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完美版)

合集下载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2020/12/10
课文讲解
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2020/12/10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2020/12/10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2020/12/1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2020/12/10
引入新课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 的人。他已经50多岁了,却还是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 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 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 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 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拓展延伸
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去,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临平泊舟 [元] 黄 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 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 一天风露藕花香。
2020/12,你认为改作 “青”或“苍”好么?为什么?
2020/12/10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2020/12/10
我会认
zèn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én j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第四课是《古诗三首》,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一些新的字词,还能够了解古诗的魅力和意蕴。

本文将对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生字解析1. 镇(读音:zhèn)例句:这个村庄非常宁静,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

解释:镇指安定、平静的状态或者地方。

2. 钟(读音:zhōng)例句:一天被分为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每分钟有60秒钟。

解释:钟即时钟,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

3. 看(读音:kàn)例句:他们聚在一起,一起看着电视剧。

解释:看指用眼睛观察、察看。

4. 无(读音:wú)例句:他无法相信自己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

解释:无表示没有、没有一点。

5. 与(读音:yǔ)例句:他喜欢与朋友一起玩耍。

解释:与表示和、同。

二、课文解析《古诗三首》这篇课文中包括了三首古诗,分别为《秋思》、《画》和《初秋》。

这些古诗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自己内心情感的流露。

1. 《秋思》这首诗由作者戴叔伦创作,描述了一个人在秋天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2. 《画》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通过对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提到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形象地描绘了画中人物的美丽和优雅。

3. 《初秋》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通过对初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敬佩之情。

诗中提到的“看取眼底事”,意味着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农民劳作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学习到一些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同时,这些古诗也富含哲理,使我们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三、知识点解析1. 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古诗是汉字文化的瑰宝,它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详细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详细讲解

白云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 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 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坐:因为、由于。 于:比。
你可以說出這首詩的大意嗎?
「提示」
作者上山時,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深秋,駕車行於山中, 被火紅的楓葉深深吸引。
9
jìng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 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 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叙宋高宗、孝宗、 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
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这屡屡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這首詩的結構…
山行
遠 景
近 景
因為愛看
停 車
寒 山
白 雲
楓 林

石人
徑家
花楓 還葉 紅比
二 月
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的“坐”是什 么意思?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你知道下列事物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吗? 菊花 橘树 竹子 梅花
清高、 坚强
美满、 坚贞
正直、 坚韧
你还知道哪些?
高洁、 坚强








夜书所见
晚上写。 书,写。
[宋]叶绍翁
叶绍翁 字嗣(sì)宗,号
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 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 品有《游园不值》《嘉兴界》 《四朝闻见录》等。
对照课文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 哪些景物?
荷尽
橙黄
菊残
橘绿

荷尽已无擎雨盖
生机勃勃
了无生机
凋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撑起的雨伞。
凄清
比喻 悲伤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争奇斗艳 迎风傲立
赞美
残败;枯萎。 还,尚且。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萧瑟
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突出菊花_傲__霜__斗__寒__的形象,表 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__佩__、__赞__美__之情。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 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xínɡ
山行
xié
歪斜
hán
寒山
fēnɡ
枫林
jìnɡ
石径
shuānɡ
霜叶
寒径斜霜
上下结构:__寒__、__霜___ 左右结构:__径__、__斜___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教案】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诗人描写了梧桐叶、秋风、儿童、篱笆、灯火 等景物,抒发了他思念家乡、追忆童年的感情。
层次梳理
梧叶 送 寒声 近处
秋风 动 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 挑 促织 篱落 一 灯明
郁闷孤独
对比反衬 更显孤寂
倍感亲切
主旨归纳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 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 己在秋夜里思念家乡的情感。
状元成才路
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 状元成才路
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理解诗题
夜书所见
书:写;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夜间把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 (jìnɡ)逸(yì),南宋江湖派诗人,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歌朗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漂泊在外的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孤独、思乡之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状元动成才路 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状元江成才路 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 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残荷
残菊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深秋收获季节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状元成才路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状元成才路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层次梳理
荷尽无叶
秋末特征 残菊傲霜
赠刘景文
橙子金黄 收获的季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⑪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⑫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径斜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 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 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 指秋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情:
2、勾起对童年往事 的回忆。
理解诗意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 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 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理解诗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1、秋风袭来天气寒凉。
寒 2、远离家乡感到心寒。
情 理解诗意 江上秋风动客
→ 孤单、寂寞
思念家乡
1、思念家乡之情。
可谓“

夜 书 所 见
熟读成诵
迁移运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夜书所见
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sò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cù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送挑
半包所见
[宋]叶绍翁
萧 萧/梧 叶/送 寒 声 , 江 上/秋 风/动 客 情 。 知 有/儿 童/挑 促 织 , 夜 深/篱 落/一 灯 明 。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明诗意
想画面
悟诗情
1.画一幅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 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收集更多描写秋天的古诗,体会诗人的 情感。
温故知新
山行
[唐]杜牧
解诗题
读诗文
明诗意
想画面
悟诗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苏轼 (1037—1101),宋代
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 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水调 歌头》《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 后雨》等。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行
[唐]杜牧
远 上/寒 山/石 径 斜 , 白 云/生 处/有 人 家 。 停 车/坐 爱/枫 林 晚 , 霜 叶/红 于/二 月 花 。
用自己的话说说画 面上的景象。 远处 近处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 节吗? 深秋
向山的远 处伸展。
倾斜,这里有曲 折不直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
说一说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 两句诗的意思。
之所以……是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我)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 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 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209张PPT)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209张PPT)

运用:山橙园飘香,一条澄清的小溪从园中穿过,处处风景如画。 这条小溪的水很澄清。


傲 橘
橙残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挑 tiǎo (挑战)
tiāo (百里挑一)
读一读: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小红经过层层挑. 选,最终获得第一名。她真 是个百里挑. 一的技术人才。
品读释疑
先读一读古诗,借助教材中的插图,从总体上了 解诗意;然后抓住难懂的词语,根据注释来理解掌握;
~~~~~~~~~~~~~~~~~ ~~~~~~~~~~~~~~~~~~~~~~
对于重点诗句,反复诵读,说说三首诗分别是抓住了 秋天的哪些景色进行描写的,并想象诗人笔下的美丽 秋景;仔细品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前两句写景,荷花的“已无”与残菊 的“犹有”形成强烈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 表达了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这两 句写出了秋末冬初时节的丰收景象,是诗人对友人的勉 励与祝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 菊枝傲霜 橙黄橘绿
乐观向上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橙 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枝傲霜凌寒的 气概,表明橙黄橘绿的丰收之季才是一年中最好的时 光,以此勉励友人要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 志消沉,轻言放弃。
举,向上托。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 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秋末冬初。 【萧(xiāo)萧】风声。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整体感知
朗读古诗,根据注释了解三首古诗的具体意思。
山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我沿着漫长 而弯曲的小路上山,山上白 云飘浮的地方还住有人家。
课文导入
秋天是什么样子的?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是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萧萧梧叶送寒声”……让 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美丽的 秋天吧。
4 古诗三首
RJ 三年级上
理解古诗 —— 想象画面法
比如《夜书所见》这首诗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人物:梧桐树叶、秋风、客、儿童。 然后根据诗句内容丰富景物、人物的形象:什么样的梧桐树叶——被 萧萧秋风吹动的梧桐树叶;什么样的秋风—— 萧瑟的、带着阵阵寒意的 秋风;什么样的客—— 漂泊在外的诗人;什么样的情——思念家乡的情; 儿童在干什么—— 逗引蟋蟀。 最后把以上内容连成画面: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逗引蟋蟀。
字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
hán
jìng
xié shuāng zèng
liú
寒冷 山径 倾斜 霜降 赠送 刘海
gài

cán
jūn
chéng
锅盖 菊花 残缺 君子 橙子
sòng
tiǎo
yóu
ào

送别 挑战 犹如 骄傲 蜜橘
tiāo
挑选
挑担

挑三拣四
tiǎo 挑战 挑花 挑灯夜战
购物时挑(tiāo)选物品对他来说是一个挑(tiǎo)战。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zhān),号东坡居
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 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 人的代表。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
嗣(sì)宗,号靖逸。本 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 浙江)叶氏,曾任朝廷小 官。他是江湖派诗人,诗 以七言绝句最佳。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两句写白天登山所见,山路蜿蜒曲折,山顶白云缭绕。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写傍晚之景。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登车离去,足 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表现出诗 人对枫叶的赞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第一句诗以荷尽、菊残的衰败景象,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第二句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 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表现 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用“梧叶” “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天 的清冷,也写出了诗人客游在外的凄凉心情。抒发了诗人凄凉 孤独、思念亲人的感情。
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 爱这傍晚的枫林晚景,那被 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 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 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 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 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您 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 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借助注释 理解诗歌意思(重点) 3.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难点)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fán)川居士,京
兆(zhào)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 代诗人。他的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 城南樊川别墅,故人称“杜樊川”。杜 牧能诗亦能文,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
文章结构
眺望远景
山 行
驻足欣赏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秋比春



色生 彩机 鲜盎 明然
秋末的特征
赠 刘 景 文
收获的季节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
色富 彩有 明生 丽气

夜处
书 所

近 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孤独郁 闷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亲切之 感
秋灯 风火 吹唤 动起 思乡 绪情
学习了上面的写作手法,你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文章吗?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 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 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 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逗 引蟋蟀吧,(因为)夜 深了远处的篱笆下还闪 动着灯火。
课文解读
再仔细朗读三首古诗,边读边 想,每一首诗都描写了秋天怎样的景色 呢?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不 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 们讨论解决。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两句写了夜深人静时,儿童在篱笆下举着闪动的灯火捉 蟋蟀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让诗人产生一种亲切之感,让诗人想 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
主题归纳
一、《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 )景色的七(言 )绝
句。写诗人驱车山间,看到了比二月花还要红艳的枫叶,流连忘返。这
首诗以深秋山景的生机勃勃表现诗人心中乐(观豁达
)的志趣。
二、《赠刘景文》一诗托(物言志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 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 )的高洁品格。诗人告诉友人虽然秋去冬来, 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勉励友人切莫消极。
三、《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儿捉蟋蟀、篱笆 下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 )里思(念家乡 )的情感。
写法总结
《赠刘景文》一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
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 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写法巧借鉴
写法点拨:
借景抒情。《夜书所见》一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 眼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景物也被赋予了诗人 的主观意识。如“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通过对萧 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