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设计一、引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治未病理念也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

中医养生理论提倡以预防为主,注重先发制人,防患于未然。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提升中医院的影响力和服务质量,我们提出了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

二、目标1.提供全面的治未病知识:通过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详细的治未病知识,包括中医养生、饮食调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提高用户对健康的认知水平。

2.提供个性化的养生方案:根据用户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将中医理论与个人实际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有针对性地调理自己的身体。

4.打造养生社区:在平台上建立养生社区,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养生经验和心得,交流养生知识,促进用户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平台功能设计1.治未病知识库:将中医养生、饮食调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整理成库,包括文章、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或浏览分类来获取相关知识。

2.养生方案生成器:用户填写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体质等,平台根据中医理论生成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并提供针灸、艾灸、按摩等小技巧的视频指导,帮助用户实施方案。

4.养生社区:建立用户注册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注册成为平台会员,发布养生心得、分享养生经验,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讨论,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活跃度、贡献度等给予相应的积分和奖励。

5.数据分析与报告:平台对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如血压、血糖、体重等,生成用户健康报告,并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和推荐,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四、平台建设与推广1.技术支持:与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平台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确保平台的流畅运行和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

2.内容策划与撰写:组建专业的内容团队,负责平台中相关知识的整理、策划和撰写,确保平台提供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4.推广与运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平台的推广,如线上线下宣传、社交媒体推广等,吸引用户注册和使用平台,同时加强对平台的运营和维护,不断提高用户体验。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我们将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一、需求分析1.1 目前中医院治未病服务的现状中医院作为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在传统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即使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也希望获得相关医疗服务。

中医院如何满足这一需求,提供治未病服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目标用户需求分析中医院的治未病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已经患有某种慢性病或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希望通过中医药理疗达到病情控制或康复的目的;另一类是健康人群,希望通过中医养生保健、预防疾病。

1.3 本平台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耗费一定的资金和人力。

然而,通过此平台提供的预防保健服务,有望在长远发展中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形成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对中医院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平台功能设计2.1 基本功能(1)在线预约:患者可通过平台随时预约中医药专家进行线上或线下诊治;(2)远程咨询:患者可通过视频、电话等途径进行远程咨询,并获得中医药专家的指导;(3)健康管理:平台将根据用户的健康数据及日常生活习惯,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方案;(4)康复指导:针对患病者,平台将提供详细的康复方案和指导。

(5)在线学习:用户可通过平台学习中医药知识和健康养生技巧。

2.2 拓展功能(1)慢病管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专门管理,对其病情进行远程监测与跟踪;(2)预防保健:提供定期健康咨询、体检结果解读、健康食谱推荐等服务;(3)在线问诊:用户可在平台上向中医药专家提出健康问题,获得专业建议;(4)药品购买:用户可直接在平台上购买中医药药品,并获得配送服务。

三、平台技术支持3.1 数据安全平台数据采用加密处理,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多样化,传统中医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

因此,建立一套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是迫切需要的。

二、项目目标1.整合中医资源:将各个中医机构、中医师傅的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中医医疗服务。

2.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每个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健康状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中医保健建议和医疗方案。

4.提升中医医疗水平:通过平台的建设,推动中医医疗技术的发展,并促进中医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三、项目实施方案2.资源整合:与各地的中医机构合作,将其资源整合到平台上,包括中医师傅的专业知识、诊所的空闲时间等。

3.医疗团队建设:组建一支专业的中医医疗团队,包括中医师傅、健康管理师等,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中医服务。

4.个性化服务:通过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中医保健建议和医疗方案。

6.支持系统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预约、挂号、支付等支持系统,提高用户的就医便利性和平台的运营效率。

7.数据分析和挖掘: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发掘出潜在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趋势,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医疗建议。

四、项目效益评估1.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通过整合中医资源和建立专业的医疗团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2.促进中医发展: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以推广和发展中医医疗技术,提升中医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提高健康意识和素养:通过提供中医养生知识和医疗建议,提高用户的健康意识和素养,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4.数据支持决策: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趋势,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决策支持。

五、项目推进计划1.前期准备:明确项目目标和建设方案,组建项目组织和团队。

2.平台建设:进行网站和APP的开发,建立用户数据库和支持系统。

3.资源整合:与各地的中医机构进行合作,整合其资源到平台上。

4.医疗团队建设:招募和培训中医师傅、健康管理师等,建立一支专业的中医医疗团队。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于预防治疗方面的需求。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阐述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平台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理论逐渐认可,尤其是在保健养生方面。

中医药渐渐成为了民间疗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中医治疗预防疾病的优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同时,近些年来,国家也对中医药事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中医药产业,如风险补偿机制等。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二、平台目标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的主要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流的预防保健服务,让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平台建设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是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

平台应该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专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大众提供健康调查和健康评估的功能。

平台还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医学知识库,提供医学参考资料。

同时,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和预约服务,并提供方便易用的用户界面。

(二)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需要医疗专业人才支持,平台建设主要聘请中医医生担任平台医疗服务的主要责任人。

为了培养更多的医疗专业人才,平台还应该组织中医健康专业培训,提升中医健康服务人才的素质,确保平台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三)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为了提高用户的健康体验,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

在平台建设前期,需要与多家中医医院、健康指导机构、药店和保险公司合作,并建立起强大社区网络和合伙医院网络,通过这些网络协调医源和用户,为用户提供一些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

(四)全面推广:平台的成立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和推广,平台建设后要进行全面宣传和推广,增加公众认知。

可以借助各大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增加知名度。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于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越来越重视。

与此同时,中医药健康产业也迅速发展,为保障公众的健康提供了更多可选的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建设一套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显得尤为必要。

一、建设目标1.打造一流的互联网中医药平台,提高公众参与度。

2.推广中医药健康知识,促进人们养生健康。

3.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提高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实现有效资源整合,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5.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度,为推动中医药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平台建设1.平台架构设计(1)功能模块设计a.公共模块:登录、注册、忘记密码、意见反馈等。

b.养生模块:针对不同群体的健康建议、食疗养生、运动健身等。

c.问诊模块:提供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等服务。

d.诊疗模块:提供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中医药临床指南、药品信息等。

e.社区模块:打造中医药健康社区,提供专业知识交流、经验分享等。

f.数据管理模块: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利用。

(2)技术架构a.后端技术选型:基于Java技术,采用Spring Boot、Mybatis等框架。

b.前端技术选型:采用Vue.js、Element UI、Echart等开源组件。

c.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确保数据持久化存储。

d.服务器部署:部署在云服务器上,采用IaaS模式。

2.平台建设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平台建设的目标和功能模块,并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2)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选定技术架构和相应的开源组件。

(3)平台设计:根据需求和技术选型,进行平台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4)开发实现:根据平台设计,进行软件的开发和实现。

(5)测试和上线:对于平台的模块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并进行上线部署。

三、平台运营1.推广与营销: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包括新媒体、微博、公众号等。

2024年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024年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024年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前言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了治疗疾病的方法,还有更重要的一项,那就是治未病。

治未病是指通过各种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强调以健康为中心,提高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

为了推进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我们计划在2024年建设一套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

二、平台目标1. 增强公众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和意识。

2. 提供全面有效的中医治未病服务。

3. 构建中医院治未病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平台功能1. 健康教育通过平台提供健康教育内容、培训课程等,增强公众对中医治未病的理解和认知。

包括中医保健知识、理疗、运动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2. 风险评估通过公众自愿填写相关问卷,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潜在疾病风险,以及预防、干预的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推荐合适的中医治未病服务。

3. 体检预约提供在线体检预约服务,方便公众预约体检,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4. 中医问诊提供在线中医问诊服务,让公众随时随地咨询中医师,获取中医治未病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5. 中医养生指导根据公众的身体状况和病症,提供针对性的中医养生指导和方案,包括中草药的使用、饮食调养等。

6. 治未病食谱提供各种中医治未病食谱,根据公众的个人情况推荐适合他们的食谱,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7. 互动交流提供在线社区,让公众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增加互动。

8. 健康档案为公众提供健康档案服务,记录个人的健康信息,包括体检记录、中医问诊记录等,方便管理个人健康。

四、平台建设1. 技术平台搭建建设一套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包括网站和移动端应用。

运用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平台的功能。

2. 数据采集与整合与各大医院、社区健康中心等合作,获取公众的健康数据,并将其整合到平台中,以便提供更加准确的治未病服务。

3. 专家团队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包括中医医生、公共卫生专家等,为公众提供专业的中医治未病服务。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未病之病,防治之策。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生活方式也逐渐趋向不规律、不健康,加上心理压力大,导致身体健康逐渐受到威胁。

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是人们现代生活的追求。

因此,中医保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选择。

二、建设目标1.构建一整套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便捷实用;2.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中医护理服务,提高医疗质量;3.降低人们接受中医治疗的门槛,更好的普及中医保健知识;4.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全民的健康保障。

三、建设步骤1.设计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包括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2.招聘具备中医背景的医生,并建立与系统的信息沟通平台;3.系统设置智能机器人,提供中医问诊与路线指导等服务,并设置完善的知识库;4.开展中医预约活动,接收市民预约请求,并严格把控医生的问诊质量;5.开展全民健康宣传教育推广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建议,并举办中医康复体验活动等;四、解决方案1.建立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包括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方便市民选择,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向客户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中医保健治疗服务;2.招聘专业中医师,提供线上普及中医健康知识及线下问诊、诊断、治疗以及康复服务,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3.系统设置智能机器人,为客户提供诊断时的指导,并根据客户健康状况向其推荐保健方案;4.对接医院实体诊所,引导客户进行进一步的治疗;5.举办中医康复体验活动,为市民提供系统的中医康复体验、康复训练及自我保健指导。

五、收益分析1.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更好的中医保健及诊疗解决方案;2.推动中医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3.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产品可信度,增加潜在患者收益;4.制定全民健康计划,将中医保健服务及知识推向全民,推动全社会健康水平提升。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1.中医保健服务和市民的接受程度有差异,此平台建设起来对于提升市民对中医的认可度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因此建议多做宣传;2.会存在信息积累不够丰富,推广难度大等问题,因此经验累积、合作中医机构的搭建等也需要同步进行;3.平台信息安全及私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未病先防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而中医的治未病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落实中医治未病服务,建设一个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以便更好地推广并落实中医治未病服务。

主要目标包括:1. 建设一个集中医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治未病服务平台。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在线预约与挂号、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功能。

3. 通过互联网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中医治未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三、项目内容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前端网站设计与制作通过前端网站,让用户更方便地了解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的各项基本信息及其相关服务。

前端网站需要包括整个平台的设计,性能优化,用户体验等。

2.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系统系统要求包括下列模块:预约挂号系统、健康咨询系统、健康管理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健康教育系统等,可以实现在线预约挂号、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多种功能。

系统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用户信息和请求,并保证系统的稳定和高效。

3. 大数据分析系统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需要建立一个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对用户的健康状况、病历信息以及健康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

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为中医治未病服务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四、项目流程1. 前期准备确定项目目标和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预算,确定各项任务的分工和时间表。

2. 系统设计设计整体架构,细化模块需求,确定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

3. 系统开发开发具体模块和功能,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范文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范文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范文.一、基本情况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某某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22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22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2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参考模板)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参考模板)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

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基本情况
xxx 中医院始建于1953 年。

经过60 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 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 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

于今年年底正
式开工建设。

我院于2011 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 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 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
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 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 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
(一)成立棊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江(棊江区中医院院长)
副组长:杨正弦(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苟洪娟(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棊江区中医院副书记)
王成虎(棊江区中医院副院长)
(棊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
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
(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棊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
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
副主任:封孝和(副咼级中医师)
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
(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

工作职责:负责加强对技术规范、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与考核评估方面的研究与指导。

三)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医务人员
主任:封孝和
中医护理:
医务人员:刘梅红、孙景云、陈瑞、钟廷刚、王思景、胡德成、
左询。

工作责职:负责健康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健康干预、中医回访
及成果转化。

四、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一)合理设置“治未病”服务区域
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的要求,“治未病科”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我院定位为集门诊、中医体质检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治未病科。

按照中医健康体检区、健康咨询指导区、健康干预调养区、健康宣教区合理划分区域,设健康信息采集室、中医体质辨识室、健康调养咨询门诊、肥胖门诊、失眠门诊、高血压门诊、糖尿病病门诊、传统疗法区、健康档案室、健康宣教室。

为满足以上条件,整合现有资源,将我院名中医馆及康复科二间治疗室共同打造成治未病科,将中医院本部门诊二楼打造成治未病分部。

11 月中旬完成装修,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功能满足治未病业务开展需求。

具体建设方案附后(附件1:2014 年中医院治未病科改造方案;附件2:治未病科中医药文化建设打造方案)
二)设备配置: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2014
年12 月10 日以前完成所需设备(四诊仪、中医经络检测仪、红外线热象检测设备、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电脑熏蒸治疗床、可调式微烟艾灸器、中药膏方包装机、茶饮包装机、中药煎煮壶及中药茶盒等)的招标采购工作。

具体配置名单附后(附件3:治未病科配置设备清单)
三)服务项目
除政策要求开展的服务项目以外,以点带面,有选择性重点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研究制定治未病工作流程。

将现代医学体检与中医健康检查发现
的阳性人群、慢病门诊及院内各临床科室中常见病多发病高危人群和体质偏颇人群和出院中医回访患者及时无缝转接至健康干预区,实施个性化的健康调养方案,提供饮食、药物、非药物、中医运动、心理等健康干预措施。

1、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医学体检结合,通过开展以下特色中医体质检测项目,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

1)中医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
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2)中医舌象、面象和脉象检测:通过脉诊、舌诊及面相的采
集和特征提取,为您诊断个人的体质,如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等,并提供给您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

(3)中医经络评估:可以依据人体的经络穴位,在短时间内反应
全身经络运行及内脏器官生理病理状况。

通过经络检测仪对人体十二条经脉进行检测,在病人无任何症状特征时,通过经络能量数据显示病变趋势和征兆。

(4)红外热像检测:该仪器是一种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
像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新医疗诊断设备,它把被诊断目标的温度信息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使其温度分布一目了然,与人体器官组织等正常温度图像比较进行诊断,可供医疗单位用于人体多种组织及器官的炎症、肿瘤、代谢异常及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

2、重点打造慢病门诊
通过对包括广东省中医院在内的多家单位的治未病中心的考察,现阶段围绕人群基数大,中医传统疗法疗效好的“失眠”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实施干预。

(1)针对失眠:开展针灸、音疗、药枕、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
失眠、中药沐足、药膳等干预手段;
(2)针对肥胖:开展耳穴疗法、电针、推拿、中医运动、熏蒸、穴位贴敷、药膳等干预手段;
(3)针对高血压:开展耳穴疗法、药枕、中药沐足、穴位贴敷、药膳、中医运动等干预手段。

(4)针对糖尿病:开展耳穴疗法、点穴、中药沐足、针灸、药膳、中医运动等干预手段。

3、重点打造传统疗法区(健康干预区):按《2013年版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的所有内容逐渐开展适合我们地区的技术。

如:针刺类技术、推拿类技术、刮痧类技术、灸类技术、中医肛肠类技术、骨伤类技术、气功类技术等。

五、“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步骤
(一)学习调研,成立组织。

(2014年10月1日〜2014年10
月30 日)
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学习,对中医“治未病”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分析,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梳理开展工作思路。

成立领导小组与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至先进地区考察,进行相关工作调查摸底,召开专题座谈会,制订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签定任务协议书, 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个人。

做好项目建设的动员和宣传工作。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 日)
1、按《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和管理指南(修订
版)》要求,治未病改建工程于2014年11月31日完成,包括治未
病科和治未病本院分部的建设,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2、按照治未病科评审标准要求培医务人员7名,其中主任
名(副主任中医师)、中医护理一人、中药师一人、技师三人,管理人员一名。

完成上述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学习和评审细则的培训工作。

3、设备于2014年11月第一周完成论证,11月底完招标采购
到位,于12月底完成所有设备的培训等工作。

(三)验收阶段(2015年1月1日〜1月15 日)
完成治未病科改建,设备设施完善后,进行验收整改。

合格后制
定相应流程,开展治未病工作服务。

二0 一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