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分析与基因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基因概念的发展
• 1955年,Benzer的顺反子学说。基因是一 个作用单位,但基因是可分的 。
• 60年代,Jacod 和 Monod:操纵子模型,基 因在功能上是有差别的。
• 断裂基因,重叠基因,跳跃基因,假基因 等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基因的内容。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rII’突变体
混合感染
rII’’突变体
E .coli k()
互补作用 细胞裂解释放 出子代噬菌体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无互补作用 细胞不裂解无子 代噬菌体释放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Benzer’s map of the rII region generated from crosses of 60 different mutant T4 strains.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2)缺失作图
点突变(point mutation):核苷酸对发生了改变 缺失突变(deletion mutation):缺失了相邻的许多
核苷酸对。
二
点突变:
者
单个位点;
的
区
可以回复突变,
别
与基因内其它位点突变
重组恢复野生型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缺失突变: 多个位点; 不能回复突变;
第一节 噬菌体的遗传重组分析
一、噬菌体的表型与突变型(T2噬菌体) 形态 :
野生型(r+):噬菌斑小(约1mm),边缘模糊 突变型(r):噬菌斑大(2mm以上),边缘清晰 宿主范围: 野生型(h+):侵染 E. Coli B,噬菌斑半透明 突变型(h):侵染 E. Coli B 和B/2,噬菌斑透明
二、顺反效应与互补
1、反式互补
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连锁基因。Arg1、Arg2
Arg1+ Arg2- × Arg1- Arg2+
(突变型)
(突变型)
Arg1+ Arg2- / Arg1- Arg2+ 异核体(野生型)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反式(trans): 两个突变座位分属同源 染色体的两个染色体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三、噬菌体T4 rII 突变型作图
Benzer分析了3000多个T4 rII突变型, 都具有相同的表型,这些突变是是属于一 个基因还是多个基因 ?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1)重组作图
• 利用重组法进行重组测验,计算各种突变型的重 组值。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Arg1- +
顺式(cis): 两个突变座位位于 同一条染色体。
Arg1- Arg2-
+
Arg2-
野生型
+
+
野生型
互补(complementation):不同对的两个基因在功能 上可以弥补对方的缺陷,这两个突变型称为互补。
反式与顺式的表型效应相同(野生型),表明 这两个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结构单位:交换只能发生在基因之间 突变单位:整体突变,成为等位基因 功能单位:产生特定的表型效应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基因概念的发展
• 1944年 Avery:遗传物质是DNA。 • 1944年 Beadle: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
发展一基因一多肽学说 • 1953年 Wateon和Crick:DNA双螺旋模型。 • 基因是具有一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d8-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两
反式
种
Arg1- +
情
况
+
Arg2-
比
野生型
较
ad16-
+
+
ad2-
? 突变型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顺式
Arg1- Arg2-
+
+
野生型
ad16- ad8-
+
+
野生型
• 应将 ad16和 ad 8看作是一个基因内的两个位点, 基因是一个作用单位,只有保持基因的完整,才 具有正常的功能。
h r+、h +r :亲本类型 h+ r+、h r :重组合类型
双重感染: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某一菌株
h+ r+ h- r+ h+ rh- r-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二、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重组值计算:
重组噬菌斑数
重组频率 =
* 100%
总噬菌斑数
(h+r+ + h-r-)
=
* 100%
(h+r- + h-r+ + h+r+ + h-r)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透明,小
半透明,大
h r+
h+ r
↘
↙
E. Coli B
↓释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噬菌斑
↓感染 E. coli B + E. Coli B/2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出现的4种噬菌斑
噬菌斑类型 推导基因型
透明,小 半透明,大 半透明,小 透明,大
h r+ h+ r h+ r+ hr
不与另一基因组内缺失 区的点突变之间重组
缺失作图原理
• 将待测的突变型与已知的系列缺失突变型 进行杂交,观测重组结果。
1、凡是能和某一缺失突变型进行重 组的,突变位点不在缺失范围内;
2、凡是不能和某一缺失突变型进行 重组的,突变位点位于缺失范围内。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待测突变型与已知缺失突变系列( A –D)杂交
一、 基因的经典概念及发展
1865年 Mendel:遗传因子 1903年 Sutton 和 Boveri: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1909年 Johanssen:基因 1910年—40年代, Morgan 建立基因学说。提出了
“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基因的经典概念
1、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基因在染色上呈直线排列 3、 基因的 “三位一体” 概念
待测突变
缺A
失 突
B
变C
系
列D
a
bcd e
杂交结果
r+ r+ no r+ no r+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未知突变点所在区域 (c)
Benzer把rII区划分为47个片段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优点:较重组作图杂交次数少。 同时,精确度较高。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第二节 基因精细结构分析
Arg1- +
+
Arg2-
野生型
Arg1- Arg2-
+
+
野生型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2、反式不互补
• 曲霉菌多种腺嘌呤营养缺陷型。如ad 16、ad 8
ad 16+ × +ad 8
ad-
ad16-
ad 16+ / +ad 8(异核体)
ad-
缺陷型:99.86% 不互补 → 等位基因
野生型:0.14% ?交换 → 非同一位置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反式
Arg1- +
基因概念的发展
• 1955年,Benzer的顺反子学说。基因是一 个作用单位,但基因是可分的 。
• 60年代,Jacod 和 Monod:操纵子模型,基 因在功能上是有差别的。
• 断裂基因,重叠基因,跳跃基因,假基因 等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基因的内容。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rII’突变体
混合感染
rII’’突变体
E .coli k()
互补作用 细胞裂解释放 出子代噬菌体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无互补作用 细胞不裂解无子 代噬菌体释放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Benzer’s map of the rII region generated from crosses of 60 different mutant T4 strains.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2)缺失作图
点突变(point mutation):核苷酸对发生了改变 缺失突变(deletion mutation):缺失了相邻的许多
核苷酸对。
二
点突变:
者
单个位点;
的
区
可以回复突变,
别
与基因内其它位点突变
重组恢复野生型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缺失突变: 多个位点; 不能回复突变;
第一节 噬菌体的遗传重组分析
一、噬菌体的表型与突变型(T2噬菌体) 形态 :
野生型(r+):噬菌斑小(约1mm),边缘模糊 突变型(r):噬菌斑大(2mm以上),边缘清晰 宿主范围: 野生型(h+):侵染 E. Coli B,噬菌斑半透明 突变型(h):侵染 E. Coli B 和B/2,噬菌斑透明
二、顺反效应与互补
1、反式互补
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连锁基因。Arg1、Arg2
Arg1+ Arg2- × Arg1- Arg2+
(突变型)
(突变型)
Arg1+ Arg2- / Arg1- Arg2+ 异核体(野生型)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反式(trans): 两个突变座位分属同源 染色体的两个染色体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三、噬菌体T4 rII 突变型作图
Benzer分析了3000多个T4 rII突变型, 都具有相同的表型,这些突变是是属于一 个基因还是多个基因 ?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1)重组作图
• 利用重组法进行重组测验,计算各种突变型的重 组值。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Arg1- +
顺式(cis): 两个突变座位位于 同一条染色体。
Arg1- Arg2-
+
Arg2-
野生型
+
+
野生型
互补(complementation):不同对的两个基因在功能 上可以弥补对方的缺陷,这两个突变型称为互补。
反式与顺式的表型效应相同(野生型),表明 这两个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结构单位:交换只能发生在基因之间 突变单位:整体突变,成为等位基因 功能单位:产生特定的表型效应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基因概念的发展
• 1944年 Avery:遗传物质是DNA。 • 1944年 Beadle: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
发展一基因一多肽学说 • 1953年 Wateon和Crick:DNA双螺旋模型。 • 基因是具有一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d8-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两
反式
种
Arg1- +
情
况
+
Arg2-
比
野生型
较
ad16-
+
+
ad2-
? 突变型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顺式
Arg1- Arg2-
+
+
野生型
ad16- ad8-
+
+
野生型
• 应将 ad16和 ad 8看作是一个基因内的两个位点, 基因是一个作用单位,只有保持基因的完整,才 具有正常的功能。
h r+、h +r :亲本类型 h+ r+、h r :重组合类型
双重感染: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某一菌株
h+ r+ h- r+ h+ rh- r-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二、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重组值计算:
重组噬菌斑数
重组频率 =
* 100%
总噬菌斑数
(h+r+ + h-r-)
=
* 100%
(h+r- + h-r+ + h+r+ + h-r)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透明,小
半透明,大
h r+
h+ r
↘
↙
E. Coli B
↓释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噬菌斑
↓感染 E. coli B + E. Coli B/2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出现的4种噬菌斑
噬菌斑类型 推导基因型
透明,小 半透明,大 半透明,小 透明,大
h r+ h+ r h+ r+ hr
不与另一基因组内缺失 区的点突变之间重组
缺失作图原理
• 将待测的突变型与已知的系列缺失突变型 进行杂交,观测重组结果。
1、凡是能和某一缺失突变型进行重 组的,突变位点不在缺失范围内;
2、凡是不能和某一缺失突变型进行 重组的,突变位点位于缺失范围内。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待测突变型与已知缺失突变系列( A –D)杂交
一、 基因的经典概念及发展
1865年 Mendel:遗传因子 1903年 Sutton 和 Boveri: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1909年 Johanssen:基因 1910年—40年代, Morgan 建立基因学说。提出了
“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基因的经典概念
1、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基因在染色上呈直线排列 3、 基因的 “三位一体” 概念
待测突变
缺A
失 突
B
变C
系
列D
a
bcd e
杂交结果
r+ r+ no r+ no r+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未知突变点所在区域 (c)
Benzer把rII区划分为47个片段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优点:较重组作图杂交次数少。 同时,精确度较高。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第二节 基因精细结构分析
Arg1- +
+
Arg2-
野生型
Arg1- Arg2-
+
+
野生型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2、反式不互补
• 曲霉菌多种腺嘌呤营养缺陷型。如ad 16、ad 8
ad 16+ × +ad 8
ad-
ad16-
ad 16+ / +ad 8(异核体)
ad-
缺陷型:99.86% 不互补 → 等位基因
野生型:0.14% ?交换 → 非同一位置
C 干建平 黄冈师范学院遗传学
反式
Arg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