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写作之审题立意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变的话题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变的话题《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写作文的时候,审题立意特别重要!就好像我们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得先知道往哪儿走。
比如说,老师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题目:“我最喜欢的动物”。
那我们就要想一想啦,是写可爱的小兔子,还是忠诚的小狗呢?这就是在审题,看看题目到底让我们写什么。
立意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个动物。
是因为它很有趣,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是因为它很勇敢,让我们学到了一些道理?再比如“美丽的春天”这个题目。
我们审题的时候要知道是写春天的景色。
立意呢,可以是春天让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所以呀,小朋友们,审题立意就像是给我们的作文指了一条明亮的路,让我们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写作文里很重要的事儿——审题立意。
就拿“我的好朋友”这个题目来说吧。
咱们得先好好想想,题目是让咱们写朋友的什么呀?是写朋友的样子,还是写和朋友一起做的好玩的事儿?这就是审题。
立意呢,比如说,咱们写这个朋友是因为他特别善良,总是帮助别人,咱们要向他学习。
或者是因为和他在一起特别开心,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再比如说“一次难忘的旅行”,审题就是要清楚是写旅行中的经历。
立意可以是这次旅行让咱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增长了见识,也可以是在旅行中遇到了困难,但是咱们学会了勇敢面对。
小朋友们,明白了审题立意,咱们写作文就能更棒啦!《变的话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都在变呢?比如说,我们住的城市,以前可能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但是现在有啦,变得越来越漂亮。
还有我们的学校,可能一开始操场很小,现在变大了,还有了新的滑梯和秋千。
就像我自己,以前我不会跳绳,跳几个就累得不行。
但是我每天练习,现在我能跳好多好多啦,这也是一种变。
还有我们种的小花,一开始只是个小种子,慢慢就发芽、长大、开花,变得可美啦!所以呀,变化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发现这些变化,感受生活的美好。
审题立意

为了充分发挥考生的写作水平,近几年虽淡化了文体意 识,但不等于不要文体,因“文体不符”失分严重的情况也 不少见。
(二)审题方法 1.结构切入法
结构切入法通过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来捕捉命题的意图, 确定自己的思维走向。标题的结构有独词式、短语式、单句 式、复句式等。其中短语式要注意: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 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在动
“回到原点”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有以下的立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 和阴影构成的”,那么我们不就可以畅谈起点与道路,在人 生旅途中去追寻道路的起点,不就可以审问源头与河流,于 滚滚河流中逆流而上,追寻历史的源头,不就可以厘清事物 的现象与本质,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根本……
总之,我们在实际训练中,要能够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 角度去审题,迈好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希望同学们可 以审好题,行好文。 (三)立意方法 1.小中见大法 “回到原点”中的“原点”,如果理解为生活中的一个 实实在在的显性的“起点”或“源头”,那难以在发展等级 上得高分。如果小中见大、以小写大,那么就能深刻地展现 思维的深度,写出一些深刻的东西来。所谓深刻的东西,就 是人类始终谈论和面对的东西,就是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不断 较真的东西,就是无论如何探讨都不能得出完满的答案的东 西。它可以是
的语境,并使其成为我们文章的分论点。
4.化大为小法 有些命题要求比较宽泛,也有些命题显得比较抽象,难 以理解,我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例如“我 的精神小屋”这个题目,内容较宽泛,给我们提供了较广阔 的写作空间,但有时也令我们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就要化大 为小,化虚为实,将“精神小屋”具体化、形象化,理解为 “一间装满梦想的小屋、充满亲情的小屋”等等。当然也有 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 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我 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其中标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 自己身边的事或人,如“同桌”、“父亲”等;也可以虚指 一个抽象的事物,如“节约”、“诚信”、“青春”等。
如何在审题中创新立意

如何在审题中创新立意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在学习中我常常会遇到审题后思路不清,难以立意的瓶颈。
所以我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总结了一些创新立意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首先,审题时要看清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题目的意思。
然后,可以从自己的经历、观察、思考等方面入手,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内容。
接着,我们可以进行创新思考,将这些内容进行组合、拓展、对比等多方面的思考,找出与众不同的角度。
其次,在创新立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表面的内容,而是要深入挖掘,从中找出深层次的内涵。
例如,对于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看看是否有借鉴他人的好习惯,或者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
这样就可以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思想性,为审题下功夫增加难度。
最后,写作重点在于思路的清晰和文章的逻辑性。
要点分析包括关键词、主题、主题思想等。
用词分析涉及到用词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精准性。
范文二:快乐的小编打卡!在审题中创新立意,我觉得关键就是将思维放开,不拘泥于常规思考方式,而是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命题,找出一个独特的角度,把文章从众不同的视角呈现出来。
首先,我们需要抓住题目的重点,深入掌握问题的本质。
从题目本质出发,我们可以寻找关键因素,如时间、空间、物质等等,并应用到问题中,创造性地展现自己的思考成果。
其中,关键词与题目的相似性以及对问题的理解都是创新立意必不可少的要素。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生活、阅读、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来进行创新思考。
掌握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遇到问题时便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和发散性的思维。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通过人生经历、文学名家的作品等方面入手,找到创新的灵感。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加有趣,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写作重点在于提炼出论点,并从多方面进行发散性和深入性的展开。
用词方面也要注意形式,把握好文章的节奏,避免使用过于平淡的词汇,从而保证文章的流畅性和具备可阅读性。
总之,在审题中创新立意,我们需要多方面思考,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从而呈现出更加独特的思考和创意,达到写好文章的目的。
作文指导之审题、选材、立意

写作时,审题、选材和立意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理解作文题目,学会选取合 适的素材,确定作文的观点和主题,能够提高作文水平。
审题的重要性
1 理解题意
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的关键 词和核心思想。
2 避免偏题
确保作文内容围绕主题展 开,不偏离题意。
3 把握写作方向
知道作文应该从什么角度 进行,具体要素应如何展 开。
3 寻找联系
结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
选材的技巧和要点
广泛积累
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积累素 材库。
挖掘细节
从生活、社会、文学作品中挖 掘细节,丰富作文内容。
巧妙运用
选取与主题相关、能够支持观 点的素材。
立意的重要性
1
思考中心思想
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突出观点
2
提出独特的观点,力求立意新颖。
3
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如何正确理解作文题目
仔细阅读题目
审题时要逐字逐句地读题,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分析关键词
பைடு நூலகம்把握关键词,找出题目的核心要素。
解读任务
理解题目要求的具体任务和写作目的。
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
挖掘个人经历
从生活、学习、实践经历中寻找 与题目相关的素材。
扩大阅读范围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获取更多知 识和人生体验。
借鉴文艺作品
从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作品 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如何确定作文的主题和观点
1
选择独特视角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独特的切入点。
2
表达个人观点
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观点。
高考议论文写作1:议论文多角度写作之审题立意

议论文多角度写作之审题立意一、审题缺陷1、错解关系,以偏概全(多材料作文、材料有多角度时常犯此类错误)我们来看全国卷作文试题。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事项:必须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
是否结合“材料1”,自由决定。
启示:角度虽可多样,最准只有一个。
(尤其注意议论抒情句)以前,做电台的时候,我喜欢说,这是一个像流沙一样的世界。
那是非常文艺和情绪的字眼,而2000 年接近25岁的时候,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现在是时候该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观察它们的湿度、密度、结构、流向和探究为什么这样流向的原因。
我庆幸,在迈入成年的门槛时,从自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将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柴静)2、不明信息,错认褒贬材料:有一首诗:“树上有十只鸟,打下一只,其余的眨眼在枝头,静谧,完好如初。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读罢,我不禁为这些鸟镇定自若的精神而赞叹,面对危险而无所畏惧,这是何等的气魄!由此,我联想到了解放前在国民党的魔窟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那些革命先烈……”(当他们杀害犹太人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基督徒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民主党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最终他们走向我时,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启示:叙事性的评论性的材料中,体会对作者的情感倾向(再例两只老虎和维纳斯)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注意事项
材料作文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 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 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 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 论为主,所以,材料作文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 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 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 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 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 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选取最佳立意,遵循以下原则
1.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 3.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4.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选取恰当的思维切入口
从关键词句入手;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从命题者的感情倾向入手; 从分析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入手。
一、相同型----求同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 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 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 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 文的立意所在。 此种审题方法简称求同法。
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 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 也枉然; 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 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 强,由贫困变富裕。 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 放思想是根本。
例2: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 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 篇8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 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四、递进型----归纳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 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 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 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 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此种审题方法简称归纳法。
审题、扣题、立意——余映潮的作文理念与做法

余映潮的作文理念与做法导读: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能策划中考或高考作文复习的详细计划或系列的训练点,能组织很好的作文评讲课,今天着重与大家分享四个方面:对不同的写作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设计有训练实效的作文,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文的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这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如下作文指导和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千万不要以为写作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素养,主要由八个方面的“能力”构成:能从各类文体的角度,对写作技法进行综合的研究。
能收集、整理、收藏大量的范文并欣赏其精妙之处。
能从阅读教材中提炼出精巧实用的句、段、篇的写作形式。
能对写作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
能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
能创造与实践灵动多姿的日常写作训练形式。
能策划中考或高考作文复习的详细计划或系列的训练点。
能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能组织很好的作文评讲课。
今天着重与大家分享四个方面:对不同的写作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设计有训练实效的作文详案、创造灵动多姿的写作训练形式、关注作文评语的魅力等四个方面的教学素养问题。
一、在不同的写作环节中进行细致的指导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作文的不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这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这对语文教师的功底、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有必要在如下作文指导和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扣题、立意、选材、结构、抒情、表达六个方面解读)(1)精细审题,准确扣题。
审题,是开展写作的第一关。
没有认真周密的审题,谈不上准确扣题。
题目审读清楚了,可以确保扣题的质量,可以确保心情的舒畅和写作过程的顺畅。
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如下主要的两点:①精细审读。
审题力求精细,要认真读题,一字不漏,从头到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
②多角探究。
审题与立意

4.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生活条件好了,猫吃鱼不是什么新鲜事, 关键在于三猫和四只猫之间发生的事情让我 们好奇,猫抓老鼠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结 果因为有鱼吃就成了别人的笑柄了,由此我 们作文立意可以向人生社会开拓,就会发现 这幅漫画的寓意原来是这样的,生活条件好 了,人们有“鱼”吃了,是不是要放弃自己 “捉鼠”的本分、职责呢?
示例1: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的材料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 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 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 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 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 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 来。
根据画面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 性,确定最合适的主题。确定主题时, 考生要联系头脑中储备的材料,联系 现实生活。
示例:2010〃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②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 帽子就在身边却找不到,性质是反 面的。
③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 事件的结果是画中人没有找到帽子, 原因是他只知到自身之外的衣服架和墙 壁挂钩上去寻找,却不知摸摸自己的头, 在脚下都形成了“圆圈”运动的轨迹。 很明显作者是持反对态度的。
④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生活中的人们往往也会像画中人一 样,只知把目光投向外界,而且眼光只 限于身边的一个小范围,这是思维定势 或思维束缚造成的,可从打破思维定势 或束缚方面立意;帽子明明戴在自己头 上,画中人却不能想到自己,这又属于 不能认清自己和不能发现自身优势,也 可从此角度立意。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专题01 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一、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何审题始终困扰着很多的同学,如今,笔者提炼出几种审题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找对象看看材料社稷的对象有几个,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假如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当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确定要辨析清晰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方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当细致分析,细致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依据。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觉,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似乎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确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务﹢结果2、询问缘由、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三、立意古人云:“文贵立意。
”“每个人各自的想法”即是指文章的立意。
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须要些什么来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
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示意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原委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确定不能卖。
初中作文指导 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

总之,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 累,深入思考,认真选择。
立意的方法:
1、从生活中提炼:讲究多角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文 章主题的“母本”。问题是,同样的生活事 件和现象,有人见了却无动于衷,有人见了 就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提炼。而聪明的人从 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得到不同的认识,即 不同的立意。
选材的方法:
1、要注意平日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留意 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并用心体会、感悟, 写好生活积累日记,丰富我们的原始材料“仓 储”;
2、要广泛阅读,从浩渺的阅读世界中摘取闪 光的珍奇瑰宝。
3、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文章中心, 精心选择那些最典型、最新颖、最真实、最感人、 最富有表现力的材料,用以突出中心。积累材料, 以多为佳;选择材料,以精为上。
(2)注意文题中“海”和“贝”的内在关系
(3)文题重点是“拾”,要弄清三个问题:
①谁拾到了贝?——我
②拾到了哪些贝?——如耐心、信心、智慧、 坚韧等等
③怎样拾到贝的?——自己的探索或他人的引 导,“拾”是一个过程,要写出“如何拾贝”这样 一个过程。
五、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 的内在关系。
如:奉贤区 触动我心灵的那一幕 金山区 学海拾贝
要“意在笔先” ,即下笔之前就确 立好主题。也就是作品表现出来的是褒扬, 还是贬斥;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提倡, 还是反对;是赞颂,还是鞭挞。不论写什 么内容,都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态 度,即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写一个人,就要表现出这个人的思想品 质和个性特征;
叙一件事就要通过这件事反映出某个思 想意义或问题;
命题作文审题具体方法:
1、重点分析“题眼”。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3、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4、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5、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 内在关系。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篇之掌握审题立意十技法

●
● 技法提炼二 抓关键词句法
● 典例二:
●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 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 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 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 立意,基本的要求是要“立”在题目或给定材料的范围之内,否则就是离题、偏 题。在此前提下,立意应当具体、明确,不能大而化之, 泛泛而论。比如写“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话题,如果简单地说“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从眼前 的小事做起”,就不免空泛;而选定一个角度或划定某个范围(如“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也要从当下具体的事情做起”), 小切口, 深挖掘, 从特定的题材中 体现主旨, 才更容易谈得具体、深入。
● 【点拨】请分析这则材料,提炼出中心意思。
● 我的感悟:__________
●【示例】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可引申出结论: 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技法提炼四 由物及人法
● 典例四:
●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上海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 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 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 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 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 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旳审题立意措施。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精确地提炼出材料旳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旳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因此,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措施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种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老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旳盖达尔,为什么用旳皮箱却是随随便便旳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旳,而我却是随随便便旳,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旳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旳盖达尔和小学生有关皮箱老旧旳对话,体现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旳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当随随便便,要活得有价值;(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旳人,不能徒有虚名二、抓核心句法核心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旳作用。
因此,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旳核心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旳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旳材料中,核心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旳人物旳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旳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旳痛苦。
它是沉重旳、圆圆旳,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旳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旳。
”这时,有一只螃蟹通过,听到了两只蚌旳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旳蚌说:“是旳,你是健康旳。
然而,你旳邻居所承受旳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旳珍珠。
”【分析】通过度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旳核心句就是螃蟹所说旳话——“你旳邻居所承受旳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旳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通过艰苦和痛苦,成功旳喜悦与发明过程旳艰苦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种生长在孤儿院旳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旳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管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写作审题立意》教案

《写作审题立意》教案教学目的:1. 1.了解什么是写作中的审题,什么是立意;理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了解什么是写作中的审题,什么是立意;理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懂得审题要准确到位、立意要深刻新颖。
2.2.理解怎样进行审题,从哪些方面进行审题;了解文章立意的主要原则和基理解怎样进行审题,从哪些方面进行审题;了解文章立意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并熟练运用在写作实践中。
3. 3.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文,写出符合题意、思想健康、立意新颖的文章。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文,写出符合题意、思想健康、立意新颖的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后的含义。
2、把握材料所透视出来的意思,以便确立较为深刻的主题。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二、审题立意的重要性: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三、审题的方法1.1.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
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带来的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再如《初中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初中”界定了要写的是初中阶段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小学或幼年时的故事;“二三事”则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来写,不要只记叙一件事,也不要拉拉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
2.2.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深层含义。
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深层含义。
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
如《路》如《路》《脚印》《春风》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脚印”“脚印” 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春风”“春风” 不仅仅指自然界春天的风,更应该指“轻言细语的教诲”。
作文指导之审题、选材、立意

3 思路清晰
正确审题有助于我们在 写作过程中保持思路的 连贯和清晰。
选材的关键
多角度思考
选择一个具有多个角度的话 题,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更 加丰富有趣。
生活经验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这 些经验可以使文章更加真实 可信。
选取热点
选择当下的热点话题,可以 使文章更具时代感和关注度。
立意的基本原则
独特性
作文指导之审题、选材、 立意
一篇成功的作文从审题、选材和立意开始。本节将深入探讨如何正确审题、 选择好的素材以及构思有独特立意的文章。同时,我们还会分享一些写作技 巧和注意事项。
审题的重要性
1 避免偏题
正确审题是避免偏离主 题的关键。仔细阅读题 目,明确写作要求。
2 把握重点
审题帮助我们理解题目 的核心内容,使我们能 够在文章中集中讨论。
如何构思出有独特立意的文章
外部观察
观察周围世界,寻找新鲜的视角。
文化背景
借鉴不同的文化背景,汲取灵感。
内心感悟
思考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寻找独特的情感。
个人经历
从个人经历中总结经验,构思独特的故事。
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1 逻辑清晰
文章结构要合理,表达要有条理,逻辑要连贯。
2 选词准确
选择准确的词汇,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3 精简明了
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和无关紧要的内容。寻找具有新颖独特的观点立 场,与众不同。创造性
发掘自己的创造力,给出独到 的见解。
明确性
立意要明确,能够清晰地传达 主题和中心思想。
如何选择好的素材
1
可信度
2
选择可靠和可信的信息来源,保证文
章的真实性。
3
相关性
2024新高考多元思辨审题指导,经典作文题10个+优秀范文

2024新高考多元思辨审题指导,经典作文题10个+优秀范文一、多元思辨作文审题立意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概念解读: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失,拙与巧等等。
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二)高考真题分析2020·新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0·全国I卷:在齐桓公、管仲和绝叔牙三人的对比分析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写,对比分析是多层关系主体的思考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这两道作文题目,掀起了高考思辨作文热潮。
2021·新I卷:体育之强弱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2021·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2021·浙江卷:取与舍2021年全面开花,4套为二元思辩,3套为三元思辩,材料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二元和三元之间以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且论题都有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2022·新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新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2022·上海卷:发问与结论2022年思辩变复杂,审题要求都提高一个层次,更侧重对三元关系思辨的考查。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审题立意》教案三篇

【导语】作⽂就像琢⽟,有了鲜明的主题和精湛的技艺,还要选⽤好的⽟料,才能创作出⾼⽔平的作品。
歌德甚⾄说:“如果题材不合适,⼀切才能都会浪费掉。
”所以,要想写好⽂章,必须注重选材与加⼯。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理解审题和⽴意在作⽂实践中的重要作⽤。
2.学习并掌握审题⽴意的⽅法技巧,并熟练运⽤在写作实践中。
过程与⽅法 1.引导学⽣明确什么是“审题”,什么是“⽴意”,明⽩审题⽴意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安排学⽣⾃读教材第40页提供的讲解材料,提炼说明要点。
3.教师总结审题⽴意的⽅法技巧,适时安排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注重平时的思考和积累,训练学⽣使⽤科学辩证的思维⽅法来审题⽴意,进⼀步提⾼写作能⼒,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审题⽴意,掌握审题⽴意的⽅法技巧。
教学难点 懂得审题⽴意的重要性,明⽩审题要准确到位、⽴意要深刻新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 宋代宫廷举⾏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画家宋⼦房做画院博⼠,以“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有考⽣画了⼭林、古寺,⾦碧辉煌,⾹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有考⽣画完连绵起伏的群⼭后,只露出寺庙⼀⾓。
(符合题意)有考⽣画了苍郁的群⼭,中间露出庙⾥的半截旗杆,⼀条⽺肠⼩道蜿蜒曲折,直通到⼭涧边,有个⼩和尚正在担⽔。
(有新意)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藏古寺”中的“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所以,审题、⽴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也需要做到准、深、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审题⽴意。
⼆、⽂题展⽰ 1.阅读下⾯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
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去。
”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的⼈都讨厌我的叫声。
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命题、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和立意王美文阳谷县侨润中学一、专题解析审题,就是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文章的写作角度,是作者的习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文章主旨。
)近几年,各类考试中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命题作文似乎更呈现出强势,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通过本专题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在写作前重视审题和立意,指导学生学会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二、知识结构图三、写作指导实例引领一)知识点解读(一)半命题作文审题和立意知识点一解读: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学生来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
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知识点二解读:(1)、仔细审题,辨清题意。
片段一:《我迷上了看书》在一个阴森森,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做完作业正靠在床上看沈石溪的小说《狼王梦》。
讲述了一只母狼想四只雄狼登上王位而失败的故事。
当我津津有味地看到精彩段落时,突然,一个严厉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九点多钟了,睡觉吧!"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站在房门口,正催我睡觉呢。
我不理她,皱起眉头心想:我还没有看够呢!古人看书都是废寝忘,挑灯夜读,我怎么不可以?因此,我继续看我喜欢的书。
光阴似箭,已经十点多钟了,我的眼前忽然一黑,老妈又催我道:“关灯!睡觉!”我还是不肯放下,说道:“再看一会儿。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不能再看了,不然明天起不了床的哦。
”听了妈妈的话,我转念一想:读得太晚,早上起不来,上课也会无精打采。
写作 审题与立意

例二: 青少年好思考问题,渴望以真实
平常的心和社会对话,和母亲对话,和老
师对话,和自己同龄人对话,甚至跟大自
然对话。
导语
以“对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话题
例二分析:
这个试题的导语只是提出了“对话”这 个话题的背景,并不能限制作文必须写青少 年与另一方的对话,只要所写的是“有关对 话”的情境、故事、价值意义的探讨、方法 技巧的研究、介绍,都可以。要求:一是要 涉及“对”,表明是双方的交流,不是一方 的倾诉,另一方的倾听;二是涉及“话”, 即有声的言语或无声的心语。
硬行规定看仔细, 提示范围要明确, 话题含义要把准, 从新从小戒老套。
(一)紧扣题眼法
就是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 题目中的含义。
如作文题“难忘的老师”,题目中的关 键词是“难忘”,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触最 深的。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我们 写记叙文,并以写人为主。那么写什么人呢? 题目要求是“老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 母就偏题了。再如,“家庭琐事”中的“琐” 字告诉我们,重点要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 事。
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
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失分会诊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
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
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
比如,中考作文“开端”一题,导语中有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
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
【得分点要诀】审清题目,切合题意
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 能跻身优秀之列。
中考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 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据此,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 同等级的分数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一:审题立意,不落俗套

专题一:审题立意,不落俗套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关。
所谓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的审定。
具体说来,作文的审题要求考生对作文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全面的审读、准确的理解,不偏不倚地按要求作文。
审题的关键是立意。
立意,就是文章的主题,是作者见解的体现,是文章的灵魂。
在历年的中考作文中,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
【常见失误】从全国各阅卷现场反馈的评阅信息看,尽管现在中考降低了作文审题难度,仍有不少考生在审题、立意这个关键步骤上考虑不慎、理解不周,结果使自己的作文得分不甚理想。
1.不辨文体应试作文中,如果作文题后的要求中已规定了文体,自然不存在考虑该用什么体裁的问题,如果作文试题并没有标志字,一些考生就傻眼了,“管它是黑猫白猫”,一顿乱猜,失误就在所难免。
2.不明题眼应试作文的题目中往往暗示了重点写什么,有些考生在审题时,忽略了这些暗示,结果,应试作文成了败笔。
如作文题“变了”,这里的“了”虽是动态助词,却是该题表意的重点,应以反映已经过去的事物的情景为主。
可有的考生写了变化的过程,把它当做“变化”或“改变”之题来写,当然偏题较远了。
写作文审题时如果抓不住“题眼”,就好像我们走路时失去了眼睛。
3.站位不准在审题时,考生往往会出现主次失衡、修饰失度、角度失准的失误,我们称之为“站位不准”。
其原因有:(1)主次失衡指文题要求表达内容较复杂时,由于考生对题意理解不周,未从整体着眼分清主次,致使作文主次失衡,不合题意。
如以“父辈”为题作文,有的考生在审题中有闪失,作文中只写了群体中的父亲,“辈”这个主体就明显不足了。
“父辈”是个群体性的概念,以此为对象就不应只写其中某一个具体的亲人,而应着眼于“我”父亲一辈的人们,把父亲一代人的某些共性或普遍性的事物写出来。
(2)修饰失度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考生审题时注意不够,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以致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多角度写作之审题立意一、审题缺陷1、错解关系,以偏概全(多材料作文、材料有多角度时常犯此类错误)我们来看全国卷作文试题。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六年一千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事项:必须把“材料2”和“材料3”结合起来思考。
是否结合“材料1”,自由决定。
启示:角度虽可多样,最准只有一个。
(尤其注意议论抒情句)以前,做电台的时候,我喜欢说,这是一个像流沙一样的世界。
那是非常文艺和情绪的字眼,而2000 年接近25岁的时候,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现在是时候该蹲下来观察地面上的沙粒了,观察它们的湿度、密度、结构、流向和探究为什么这样流向的原因。
我庆幸,在迈入成年的门槛时,从自我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将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
·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柴静)2、不明信息,错认褒贬材料:有一首诗:“树上有十只鸟,打下一只,其余的眨眼在枝头,静谧,完好如初。
”有一位学生这样写:“读罢,我不禁为这些鸟镇定自若的精神而赞叹,面对危险而无所畏惧,这是何等的气魄!由此,我联想到了解放前在国民党的魔窟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那些革命先烈……”(当他们杀害犹太人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基督徒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他们杀害民主党时,我没有站起来说话,当最终他们走向我时,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启示:叙事性的评论性的材料中,体会对作者的情感倾向(再例两只老虎和维纳斯)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维纳斯仍然残缺。
3、不明关系,离题万里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
“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自由与纪律”、“向前看与向钱看”、“名师与高徒”,“冷与热”怎么办?利用复句关系,添加词语,形成判断启示:碰到关系性话题,勿忘关系4、不思进取,立论陈旧启示:立意正确是基础,创新意识是关键总结审题步骤(1)看全材料,分层分类,搜寻信息点,定下褒贬,确立感情基调。
(2)读透材料,分析各信息间的关系,拨开枝叶,紧扣主要内容,不要“咬住一头不撒嘴”,这样才能防止“以偏概全”和“妄下推断”的错误。
特别注意作文题目中“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确定立意”这句话,非常容易让部分学生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今年类似的材料作文如全国卷Ⅱ就改作了“选准角度”,有利于考生整体理解材料。
十年动乱期间,山东大学校长成仿吾被斗,造反派把“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罴”(pí)字读成了“罢”字。
成老抬头纠正学生的读音,群众潸然泪下,全场热烈鼓掌。
这则材料不太容易把握,不少考生绞尽脑汁仍不得要领。
我们把它切割开。
先读“十年动乱期间,山东大学校长成仿吾被斗”后打住,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连老一辈的革命家,“创造社”的宿将成仿吾这样的人都不能幸免于难,可见那个年代对人才的摧残到了何等程度,那个年代法纪废弛到了何等程度,转换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论点:人才岂容恣意摧残?!我们呼唤一个法治的社会!再读“成老抬头纠正学生的读音”后打住,问:为什么他要这样做?答: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责任心,是一种职业道德的驱使,转换后又得出这些论点:责任心可歌可泣,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
再读“群众潸然泪下,全场热烈鼓掌”后停下来,问:为什么会这样?答:是成老的人格、胸襟打动了他们,转换后可以得出这些论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无私则无畏、“取义”不惜“成仁”、敢说,就是好!最后,将这么多论点根据自己的库存情况进行一番筛选,你就可以激扬文字了。
“成仿吾被斗”中的成仿吾是位可敬的长者,这就是材料的总体倾向,也是材料的重心所在,必须把握住这一实质。
我们来看一例:几个人同喝一口井水。
有人用金杯玉盏喝,有人用瓷碗喝,有人双手捧着喝。
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许多,瓷碗之人觉得自己贫贱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好解渴啊!”我们可以用“从结果联想原因”的方法来探寻主旨。
用金杯玉盏喝觉得自己富贵和用瓷碗盛着喝觉得自己贫贱的原因是他们被外物所役使、主宰;空手捧着喝的人觉得解渴,原因是无外物拘束。
对此,我们可以联系实际分析,对空手捧着喝的人进行赞扬。
空手捧着喝是淡泊名利,解渴是品味生活真谛,无外物拘束是超然物外。
最后归纳主旨:只有超然物外,不被外物役使,才能品味人生的真谛,享受生活的乐趣。
3、写出所有想到的观点,再看看能否利用求异思维,写出一个。
最后从中挑选有一个以“见风使舵”为话题的材料,我们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来提炼论点:在坚持人生原则的前提下,见风使舵作为一种策略可以让一些事情更顺利。
见风使舵,是为了和周围环境相适应,大海上水手的航行,学会使舵是第一堂课;如果不见风使舵,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
联系现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江苏农村见风使舵,经济迅速发展,也可结合当今商战中注重宣传效应来谈也颇具时代气息。
还有许多类似的论题,只有求异,才能扩展思维,才能创出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二、常用的立意方法有三种:中心立意、反中心立意和变换角度立意。
请看下面的例子:“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抓住短板,消灭弱项。
1、写作材料一般都含有命题者好恶肯否的倾向性,中心立意就是顺着命题者的方向,提炼中心。
上述材料中已经表明它的关键意思是“消灭弱项”。
由此提炼出所给材料的一般意义,那就是消灭弱项是保证整体品质的关键。
2、反中心立意即所谓的“反弹琵琶”,以命题者的倾向为对立面,运用逆向思维的形式,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把中心确立为“消灭长板”。
当然木桶的容水量是由短板决定的,因而长板长出的部分与容水量毫无关系。
一件合格产品的各个部分是有严格的量化标准的,只要达到了这个标准即可保证整体产品的质量,如果提高某一部分的标准,势必要增加成本的投入,所提高的这一部分并不能带来产品整体品质的提升,那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保留长板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注意:不一定是断然否定,而是抱着怀疑态度从另一面入手如:勤奋出天才3、变换角度立意是避开材料的中心点,从中另外选择一个角度来提取普遍意义。
变换角度立意运用的是发散思维的形式。
还是以上述材料为例,我们不谈长板短板的问题,而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木桶的容水量上面。
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条件下,扩大木桶的底面积也不失为增加容积的一种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三种立意的方法,都不是就事论事的叙述,而应当是就事论“理”,即抽象出普遍意义。
三、创新训练题目(一)下列材料可以从哪个角度立意?请选择其中的一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
他不仅把桌子的面板刨得十分平整光滑,而且连抽屉的背板、底板都刨得十分平整光滑。
有人劝他:“抽屉背板与底板别人又看不见,何必刨得那么光滑?”他说:“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
”2.志愿军英雄马玉祥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
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能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3.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他们将一条鱼的前脑切除。
没有前脑的鱼看起来与其他鱼一样正常,但随鱼群游动的时候,这条没有前脑的鱼会突然离开鱼群,游向另外方向,一直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往前游。
这条鱼的举动,令鱼群震撼,所有的鱼一齐停下,接着改变了方向,也去追赶这条没有前脑的鱼去了。
4.一个孩子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
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小孩子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
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若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
(二)从下面任选一个成语,运用逆向思维,说说你的观点1.班门弄斧 2.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4.开卷有益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酒香不怕巷子深7.知足常乐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9.有志者事竟成[思路参考](一)1.做事精益求精,不做表面文章,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过分的成本投入即是浪费。
2.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伟大”/人生的目标不妨定高一些,行动却要脚踏实地。
3.“有脑子的被无脑子的牵着走”,这是随波逐流的悲哀/一种新思想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常常是无意识——没脑子的。
4.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会碰钉子。
好心也可能办坏事/苦难是人生的学校,磨练、挫折、挣扎,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二)1.弄斧就要到班门:下棋要找高手,敢于向权威挑战。
2.三天打鱼,要不要两天晒网:工作要讲究方法,打鱼要休渔,工具要修理,人要休息,劳逸结合。
3.眼见一定为实吗?眼睛常常被假象蒙骗,必须透过现象认清本质。
4.开卷一定有益吗?开什么卷(读什么书),如何开卷(用什么方法读书)。
5.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6.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做宣传和包装,不为人赏识,自我价值便实现不了。
7.知足不能常乐:“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不知足才去奋斗,奋斗中才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8.当局者不会迷,旁观者未必清:“下海才知风浪猛”,不参加实践怎能获得真知。
9.有志者事就能成吗?“有志”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王安石都知道要做成一件事。
“志、力、物”缺一不可。
高考考前作文审题强化训练(一)命题作文1.请以“坚守信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
【写作指引】这是属于哲理类的写作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