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CT表现
CT上早期主要表现为:
①局限于中鼻道和鼻 腔后2/3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呈鼻息肉样软组织沿 鼻腔腔道生长; ②肿块密度不均,其内未见钙化,坏死囊变相对少见,周围骨质呈溶骨性吸收 破坏,边缘整齐,无硬化边;
③病变进展较快,常侵犯邻近眼眶、颅底等结构,由于不少患者就诊时较晚,肿 瘤体积较大或已发生邻近结构浸润,影像学上很难明确原发部位;
肉样肿物、嗅觉丧失等。 CT与MRI特点:
①肿瘤位于鼻腔顶部,易穿过筛板侵入颅内、形成腰状或哑铃状,也可累及上颌窦;
②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骨窗显示邻近骨质受压吸收或破坏; ③MRIT1WI及T2WI为中等信号,T2WI上也可为较高信号、但信号强度 低于鼻腔癌; ④增强扫描肿瘤较明显及不均匀强化。
左侧鼻腔ENB:图(1A) CT平扫示鼻腔(左侧为主)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箭)。 图(1B),(1C)左侧筛骨及上颌窦壁骨质破坏(箭)。
双侧额叶ENB 图(2A)T2WI示双侧额 叶病灶不均匀高信号 (箭)。 图(2B)T1WI示病灶呈 不均匀低信号,周围脑组 织呈指状水肿(箭)。 图(2C~2E)冠状位及矢状 位增强时病灶不均匀强化, 其内见条带状低信号,呈 “花瓣”状(箭)。 图(F)病理证实为ENB。
图9为右侧鼻腔黑色素瘤: (9a)横轴面T1WI示右侧鼻腔稍高信号信号肿块,其内结节状更高信号(箭); (9b)横轴面T2WI示肿块为稍高信号信号,T1WI高信号区为T2低信号(箭); (9c)横轴面脂肪抑制T1WI示右侧鼻腔肿块(箭),右上颌窦低信号影(短箭),考虑为积液; (9d)冠状面脂肪抑制T1WI示右侧鼻腔肿块,上半部稍高信号(长箭),右上颌窦低信号影(短箭)
④增强扫描病灶多为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表现无特异性,但对显示 病灶边缘,特别是眶内和颅内侵犯的边界十分必要。
MRI表现
MRI对黑色素极敏感,T1WI表现为高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与其他肿 瘤信号相反,但由于SMMM黑色素含量较少和肿瘤出血率高达46%,决定了MR I信号的混杂特性,因此有学者将黑色素瘤的不同MRI表现分为4种类型: ①黑色素型:当肿瘤较小(直径<2㎝)且肿瘤含有丰富的黑色素颗粒时表现为 典型的T1高信号,T2低信号; ②无黑色素型: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 ③混合型:黑色素型和无黑色素型混合,当肿瘤较大,黑色素含量较少时,T1WI 以等信号为主,局部可见斑片状、条状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可见条
2.腺癌 鼻腔腺癌
腺样囊性癌最常见于于腭部,向上侵犯鼻腔,累及鼻腔者约为30%。临床上病程较长, 可达5年之久,临床表现为鼻腔肿块与疼痛、麻木、鼻阻塞等。CT和MRI表现为鼻腔 鼻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呈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 邻近骨质溶骨 性、侵袭性、压迫性或膨胀性破坏,并突破窦壁向邻近窦腔和组织侵犯为特点。
鼻腔乳头状腺癌,横轴面CT平扫示左侧 鼻前庭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
3.真菌性鼻窦炎:
多单侧发生,以上颌窦多见。CT表现窦腔内填充软组织密度影伴窦口区点状及片状致 密影。窦腔钙化灶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I呈T1稍低或等信号,T2多为低信号。 增强后侵袭型病变可明显强化。
淋巴瘤
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常见症状是鼻阻塞与无痛性鼻腔肿块,鼻阻塞进行性
加重并呈持续性。好发部位为鼻腔前部,特别是鼻前庭上方、鼻骨后方。 CT与MRI特点:
①鼻腔内软组织肿块,呈宽基底,与鼻腔粘膜不易分开,常伴鼻中隔粘膜对 称性增厚。合并相应鼻背部皮肤增厚,皮下脂肪线消失,皮下肿块。继发同
侧上颌窦炎与额窦炎;
②CT上病变密度均匀、近似肌肉,常无骨质破坏,或骨质改变轻微,多呈膨 胀性生长,压迫性骨质吸收;
鼻腔鼻窦黑色素瘤的诊断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 ( sinonasal
mucosal malignant melanoma,SMMM)恶 性程度高,与发生于头颈部其他部位的恶性 黑色素瘤相比,发展快,易复发和早期转移, 治疗更加困难,死亡率更高。因此,增加对 SMMM 的认识,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 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③MRI所有序列均倾向为中等信号,或T1WI低信号与T2WI中高信号;
④增强扫描常呈中度均匀强化,可见沿神经周围蔓延。
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 神 经 母 细 胞 瘤 (esthesioneuroblastoma ENB) 最常见于鼻腔顶部的嗅上皮,属于神经嵴细胞肿瘤,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即10~
20岁与50~60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感、头痛、鼻腔分泌物、用鼻吸气困难、鼻腔息
图1为鼻腔低分化鳞癌:(1a)鼻腔冠状面CT平扫示右侧鼻腔软组织肿块(箭),鼻中隔上中段、右 侧钩突、右侧中鼻甲及部分下鼻甲、右侧眼眶内壁骨质破坏;(1b)CT横轴面增强扫描示右侧鼻腔肿 块中度欠均匀强化(箭),CT值增加23HU。图2鼻腔低分化鳞癌:(2a)横轴面T2WI示右侧鼻 腔上部高信号肿块(箭);
流行病学Fra Baidu bibliotek
SMMM起源于鼻腔鼻窦黏膜中的树突状 黑色素细胞,属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系 统。SMMM约占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 4%,常见发生部位为鼻中隔及鼻甲,但 是大部分起源于鼻窦,好发于40〜70岁 中老年患者,无性别差异。
临床特点
SMMM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表现为单侧鼻塞、涕中 带血,易误诊和漏诊,故患者就诊时病变往往较大。鼻腔 恶性黑色素瘤远较鼻窦多见,鼻中隔前下部最常见,常为 单侧受累,鼻窦以上颌窦好发,约占25%,常侵犯眼眶、 颅底而出现相应症状,如头痛、复视、眼球移位。由于头 颈部血供及淋巴引流十分丰富,黏膜黑色素瘤比皮肤黑色 素瘤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5年生存率仅为20%~46%, 且治疗后大部分1~2年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淋巴 结转移以颌下及颈部淋巴结为主,血行转移以肺、肝、脑 转移多见。
状、斑片状低信号,该征象可能与肿瘤内部丰富的血管网及胶原纤维间隔有关;
④出血型:表现为血肿不同时期的信号特征。
图8为左侧鼻腔黑色素瘤: (8a)左侧鼻腔等密度肿块, 左侧中下鼻甲及左上颌窦 内侧壁破坏; (8b)增强扫描矢状面重组 示左侧鼻腔几乎被完全填 充,肿块大部分中度强化 (长箭),硬腭骨质破坏 (短箭)。
女,43岁,左侧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A.T2WI横断面示左侧鼻腔内肿瘤呈不均匀低信号; B.T1WI横断面示病灶呈明显高信号; C.增强冠状位示病灶呈中度强化。
鉴别诊断
1.鳞状细胞癌是鼻腔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约占70%~80% 。临床上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
好的发部位为鼻中隔黏膜与皮肤交界区。 CT与MRI特点:①鼻腔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破坏,因鳞癌为浸润性生长,因此骨质破坏常较明显、 很少有骨质残留。②CT呈软组织密度,界限欠清。③MRI表现为中等T1及较高T2信号,较大肿 瘤常因坏死与出血而信号不均。 ④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但多为中度至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