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精品教案 沪科版
【精品】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案3.doc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课题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重点、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环节;科学精神;物理知识的应用难点:科学探究环节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新教材配置的VCD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物理学家经过不断地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知识成就、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精神听讲引入新课知识园地1、投影(或看课本图1-23)这是两幅航天照片,科学家利用掌握的知识,成功地把人类送入太空。
你知道是利用什么方法把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的?观看了解航天技术2、看课本图1-25,不同物质内部结构是不同的,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清它们的内部情况,人们根据内部情况可以制造出新的材料思考、回答、讨论开阔学生视野,尽量增加趣味性3、看课本图1-26,介绍激光的应用;观看课本图1-27,介绍集成芯片的作用。
观看4、超导材料的应用,人们制造了磁悬浮列车。
如果科学工作家不去探索,我们还生活在原始社会,那他们是如何探索的呢?过渡科学探究介绍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观看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5、分析论证——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6、评估——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7、交流与合作——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介绍伽利略的落体实验,让学生尝试填写探究环节名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提出问题学生巩固练习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猜想与假设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3章,主要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牛顿第三定律。
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阐述了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介绍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2. 能够运用牛顿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员跳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运动员在跳远时,是如何通过施加力来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的?2. 知识讲解:(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F的作用,使其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所以a=F/m。
例题2:一个人站在地面上,脚对地施加一个力,求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
解: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对脚的反作用力大小与脚对地的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4. 随堂练习:(1)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为F1,另一个力为F2,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1+F2=ma,所以a=(F1+F2)/m。
(2)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推力和一个摩擦力的作用,推力为F,摩擦力为f,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八年级)2doc
沪科版《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讲述:前辈们在探究神奇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逐渐形成了。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化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通过一些实例,感觉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
1、人类的飞翔之梦,登上月球、遨游太空。
2、电子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
3、激光技术在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4、集中电路、超导技术的发展。
二、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讲述:科学巨人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不仅从逻辑上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带领学生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后来不巧妙地设计了斜面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护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演示实验:分别认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顶端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木板平面上和玻璃平面上,认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学生阅读“两个铁球同进落地”,讲述:当在真空环境时,羽毛和铅弹也是同时落地。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部,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沪科版初二物理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案
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籍闻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促进中关建交、中关科学技术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
师:铅弹和羽毛一起下落,哪个物体下落得快?
演示实验:当玻璃管中有空气时,铅弹下落比羽毛快,当玻璃管被抽成真空时,铅弹和羽毛同时下落。
引导学生分析论证,得出结沦: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
师: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辨,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大伙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2〕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3〕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基本上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4〕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5〕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特别好的说服力。〔〕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护物体运动的缘故,没有力,物体就可不能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缘故,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故。
演示实验:1、照图1那样,让小车从侧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观看小车前进的距离。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入物理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视线的高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视线的高度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视线的高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视线的高度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
为了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巨人模型、肩膀模型、视线高度测量工具等。
我会通过一个故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讲述一个关于一个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好处。
然后,我会利用教具和学具向学生展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
我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感觉,并通过视线高度测量工具让学生了解视线的高度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视线的高度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我会让学生亲自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观察远处的物体、寻找隐藏的物品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
我会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物理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会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是否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通过评价学生的提问、实验、讨论等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探索科学的奥秘。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滑板运动、赛车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还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实验、讨论等环节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章第3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牛顿和伽利略等科学家对物理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
具体包括:1. 牛顿和伽利略的主要科学成就;2. 经典力学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3.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和伽利略的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对物理学发展的巨大贡献;2. 掌握经典力学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3.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并能运用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2. 教学重点: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伽利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科学家?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课堂讲解:(1)介绍牛顿和伽利略的主要科学成就,强调他们对物理学发展的巨大贡献;(2)讲解经典力学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3)详细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牛顿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分别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影响物理学发展的?(2)提问:经典力学是如何逐渐建立起来的?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举例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4. 随堂练习:(1)请简述牛顿和伽利略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2)请简要描述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3)请写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并给出一个实例说明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牛顿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2. 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3.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及其产生的非凡神奇.2。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对人类积累知识,探究科学的过程进行感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2。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师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进行新课】丰硕的知识园地(1)活动1:阅读课本8页“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a。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b。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叙述一下在你心目中什么是物理学?请给物理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物理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阅读完讨论交流。
(2)多媒体展示: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1.人类的飞翔之梦,登上月球、遨游太空。
2。
电子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3.激光技术在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4。
集成电路、超导技术的发展。
师很多的前辈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板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1)活动2:阅读课本9~10页“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讨论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的不一定慢,你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吗?猜想与假设: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关系.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伽利略让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你打算怎样去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写出你的计划。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3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知道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难点: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物理学发展历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和著名物理学家的贡献。
2. 新课:介绍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物理学发展历程2. 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4.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伽利略的主要贡献。
2. 简述牛顿的主要贡献。
3. 列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4. 解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1. 伽利略的主要贡献:发现了摆钟的等时性,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等观点。
2. 牛顿的主要贡献: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3.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能量等。
4.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推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2. 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3. 是否有学生对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不够了解?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课时】1课时【教具】录像【教法】阅读、讲解、讨论【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二.新课引入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新课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
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板书设计】§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沪科版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环节;科学精神;物理知识的应用难点:科学探究环节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引入课题:物理学家经过不断地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知识成就、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精神进行新课一、知识园地1、或看课本图1-23这是两幅航天照片,科学家利用掌握的知识,成功地把人类送入太空。
你知道是利用什么方法把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的?2、看课本图1-25,不同物质内部结构是不同的,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清它们的内部情况,人们根据内部情况可以制造出新的材料3、看课本图1-26,介绍激光的应用;观看课本图1-27,介绍集成芯片的作用。
4、超导材料的应用,人们制造了磁悬浮列车。
提示:如果科学工作家不去探索,我们还生活在原始社会,那他们是如何探索的呢?二、科学探究介绍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5、分析论证——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6、评估——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7、交流与合作——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介绍伽利略的落体实验,让学生尝试填写探究环节名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提出问题)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猜想与假设)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
(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我始终认为,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自由、探索和成长的。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主题的活动,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一、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模拟和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3. 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情景模拟道具。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任务卡片,任务卡片上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团队游戏,让孩子们放松身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2. 情景模拟(1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任务卡片,卡片上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孩子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
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
3. 分享与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心得,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沟通和协作。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在团队中建立信任,共同解决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第一章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初中物理课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旨在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能力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活动,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 学习新知(15分钟)(1)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运动、能量等。
(2)介绍物理学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如牛顿、伽利略等。
(3)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物理学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3. 课堂活动(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如用简单器材演示力的作用效果等。
(2)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交流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物理概念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答案。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以及与同学交流的情况等。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这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课中,我将以故事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伟人的事迹和品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故事导入,通过讲解伟人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书籍、卡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伟人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牛顿等,引导孩子们了解伟人的品质和事迹。
2. 小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伟人的事迹和品质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孩子们学会表达和倾听。
4. 卡片游戏:设计一套有关伟人的卡片,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伟人的了解。
5. 自主学习: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位伟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6. 实践环节: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他们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纪念馆、科技馆等,让他们在实地参观中,更深入地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案 (1)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2、过程与方法(4)、经历收集和介绍物理科学在航天、材料、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了解物理科学的神奇,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关注。
(5)、通过实例的简单探究,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基本环节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了解物理科学的应用认识我们学习物理科学的意义;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树立勇于质疑、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尊重科学事实、敢于放弃错误观点、善于合作交流等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节有三个段标:段标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段标二“科学探究——其乐无穷”;段标三“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段标一从航空、材料、交通、通信、能源等现代科技应用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自然和生活中不仅有神奇的物理科学,而且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被应用实践后产生了非同凡响的神奇作用。
段标二先指出科学的探究方法是学习物理科学的重要方法,然后用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传说,说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
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辨,应该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最后把科学探究过程的七个环节概括介绍给学生。
段标三展示出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以哥白尼的例子颂扬了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真理科学精神;以介绍“镭”的提炼过程,颂扬了居里夫人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以爱因斯坦和玻尔辩论的例子,颂扬科学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点的科学合作精神。
最后,以时间为线的众多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进步的台阶,展示出抽象的巨人的肩膀——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伟大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新时代的“巨人”!三、教学方法讲述、介绍、举例子、视频图片播放、直观演示、学生介绍课前布置收集资料。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教案: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以及他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
具体内容包括:1.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
2.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3.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 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和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理解他的研究方法和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
2. 能够运用伽利略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学习伽利略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原理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2. 教学重点: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和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自由落体现象,如树叶落下、球从桌子上掉下等,引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考。
2. 讲解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讲解实验原理和伽利略的研究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理解他的贡献。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例题,如求物体落地时间、落地速度等,让学生运用伽利略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 板书内容:a.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b. 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c. 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和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过程,并解释其原理。
b. 阐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案1 (新版)沪科版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精品资料
教后反思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斜塔”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三.新课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具】录像
【教法】阅读、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新课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
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板书设计】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