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术语【土鳖版】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术语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033885728e9951e79b89274a.png)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术语表现方式:想象联想象征反衬对比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材料安排技巧:主次详略线索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
要答好这类题目,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外,掌握使用一定的鉴赏术语是非常必要的,而准确运用答题程式,尽量接近标准答案则是抓高分的关键。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题的阅卷工作,深感答题中鉴赏术语的使用和规范答题程式的重要。
下面具体谈谈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问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一定帮助。
首先要了解“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和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①首段(末段)的作用②文中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③修辞的作用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⑤表达手法及其作用⑥不同人称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掌握答题模式。
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例3.(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例4.(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
高考前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及术语整理(有用)
![高考前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及术语整理(有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9abbb6dd3383c4ba4cd214.png)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和术语(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 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段的作用:A内容:交代XX,点明题旨,表达XX感情+B结构+C表达效果上(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178867db4daa58da0114aab.png)
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表现手法及作用
手法
含义
作用
抑扬结合
“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顺序
交代清楚明白
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小说中,塑造形象,表达主旨。
1.引出需要阐发的事理。
2.作为事理的材料论据。
7、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发现铁钉变红了。3.使阐发的事理形象生动。
6、你还知道哪些环境问题?它们都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影响?倒叙
5、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哪些好处?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文章(段落)结尾
答:放大镜的中间厚,边缘薄,光线在透过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因此会把物图像放大。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强调了+加强语气
排比
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用排比说理,可把论点阐明得更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插入某一事件:①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能模板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20feae1cc22bcd127ff0c56.png)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能模板一、常用术语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4dfd7533c1ec5da50e270de.png)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能模板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c3251ab524de518974b7d34.png)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能模板一、常用术语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 一) 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二) 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 ( 时间或空间 )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 ( 指拟人 ) ,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8cc243233687e21af45a9fc.png)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格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理由”“哪些”等题型。
1、“为什么”“特点”“原因”“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0a805921af45b307e87197ed.png)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
从这一点看,熟记以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专业术语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最新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最新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26e6575a6c30c2259019eed.png)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388c725227916888486d78b.png)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高考语文答题术语
![高考语文答题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f589e86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8.png)
高考语文答题术语高考语文答题术语一、阐述高考作文中,阐述是考察考生对一个话题或观点进行充分阐述的能力。
阐述需要结合文章所提供的素材和个人见解,通过逻辑推理和合理论证,全面展开论述。
阐述时应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内容重复和离题。
二、分析高考语文答题中的分析是要求考生对文本或者图表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其中的线索和内涵。
分析题要求考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发现细节和矛盾之处,从而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三、评析评析是高考语文答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要求对文本提供的观点、论据和结论进行客观评价。
评析时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理性分析,对文本的价值、立意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评判,并支持个人观点。
四、比较比较题是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探讨各个文本的优缺点。
比较题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和个人理解,找出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并结合事实和理由进行权衡和取舍。
五、解释解释题是要求考生根据文本中的词语、词组或句子,对其含义进行准确解释。
解释题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推理和联想,将词语的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且避免歧义和模棱两可。
六、诗词鉴赏高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是要求考生对诗词作品进行赏析和解读。
要成功完成诗词鉴赏题,考生要熟悉中国文化和文学历史,对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有所了解,能够理解诗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义深远。
总结:高考语文答题术语的掌握对于高考语文考试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为考生,我们要熟悉这些答题术语的含义和要求,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除此之外,平时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
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们都能在高考语文答题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精选高考语文答题常用术语
![精选高考语文答题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e4399f2f78a6529657d53b7.png)
高考语文答题常用术语(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句子本身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7720d116763231126fdb1109.png)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
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
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
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
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
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
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
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
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
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594c95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3.png)
双关
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表现手法及作用
手法
含义
作用
抑扬结合
“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指责,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确定,美化。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别的表达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显明的比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剧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烘托(正衬与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
可以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加语气,使意义明显。
对比(比照)
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比照,无主次之别。
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画环境,供应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4.假如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剧烈的抒情作用。
5.假如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文章(段落)中间
1.中间段假如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此类。)
争论
1.开头或结尾的争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2.中间的争论,经常起过渡或引出主旨的作用。
1.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的总结。
2.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
说明
作说明,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
修辞手法及作用
修辞
运用后达到的效果(作用)
答题格式
文章(段落)结尾
【备战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备战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74b3e53b84ae45c3b358c9c.png)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作用技巧类: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46748(密码)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4)注意“对而全”。
[第讲]高考阅读题满分关键之题干术语
![[第讲]高考阅读题满分关键之题干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f4c3898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9.png)
高考阅读题满分关键之题干术语思考题·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得零分的原因有哪些?·据土鳖长期课堂调查和观察研究发现,按照答题过程的顺序,依次为三个原因:·不懂文本;·不懂题干;·不懂表达。
·解决哪个问题提分最快?在理解了这俩关键词的基础上,我们来欣赏艺术手法。
古诗词题干中,以下三个很常见:下面这一组简洁凝练,非常有提示性,古诗词现代文都很适用。
下面三个直接告诉我们答题区间和答题方向,是题干中耀眼的关键术语。
二是指以全文作为答本题的语境(例如:结合全文,说说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三是提示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结构上的作用和对于中心的影响(例如:结合全诗对此二句做简要赏析)。
下面两个术语比较朴实的术语,主要提示了疑问对象。
参考答案中经常会出现这么一个术语:练习题圈点勾画下列题干中的题干术语。
1.尾联“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2.从全文看,题目“黑白苏州”有哪些含义?(4分)3.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4分)4.文章第三段详尽描述了秦腔的音乐、唱腔、语言,有什么作用?(3分)5.文章第六段描述了作者幻化出的两个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6.试说说本文的题目“催魂铃”的含义及作用。
联系土鳖QQ群:学生127817846 家长199267611百度:张禾强贴吧高中语文阅读题题干术语张禾强各位中学生朋友、老师朋友:荣幸共生于当世,能与尔等论千古。
有时候,阅读题我们觉得自己答得很有道理,但是就是会得零分,和老师争辩起来,有时候我们自己还不服气。
这中间有一种零分的情况,就是我们答非所问,没有看清楚题干。
数理化的题干中,能够明确点出一些严密的条件的属于有很多,XX=XX,XX是XX的平分线等等,简洁易懂,凝练准确,语文的题干中有无这样的东东呢?有感觉的同学一定会回答:“可能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题答题术语写在前面懂原文,懂题干,懂表达。
懂题干靠题干术语,懂表达需要专业的答题术语。
命名为术语其实带有相当的功利性,更准确的角度来说,这类答题术语应该被叫做鉴赏文学作品的专业词汇。
在浮躁喧嚣的今天,我们也赶一回时髦,叫做答题术语。
所谓答题术语,就是抛却内容不谈,在表达不同的内容时经常要用的组织答案的基本词汇。
这一块可以从各类参考答案中总结提炼归纳得到。
如此简单的归类,土鳖侥幸赶在别人之前先做了,故而,土鳖又冒充一次“答题术语创始人”。
阅读题答题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概括题,靠提炼词句组织答案;另一种是含义作用题,从内容中心结构艺术性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靠提炼词句组织答案,抓好关键点、同类合并、分条表达即可,不需要用到答题术语。
内容中心结构艺术性,从这个维度组织答案就会用到高频术语,从原文提炼词句的注意词句的准确性和语句通顺即可。
下面将由答题术语创始人来揭露答题术语的用法……蟑螂才尽2012年11月2日授课目标针对命题方向,展示组织答案的高频术语及使用方法教会学生总结提炼与创新高考阅读题命制方向一览表制表:蟑螂才尽命题角度古诗词散文小说观点对所写景象或史实的思考对所写内容的思考或反思故事反映了什么道理?情感情景诗句中体现情感字里行间透露情感用词褒贬流露情感选材写景的作用选用的某件事的作用细节描写或情节的作用结构前后句或上下阙关系首尾或上下文联系首尾或上下文联系艺术手法手法或炼字重点字词句作用重点字词句作用备注:艺术手法包括各类手法和炼字等,其实在具体考题中主要考查的是手法和炼字表达了什么内容,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高考阅读题型一览表考题方向具体呈现考察频次手法+中心手法所体现内容与中心关系高内容/意象+中心这段内容与中心关系高结构+中心各个材料与中心关系中纯内容该内容的含义及深层含义高纯手法/炼字手法或炼字如何表现内容中纯中心点出作者观点或情感中纯人物形象从全文细节归纳人物形象中纯结构结合内容谈结构上的特点低趣味常识流派、意象、个别词语解释等低高频答题术语一览表内容描述XX内容、描绘XX画面、渲染/营造XX氛围、交代XX事实/背景、运用XX手法、突出XX形象文章会通过某种内容来表达情感或观点,通过哪些内容?无非是我们常见的人事物景。
具体体现为内容、事实、场景、氛围、画面等。
如果运用的是手法,要结合手法分析所表达的内容。
中心表达了XX观点、抒发了XX情感、表达了XX心情、流露出XX情感、寄予了XX愿望、批评了XX现象、倡导XX行为、突出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中心有两种,观点或情感。
具体的表达要根据内容来选择上面的组合。
结构引出下文XXX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思路清晰奠定全诗/文情感基调承上启下,承接上文XXX,引出下文XXX为下文XXX做铺垫/埋下伏笔呼应标题/开头/呼应前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结构的作用就是和上下文或者全文的联系。
纵然这种联系是内容上的联系,但是从上下文的角度来界定,其确实需要被称作结构上的作用。
艺术性形象生动,准确传神,鲜明深刻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新颖别致,风趣幽默委婉含蓄,引人深思富于感染力,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想象的空间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文化气息、历史气息、可读性、趣味性富于音韵美、节奏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这些术语都是使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者巧妙选材等艺术手段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在正确运用各类艺术手法时,其所起到的艺术效果是生动可感的、鲜明具体的。
答题术语讲究灵活的搭配,这种搭配的和谐程度体现着我们对内容把握的准确程度。
常见答题术语搭配表制表:蟑螂才尽作用/词类艺术效果动词内容1、陈述内容生动形象传神细致——描绘/写渲染使用画面/场景/事件氛围手法鲜明生动巧妙—刻画点明奠定形象/画面时令/背景情感基调2、分析中心含蓄深沉强烈委婉突出凸显形象/情感表达写出抒发观点/情感情感3、结构作用引出下文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思路清晰奠定全诗/文情感基调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呼应标题/开头/呼应前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4、艺术性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新颖别致,风趣幽默委婉含蓄,引人深思富于感染力,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想象的空间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文化气息、历史气息、可读性、趣味性富于音韵美、节奏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对本表格做一下解读。
首先,这种搭配是相对固定的。
如此搭配既便于同学们记忆,又在这样的分类中涵盖了文章所有的对象:景物、场景、氛围、手法、事件、形象、观点、情感,几乎全部涵盖,确保了在答题过程中的实用性(掌握这些之前不需要再去广泛收集);其次,这种搭配展示了一种总结的方法,相对灵活,便于同学们补充。
有心的同学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必可至化境,写答案也会成为一种艺术;第三,具体答题过程中不一定会用到这些术语,或者很少用全这四步,要学会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取舍;第四,在死记硬背之后要忘记这些内容,具体答题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才算真正的灵活掌握。
常见情感逻辑一览表制表:蟑螂才尽主基调产生原因情感基调所属主人公负面漂泊罢官闺怨闺怨出征漂泊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国家无道六朝兴废相思别离官场失意山河沦丧报国无门于事无补借酒浇愁孤独寂寞幽怨思念惆怅感伤担忧感慨愁苦苦闷悲伤愤怒无奈游子迁客思妇思妇征人游子迁客骚人迁客骚人思妇迁客骚人迁客骚人思妇游子迁客骚人中性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历史现象社会规律人心冷漠社会浮躁思念故土追思亲朋决心渴望思考感慨反思批判思念感激将士迁客骚人散文作者散文作者散文作者正面山水田园菊丛竹院山水田园融入自然边塞征战仕途顺利身处逆境壮志报国恬淡闲适愉悦喜爱乐观自信旷达豪迈隐士迁客骚人隐士迁客骚人将军迁客骚人将军迁客骚人情感的表达在古诗词中属于必考内容,在散文小说中也会涉及到作者情感态度的问题,此处的总结几乎可以将常用的组合总结够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继续拓展。
至于观点类,则多源于对具体原文的归纳,其具体内容并无像情感态度这样的规律。
艺术手法类答题的具体内容,需要参考《常见修辞手法》和《常见表现手法》。
例题示范【2010海淀一模】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
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
③桓筝:谢安(号东山)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
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13.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
(200字左右) (10分)参考答案12.①C(3分)②(5分)要点:诗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1分),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分),表达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
【2012东城一模】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7分)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①(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
D.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
②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东城区:13.(7分)①(3分)B(从“悄无踪”和“但见孤鸿影”可知“乌鹊南飞”是作者的联想)②(4分)【答案要点】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和对前途难卜的忧惧之情。
(一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