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总需求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总需求

第七章 总需求

i
2、政府支出、转移支付、自主消费 和自主投资、自主性对外出口增 加,IS曲线向右平移;反之,相 左平移。
i IS
Y
Y1
Y2
三、货币市场均衡 (一)LM曲线的推导 1、货币需求 L=L1(Y)+L2(i) i L1 i L1
L2 0 L 0
L=L1+L2 L
货币需求函数 (1)三个假定: Md 货币持有量与价格水平成正比; P 交易量(Y)越大,货币需求越大;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i)越大,货币需求越小。 (2)货币需求函数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 1、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1)总需求 AD=C+I+G+NX (2)总产出 Y=C+I+G+NX (3)均衡产出条件 Y=AD=C+I+G+NX 否则会产生非计划库存(IU): IU=Y-AD
(是一个意愿量) (是一个实际量)
如果Y>AD,IU>0,
企业会削减产量,收 缩规模; 如果Y<AD,IU<0, 企业会增加产量,扩 张规模; 最后,会向均衡点B 靠拢,此时AD=Y, 即为均衡产出水平。
(二)IS曲线的斜率 1、IS曲线的斜率一定是负的: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要想 使商品市场均衡,必须要求储蓄增加,而储蓄的增加必 须依赖于收入的增加。(i下降,I上升,Y上升,S上升) 2、IS曲线的斜率的大小:反映了利率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 之间的数量关系: (1)当IS曲线的斜率较大时,IS曲线比较陡峭,国民收入 对利率的变动反应小; (2)当IS曲线的斜率较小时,IS曲线比较平缓,国民收入 对利率的变动反应大。
2 3
(3)政府部门的介入 C=C+cYD= C+c(Y+TR-TA) 令:G=G;TR=TR;TA=tY(t为税率)则有: C= C+c(Y+TR-tY)= C+cTR+c(1-t)Y 同样地,均衡条件AD=Y ,则由 AD C I G NX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培训资料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培训资料
(一)总需求函数的表达: 影响总需求数量的因素很多,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仅仅分析价格水平对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的影响,因 此,总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Y=AD=f(P)
P为价格水平;
Y为产出水平或国民收入,即需求总量。
因此,总需求函数表示了实际国民收入(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它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水平上,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y
AD
y0
y8
3、从IS–LM模型导出总需 求曲线: • 链条:P变动→M/P变动→LM移
动→Y变动
• 初始状态:P0、LM0 、 E、Y0、A(Y0,P0) • 价格下降至P1:P1、LM1、 F、Y1、B(Y1,P1) • 价格上升至P2:P2 、 LM2、G、Y2、C(Y2,P2)
• 连结CAB,得AD曲线。
•本章是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与第十四章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坐标,IS—LM模型是坐落在r—Y坐 标中,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 关系。
2020/9/22
3
二、总需求函数 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 准形式Y=f( P )。
Y=3640+960/P
2020/9/22
7
AE
2、用总支出法
设价格为P0时,产出水平
为Y0; O
P • 当价格P0↗(到P1) →投资 ↘,消费↘→总支出水平
↘ →总支出曲线下移→
均衡产出↘(到Y1) →总需
求曲线是下降的。
P1
P0
2020/9/22
O

总需求理论Ⅰ

总需求理论Ⅰ

THANKS
感谢观看
随后,经济学家们对凯恩斯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现代的总需 求理论。
总需求理论的应用场景
01
总需求理论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
02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节总需
求,以应对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
03
此外,总需求理论还可以用于分析国际贸易、经济增
长、就业等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激发企 业活力,从而刺激总需求。
05
总需求理论的争议与展望
总需求理论的争议
政策效果争议
总需求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但其实施 效果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条件 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 存在争议。
理论基础争议
总需求理论ⅰ
目录
• 总需求理论概述 • 总需求构成要素 • 总需求与经济波动 • 总需求管理政策 • 总需求理论的争议与展望
01
总需求理论概述
总需求理论的定义
总需求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需求水平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经济中各主体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理论主要关注总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总 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总需求理论的发展历程
总需求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总供 给和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
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强调货币供应和利率对总 需求的影响,以及政府宏观干预的必要性。

总需求理论

总需求理论

联结社会总供给的中间环节是社会总收入,即社会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各种收入的 总和,亦即国民收入总和,简称国民收入。一方面,国民收入的形成是向社会提供 各种生产要素的结果,这些要素的使用就形成社会总供给: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又 提供了由收入而产生的社会需求,形成社会总需求。这样,围绕着国民收入的获得 和使用,便形成了整个社会国民经济的流转,形成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对 应关系。凯恩斯认为,如果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相等,国民经济便可均衡发展, 但问题出在社会总需求方面,由于国民收入发生了漏出,没有全部转变为社会需求, 从而导致了需求不足,进而使得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就必然出现生产相对 过剩的经济危机。社会产品大量积压之后,资本家便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导致部 分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这样就只能在低于充分就业的萎缩状态下实现低水平的均 衡。而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在凯恩斯看来,资本 主义之所以存在着生产过剩和大量失业,问题出在需求方面,在于国民收入未能转 变为足够的有效需求,这样,凯恩斯将分析的重点转向了社会总需求。 在做社会总需求分析时,凯恩斯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有效需求。他认为“有效需 求”包含三层含义: (1)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购买力的需求,它表现为收入的花费,既包括消费需求, 也包括投资需求; (2)指社会总需求,而不是指某个具体的消费者或厂商的需求,因而利用有效需求 概念所展开的分析是宏观的总量的分析; (3)指的是这样一种需求水平,即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需求总量, 有效需求必须是使投资者有利可图的需求,这样才能刺激供给,刺激向生产过程投 入生产要素,才能对就业水平的提高发生影响。
凯恩斯通过分析指出:由于存在三大心理规律,使得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 求,因而有效需求不足,使国民经济经常失衡。这三大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分别介绍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当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 总不如收入增加得那么快,即消费的增长速度总是落后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总 收入的绝对量愈大,收入总量与消费总量之间的差距就越大,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重就越低。所以,随着社会收入水平或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边际消费呈现出递减的 趋势,这样就导致了消费需求的不足,并成为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为此就要 设法刺激消费,提高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就是投资者预期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与 这一投资可能带来的新增利润量之比,亦即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 在凯恩斯看来,资本边际效率既然是一个预期的利润率,它就必然受到两方面因素的 影响,一是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判断乐观,预期收益就高,投资热情也就高 涨;如果判断悲观,预期收益低,投资的热情就会降低。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利息率 与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之间的相对关系。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前会以当时的利 息率作为现实的衡量标准。如果资本边际效率低于银行现行的利息率,投资者就会把 钱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有价证券;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利息率时,他才会增加投 资。在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投资需求的高低则完全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 而这个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心理问题。通过分析,凯恩斯认为,无论投资者是乐观或悲 观的预期,资本边际效率都是递减的。预期乐观,投资增加,但增加超过一定量,会 引起利息率上升,产品销售困难,资本边际效率必然递减,从而导致投资急剧下降。 预期悲观,会直接减少投资。他提出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意在说明,从长远看,作为有 效需求的一部分,投资需求必然递减,从而使得社会总需求不足。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021/4/21
20
三、劳动市场分析 • 1、劳动需求: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
• 劳动需求函数是:
Nd
Nd
(W) P
• 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 方向变动。
2021/4/21
21
2、劳动供给:
• 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
Ns
Ns
(W P
)
2021/4/21
22
3、劳动市场均衡:
• 劳动市场均衡:在 有伸缩性的工资和 价格下,实际工资 调整到劳动供求相 等的水平。
• 1.总产量是就业量的函数。Y=F(N)
• 2.实际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
• 3.实际工资(W/P)取决于名义工资W和价格水平P 。
• 4.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会通过影响实际工资、劳动市场的 供求及均衡就业量而影响总产量。
• 其作用机制为: • 价格水平→ 实际工资→ 劳动力供给→ 产出
2021/4/21
6
三、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1、总需求曲线: 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 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根据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总需求曲线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个别商品的需求函数曲线不同,总需求函数曲线表 明了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 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出之间的关系。
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
• 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二)影响总 需求的因 素:
1、价格水平 2、人们的收入 3、对未来的预期
• 4、各种政策变量,如: • 税收 • 政府的购买 • 货币供给,等等。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产品市场
→ y ↑= c ↑+ i ↑ + g ②变得更富裕,c↑ 变得更富裕,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2
(2)几何推导 . 坐标转换: ①坐标转换:从 r → y 空间到 P → y 空间 ②价格变化导致货币市场 LM 曲线移动 假设价格下降(P1↓P2) ③假设价格下降(P1↓P2)
r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21
y1 yf
2、代数分析 AD 理论来源: IS — LM 理论来源: y= c + i + g M/P= k y – h r 消去 r, y总需求=f(p)
.
AS 劳动力市场和生产函数 Nd(W/P)=Ns(W/P) y =f ( N, K ) 消去N 消去N , y总供给=f(p)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17
(4)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理论最根本的区别在 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 于: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即是否 . 存在粘性)存在分歧。 存在粘性)存在分歧。 0 慢 快 调整速度 凯恩斯学派 常规 古典学派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18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分析 三、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分析 . 1、几何图形分析 理想状态: (1)理想状态: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短 期目标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7
2、劳动力市场 (1)企业雇佣劳动力的原则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 边际产品(MR) 实际工资M/P 边际产品(MR) = 实际工资M/P (MC) (2)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递减函数, 劳动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递减函数,即 Nd = Nd (W/P)
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

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

Y
2. 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导致LM曲线移动
从名义货币角度分析
P
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 r
投资i 减少
AD
Y
从实际货币角度分析
P
m=M/P
m<L
r
投资i 减少
AD
Y
3. 税收效应
P
企业名义收入增 税收增加

可支配收入下降
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AD
Y
4. 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和马库斯 •弗莱明提出
P
(二)总需求AD曲线的数学模型
经整理,得:y h( e)
M d
d k h(1 ) d k h(1 )P
令:a h( e) d k h(1 )
b
dM
d k h(1 )
得: y a b , P
即为AD曲线方程!
Demand Curve )。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 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 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 • 问题: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有什么样的相关关系?
三、总需求(AD Aggregate Demand)曲线模型
(一)总需求的价格效应
总需求的价格效应包括: 皮古的实际余额效应 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税收效应 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需求=F(意愿,支付能力) =社会计划总支出 • 2.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 3.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变量 • 价格水平(物价)、收入分配制度、对未来的预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
[资料] “三驾马车”的贡献率

第七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七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假定V不变,而M是既定的,则P与Y反向变化,得出向右下 倾斜的AD曲线。若M增加,AD曲线向右移动。
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会按照名义货币增加的准确比例来向 上移动AD曲线。
宏观经济学
8
总供给与总需求
不同供给假定下的总需求政策
凯恩斯情形
如图: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假定总需求增加,比 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或增加货币供给,AD曲线 向右移,产出与就业增加,价格不变。
宏观经济学
4
总供给曲线随时间推移
宏观经济学
5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
某一特定年份的潜在GDP水平取决于劳动、资本的存量与 生产技术水平。它相对于价格而言是外生的,不取决于价 格,因而是垂直的。
古典总供给曲线对应着充分就业,此时的失业率是自然失 业率:此时只有摩擦性失业,不存在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
3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说明无论是什么价格 水平,供应的产品数量都一样。古典总供给曲线 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劳动市场处于劳动力充分就 业的均衡状态。
对应于劳动力充分就业状态的产出水平叫潜在的 产出水平或潜在GDP。潜在GDP将随时间推移而增 长,因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将随时间而逐渐 右移,如图:
第七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前言
总供给(AS)曲线描述了,对各个给定的价 格水平,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出。因为价格 越高,厂商越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出,因此AS 曲线向右上倾斜。
总需求(AD)曲线显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 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 平的组合。AD曲线为何向右下倾斜?
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P
AD1
0
AD2 AD0 Y
第七图章7总.供2 给总—需总求需曲求模线型的移动
➢ 预期利润率的提高会扩大企业的投资需 求,其作用与预期收入相同。
➢ 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价格 变得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变得相对昂 贵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总需求;预期通 货膨胀下降由则相反。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 和总需求曲线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在这里 首先要区分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LAS)和短期总 供给曲线(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 简称SAS)。
第七章总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需求模型
在图7.3中,我们用LAS代表 长期总供给曲线,它就是一条与 P 横轴垂直的直线。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3、世界经济
➢ (1)汇率的变动 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 商品相对价格下降,本国人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 而外国人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国净出 口将减少,总需求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
➢ (2)外国收入的变动 外国收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 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出口需求,总需求上升,总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相反。
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 数额不变;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 利率效应(Interest rate effect) ▪ 价格水平的上升必然带来利率水平的提高,从而
使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 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前消费,当 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减少;另外,利率的上升使 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 资规模,使企业购买的投资品数量减少。价格水平 的下降则相反。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AD)
The Aggregate Supply
一、总供给及其函数 二、宏观生产函数 三、劳动市场均衡 四、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一、总供给及其函数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 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所生产的产量。 基本资源: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
1
h ( e ) h (1 ) d
k
2
h (1
d )
d
k
0
y
1
2
M P
可见,y与P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在P-y平面中, 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AD曲线:y12
M P
P
O
y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需求函数的数据实例(两部门经济)
IS方程: I = S,
LM方程:m=L1(y)+L2(r)
总需求受抑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需要依具体情势而定。如果经 济处于过热时期,总需求的收缩会对控制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产生积极 影响。然而,由于经济深层结构问题的积累,我国宏观经济到1997年出现 了总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问题。一些经济学家相信,上述预期变动因素可 能是引发或加剧通货紧缩的因素之一。
资料来源:卢锋《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488
• 总需求属宏观经济范畴,而单个商品需求属微观经济范畴; • 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更受相
对价格的影响; • 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 • 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都受价格影响,但对前者
的解释要引入利息率的作用,而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 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章总需求理论

第七章总需求理论
2018/8/5 17
3 假定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而不是总收入水 平,即:
M/P=L(r,C) 请利用IS-LM模型,讨论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化 对于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的影响。
2018/8/5
18
4.假设经济运行突然受到一次没有预料到 的价格冲击,例如原材料普遍大幅度涨价, 使得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如果政府不使 用任何经济政策进行干预,其结果会怎么 样?使用政策去抵消这一冲击能否使价格 下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得结果是 否一样?
2018/8/5
16
2 中央银行面临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的选择: 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调整货币供应量以 确保利率的稳定。 在IS-LM模型中,假定经济受到两种不同的 外生冲击: (1)外生冲击因素提高了商品和劳务的需求; (2)外生冲击因素提高了货币需求。 试比较在以上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哪一种货币 政策的选择最有利于产出的稳定。
2018/8/5 13
• 流动性偏好假说建立了货币需求和利率之间的反 向变动关系,而货币供给则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 政策决定的。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 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一旦在上述模型中 引入收入水平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就能由货币需 求和货币供给共同推导出LM曲线。收入水平增加, 使货币的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增加,但货币供给 不变时,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LM 曲线代表了货币市场的均衡,表明在货币市场上 收入和利率呈正向变动。
2018/8/5
2
• 在第七章中,已经讨论课总需求曲线,在这一章 要通过IS—LM模型对总需求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分 析。IS-LM模型主要讨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国 民收入的决定。IS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 表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LM曲线是 流动性即货币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 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由于 利率同时影响到投资和货币需求,所以产品市场 和货币市场必须同时达到均衡才能最终决定均衡 产量和均衡利率,这被称为总需求的均衡。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7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7

第七章 总需求(Ⅰ)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IS-LM 模型:IS —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 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P 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把IS 曲线和LM 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 模型。

2、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由表示计划支出的曲线和表示实际支出的曲线构成的图形。

其中计划支出(E )是内生变量收入(Y )和外生变量计划投资水平(I )及财政政策变量(G 和T )的函数,用式子表示为:E=C (Y-T )+I +G 。

用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曲线代表经济所有的均衡点。

如图7-2-1所示,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当前经济的均衡。

凯恩期交叉图的均衡在A 点,这时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决定了均衡收入。

G 与T 为既定时,收入Y 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当这些外生变量中的一种变量改变时,收入Y 将如何变动。

通过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和投资函数可以推导出IS 曲线。

3、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Y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 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

税收乘数用△Y/△T 表示,△Y/△T=-MPC/(1-MPC ),其中MPC 是边际消费倾向。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Y
Y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SAS)向右上方倾斜。 原因关键在于决定总供给的价格因素—— 货币工资在短期内不具备充分的灵活性。 名义工资完全无伸缩性,也就是不论价格如何 变动,工人的工资始终保持不变,那么短期总 供给曲线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或者接近与横轴 平行的水平线。
P2
SAS
总量短缺
Y*
AD Y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关系
1.失业均衡
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 衡状态。 2.充分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等于长期潜在产量 的均衡状态。 3.超充分就业均衡 超充分就业均衡是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 量的均衡状态。
P
LAS SAS
P2 P1 P0
Y0
Y
Y2
Y
一个社会由失业均衡转为充分就业均衡,再由 充分就业均衡转化为超充分就业均衡,这一过 程构成了经济的扩张时期。超充分就业均衡处 在扩张期的顶峰阶段,此时现实的总产量大于 潜在的总产量,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表明 了经济的繁荣。然而,繁荣不可能持久,宏观 经济会由超充分就业均衡转为充分就业均衡, 再由充分就业均衡转化为失业均衡,这一过程 就是经济的收缩时期。失业均衡形成了收缩期 的谷底阶段,这时现实的总产量小于潜在的总 产量,失业率高于自然率,反映了经济的衰退。
一个社会长期的总产量取决于既定的技术水 平和这个社会现有的生产要素的存量。
Y F K, L


在古典经济中,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的产 出水平。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LAS) 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

第七章 总供给、总需求与价格调节

第七章 总供给、总需求与价格调节
❖ 同时,如果我们把等式右边移动到左边来, 就可以得到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
Pt Pt1 f (Yt1 Y )
Pt 1
Y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同时,通货膨胀不仅是市场压力的结果,它 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一 种预期(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f (Yt1 Y ) e
Y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1)“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这 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 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 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 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 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 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
P1
Nd(W1/P1 )
N
N1 N2
Y
Y=f(N)
Y1
AS
Y1 Y2
Y
45。
Y
O
Ma
N1 N2
Y1 Y2
古典的 AS-AD 模型:
7.3 AS-AD模型
AS P
❖ AD不创
造就业
和产量
P1
❖ Y取决于 P2 S。
0
AD2
AD1
Y*
Y
7.3 AS-AD模型
凯恩斯的 AS-AD模 P
AS
型:
❖ AD创造
7.5 价格调整的过程
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3)“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 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 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 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实现的。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 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物价上涨率 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0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0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举例
已知: s(y) -1000 0.5y i(r) 2500 - 240r 1000 0.5 y 260 r P
得到:IS 曲线:r 3500 - 0.5y 240
LM曲线:r 0.5 y 1000 260 260P
求 出y的 解 式 , 得 到 :y 3640 960 P
y*=F(N*,K*)
式中,N*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 K*为各个短期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的变化 没有被明确表示出来;y*为各期的充分就业 时的产量,也被称为潜在产量。
3、劳动市场—以完全竞争市场为例
劳动需求量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Nd

N
d

W P

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实际工资低时,劳动的 需求量大;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需求量小。
需扩 求张 曲性 线财 的政 影政 响策
对 总
无论是扩张 性的财政政 策还是扩张 性的货币政 策都会使总 需求曲线向 右移动。
二、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 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总供给曲线。
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是:
1. 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实际工资,假定名义工资不变,则 实际工资与价格水平成反比;
即为总需求函数。

价格水平的变化, 对IS曲线的位置没

有影响。这是因为, 决定IS曲线的变量

被假定是实际量, 而不是货币数量变

IS
动的名义量。
线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 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

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 关系。总需求曲线是

向右下方倾斜的,它 表示,价格水平越高,

7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

7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

7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幻灯⽚1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本章内容●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长期、短期、凯恩斯总供给线及其推导;●A D—A S模型的含义。

●注意:本章将前⾯章节中价格总⽔平放开作为⼀个变量,研究价格⽔平和国民收⼊的关系幻灯⽚2第⼀节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的含义●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简称AD)是指社会在⼀定价格⽔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收⼊⽔平来表⽰。

总需求是在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净需求构成。

即●总需求(AD)=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净出⼝需求(NX)●其中消费需求(C)是指国内居民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投资需求(I)是指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政府需求(G)是指政府采购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净出⼝需求(NX)是指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需求。

●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主体的总⽀出,总需求四个构成部分实际上也是总⽀出四个组成部分。

幻灯⽚3⼆、函数式推导: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与⼀般价格⽔平之间的关系,其函数式为Y=f( P )。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收⼊。

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中得到。

以两部门经济为例,IS曲线⽅程为:LM⽅程为:两⽅程联⽴解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国民收⼊为:M=-kY hrP()1(1)(1)a e h dM Y b h dk b h dk P +=+-+-+幻灯⽚4●例题:假设某经济存在下列关系式: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货币需求为,名义货币供给为,求总需求函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当产品市场均衡时,IS 曲线的⽅程为:;当货币市场均衡时,LM 曲线的⽅程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中央银行面临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的选择:保 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调整货币供应量以确 保利率的稳定。
在-模型中,假定经济受到两种不同的 外生冲击:
()外生冲击因素提高了商品和劳务的需求;
()外生冲击因素提高了货币需求。
试比较在以上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哪一 种货币 政策的选择最有利于产出的稳定。
2019/5/4
17
假定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而不是总收入水平, 即:
(,) 请利用-模型,讨论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化对 于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的影响。
2019/5/4
18
4.假设经济运行突然受到一次没有预料到 的价格冲击,例如原材料普遍大幅度涨价, 使得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如果政府不使 用任何经济政策进行干预,其结果会怎么 样?使用政策去抵消这一冲击能否使价格 下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得结果是 否一样?
2019/5/4
13
• 流动性偏好假说建立了货币需求和利率之间的反 向变动关系,而货币供给则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 政策决定的。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 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一旦在上述模型中 引入收入水平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就能由货币需 求和货币供给共同推导出曲线。收入水平增加, 使货币的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增加,但货币供给 不变时,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曲 线代表了货币市场的均衡,表明在货币市场上收 入和利率呈正向变动。
2019/5/4
15
复习思考题
考虑如下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应量是;价格水平 是。求:
() 曲线和曲线,以及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 当政府购买从增加到时,曲线将如何移动,移
动的距离时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
2019/5/4 率和收入水平。
2019/5/4
14
• -模型的均衡,即曲线与 曲线的交点,决定了 在短期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宏观短期均 衡的利率和收入水平。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开 支而移动曲线,货币政策通过变动货币供给而移 动曲线,这两种宏观政策的结果会引起总产出的 变动。当价格水平变动时,曲线就会移动,由此 就可以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同样能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
2019/5/4
2
• 在第七章中,已经讨论课总需求曲线,在这一章 要通过—模型对总需求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模型主要讨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 决定。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的代称,代表产品市场 的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曲线是流动性即货币 的需求和货币供给的代称,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 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由于利率同时影响到 投资和货币需求,所以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必须 同时达到均衡才能最终决定均衡产量和均衡利率, 这被称为总需求的均衡。
可贷资金理论与曲线
财政政策与曲线
二 曲线
曲线的推导
货币数量说与曲线
三 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模型与宏观经济均衡
代数推导
2019/5/4
10
第四节 -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 财政政策的影响 • -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 代数公式分析
2019/5/4
11
二.货币政策的影响 -模型中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不同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 四.-模型与总需求曲线 两种模型之间的图形推导 两种模型之间的数学推导
章总需求理论
一本章主要概念
简单凯恩斯模型(总支出曲线)的推导
利率的决定
模型 2019/5/4
1
二.本章主要内容与上一章的联系
在上一章中,我们简单讨论了总需求――总供给模 型,这个模型实际上通过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 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对古典理论和凯恩斯理论 进行了区别。可以看到,如果总供给曲线不是一 条垂直的曲线,产出和收入就要受到总需求的影 响,因此总需求理论在凯恩斯理论中占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
2019/5/4
12
本章小结:
本章利用-模型来进一步推导总需求曲线。计划支出 线是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简单模型,在这个模型 中,政府支出和投资是外生的,它们的变动会引起总 需求和总收入成倍的变动,这种放大作用被称为乘数 效应。如果把投资视为利率的减函数,将计划支出线 与投资曲线结合起来,就能得到代表产品市场均衡的 曲线。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进而引起产出和 收入的下降。向下倾斜的曲线表明在产品市场上收入 和利率呈反方向变动。
2019/5/4
19
一、货币的需求 流动性偏好 货币的需求函数 货币的需求曲线
2019/5/4
7
二.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供给是由外生变量决定 货币的供给函数 货币的需求函数
2019/5/4
8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市场供给的变动 四.利率的传导机制
2019/5/4
9
第三节 -模型
一 曲线
曲线的推导
2019/5/4
4
三.本章各节讲课提纲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计划支出线 .由需求曲线推导出总支出曲线
.加上投资和政府支实际支出 .存货调整 三.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自主支出的变动 .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2019/5/4
6
第二节货币的需求、供给与利率 的决定
2019/5/4
3
• 本章第一节讨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 品市场的均衡和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二节 考察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在第 三节中,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推 导和分析-模型,考察均衡的利率和国民 收入的决定。第四节运用-模型分析政府 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在-模型的基础上进 一步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