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城市化》测试题
2023年高二地理城市化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高二地理城市化问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B. 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础C. 城市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主要是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D. 城市化会导致城市人口过多,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答案:C2. 下列关于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可以促进资本和技术的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B. 城市化会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C. 城市化会加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D. 城市化会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造成社会不平等答案:A3. 下列关于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城市化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服务水平B. 城市化会带来就业机会增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C. 城市化会促进人口流动,提升社会交流和文化发展D. 城市化会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社会发展困难答案:D4. 下列关于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城市化会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增加土地资源浪费B. 城市化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C. 城市化会增加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D. 城市化会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答案:D二、填空题1. 城市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答案: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2.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和规模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村人口净流入3.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社会不平等;就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4.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土地资源浪费;空气污染;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三、简答题1. 解释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高中地理城市及城市化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城市及城市化习题及答案高中地理城市及城市化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城市中饮食服务店应该()A.集中布局在居住区B.都远离居住区C.分门别类进行布局D.集中布局在商业区2.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描述正确的是()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3.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从图1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D.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
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
回答5~6题。
5.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6.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胜过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图3位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镇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A.建筑材料厂B.化肥厂C.冶炼厂D.电镀厂8.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住宅区,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某地区域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团状、河流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 Ⅱ阶段城市最不会发生的现象有()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4.城市功能分区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住宅区 B.文化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5.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地理因素 D.民族与宗教因素6.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应该是A.能使城市居民随时随地得以消费B.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C.能使交通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各种交通工具畅通无阻 D.能保证外来人口不再涌入城市,扰乱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读野外考察游记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行进在大峡谷,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
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傈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他们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式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
”7.“千只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8.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村聚落多为A.集聚式 B.散居式 C.规则式 D.多边形式9.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A.带状 B.圆形 C.三角形 D.方形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在图中,③区()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C.是城市的商业中心D.环境质量最差11.在②区内,可以布局()A.学校、体育馆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C.政府机关、停车场D.超市、文化馆12.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不利于下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行政因素D.历史因素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A.商业区范围变小B.工业区范围变大C.住宅区范围变大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某大型超市在厦门火车站广场开张,后又在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出入厦门岛主干道(BRT)站点旁开设第二家店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超市首选火车站广场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动人口多B.常住人口密度大C.劳动力充足D.居民购买能力强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中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分别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是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③区域可能属于()A.工业区B.住宅区C.商业区D.行政区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以下两题。
8.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以下两题。
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业水平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业水平测试题.蕉岭中学高一级地理必修2理科班复习试卷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区位是指( B )A.城市的空间分布 B.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地理位置C.城市的地理位置 D.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C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读下列材料,完成第3-5题。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中最多的地区。
3.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 A )A.政策B.宗教C.交通D.军事4.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灾害D.宗教5.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据此回答6-7题:6.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C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7.上述事实说明了 ( A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一定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8.读右图,楼层高度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在P区常形成的城市地域功能区是( C )A.工业区B.住宅区C.中心商务区D.高科技区9.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是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流动性最大,城市最繁荣的地方B.地价最高,是房地产开发最重要最集中区域目标C.功能多而集中,内部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D.位于一个城市的几何中心根据右图,回答第10-11题。
高一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
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A.再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城市化D.逆城市化2.第三阶段,甘肃省突出的城镇化问题是()A.城市住房紧张B.乡村空心化C.城市交通拥挤D.人口老龄化【答案】1.C 2.B【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知,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大量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大量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出现城市化,C正确;再城市化一般发生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此时大量人口回归城市,进行城市再建设,排除A;郊区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发展中,受城市规模受限,人口开始向城市郊区转移,扩大城市范围,排除B;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城市迁往城镇或乡村地区,排除D。
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在第三阶段大量人口在区域内部主要由乡村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也开始出现人口不断迁往区域外部地区,使得本地区人口数量较少,出现的主要城镇化问题为乡村人口向不同地方迁移,出现乡村空心化,B正确;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迁出较多,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排除ACD。
故选B。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
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A.t0B.t1C.t₂D.t₂4.下列城市群中,最有可能处于₂阶段的是()A.京津冀城市群B.长三角城市群C.北部湾城市群D.辽中南城市群5.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₂阶段的城市群战略重心是()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答案】3.C 4.B 5.C【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中心城市发展时,虹吸效应强,外围城市发展时,扩散效应强。
高考地理《城镇化》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镇化》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天津河西二模]随着城市空间加速扩张,远郊区得到快速发展,其功能的复合性、完善性使之具备城市特性,形成新城、新区等“类城市体”,学者将此现象称为后郊区化。
上海正逐步进入后郊区化阶段,下图为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上海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演变阶段三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B.生活、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C.多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活属性D.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工业搬迁至郊区,说明是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发生在第一阶段,A不符合题意;工业生产等大量积聚在郊区,所以生活、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发生在第二阶段,B不符合题意;多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产(而不是生活)属性,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发生在第三阶段,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与近郊区相比,上海市远郊区更易成为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主要原因是()A.对周边城市辐射更强B.生产成本低廉C.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弱D.劳动力数量多答案:C解析:由已学可知,上海市远郊区由于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更多职能需要独立配套,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的“类城市体”,而近郊区更多依附于中心城区,功能受到限制,不易形成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C正确;与中心城市和近郊区相比,远郊区对周边辐射能力较弱,A错误;生产成本、劳动力数量在近郊、远郊差异不大,B、D错误。
故选C。
[2024·河南郑州市高三三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
下图为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3~5题。
3.2009~2019年,我国()A.城镇化水平降低B.流动人口规模先增加后减少C.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D.农民工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解析:直接读取图中信息可知,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A错误;流动人口的规模先增加后减小,B正确,C错误;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D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标志是()A. 城市数目的多少B. 各城市的人口多少C. 城市规模的大小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答案】D【解析】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中的三个主要标准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2.(1)此图说明该地区()2.(2)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 城市化水平很高B. 城市人口为2500万C.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D. 人口密度大【答案】A【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总人口是2500万逆城市化现象需根据动态城市人口变化来判断人口密度大还要根据面积大小计算根据图中农村和城市人口可以计算出该地城市人口的比重是90%所以城市化水平高 A正确故选A【答案】C【解析】(2)该地城市人口的比重是90%所以城市化水平高是发达国家的特征其中英国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中国、印度、俄罗斯人口总数都超过了1亿 C正确故选C3.(1)从城市开发强度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发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热岛效应显著②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好③耕地资源严重短缺④绿地面积增加3.(2)我国为实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②③【答案】A【解析】(1)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根据题目可知北京、上海的开发强度接近50% 由此可知其城市化程度较高由此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热岛效应、耕地和绿地减少、空气污染等故选A【答案】C【解析】(2)本题要求的是实现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的双赢因此单方面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并不符合城市化的要求所以C项错误 A、B、C项为城市化发展采取的合理举措故选C4.(1)东南亚部分国家综合城市化的各项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4.(2)图中滞后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速度低于工业化速度)最显著的国家是()4.(3)有关各国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经济B. 人口C. 生活方式D. 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答案】A【解析】(1)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从而可以判断经济增长(尤其是第二、三产业)是东南亚城市化最重要的表现因素故选A【答案】C【解析】(2)泰国城市化率低于综合城市化水平显现出“滞后型城市化”的特征即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速度低于工业化速度故选C【答案】A【解析】(3)读图可知柬埔寨的人口城市化率和综合城市化率都低于30%属于城市化初级阶段菲律宾和泰国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文莱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故选A5.(1)图示区域内()5.(2)图中城市之间()A. 城市等级共分为两级B. 城市等级最高的是杭州市C. 等级高的城市数量较少D. 等级低的城市相距较远【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的等级体系包括核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三个等级上海是直辖市故级别最高等级高的城市数量少一般等级低的城市相距较近故选C【答案】B【解析】(2)读图可知上海是核心城市与南京的服务种类不完全相似与杭州的服务范围不可能完全相同杭州和南京都是省会城市故服务职能相同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服务功能多样化也有低等级的服务功能故选B6.(1)关于图中收缩型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6.(2)为应对“收缩” 长江经济带城市可以采取的有力措施有()A. 西部地区没有分布B. 东北地区数量最多C. 全部是资源型城市D. 均有产业衰退问题【答案】B【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收缩型城市东北地区数量最多 B正确故选B【答案】D【解析】(2)为应对“收缩” 长江经济带城市应该控制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符合题意故选D7.图中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A. 住宅区B. 行政区C. 商业区D. 文教区【答案】C【解析】8.(1)如果韩国迁都到世宗市可以明显扩大世宗市的()8.(2)韩国曾打算迁都到世宗市的远期目的是()A. 服务范围B. 传统产业规模C. 对外贸易往来D. 经济腹地【答案】A【解析】(1)如果韩国迁都到世宗市可以提高世宗市的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故选A【答案】B【解析】(2)韩国曾打算迁都到世宗市的远期目的是平衡城市间经济发展保证首都的地缘政治安全也是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B正确 ACD错误故选B9.(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连成带状的原因是()①产业结构单一②开发时间较晚③较高的城镇化率④经济面临转型9.(2)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1)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为重工业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面临经济转型过程就业出现问题人口流向外地东北地区本身城市化率较高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慢没有更多农村户籍人口转入城市城市出现萎缩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故C正确故选C【答案】D【解析】(2)东北地区城市收缩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区为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等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因而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是最适宜的措施故选D10.(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10.(2)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A. 位于城市中心B. 土地租金高C. 交通通达度高D. 周边居民数量多【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 M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成为商业区故选C【答案】A【解析】(2)图示该地盛行偏北风甲位于城市外围上风、上水地带附近有山林、河流与湖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中心乙位于大城市东北郊城市上风带不宜建化学工业中心否则会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丙在城市东郊近铁路、高速公路可建仓储物流中心而不是对外交流中心丁在城市西郊远离交通线不适合建物流中心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从区域行政管理来看级别最高的城市是________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龙头城市是________11.(2)以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作为山东发展的龙头简述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1.(3)半岛城市群发展突出的“瓶颈”是________(资源)不足从“开源”方面分析其解决的措施________等(任说一种)【答案】(1)济南, 青岛【解析】(1)根据山东区域地理知识从区域行政管理来看级别最高的城市是省会济南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龙头城市是青岛【答案】(2)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区域的服务中心, 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解析】(2)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但不同等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答案】(3)水源,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解析】(3)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半岛城市群发展突出的“瓶颈”是水源从“开源”方面分析其解决的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等12.(1)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12.(2)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12.(3)说出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答案】(1)该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小冬季植被落叶调节作用减弱【解析】(1)原因可以结合题中信息从该城市位于华北地处冬季风背风坡、冬季植被落叶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2)变化建设用地大幅增加绿化用地有所减少影响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内涝的形成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解析】(2)土地利用变化结合材料二从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率的变化分析即可负面影响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内涝、城市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角度分析【答案】(3)方向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措施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范围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解析】(3)结合城市热岛效应原理的知识可知污染物的流向采取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污染工业的布局、郊区绿化等角度提出13.(1)简述我国2009~2014年常住人口流入前十位的城市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13.(2)简述上图中所示城市的人口变化特点【答案】(1)分布特点主要在东部地区尤其集中在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原因流入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等【解析】(1)我国2009~2014年常住人口流入前十位的城市的分布特点主要在东部地区尤其集中在传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原因流入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等【答案】(2)特点自1992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4年出现零增长后出现人口负增长状况1992~1998年人口以迁出为主 1998年后人口总体以迁入为主 2013年该城市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2)图中所示城市的人口变化特点自1992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4年出现零增长后出现人口负增长状况1992~1998年人口以迁出为主 1998年后人口总体以迁入为主 2013年该城市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14.(1)请写出图中①②③所属的城市功能区名称14.(2)描述该市②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布局合理的原因【答案】(1)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解析】(1)根据上图可知③占地面积最小而且在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应该是商业区①分布范围最广应该是住宅区②远离城区且位于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是工业区【答案】(2)位于城市盛行风方向的垂直郊外对城市大气污染少为城市外围地价较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解析】(2)该市②功能区是工业区位于城市盛行风方向的垂直郊外对城市大气污染少为城市外围地价较低成本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C.绿化带D.工业区2.北京城市中心没有形成CBD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社会B.经济C.文化D.历史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走廊,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
读“北京通风廊道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3.影响北京通风廊道规划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盛行风向B.道路分布C.地形地势D.工业布局4.下列地理事物中,不适合布局在通风廊道中的是A.成片绿地B.高大建筑C.湖面水域D.城市道路5.通风廊道建设完成后对北京的影响主要有A.彻底解决“雾霾”B.扩大城市规模C.提高城市地价D.改善城市气候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6.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7.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A.非洲B.欧洲C.北美洲D.大洋洲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采用“内含式”的城市扩容模式主要是由于A.城市化水平低B.人口数量多C.人口密度大D.经济发展水平高9.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若全部采用“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D.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10.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
高中地理城市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城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A. 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B.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C. 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D. 城市人口向农村的迁移答案:B2. 城市化对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A. 增加绿地面积B. 减少空气污染C. 增加噪音污染D. 减少水资源污染答案:C3.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 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B. 多中心向单中心发展C.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D. 城市功能区域不变答案:A4.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 城市化可以解决所有社会问题D. 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答案:C5.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A.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B. 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C. 增加失业率D. 减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答案:B6.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A. 交通拥堵B. 交通设施完善C. 公共交通发达D. 交通事故减少答案:A7.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包括:A.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B. 减少农村人口C.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D. 增加农村环境污染答案:B8. 城市化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社会阶层分化加剧B. 社会阶层融合C. 社会矛盾减少D. 社会秩序稳定答案:A9. 城市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包括:A. 传统文化的消失B. 文化多样性的增加C. 城市文化单一化D. 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完全隔离答案:B10. 城市化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生活成本降低B. 生活环境改善C. 生活压力增加D. 社会服务完善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______向______集中的过程。
答案:农村;城市2.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同步测试
2、3 城市化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读聚落演变示意图,回答2~4题。
2。
聚落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A。
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B。
人口向乡村迁移C。
城市规模缩小D。
工厂呈分散分布3.聚落从阶段Ⅱ演变到阶段Ⅲ,带来的问题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B.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D.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4.关于图中的演变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A。
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连续发展过程B.前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
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下降D.前期城市人口比重下降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
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6。
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
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
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如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7~8题.7.该图所示的含义是( )A。
大城市小型化 B.郊区城市化C。
集中城市职能D。
城市乡镇化8。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
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D.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出现读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回答9~10题。
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城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的是()10。
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
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
城市化水平提高了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据武汉市规划局、国土局介绍,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性楔形绿色生态廊道:①大东湖水系(道观河—涨渡湖-大东湖)、②武湖水系(木兰山—武湖—天兴洲)、③府河水系(巨龙湖—府河—金银湖)、④后官湖水系(九真山—索河—汉阳六湖)、⑤青菱湖水系(斧头湖—鲁湖—青菱湖)、⑥汤胡水系(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 城市和城市化测试题(附解析)
《城市与城市化》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3分,共60分)图1为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景观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区的类型为 ( ) A .中心商务区 B .科教文化区 C .高级住宅区 D .历史文化区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区域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 .历史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策因素 D .环境因素廉租房是政府向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的社会保障性住房。
图2中甲图为南京市区居住用地基准地价分布图,乙图为南京市区居住空间结构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 2乙甲图13.南京市区廉租房的位置,应选建在甲图中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有关乙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南京市居住空间结构为圈层与扇形混合模式B.商业用地是城市中最为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C.经济因素导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出现D.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趋势图3为某城市功能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L、M、N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商业、工业B.商业、工业、住宅C.住宅、工业、商业D.工业、商业、住宅6.当L线变成P线时,各功能区的变化是( )A.住宅区范围变大B.工业区范围变大C.商业区范围变小D.工业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图4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回答7~8题。
图3图47.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C.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8.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图5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①②③④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1.(2)下列因素中.对城市地租高低影响最小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2.(1)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因为()2.(2)巴西城市化水平与中印两国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2.(3)巴西的快速城市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是()A. 经济快速发展B. 城市基础薄弱C. 城市人口众多D. 社会环境稳定【答案】A【解析】(1)快速城市化说明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就业机会多人口大量进城故选A【答案】C【解析】(2)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却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最可能是因为巴西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范围广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大量集中在少数城市故选C【答案】A【解析】(3)巴西的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大量人口在城市地区没有就业机会会导致社会治安较乱故选A3.(1)沈阳市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未皆为人口集中区的是()3.(2)推测沈阳市中心城区周末人口集中区面积及变化特点是()A. 餐饮设施(中餐、酒吧、快餐)、景点设施(公园、纪念馆)B. 日常服务设施(便利店、美发、中介)、恢疗设施(医院、诊所)C. 住宿设施(酒店、旅馆、招待所)、大型购物设施(商场、超市)D. 交通设施(公交站、停车场)、教育设施(中小学校园)^l+c时间图2【答案】B【解析】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人口集中区的概念为情景考查人口分布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答案】B【解析】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城市人口热度的时空分布相关材料为情景考查中心城区周末人口集中区的变化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4.(1)钱大妈生鲜连锁店布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4.(2)钱大妈生鲜连锁店面积一般不大于60m2的主要原因是()A. 消费者B. 交通C. 商业中心D. 货源供应基地【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据图可以看出广州市案例研究区()5.(2)根据表格可以得出广州的城市空地()5.(3)关于广州市城市空地下列组合合理的是()①快速城市化导致人口激增是城市空地产生的主要原因②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外迁是城市空地产生的重要成因③城市空地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④盘活城市空地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A. 随地块面积增大平均形状指数呈急剧下降趋势B. 平均形状指数与城市空地地块占比相关性不显著C. 地块面积0.75sim 1.25hm^2水平下城市空地面积占比最高D. 地块面积leq 0.02hm^2水平下城市空地面积占比比城市空地地块占比高【答案】B【解析】A、随地块面积增大平均形状指数有急剧下降大于0.05hm^2变化缓慢故不符合题意B、读图可知城市空地地块和平均形状指数占比相关性不显著故正确C、地块面积1.25\sim 1.75hm^2水平下城市空地面积占比最高故不符合题意D、地块面积\leq 0.02hm^2水平下城市空地面积占比比城市空地地块占比低故不符合题意【答案】D【解析】A、读表格可知城市空地包括杂草地、乔/灌-杂草地、裸地、建筑-杂草地、建筑-裸地、建筑废弃地等类型较多故不符合题意B、读表裸地空地发生概率为1.65\% 建筑废弃地发生概率为0.06\% 裸地空地发生概率比建筑废弃地大故不符合题意C、杂草地发生概率较大为4.03\% 建筑-裸地的发生概率较小为0.59\% 故不符合题意D、城市空地大多被乔木、灌木、杂草或废弃建筑遮挡或覆盖故正确【答案】C【解析】①快速城市化导致人口激增会导致城市用地紧张故不符合题意②产业结构升级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出导致城市空地故正确③城市空地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故不符合题意④盘活城市空地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故正确6.(1)图中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城市等级可分为()6.(2)对图中各城市服务范围、服务种类的说法正确的是()6.(3)近几十年来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是()A. 3级B. 4级C. 5级D. 6级【答案】B【解析】(1)根据图示图中有最高级的直辖市城市上海南京都市圈有省会城市然后地级市然后是县级市总共包含4级城市体系故选B【答案】D【解析】(2)根据城市体系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上海的城市等级大于南京因此服务范围上海大于南京 A错濮阳、马鞍山、杭州的城市等级不相同且不在同一区域服务范围无法层层嵌套 B错杭州的等级不是最高的因此服务种类不是最全的 C错湖州城市等级比德清高因此湖州的服务种类比德清多 D对故选D【答案】B【解析】(3)土地对城市等级影响不大 A错上海交通发达使其经济腹地逐渐扩大从而促使其城市等级不断提高 B对气候对城市等级影响不大 C错上海科学技术先进但不是城市等级提升的主要因素 D错故选B7.(1)中国城市化进程处于()7.(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 Ⅰ阶段B. Ⅱ阶段C. Ⅲ阶段D. Ⅰ、Ⅱ之间【答案】B【解析】(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于中期加速阶段故选B【答案】A【解析】(2)A.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城市环境污染加剧故符合题意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故不符合题意C.城市规模不断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中国目前没有逆城市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8.下面的四幅图中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特征的是()A.B.C.D.【答案】B【解析】9.(1)我国南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9.(2)若环境温度相同(≥26℃)城市绿地覆被格局中降温效应最大的是()9.(3)揭示城市绿地改善小气候的作用规律有利于()①增强市区热力环流②根治城市洪涝灾害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④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管理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B【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环境温度与绿地降温幅度的关系表现为随着环境温度上升降温幅度增大因此降温效应最明显的季节应是环境温度达到最高时所对应的季节所以我国南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答案】C【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城市绿地调节小气候功能主要与植被蒸腾和冠层遮阴有关对于降温作用最大的植被类型应该满足蒸腾作用强以及冠层遮阴作用强这两个条件结合题目所提供的选项信息 C选项“密度较高的乔木”枝叶繁茂蒸腾旺盛遮阴作用强与其他选项相比最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答案】D【解析】(3)城市绿地调节小气候功能主要体现在城市绿地对降温的影响揭示其作用规律利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城市生态空间管理美化城市环境会减轻市区热力环流不能根治城市洪涝灾害故选D10.(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志是()10.(2)结合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分析我国近四十年城市化的特点()10.(3)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有()A. 城市人口数量B. 城市用地面积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 城市分布密度【答案】C【解析】(1)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起步晚速度加快但总体城市化水平较低还达不到逆城市化的阶段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3)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地面硬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水不易下渗城市内涝增加等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城镇化率是指________ 它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1.(2)该省城镇化率呈现__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11.(3)城镇的发展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对生物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11.(4)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主要有________【答案】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答案】上升,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解析】图中显示该省城镇化率从43.0%持续增长到56.1% 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效应【解析】城镇的发展通过改变生物生存环境、改变地表性质对生物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占用生物生活空间从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加大了气温的变化幅度形成热岛“效应等【答案】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解析】城市化过程中有大量的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需求大增人口膨胀导致住房紧张就业机会有限人口过多12.(1)图Ⅰ中乙代表________国家说出这类国家城市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对照图和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人口数量________(填高或低)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还比较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世界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超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4)简述我国政府应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发展中, 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解析】(1)读图可知乙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应为发展中国家【答案】(2)高, 小, 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解析】(2)对照图和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人口数量高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还比较小原因是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答案】(3)数量增多速度加快, 数量增长速度快并超过发达国家未来多数特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解析】(3)读图可知世界人口超百万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数量增多速度加快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超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数量增长速度快并超过发达国家未来多数特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答案】(4)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环境建设绿地【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政府应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环境建设绿地13.(1)概括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据统计 2010年11月上海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超过900万其中务工经商人员占78.3%)13.(2)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乙)其中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而黄浦江东岸在80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13.(3)依据图文材料分析上海市金融商务区形成的原因13.(4)说出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答案】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解析】读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例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南北两侧城市化水平低【答案】上海市工商业发达(或第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所以吸引了大量经商务工人员【解析】上海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一个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早工商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发达工资收入水平高所以吸引了大量经商务工人员【答案】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或早期就是金融商务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提高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现在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是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读图可知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上海是港口城市有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港等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提高政府政策支持、合理规划促使功能区形成【答案】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或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土地利用率提高【解析】黄浦江东岸在 80 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的郊区现在建成金融商务中心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高层建筑的建设使这里的土地利用率提高14.(1)指出香港人口的特点14.(2)列举香港为扩展城市发展空间而采取的措施14.(3)描述香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香港境内多山地就地质条件而言花岗岩占其总面积约三分之一维多利亚港可容纳吃水12米的万吨级以上的貨船出入及停泊是世界天然良港14.(4)说明维多利亚湾成为天然良港的有利条件【答案】人口整体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1998年前增速略大于1998年后至2018年总人口达745万人人口密度高达约6748人/平方公里人多地狭【解析】据“香港人口变化曲线图”可知香港人口总数在从1988年后不断增加在1998年以前增长速度较快在1998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较慢在2018年香港的人口总数达到745万人【答案】高层建筑、填海造地【解析】香港人多地少城市扩张的方向主要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解决垂直方向上不断加高建筑物的高度水平方向上香港四面临海城市的扩张主要为填海造陆【答案】香港的商业中心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住宅区【解析】据图可知香港主要用地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心维多利亚湾沿海地区主要为商业区再外围为住宅区再往外围为工业区【答案】香港维多利亚湾两边的岛屿可阻挡海上风浪使港口风平浪静珠江口的泥沙难以进入港区使港口不易被淤塞花岗岩海岸岸陡水深【解析】维多利亚湾位于海湾处风浪小据材料“就地质条件而言花岗岩占其总面积约三分之一”可知多花岗岩地质水比较深有利于大型船只停泊。
高中地理必考专题05 城市化(中图版)(含答案及解析)
作业05 城市化一、单选题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简称酉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出渝达鄂、湘、黔的重要门户。
酉阳县面积517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5.64万人,旅游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2016年该县城镇化率为32.2%,为重庆市城镇化率最低地区。
下图为酉阳县县城俯瞰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酉阳县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科技发达B.县域面积大C.土地廉价D.自然资源丰富2.酉阳县城镇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有()①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②城镇土地有限,房价高③农村基础设施较完善④逆城市化现象显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D 2.A【解析】1.“旅游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资源开发会促进城镇化发展,酉阳县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是自然资源丰富,D正确。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A错误。
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县域面积小,B错误。
土地廉价不是城镇化的主要促进因素,C错误。
故选D。
2.酉阳县城镇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有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少,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少;城镇土地有限,人口集中,导致房价高;①②正确。
A正确。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经济落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逆城市化现象,③④错误。
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据图可知,该县位于河道附近,两侧地形狭窄,城市建筑高大、密集,但城市狭长沿河分布明显。
下图为“2011~2018年我国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增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11~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0万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A.东部沿海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长江沿线地区4.近年来,中西部核心城市逐渐成为新的人口增长高地,其吸引力增强主要是因为()A.就业岗位增多B.高速交通发达C.基础设施完善D.高等院校较多【答案】3.A 4.A【解析】3.读图可知,2011~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0万以上的城市集中在“京津冀”和“粤港和海西”两个地区,都属于东部沿海地区。
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
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化进程及其相关问题,以下是一组关于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的测试题。
一、单选题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 城市数量增加2、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C 城市化水平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D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3、世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是()A 产业革命前B 产业革命后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 20 世纪 70 年代后4、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 农村劳动力过剩B 社会经济发展C 国家政策D 城市环境优美5、下列国家中,属于逆城市化现象明显的是()A 英国B 中国C 印度D 巴西二、多选题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改变下垫面性质C 产生“热岛”效应D 减少降水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A 城市发展不合理B 贫富差距加大C 出现“虚假城市化”D 出现“滞后城市化”3、以下属于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是()A 大城市发展速度快B 中小城市发展缓慢C 城市群出现D 城市郊区化三、简答题1、简述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2、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C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也是城市化的表现,但不是主要标志。
2、 D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一、单选题1.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①城市郊区化②绿地面积增大③能源消耗加大④城市人口剧增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关于不同等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B.城市等级越高,距离越近C.城市等级越高,城市功能越少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4.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①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①高楼林立,地价便宜①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①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据图分析,芝加哥等级提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源丰富工业发达①铁路水运交通便利①临近湖泊景色优美①地形平坦水热充足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6.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城市化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7.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D.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通州相比,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靠近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力强②距北京较近,受其辐射影响发展快③交通设施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④开发程度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 )A.扩大城市规模B.丰富城市职能C.改善城市环境D.提高城市等级下图为石家庄发展变化略图。
2023年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练习题
2023年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练习题一、填空题1.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2. 城市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3. 自20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率迅速提高。
4.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城市设施、社会保障等。
5. 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带来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A. 经济发展B. 就业机会C. 人口自然增长D. 城市设施改善答案:C2. 下列哪个因素可能会限制城市化进程?A. 土地资源短缺B. 政府扶持政策C. 交通便利D. 工业发展答案:A3. 城市化过程中,下列哪个问题需要重视?A. 城市人口减少B. 农村人口增加C.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 农业生产增长答案:C4.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会导致下列哪个问题?A. 环境污染加重B. 城市设施更新C. 农村全面发展D. 科技创新答案:A5. 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哪个措施有利于解决交通压力问题?A. 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B. 提高油价C. 扩大城市规模D. 增加私人车辆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化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效益的形成。
城市化使得大量劳动力聚集在城市,便于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城市化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化还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 请列举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包括:一是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居民住房问题,由于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导致房价上涨和住房困难。
三是城市环境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高中地理 城市化 测试题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该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为福建省城市发展和工业总产值统计图。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
(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与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左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右图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7.C
8.C
9.A
【解析】
7.读图,“鬼城”排行前50名中,华南约8个,西北约10个,华南数量较少,A错。根据材料,“鬼城”指新区空置率过高。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新区建设标准太高,导致空置率高,B错。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相关,C对。华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鬼城”出现主要是地产过度开发,D错。据此分析选C。
高中地理 城市化的问题 测试题
第一题可用排除法,④从植物指向大气,是植物蒸腾,即可选出答案,第二题读懂图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5.B
6.C
【解析】
5.甲径流最大值较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乙曲线径流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晚且较低,说明乙过程中径流速度较慢,且向地下下渗较多,则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而甲则相反,长期下去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可能出现水荒;甲代表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乙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②③对,①④错,B项正确。
A.植物蒸腾、雨水收集利用、降水、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
B.蒸发、雨水收集利用、降水、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
C.降水、雨水收集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蒸发
D.下渗、雨水收集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植物蒸腾
4.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使用会
A.加剧城市内涝B.补充部分城市地下水
C.加重城市土壤盐渍化D.增加海陆间水循环总量
3.D
4.B
【解析】
3.读图可知,①是雨水进入地下环节,是下渗,②是雨水直接输送到城市,是雨水直接被利用,③是下水道的水经过处理再利用,④从植物指向大气,是植物蒸腾,D正确。
4.读图可知,该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了大气降水,补充了部分城市地下水,减轻城市内涝,但并没有增加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A、D错;城市地下水位较深,且以硬化地面为主,不会加重土壤盐碱化,C错。
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1.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明显,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区热岛效应,B对。通风廊道建设,不能根治北京市的雾霾,A错。热岛效应减弱,上升气流减弱,可能减少城区降水量,C错。空气流通,不能降低风沙天气频率,D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3山东济宁月考)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特征。
答案:B解析:结合图表材料可知,该地区从1950年到1989年,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而言,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此外,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台中和高雄为中心的城市群。
(2013广东湛江月考)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历史统计图。
读图回答2~3题。
2.2008年该国的城市人口约为()A.4亿 B.1.55亿 C.2.45亿 D.2.4亿考查目的:考查城市人口数量的计算。
答案:C解析:根据2008年的该国人口总数和城市人口比重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
3.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的时段是()A.1776年以前 B.1776年~1915年 C.1915年~1967年 D.1967年~2008年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进程。
答案:D解析:通过全国人口总数、城市人口比重的数据信息,经计算得出各阶段城市人口总数的变化,可判断出1967年~2008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
(2014河北保定周练)下面是世界城市发展趋势表,据此回答4~5题。
4.上表说明()A.1950-198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缓慢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变慢C.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及人口增长速度始终超过发达国家D.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始终超过农村人口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进程。
答案:C解析: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198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结合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可以加算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5.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
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 B.限制私家车的使用C.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考查目的:考查城市交通问题及对策。
答案:C解析: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可使不同交通工具各行其道;限制私家车的使用,可减少上路车辆;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使道路更畅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有效解决(2013河南开封期末测试)2012年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
蓝皮书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
结合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回答8~10题。
8.有关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1978年处于初期阶段 B.1989年处于中期阶段C.2001年处于后期阶段 D.2011年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进程。
答案:A解析:城市化水平低于30%为初期阶段,高于70%为后期阶段,从表中可以看出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17.9%,应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9.通过上面数据,可以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A.一直在增加B.一直在减小 C.先增加后减小D.先减少后增加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特点。
答案:C解析:城市人口除以城市人口比重即为总人口数量,总人口数量减去城市人口数量即为农村人口数量,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可知我国农村人口先增加后减少。
10.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城乡人口的出生率不同 B.城乡人口的死亡率不同(2013浙江杭州月考)《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
结合下表回答13~14题。
表1: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13.近30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原因。
答案:C解析: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14.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A.上海市 B.江苏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四川省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答案:B解析:从总人口上首先排除上海市,从城市化水平达60%多可直接排除内蒙古,再结合城市化速度排除四川省,选项中江苏省最符合。
(2013浙江嘉兴二模)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回答15~17题。
15.有关该地图示时期城市人口与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1978年乡村人口比重最低 B.1990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超50% D.2000年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考查目的:考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答案:D解析:从图中看出1980年乡村人口比重最低,A错。
该区域的城市人口一直增加,说明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错、D对。
2000年城镇人口小于乡村人口,因此C错。
16.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下降 B.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C.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 D.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考查目的:考查下垫面性质对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A解析:城市建筑密集,道路大多被混凝土覆盖,植被减少,导致雨水的下渗减少,增加了地表径流;而热岛效应会加强城市中心空气的上升,增加了降水。
17.针对该地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大规模兴建新城和卫星城②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③大力发展重化工业④加强城市绿化建设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能力。
答案:C解析:①措施会进一步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③措施会加剧城市的污染,因此选C。
18.(2013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下图所示做法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的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答案:D解析:打通硬化道路、停车地面与绿地之间的通道,大雨时地表径流能顺利进入绿地,被土壤吸收,因而不会形成地面积水。
在城市的低地势区,大面积保留天然植被地带,有利地表水下渗,减少内涝;设计露天排洪沟,利于迅速排水及地表水下渗;透水砖、石子、网格等有利雨水的下渗。
(2013安徽合肥模拟)某城市棚户区改造前(如图甲),雨季内涝严重;改造后(如图乙),容积率和绿地率都发生很大变化,成为当地颇有品质的小区。
容积率是规划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据此回答19~20题。
19.此地改造后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此推断改造后容积率与绿地率的变化是()A.容积率下降,绿地率上升 B.容积率下降,绿地率下降C.容积率上升,绿地率下降 D.容积率上升,绿地率上升考查目的:考查棚户区改造后的变化。
答案:D解析:据图甲可知,改造前以平房为主,且绿化面积小;改造后,以高层楼房为主,容积率提高;据图乙可知,改造后绿化率上升。
20.改造后的积极意义是()A.气温日变化增大B.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C.居民人均用电量增大 D.人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考查目的:考查棚户区改造的意义。
答案:D解析:由于绿地面积的扩大,气温日变化及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都会减小;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电梯的使用,人均用电量增加,不是积极意义;随着棚户区的改造,人们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二、综合题21.(2013浙江衢州期中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M 市,成为该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材料二:M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材料三: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M 市热岛效应示意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1)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M 市,其主要原因是。
(2)在M 市的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岛环流,近地面风是从流向,原因是。
(3)材料三反映了M 市的过程。
随着M 市的不断发展,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
解决的措施是。
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的拉力、热岛效应及城市化问题。
解析: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拉力因素主要有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高、交通便利、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热力环流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主要是市区温度高,气压低。
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需要从改善环境、交通居住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1)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和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城乡经济差异大。
(2)郊区市区市区比郊区温度高(或市区和郊区之间存在温度差异)(3)城市化问题:出现环境(或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音、光、放射性)污染;绿地面积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措施: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条件;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2.(2013上海闸北区期末测试)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城市问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材料二:表2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状况。
(1)简述1996年—2004年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分析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
(2)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考查目的:考查城市化进程、特点、问题及对策。
解析:(1)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要分时间段并进行对比分析;城市化特点要从城市人口比重和速度进行分析。
(2)该城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结合表格中不同用地类型的比重和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答案:(1)1996—1998年,耕地大量减少,建设用地大量增加;1998—2001年,耕地减少幅度较小,建设用地增加幅度减缓;2001—2004年,耕地又呈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呈大幅度的增加。
非农业人口从27%上到升了35%,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城市土地用地结构不尽合理,未利用土地比例较高,闲置土地较多。
切实保护耕地,减少不合理占用耕地;对闲置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如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旅游功能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