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马嵬》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锦瑟》

【学习目标】

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参考《金版学案》P42

2.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3.解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

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

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4.读下面的话,了解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

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5.词语、名句积累:《金版学案》P42-43 -----1、2、3、4题

6.熟读全首诗,结合诗歌大意,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诗歌的内容。。

【合作探究】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诗人以“锦瑟”比喻往事繁多,也喻美好的“华年”。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体会本诗的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巩固提升】

1、《金版学案》P45课内诗歌鉴赏6(1)(2)

2.背诵全诗

3、读李商隐的另外几首诗,体会诗的朦胧美。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二课时马嵬(其二)

【学习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的深刻寓意,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3.学习本诗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课前预习】

1.题解

马嵬驿在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升的《长生殿》都是千古名篇。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李商隐身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心痛。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2.结合诗歌背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诗内容。

【合作探究】

1.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作者对马嵬旧事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弄清史实和诗人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