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野外地质中的应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野外地质中的应用研究

地球化学找矿是当前重要的矿产勘查方法,是近些年来在矿产勘查中发展的一种战略性的找矿方法。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概念及其主要任务,然后对其在野外地质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标签:地球化学找矿地质矿体

1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概念及其主要任务

地球化学找矿就是以地质学、地球化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与计算技术为手段,对大自然中的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等天然物质进行系统取样分析,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与研究,通过发现异常找到矿床的一门学科。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通过发现异常,评价远景区,圈定找矿有利靶区,寻找工业矿藏,特别是寻找深部矿体,盲矿体等隐伏矿体特别有效。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为农业、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资料。

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野外地质中的应用

2.1野外地质采样方法

在野外地质采样部署时,首先要选择样品的分布形式,同时考虑样品间的距离。样品分布主要有规则测网、不规则测网和系统剖面三种形式。规则测网是指样品按一定测线和测点来采取。样品在测区范围内,基本上呈网格状均匀分布。测线方向一般要求垂直于異常的延伸方向(控矿构造方向)。测线的间距原则上要使得至少有两条测线通过异常。测网布置后,至少要有2—3个样品落在异常范围之内。如按方形网、矩形网、菱形网布点;规则测网是指样品并不严格按照一定的线、点间距来采取,以能满足研究问题的需要为原则;系统剖面是使所采集的样品分布于测区一系列的剖面上。剖面间距并无严格要求,以能追索异常,反映异常特征的变化规律为原则。各剖面的方向要尽量垂直于矿体(带),并不要求剖面之间必须互相平行。沿系统剖面采集样品,不仅适用于地表,也适用于地下垂直剖面,如在钻孔中采取岩芯作样品。

为保障野外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各类元素在地质体中的真实含量。在采样时,要充分考虑到采样点的地形地貌特征、植被发育特征、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譬如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采样时,地形、地貌、水系的发育特征,水的流速,流量都将影响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变化。

2.2样品采集标准

采样对象选取地表基岩(包括浅井与探槽中的基岩)、岩芯、坑道中的岩石,

同时要求尽可能采集新鲜的岩石。也可采集断层泥和裂隙充填物。研究岩石中元素正常含量的样品应避开矿化影响的岩石,找矿的样品应采集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岩石。

采集土壤样品应注意其代表性和有效性。即采集的土壤样品要求代表该地段土壤中金属分布的真实情况,反映矿床次生晕中矿石组分的含量变化,因此采样的间距不宜过大,样品的原始重量不宜过少。同时,为能有效发现地球化学异常,样品应采自富集层位和富集粒度。一般土壤样品的原始重量要求在50~100g。

地表和坑道采样是在采样点附近(一般是直径一米范围内)采若干小块岩石(一般5—7块)合为一个样品。钻孔岩芯采样是在每个采样点上一米范围内采取5—7小块岩石合为一个样品。一般采样点间距是2—5m。岩石样品重量为150—200g,对于断层泥和裂隙充填物为20g以上(如50—100g)。为了便于解释评价所发现的异常,取样时应记录采样点附近的地质特征(包括岩性、构造、矿化和蚀变带等)、组成样品的物质及风化程度等。

对于Cu、Pb、Zn、Ni、Co等硫化物矿床以及热液铀矿,土壤取样一般取细粒物质,如砂质土、细砂土、粉砂土、粘土。它们的富集粒度为0.1~0.5mm;对于Nb、Ta、稀土、W、Sn、Au、Pt等一般取样粒度较粗,如粗砂土。它们的富集粒度为1~3mm;在风成物广泛分布的地区,细粒物中异常微弱,因为细粒物多为风搬运而来,而较粗的粒级中,风成物影响大为减小,如内蒙物探队发现<120网目(<0.1mm)细粒物质异常微弱,40~120网目(0.3mm~0.1mm)异常最清晰。

2.3样品加工

样品加工的目的是使样品的物质组成和粉碎程度符合分析测试要求。通常原始样品颗粒大小不等,潮湿并夹杂许多有机物质,首先要对样品进行干燥、分选及研磨。干燥的方法主要为风干、日晒或烘干。然后筛选出最佳粒度,过筛缩分为40g装入送样袋中。值得注意的是样品加工过程中要避免各种污染、混样、错号。否则将给结果带来严重影响。

2.4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评价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评价是个复杂系统,资料内容多,在对各类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还要对各种样品分析误差进行校正,找出对异常解释评价的依据。在评价中不仅要从异常本身考虑,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异常评价要注重异常下限的确定、异常面积、强度、规模、组分特征、元素的分带性、元素间的比值等。在评价前,要进行现场踏勘,同时做一些地球化学综合剖面,了解异常组分的组合特征和异常产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等地质特征。

在异常对比分析评价中,要全面收集和研究以往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成果,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作出有效预测。

2.5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模型的建立

找矿模型的建立就是在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体)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成果的充分发掘及综合分析,从中优选出有效的、具单解性的认识作为找矿标志,并在确定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的最佳组合后建立。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中,首先要将总结的地球化学标志与矿床地质特征融为一体,并用图表或文字充分表达,模型要突出矿体不同位置的指示元素分带特征及其与地质体之间的关系,达到指导同类矿床勘查工作的目的。

3结语

总之,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是一门新兴学科,要灵活、有效的运用这一找矿方法,必须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在大量实际成果资料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建立行之有效的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模式。有效的发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月明,黄旭钊,周道卿,徐昆.马鬃山矿带特征及航空物探综合找矿[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石教波.综合找矿在大冶铁矿深部勘查中的应用[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