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三章
第三章单元测试——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八下第三章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不变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2.遵循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只涉及碳循环D.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会破坏碳一氧平衡3.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4.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
这其中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A.烧需要可燃物B.烧的温度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C.烧需要氧气D.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5.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颜色是()A .黄色B .淡蓝色C .蓝紫色D .砖红色6.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KClO 3、MnO 2和Sb 2S 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P )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产生的热,KClO 3在MnO 2催化下放出O 2,使红磷燃烧.同时Sb 2S 3也可与O 2反应生成Sb 2O 3和一种气体.Sb 2S 3燃烧生成Sb 2O 3和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Sb 2S 3+8O 2点燃__Sb 2S 3+3SO 2B .Sb 2O 3+9O 2点燃__Sb 2O 3+3SO 2C .2Sb 2S 3+8O 2点燃__2Sb 2O 3+6SO 2D .2Sb 2S 3+9O 2点燃__2Sb 2O 3+6SO 27.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中( ) A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D .无法确定8.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用橡胶塞塞入试管B . 取用高锰酸钾C.点燃酒精灯D.贮存氧气9.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3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Cl-35.5 Ca-40 Mn-55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78%C.液态氧是无色液体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A.合成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呼出二氧化碳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下列活动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的是()A.植物的呼吸作用 B.焚烧秸秆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火力发电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5.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B.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剧烈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下列说法中,与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合的是()A.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D.1.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7.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8.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A.16 B.32 C.48 D.649.构建模型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中“○”“”“”分别表示氢、氯、氧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A.B. C. D.1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该颗粒物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旅程”顺序正确的是()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C.鼻→气管→咽→喉→支气管→肺D.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11.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A. 倾倒稀盐酸 B.收集气体 C.检查气密性 D.验满12.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2m=a B.3a=n C.2m=3n D.2b=m+n13.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14.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操作包括: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面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③④①⑤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16.小李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天竺葵叶片会发黄B.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天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会变浑浊C.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D.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塑料袋内的温度可能升高17.如图所示,将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取量发生改变,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C.在B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18.某反应A+2B═C+D,若有30gA和1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那么要得到7gD,参加反应A的质量应为()A.20g B.15g C.12g D.6g19.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x)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C.反应后生成15gZ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系数之比为2:3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测试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测试卷一、选择题(2分/题,共40分):1、关于土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B.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有机质组成C. 在固体部分中矿物质颗粒占95%D. 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2、黄山风景秀丽,近年来却因有人随意乱扔塑料袋而面目全非,塑料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在于()A. 破坏土壤结构B. 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C. 对土壤产生生物性污染D. 燃烧时造成大气污染3、移栽植物幼苗时要剪去枝条上的部分叶片,其主要原因是()A. 降低光合作用,减少水分消耗B.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消耗C. 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D. 减少水分运输,提高幼苗成活率4、某同学在做环割枝条树皮的实验时,将一棵小树主干的树皮割掉一圈,一段时期后,这棵小树的变化是()A. 没有变化,正常生活B. 伤口上方形成环形瘤状物C. 死亡D. 伤口下方形成环形瘤状物上题中的现象这说明()A. 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里的导管运输的B. 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里的导管运输的C. 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里的筛管运输的D.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运输的5、不同作物缺少不同无机盐,表现不同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①硼②钾③磷④氮A. ①③④②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①②③6、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拨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A. 木质部发达B. 韧皮部发达C. 树皮较厚D. 韧皮纤维较多7、一棵高大的乔木根吸收的水分要到达树冠的每一片树叶,这里促进水分运输的动力是()A. 蒸腾作用B. 光合作用C. 吸水作用D. 呼吸作用8、阳光下,一棵柳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9、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A. 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 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10、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主要原因是()A. 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分多B. 根系保持水土,蓄水过多C. 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D. 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蒸气多11、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 日照强,蒸腾作用就快B.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C. 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D. 空气湿度大,可促进蒸腾作用12、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A. 土壤→根毛→导管→叶脉→气孔→大气B. 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C. 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D. 土壤→根毛→叶脉→导管→表皮→大气13、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各放置一个盛水烧杯,杯内都插着一根树枝,两根树枝上的叶子数目有多有少。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三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选择是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这是为了()A。
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B .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C。
防止营养流失D .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A .筛管 B.木纤维C.韧皮纤维 D .导管3.正在结果的黄瓜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
光合作用B瓜果的膨胀C。
经气孔散发D。
植株的生长4.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 D .①④5.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6.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A。
①和④B。
①和②C。
②和③D。
以上都是7 .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 . 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
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 .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A。
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B。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C。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综合测试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自我综合评价(三)[测试范围:第3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0,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下列哪项不利于美丽家园的建设()A.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B.提倡低碳出行,少开汽车C.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D.露天焚烧垃圾2.家庭中一般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3.[2019·椒江区模拟]图3-Z-1是小明完成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A.气密性检查B.添加试剂C.制取并收集气体D.气体验满图3-Z-14.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D.叶片经脱色、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5.金属钯在某新型药物合成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你认为金属钯在此反应中可能是()A.催化剂B.乳化剂C.反应物D.生成物6.[2019·绍兴]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3-Z-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Z-2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B.1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7.图3-Z-3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
八年级科学(下)(浙江教育版)第3章空气与生命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A.钻石(C )B.水晶(SiO 2)C.食盐(NaCl )D.钟乳石(CaCO 3)第3章空气与生命检测题本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南宁)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在长江突遇龙卷风发生翻沉。
施救过程中,救援人员潜入水下搜救遇险者时需携带呼吸装置,目的是为人体呼吸提供( )A.氮气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碳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B.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 33.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4.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5.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铁生锈B.酿酒C.蜡烛燃烧D.食物腐败6.在街头巷尾会看到一些自称有“特异功能”的人在表演的场景:表演者在一个普通脸盆里放一张纸片,然后双掌盖在脸盆上方做发功状,过一会儿,盆内的纸片燃烧起来,引起围观者一阵喝彩,依此骗取大家的信任,从而诱导他人购买他的“灵丹妙药”。
其实,这种骗术只要运用科学知识就能戳穿。
下列对纸片着火原因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特异功能”能使纸片着火B.趁人不注意点燃了纸片C.脸盆里有电子点火装置D.纸片上粘有着火点很低的某种物质7.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D.物质Y一定是单质9.(2015·河北)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A.硫B.木炭C.红磷D.蜡烛10.(2015·山东东营)PM2.5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对其几乎没有净化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9分)1.(杭州上城区期末)冬天,小金把放在阳台的“橡皮树”移入室内防冻,发现靠近窗台的绿色枝条都向窗户方向生长,如下现象与之不同类的是()A.郁金香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B.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C.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D.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2.(杭州经济开发区期末)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按行为的获得方式,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两大类。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描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B.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C.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D.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3.(杭州萧山区期末)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A.学习行为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4.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耗氧量的变化是()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C.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D.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5.(义乌四校月考)小芳安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主要产热的部位是()A.内脏B.内脏和肌肉、皮肤一起产热C.肌肉、皮肤D.内脏和肌肉、皮肤都没有产热6.健康的成年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鼠() A.进食量明显减少B.体重快速增加C.精神萎靡不振D.放入密闭小室,更易窒息死亡7.(绍兴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体的神经系统能控制体内激素的分泌B.触动含羞草,其叶片合拢,这属于反射活动C.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完成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8.(绍兴校级期中)当一个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针刺大腿,该伤者() A.会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B.会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C.不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到疼痛9.(乐清校级期中)下列现象与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10.(杭州萧山区期末)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幼年时缺乏,会患有呆小症B.水平放置的幼苗,其根是水平生长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D.条件反射比较高级,其结构基础与反射弧无关11.(乐清校级月考)小蔡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顺手去拿自己订的牛奶,突然手缩回来了,他发现今天的牛奶比平常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 下册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测试
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氮气B. 二氧化碳C. 稀有气体D. 氧气2.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3.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4.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A. 加入药品B. 收集气体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验满5.在下列条件中,哪一项用酒精煮沸褪色的叶遇碘变蓝色的是()A. 取自光照下的正常绿叶B. 取自光照下呈白色的叶片C. 取自放有二氧化碳吸收剂又密封的装置中的照光绿叶D. 取自遮光下的正常绿叶6.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
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 提供氧气B. 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C. 提供可燃物D.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固定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①②③④⑤B. ③①②⑤④C. ②①③④⑤D. ①③②④⑤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 B. C. D.9.按下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A. 氢气和水蒸气B. 氢气和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和氢气D. 一氧化碳和水蒸气二、填空题10.稀有气体的下列用途,分别利用了下列哪项性质?请用字母序号填空:A.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B.密度比空气小C.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D.难溶于水(1)灯泡里充入氩气________;(2)用氦气填充气球或汽艇________;(3)用于制造霓虹灯________;(4)电焊金属时用氩气做保护气________。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点燃酒精灯C. 制取氧气D. 用滴管滴加液体2.教材中的某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A)(第2题)A.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B. 探索燃烧的条件C. 制取P2O5D. 检验P2O5的性质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 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D.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4.节日期间商场里人很多,让人觉得闷热缺氧,此时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B)A. 1%B. 19%C. 25%D. 78%5.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6.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B)(第6题)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B)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铁固体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8.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
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A)(第8题)A. 甲吸气、乙呼气B. 甲呼气、乙吸气C. 甲、乙都吸气D. 甲、乙都呼气9.将25克A 物质和5克B 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含10克A 和11克C ,同时还含有一种物质D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D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A . 米粒B . 柳絮C . 细菌D . 一张A4纸的厚度2. (2分)下列各项实验(括号内为相应的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B . 验证硫酸铵溶液(取样,加氢氧化钠溶液)C . 检验CaO中混有的CaCO3溶液(滴加稀盐酸)D .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样,溶解,滴加酚酞)3. (2分)小明学习了叶片的结构后,很想进一步观察保卫细胞和气孔,你认为他最好选用()A . 小麦叶片的上表皮装片B . 小麦叶片的下表皮装片C . 小麦叶片的横切片D . 小麦叶片的纵切片4. (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 食物的腐烂C . 实验室制取氧气D . 红磷燃烧5. (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B .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C . 浓盐酸打开瓶盖,瓶口有白烟D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6. (2分)下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H为肺动脉。
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的是()A . 氧的浓度,肺静脉B . 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C . 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静脉D . 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7. (2分)化学方程式2R+2H2O+7O2═2FeSO4+2H2SO4中R的化学式是()A . FeSB . Fe2S3C . FeS2D . FeO8. (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操作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B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D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A . AB . BC . CD . D9. (2分)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A . 收集气体B . 验满C . 加入药品D . 检查装置气密性10. (2分)“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A . 降低了煤的着火点B . 升高了煤的着火点C .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D .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1. (2分)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A . 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 .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C .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 . 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环利用的12. (2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A . 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并产生氧气B . 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并产生淀粉C .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和淀粉D . 光合作用在有光无光时都能进行13. (2分)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 甲是“显微镜的操作”,该操作会使镜筒下降B . 乙是“膝跳反射”,可进一步研究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反射C . 丙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D . 丁是“食物能量的测定”,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可增加试管内的水的量14. (2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B . 汽油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C . 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D . 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15. (2分)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A .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 . 用嘴吹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D . 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16. (2分)元素R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它的氢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A . +(M−N)/18.5B . +(M+N)/18.5C . +(M-N)/37D . +(N-M)/3717. (2分)人体呼吸道能对吸人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①温暖②湿润③干燥④清洁。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
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磷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淡蓝色的火焰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火星四射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发白光2.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 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C. 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D. 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3.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箱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
去掉铝箱,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A. AB. BC. CD. D4.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 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可燃物B. 缺乏O2C. 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 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6.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能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总共有4种元素B.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没有单质出现C. 据图反应出Mo2C对CO没有起到吸附催化作用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第6题图第7题图第9题图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与普通铁在氧气中燃烧相似),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科学试卷第三章浙教版八年级下
八年级《科学》(下)单元考试第三章:植物和土壤班级姓名学号测试卷(十四)得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2 分)1.土壤中的生物是土壤的构成部分,主要有动物、植物和()。
A C .微生物B.细菌.真菌D.放线菌2.将一块润湿的土壤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并沿烧杯的壁向烧杯中灌水,我们发现有大批的气泡出现,这个现象说了然土壤中含有大批的(直到水面将土壤所有淹没为止,)。
A.空气 B .产生空气的物质C .氧气 D .动物3.在土壤固体物质中,约占土壤物质固体部分5%的物质为(A .水分B.空气C.腐植质D.矿物质4.土壤的形成正确的次序为()a.岩石的风化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c.出现丛林和草原,土壤最后形成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A . abcdB . bcadC . abdc D. cbad5.一般状况下土壤越肥饶,表层有一种常有生物的数目就特别多,这类生物是()A .蜗牛B.蚂蚁C.蝉的幼虫 D .蚯蚓6.以下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宽泛土壤污染的是()A.经过无害化办理的人畜粪便B.大批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D.施用适当石灰来改进酸性土壤7.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正常状况下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A .空气C .植物体自己制造BD土壤中的水.动物供给8.根的主要作用是(A .汲取水分和无机盐C .固定植物体D )B .固定和储藏养料.汲取水分和养料9.植物生长需要水分,但长久浸泡在水中的植物却会死亡。
这是因为植物过程中还需要()A .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10.以下构造不需要用显微镜就能察看到的是()A .根尖根毛区B.根尖分生区C .根尖伸长区D.根尖根毛11.杭州市乔司的甘蔗是杭州的土特产之一,假如要使甘蔗丰产,平常应该多施(A .钾肥)B.氮肥C.磷肥D.钙肥12.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浮水植物的气孔常散布于叶片的()A .反面B.正面C.两面均匀散布13.使植物体的茎不停长粗的构造是()D .不必定A .木质部C .形成层B.韧皮部D.生长区14.植物体经过根汲取来的水分中有多少是用于生命活动的(A .99% B.1%C.20%D.50%)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4 分)15.常常使用未经办理的人畜粪便和污水作肥料,会造成土壤的,并可致使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是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这是为了()A。
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B.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C。
防止营养流失D.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A.筛管 B.木纤维C.韧皮纤维D.导管3。
正在结果的黄瓜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
光合作用B瓜果的膨胀C。
经气孔散发D。
植株的生长4.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A.①②B。
②③C。
③④D.①④5.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A.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6.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A。
①和④B。
①和②C。
②和③D。
以上都是7.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
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8.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A。
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B.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C。
韧皮部细胞是活的细胞D.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9.近年来,我国四大海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赤潮”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近海养殖业和渔业的生产。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洋运输业的蓬勃发展B.含氮、磷等无机盐的废水大量排放C。
人类过度发展渔业D。
有毒废水的大量排放10长期使用含氮化肥的不良后果是()①土壤结构破坏;②水体富营养化;③土壤板结;④土壤缺锌、铁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片张开或闭合的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A。
叶片白天张开,晚上闭合B。
叶片白天闭合,晚上张开C。
叶片白天、晚上都张开D。
叶片白天、晚上都闭合12.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与植物的什么生理活动有关?()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
扩散作用13.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等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要保护草坪。
如果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的生长。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14.如右图所示,不久发现本来浸没土壤的液面下降,这个实验可证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中含有无机盐D,土壤的密度大于水15. 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只是由一些矿物质颗粒组成B.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C.土壤的肥力由疏松程度决定D.土壤只对植物起支撑作用16.俗话说:“水多会把植物淹死”,主要原因是()A.水太多,植物胀死 B.水太多,温度太低而冻死C.被淹部分二氧化碳太多而中毒D.被淹部分缺氧不能呼吸17.关于腐殖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B.腐殖质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营养C.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D.黑土中的腐殖质较少,黄土中的腐殖质较多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机盐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B.不同的作物需要肥料的情况不同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应该尽量多施肥料D.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不同19.下列关于根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毛分布在根尖结构中的根毛区B.一根根毛上分布着许多个细长的细胞C.根毛是根尖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长突起D.根毛的存在能增大根毛区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吸收20.生长在潮湿多雨、温度较高地区的植物,它的气孔开闭和蒸腾作用的情况是( )A .气孔张大,蒸腾作用加强B .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加强C .气孔张大,蒸腾作用减弱D .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二,简答题:( 每空1分,共30分)21.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在正中各挖一个大小、深浅相同的洞,然后在甲萝卜的洞内注入适量的浓盐水,在乙萝卜的洞内注入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甲萝卜洞内的液面 (填升高、下降。
下同),原因是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填大于、小于,下同)浓盐水的浓度,使细胞 水;而乙萝卜洞内的液面 ,原因是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清水的浓度,使细胞 水。
22.植物茎的韧皮部中有 ,能运输有机物;木质部中有 ,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双子叶植物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 ,所以茎能 。
23.目前海洋污染主要是局部海域出现“赤潮”,造成大量鱼虾死亡。
你认为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
而养殖的鱼虾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
24.如图所示是小娜同学学习土壤类型后所画的土壤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可判定土壤的类型应是 类土壤。
该土壤的3种矿物质颗粒的构成比例 它具有的特性是 。
因而该土壤 填“宜于”或“不宜于”)耕种。
25.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有 ,其中根的功能有 和 两项;而茎具有 和 的功能;叶具有的功能包括进行 作用等。
对根尖起保护作用的是 。
26.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图。
请分析回答:(1)A 、B 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较多的是 ,原因是。
(2)比较C 、D 的实验,你认为正确的是 ,原因是 。
27.如图为植物茎的结构图,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结构名称:A ; C . 。
(2)图中属于分生组织,细胞能不断分裂生长的是 (填字母)。
(3)筛管和韧皮纤维位于 (填字母)28. 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
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长短。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
1、2号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惟一不同的因素是 。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
(3)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则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 号花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29.在春天,剪取两段带叶的柳枝,对其中一根柳枝做如下处理:在距枝条下端1/3处用刀做一个纵向切口,切口长2厘米,从切口处慢慢剥离树皮,使其中的木花盆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2 壤土 +++ ++++ 3 沙土 +++ +++质部与树皮完全分离,剪掉一段木质部后使树皮复原,切口处用胶带粘住。
将两段枝条的下端剪成斜切口,分别插入甲、乙两个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中,放置于温暖干燥处,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段枝条的叶的变化。
试分析:(1)两瓶中枝条的叶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
(2)将两瓶中的柳枝切口以上部分进行纵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0.下表是花生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情况,请据表回答:(1)花生的各个生长阶段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阶段。
(2)花生的开花~结实阶段消耗水分最多,其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
开花结实(3)从上表中,你能获得什么结论?。
32.右表是一些常见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可知,一般植物叶的气孔分布状况是,这种结构对植物生活的益处是。
(2)浮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____,原因是。
答案一.选择题:1-5BACBD 6-10DDDBC 11-15ACCBB 16-20DDCBA二.21.升高小于失水下降大于吸小22。
筛管导管形成层长粗23。
(1)含磷化肥在大量使用(2)溶解氧剧降24。
壤土大致相同宜于25。
根茎叶固定土壤吸收水分支持输导光合作用根冠26。
A A内植物蒸腾作用散发水分 C 因为C装置只限制植物的蒸腾作用,D装置除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外,还包括盆中土壤里水分的散失27。
木质部韧皮部B C 28。
光照时间植物生长是否受到土壤种类的影响 3 三.29。
(1)甲瓶中柳叶的叶脉变成红色,乙瓶中柳叶的叶脉没有变红;甲瓶中的柳叶挺立,乙瓶中的柳叶萎蔫。
(2)甲瓶中的枝条被染红的部分是木质部的导管,而乙瓶中的枝条切口上部的木质部导管未被染红。
(3)说明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往上的运输是靠木质部的导管,而且茎的导管和叶的导管是相连通的。
30。
开花结果C 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32。
主要分布在下表面,使得叶片丢失的水分减少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面,因为上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便于向散发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