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1.1复习笔记第一节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因此,成功的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3)决定是否接案;(4)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1.什么是接案(1)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

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

(2)接案的目标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道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1)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

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例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③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他们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面对外展服务对象时,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2)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给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实务_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_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一、个案工作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

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

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

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

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

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

(2)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

《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第一讲社会工作实务一、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1、社会福利的含义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和机构的有组织的体制,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满意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发展个人能力和提升福祉的个人和社会关系。

社会福利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牵涉较大数量人群的福祉和利益,包括身体、教育、心理、情绪、信仰和经济需要。

社会福利经济上是大事情。

2、社会工作的定义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变迁、人的关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解放和赋权以改善福祉。

社会工作使用人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处实施干预。

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是最基本的;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影响社会变迁以改善所有人的福祉的应用科学;王思斌: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助人自助的社会活动。

·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1、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基础的基本要素社会工作基础包括:1)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2)多样性:理解人们经验、需要、信仰的差异和相似性,能够将评估方法、社会干预与特定人群对应;3)理解社会和经济公正:推动社会变迁和社会干预的技术;4)对受社会问题影响的风险人群的理解;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人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家庭、团体、组织、机构、社群)的知识;6)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了解政策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如何根据社会和经济正义分析和影响政策的形成;7)社会工作实务;8)研究:包括量的、质的研究2、理解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社会工作行业构造了不同的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和影响它的工作。

1)信仰的观念文化能力(找到正确处理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的文化的方法的能力)2):根据服务受益人来分组:共同的地点,如邻里、小镇、农村地区、国家等;共同的关注、利益或认同。

在国际水平来解决影响人们福祉的社会问题。

在美国社会,个案工作是自然的起始点;团体、组织的社会工作比个案工作复杂。

文化因素会影响到案主结构的划分,在有些社会,家庭、社区是主要的参照点。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2.1 复习笔记一、接案(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决定是否服务、订立初步合约。

1.接案的重要性(1)接案“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开始与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2)接案的意义①澄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期望和义务。

②激励服务对象。

对双方各自角色和责任的了解能够激励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努力。

③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如果在接案时即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就能增强其参与助人过程的意愿。

④影响后续工作关系。

接案过程不仅决定着求助者是否能从潜在的服务对象变为现有的服务对象,而且影响着服务对象在后续服务中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以及参与助人过程的积极性。

⑤影响今后的互动。

接案阶段的早期印象会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今后工作中的互动产生影响。

2.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的。

所谓主动求助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人、家庭或团体、组织、社区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②他人转介的。

这种服务对象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机构(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到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③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务是消除他们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们接受服务。

(外展服务)(2)服务对象的类型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接案前对服务对象的类型进行辨别,以便提供合适的服务。

①自愿型服务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十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0.1 复习笔记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1.社会救助的概念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2.社会救助的体系(2)基本生活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和家庭的温饱等基本问题。

目前主要面向的群体有两类:①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②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2)专项社会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生活救助起补充作用,只是针对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救助。

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由政府或社会通过现金或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

a.救助对象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研究生。

b.救助形式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

②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使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机制。

城乡医疗救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b.在低收人群体看病时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和减免。

③住房救助住房救助是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分配廉租住房的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

住房救助采用的形式有:①租金减免;②租金补贴;③实物配租;④租金补贴还贷等。

(3)灾害救助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恢复和提高灾民的生存能力,属于临时救助。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是“在城市生活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简称,对他们的救助是我国专项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

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颁布实施了一些管理办法和实施条例。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
1.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实务基于社会工作理论,如社会系统理论、人类行为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

要了解社会工作理论的内涵和基本原理,以便正确应用在实践中。

2.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实习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和职业道德,
如保护被服务者的权益和隐私,维护个人的尊严和自主权等。

3.社会诊断与评估:社会工作实务常常需要对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
进行诊断与评估,以了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干预提供依据。

4.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方法与技巧,如沟通技巧、危机干预技巧、解决问题技巧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
社工与个人、家庭或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与处理。

6.社会工作资源:社会工作实务需要熟悉社会工作资源,如社会福利
制度、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

了解这些资源及其运作,对于社工提
供合适的支持和服务至关重要。

7.社会工作跨学科知识:社会工作实务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如心
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等。

良好的跨学科知识能够帮助社工更全面地理解
和处理问题。

此外,社会工作实务还需要关注一些特定的问题,如儿童保护、老年
人护理、家庭关系、因震灾、战争等突发事件引起的创伤干预等。

在实践中,每个社工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因此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服务职业。

其特点包括: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正、综合性和多学科性、助人与改革结合。

2.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人的尊严与价值、社会公正、人际关系与依存、自主与自助、权利与义务、个别与群体、综合性与专门性。

3. 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尊重客户自主权利、保密与隐私、谨慎行事、公正与公平、专业能力、避免利益冲突等。

4. 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方法包括:评估与干预、服务规划、实施和监督、咨询与辅导、社区与组织发展、政策制定与推动、研究与评估等。

5. 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理论等。

社会工作的技能包括:沟通技巧、评估能力、危机干预、案例管理、资源整合、团队建设等。

6. 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包括:社会服务机构、医疗与健康领域、儿童与家庭服务、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教育领域、刑罚与司法领域、社区发展等。

7. 社会工作的问题与挑战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职业认同和定位、资源匮乏、工作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安全与风险、专业化水平不足等。

8.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包括: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社区参与的加强、政策环境的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多等。

总结:社会工作实务涉及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涵盖了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核心价值观、伦理原则、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实践领域、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进行社会工作实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并更好地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1-14章)【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1-14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家庭社会工作11.1 复习笔记一、家庭社会工作概述(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1.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涵(1)定义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这个定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②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③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2)家庭社会工作内容①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

②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

③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3)不同类型家庭社会工作的共同特征:①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②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③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4)基本功能:①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②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③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2.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1)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①起源不同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要比家庭治疗早,它源于社会工作初期美国慈善组织运动中的“友好访问者”活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而家庭治疗则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时兴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②关注焦点不同与家庭治疗相比,家庭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更为广泛,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家庭成员在不同层面的互动交流;而家庭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本身的结构和互动关系。

因此家庭治疗通常以整个家庭作为关注的焦点。

而家庭社会工作就更为自由,它的关注焦点既可以是家庭中的个人,也可以是家庭中的次系统,甚至可以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

③解决方式不同家庭社会工作更为关注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以及相互影响的方式,并且通过解决这些具体困难以及改善家庭成员日常沟通交流的方式发挥家庭的正常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得通用过程模式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得理论依据:通用社会工作得过程模式就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与社区工作得基本程序与方法,就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与方法得概括。

通用过程模式显示与说明了,社会工作得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与规范性通用过程模式得理论依据:(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系统理论。

(3)生态系统理论(4)优势视角与增能社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得理论就是关于“人得生理、心理、社会发展得迂腐,包括人们生活所处得各个社会环境系统得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与经济系统之间得交互作用上。

系统理论:就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得一个重要理论视角,重点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系统论得视角来统筹分析案主得问题与处境,并能从系统论得视角提供整合性得服务方案。

生态系统理论得核心概念:1生命周期2人际关联。

3能力。

4角色。

5地位与栖息地。

6适应力。

优势视角与增能理论: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与社区都有其内有得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与资源,只要存在适当得我们得,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得分析范式: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得理论依据为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基本得分析依据,在具体分析方面,社会工作者尚需要熟练运用内外影响力范式、社会功能范式与生命周期范式等来分析安主得情境及其问题与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得服务方案。

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模式中得基本要素:包括:个人或系统完成生命任务得条件与资源;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得互动;个人或系统得困难与社会问题得关系。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得特点:1强调助人就是一个过程。

2运用综合方法。

3工作过程阶段化。

4工作任务阶段化。

5整合得价值观。

运用通过过程模式应考虑得因素:1助人过程各阶段得先后次序就是有弹性得。

2工作过程可能就是螺旋式得。

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得参考。

4通用过程模式得4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得作用。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一、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一门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运用具体技术和方法,通过帮助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群体,促进其自我发展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专门领域。

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福祉,倡导社会正义和消除社会不公。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级阶段:社会工作作为慈善救济的一部分,关注弱势群体的救助和救济工作。

2. 学科阶段:社会工作开始在大学开设专业课程,形成专门的社会工作学科。

3. 职业阶段:社会工作开始具备职业化特征,建立起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4. 国际阶段:社会工作开始跨国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形成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二、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1. 尊重与尊严:社会工作注重人的尊重和尊严,尊重个体的选择和权利,反对歧视和偏见。

2. 合作与合力:社会工作倡导与个体、群体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合力,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社会发展。

3. 自主与自决权:社会工作倡导个体自主决策与自我实现的权利和能力。

4. 社会正义与人权:社会工作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在扶助过程中维护人权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与伦理原则1. 尊重与机密:社会工作者应尊重个人的选择和自主权,保护个人信息的机密性。

2. 诚信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应保持诚信,忠于职业伦理,遵守职业规范。

3. 客观与公正:社会工作者应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不偏袒任何一方。

4. 边界与权力:社会工作者应明确职责边界,避免利用职权滥用权力。

四、社会工作的核心技能和方法1. 评估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评估个体和家庭需求的能力,采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确定最适合的帮助方案。

2. 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倾听技巧,与个体、家庭和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3. 危机干预: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处理危机情况的能力,提供紧急援助和危机干预。

4. 组织与倡导: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组织能力和倡导能力,通过组织资源和倡导政策改革,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摘要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摘要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第一节接案——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一接案前的准备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二面谈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 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2、面谈的主要任务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5达成初步协议6决定工作进程3、面谈的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 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和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的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色; 2沟通; 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过程;以简短正确的话语,表达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如:你会觉得自己……对你来说好像……好像你会觉得……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3倾听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 鼓励支持:指工作员透过适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案主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1服务对象个人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2身体状况:对服务对象病史的了解,有无疾病、遗传病及慢性疾病等,现在情况怎样身体和精神;3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点; 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2、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询问:问服务对象;咨询:问专业人士;观察:进行家访、座谈会、访问社区;问卷调查: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 四做接案会谈记录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记叙性记录是常用的形式,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基本上都是人命关天或安全性问题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不要硬拗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尊重案主,先处理简单问题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预估——初步评估认定问题考纲要求:预估的目的、任务预估的基本步骤一、预估目的、任务一什么是预估预估就是一句既定情景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的结论的逻辑过程;二预估目的预估是一个认识服务对象的过程;目的是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构建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预估最终目的是要对于正确的计划作出贡献;三预估的任务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对问题的感受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优势视角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预估的基本步骤: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收集资料:个人、环境、方法分析资料:排序、发现、解释认定问题:描述、如何发生、处境预估报告:清楚认识,制定计划专业的评估:事实+经验+理论第三节计划——制定目标及行动方案考纲要求:服务计划的构成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订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一目的和目标目的是指: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了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性的成果; 关系:目的是介入工作的长远目标,目标则是每个阶段的近期具体计划;只有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才能达到总体的目的; 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是对总体工作目的的分解; 制定目标时,可分为长期的目标及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最后达到改变的总目的;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社会工作介入所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以改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问题; 计划中要正确和详细写出在预估阶段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以便在介入阶段督促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关注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 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关注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政策倡导;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里辅导等多种行动;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3、计划要详细和具体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5、计划要能够总结与度量,方便评估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17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1、目的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的; 2、标设定包括的程序和工作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课可能的利弊;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1、选择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宏观社会系统; 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决定介入系统; 2、选择介入行动1危机干预紧急干预或通报2资源整合3经济援助常规援助:制度性帮助;临时援助3安置服务通常包括儿童、老人、吸毒人员、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等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考纲不作要求1、服务协议的涵义服务协议也称为服务合同、工作契约等,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他们总是的工作方案,是双方对解决问题的承诺,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体现了双方的伙伴关系;服务协议具体地标明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总是的认识与界定,工作的目标及相互责任; 2、服务协议的形式书面协议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制订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口头协议:在效用上与书面协议没有明显的不同,一般用于专业关系建立的初期,是服务对象还不习惯签订协议时的变通;第四节介入——实施服务计划考纲要求:介入的分类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一、介入的分类一什么是介入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二介入的分类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三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1、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2、间接介入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它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性工作实务;3、综合介入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将介入焦点放在:第一,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第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这种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接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是对各种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二个别化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五瞄准服务目标六考虑经济效益介入介入,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服务目标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第五节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考纲要求评估的目的评估的方法评估应注意的事项案例:Z市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开展流浪儿童街头救助工作,在火车站广场流浪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街头救助、宣传、咨询和服务,为流浪儿童提供食品、饮用水、药品和绘画工具,吸引他们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娱乐,向他们宣传儿童权利,彼此建立信任感,并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决定,及时地发现求助对象,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困难;那么,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这种介入模式是否实现了维护儿童权利的目标呢这种介入模式的效果如何案例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心从下面三个方面对“流浪儿童救助”项目进行了检查和总结:第一,考察该工作的目标定位问题;第二,考察该工作方法及所开展的工作;第三,考察街头救助工作的效果;通过系统地汇总资料、总结工作过程所运用的方法,检查介入成果与介入目标的匹配程度,中心的工作者们将前一阶的工作经验做了进一步提升,总结出了介入工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也找出了介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一、评估的目的一什么是评估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一评估的目的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三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过程评估是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2、结果评估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相对而言,目标是比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二、评估的方法社会工作评估是一个系统收集资料以对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审视的过程;一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大致包括三种手段: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3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二基线测量评估1、什么是基线测量评估基线测量评估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2、应用范围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如: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前,给自己的情绪打4分,接受服务后给自己情绪打9分;三、评估应注意的事项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4、要切合实际需要第六节结案——完成服务,助人关系的结束考纲要求:结案的任务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一、什么时候可以结案一般情况下,结案是当介入计划已经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虽然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的协助将告一段落,但并不是说结案工作可以简单从事;实际上,结案是整个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有机一环,是助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内容; 二、结案的类型1.目标达成的结案;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4.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三、结案的主要任务1、总结工作完成评估,与服务对象分享,报告机构,处理服务对象情绪2、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包括转介4、撰写结案记录四、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结案是一个转折性事件,意味着一种状况的结束和另一种新经验的开始;服务对象在这个阶段可能出现两极情感反应,即一方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产生失落、难过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充满兴奋、希望和成就等正面情绪; 一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结案时社会工作者要强化正面反应,以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者要避免可以渲染这种气氛,以防止产生离别的伤感情绪,影响服务对象正常的情绪反应; 二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常见的负面反应包括: 1.否认——不愿意承认已经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与工作者见面、心不在焉等;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3.依赖——对工作者过分依靠;4.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5.愤怒——表现为对龚自珍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6.讨价还价——当发现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延长服务期限,有时还表现出倒退行为,很多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又出现等;7.忧郁——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 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道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在有需要时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帮助; 4.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的助人关系;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实务考纲要求1.儿童的特点及需要2.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案例:现在在有些城市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流浪儿童在沿街乞讨,有的身患残疾的孩子更加令人同情,但估计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一些孩子竟然是被犯罪团伙以几千元不等的价格租来进行乞讨的;他们的残疾被当作博取人们同情以赚钱的工具;最近,深圳市公安局连续出击,打掉了12个这样的黑心团伙,解救出47名儿童;被解救儿童王某今年只有11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记者见到他时,他被暂时寄养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2005年,他被一个叫宫继兰的女人以2300元租用后,从安徽带到深圳;在被警方解救之前,王某在宫继兰的操控下,必须每天向路人乞讨,然后将讨来的钱如数上交给宫继兰;被救助儿童:“要不到钱他打我;”和王某在一起行讨的还有一个姓宫的孩子;经查明,他是被一个叫宫春备的人租用后又转给宫继兰的;两个小伙伴长期在一起,只有王某能听懂他含糊的语言;被救助儿童:“他叫他妈,他说他想他妈妈;”记者申宇红:“他这个样子,怎么可以去讨饭呢”被救助儿童:“他讨不到了,打他的这个头嘛;”一这些流浪儿童被犯罪嫌疑人以或租或买的形式逼迫他们进行乞讨;生活上得不到任何照料,身体上的疾病更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孩子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记者:“要不到咋办”被救助儿童:“要不到挨打;”记者:“挨打”被救助儿童:“嗯;”记者:怎么打呀被救助儿童:要不上钱的话,拿扫帚打头,打我的头,打我的脸呀;”一、儿童的年龄界定“儿童”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是儿童具体指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界定,不同的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年龄的界限是0—15岁,中国学者陆士桢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等等;具体应该采取那种界定方式,应该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二、儿童的特点及需要一儿童的特点1、基础性1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整体状况,儿童是社会的根基;2儿童个体的生涯发展在于儿童期的经历,儿童期的许多方面的经历都会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是人的一生的奠基期; 2、发展性1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性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即一个人的快速生长期;2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里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突出阶段,即一个人的主要发育期; 3、未来期儿童的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未来为儿童的努力和发展知音了方向,但也蕴涵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儿童的需要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基础性需要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身心医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等,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4、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价值观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自我认同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二、儿童社会工作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1、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如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儿童、情绪或行为偏差儿童等;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儿童群体,在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保障、儿童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和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两者呈交叉关系; 二儿童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组成的内涵角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3、儿童社会工作的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是从对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困和解难、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

社会工作员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员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员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职责
-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实践,旨在提供支持、救助和辅导个人、家庭和社区,使他们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 社会工作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与客户建立关系、评估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提供直接服务和引荐客户到其他适当的资源。

2. 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
-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员应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论其背景和情况。

- 自主权和权利:社会工作员应支持和增强个人的自主权和权利,尊重他们做出自主决定的能力。

- 反对歧视:社会工作员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关心并
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3. 社会工作的核心技能
- 沟通技巧:社会工作员需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 评估和规划:社会工作员应能够评估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制
定具体的服务计划。

- 协调资源:社会工作员应了解社区资源,并能够协调和引导
客户获得适当的支持和服务。

4. 社会工作的伦理和职业规范
- 保护客户利益:社会工作员应在工作中始终以客户的最佳利
益为先,保护他们的权利和隐私。

- 保持专业性:社会工作员应保持专业的态度和行为,遵循职
业规范和道德标准。

- 持续研究:社会工作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追求
专业发展和提高。

以上是社会工作员初级实务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要点一、概念问题1・关于社会工作事务具体方法(社会工作类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第一,定义:社会工作实务是指把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场景以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过程。

第二,主要内容:社会工作实务包括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

1)儿童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

包括儿童养育和保健、儿童照顾和教育和儿童救助和保护。

2)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3)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残疾、困难和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

4)妇女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就是针对妇女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中遭遇到的群体性或个体性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它的最终冃的就是促进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和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5)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6)矫正社会工作:它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止、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接案1.接案的含义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和有可能成为案主的人开始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案作为正式助人过程的开始,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是和案主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的重要阶段,也是成功地进行预估和介入的必要前提。

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此过程中能否通过有效的沟通,达成一起努力解决问题的初步共识,是这一过程的关键。

2.接案前的准备一般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事务性准备和心理准备。

(1)事务性准备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的事务性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②对于初次面谈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③草拟面谈提纲。

(2)心理准备①心理准备的含义心理准备是指能否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同理心来感受案主的处境和想法。

②心理准备的意义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假想,想像案主在会谈时可能会有的想法和感觉,但经过这样的设身处地地为案主而思考,工作者虽未能亲历案主的生活,也能加深对案主的理解,以便在真实的会谈中,更容易进入案主的世界。

③心理准备的内容心理准备除了同理心,还包括工作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省。

当面对某个案主时是否会有特别的感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案主是否有类似之处;自己希望和案主产生怎样的互动;自己的性格、情绪、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可能对案主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初次面谈(1)初次面谈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初次面谈意味着实质性接触的开始,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次会面其实也像一场无形的“较量”,双方都通过第一印象来揣摩和掂量着对方。

面谈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和一种技术。

(2)面谈的基本程序①自我介绍作为初次与案主见面,要热情地招呼案主,并主动介绍自己。

如果是案主家人同来的,也可以让他们坐定后——进行自我介绍。

其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案主的称呼最好能征询案主本人的意见,一般用较为正式的称呼,这样更能让案主有被尊重的感觉;b.让案主感觉舒服,在进入正题前,工作者可以稍稍寒暄,以缓解案主紧张惶恐之情,给人以温和可亲近的感觉;c.需要留意案主的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交谈,但应避免模仿他们的口音或说话习惯,这样他们可能会觉得受到严重的冒犯;d.社会工作者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脸部表情都应向案主传递着尊重、接纳、关怀和专业的素质。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二章社区社会工作12.1复习笔记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区的含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即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一个目标社区(target community),一方面运用各种专业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居民社会意识,协助居民运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还协助社区居民建立友善的邻里关系,鼓励互相照顾和关怀,满足社区需求,实现社区和谐。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社会工作认为社区问题的解决主要应依靠社区居民,相信居民有能力处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居民暂时缺乏的是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巧。

因此,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居民建立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信念,使其树立信心,传授其解决社区问题的知识和技巧,发现居民的潜能,培育居民的领导能力,推动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群策群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居民的自我形象,提升居民和社区自决和自立的能力。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协商与合作,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惠、互助,培养相互关怀的社区美德,促进社区归属感的建立。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1)重视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

培养社区骨干、招募和组织志愿者。

(2)重视社会政策研究工作。

通过对相关立法、政策、规章的分析,为社区居民和服务对象寻求政府资源的支持。

(3)重视辖区单位(或组织)的资源发展工作。

通过推动辖区内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合作,推动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和谐。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圣才出品

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支持网络理论9.1 复习笔记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渊源和发展1.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界定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中,有两个基本概念被经常使用,即网络和社会支持。

(1)网络网络是指将三个或更多的人有目的地连接起来,并在他们之间建立关系及连锁反应。

(2)社会支持①林南等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界定林南等认为,社会支持是意识到的或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

在这一定义中,林南等学者试图区分社会参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以及感觉到的和实际支持层面的差异。

②台湾学者宋丽玉对社会支持的界定认为可以用表9-1来表示(宋丽玉,2002年)。

表9-1 社会支持的综合定义(3)社会支持网络的三个基本层次社会支持网络作为一种支持系统在其介入过程中所呈现的三个基本层次:①社区a.“社区”是最外层的一般关系,个人和社区的关系反映其与社会的整合度(social integration),其对社区的“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ness),亦即个人对社区的认同与参与。

b.具体的表现是参与社区志愿组织和活动。

这种一般关系具有非个人的(impersonal)性质,但是这种归属感以及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对于个人在生活中的定位有相当的重要性。

②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更接近个人的一层,乃是个人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一些人,关系的来源包括亲戚、共同的工作场所(同事)和朋友。

这些人对个人而言比上一层的人更具特殊性,他使个人有“连结感”(sense of bon ding),它指出实质连结的关系,虽然有时是间接的关系。

③亲密伴侣最靠近个人的是“亲密伴侣”,这是一种“系属关系”(sense of binding),关系中的人共识与期待彼此互惠与相互交换,并且对彼此的福祉有责任感。

这一层的人当然比社会网络中的人更少,往往是少数知己、密友、或配偶。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渊源社会支持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但作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却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要点一、概念问题1・关于社会工作事务具体方法(社会工作类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第一,定义:社会工作实务是指把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场景以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过程。

第二,主要内容:社会工作实务包括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

1)儿童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

包括儿童养育和保健、儿童照顾和教育和儿童救助和保护。

2)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恢复功能和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

3)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残疾、困难和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

4)妇女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就是针对妇女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中遭遇到的群体性或个体性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它的最终冃的就是促进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和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5)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6)矫正社会工作:它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止、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2020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变的动力与能力。

(4)了解服务对模式通用过程模式的 4 个基本系统: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就是1改变媒介系统 2 服务对象系统.3 目标系统。

4 行动系统。

预估的特点:(1)持续性。

(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

(3)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通用过程模式的4个基本系统对行动取向。

(4)有可识别的步骤。

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1 帮助社(5)渗透了专业判断。

(6)有局限。

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会工作者识别任务。

2 完善社会预估的原则:主要包括个别化、合概括。

通用过程模式显示和说明工作实务的目标 3 合理确定行动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具有稳定系统的规模或组成。

4 与不同规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等原则。

性和规范性模和类型的系统工作需要掌握预估的基本步骤: 1 收集资料 2 分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1)人更专门化的知识。

5 在实务过程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系统理论。

中要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3 认定问题。

4 撰写预估报告。

(3)生态系统理论(4)优势视角预估的主要方法: 1 社会历史报告6 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需和增能社论。

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方法及其运用。

2 家庭结构图描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方法及运用。

3 社会生态系统图方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程法。

4 社会网络分析。

理、心理、社会发展的迂腐,包括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服务计划的构成: 1 目的与目标。

2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务:1 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2 认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3 介入策略。

4 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3 了解服务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一、个案工作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

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

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

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

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

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

(2)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

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

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

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

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

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能力。

(3)社会—心理模式社会—心理模式是将案主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

该模式是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是系统的认识论。

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里平衡的手段。

人格有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生物的我,它总想冲破一切障碍获得满足,从而获得生存空间,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

超我是社会化的我,根据道德原则行事,对本我有制约作用。

自我则在本我、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根据现实原则行事,调和内部本能和外部现实环境以满足需要。

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该是这三部分的平衡。

自我强度指永远处于改变中的一种应付挫折、控制冲动、合理使用自我防卫机制的能力。

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1.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自我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问题—内部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外部环境问题。

3.目标—理解和改变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或者二者同时进行,即直接介入和简介介入并举。

4.案主角色—案主如同病人,处于被动位置。

5.工作者角色—研究、诊断和治疗者。

(4)行为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的个案工作的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

四种学习形态:1.反应学习—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

无条件反射是不受人意识控制的,不是学习获得的;条件反射是学习形态。

2.操作学习—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者操作条件,相应的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斯金纳认为改变了条件即改变了结果,如果一种行为被强化,它的出现频率就会增加,要想得到期望的行为即强化它。

3.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不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

4.认知学习—认知学习认为人会感受和思考,即人赋予事件以意义,人的思想和感受影响人的行为。

技巧与过程:1.技巧—正强化(奖赏)、负强化(惩罚)、角色扮演、榜样。

2.过程—建立关系,评估问题,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让案主进行角色扮演,布置作业,评估。

行为主义个案工作框架:1.理论基础—学习理论2.适应问题—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

3.目标—小而具体,可测量以便评估4.案主角色—测量行为的基础、频率、强度、周期及其中环境,写日记记录行为。

5.工作者角色—直接积极的教育帮助者。

(5)叙事治疗模式叙事治疗模式是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透过“故事叙说、外话、解构”,使人变得更自主、有动力。

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后现代主义—认为所谓真理的是生活于特定情境中的人们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正是这种建构的工具和结果;社会建构主义—是该模式的哲学基础,认为客观的现实并不存在,现实是人们借着语言建构出来的精神产物。

模式的特点:能让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人如何赋予过去意义就表示人将以如何的态度面对未来,一旦从充满问题的故事中解脱出来,人将以更客观有力的方式处理他们的问题。

治疗过程:1)与案主或家庭一起对于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

2)将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案主的意图和方式。

3)探讨问题是怎么干扰、支配或使案主失去信心的。

4)发掘在哪些时候案主并未受问题支配或生活并未受到干扰。

5)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案主和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应付和解决面临的问题。

6)引导案主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

7)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案主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

在过程中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使案主确信自己并不是问题的本身。

技巧:1)问话---在互动的间歇提问,以引导出案主自己真正想拥有的经验。

2)解构式问话---鼓励案主从不同角度定位故事以扩大案主的视野去发现问题。

3)开启空间的问话---构建独特的结果。

4)发展故事的问话---提出发展故事的问话引导故事的重写。

5)意义性问话---鼓励案主思索并体验独特结果、较佳方向和新故事的涵义。

6)故事的建构7)回响与强化。

二、小组工作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与1959年指出,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的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其功能有影响个人发生转变、社会控制、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再社会化这四个方面。

小组一般有六个基本特性:小组存在于一人以上,成员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对小组有认同感,成员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小组中有自己的控制方式,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小组工作的主要理论来源是社会学、心理学、系统理论,社会学---1.心理学理论是在小组工作中用的最多的理论,运用在工作中时以个人的工作为焦点,其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成年人的问题源起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或许是儿童期某些需要未得到满足,抑或是经历了的心理创伤。

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手法处理冲突。

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2.学习理论,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行为。

主要方法有三种:传统条件反射理论—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强化条件反射理论—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是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学习的。

3.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帕森斯认为小组是个有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的社会系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个小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时,试图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稳定的平衡。

主要模式:社会目标模式—理论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该模式特点为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治疗模式—以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关注的是各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互动模式—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场论,关注小组成员和小组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

该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除了以上模式以外,还有相关的小组工作模式,有过程模式,行为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和小组中心模式。

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前属期阶段:小组的开始阶段,小组成员初进小组,心理状态是观察和探求身外环境,对他人既接近又回避的保持着戒备,处于矛盾的困境。

工作者的鼓励促进他们考察、改善外部条件,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

第二阶段—权力和控制期:成员慢慢熟悉环境后,试着通过权力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从而形成小组组织的初步结构。

第三阶段—亲密期:小组的成员对小组的投入增强,关心其他成员,开始意识和承认小组的经验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思考小组额目标。

第四阶段—分辨期:小组成员彼此熟识,对小组有较高认同,成员们更加联合、客观、合作,以至能提出更现实的建议或计划,并实施大型的方案、项目。

第五阶段—分离期:小组目标已经实现,成员们面临分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的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社会的、娱乐性的和职业性的需要。

4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原则:1.认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及行为的多样化。

2.认可小组是多种多样的及行动是多样化的。

3.真诚的接纳每一个人4.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

5.鼓励及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

6.适当的修正小组过程。

7.鼓励成员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小组活动。

8.促使小组成员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9.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冲突去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10.为小组成员提供各种新机会。

11.明智的运用制约。

12.有区别的运用工作方案。

13.对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