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毒物是现代工业化的副产品,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毒性差异较大,经过工业生产后往往随着排放物、废气的形式进入环境中,对人类、生态和环境均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致癌物质是指能够引起某些器官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的化学物质,包括一些腐蚀性化学品、放射性元素、气体、液体和固体。

工业毒物中常见的致癌物质有苯、氯乙烯、氯丙烯、二硝基苯、多环芳烃等。

这些致癌物质能够破坏人体的DNA分子,导致细胞发生突变,最终引起癌症的发生。

许多工业生产从业人员接触过这些化学物质,他们的癌症发病率要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

2.有害物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工业毒物中的有害物质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许多工厂将危险化学品放在室内,没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工人的呼吸系统、肝脏和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导致肺癌、皮肤过敏等疾病。

3.化学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工业毒物中的许多有机化学物质可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感官、行为和情绪出现异常。

例如,苯并芘化合物、氯化苯胺、四氯化碳等化学品就能够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神经受损,导致心理疾病、中毒等症状。

4.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今天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夫妻的配偶存在受孕困难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与长期接触工业毒物有关。

许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生殖系统。

例如,苯、砷、镉、铅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都会影响人的精子质量、男性的生殖能力和女性的生育能力,甚至会促进染色体畸形的产生,增加婴儿先天性畸形出生的比例。

5.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各类器官的影响长期接触工业毒物的人群有可能出现各种器官的疾病。

例如,苯、氯化苯胺等有机物质会直接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长期接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导致人的呼吸系统感染,引起咳嗽、哮喘等疾病。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

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一、工业毒物概述工业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有机气体等。

这些毒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等。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毒物的工作者需要有相应的防护意识和技术来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二、常见工业毒物及其特性1.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易燃性和毒性,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重金属:具有毒性和蓄积性,如铅、镉、汞等。

3.有机气体:易燃易爆、对呼吸道刺激和中毒作用明显,如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三、防毒技术培训内容1.毒物的识别和分类:通过外观、气味、特性等方式识别常见工业毒物。

2.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佩戴:包括呼吸器、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装备的选择和正确佩戴方法。

3.急救处理:应急情况下的毒物接触处理方法和急救措施。

4.工作环境监测:学习使用监测设备对工作环境中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5.个人卫生: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四、防毒技术的重要性工业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防护意识和技术是保障工作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防毒技术培训,工作者能够提高对工业毒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五、结语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资料的编写旨在提升工作者对工业毒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工作者们能够重视防毒技术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以上是针对工业毒物与防毒技术培训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工作顺利,安全第一!。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吕昊南(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1002 学号:3100904037)摘要:工业毒物正在危害着我们社会群体以及生长生活环境,我们要辨识工业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工业毒物,毒物危害,工业毒物的防治措施,工业防毒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引言: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

化学品的广泛应用,人类生活已离不开化学品,同时人类受到化学品损害的危险也在增加。

我们应该怎样区别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避免毒物对人体,对环境造成危害是重中之重。

一.毒物与工业毒物的概念及分类:1基本概念1).毒物:(1)一般来说,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2)通常是指在小剂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有毒与无毒意义上是相对的:(1)毒物只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与毒性(2)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能出现毒害作用“毒物本身不是毒物,而剂量使其成为毒物”(德国医生帕拉塞尔士)2).生产性毒物(工业毒物):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作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

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中毒: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2.毒物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原料、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辅助原料。

2)按按化学结构分类:无机化合物一般按其理化特性来分类,有机化合物则按其结构式或官能团来分类。

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在某些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3)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麻醉性气体、溶血性气体、致敏性毒物。

4)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脏、肾脏二.毒物的危害1.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的。

工业毒物、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措施

工业毒物、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措施

工业毒物、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措施(1)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2)局部排气罩;3)排出气体的净化;4)个体防护。

(2)物理因素治理措施:
1)噪声、振动的控制措施:
一是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
二是消除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
三是加强个人防护。

2)电离辐射的防护:
一是外防护三原则: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二是内照射防护:围封隔离、除污保洁、个人防护。

3)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4)防暑降温措施:隔热、通风、个体防护。

(3)工厂防尘措施:湿式作业防尘;密闭、通风除尘。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2000字生产性毒物危害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的情况。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正确的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要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首先需要了解有害物质的特性和危害程度。

对于不同的有害物质,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和措施:1. 替代有害物质:有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替代来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选择更安全的替代品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

2. 封装和隔离:将有害物质封装或隔离起来,以防止其泄漏或扩散。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有害化学品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放置在专门设计的贮存室中。

3. 通风:通过有效的通风系统控制有害物质的扩散。

通风系统应能够将有害物质排除到室外,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4. 工程控制:采用工程控制方法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

例如,在化工厂中,可以采取合适的管道和设备设计,防止有害物质泄漏。

5. 个人防护装备:在无法避免或控制有害物质的情况下,应向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等。

工人在接触有害物质时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装备。

6. 培训和教育:对工人进行有害物质的正确使用和处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工人需要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并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这些物质,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另外,在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法规和标准: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是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基本要求。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来保护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2. 监测和评估:监测和评估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水平对于控制危害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应急准备: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有害物质泄漏和事故。

应急预案应包括适当的应急措施和培训。

4. 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工业毒物的防治措施

工业毒物的防治措施

题目:工业毒物的危害和防护措施科目: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学院:轻工化工学院班级:13级化工(3)班学号:3113001918姓名:陈超老师:叶飞日期:2015/12/8摘要:当某些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仅小的剂量就会与器官或组织发生一定的作用变化,打乱或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一些器官和组织发生暂时性或者持久性病变,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样的物质被称为毒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者产生的毒物被称为工业毒物。

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被称为职业中毒。

工业毒物的危害性很大,影响到了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所以对它的防范措施甚为重要。

关键词:工业毒物、职业中毒、危害性、防范措施一、引言:工业毒物一般以工业产品或者废弃物等形式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少量毒物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体的组织或器官,破坏人体器官或组织,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

一般情况下工业毒物常以物理形态存在。

随着不同的生产过程,在工业生产环境的空气中,工业毒物则以气体、雾和粉尘等多种形态存在,并可能污染工厂周围环境,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现在化工厂的毒物对工作人员以及居民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那么要怎样才能让我们生活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呢?这就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二、工业毒物的分类工业毒物可按多种方法予以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如金属、醇、酮等;2、按用途分类,如农药、有机溶剂等;3、按毒害作用分类,也可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加以区分,作用的性质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致癌性、致畸胎性、致敏性等等。

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可分为:肾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全身毒性等。

有的工业毒物主要有一种作用,有的则有很多种作用。

采用常用的毒物分类方法,即主要按毒害作用的性质和化学结构的方法分为:1、刺激性气体;2、窒息性气体;3、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4、有机化合物;5、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三、工业毒物的毒性评价"毒性"是毒物的剂量与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摘要: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及分类二、工业有害物质的主要污染途径三、工业有害物质对食品的影响四、预防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措施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正文: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及分类工业有害物质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性的化学物质。

这类物质主要包括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等),以及粉尘、有害气体、蒸汽、余热、余湿等。

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工业有害物质的主要污染途径1.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进入食品链,进而污染农产品和食品。

2.食品容器、装饰材料和生产设备、工具的污染: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或工具,导致食品接触有害物质。

3.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等携带有害物质,污染食品。

三、工业有害物质对食品的影响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食品后,人体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可能引发中毒、过敏、致癌等健康问题。

此外,有害物质还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导致土壤、水体等污染,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四、预防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措施1.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遵守法规。

2.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社会对工业有害物质污染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3.技术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

4.生产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生产过程,减少有害物质污染。

5.食品安全检测:加强对食品中工业有害物质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同时,还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绿色产业发展,严格限制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各种生产性毒物的使用和生产也日益增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

一、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性。

根据毒物的特性和作用方式,生产性毒物通常可以分为六类: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生物制品、物理因素、机械因素和行为因素。

在了解了具体的毒物种类后,我们需要了解其危害性,并掌握相关的应急措施。

二、改变工作方式和环境其次,我们需要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和环境来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

首先,要尽量使工作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到最低限度。

可以通过改变工作方法、采用低毒或无毒替代品等方法来降低危害。

其次,要改进工作环境,包括通风、净化、防护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对工人的危害。

三、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人在接触有害物质时,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服等。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穿戴适当,避免身体暴露在危险物质中。

另外,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害物质引起的健康问题。

四、培训和教育对于工人来说,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和正确的应对方法非常重要。

因此,企业和相关部门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认识和应急能力。

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危害性、防护措施等方面,帮助工人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严格执行安全规范企业需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确保工人在工作中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严禁违规操作和暴露在危险物质中。

此外,还应制定紧急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以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生产性毒物事故。

六、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备的正常运转对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非常重要。

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设备的安全性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三篇)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三篇)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化学毒物是指那些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和致癌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毒物及防护要点。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能溶解有机或无机物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醇类、醚类等。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长期接触或大量吸入这些溶剂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呼吸系统疾病和肝脏损伤等。

主要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安全眼镜和呼吸防护设备;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溶剂中。

2. 酸碱物质:强酸和强碱是常见的化学品,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它们可能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眼睛损伤和呼吸系统刺激。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酸碱防护手套、面罩或呼吸器;穿戴防护眼镜;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事故发生时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并寻求医疗救助。

3. 重金属: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密度和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常见的重金属中毒症候包括铅中毒、汞中毒和镉中毒等。

这些毒物容易通过食物、空气和水进入人体,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害和癌症等疾病。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定期测量工作环境中重金属浓度;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4. 气体毒剂:气体毒剂是指那些以气体形式存在且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氨气、氯气、硫化氢等。

这种毒剂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吸入或接触后可能导致眼睛、呼吸系统受损甚至窒息。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当气体泄漏时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求医疗救助。

5.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如铀、钚、放射性核素等。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辐射性疾病,如白血病、甲状腺癌等。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眼镜、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循正确的防护措施,如远离放射源、加强通风等;接触放射性物质后要及时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

总之,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在接触这些物质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

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

第一节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 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 (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 剂量或浓度。 (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 浓度。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的。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 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 是指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 浓度。 上述各种“剂量”通常是用毒物的毫克数与动物的每千克体重之比(即 mg/kg)来表示。“浓度”常用每立方米(或升)空气中所含毒物的毫克或 克数(即mg/m3、g/m3、mg/L)来表示。 除了上述的毒性评价指标外,下面的指标也反映了物质毒性的某些特点。如: (1)慢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多次、小剂量染毒而导致慢性中毒的最小剂量 (或浓度)。 (2)急性阈剂量(或浓度):是指一次染毒而导致急性中毒的最小剂量(或浓 度)。 (3)毒作用带:是指从生理反应阈剂量到致死剂量的剂量范围。
(3)毒物的联合作用 ①相加作用 ②相乘作用 ③撷抗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如高温条件可促进毒物的挥发,使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增加;环境中较高的湿度,也会增加 某些毒物的毒性 劳动强度大,则呼吸量也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排汗量增多,吸
。 收毒物的速度加快 。
(5)个体因素
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 。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弱,故不应参加 有毒作业;妇女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增强。 按职业禁忌症的要求分配工作。
第二节 工业毒物的危害
三、职业中毒对人体系统及器官的损害 1、神经系统 (1)神经衰弱症候群 (2)神经症状 2、血液和造血系统 (1)血细胞减少 (2)血红蛋白变性 (3)溶血性贫血 3、呼吸系统 (1)窒息 (2)中毒性水肿(3)中毒性支气管炎、肺炎 (4)支气管 哮喘 (5)肺纤维化 4、消化系统 经消化系统进入人体的毒物可直接刺激、腐蚀胃粘膜产生绞 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5、肾脏 出现蛋白尿、血尿、浮肿等症状 6、皮肤 皮肤接触毒物后,由于刺激和变态反应可发生瘙痒、刺痛、 潮红、癍丘疹等各种皮炎和湿疹

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概述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或有害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减少其危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包括替代、隔离、收集和处理等。

替代替代是指将有害物质替换成相对无害或更安全的物质。

这种措施可以通过改变工业生产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或采用新技术来实现。

替代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源头上减少毒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替代的具体措施包括:•更换生产材料:将有害物质用相对无害的替代品代替,如将有机溶剂替换为水性溶剂;•改进工艺:改变工业生产过程,减少有害物质产生,如使用封闭系统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采用绿色技术:利用环保技术或新兴技术,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替代措施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和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隔离隔离是指将有害物质与人员、环境隔离开来,避免其对人体和环境的直接接触。

通过合理的工艺布局和设备设计,可以将有害物质的产生、使用和处理过程与人员和环境相分离,减少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泄漏。

隔离的具体措施包括:•空气净化系统: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和处理,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有害物质存储和处理区域:将有害物质存储和处理区域与人员活动区域分开,设置相应的标识和防护设施;•密闭操作系统:采用密闭的操作系统,减少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散发。

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有害物质的扩散,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收集收集是指将工业毒物集中收集起来,防止其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和危害。

通过收集有害物质,可以减少其环境排放,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收集的具体措施包括:•废物分类和分装: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分装和标识,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处置;•废物储存和转运:将收集的废物储存在安全的容器中,定期清理和转运到专门的处理设施。

收集措施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散播,确保其安全地储存和处理。

处理处理是指将收集的工业毒物进行安全的处理和处置,以降低其毒性和危害性。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
等。
健康监护标准: 要求对接触工 业毒物的人员 进行定期的健 康检查,及早 发现和处理职
业病。
应急处理标准: 针对工业毒物 泄漏、事故等 紧急情况,制 定了相应的应 急处理措施和
标准。
监测标准
工业毒物监测的法律法规 监测标准的具体内容 监测标准的实施情况 监测标准的更新和修订
Part Five
工业毒物防治的科 研与技术发展

监测与报告制 度:要求企业 定期监测工业 毒物排放情况, 并向有关部门
报告
处罚措施:对 违反排放标准 和法律法规的 企业进行处罚, 严重者追究刑
事责任
健康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职业病 的前置条件、 范围、防治责 任等方面的内
容。
工业卫生标准: 针对不同工业 毒物制定了相 应的卫生标准, 包括毒物的浓 度、暴露时间
对社会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破坏
工业毒物对人类健 康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
工业毒物对社会的 安全和稳定的影响
Part Three
工业毒物的防治措 施
预防措施
工业毒物分类管 理:根据毒物的 性质和危害程度 进行分类,制定 相应的管理措施。
工业毒物监测与 控制:建立监测 系统,定期对工 业毒物进行检测, 确保其浓度在安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 准,限制工业毒物 的排放。
加强执法力度,对 违法排放工业毒物 的行为进行严厉打 击。
建立工业毒物信息 公开制度,加强公 众对工业毒物的监 督。
Part Four
工业毒物防治的法 律法规和标准
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毒物防治的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 等。
科研进展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范文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范文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范文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生产性毒物的危害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毒物一旦进入人体,会对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和生命威胁。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不可小觑。

这些毒物包括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它们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其对人体的直接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化学毒物进入人体后,会对各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呼吸系统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免疫系统受损等。

而放射性物质则可能导致DNA损伤和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这些危害都是无法逆转的,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为了预防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和工厂应该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尽量减少毒物的产生和排放。

通过改良工艺、采用环保设备等方式,可以降低毒物的生成量,进而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此外,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对于毒物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培养其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个人也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首先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保持清洁且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次,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面罩、手套、防护服等,以防止毒物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此外,如果从事高风险职业,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生产性毒物的排放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监管机构应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并加强对于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于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普及防护知识,提高公众对于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认识度。

总体而言,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无处不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危害,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预防措施的实施和管理。

工业防毒技术

工业防毒技术
• 铅是全身性毒物,早期出现神经衰弱,严重时引 起神经性病变、贫血和脑病等。
15
• c.铬(Cr) •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 7.20 ,熔点 1900℃。氧化缓慢,耐腐蚀。溶于盐酸、热硫 酸。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 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 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汞 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 14 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 b.铅(Pb)
• 银灰色软金属,延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 327℃。加热至 400 ~ 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 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 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 机酸和碱液。
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这类毒物还能
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贫血,也可直接引起肝、 肾和膀胱等脏器的损害。
18
• c.有机氟化合物
• 有机氟化合物主要包括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六 氟丙烯、八氟异丁烯等。这些化合物都是无色、无臭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沸点低。有机氟化合物的中毒 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毒气被吸入后,作用于肺脏引起 肺炎、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并能作用于心脏引起 中毒性心肌炎。 • d.有机磷农药
5
3. 常见的工业毒物
• A:刺激性气体
• a.氯气(Cl2) • 黄绿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 2.45倍,沸点- 34.6℃。易 溶于水、碱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高压下液氯 为深黄色,密度为1.56。化学性质活泼,与一氧化碳作
用可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
• 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局部刺激。主要损害 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 和支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 吸入浓度为2.5mg/m3时,致死。

工业毒物的措施

工业毒物的措施

工业毒物的措施概述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毒物的排放和危害也日益增加。

工业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工业毒物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工业毒物的排放量和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措施,包括环境监测与管控、源头控制、处理和处置、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

环境监测与管控环境监测是了解工业毒物污染状况和评估其危害的关键步骤。

通过建立监测点、采集环境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工业毒物的浓度分布和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情况。

同时,监测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以评估工业毒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基于监测结果,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控系统。

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工业毒物的排放和危害。

此外,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管控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管控策略,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减少工业毒物排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设备和材料选择,可以降低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例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低毒、无毒的替代品,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工业毒物的产生和排放。

此外,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也是源头控制的关键。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员工的环境意识和培训,建立工业废物的分类和回收机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业毒物的产生和排放。

处理与处置除了源头控制,工业毒物的处理和处置也是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工业毒物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通过分离、过滤、沉淀等方式来除去有害物质。

化学处理则通过氧化、还原、中和等化学反应来转化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

生物处理则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来分解和转化有害物质。

对于无法处理的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置。

常见的处置方式包括安全填埋、焚烧和化学固化等。

安全填埋是将有害废物埋入地下,以防止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进一步危害。

工业毒物危害和预防措施

工业毒物危害和预防措施

工业毒物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第一节概述1.1 定义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和生产的某些物质侵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人体的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这种物质称为工业毒物。

1.2 形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气、雾、烟或粉尘等形态污染生产环境中的空气,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

⑴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⑵蒸气。

由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

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碘蒸气。

⑶雾。

混悬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

如喷漆时形成的含苯漆雾,电镀铬和酸洗作业时所形成的铬酸雾和硫酸雾。

⑷烟尘。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烟状固体微粒,系某些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时产生的蒸气逸散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

如炼铜所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铅时所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等。

⑸粉尘。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大于0.1μm的固体微粒,多为固体物质在机械粉碎、碾磨、打砂、钻孔时形成,或将粉状原料、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混合、过筛、包装、运输时可有粉尘飞扬。

如制造铬催化剂时的铬酐尘,包装塑料粉料中的塑料尘等。

1.3 分类工业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毒物来源分,有的按进入人体途径分,有的按毒物作用的靶器官分类,目前最常用的是按化学性质及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一般分为:⑴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的一类。

如铅、汞、锰、砷、磷等。

⑵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

⑶强酸和碱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⑷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等。

⑸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氦、氖、氩、氮等。

⑹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又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肪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醛类、酚类、醚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⑺农药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硫等。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

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摘要:1.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和种类2.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3.工业有害物质的来源和传播途径4.如何减少和预防工业有害物质的危害正文:一、工业有害物质的定义和种类工业有害物质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危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种类繁多,包括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等)、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粉尘、有害气体、蒸汽、余热、余湿等。

二、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它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进而影响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其次,工业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它们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等。

三、工业有害物质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工业有害物质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垃圾等。

在工业生产中,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和生产废物。

例如,冶金、化工、制药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通过排气管、污水排放口等途径进入环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如何减少和预防工业有害物质的危害为了减少和预防工业有害物质的危害,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排放进行严格管控。

2.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采用无毒、低毒的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3.加强企业环保意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4.对工业废物进行合理处置,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5.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业区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6.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工业有害物质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总之,工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吕昊南(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1002摘要:工业毒物正在危害着我们社会群体以及生长生活环境,我们要辨识工业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工业毒物,毒物危害,工业毒物的防治措施,工业防毒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引言: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

化学品的广泛应用,人类生活已离不开化学品,同时人类受到化学品损害的危险也在增加。

我们应该怎样区别毒物,以及控制毒物,避免毒物对人体,对环境造成危害是重中之重。

一.毒物与工业毒物的概念及分类:1基本概念1).毒物:(1)一般来说,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2)通常是指在小剂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条件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乃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有毒与无毒意义上是相对的:(1)毒物只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人体才具与毒性(2)任何物质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能出现毒害作用“毒物本身不是毒物,而剂量使其成为毒物”(德国医生帕拉塞尔士)2).生产性毒物(工业毒物):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作生产性毒物或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

中毒:有毒物质在体内起化学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中毒。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

急性职业中毒: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2.毒物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原料、中间产物、最终产物、辅助原料。

2)按按化学结构分类:无机化合物一般按其理化特性来分类,有机化合物则按其结构式或官能团来分类。

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在某些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3)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麻醉性气体、溶血性气体、致敏性毒物。

4)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肝脏、肾脏二.毒物的危害1.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的。

1)职业中毒中,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的;2)生活中,毒性物质则是以呼吸道侵入为主。

注意:职业中毒时经消化道进入人体是很少的,往往是用被毒物沾染过的手取食物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毒物冲入口腔造成的。

2.中毒原因: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多数情况下不能用单一原因来解释。

常见中毒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设备方面:1)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备;2)密闭通风排毒设备效果不好;3)设备检修或抢修不及时;4)因设备故障、事故引起的跑、冒、滴、漏或爆炸。

(二)个体方面:1)没有个人防护用品;2)不使用或不当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缺乏安全知识;4)过度疲劳或其它不良身体状态;5)有从事有害作业的禁忌证。

(三)安全管理方面:1)化学品无毒性鉴定证明; 2)化合物成分不明; 3)化学品来源不明;4)化学品贮存或放置不当; 5)化学品转移或运输无标志或标志不清。

(四)化学品管理方面“1)没有安全操作规程; 2)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或执行不当; 3)没有安全警告标志或保障装置; 4)缺乏必要的安全监护。

3.毒性毒理作用:1)对酶系统的破坏生化过程构成了整个生命的基础,而酶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毒物可作用于酶系统的各个环节,使酶失活,从而破坏了维持生命必需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中毒症状毒物作为基质的同类物,不断与之竞争同一种酶分子上的同一部位,产生竞争性抑制。

比如丙二酸与乳酸是同类物,丙二酸则能抑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2)对DNA和RNA合成的干扰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由双股螺旋结构的DNA分子构成的。

长链DNA储存了遗传信息。

DNA的信息通过信使核糖核酸(RNA)被转录,最后翻译到蛋白质中。

毒物作用于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产生致突变、致畸变、致癌作用。

遗传突变是遗传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突然变异,产生一种表型可见的变化。

化学物质使遗传物质发生突然变异,称为致突变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是在DNA分子上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变了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造成某些遗传特性的丢失。

染色体畸变是把DNA中许多碱基顺序改变,造成遗传密码中碱基顺序的重排。

DNA的结构改变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在显微镜下就可以检测出染色体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化。

当毒物作用于胚胎细胞,尤其是在胚胎细胞分化期,最易造成畸胎。

致癌毒物与DNA原发地或继发地作用,使基因物质产生结构改变。

通过基因的异常激活、阻遏或抑制,诱发恶性变化,呈现致癌作用。

3)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组织学检查发现,组织毒性表现为细胞变性,并伴有大量空泡形成、脂肪蓄积和组织坏死。

组织毒性往往并不首先引起细胞功能如糖原含量或某些酶浓度的改变,而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

在肝、肾组织中,毒物的浓度总是较高,因此这些组织容易产生组织毒性反应。

如溴苯在肝脏内经代谢转化为溴苯环氧化物,与肝内大分子共价结合,导致肝脏组织毒性。

4)对氧的吸收、输运的阻断作用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氢、氮、氩、氪、甲烷等,当它们含量很大时,使氧分压相对降低,机体呼吸时因吸收不到充足的氧气而窒息。

刺激性气体造成肺水肿而使肺泡气体交换受阻。

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一旦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则失去了正常的携氧能力,造成氧的输运受阻,导致组织缺氧。

硝基苯、苯胺等毒物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高铁血红蛋白,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硫化血红蛋白,砷化氢与红细胞作用造成溶血,使血红蛋白释放。

这些作用都使红细胞失去输氧功能。

三.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工业中毒一般属于法定职业病。

病人享受有关劳保待遇,诊断时应结合职业史、病史、临床检查、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要做好鉴别诊断。

其治疗方法可大致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有些毒物中毒机理明确,并有特效的排毒或解毒药物,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有些中毒缺少特效疗法,则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对于急性中毒,首先要注意做好急救处理。

(一).具体技术措施如下: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质在化工生产中采用替代技术,从原材料、辅料开始,用无毒替代有毒物料,用低毒代替剧毒物料,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

2、现代一门“绿色化学”课程:“绿色化学”定义: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有害的原料、产物、溶剂和试剂的产生和应用。

这是现代社会所需要而产生的领域。

它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达到目的:(1)绿色原料(2)绿色溶剂(3)绿色催化剂(4)原子经济反应(5)绿色化学品(6)绿色能源(7)绿色化工生产3、采用危险性小的工艺高温高压:改成采用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生产,减少泄漏点等4、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5、隔离操作和自助操作(二).为防止工业中毒发生,可具体采取如下措施:1)改革工艺技术,提高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密闭程度和生产场所的通风,严格防止跑、冒、滴、漏的现象。

2)采用防护器材,如在毒物浓度比较高的特殊环境中,可使用防毒面具等。

3)对工厂加强卫生监督,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教育,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4)从事接触工业毒物作业的工人要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就业禁忌症及毒物吸收状态,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对于毒物作业工人,提供保健膳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保护易受毒物损害的器官。

c. 个人防护措施:1.呼吸防护(1)过滤式防毒呼吸器(2)隔离式呼吸器2.皮肤防护依据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等使皮肤不外露。

3.消化道保护:毒从口入,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吃饭或吃零食,包括在实验室。

(三).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1.救护者的个人防护救护者在进入危险区抢救之前,首先要做好呼吸系统和皮肤的个人防护,佩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

进入设备内抢救时要系上安全带,然后再进行抢救。

否则,不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致使中毒事故扩大。

2.切断毒物来源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1)转移中毒者(2)清除毒物①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

②立即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除皮肤表面的化学刺激性毒物,冲洗时间要达到15~30min左右。

③如毒物系水溶性,可用大量水冲洗或中和剂冲洗。

非水溶性刺激物的冲洗剂,须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或抹去污染物,再用水冲洗。

④对于黏稠的物质,用大量肥皂水冲洗,要注意皮肤皱褶、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物。

⑤较大面积的冲洗,要注意防止着凉、感冒。

⑥毒物进入眼睛时,应尽快用大量流水缓慢冲洗眼睛15min以上,冲洗时把眼睑撑开,让伤员的眼睛向各个方向缓慢移动。

4.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中毒者若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压背式、振臂式、口对口(鼻)式三种。

最好采用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法。

同时针刺人中、涌泉、太冲等穴位,必要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或“洛贝林”)。

5.及时解毒和促进毒物排出发生急性中毒后应及时采取各种解毒及排毒措施,降低或消除毒物对机体的作用。

如排尿、催吐或洗胃、防止吸收、缓解剂、吸氧等。

四.工业防毒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一)有害废气的生物净化根据传统的气体吸收双膜理论,荷兰学者认为生物化学法净化处理一般有三个过程1、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水接触,并溶解与水,完成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的过程。

2、有机污染物组分溶解于液膜后,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被微生物所吸附;3、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的代谢产物一部分进入液相,一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

废气中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需在不同的微生物类群作用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去除。

根据营养来源分,能降解气态污染物的微生物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

(二)工业毒物控制技术的发展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定义及产生背景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等。

是利用化学的进步来防止化学过程污染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利用一系列的原理与方法来降低或除去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更加环境友好。

(2)绿色化学研究原则1、预防环境污染2、原子经济;3、无害化学合成;4、设计安全化学品;5、使用安全溶剂和助剂;6、提高能源经济性;7、使用可再生能源;8、减少衍生物;9、新型催化剂的开发;10、降解设计;11、预防污染重的实时分析;12、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安全工艺。

防毒教育措施对职工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让职工既明白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又了解这些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而使职工主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积极学习和总结防毒先进经验,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