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 这个区域可以是平面区域或空间区域。除非另有要求, 实际被测要素在公差带内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和方向。 只要实际被测要素能全部落在给定的公差带内,就表 明该实际被测要素合格。
3.基准要素为圆锥轴线
当基准要素为圆锥轴线时,基准符号的细实 线应与圆锥直径的尺寸线对齐,如下左图所示; 若圆锥采用角度标注,则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应 正对该角度的尺寸线,如下图所示。
4.公共基准的标注
对于由两个同类要素构成而作为一个基准使用 的公共基准轴线、公共基准中心平面等公共基准, 应对这两个同类要素分别标注基准符号(采用两 个不同的基准字母),并且在被测要素位置公差 框格第三格或其以后某格中填写用短横线隔开的 这两个字母,如下图:
※
4.2.2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公差框格与被测要 素相连,指引线的箭头指向被测要素。 1.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 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的箭 头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大于3mm),置于要 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
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 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 线的箭头应与尺寸线对齐。
第4章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
4.1
概述
形状和位置公差是衡量产品质量和保证产品互换性要求的 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保证互换性,我国已经把形位公差标准化,颁布了下 列国标: 1. GB/T1182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 和图样标注》 2. GB/T1184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3. GB/T16671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 最 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4. GB/T4249 — 1996 《公差原则》 5. GB13319—1991《位置度公差》 6. GB/T1958—2004《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3.基准要素为圆锥轴线
当基准要素为圆锥轴线时,基准符号的细实 线应与圆锥直径的尺寸线对齐,如下左图所示; 若圆锥采用角度标注,则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应 正对该角度的尺寸线,如下图所示。
4.公共基准的标注
对于由两个同类要素构成而作为一个基准使用 的公共基准轴线、公共基准中心平面等公共基准, 应对这两个同类要素分别标注基准符号(采用两 个不同的基准字母),并且在被测要素位置公差 框格第三格或其以后某格中填写用短横线隔开的 这两个字母,如下图:
※
4.2.2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公差框格与被测要 素相连,指引线的箭头指向被测要素。 1.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 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的箭 头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大于3mm),置于要 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
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 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 线的箭头应与尺寸线对齐。
第4章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
4.1
概述
形状和位置公差是衡量产品质量和保证产品互换性要求的 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保证互换性,我国已经把形位公差标准化,颁布了下 列国标: 1. GB/T1182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 和图样标注》 2. GB/T1184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3. GB/T16671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 最 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4. GB/T4249 — 1996 《公差原则》 5. GB13319—1991《位置度公差》 6. GB/T1958—2004《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互换性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
表4-1 形位公差的分类
分类
形 状 公 差
形状或 位置公差
项目 直线度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符号
分类
定
位
向
置
公 差
定 位
跳 动
项目
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同轴度 对称度 位置度 圆跳动 全跳动
符号
❖二. 形位公差的术语与定义
1.要素(feature)
要素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是对零件规 定形位公差的具体对象。如图4-2所示零件,其要素包括 平面、圆柱面、圆锥面、球面、球心、轴线等。
1) 在给定平面内: 定义: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 域。
序
示例
说明
号
A
每条刻线必须位于该表面
上距离为公差值 0.015 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
B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
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公
差值 0.02 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
C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在任
意 100 长度内必须位于轴
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
b. 互 相 垂直的 两个方 向
公差带(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 距离为公差值 0.2,垂直方向距离 为公差值 0.1 的四棱柱内。
3)在任意方向上;
用于限制空间直线在任意方向上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为 圆柱体内的区域。
a.任意 方向上 定义:公差 带是直径为 公差值t的 圆柱面内的 区域
Фd 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 0.04 的圆柱面内 加ф——表示公差带为一圆柱体, 因被测要素为轴线或中心平面等 中心要素,指引线的箭头应与尺寸 线对齐 整个零件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 公差值 0.05 的圆柱面内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
4/29/2010
形状公差
▪ 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 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 限制。
▪ 直线度 ▪ 平面度 ▪ 圆度 ▪ 圆柱度
4/29/2010
直线度公差
▪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直线和轴 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 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 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 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
至于定位误差,则理想要素置于相对于基准某一确定有位置上,其定 位条件可称为定位最小条件。
4/29/2010
跳动:
跳动的分类: 它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 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 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 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4/29/2010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 所示,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平面内,且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
4/29/2010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4/29/2010
垂直度(一)
▪ 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 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 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 上的垂直度要求时,垂直度公 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或直径、轴线) 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 的区域。
4/29/2010
垂直度(二)
▪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 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如图所示, ød孔 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ø 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 的圆柱面内。
形状公差
▪ 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 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 限制。
▪ 直线度 ▪ 平面度 ▪ 圆度 ▪ 圆柱度
4/29/2010
直线度公差
▪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直线和轴 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 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 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 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
至于定位误差,则理想要素置于相对于基准某一确定有位置上,其定 位条件可称为定位最小条件。
4/29/2010
跳动:
跳动的分类: 它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 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 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 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4/29/2010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 所示,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平面内,且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
4/29/2010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4/29/2010
垂直度(一)
▪ 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 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 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 上的垂直度要求时,垂直度公 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或直径、轴线) 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 的区域。
4/29/2010
垂直度(二)
▪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 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如图所示, ød孔 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ø 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 的圆柱面内。
第四章 几何公差及检测-I
Ø0.03 A-B
Øt
A-B
A
B
A
B
ø
27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规则6:当基准为三基
面体系时,用大写字母 按优先次序标在框格第 3格至第5格内。 规则7:当被测要素与基 准要素允许对调而标注
任选基准时,只要将原
来的基准符号的粗短横 线改为箭头即可。
28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四、形位公差的简化标注方法
43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4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3.4 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被 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区域的大小由公差值决 定。 一、基准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 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称为单一基准。
单一要素: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 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关联要素:相对基准要素有方向或
(和)位置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公
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12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要素按检测关系分类
被测要素:是指有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即被控制的要素。 基准要素: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和位置的参照要素, 应为理想要素。 0.05 A 基准 要素
10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2. 分类: 1)按结构特征分类
(1)轮廓要素(新标准:组成要素) 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各要素。 特点:具体,看得见。 (2)中心要素(新标准:导出要素) 指构成零件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得点、线、面各要素。 如:圆柱面的轴线,两平行平面的中心平面等。 特点:抽象,看不见。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Øt
A-B
A
B
A
B
ø
27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规则6:当基准为三基
面体系时,用大写字母 按优先次序标在框格第 3格至第5格内。 规则7:当被测要素与基 准要素允许对调而标注
任选基准时,只要将原
来的基准符号的粗短横 线改为箭头即可。
28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四、形位公差的简化标注方法
43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4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3.4 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被 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区域的大小由公差值决 定。 一、基准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 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称为单一基准。
单一要素: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 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关联要素:相对基准要素有方向或
(和)位置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公
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12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要素按检测关系分类
被测要素:是指有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即被控制的要素。 基准要素: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和位置的参照要素, 应为理想要素。 0.05 A 基准 要素
10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2. 分类: 1)按结构特征分类
(1)轮廓要素(新标准:组成要素) 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各要素。 特点:具体,看得见。 (2)中心要素(新标准:导出要素) 指构成零件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得点、线、面各要素。 如:圆柱面的轴线,两平行平面的中心平面等。 特点:抽象,看不见。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概述课件(PPT60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概述(PPT60页) 管理培 训教材 财务业 务培训 绩效管 理PPT 课件人 力资源 管理培 训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二、各项形状公差及其误差的测量 1)直线度:给定平面内直线,任意方向直线等。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介绍水平仪的测量原理。 图解法求直线度误差:
测点序号: 0 1 2 3 4 5 6 7 8 水平仪读数:0 +6 +6 0 -1.5 -1.5 +3 +3 +9 累积值: 0 +6 +12 +12 +10.5 +9 +12 +15 +24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① 先解释累积值的得来:由于水平仪测量的是相临两点的 高度差,作图时需将各点的读数都转换成相对坐标圆点 的值。
② 作图法求解必须以y方向作为评定误差的方向 ③ 通过计算求得直线度误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概述(PPT60页) 管理培 训教材 财务业 务培训 绩效管 理PPT 课件人 力资源 管理培 训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3、形位误差的影响 (1) 影响配合的松紧程度,如圆度,轴线的直线度。 (2) 影响可装入性,如零部件的位置度。 (3) 影响零件的其它功能。 综上所述:形位误差的大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
标,为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互换性,应控制零件 的形位误差,即规定公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概述(PPT60页) 管理培 训教材 财务业 务培训 绩效管 理PPT 课件人 力资源 管理培 训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概述(PPT60页) 管理培 训教材 财务业 务培训 绩效管 理PPT 课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共64页PPT资料
理论正确尺寸: 不附带公差,为了与未注公差尺寸相区别,所以在尺寸数值 的外面加上框格。理论正确尺寸除可用于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 外,还可以用于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故理论正确 尺寸可定义为: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3)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任意方向是指绕着直线在360°的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方向。任意 方向上的直线度常用于体现回转零件上轴线形状精度的要求。
内。
任意方向上直线度的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如图所示,φ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0.04mm的圆柱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3. 基准代号
对于有位置公差要求的零件,在图样上必须标明基准。基准代号 的组成:基准符号、圆圈、连线和字母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二、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各种零件尽管几何特征不同,但都是由称为几何要素的点,线, 面所构成。如图4-3所示
由于任意方向直线度的公差值是圆柱形公差带的直径值,因此,
标柱时必须在公差值t前加注直径符号φ,即φd。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2、平面度
平面度是限制实际表面对理想平面变动的一项指标,用于平 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平面的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 如图4-12所示,零件上表面的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0.1mm的两平行面内。
5、线轮廓度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平面曲线对其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 标。是对零件上曲线提出的形状精度要求。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3)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任意方向是指绕着直线在360°的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方向。任意 方向上的直线度常用于体现回转零件上轴线形状精度的要求。
内。
任意方向上直线度的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如图所示,φ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0.04mm的圆柱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3. 基准代号
对于有位置公差要求的零件,在图样上必须标明基准。基准代号 的组成:基准符号、圆圈、连线和字母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二、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各种零件尽管几何特征不同,但都是由称为几何要素的点,线, 面所构成。如图4-3所示
由于任意方向直线度的公差值是圆柱形公差带的直径值,因此,
标柱时必须在公差值t前加注直径符号φ,即φd。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2、平面度
平面度是限制实际表面对理想平面变动的一项指标,用于平 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平面的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 如图4-12所示,零件上表面的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0.1mm的两平行面内。
5、线轮廓度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平面曲线对其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 标。是对零件上曲线提出的形状精度要求。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1 概述 §4-2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4-3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4-4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4-5 形位公差的选择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1.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状和位置公差概念及基本术语 3.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4.形位误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 5.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6.形位公差值的选择
重点内容:1.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3.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难 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能在图纸上熟练标注形位公差,掌握形位误 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能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掌握形位公差值 的查表方法.
概述
图4-1形状误差的影响
概述
分段序号 测量位置 读数 各点累加
1 0-300
0 0
2 300-600
+2 +2
3 600-900
+1 +3
4 900-1200
+2 +5
5 1200-1500
-2 +3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在给定平面内,有两种方法: ①最小区域法. ②两端点连线法.
①按最小区域法 用两条平行直线将实际误差曲线包容且包容宽度最小.包容区域宽度即
概述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GB/T1182—1996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一、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 形状公差的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的变动区域.
二、形状公差共有六项,下面分别介绍: 1.直线度:分三种情况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 直线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圆柱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 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2 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是最小 包容区域的直径.
直线度误差值评定5
用分度值为0.02/1000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机床导轨的直线 度误差,节距长度为200mm,共测量五个节距五个测点的读数 (单位:格)依次为:0、+3、+1、+2、﹣2。请用最小区域法求 直线度误差值
②按两端点连线法
这是一种近似方法,简便,只要误差值f≤t(允许误差值)则合格,当 f>t时,则用最小区域法评定.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具体方法:将误差曲线首未端点连接作为理想直线,然后做两条与理想 直线相平行的包容直线,两包容直线的宽度即为直线度误差.
即:f=l×k×a =300×0.02×3.2 =19.2um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4)在任意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φt的圆柱面内的 区域。如图4-15所示,其含义是:φ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 差值φ0.04 mm的圆柱面内。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
(1)用刀口尺测量: (2)用特制钢丝和测量显微镜测量: (3)用水平仪测量 : (4)用自准直仪和反射镜测量: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
形位误差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 应符合最小条件.
当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相比较能完全重合,表明形状误差为零. 如果有偏离,表明有形状误差存在,偏离量就是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即形位误差值.
当理想要素处于不同位置时,得到的偏离也不同.为了使理想要素的 位置合理,并且评定出的形状误差值最小和唯一,要求理想要素的位置 符合最小条件.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2)在给定一个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刀口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示方向,距离 为公差值0.02 mm的两平行平面内。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3)在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 t1×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三棱尺棱线必须位于 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2 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 mm的四棱柱内。
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 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如右图 h1、h2、h3是理想要素处于不同位置时得到 的最大变动量. h1<h2<h3显然符合最小 条件的理想要素为A1-B2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时可用水平仪、 自准直仪、刀口尺等.
直线度误差值评定1
右图所示是用水平仪测量机床 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
图4-2位置误差的影响
加工完的零件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不可避免的存在误 差,包括尺寸,表面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误差越大,零件质量就 低,为了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必须对几何参数误差进行控制,尺寸 公差前一章已讲,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将在下一章讲.本章着重介绍 宏观几何形位公差及误差.
形位公差标准
概述
直线度误差.
即:f=l×k×a =300×0.02×2.8 =16.8um
l—测量节距(mm)
l=300mm
k—水平仪分度值的分子数 k=0.02mm
a—以格为单位的测量结果 a=2.8格
水平仪分度值:k=0.02/1000表示水平仪放在1000mm长的桥板上,
每移动一个格,桥板前端变化0.02mm.
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 法》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4249—1996《公差原则》 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 求和可逆要求》 GB/T1958—2004《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l—测量节距(mm)
l=300mm
k—水平仪分度值的分子数 k=0.02mm
a—以格为单位的测量结果 a=2.8格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两端点连线法测出的误差值大于最小区域法测 出的误差值,因此,只有按最小区域法测出的误差值是最小且唯一的.
另外,采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值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误差读取方向不变原则.误差曲线上读数是按纵坐标方向的坐标值读取.
②如何判断最小包容区域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②判断最小包容区域: 利用相间原则:当两条平行线包
容被测实际直线时,这两条包容直线 与实际被测线至少有三点相接触,三 点呈相间状况,即高—低—高或者 低—高—低..
符合相间原则的两包容线即为最小 包容区域.
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是以与给 定方相垂直的两平行平面构成的最小区 域宽度来表示.
§4-1 概述 §4-2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4-3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4-4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4-5 形位公差的选择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1.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状和位置公差概念及基本术语 3.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4.形位误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 5.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6.形位公差值的选择
重点内容:1.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3.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难 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能在图纸上熟练标注形位公差,掌握形位误 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能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掌握形位公差值 的查表方法.
概述
图4-1形状误差的影响
概述
分段序号 测量位置 读数 各点累加
1 0-300
0 0
2 300-600
+2 +2
3 600-900
+1 +3
4 900-1200
+2 +5
5 1200-1500
-2 +3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在给定平面内,有两种方法: ①最小区域法. ②两端点连线法.
①按最小区域法 用两条平行直线将实际误差曲线包容且包容宽度最小.包容区域宽度即
概述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GB/T1182—1996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一、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 形状公差的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的变动区域.
二、形状公差共有六项,下面分别介绍: 1.直线度:分三种情况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 直线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圆柱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 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2 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是最小 包容区域的直径.
直线度误差值评定5
用分度值为0.02/1000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机床导轨的直线 度误差,节距长度为200mm,共测量五个节距五个测点的读数 (单位:格)依次为:0、+3、+1、+2、﹣2。请用最小区域法求 直线度误差值
②按两端点连线法
这是一种近似方法,简便,只要误差值f≤t(允许误差值)则合格,当 f>t时,则用最小区域法评定.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具体方法:将误差曲线首未端点连接作为理想直线,然后做两条与理想 直线相平行的包容直线,两包容直线的宽度即为直线度误差.
即:f=l×k×a =300×0.02×3.2 =19.2um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4)在任意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φt的圆柱面内的 区域。如图4-15所示,其含义是:φ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 差值φ0.04 mm的圆柱面内。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
(1)用刀口尺测量: (2)用特制钢丝和测量显微镜测量: (3)用水平仪测量 : (4)用自准直仪和反射镜测量: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
形位误差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 应符合最小条件.
当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相比较能完全重合,表明形状误差为零. 如果有偏离,表明有形状误差存在,偏离量就是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即形位误差值.
当理想要素处于不同位置时,得到的偏离也不同.为了使理想要素的 位置合理,并且评定出的形状误差值最小和唯一,要求理想要素的位置 符合最小条件.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2)在给定一个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刀口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示方向,距离 为公差值0.02 mm的两平行平面内。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3)在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直线度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 t1×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三棱尺棱线必须位于 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2 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 mm的四棱柱内。
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 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如右图 h1、h2、h3是理想要素处于不同位置时得到 的最大变动量. h1<h2<h3显然符合最小 条件的理想要素为A1-B2
直线度公差及直线度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时可用水平仪、 自准直仪、刀口尺等.
直线度误差值评定1
右图所示是用水平仪测量机床 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
图4-2位置误差的影响
加工完的零件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不可避免的存在误 差,包括尺寸,表面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误差越大,零件质量就 低,为了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必须对几何参数误差进行控制,尺寸 公差前一章已讲,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将在下一章讲.本章着重介绍 宏观几何形位公差及误差.
形位公差标准
概述
直线度误差.
即:f=l×k×a =300×0.02×2.8 =16.8um
l—测量节距(mm)
l=300mm
k—水平仪分度值的分子数 k=0.02mm
a—以格为单位的测量结果 a=2.8格
水平仪分度值:k=0.02/1000表示水平仪放在1000mm长的桥板上,
每移动一个格,桥板前端变化0.02mm.
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 法》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4249—1996《公差原则》 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 求和可逆要求》 GB/T1958—2004《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l—测量节距(mm)
l=300mm
k—水平仪分度值的分子数 k=0.02mm
a—以格为单位的测量结果 a=2.8格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采用两端点连线法测出的误差值大于最小区域法测 出的误差值,因此,只有按最小区域法测出的误差值是最小且唯一的.
另外,采用最小区域法评定直线度误差值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误差读取方向不变原则.误差曲线上读数是按纵坐标方向的坐标值读取.
②如何判断最小包容区域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②判断最小包容区域: 利用相间原则:当两条平行线包
容被测实际直线时,这两条包容直线 与实际被测线至少有三点相接触,三 点呈相间状况,即高—低—高或者 低—高—低..
符合相间原则的两包容线即为最小 包容区域.
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是以与给 定方相垂直的两平行平面构成的最小区 域宽度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