t时的阻值;为温度t0 数。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Rt=AeB/t 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B、A时的阻值;t为温度为Rt式中(3)光电检测元件光电效应: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
红外避障模块工作原理
红外避障模块工作原理
红外避障模块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可以通过红外线反射测量距离,从而实现避障和跟随功能。
该模块由一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红外热电偶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红外发射管负责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电磁波,其波长大约在750纳米到1毫米之间。
当红外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时,部分红外线会被物体吸收,部分会被反射回来。
红外热电偶可以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当红外避障模块被放置在机器人或智能小车上时,它可以用来避免碰撞或跟随物体。
当小车移动时,红外线会照射到周围的物体上。
红外热电偶会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这个信号会被起始板或控制器读取,然后由其进行处理,以计算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如果小车靠近障碍物,则控制器可以发出警告指示小车停止运动或转向避开障碍物。
相反,如果小车需要跟随一些物体,例如球或手部运动,控制器也可以通过处理红外信号来计算物体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以操纵小车跟随物体运动。
总之,红外避障模块利用了红外线的特性来帮助机器人或智能小车实现避障和跟随功能。
通过红外线的发射和反射,模块可以测量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安全运动并避免碰撞。
同时,模块还可以用来跟随物体,以实现智能运动和控制。
超声波避障原理
超声波避障原理
超声波避障原理,是通过利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测量超声波在耦合介质的距离,将距离的变化用作侦测某种障碍物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超声波传感器会发射短脉冲的超声波,然后根据反射超声波的时间改变,计算出障碍物与超声波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从而准确侦测障碍物与传感器之间距离的变化,从而达到自动避障的目的。
首先,改变的超声波频率以及声学特性对于噪声的抑制及准确侦测有很大影响,其次,此传感器常常采用自调节模式,使距离测量更加精确,最后,超声波可以测量不同介质的距离,比如空气、水或其他液体中的物体,从而使检测更加精准,真正实现自动避障。
而且,超声波避障原理还可以实现远距离、无线侦测,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高性能、智能化高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工业检测、家用智能设备的避障以及无人机空中定位等各种场景中。
至此,可以看出超声波避障原理具有很多优点,可以实现准确的距离测量,具有自适应能力,可以抑制噪声,以及对不同介质等物体的准确检测,是一种可靠而且值得信赖的避障方式,未来在很多领域得到有效应用,是非常值得关注及研究的一类新技术。
避障常用哪些传感器-几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避障常用哪些传感器?几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导读避障是指移动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感知到在其规划路线上存在静态或动态障碍物时,按照一定的算法实时更新路径,绕过障碍物,最后达到目标点。
避障常用哪些传感器不管是要进行导航规划还是避障,感知周边环境信息是第一步。
就避障来说,移动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自身周围障碍物信息,包括尺寸、形状和位置等信息。
避障使用的传感器多种多样,各有不同的原理和特点,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超声波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测量超声波的飞行时间,通过d=vt/2测量距离,其中d是距离,v是声速,t是飞行时间。
由于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温湿度有关,在比较精确的测量中,需把温湿度的变化和其它因素考虑进去。
上面这个图就是超声波传感器信号的一个示意。
通过压电或静电变送器产生一个频率在几十kHz的超声波脉冲组成波包,系统检测高于某阈值的反向声波,检测到后使用测量到的飞行时间计算距离。
超声波传感器一般作用距离较短,普通的有效探测距离都在几米,但是会有一个几十毫米左右的最小探测盲区。
由于超声传感器的成本低、实现方法简单、技术成熟,是移动机器人中常用的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也有一些缺点,首先看下面这个图。
因为声音是锥形传播的,所以我们实际测到的距离并不是一个点,而是某个锥形角度范围内最近物体的距离。
另外,超声波的测量周期较长,比如3米左右的物体,声波传输这么远的距离需要约20ms 的时间。
再者,不同材料对声波的反射或者吸引是不相同的,还有多个超声传感器之间有。
智能小车红外避障原理
智能小车红外避障原理
红外避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探测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物体的距离,从而避免碰撞。
红外线探测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物体距离的传感器,它可以将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前方距离的测量。
在智能小车中,通常会使用多个红外线探测传感器分别放置在车体前方的左右两侧以及正前方。
当有障碍物出现在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时,传感器会感知到物体的距离并将信号传回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会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车体转向或停止行驶,从而实现避开障碍物的目的。
除了红外线探测传感器,智能小车还可以搭载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以实现更加精准的避障功能。
总之,红外避障原理是智能小车实现自主行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车辆在遇到障碍物时迅速反应并避开,从而保障了智能小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1 -。
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
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
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检测红外线来感知障碍物的
存在,从而实现避障的功能。
其原理主要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首先,红外避障传感器内部包含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
红外发射器会不断
地发射红外线,而红外接收器则会接收这些红外线。
当没有障碍物时,红外线会直线传播并被接收器接收;而当有障碍物挡住红外线时,接收器就无法接收到红外线。
这时,传感器就会发出信号,从而实现避障的功能。
其次,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红外线的特性。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比可见光长,人眼无法看到。
而红外避障传感器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当有障碍物挡住红外线时,传感器就会感知到障碍物的存在,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停止前进或改变方向,以避免碰撞。
此外,红外避障传感器还可以通过测量红外线的反射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
当
红外线照射到障碍物表面时,会发生反射,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反射的强度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远近。
这样,机器人或其他设备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运动轨迹,实现避障的目的。
总的来说,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原理是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通过检测红外
线的存在与否以及反射强度来感知障碍物的存在和距离,从而实现避障的功能。
它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感器。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对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原理有所了解。
激光红外探测避障功能的实现
激光红外探测避障功能的实现
在进行避障设计时,我们比较了激光、红外、超声波传感器避障的效果:红外光受外界光线的影响相对较大,最大检测距离只有4.5cm且无法识别黑色的障碍物;超声波检测的是一个锥面,方向性差,无法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确定障碍物的高度及具体方位;激光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光照强度,检测距离远可以达到0.5m,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检测角度也较小。
综合各种传感器的优劣及我们的设计需求,我们在机器人的正前方纵向安装了两个可旋转的激光发射接收头和一个可旋转的红外发射接收一体管,红外对管在最下面,由舵机控制其旋转角度,负责探测前方180°范围内障碍物的高低情况;
激光管发射接收电路如图8所示,红外对管电路如图9所示,当检测到障碍物时为低电平,其真值表如表1所示。
图8 激光管发射接收电路图
图9 红外对管电路图
表1 传感器信号真值表
111(无障碍物或只有很矮障碍物)前进
110(有超过驱动轮半径高度的小障碍物) 大角度摆臂越障
101(有较高障碍物、距离较远) 先前进再摆臂
100(有较高障碍物、距离较近)小角度摆臂越障
001或000(有无法逾越的高障碍物) 转向绕行
其它(检测异常)默认前进
为了适应复杂的地理环境,有效保护车体,系统进行了防跌落设计:在机器人车体前端的底部装有红外传感器,当接收不到反射信号时,证明前方为不可逾越的鸿沟,机器人会自动改变运动方向。
超声波避障原理
超声波避障原理超声波避障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来实现机器人或其他设备避开障碍物的技术。
它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波来实现对障碍物的检测和距离测量,从而使设备能够避开障碍物,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超声波避障原理主要包括超声波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控制执行三个方面。
首先,超声波传感器是实现超声波避障技术的核心组件。
它能够发射超声波脉冲,并接收其反射波,通过测量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目标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超声波传感器一般由发射器、接收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发射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能量并发射出去,接收器接收到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控制电路则用于控制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其次,信号处理是超声波避障原理中的重要环节。
传感器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经过放大、滤波、数字化等处理后,可以得到目标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判断是否有障碍物出现以及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从而为后续的控制执行提供必要的信息。
信号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超声波避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对于超声波信号的处理需要非常严谨和精确。
最后,控制执行是超声波避障原理中的关键一环。
通过对传感器接收到的超声波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系统可以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并作出相应的控制决策。
比如,当检测到障碍物靠近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执行部分来调整设备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以避开障碍物,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控制执行部分需要根据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使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避开障碍物。
综上所述,超声波避障原理主要包括超声波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控制执行三个方面。
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对障碍物的检测和距离测量,再经过信号处理和控制执行,设备可以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超声波避障技术在无人驾驶车辆、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为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超声波避障原理
超声波避障原理
超声波避障是一种常见的避障技术,它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接收超声波的回波来检测障碍物的距离,从而实现避障的目的。
超声波避障原理主要涉及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和信号处理等方面。
首先,超声波传感器是超声波避障系统的核心部件。
超声波传感器通常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会发射超声波脉冲,然后接收器会接收超声波的回波。
通过测量超声波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障碍物与传感器的距离。
这种测距原理是超声波避障的基础,也是其实现避障功能的关键。
其次,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对超声波避障起着重要作用。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这意味着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快速地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并且可以实现对障碍物的快速检测。
此外,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障碍物的反射和散射,这些特性也会影响超声波传感器对障碍物的检测和测距精度。
最后,超声波避障还涉及到信号处理的过程。
传感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回波信号会经过放大、滤波、数字化等处理,最终转化为距离信息并输出给控制系统。
信号处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超声波避障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合理的信号处理算法和电路设计对超声波避障系统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超声波避障原理涉及到超声波传感器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播特性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超声波避障系统可以实现对障碍物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和测距,从而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扫地机器人的避开障碍物设置
扫地机器人的避开障碍物设置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扫地机器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清扫的得力助手。
然而,扫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地避开各种障碍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扫地机器人的避开障碍物设置,以及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技术和方法。
一、红外线避障技术红外线避障技术是扫地机器人常用的解决方案之一。
该技术利用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红外线来探测障碍物的存在。
一旦机器人探测到障碍物,便会自动调整方向,避免碰撞。
这种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多数家用扫地机器人。
二、超声波避障技术超声波避障技术是扫地机器人避开障碍物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该技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来探测周围环境。
当机器人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就会意识到障碍物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
超声波避障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距离测量,对于避免与小尺寸障碍物的碰撞效果更好。
三、激光雷达避障技术激光雷达避障技术是目前扫地机器人市场上较为高级和智能的解决方案之一。
该技术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图数据。
通过与预设的地图进行对比分析,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规划最佳的路径,避开障碍物。
激光雷达避障技术具有高度自主性和准确性,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
四、摄像头视觉避障技术摄像头视觉避障技术是近年来扫地机器人领域的新兴技术。
该技术通过安装摄像头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并使用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算法来分析识别出障碍物。
机器人可以根据识别出的障碍物信息进行相应的避让动作。
摄像头视觉避障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障碍物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扫地机器人通常会结合多种避障技术,以提高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例如,将红外线和超声波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在不同场景下灵活适应。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软件算法不断学习和优化,提升避障效果。
总结起来,扫地机器人的避开障碍物设置是基于各种传感技术的综合运用。
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
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一、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无损伤传感器,能够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最常用的是发射红外线和接收红外线来实现运动物体的避障。
红外避障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出一束红外线,照射到要检测的物体,当物体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发射器能接收到红外线,这时接收器将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动物体,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红外避障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在自动化装置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机器人的避障,自动门的开启,智能家居的安全报警系统等,具有检测距离远,无损伤、不受环境影响、安全可靠等优点。
二、红外避障传感器结构红外避障传感器结构主要包括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
1、红外发射模块:由LED发射红外线,控制LED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到物体,当物体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时,红外线就会被反射或吸收。
2、红外接收模块:由探测器接收红外线,探测器是一种特殊的电路,能够探测物体是否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探测器还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检测物体的运动方向等。
3、控制模块:由控制器控制LED的开启,检测物体的情况,当发现物体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时,控制器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动物体,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红外避障传感器应用1、机器人避障:红外避障传感器可以用于机器人的避障,在机器人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检测到物体的位置,当发现物体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控制器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机器人,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自动门:红外避障传感器也可以用于自动开启门,在门的两侧安装红外避障传感器,当探测到物体出现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时,通过控制模块自动开启门,方便人们的出入。
3、智能家居:红外避障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的安全报警系统,当发现有人破门入室时,报警器会发出警报,保护家庭安全。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与超声波混合避障智能小车
179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8.06(下)1 混合避障智能小车的原理本文设计的混合避障智能小车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红外线与超声波混合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等组成。
系统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基于单片机AT89S52设计的智能避障小车,需提供+12V 和+5V 电源,DC+5CV 由直流+12V 经7805转换得到,为单片机及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DC+12V 由市电直接转化,主要为电机提供驱动电压。
超声波避障模块、红外避障模块采用购买的现成的产品。
本模块设计拟以超声波、红外线避障系统为核心,配合超声波和红外线避障的优缺点,利用超声波探测工作环境中的固定障碍物同时使用红外线来探测小车周围的运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与超声波混合避障智能小车唐渊,周汝,段武斌,刘臻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摘要: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智能小车都是单一的采用红外线避障技术或超声波避障技术实现避障,但是采用红外线避障的小车在避障过程中会遇到“贴墙”陷阱问题,而超声波避障精度虽高但范围太小。
为解决此问题,采用红外线结合超声波混合避障技术来完成避障。
本文以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利用红外传感技术、超声波测距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编写程序,设计了红外线与超声波混合避障智能小车。
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拓展应用于科学勘探等用途。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红外线;超声波;避障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18)06(下)-0179-02动物体,装上超声波、红外线传感器完成小车对四周环境实时测距。
电机及电机驱动模块采用L298N 电机驱动模块来控制直流减速电机即可。
智能小车采用前轮驱动,前轮左右两边各用一个电机驱动,分别控制两个轮子的转动从而达到转向的目的,后轮是万向轮,起支撑的作用。
红外避障原理
红外避障原理
红外避障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前方障碍物并进行相应控制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车辆、机器人等领域,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现对障碍物的检测和避让,从而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红外线传感器是通过发射红外线来探测周围环境的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特性。
当红外线遇到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反射或吸收,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判断出是否有障碍物存在。
在红外避障技术中,通常会使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配合工作。
红外发射器会发射一束红外线,然后红外接收器会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
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的强度和时间,就可以判断出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
红外避障技术的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一些因素。
首先是环境因素,不同的环境会对红外线的传播产生影响,比如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红外线的传播和接收。
其次是障碍物的特性,不同的材质和颜色的障碍物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红外避障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常会采用一些辅助手段,比如滤波器、增益控制、信号处理等技术来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和优化。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来提高避障系统的性能,比如结合超声波、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来实现更精准的障碍物检测和定位。
总的来说,红外避障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障碍物检测和避让技术,它通过利用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现对障碍物的快速检测和响应。
在未来的智能化领域,红外避障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无人机避障原理
无人机避障原理无人机避障是指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技术、飞行控制系统、视觉避障、红外避障和超声波避障等技术,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避让和导航。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避障原理。
1.传感器技术无人机避障最基础的手段是依靠传感器技术。
通过安装在无人机上的传感器,无人机可以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障碍物的位置、距离、高度等。
这些信息被传输到飞行控制系统中,帮助无人机进行决策和规划路线。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GPS、惯性测量单元(IMU)、高度计、激光雷达等。
2.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根据预设的算法和规则,控制无人机的姿态、速度、高度等。
在避障过程中,飞行控制系统需要快速处理传感器数据,及时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以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3.视觉避障视觉避障是通过摄像头捕捉周围环境的图像,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障碍物的信息。
通过对障碍物的识别和分类,无人机可以判断出障碍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避让策略。
视觉避障的优点是直观、信息丰富,但受光照条件、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
4.红外避障红外避障是利用红外传感器探测障碍物的热辐射,从而获取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信息。
由于不同物质对红外线的反射和辐射特性不同,红外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红外辐射强度和分布情况,判断出障碍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
红外避障的优点是在夜间或低光照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但受天气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
5.超声波避障超声波避障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向周围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信息。
由于超声波的波长短、方向性好、穿透性强等特点,超声波避障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精确的定位和避让。
超声波避障的优点是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但受环境噪声和大气条件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无人机避障原理主要包含传感器技术、飞行控制系统、视觉避障、红外避障和超声波避障等方面。
红外避障原理的应用
红外避障原理的应用概述红外避障原理是一种基于红外光传感技术的避障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家庭电器、工业自动化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外避障原理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优点。
工作原理红外避障原理基于红外光的特性,利用红外光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实现障碍物的检测。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1.发射:避障装置会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光。
红外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2.传播:发射的红外光会在空气中传播,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可以通过一些较薄的材料。
3.反射:当红外光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障碍物对红外光的反射能量取决于它的颜色、形状和表面特性。
4.接收:红外避障装置通过红外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
5.检测:接收到的红外光会被红外避障装置进行处理,判断是否有障碍物存在。
通过比较发射红外光和接收红外光的差异,可以判断障碍物与避障装置的距离和位置。
6.控制:根据检测结果,红外避障装置可以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触发相应的动作,比如停止运动、改变方向等。
应用场景红外避障原理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家居安防:家庭电器、安防系统中常采用红外避障装置来检测人体、宠物等物体的活动,从而触发报警或其他安全措施。
2.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红外避障装置可以用来检测运输设备上的障碍物,保证运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智能车辆:智能车辆常使用红外避障装置来感知前方的障碍物,以避免碰撞。
4.无人机导航:无人机通过搭载红外避障装置,可以识别空中障碍物并避免碰撞。
5.机器人导航:机器人使用红外避障装置可以感知周围环境,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优点红外避障原理具有以下优点,使得其在许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高精度:红外避障装置可以精确地检测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能够提供准确的触发信号给控制系统。
2.反应速度快:红外避障装置的反应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障碍物的存在并触发相应的动作。
3.适应性强:红外避障装置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光照条件和环境中正常工作。
红外避障原理
红外避障原理红外避障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障碍物并进行避让的技术。
它在许多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车辆、机器人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发射红外线,当红外线遇到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到这些反射的红外线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强弱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红外避障原理的核心在于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红外线的电子器件,它能够将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当没有障碍物时,红外线传感器发射的红外线会直接照射到周围环境,没有反射回来的信号;而当有障碍物时,障碍物会反射部分红外线回到传感器,传感器就能够接收到这些反射的红外线信号。
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的强弱,红外线传感器就能够判断出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
红外避障技术的实现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首先是红外线的发射,红外线传感器会通过内部的红外发射器发射一束红外线,这些红外线会以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向外发射。
然后是红外线的接收,红外线传感器内部的接收器会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接收到的信号会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最终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给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红外避障技术可以与其他传感器相结合,如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等,以提高避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无人驾驶车辆中,红外避障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车辆前方的障碍物,而摄像头可以用于识别交通标志和行人,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总的来说,红外避障技术通过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障碍物,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避让,实现了自动化系统对环境的感知和交互。
它在自动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红外避障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测距系统设计
一、引言
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实时避障和路径规划过程中,机器人须依赖于外部环境信息的获取,感知障碍物的存在,测量障碍物的距离。
目前,机器人避障和测距传感器有红外、超声波、激光及视觉传感器。
激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价格贵,对控制器的要求较高,因而,在移动机器人系统中多采用红外及超声波传感器。
多数系统采用单一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但超声波传感器因为存在测量盲区的问题,测距范围一般在30~300cm之间;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较短,一般在几十厘米之内,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超声波传感器近距离无法测量的缺点。
因而,本系统采用多路红外和超声波传感器进行距离信息的测量和采集。
二、测距原理及方法
(一)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是指谐振频率高于20 Hz的声波,频率越高反射能力越强。
超声波传感器价格低廉,其性能几乎不受光线、粉尘、烟雾、电磁干扰的影响,并且,金属、木材、混凝土、玻璃、橡胶和纸等可以反射近乎100%的超声波,因而,可以用来探测物体。
超声波测距的方法为回声探测法,发射换能器不断发射声脉冲,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接收换能器接收,根据声速及时间差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距离与声速、时间的关系表示为
式中:s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m; c为声速,m/s;t为第一个回波到达的时刻与发射脉冲时刻的时间差,s。
c与温度有关,空气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c为声速,m/s;θ为环境温度,℃。
(二)提高超声波测距精度的方法
1.采用合适的频率和波长: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测距,频率取得太低;外界杂音干扰较多;频率取得太高,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大。
并且,超声波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盲区,接收端易接收到泄漏波。
改善这一缺点,须减少发射波串的长度,增高发射波频率。
但发射波串长度过短会使得发射换能器不能被激振或激振达不到最大值;发射波频率过高则衰减大,作用距离下降、有试验表明:使用40 kHz的超声波,发射脉冲群含有10-20个脉冲,具有较好的传播性能。
2.提高系统的计时精度也可提高超声波的测距精度,计时器的计数频率越高,则由于时间的量化误差所引起的测距误差就越小。
3.对系统电路的时间延迟进行补偿可以减小测距误差,提高测距精度。
延迟时间
式中△t为延迟时间,s;s1,s2为2个已知的测量距离,m;t1,t2为对应的测量时间,s。
(三)红外避障传感器
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因此,它不仅具有可见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特性,还具有微波的某些特性,如较强的穿透能力和能贯穿某些不透明物质等。
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件和红外接收器件。
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会辐射红外线,因而,红外传感器须具有更强的发射和接收能力。
红外传感器的的测距基本原理为发光管发出红外光,光敏接收管接收前方物体反射光,据此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根据发射光的强弱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它的原理是接收管接收的光强随反射物体的距离而变化的,距离近则反射光强,距离远则反射光弱。
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传感器-红外光电开关,它的发射频率一般为38 kHz左右,探测距离一般比较短,通常被用作近距离障碍目标的识别。
本系统采用的即为此种传感器。
(四)红外测距的缺陷
受器件特性的影响,一般的红外光电开关抗干扰性差,受环境光影响较大;并且,探测物体的颜色、表面光滑程度不同,反射回的红外线强弱就会有所不同。
三、硬件系统构成
(一)系统组成
该测距系统由单片机、超声波发射接收电路、红外发射接收电路、数码显示电路及串口通信电路等模块组成,见图1。
控制核心为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 A,芯片上集成有2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计时器,14个中断源,32位通用可编程输人/输出通道,7通道10位A/D转换器。
移动机器人的前方、左方、右方各安装一套超声波及红外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感知3个方位的障碍信息。
单片机在接收到传感器的信息后,将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距离信息,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并通过串口RS - 232接口与上位PC机通信,传输距离信息。
(二)超声波传感器电路
凌阳单片机的I/O9-I/O11口接三路超声波发射电路,I/O3-I/O5接三路超声波接收电路。
单片机产生的40 kHz信号由I/O输出,经反相器4049B组成的升压放大电路,最后,由超声波发射换能器UCM40T发射;声波遇到障碍物返回,被接收换能器UCM40R 接收,信号经OP07组成的两级放大电路放大,通过锁相环音频译码器LM567选频,滤除干扰信号,最后,通过I/O口输入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声波的传输时间计算障碍物距离。
(三)红外传感器电路
凌阳单片机的I/O0~I/O6可作为10位A/D转换器。
本系统中,凌阳单片机的
I/O0~I/O2口作为A/D转换器使用,I/O6~I/O8接三路红外发射电路,I/O0~I/O2
接三路红外接收电路。
单片机I/O口输出高电平时与红外发光管TLN205导通,发射红外光;光波在遇到障碍物后反射,被红外接收管TPS708接收,产生一个与光强相对应的电流,电流经LM358组成的两级放大电路放大后,输出一个0~3V的模拟电压,经A/D口输人单片机。
单片机通过电压的大小计算、判断障碍物的距离。
四、软件设计
单片机SPCE061 A选用系统时钟频率fosc=20.480MHz,CPU时钟频率(CPUCLK)为fosc/2=10. 24 MHz,时钟源A选用频率32768 Hz,时钟源B选用频率1 Hz,,SPCE061A 提供2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TimerA和TimerB。
TimerA的时钟源由时钟源A和时钟源B进行与操作形成;TimerB的时钟源仅为时钟源A。
40 kHz的超声波脉冲为高低电平各占12.5μs的方波,CPU时钟计数延迟123个指令周期即为12.5μs。
单片机通过不断的交替产生12.5μs的高低电平即可产生40 kHz 的脉冲信号,每次发射20个脉冲的脉冲群,持续0.5 ms,脉冲发射、间隔时间至少20 ms,从I/O口输出。
系统选用定时器A作为产生20 ms的定时中断,选用定时器B作为超声波计数器。
由于超声波传感器存在测量盲区,因而,在程序设计中,将远于30 cm的测距由超声波传感器完成,30 cm以内由红外传感器完成。
红外测距过程中,选用定时器A产生0.1S的中断进行A/D采样,并将采样的电压值转换为距离信息。
主程序中,首先,进入红外探测子程序,如果探测到障碍物,则进人数据传输、显示及运动控制子程序;没有探测到障碍物,则进入超声波探测子程序。
超声波探测到障碍物,则进人数据传输、显示及运动控制子程序,没有探测到障碍物,则循环进行红外探测。
图2、图3分别为红外及超声波探测子程序。
五、测量结果
试验过程中,采用同大小、质地、颜色的障碍物进行测量。
试验表明:系统在0~200 cm的范围间测距精度在1%之内,能够较为准确对障碍物进行测距。
在30 cm以内的测距由红外传感器完成,30~200 cm之间的测距由超声波传感器完成,试验结果见表1。
六、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高效能的移动机器人侧距系统,采用超声波和红外传感器的多传感器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单一传感器测距系统中测量盲区的缺陷问题;并且,采用3组传感器组装配在机器人的3个不同位置,使得机器人可完成3个不同方位的测距任务。
信息来源:传感器与微系统
我认为这里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LM339(比较器),LM339芯片内部装有四个独立的电压比较器,是很常见的集成电路。
利用lm339可以方便的组成各种电压比较器电路和振荡器电路。
引脚图如下:
LM339总共有四个电压比较器,功能都相同。
其中,3号引脚VCC,12号引脚GND
1、功能为正引脚的电压如果高于负引脚的电压,则输出端口的电压为高电平。
2、正引脚的电压低于负引脚的电压,输出端口的电压为低电平。
根据以上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将其利用在红外传感电路中。
下面我来分析下,为什么我们电路这样设计。
1、红外接收管,我们接了个3M的电阻,很大。
用来分压,这样红外接收管部分的电压就会很低,则LM339的4号管脚,就会是低电平。
5号管脚的电平会高于4号管脚的。
最终,2号管脚输出的就是低电平。
2、在输出管脚线上,我接了一个发光二极管,这样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2号输出管脚的高低电平。
只有当2号输出管脚为低电平时才发光。
若当接收管收到了信号但是,二极管却没有发光。
我们可以调节-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