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师爱
我们在歌颂母爱伟大的同时,也在赞扬师爱的无疆,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可是我们老师要如何去爱学生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爱。
过去常说,老师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次,陆士桢教授到一个学校,有几个学生说:“跟我妈一样?我有一个妈就够烦的了,给我弄四个妈,不让我们活了!”现在小学老师中女教师居多,她们对学生也充分显现出无私的爱,但没有分清我们的孩子需要哪种爱,使得学生在家中和学校得到的爱过于沉重,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朋友之爱,老师首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学生做朋友,孩子会感到他们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会更尊重老师,对他们健康成长起到好的推动作用,也会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特殊家庭的孩子:
一、单亲家庭的孩子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百万之多。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
案例:2002年,在长沙做外贸生意的周学军和妻子离婚,当时他们的儿子只有4岁,他要了孩子的抚养权。妈妈离开后,孩子经常半夜醒来哭着要找妈妈,为安慰儿子,周学军每晚都给他讲故事、
唱歌。他发现儿子对《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很敏感,但从来不唱,而别人唱时,他听了会泪流满面。儿子上小学后,性格更加内向、孤僻,经常发呆,考试成绩总是不好。老师找他谈话,他竟反问老师:“难道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吗?我妈妈不管我了!”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他感到很自卑。一次他跟小朋友打架了,回家后对爸爸说:“xx的妈妈会帮他说话,我为什么没有妈妈?”这两件事让周学军深感震撼。
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他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存在偏差,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
对于这些孩子,首先我们要让家长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这就要求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疾风骤雨中也能健康成长。在学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和这些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戏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让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留守儿童
曾几何时,“留守儿童”这个词开始频频地出现在各大报纸、各种教育杂志上;曾几何时,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留守儿童;曾几何时,留守儿童如何教育摆在了我们每位老师的面前。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老师就有意无意地担当起了家长的角色,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一
个严肃的问题:对于这些丧失父母亲情的孩子,我们要如何去教育、如何去爱?
留守儿童教育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领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落到实处。亲情之爱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丧失亲情会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后果,留守儿童更多地暴露在逐渐恶化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孩子社会化的严重扭曲。如果我们老师教育不当或给予他们的爱和关注不够,那么,这些离开了爸妈的亲情的怀抱,本还处于需要父母倍加呵护与特殊关爱时期的幼小生命,在孤独无助的留守生涯里,像一丛蓬生而起又自生自灭的野草,呈现出枯荣由天的悲凉景象。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孤寂,我们要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真实的爱。我们要通过家访去了解孩子的实际生活情况,平时生活上,要更多地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在一些细节上给予爱护和帮助。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给孩子找一个代理爸爸、代理妈妈,给他以情感上的补偿。作为老师要时常跟家长进行沟通,电话联系或者是网络联系,甚至是视频通话,提醒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增加亲情。要和学校进行定期的沟通,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进行校级层面的系统的部署,并向社会呼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体系。我们要对他们的几个方面尤其要注意:安全问题、生活问题、本人性格问题、与家长的沟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需要长时间
的坚持,需要实在而漫长的探索,但作为一名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能为留守儿童共同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总之,天下的孩子是一样的,每个孩子需要老师的关爱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精神上的,有的是物质上的,而对我们老师而言,对孩子的关爱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也不一定会有回报,但只要是真诚地关心孩子,孩子们的心底就会留下美好的回忆,也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