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4年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总结(二篇)
2024年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总结____年,信息技术学科经历了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行业和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
这次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学生将学习更贴近现实的内容,获得更实践的经验,并且与技术行业紧密结合。
一、改革目标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培养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为他们未来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改革中,针对技术行业的最新发展,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传统的硬件和软件知识仍然是重要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技术创新。
新的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算法、编程语言等。
2.前沿技术应用:学生将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他们将了解这些技术如何改变不同领域的工作方式和社会生活。
3.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学生将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
他们将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预防方法,并学习如何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安全。
4.创新和创业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将有机会参与创新项目,并学习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
三、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新的课程中,实践教学被赋予了更大的重要性。
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进行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与技术行业的合作项目来实现。
实践教学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项目驱动的学习:学生将参与由实际问题驱动的项目,例如开发一个软件或设计一个网站。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和实践经验: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习项目,与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一起工作。
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杨变花来源:《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第10期近年来,吉县西关小学坚持走在课改路上,不断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相融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一、制度先行,促使教师积极参与1.建章立制,是实施智慧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和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的种子团队,制订出智慧课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制订具体操作细则,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智慧课堂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2.完善设施设备,搭建智慧课堂平台。
我校在原有录播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独立的IP 地址,以“东师理想云教学平台”为软件支撑创建智慧教室,购置了25台平板电脑,配置“理想电子书包”,为学生配备了高科技、多功能的学习工具。
同时,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应用装备调试,进一步完善了智慧课堂应用体系。
3.加大力度,完善考核激励评价制度。
为保障智慧教育的有序实施并取得成效,我校每月组织一次智慧教育专题讲座,要求人人参与。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享有优质资源,我校建立了校领导包科的智慧课堂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三是语文和英语,周二、四是数学、科学集体备课。
在集体讨论中,教师们解决了在自己初备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准确地找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切入点。
教师们从切入点出发,建构教学过程,选择教学资源,为智慧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教研组每月至少推出两节智慧课堂教学研究课,组织教师听课观摩,不断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学校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参与度,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先晋级的一项重要依据,并对智慧教育示范课、创新课及科研成果给予加分奖励,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积极转变落后观念,不断进行智慧课堂实践与创新。
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专业水平。
(1)“走出去,请进来”培训。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和影响。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辅助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优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音频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挑选适合学生的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学生受益。
2. 创设情境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
3. 促进师生互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作业、答疑解惑,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观点、交流心得。
这种互动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 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例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课堂直播,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利用智能批改系统自动批改作业,减轻教师负担。
二、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1. 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爱好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例如,利用学习管理系统跟踪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
2. 远程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让身处不同地域的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在线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
3. 智能辅导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智能辅导,如在线答疑、自动批改作业等。
这种辅导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1. 教学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
例如,利用数字图书馆存储、分类、检索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查找和使用。
2. 学生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可以方便教师管理学生信息,如成绩、出勤、奖惩等。
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反思在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大投入,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育信息化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本报告以某中学为例,分析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
三、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内容1. 教学资源建设(1)课程资源建设: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开发了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习题、视频等。
(2)学习资源建设:学校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资料、学术论坛等。
2. 教学模式创新(1)翻转课堂:教师将课堂知识传授环节移至课前,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上则进行讨论、实践等活动。
(2)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发挥两者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改革(1)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师培训与支持(1)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搭建交流平台: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共同成长。
四、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效果1. 提高教学效率:教育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教师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 丰富教学手段:教育信息化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 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3. 教育政策的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丰富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促进教育公平利用信息技术,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1. 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1)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2)整合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建立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分类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查找和使用。
2. 改进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开展翻转课堂:将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
3. 优化教学评价(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推进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进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的改革。
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便达到更高、更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
但在整合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些实际性问题。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进行学科整合的基础现代化教育思想及教育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
我校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要点,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其整合过程中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课程中用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教学环节中恰当地使用,能够使学生顺利完成用其它方法难以实现的问题,在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教学功能,但也有其缺陷之处,在选择和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汲取其长克其之短,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一味追求在信息技术庇护的环境下教学,更不能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应用程度的多少。
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研究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不能遗弃传统的辅助教学媒体如教具、黑板、实验、幻灯、操作等,使它们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功能。
在使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时选题一定要合适,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学。
大部分的理、化、生实验课就不合适,然而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课开始前观看其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的视频来刺激、激发、提高学生学习本学科及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对于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课题,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不用;在同样教学效果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以及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就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信息技术基础是为高校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另外还有中文Windows2000操作系统、Word2000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0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2000演示文稿软件、FrontPage2000网页制作软件、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等内容。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还会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目标和要求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信息技术基础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计算机是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应用领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通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以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应用操作为主要目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重要。
通过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1.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在入学以前有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就认为自己已经会用计算机了,上课时不认真听课。
而一部分同学由于客观原因从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计算机,他们就会感觉这门课理论知识很抽象,深奥难懂;他们不会用键盘、鼠标,有的甚至连开机和关机都不会,自信心受到挫折,消极地对待这门以实践为主的新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总结报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报告将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总结。
一、背景信息技术学科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因此,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标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来说,课程改革应实现以下目标:1、更新教学内容,使其符合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具备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实施情况的具体介绍:1、更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引入了新技术、新应用,使课程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能力。
4、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学科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效果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具体的效果介绍: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重构 课程 结构 与 内容体 系
紧密 联 系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对 原 有 的课 程 内容 进 行 了 调 整重 性 、实践性极 强的学科 ,学生评 1 .增设基础教育新课标研 读内容 。为了积极适应基础教 价模式应 多元化 。我们 主要从评价 内容 、评价 主体 、评价方 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在教学 中补充 了基础教育 《 信息技术 式几方 面进行 了学生评价 的改革 ,注重评价 的综合性 、过程 课程标准 》及其解读 内容 ,使学生 明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新 性 、激 励 性 。 课程 的 目标 、模块设置等 内容 、尤其加强新课程理念 的形成 1 .评价 内容全面化 。在教学过程中 , 断调整补充评价 不 培养 ,反映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 的新要求 。 内容 ,使 之逐 渐完善 。本学期结课时 ,评价 内容 已发展为 1 5 2 .强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 项之多 ,虽然记录 、汇总计算这些成绩费时费力 ,但能够客 学实践的有效方式 , 学科教学模式是学科教学论研究 的主体 , 观真实地呈现学生的学 习状况 和学业水平 。 同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呼唤新型 2 .评价 主体 多元化 。除将学生 自评 、生生互评 、师评相 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 结合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将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家长也 学模式 的强化培养 ,通过对若干典型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教 纳入到评 价主体中来 。 学模式的剖析和练 习,提高学生 的实际教学能力。 3 .评价方法多样 化。为每个学生建立 了电子学档 ,用以 3 .合理整合课程 内容 。原有 的课程 内容存在知识陈 旧、 保存 课程学习中的过程性材 料 ,同时结合 传统的笔试 和试讲 脱离教学实际 、缺乏系统化等问题。针对 这种 情况 ,笔者精 考查 ,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选了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 ,并 加大教学 能力训 练的内 提 升学 生信 息素 养 。突 出专 业特 色 容 ,对课 程内容进行 了调整 ,整合 为以下几个模块 :信息技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 的总 目标是 “ 提升学生 的信息素 术教育论 、信息技术课程论 、信息技术人本论 、信息技术教 , 学论 、 信息技术工具论 、信息技术评价论 、信息技术实践论 , 养” 计算机师范专业学生做为基础教育信 息技术课程 的准教 师 ,应具备更高 的信息素养 。在课程实施过程 中,我们注重 课程内容结构趋于合理 。 提升学生 的信息素养 ,突出专业 特色。 优 化教 学 实施过 程 1 .将 ‘ 息意识”贯穿课程始 终。首先 ,强调计算机技 信 师范生就业考核 的内容越来越偏重于实践教学能力 ,这 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本质区别 ,使学生明确 ‘ 息素养’ 信 ’的深 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教学技能 的培养 。而课程 内容在经过 刻 内涵 , 树立信息意识 ,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观念融会贯通到 调整之后 总体 的知识容量是增大 的,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通 教学活动 中去 ; 其次 , 继承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过优化教学实施过程来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的双重提高。 教学方法 ,如任务驱动教学法 、WeQ et教学法 、基于问题 b us 1 .基于网络实施 “ 混合教 ’ 。开设 了信息技术教学论 的教学等 。最后 ,为学生创造教学实践机会 , 使学生在实践中 网络课程 ,基于这个平 台,实施 网络教学和面对面教学相结 体验 到信息教育 的魅力 , 进而把提升信息素养作为内在 的积极 合 的混合教学模式 。 需求 ,转 化 为 自觉 的 行 动 。
新课标下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34 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1月下新课标下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马胜男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阿克苏 843000摘 要 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文通过对照信息技术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分析南疆地区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在南疆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南疆地区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方法及路径,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及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引言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主要的发展推动力,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基础支撑。
2021年4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1]。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还需注重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增强学生在信息时代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南疆地区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信息素养较为薄弱,新课标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这就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具有广泛意义。
1 南疆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1.1 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重要性不够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内容主要是以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础应用为主,由于内容较为基础,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不备课也能教好的心态,操作项目的选择不够贴近岗位需求目标,案例的选择不够具体,生动性、趣味性欠缺,通常采用“填鸭式”“说教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存在差不多就行的想法,没有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新工科与三教改革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与三教改革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录一、内容简述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5)3. 研究目的与问题 (6)二、新工科与三教改革的背景与趋势 (6)1. 新工科的发展 (7)2. 三教改革的内涵与目标 (8)3. 新工科与三教改革的关联分析 (9)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0)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11)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学中的创新 (12)3. 云计算与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 (13)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挑战 (15)1.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16)2. 面临的主要挑战 (17)3. 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18)五、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9)1.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20)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应用 (21)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23)2. 教学环境与资源的改革 (25)创新型教学环境的构建 (26)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27)3. 师生角色的转变与能力提升 (29)教师角色的转变 (30)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1)教师和学生能力的双向提升 (32)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33)1. 案例一 (34)2. 案例二 (36)3. 案例三 (37)七、改革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38)1. 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39)2. 改革效果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40)3. 改革实践的反思与总结 (41)八、结论与展望 (43)1. 研究结论 (44)2. 研究贡献 (4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6)一、内容简述随着新工科和三教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档旨在分析新工科与三教改革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新工科和三教改革的背景进行概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实验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本文从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概念、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信息化实验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创新和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概念与意义1. 概念信息化实验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创新和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2)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指导。
(3)互动性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
(4)教学手段多样化: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动画等,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 意义(1)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信息化实验教学能够丰富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信息化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实验资源,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4)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 完善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1)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库,实现实验资源共享。
(2)开发适合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教学软件和平台。
3. 创新实验教学方式(1)采用网络教学、视频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
(2)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学校信息化教学实践情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校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校信息化教学实践情况。
二、学校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1. 硬件设施我校在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了充足的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确保每个教室都能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此外,学校还建设了校园网络,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环境。
2. 软件资源学校积极引进各类教育教学软件,包括教学资源库、在线学习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自主研发或改编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实践措施1. 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学校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资源开发活动,将自身教学经验融入资源库,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3. 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1)翻转课堂:我校部分教师尝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将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师生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混合式教学: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项目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通过团队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全面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我校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评价等方面。
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四、信息化教学实践成果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熟练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改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以应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决定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进行课程改革。
因为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求知的渴望。
所以,我们信息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开辟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新路子。
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改革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呢?首先,我觉得应该从“观念”入手。
我们都学过“意识的能动性”,正确的观念才能指引一个人走向正确的方向。
所以作为老师,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改变传统观念。
以前别说学生,就连我们老师都认为高考不考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
如果老师的观念都错了,就好像一个汽车没有了方向盘,怎么来指引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把信息技术这门课学好呢?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首先改变传统观念,让自己和学生都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让他们面对未来机遇与挑战的必然要求。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重要性的新观念。
再者,老师授课方式的改变也是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重中之重。
传统授课方式主要以你讲我听,老师占主动,学生占被动这种模式为主。
也就是说,以前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在上面操作,学生就在下面比葫芦画瓢似的模仿。
这种授课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授课方式。
现在新的授课模式是学生占主动,师生共同参与的讲课模式。
在老师的带领和号召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辅导、讲授为辅的授课模式。
并且,我们可以将一个班分为几个组,并给每个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一有问题就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小组长正带领着组员学习,老师在各组之间转悠,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指点,大家学习检测之后,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共同的交流后得到解答,不仅缩短了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幼儿园信息技术2.0课程改革实验报告
幼儿园信息技术2.0课程改革实验报告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幼儿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幼儿园信息技术2.0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举措。
2. 改革目标幼儿园信息技术2.0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接触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要让幼儿园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3. 实验内容为了实现幼儿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我们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了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比如利用动画、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
我们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比如平板电脑、教育软件等,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另外,我们也开展了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幼儿制作简单的动画、拍摄小视频等。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幼儿对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有了更大的兴趣,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也更加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幼儿们能够较快地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5. 反思与展望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幼儿园信息技术2.0课程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够、家长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幼儿园信息技术2.0课程的改革。
幼儿园信息技术2.0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推广的举措。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我们相信幼儿园的信息技术课程将会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发展特点,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6. 教师培训为了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信息技术2.0课程,我们需要进行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和水平。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改革信息技术课程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作者结合其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同应用专业结合,改革信息技术课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措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专业结合一、相关背景信息技术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否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直接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在当前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里,离开信息技术,几乎可以说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参加的各项社会服务几乎都无法离开信息技术。
在国内,所有高校要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完成“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工具”任务,然而,普遍效果不好。
分析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几乎所有的高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公共“通识”课的方式开出,更多的强调知识,忽略技能。
同时,开课教师大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学生所学专业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同专业培养严重脱节,师生共同语言少。
2. 教师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按照“课程体系”去组织教学,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迫学生认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不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真正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盲目学习,找不到重点。
3.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脱离专业背景,教师讲授的策略、引用的案例、实践的训练内容等都与专业无关,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问题。
这个问题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兴趣不浓,或不感兴趣,不是他们不愿意掌握信息技术工具,而是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仅是一门课程,一门所谓通识课程而已,与其专业发展无关。
4. 国内许多高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比如,“任务驱动法”的教法改革、“技能模块选择”的教材改革,等等,然而,这些改革都没有解决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问题,使得这些改革始终没有脱离教师的圈子,走进学生的需求。
二、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高校信息技术改革的总目标是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信息技术》“课堂革命”的教学实施研究与实践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信息技术》“课堂革命”的教学实施研究与实践《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十四五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但是当前多模态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类技术和产品还不成熟,基于传统要素的教学数字化还存在瓶颈和障碍。
自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线上教学已经普遍展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学习环境的改变要求学习资源也随之改变。
推进课堂教学数字化,助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实施数字化建设为我们线上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课堂教学数字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教学环境的改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问题导向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在网课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思政元素的实施和对学生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和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诊改的数字化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机制。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真正的达到课堂革命的目的。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数字化方式,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通过本门课程课堂革命,既充分发挥传统纸质课本和练习本的必备支撑作用,又能充分挖掘和借助于电子教材等数字化设备的强化和保障作用,同时还可以应用智能化教学工具,让课堂教学过程的数据可用好用,真正实现服务学生新型能力的培养。
同时将如何能够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活动(网络课程)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载体,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活动的各组成部分都是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形式存在的。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实践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实践探究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改革后,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深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面扩大、深度增加,对广大师生是一个挑战机遇。
授课教师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深对新教材的研究力度,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
基于此,笔者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简要分析论述,希望对当前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建议1新旧教材标准比较新旧教材对比发现,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性质进行了新的定位。
新版教材更注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对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更加清晰准确的描述,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注重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第二,对教学目标有了重新要求。
新版教材与学生信息素养代替了老版教材中的三个层面培养目标,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纲领。
第三,新版教材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新设计。
新版教材在课程在必修、选修基础上增设了选择性必须课程,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职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增加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分分数与课时量。
第四,新版教材创新的课程的实施方式。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新办课才更注重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能够以真实情景、问题激发、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索,通过项目实践活动以具体的作品来展示教学效果[1]。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实践建议2.1深入挖掘教材,开展实践新教材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种,学生可以在必修模块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爱好与需求,选择一部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新教材的改变对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要求信息技术授课教师不仅要详细掌握新课程标准,同时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览所有模块,能够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有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实现融会贯通合理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育
计算机文化
办公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管理
计算机辅助信息 传播
计算机 发展史
社会 信息化 信息 伦理道德 计算机与生 活 网络文学
计算机 基础知识
文字处理
计算机 原理
计算机硬件 知识 计算机汇编 语言 计算机高级 语言 网络基础
讲课提纲
学籍管理
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情感、技能目标体系
知识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如计算机原理, 网络原理等,能够用生动通俗的语言给学 生讲清楚信息技术的基本道理;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能够用激动人心 的历史故事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能够引导学生无限 的想象; - ……
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情感、技能目标体系
二、信息技术课程 的教材改革
我国信息技术教材改革的主线: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2)从单纯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素 养教育; (3)从计算机学科本位教育转向与 学科教学整合的创新教育。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类型:
1、以应用软件的教学为中心,按照学习操 作使用软件的方法顺序为主线安排教材 体系,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 机软件实用技术。
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 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 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 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 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 是有效的。
信息技术应该成为课堂活 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就像教室 里的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工具 一样。
Dec. 1999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 pp6.
(2)以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
阶段。发达国家是在1984年—90年代初,我国则是从 90年代初—1997年。 (3)向信息技术教育转轨阶段。发达国家在90年代就已 进入信息技术教育阶段,我国从2000年后进入。
• 国内:
(1)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背景
信息技术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 – – – – – – 研究型学习 Research-based learning 资源型学习 Resource-based learning 协作学习 Collaboratory-based learning 网络探究学习 WebQuest learning 基于项目的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虚拟学习 Virtual learning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1978年
1986年 1992年 2001年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全日制小学初中各科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 教学大纲(试用) 全日制中学课程标准
面对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 你准备好了吗?
• Work is different ... •工作变化了。。。 • Tools are different ... •工具变化了。。。 • Communication is different ... •通讯与交流变化了。。。 • Information is different ... •信息变化了。。。 • Kids are different ...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问题设计要点:
• • • • • • • • • • 问题设计与学科教学内容联系; 问题设计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回忆或复述; 问题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 问题设计形成逐步深入的认知阶梯; 问题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设计能够涉及多学科的复杂情景; 问题设计对学生有新异性; 问题设计与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联系; 使用学生的语言; 评价工具能够反映所设计的问题。
Internet 资源 发展史
国家教育资 源系统 校本教学资 源管理 校图书馆管 理系统 教师学生个 人资源
教学模拟
教务管理
电子表格
操练与练习
人事管理
演示文稿
教学游戏
设备管理
计算机操作 技术
学科工具平 台
后勤管理
.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黎加厚,2000)
计算机教育 程序设计语言教育
计算机辅助教育 教师设计应用CAI课件助教
研究型学习
Research-based learning
• 在教学中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示现成的 知识和结论。而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 出任务,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地工作, 在复杂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去研究和发 现隐藏在问题中的规律。现代教育技术 为研究型学习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信息 搜集与传播的条件。
• • • 运用技术工具从多种信息来源中查找、评价和收集资料。 运用技术工具加工信息,报告结论。 评价和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新的技术方法以完成某一特殊任务。
• 6. 信息技术作为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工具
• • 利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做出全面、合理的决策。 利用技术来发展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 pp14.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 从一纲多本到多纲多本; – 零起点、高智慧型教育; – 愉快学习、体验性学习; – 板块结构、任务驱动; – 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变化
• • • •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操练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项目活动模式 研究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操作: —信息化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 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 -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树立在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 价值观; -培养能够与他人合作与尊重他人的意识和 行为方式; - ……。
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情感、技能目标体系
技能 -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软件的使用方法; -初步掌握网络上教育资源的搜集方法; -了解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方法; -了解计算机和网络以外的其它信息技术. - ……。
这类教材的发展趋势是编排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彩色印刷,操作细 分、循序渐进,有利于初学者对照操练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师的教学方 法是以讲授和示范演示为主,学生跟着反复操练,然后完成课后的作业, 以掌握软件实用技术为教学目的和评价标准。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类型:
2 、以信息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 原理、软件操作的学习为中心,辅以 “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习信息与 计算机的知识和软件使用技术。
单元问题
核心问题
Essential Questions
学习资源
核心问题的设计 Essential Questions
• • • • 反映基本概念 联系学科教学问题的核心 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From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Handbook by Jay McTighe and Grant Wiggins,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8, Alexandria, VA. All rights reserved.
单元问题 Unit Questions
• 提供引导核心问题的过渡
• 没有一个明显的“正确”答案 •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From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Handbook by Jay McTighe and Grant Wiggins,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8, Alexandria, VA.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与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 黎加厚
信息技术教育
知识
情感
技术
努力发展知、情、技 融合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让所有学生成为具有良好 信息素养的公民。
内容要点:
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形势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改革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形势
• 国际:
(1)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发 达国家是在1977年—1983年左右,我国大约是1981 年—1990年左右。
• 3. 信息技术作为效能工具
• •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促进学习、提高效能并激发创造力。 使用效能工具来协作构建加强技术的工作模式,准备发表和生产其他创造性作品。
• 4.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 • 利用远程通讯与同学、专家和其他人交流与合作。 使用多种媒体和方式与大众有效地交流信息与思想。
• 5. 信息技术作为研究工具
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 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
•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 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 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 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展望
• 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 • 愉快教育、创造性教育; • 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 – – – – 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专门的计算机技术培训; 计算机天才学生的专业化学习; 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启蒙教育; ……
三、信息技术课程 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