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0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2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2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98.15 K,已知气相反应2CO(g)﹢O2(g) → 2CO2(g)的r m ΔG﹦-514.2 kJ/mol,则发生1 mol 反应进度的Δr Am: (C)A. r m Δ A﹦-514.2 kJ/molB. r m Δ A﹦0C. r m Δ A>-514.2 kJ/molD. r m Δ A﹤-514.2 kJ/mol2.1mol 苯(l)在正常沸点完全变为蒸气时,一组不变的热力学函数是:(C)A. 温度、压力、定压热容B. 热力学能、温度、吉布斯函数C. 温度、总(系统和环境)熵、吉布斯函数D. 热力学能、焓、熵3.在一定压力下,纯A 的沸点、饱和蒸气压和化学势分别为b T∗,A p∗,A μ ∗,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形成溶液后分别变成b T ,A p ,A μ ,因此有:(D)A. b T > b T∗,A p >A p∗,A μ > A μ∗B. b T < b T∗,A p <A p∗,A μ < A μ∗C. b T < b T∗,A p >A p ∗,A μ < A μ∗D. b T > b T∗,A p <A p ∗,A μ < A μ∗4.298 K,浓度均为0.01 mol·kg−1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γ±最大者是:(A)A.KC lB.CaC l2C l3D.ZnSO45.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界面张力间的关系是:(B)A. s g σ < l s σB. s g σ > l s σC. s g σ﹦l s σD. g s σ< l g σ6.298 K 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l)和NaCl(2)溶液,两溶液中Na+的迁移数1 t 与2 t 之间的关系为:(C)A. 1 t ﹦2 tB. 1 t > 2 tC. 1 t < 2 tD.无法比较7.下面属于水包油型乳状液(O/W 型)基本性质之一的是:(A)A.有导电性B.易于分散在油中C.无导电性8.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正吸附的是:(D)A.烧碱B.蔗糖C.食盐D.肥皂二、填空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四个过程:(a)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由始态(p1,V1,T)变化到末态(p2,V2,T)(b)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c)物质的量分别为n B,n C的纯液体B,C在恒温恒压下形成理想状态混合物的混合过程(d)绝热,恒压,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过程。

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高中联考期中试卷期末考试月考试卷学业水平同步练习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Ⅰ)(含答案解析)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 B.熔点:C.酸性: C.碱性:【答案解析】 A解析:B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正确; C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第29题已经考过,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3、PH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3>AsH3>PH3;【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2010年高考题与08和09没有太大区别。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B.将SO2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答案解析】 C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CuO+H20,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化学所考博高分子专业试题

化学所考博高分子专业试题

中科院化学所1999年博士生入学考试高分子物理试题1.阐述下列概念a 高分子链的立体结构b 支化度c θ溶剂和θ温度d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e 银纹现象f 分子量分布指数g 溶度参数h 聚合物基本的力学松弛现象 2.阐述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所包含的content,以及表征这些结构的参数,测量这些参数的实验技术。

3.聚合物粘性流动的特点。

表征聚合物流动性的参数的定义及它们的测量方法。

4.画出典型玻璃态高聚物单轴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其各特征加以讨论,并说出不同类型聚合物在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典型表现。

5.非均相多组分聚合物的织态结构,填充型共混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并举出材料实例。

中科院化学所1999年博士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试题一、说明术语含义(2×10)1. 数均分子量2. 分子量分布3. 竞聚率4. Q-e 方程5. 链转移反应6. 阻聚剂7. 活性聚合8. 逐步聚合9. 嵌段共聚物 10. 凝胶点二、a ) 怎样合成下述聚合物(2×5)CH 2CH 2n1)n 2)2CH 2OCONHCH 3NHCOn3)O CON CC OOC C N O On 4)NHNH COOCOC C N OONHCOCH 2n5)b)写出下述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的化学结构(2×5)CH 2O +OHH +2)OCNCH 2NCO +HOCH 2CH 2OH△3)4)Cl 2Si(CH 3)2H 2O5)△H 2N H 2NNH 2NH 2+PhOOCCOOPh三、Ziegler-Natta 催化剂包括哪些主要组分?简述Z—N 聚合反应机理。

四、在一个由苯乙烯(M 1=3.0M )和甲基丙烯酸(M 2=1.5M )组成的共聚物体系中,如果用BPO 在60℃下引发聚合,求初始共聚物的组成(r 1=0.52,r 2=0.62)。

试讨论影响共聚物组成的因素和共聚物组成方程的应用范围。

五、MMA 在60℃下用BPO 引发进行溶液聚合反应。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H + + O H -=2H O 表示的是A . 432N H C l+N aO H =N aC l+N H H O ∆↑+ B. 222M g(O H )+H C l=M gC l +2H O C. 3232N aO H +N aH C O =N a C O +H O D. 332N aO H +H N O =N aN O +H O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2878k J/m o l 2H ∆=- ②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2658k J/m o l 2H ∆=-③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1746k J/m o l 2H ∆=- ④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1526k J/m o l 2H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 -1526kJ/mol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 2的利用率9.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 若424()N H S 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 O 、2N 、3N 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 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 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 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 B. 1:3 C. 1:2 D. 1:1 12. 短周期元素W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 Y 、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化学】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北京卷)含答案

【化学】2010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部分(北京卷)含答案

绝密★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3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33Fe e Fe -+-=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24H SO 、NaOH ——腐蚀品 B.424C H CH 、——易燃液体 C.2C aC 、Na ——遇湿易燃物品 D.47KMnO O 22、KCr ——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含有脂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1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ol 乳酸(363C H O )D.幼稚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2SO 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2SO 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2SO D.为确认4CuSO 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0.1mol /L3CH COOH 溶液的PH>1:3CH COOH 3CH COO H -++垐 噲B.“2NO 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2NO (g)24N O 垐 噲 (g)△H<0(红棕色)(无色)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3O-3Fe2++2NO↑+4H2O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2323CO H O HCO OH ---++垐 噲1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C135.5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 O的电子式为22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为2 112L (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 H 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362构)A.3种 B.4种 C.5种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 .10.1(2)b a mol L --gB .110(2)a b mol L --gC .110()b a mol L --gD .110(2)b a mol L --g11.己知:()HCN aq 与()NaOH aq 反应的112.1H kJ mol -=-V g ;()HCL aq 与()NaOH aq 反应的155.6H kJ mol -=-V g 。

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V 等于A .167.7kJ mol --g B .143.5kJ mol --gC .143.5kJ mol -+∙ D . 167.7kJ mol -+g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22()()2()()Ag s Cd aq Ag aq Cd S +++=+B .22()()()()Co aq Cd s Co s Cd aq +++=+C .22()()2()()Ag aq Cd S Ag s Cd aq +++=+D .22()()2()()Ag aq Co s Ag s Co aq +++=+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中科院1999-2009物化试题及答案

中科院1999-2009物化试题及答案

中科院1999-2009物化试题及答案一、1999年试题及答案1. 题目:计算下列反应在298K时的标准反应焓变:N2(g) + 3H2(g) → 2NH3(g)解答:首先,查找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生成焓:N2(g): 0 kJ/molH2(g): 0 kJ/molNH3(g): -46.11 kJ/mol计算标准反应焓变:ΔH° = ΣΔHf°(生成物) - ΣΔHf°(反应物)= [2(-46.11) - (0 + 3×0)] kJ/mol= -92.22 kJ/mol2. 题目:根据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p:N2(g) + 3H2(g) ⇌ 2NH3(g) K = 6.0×10^5解答:首先,根据K和Kp的关系:Kp = K(RT)^Δn其中,Δn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数之差,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对于该反应,Δn = 2 - 4 = -2。

代入数据计算Kp:Kp = 6.0×10^5 × (8.31×298)^(-2)≈ 1.2×10^(-4)二、2003年试题及答案1. 题目:某反应的活化能为100 kJ/mol,求在298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解答:根据Arrhenius方程:k = A × e^(-Ea/RT)其中,A为指前因子,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由于题目未给出指前因子,我们假设A=1。

代入数据计算k:k = e^(-100000/(8.31×298))≈ 3.7×10^(-17) s^-12. 题目:某电化学反应的电极反应为:Ag(s) + Cl^-(aq) → AgCl(s) + e^-当AgCl(s)的溶解度为1.56×10^-5 mol/L时,求AgCl(s)的溶度积Ksp。

解答:根据溶度积的定义:Ksp = [Ag^+][Cl^-]由于AgCl(s)的溶解度为1.56×10^-5 mol/L,因此[Ag^+] = [Cl^-] = 1.56×10^-5 mol/L。

(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高等物理化学及

(完整word版)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高等物理化学及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4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合计 7 分)1、在定温、定压的电池反应中,当反应达到均衡时,电池的电动势 = 0(填 > 、<、=、≠)。

2、液体在毛细管中上涨的高度与毛细管体积基本没关。

与毛细管半径、接触角、两相密度差相关。

3、三组分系统均衡共存的最大相数为 5 。

,最大自由度为 4f=C+2-Q, 三组分,所以 C=3,Q为相数, f 为自由度4、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气体的温度将降落。

5、对曲折液面所产生的附带压力必然≠ 0(填>、<、=、≠)。

6、 A及 B二组分构成的凝集系统能生成三种坚固的化合物,则于常压下在液相开始冷却的过程中,最多有2种固同样时析出。

7、NH4HS(s) 放入真空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 NH3( g) 和 H2 S(g) 达到均衡,则该系统中组分数 C= 2 ,相数 P=2,自由度 F=2二、判断题 (每题 1 分,合计 7 分, 对的“√”,错的“×”)1、温度必然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2、系统的纷乱度增添,则其熵值减小。

(×)3、处于标准状态的CO (g),其标准焚烧热为零。

(×)4、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合用于所相关闭系统的可逆过程。

(√)5、在纯溶剂中加入少许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高升。

(√)6、惰性组分的加入将使反应的均衡转变率降低。

(×)7、只受温度影响的均衡系统自由度F=C-P+1。

(√)三、选择题 (每题 2 分,合计 30 分)1、对于物质临界状态的以下描绘中, 不正确的选项是A(A)在临界状态 ,液体和蒸气的密度同样,液体与气体无差别(B)每种气体物质都有一组特定的临界参数(C)在以p、V为坐标的等温线上 , 临界点对应的压力就是临界压力(D)临界温度越低的物质 , 其气体越易液化2、热力学第必然律U=Q+W 只合用于D(A) 纯真状态变化(B)相变化(C) 化学变化(D)关闭物系的任何变化3.对任一过程,与反应门路没关的是A(A)系统的内能变化(B)系统对外作的功(C)系统获得的功(D)系统汲取的热4.将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将惹起A(A)沸点高升 (B) 熔点高升 (C) 蒸气压高升 (D) 都不对5、在必然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C(A) r G (B)Kp (C)G (D)Hm r m r m6、对于三相点 ,下边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D(A)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B)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均衡线的交点(C)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力改变(D)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均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所决定的相点7、电极电势的改变可以改变电极反应的速率,其直接的原由是改变了A(A)反应的活化能(B)电极过程的超电势(C)活性粒子的化学势(D) 电极- 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厚度8、宏观察知的某种物理量其实是相应微观量的 D(A)算术均匀值; (B) 几何均匀值;(C)综合反应; (D) 统计均匀值或时间均匀值.9、对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关系,以下描绘正确的选项是C(A)即便改变条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也不可以互相转变(B)Langmuir 吸附等温式只合用于物理吸附(C)在适合温度下,任何气体都可在任何固体表面上发生物理吸附(D)高升温度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益10、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的同样之处在于A(A)反应都需要活化能(B)温度系数小(C)反应都向 G(恒温恒压 ,W'=0 时 ) 减小的方向进行(D)均衡常数可用平常的热力学函数计算11、电动现象产生的基本源因是D(A)外电场或外压力的作用(B)电解质离子的作用(C)分别相粒子或多孔固体的比表面能高(D)固体粒子或多孔固体表面与液相界面间存在扩散双电层构造12、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D(A)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B)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均衡(C)催化剂拥有选择性(D)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13、温度高升溶胶的坚固性B(A) 增添(B) 降落(C) 不变(D) 先增添后降落14、在HAc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样样浓度的HAc 溶液的B(A)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电导 (D) 电离度15、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耗费8/7 所需的时间是它耗费掉 4/3 所需的时间的倍,则反应的级数为B(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四、简答题 (每题 4 分,共 32 分 )1、为何温度高升时气体的粘度高升而液体的粘度降落?依据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定向运动可以看作是一层层的,分子自己无规则的热运动,会使分子在两层之间互相碰撞互换能量。

2010中科院长春氧化所博士入学考试卷 (6)

2010中科院长春氧化所博士入学考试卷 (6)

高分子物理部分(50分)
1. 名词解释(10分, 每题1分) 1.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2. 玻璃化转变 3. Boltzmann 叠加原理 4. 熔融指数。 5. 球晶 6. 多分散系数 7. 零剪切粘度 8. 蠕变 9. 聚合物的介电损耗 10. 平衡溶胀比
2. 选择题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 理想橡胶的泊松比为( )。
(a)< 0.5 (b) > 0.5 (c) 0.5 2. 聚丙烯酸甲酯的Tg为3oC, 聚丙烯酸的Tg为106oC, 后者高是由于( )。 (a)侧基的长度短 (b) 存在氢键 (c) 范德华力大 3. Maxwell 模型可以用来描述( )。
(a)蠕变过程 (b)交联高聚物的应力松弛过程 (c) 线性高聚物的 应力松弛过程 4. 大多数聚合物熔体都属于( )。 (a)牛顿流体 (b)假塑性非牛顿流体 (c) 胀塑性非牛顿流体 (d) 宾汉流体 5. 橡胶在伸长的过程中会( )。 (a)吸热 (b) 放热 (c) 无热量变化
结晶时 0.5
1
1.5
2
3
4
间/h
球晶/μm 10
20
29
39
58
78
画出球晶生长曲线,并计算球晶线生长速度。
附坐标纸
以下各题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6. 聚合物的黏流活化能越大,其熔体黏度越高。
()
7. 高分子溶液温度愈高,溶剂化作用愈强,高分子链愈伸展。 (
) 8. 无规线团是线形高分子在溶液和熔体中的主要形态。 ) 9.同一结晶聚合物样品用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晶度是相同的。 ) 10. 缩聚产物中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是确定的,为头-尾键接。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二O一O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0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0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二O一O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物质的量为n 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A)p (B)V (C)T,U (D)T, p2. 273 K,10p 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A) μ(l) >μ(s) (B) μ(l) = μ(s)(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3. 一封闭钟罩中放一杯纯水A 和一杯糖水B,静止足够长时间后发现:()(A) A 杯水减少, 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B) A 杯水变成空杯,B 杯水满后溢出(C)B杯水减少, A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D)B杯水变成空杯,A杯水满后溢出4.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 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A) 3 种(B) 2 种(C) 1 种(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5. 已知A 和B 可构成固溶体,在A 中,若加入B 可使A 的熔点提高,则B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不能确定6. 已知反应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2+(3/2) H2= 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 4 (B) 0.5(C) 2 (D) 17.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 )(A) Δr G m $ (B) K p (C) Δr G m (D) Δr H m8. (1) 处于标准态的 CO 2(g) 和 O 2 (g),其标准燃烧焓值为零(2) 因为Δr G m $= -RT ln K p $,而K p $是由平衡时的组成表示的,所以Δr G m $表示平衡时产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应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3) 水在25℃, p 下蒸发,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S m $=(ΔH m $ -ΔG m $)/ T(4) 在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反应,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r S m = Δr H m / T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1 , 2(B) 2 , 3(C) 1 , 3(D) 3 , 49. 对于催化剂特征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实现的反应 .(B)催化剂有“中毒”现象。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3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13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在边长为a的一维势箱中运动的粒子,当量子数n等于1时其波函数为,能量E为h2/8ma2。

2、在一个真空容器中,投入CaCO3(s)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2 。

若改投入NH4HS(s) 加热分解达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1,自由度为1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A和B能理想液态混合物,x A = x B = 0.5。

已知p*A =2p*B,则气相总压p总= 3p*B x B。

气相中两者的摩尔分数关系y A:y B==2:14、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N2O4(g) = 2NO2(g)的标准平衡常数KØ = 0.1132,当两者的压力都等于1 kPa时,反应向右进行。

5、一级反应,lnC对时间t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k1。

6、对于平行反应, 一般地说:E a值小的反应, k值随T变化率__小__(填‘大’或‘小’)。

升温对E a值大的反应影响更大7、规定基态能级为0的配分函数q0与规定基态能量ε0的配分函数之间的关系为。

8、相同浓度的NaCl和CaCl2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较大的是_NaCl__溶液。

9、电极AgNO3(a1)|Ag(s)与ZnCl2(a2)|Zn(s)组成自发电池选用的盐桥为__饱和KNO3。

10、对于连串反应 12k k−−→−−→, B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

A B 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对的“√”,错的“×”)1、封闭体系经历一无其他功的等压过程,其热量Q p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 (√ )2、当系统的T、P一定时,ΔG>0的过程则不能发生。

(×)3、稀溶液的沸点一定比纯溶剂的沸点高。

(×)4、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与温度无关,而物质量的浓度与温度有关。

(√ )5、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6、某化学反应的Δr G m若大于零,则Kφ一定小于1。

2010年中科院高等代数真题及答案解析[1]

2010年中科院高等代数真题及答案解析[1]

∴ξ T (H − xIn )ξ = ξ T (−K + iyIn )ξ = 0
设 H = (hij ), K = (kij ) ∈ ℂn×n ,则由上式可得
hk1ε12
+
hk

2 2
+⋯ + (hkk

x)ε
2 k
+⋯ +
hknε
2 n
=
0
kk1ε12
+
kk

2 2
+⋯ + (kkk

iy)ε
+
hk 2

ε
2 2
+⋯ + hkn

ε
2 n

hk1

ε
2 k
+
hk 2

ε
2 k
+⋯ + hkn

ε
2 k

nh
ε
2 k
y ⋅ εk
2=
iyε
2 k
=
kk1ε12
+
kk

2 2
+⋯ +
kknε
2 n

hk1ε12
+
kk

2 2
+⋯+
kknε
2 n
=
kk1
⋅ ε12
+
kk 2

ε
2 2
+⋯ +
n
n
n
n
= ai ⋅ xi + ai + xi − n ai xi +1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生物化学考博真题及答案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生物化学考博真题及答案

6个简答和2个论述题CAS-ibp-2004名词解释:肽平面;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特征,不能自由旋转,这些现象是因共振而产生的。

其结果使肽键处在一个刚性的平面上,此平面被称为肽键平面(酰胺平面)。

磷酸戊糖途径;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六碳糖(6-磷酸-葡萄糖)脱羧形成五碳糖(5-磷酸-核酮糖),并伴有NADPH+H+和CO2的生成;②5-磷酸-核酮糖通过异构化,转酮基,转醛基与糖酵解途径联系起来。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当一个荧光分子(又称为供体分子)的荧光光谱与另一个荧光分子(又称为受体分子)的激发光谱相重叠时,供体荧光分子的激发能诱发受体分子发出荧光,同时供体荧光分子自身的荧光强度衰减。

简答:1 “限制性内切酶是原核生物抵抗外界,免疫防御的一道防线”这句话如何理解。

定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简称限制酶。

在20 世纪60 年代,人们就注意到DNA 在感染宿主后会被降解的现象,从而提出限制性切酶和限制酶的概念。

1968 年,首次从E.coli K 中分离到限制酶,它有特定的识别位点但没有特定的切割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离识别位点达1000bp 以上。

1970 年,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H. Smith 于偶然中发现,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能迅速降解外源的噬菌体DNA ,其细胞提取液可降解E.coli DNA ,但不能降解自身DNA ,从而找到HindⅡ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布极广,几乎在所有细菌的属、种中都发现至少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多者在一属中就有几十种,例如在嗜血杆菌属中(Haemophilus)现已发现的就有22种。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酶降解外源DNA,维护宿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10年中科院考博高等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10年中科院考博高等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二O一O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高等分析化学一、填空(50分,每空1分)1.请列举五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荧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

知识点:分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谱法分子发射光谱:荧光法、磷光法、化学发光法、激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法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X射线荧光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ICP-AES)2.循环伏安法是改变_电极电势__以得到__电流-时间曲线___的方法;英文简称__CV___。

3.Analytical Chemistry是__美国化学会___出版的分析化学杂志。

4.请列举出至少5种以上的分析化学领域的国际性期刊名称:AnalyticalChemistry、Analyst、Talanta、Analytical Science、Analytical Method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Chromatographresis。

5._原子光谱____通常以线状光谱形式出现,而__分子光谱__则多为带光谱。

6.写出电化学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四种工作电极:碳棒电极、铂电极、钛电极、铜电极。

7.误差可分为__随机___误差、__系统___误差和__过失____误差三类。

8.请列举至少三种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纳米材料:纳米金、纳米硅、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碳。

9.核磁共振法中,测定某一质子的化学位移时,常用的参比物质的英文缩写名称为__TMS___。

10.测定晶体结构的方法主要是__X射线衍射分析___。

11.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__质量和强度___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__离子化___。

12.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是对电极施加一定的__电压___进行_电化学反应____,反应的产物之间或与体系中某种组分进行_化学反应____,通过测量___发光光谱和强度__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痕量分析方法。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09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科院应化所考博真题2009高等物理化学及答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二ОО九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定温定压下,一定量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则系统和环境的熵变为:()A. S∆系> 0,S∆环< 0B. S∆系< 0,S∆环> 0C. S∆系< 0,S∆环﹦0D. S∆系> 0,S∆环﹦02. 一定量组成一定的均相系统,无非体积功且定温时,其吉布斯函数随压力的增大而:()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3. 20℃时,相同浓度(均为0.005 mol·kg-1)的LaCl3、CaCl2和KCl 三种电解质水溶液,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LaCl3>CaCl2>KCl B. LaCl3>KCl>CaCl2C. CaCl2>LaCl3>KClD. KCl>CaCl2>LaCl34. Al(NO3)3,Mg(NO3)2和NaNO3对AgI水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0.067 mol·dm-3,2.6 mol·dm-3和140 mol·dm-3,则该AgI溶胶是:()A. 正溶胶B. 胶粒呈电中性C. 负溶胶D. 无法确定5. 某平行反应含有主、副两个反应,主反应的产物为Y,活化能为E;1副反应产物为Z,活化能为E,且1E>2E,则升高温度:()2A. 对生成Y有利B. 对生成Z有利C. 无影响D. 无法确定6. 水平放置的粗细均匀的毛细玻璃管中有一段汞柱,当在玻璃管右端稍稍加热时,管中汞柱将:()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确定7. 与分子运动空间有关的分子运动的配分函数是:()A. 振动配分函数B. 转动配分函数C. 平动配分函数D. 前三个配分函数均与分子运动空间无关8.在下面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A.不可逆循环过程 B. 可逆循环过程C.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D.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过程9.2mol C2H5OH(l)在正常沸点完全变为蒸气时,一组不变的热力学函数是:()A.内能、焓、系统的熵变 B. 温度、总熵变、吉布斯函数变C.温度、压力、定压热容 D. 内能、温度、吉布斯函数变10.在85℃及101.3kPa压力下,过冷的H2O(g)变为H2O(l)时,应该是()A.ΔS系<0,ΔH>0,ΔG<0 B. ΔG<0,ΔU<0,ΔH<0C.ΔH<0,ΔU>0,ΔS系<011.理想气体在自由膨胀过程中,其值都不为零的一组热力学函数变化是:()A.ΔU、ΔH、ΔS、ΔV B. ΔS、ΔA、ΔV、ΔGC.ΔS、ΔV、ΔT、ΔG12.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动势发生如下变化:()A .E (阳)变大,E (阴)变小 C. 两者都变大C .E (阳)变小,E (阴)变大 D. 两者都变小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液面都存在表面张力B.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方向指向曲率中心C.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14.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等温吸附时:( )A .ΔS >0 B. ΔS <0 C. S =0 D. ΔS ≥015.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 )A .温度 B. 毛细管半径 C. 液体的粘度 D. 大气压力16. 热力学基本方程d G =-S d T +V d p 可运用于下述何种过程:( )A. 298K ,p 的H 2O(l )蒸发过程B.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过程C. 电解水制取H 2D. N 2(g)+3H 2(g)→2NH 3(g)未达平衡17. 如果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E {H +│H 2}=1V ,则其他电极的氢标可逆还原电极电势E {离子│电极}值与电池标准电动势cell E 值将有何变化:( )A. E {离子│电极}与cell E 各增加1VB. E {离子│电极}增加1V ,cell E 不变C. E {离子│电极}与cell E 各减小1VD. E {离子│电极}减小1V ,cell E 不变18. 243Al (SO )的化学势为μ,3Al +、24SO +的化学势分别为μ+、μ-。

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部分(山东卷和北京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部分(山东卷和北京卷)解析版

2010山东理综化学试题解析9.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A N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O 与182O 互为同分异构体B. 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2O 和1.12L 182O 均含有0.1A N 个氧原子液除去15.某温度下,3F OH e ()(s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2F OH C OH sp sp K e K 3()<u ()B.加适量4NH Cl 固体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C.c d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H c +()与OH c -()乘积相等D.F OH e 3()、2C OH u ()分别在b 、c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4)以H 2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 2(g )+O 2(g )=2H 2O(1) △H=-572kj·mol -1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 电能时,生成1mol 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

28、解析:(1)H 2SO 4在常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这是常识,故a 错;反应Ⅰ中SO 2是还原剂,HI 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SO 2>HI ,则b 错;将Ⅰ和Ⅱ分别乘以2和Ⅲ相加得:2H 2O==2H 2+O 2,故c 正确d 错误。

(2) υ (H 2)=0. 1mol/1L/2min=0.05 mol·L -1·min -1,则υ (HI)=2 υ (H 2)=0.1 mol·L -1·min -1;2HI(g)==H 2(g)+I 2(g)2 1 1起始浓度/mol·L -1 1 0 0变化浓度/mol·L -1: 0.2 0.1 0.1平衡浓度/mol·L -1: 0.8 0.1 0.1则H 2(g)+I 2(g)== 2HI(g)的平衡常数K =Lmol L mol L mol /1.0/1.0)/8.0(2=64mol/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二O一O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高等物理化学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物质的量为n 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后,其他状态函数方有定值?()(A)p (B)V (C)T,U (D)T, p2. 273 K,10p 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A) μ(l) >μ(s) (B) μ(l) = μ(s)(C) μ(l) < μ(s) (D) 不能确定3. 一封闭钟罩中放一杯纯水A 和一杯糖水B,静止足够长时间后发现:()(A) A 杯水减少, 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B) A 杯水变成空杯,B 杯水满后溢出(C)B杯水减少, A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D)B杯水变成空杯,A杯水满后溢出4. 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 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A) 3 种(B) 2 种(C) 1 种(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5. 已知A 和B 可构成固溶体,在A 中,若加入B 可使A 的熔点提高,则B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_______ B 在液相中的含量。

(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不能确定6. 已知反应2NH3= N2+ 3H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2+(3/2) H2= NH3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 4 (B) 0.5(C) 2 (D) 17.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 )(A) Δr G m $ (B) K p (C) Δr G m (D) Δr H m8. (1) 处于标准态的 CO 2(g) 和 O 2 (g),其标准燃烧焓值为零(2) 因为Δr G m $= -RT ln K p $,而K p $是由平衡时的组成表示的,所以Δr G m $表示平衡时产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应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3) 水在25℃, p 下蒸发,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S m $=(ΔH m $ -ΔG m $)/ T(4) 在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反应,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r S m = Δr H m / T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1 , 2(B) 2 , 3(C) 1 , 3(D) 3 , 49. 对于催化剂特征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实现的反应 .(B)催化剂有“中毒”现象。

(C)催化剂有选择性,不同类型的反应需用不同的催化剂,相同类型的反应需用相同的催化剂。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10. NH 3 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分别为:( )(A ) 3,2,7 (B ) 3,2,6 (C )3,3,7 (D )3,3,611. 根据依数性以渗透压法来测定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时,最广泛被应用测定的化合物是:( )(A)无机电解质 (B)无机非电解质(C)低分子的有机物(D)大分子化合物12. NaCl 稀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 Λ与Na+,Cl- 的淌度U+,U- 之间的关系为: ( )(A )-++=ΛU U m(B )F U F U m //-++=Λ( C) F U F U m -++=Λ(D) )(2-++=ΛU U m13. 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 ( )(A) 电解质对熔胶的稳定作用(B) 熔胶的相互聚沉作用(C) 对电解质的敏化作用(D) 电解质的对抗作用14. 298 K 时, 在下列电池 Pt│H 2(p ∃)│H +(a =1)‖CuSO 4(0.01 mol·kg -1)│Cu(s)右边溶液中通入 NH 3, 电池电动势将:( )(A) 升高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比较15. 下表列出反应 A + B → C 的初始浓度和初速: 初 始 浓 度 /mol·dm -3 初 速 /mol·dm -3·s -1 c A,0 c B,0 1.0 1.0 0.15 2.0 1.0 0.30 3.0 1.0 0.45 1.02.0 0.15 1.03.0 0.15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A) r = k c B (B) r = k c A c B (C) r = k c A (c B )2 (D) r = k c A16. 在电极─溶液界面处形成双电层,其中扩散层的厚度 δ 与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m 的大小关系是: ( )(A) m 增大,δ 增大 B) m 增大,δ 变小 (C) 两者无关 (D) 两者关系不确定17.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7.7×10-4 s -1,又初始浓度为 0.1 mol·dm -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 )(A) 86 580 s (B) 900 s (C) 1800 s (D) 13 000 s18.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后减(D) 不变19.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θ= bp/(1 + bp) 中,常数b的物理意义是:( )(A) 吸附作用平衡常数的倒数(B) 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C) 吸附过程的速率常数(D) 脱附过程的速率常数20. 光化学与热反应相同之处为:()(A) 反应都需要活化能(B) 反应都向(∆r G m)T, p<0方向进行(C) 温度系数小(D) 反应方向有专一性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 某理想气体,等温(25℃)可逆地从1.5 dm3膨胀到10 dm3时,吸热9414.5 J,则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摩尔。

2. 化学位μB就是B 物质的偏摩尔____ 。

3. N2(g),O2(g) 体系中加入一种固体催化剂,可生成几种气态氮的氧化物,则体系的自由度为。

4. 低压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分别是:K p只是温度的函数, K c是________ ___的函数,K x是________ 的函数。

5.已知25度时,0.010mol/dm3 BaCl2溶液的电导率为0.2382S/m, Ba2+的迁移数是0.4375,计算Ba2+和Cl- 的电迁移率分别为()和()。

6.将NH4Cl(s)置于抽空容器中,加热到597K,使NH4Cl(s)分解,NH4Cl(s)= NH3(g)+ HCl(g)达到平衡时系统总压为100kPa,则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Kp0为()7.最能反映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表达式()8. 在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水溶液中,带相同电荷数的Li+,Na+,K+,Rb+,…,它们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但其离子摩尔电导率恰也依次增大,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两大重要部分,分别阐述它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和任务。

2.以电解池为例解析什么为超电势。

举例说明超电势的利与弊。

3.指出朗格谬尔吸附与BET吸附公式并说明二者有何差别;试说明BET吸附公式在催化剂表征中的作用。

4. 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式为:mc κΛ= ,试问对弱电解质,c 应用总计量浓度,还是解离部分的浓度? 根据定义c 是摩尔体积浓度,单位是mol.m -3。

对于若电解质,应当用总计量浓度代入公式,不必考虑电离度。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24分)1. 两液体A, B 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

在320 K ,溶液I 含3 mol A 和1 mol B ,总蒸气压为:5.33×104 Pa 。

再加入2 mol B 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II ,总蒸气压为6.13×104 Pa 。

(1) 计算纯液体的蒸气压 p A *,p B *;(2) 理想液体混合物I 的平衡气相组成 y B ;(3) 理想液体混合物I 的混合过程自由能变化Δmix G m ;(4) 若在理想液体混合物II 中加入3 mol B 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Ⅲ,总蒸气压为多少?2. 某一气相反应A (g )k 12k B (g )+C (g )已知在298K 时,k 1=0.21s -1, k 2=5×10-9Pa -1·S -1,当温度升至310K 时,k 1 和k 2值均增加1倍,试求(1) 298K 时平衡常数Kp(2) 正、逆反应的实验活化能(3) 反应的m r H ∆(4) 在298K ,A 的起始压力为101.325kPa ,若使总压力达到151.99kPa 时,需多少时间?3. 25℃时,电池Zn(s) | ZnCl 2 (b =0.555mol·kg -1) | AgCl(s) | Ag(s) 的电动势E =1.015V , (∂ E /∂T )p = -4.02×10-4 V·K -1。

已知E (Zn 2+/Zn)=-0.7630V , E (AgCl/Ag,Cl -)=0.2220V 。

(1) 写出电池反应。

(2) 求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 求电解质溶液ZnCl 2的平均活度系数。

一、1.D 2.C 3.B 4.C 5.A 6.C 7.C 8.C 9.C 10.D 11.D 12.C 13.B 14.B 15.D 16.B 17.B 18.B 19.B20.A (4.S=5,R=3,R'=0,C=5-3=2,f*=2-Φ+1=0, 最大的Φ=3,除去硫酸水溶液与冰还可有一种硫酸水含物与之共存 14.加入Na 2S 下降,CuSO 4升高)二、1. Q=W=nRTln(V2/V1),n=2 mol2. 吉布斯函数3. 34. T T,P5. 淌度(电迁移率)5.39×10-8 m2V-1s-16.49×10-8 m2V-1s-16. 0.257. P=h/λ8. 离子的水化作用依次减弱。

四、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