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心理防御机制》

合集下载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

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类:①自恋性防御机制(narcissistic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②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④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升华、幽默等.其实通俗的说,所有的人都用“防御机制"将痛苦的感情和记忆排斥于意识之外,那些正在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也不例外。

可以说,防御机制是用来使自己适应来自心理内部(内驱力或超我)或心理外部(外在世界)的应激(stress)状态的。

在我们的实际咨询过程中,咨客的防御机制是造成阻抗的一种重要原因。

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心理防御机制》课件

《心理防御机制》课件
《心理防御机制》PPT课 件
欢迎来到《心理防御机制》PPT课件!本课件将解析防御机制的定义、分类及 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人类心理的奥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防御机制的定义
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或压力时,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的心理策略 和方式,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安全感。
各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和示例
无意识地将不愉快的思想、记 忆和欲望深埋于心,以免触动 情感上的痛苦。
理性化 (Rationalization)
将自己的决策或行为合理化, 以减少自责和不安的感觉。
转移(Displacement)
将不满或冲突的情绪转移到更 安全的对象/领域,以减少冲突 和争执。
影响心理防御机制的因素
• 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发展历程 • 社会文化环境和价值观念 • 外部压力和生活事件的影响 • 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能力
否认(Denial)
拒绝接受一个事实或真相,以减轻自己的焦虑 和压力。
反应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表现出与真实感受相反的行为和情感,来掩饰 或对抗内心冲突。
回归(Regression)
在面临挫折或困难时,回到一个更幼稚或早期 的心理状态。
投射(Projection)
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和想法归咎于他人,以避 免直面自己的问题。
家庭关系
良好的家庭关系需要合理运用防 御机制,缓解冲突并保持家庭和 谐。
减压活动
参与各类减压活动和爱好,是舒 缓压力和应对心理困扰的重要途 径。
如何应对负面心理防御机制
1
自我觉察
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负面的防御机制,接受反思和心理成长的机会。
2
寻求支持

漫画心理防御机制

漫画心理防御机制
漫画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方式(弗洛伊德)
• • • • • • • • • • 压抑 (repression) 退行 ( regression) 反向形成(reaction) 隔离 (isolation) 抵消 (undoing) 投射 (projection) 内射 (introjection) 转向自我(turn against the self) 逆转 (reversal) 升华或转移(sublimation,displacement
否认
有意或无意地拒 绝承认那些不愉 快的现实以保护 自我的心理防御 机制。
转移
情感或行动倾向从 原来激起它们的人 或事物重新指向另 外的较少情欲联系 的对象(人或事 物)。
投 射
把本人不愿意承认的情感、意图和观点 等错误地归之于别人。
退行
退回到心理发育的较早阶段之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模式等, 以回避现阶段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升 化
将受挫的情绪以一种积极的、可被社 会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压抑:
把令人痛苦或困扰 的问题(如欲望、 情感、心理冲突等) 逐出意识之外的心 理过程。
隔离
把部分的事实从 意识境界中加以 隔离,不让自己 意识到,以免引 起精神上的不愉 快 追求目标时,用貌 似合理但实际上 不正确的理由为 自己的行为辩护, 以避免精神上的 苦恼。

心理防御机制的介绍及举例34页PPT

心理防御机制的介绍及举例34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图解心理防御机制(共8张PPT)

图解心理防御机制(共8张PPT)

• 小女孩出来了,
你刚要动作,一 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
你被带进了派出所,出乎你预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对你来真格的! ”--这是“合理化”;
位老太太夺门而 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
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
着“对不起让让我” 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
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
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 ”--这是“合理化”;
一头扎了进去,你咬
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 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
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
其实,他们心里是站在我这边的。
• 孕妇出来了,你刚要 动作,一个外国女人 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 你突然冲上去,怒不 可遏地劈手两耳光, 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 边暴打一边咆哮着 “你还得寸进尺了?! 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 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 了!”--这是“移情”;
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 ”--这是“合理化”;
该、应该。”--
这是“合理化”; 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
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
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
”--这是“合理化”;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使用的目的⏹修正个体与现实的关系⏹使个体接受挫折和应激⏹缓解痛苦和不安⏹自我保护判断正常和病态的标准⏹1、看与现实的歪曲程度。

经常被欺负:“虎落平阳被犬欺”——“我是胡锦涛”⏹2、看使用的时机。

撒娇:家里——单位里分类——按成熟性分⏹1、“自恋”心理防御机制(Narcissistic)——精神病性⏹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3、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Neurotic )⏹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Mature“自恋”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投射。

⏹婴儿最早使用的心理机制。

⏹特点:婴儿自我意识尚未形成,自己与现实的界限混为一体,并且只会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

否定denial⏹最原始最简单。

⏹把痛苦的事情当作没有发生。

⏹(鸵鸟)案例:拒绝女儿已死亡的妈妈⏹真正的否定是在潜意识进行的,个体有没有意识到,区别于害羞。

⏹如果不但否定事实,而且真正相信没有这个事实,有时会达到妄想地步,则为精神病。

歪曲distortion⏹把事实加以曲解,符合自我需要。

曲解的典型表现为妄想,即扭曲事实,且坚信不疑。

⏹夸大妄想(财富、地位、能力、权力)⏹疑病妄想(内脏已腐烂;只剩下一个躯体空壳)⏹嫉妒妄想(配偶对自己不忠)⏹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爱情)⏹妄想不同于不合理信念(通过说理可以改变)妄想分类⏹原发性: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它精神异常的病态信念。

⏹分类1、突发性妄想2、妄想知觉(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予妄想性意义)3、妄想心境(不详的预感——被害妄想)继发性妄想⏹在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疾病基础上产生;⏹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

外射projection⏹将自己的动机、态度、欲望投射到别人或外界,以避免意识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

⏹不能区分想法和现实、主观和客观。

⏹投射测试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内射introjection⏹不加选择地将外界的东西吸收到自我里面,变成自我的一部分。

专题9心理防御机制PPT文档26页

专题9心理防御机制PPT文档26页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Hale Waihona Puke 专题9心理防御机制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心理防御机制(最新版)

心理防御机制(最新版)
够改变现实。在旁观者看来,他们是在“发疯”。我们 往往不能靠传统的心理治疗性解释来使它们得到改变; 但却能改变现实来改变它们(就像服用氯丙 嗪、消除 应激、发育成熟)。在治疗时,为他提供强有力的人际 关系上的支持,或让他直接面对所被忽视是现实,都能 使应用者暂时放弃它们。
第六页,共109页。
第二层: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 (Immature Mechanism)
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 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 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
第二十页,共109页。
第二十一页,共109页。
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 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 避伤痛。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 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第十二页,共109页。
有一些曾遭受极悲伤或目赌惊恐事件的人,会把那次 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再回想起来。比如战场上的 士兵、从火里逃生的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 以失去记忆来免去面对的痛苦与悲伤。
选择性或目的性遗忘常表 现在失去记忆
第十三页,共109页。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 在十月份。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 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 了。可以说感情留在意识之中,而认知却被忽视了。这 些潜意识中的记忆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 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药物治疗也无效。
第十八页,共109页。
2、否定(denial)
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实,或者
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 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 。
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意志薄弱、知 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否认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有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身心健康,有的则对身心健康有害。

理想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升华,是遇到挫折后,将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通过艺术创作。

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有包括补偿、抵消和幽默。

补偿是遇到挫折后,通过别的事物把因挫折带来的损失从内心体验到行为给予补偿过来。

抵消是当欲望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以另外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来缓解矛盾。

幽默也就是自嘲,幽默很容易缩短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自己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防卫机制会保护我们,也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中我们该建立起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逃避性防卫机制1、压抑2、否定3、退化4、潜抑(二)自骗性防卫机制1、反向2、合理化(文饰作用)3、仪式与抵消4、隔离5、理想化6、分裂(dissociation)(三)攻击性防卫机制1、转移2、投射(四)代替性防卫机制1、幻想2、补偿(五)建设性防卫机制1、认同2、升华以下为图解一、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到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

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二、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三、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

”--这是“合理化”;四、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骂一顿了--可是,我可不是这样没有涵养的人。

”这是“否认”;五、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是“移情”;六、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

其实,他们心里是站在我这边的。

”--这是“投射”;七、你被带进了派出所,出乎你预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对你来真格的!于是,你对问题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开始又哭又闹撒泼打滚--这是“退行”;八、你被家人从派出所交罚金领了回来,从此闭门思过,于一年后出版一本五万言畅销书《排队引发的人生思考》--这是“升华”。

鉴于许多朋友对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不甚清楚,特此附上常见的十几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它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防卫机制。

儿童闯祸后用双手蒙住眼睛、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象鸵鸟一样“眼不见为净”的行为,即为“否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

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有意否定许多事实。

例如即将结婚的姑娘由于羞涩而回避婚恋话题。

这种连自己也能意识到的自我否定现象,并非潜意识中的否定。

所以不算是心理防卫机制所指的“否定作用”。

真正的否定作用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例如父母很可能对自己孩子的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不予承认,即使孩子的缺陷早已人人尽知。

这时个体不但否定了事实,而且真的相信没有发生,有时会达到妄想状态,便成为“精神病”症状了。

事实上,否定作用并不能使我们完全否定问题存在的事实,只是使我们否定对这些问题存在的注意力而已。

不过,有时否定的心理防卫机制可以说是一种在心理压力中保卫自己的感受,或给人多一点时间做考虑与做决定。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否定作用在一般行为表现上,足以妨碍人们对问题的适应,因为其机理是躲避问题以代替面对问题。

二、歪曲作用这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

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

因歪曲作用而表现的精神病现象,以妄想或幻觉最为常见。

妄想是将事实曲解,并且坚信不疑,如顽固地认为配偶对其不贞。

幻觉乃是外界并无刺激,而由脑子里凭空感觉到的声音、影像或触觉等反应,它与现实脱节,严重歪曲了现实。

三、外射作用这是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心理防卫术,又称投射作用。

某些外射行为可认为是人们自然而不可避免的失误,是一种人人极其常用的心理防卫术,借此对于错误的行为予以饶恕或解脱。

但是责怪他人成为一种习惯,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就会妨碍我们与他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不仅干扰了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且容易对他人形成敌对的、难以容忍的,以及怀疑心重的态度,从而把过错外射到外界及怀疑他人而引起诸多麻烦。

四、内射作用它是将外界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如人们受早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事物影响,婴幼儿时期父母行为与言行,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

内射作用通常是毫无选择性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东西。

但有时却是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

这在心理上称为“仿同作用”(identification)。

“仿同”是指一种吸收或顺从另外一个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

当个体欲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时,就可采取仿同的心理防卫术。

一般说来,仿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但有时却是由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而产生的。

例如:某女自称生平最讨厌遇事大声吼叫的女人,可是自己遇到生气的事,却总是控制不住大吼大叫,而事后又每每因其失态而懊悔。

经深入查询,发现她有一个非常专横的母亲和一个非常柔顺的父亲。

父母之间一旦存在分歧时,只要母亲大吼一声,父亲立刻俯首称是。

做女儿的生长在这种环境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即遇事不分对错,只要谁的声大,谁就得胜。

虽然她理智上知道大声吼叫是不好的,但是在潜意识中,却处处模仿她母亲的粗陋行为,因她觉得这才是致胜之道。

这种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的现象,称之为“反感性”仿同作用。

与此相类似的现象是与恐吓者仿同,称之为“向强暴者仿同”。

它是指有些人常受强者恐吓、威胁或欺负,很害怕,也很讨厌。

可是因为被威胁、恐吓得没办法,结果向恐吓者模仿,自己也变成一模一样地去威胁或欺负比他弱小的人,以免除被人恐吓而害怕的心理。

例如某些孩子经常被父亲殴打,结果,他们转而去打弟弟或动物,以减轻或消除自己被欺负的心理。

有时一个人失去他(她)所爱的人时,会模仿所失去的人的特点,使其全部或部分地出现在自己身上,以稍慰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称之为“向失落者仿同”。

例如某位年轻人,自从母亲去世后,常常担心自己会患上心脏病,不时地按脉搏、摸头部。

只要身体稍感不适,就东奔西跑找医师,要求量血压、做心电图,惟恐心脏病突发而身亡。

分析其原因,原来其母生前一向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只要他身体稍微不舒服,马上就替他按脉搏、摸头部,找医生检查。

现在母亲去世了,他不知不觉中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模仿母亲关心身体不适的“习惯”。

他这样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潜意识中保留了他已逝母亲的一些气质与习惯,借以使他产生仿佛母亲尚在身旁的感觉,略慰失母之痛。

仿同的心理防卫使用过甚或仿同了错误的模式,其行为反而变得不正常。

充满矛盾的仿同,有时易导致多重性格。

上述这些仿同现象,基本源自“内射作用”。

因内射作用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特点,是人格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故内射作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五、退行作用它是指回复到原先幼稚行为一种心理防卫术。

这种退行现象,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这种现象,各年龄阶段均可看到。

例如有一五岁孩童,本来已经学会了自行大小便,后来突然开始尿裤、尿床。

为此,其母烦恼异常。

经过仔细分析,才了解到这家新近添了一个婴儿,母亲把全部精力放到这个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无暇顾及“不惹麻烦”、“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乖哥哥”。

而这个男孩子发觉不能像从前一样获得父母亲的照顾,乃该为退行。

成人也常有退行现象。

例如某些病人经过死里逃生的车祸或危险的大手术之后,虽然躯体方面已经复原,但是内心却一直担心,认为身体还没好,想方设法留在医院,不敢出院去面对现实。

这是因为病人经此变故,精神上受到打击,害怕再负起成人的责任及随之而来的恐惧和不安,而退行成孩子般的依赖了。

事实上,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时代的表现以重温旧梦获取满足的时候。

只要无伤大雅,均可用退行作用来进行心理调节。

如父亲与孩子捉迷藏,像个小孩子一样趴在地上玩。

这种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

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的现实问题或痛苦,就成了心理问题了。

因为退行作用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地把困难加重得愈发不可收拾。

假如一个人在小时侯,遇到困难时,常发生头痛、肚子痛、手脚麻木等现象,且一头痛就可不去上学,肚子一痛就不用考试,手脚一麻父母就会特别照顾。

到长大以后,遇到不能应付的困难时,就易退行,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而“产生”头痛、肚子痛等现象,以此逃避现实的困难。

六、幻想作用这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处理而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或存在于幻想的境界中,以其情感与希望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其心理上的困难,以得到内心的满足。

它可以说是一种部分的、且为思维上的退行现象。

例如,一个在现实中备受欺凌的女孩,她可以想象自己有一天会碰到一位英俊的王子,且助她脱离苦境带来幸福……,这是西方童话中的“灰姑娘”幻想。

对能力弱小的孩子来说,以幻想方式处理其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现象。

但如果一个成人仍然常常采用这种方式应付实际问题,就是毛病了。

特别当他将现实与幻想混为一谈时,就沦为病态了。

理想化作用(Idealization)是幻想作用的表现之一。

它是指对另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或能力估计过高的现象。

当一个孩子对父母理想化时,便树立了一种典范且确信自己同样伟大。

他自傲而安全的感受到,他的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他的母亲是最美丽动人的。

理想化作用对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帮助,但会酿成虚幻的自尊,因为理想化作用带有浓厚的自我陶醉色彩。

幻想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

比如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斗志旺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