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规范性附录C
C.3 自动清洗消毒 C.3.1 适用于耐湿热物品的清洗和消毒,如玻璃调伴板
、金属调伴刀、橡皮碗等 C.3.2 根据器械的形状和特性选择适宜的清洗盛装架,
精细和锐利器械应固定放置。 注意事项 a)可拆卸器械清洗时应拆开清洗,器械轴节应充分打开
。 b) 选择不同清洗消毒程序时应注意确认消毒参数。 c)定时检查清洁剂泵、管是否通畅。
器械储存
1、储存区应配备物品存放柜(架)或存放车,并应每 周对其进行清洁消毒。
a)灭菌物品和消毒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 b)采用灭菌包装的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见下表
包装类型
纺织材料和牙
一次性皱纹纸
科器械盒
一次性纸袋 和医用无纺布 一次性纸塑袋
有效期
7d—14d
30d
180d
180d
器械储存
附录D 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
D.3 牙科手机保养 D.3.1.5 注意事项 a)清洁注油时应将注油接头或牙科手机注油部位固定,
以保证注油效果。 b)避免油雾播散应符合D.2.1.4.1要求。 c) 选择压力灌装清洁润滑油对牙科手机进行清洁的可以不用
再次注入润滑油。
附录D 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
检查器械:口镜、镊子、器械盘等
消毒、灭 菌水平
灭菌
储存 要求
无菌 保存
正畸用器械:正畸钳、带环推子、取带环钳子、金冠剪等
中度危险 器械
修复用器械:去冠器、拆冠钳、印模托盘、垂直距离测量尺等 各类充填器:银汞合金输送器
灭菌或高 水平消毒
低度危险 器械
其他器械:牙科手机、卡局式注射器、研光器、吸唾器、用于舌、唇、颊的 牵引器、三用枪头、成形器、开口器、金属反光板、拉钩、挂钩、橡皮障夹、 橡皮障夹钳等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在医疗机构进行口腔诊疗时,保证患者的口腔器械得到有效的消毒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的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机构人员正确操作,遵循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消除细菌感染的风险。

二、器械分类口腔诊疗器械根据其使用频率和易污染程度分为三类,分别为高风险器械、中风险器械和低风险器械。

高风险器械包括血液直接接触器械,如手术钳、口腔钳等。

中风险器械是指不接触血液,但是容易接触到口腔黏膜和牙周组织的器械,如口腔镜、牙科针头等。

低风险器械是指不接触到口腔黏膜和牙周组织的器械,如口腔吸引器等。

三、操作规范1. 高风险器械消毒操作规范高风险器械应采取灭菌操作,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

操作时,应先将器械进行清洗去脏物,再放入灭菌器进行灭菌。

消毒完成后,应将器械垫干净的纸巾上晾干,避免二次污染。

2. 中风险器械消毒操作规范中风险器械可采用高级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剂。

操作时,应将器械先进行清洗,然后放入含有足够高浓度消毒剂的容器中,浸泡一定时间,确保消毒剂能够渗透到每个器械的表面。

消毒剂使用后应及时更换,避免消毒效果下降。

3. 低风险器械消毒操作规范低风险器械可釆用低级消毒方法,如酒精消毒。

操作时应将器械用酒精擦拭,确保每个部位都能被充分接触到酒精,达到消毒的效果。

酒精应放在专用容器中,避免挥发。

四、操作要点1. 消毒区域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洁地面、墙壁和操作台面,确保无尘无毛发,避免细菌滋生。

2. 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 摆放器械时要注意分类和隔离,避免不同级别器械交叉污染。

4. 每次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消毒器械的消毒记录和灭菌指示剂,确保器械无菌。

5.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操作台面和器械,保持器械的干燥和清洁。

五、消毒监测为了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医疗机构应进行消毒监测。

对消毒器械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测,通过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灭菌器械是否遵循规范并达到相应的杀菌效果。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确保患者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口腔诊疗服务质量,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口腔医院、诊所等口腔诊疗场所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

二、原则1.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程。

2. 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器械的污染程度和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消毒灭菌处理。

3. 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确保器械达到无菌状态。

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消毒灭菌操作技能。

5. 做好消毒灭菌记录,便于追踪和质量控制。

三、操作步骤1. 预处理(1)医生每次治疗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将手机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表面污染物。

(2)使用者及时卸下污染手机,用湿棉球及时擦除手机表面肉眼可见的污物,放入诊室污染器械回收容器中暂存。

(3)清洗人员清点收取使用过的手机,将污染器械回收容器送至清洗间。

2. 清洗(1)无全自动手机清洗机的清洗1)冲洗:将手机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表面污染物。

2)洗涤:冲洗后,用酶清洁剂浸泡2~5分钟后刷洗、擦洗。

部分手机冲洗后可放进超声清洗器内加酶清洗3~5分钟。

3)漂洗:洗涤后,在流动水下冲洗或刷洗。

管腔用高压水枪或注射器冲洗。

4)终末漂洗:漂洗后,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冲洗。

管腔内用高压水枪或注射器冲洗。

5)清洗后手机放入网筐中准备干燥。

(2)有全自动手机清洗机的清洗1)检查自动清洗机工作性能及酶清洗剂、中和剂、增亮剂是否足够。

2)将手机头逐个平稳地插入手机清洗机专用插孔,进行充分有效清洗。

3. 干燥将手机逐个从网筐或清洗机中取出,使用高压气枪或注射器吹干管道、风轮轴承表面水分,也可注入75%乙醇干燥。

4. 消毒用75%乙醇消毒手机内外表面。

5. 内部保养使用全自动注油设备向手机内部注入专用的手机清洁润滑油,若使用手工式注油,宜选用喷雾型清洁润滑油。

6. 干燥注油后器械外表应及时擦干,管腔内应用机械烘干、压力气枪吹干,不得自然晾干。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要求规范WS506-2023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要求规范WS506-2023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要求规范WS506-
2023
该规范是针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的要求做出的规范。

以下是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
一、通用要求
1. 所有口腔器械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 口腔器械包括手术刀具、口腔诊疗设备、牙科医用材料等,都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3. 消毒灭菌处理应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包括处理环境、处理设备、处理工艺及操作人员等。

4. 消毒灭菌方法应选用符合卫生行业法规及技术要求的标准方法。

5. 灭菌、消毒指示剂应在操作前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6. 消毒灭菌后,应存放在无菌包装袋中,并在包装袋上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1. 热处理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热空气干热灭菌。

2. 化学法:包括低温等离子气体灭菌、乙烯氧化灭菌、氢氧化乙烯灭菌、过氧乙酸灭菌、臭氧灭菌、紫外线灭菌、电子束辐照灭菌。

三、消毒灭菌操作要求
1. 必须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必须接受相关培训。

2.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及材料的完好性和规范性,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3. 根据操作手册要求准确选择处理方法,并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操作标识及管理。

4. 操作材料必须符合规定,不能混用。

5.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消毒处理消毒器具和操作台面。

该规范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口腔器械在使用前得到彻底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杜绝口腔医疗事故的发生。

所有医疗机构、口腔诊所
和口腔保健机构都应当按照该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口腔医用器械的安全和健康。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一、总则为了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

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将其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

2.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的规章制度,建立消毒管理责任制,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从事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并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三、消毒方法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科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3.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科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4. 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科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治疗器械等,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或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并达到消毒合格标准。

四、消毒流程1. 清洁:诊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有机物质。

2. 消毒:根据器械的材质和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进行浸泡、擦拭或喷雾消毒。

3. 灭菌:对于需要达到灭菌标准的器械,应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气体灭菌等方法进行灭菌。

4. 干燥:消毒后的器械应进行干燥,避免潮湿导致的细菌繁殖。

5. 存放:干燥后的器械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受污染。

五、监督管理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进行自查和整改,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消毒技能和意识。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细则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细则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细则一、引言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进一步规范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根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组织管理1. 医疗机构应设立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的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消毒灭菌工作的开展。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三、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 所有口腔诊疗器械必须在使用前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垢、血迹和有机物。

2. 口腔诊疗器械应根据材质和用途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确保灭菌效果。

3. 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应遵循“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4. 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应遵循“先灭菌后使用”的原则,确保灭菌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操作流程1. 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使用适宜的清洗剂和清洗设备,确保清洗效果。

2. 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使用适宜的消毒剂和灭菌设备,确保灭菌效果。

3. 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应按照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灭菌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口腔诊疗器械的储存应按照储存设备的要求进行,确保灭菌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灭菌监测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灭菌质量符合要求。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口腔诊疗器械灭菌监测记录,记录灭菌设备的型号、灭菌参数、灭菌日期等信息,以便追溯和验证灭菌效果。

六、灭菌物品放行1. 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物品在放行前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2. 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物品在放行时应附有灭菌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以便追溯和验证灭菌效果。

七、器械储存1. 口腔诊疗器械的储存应按照储存设备的要求进行,确保灭菌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1)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1)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
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 疗机构。
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
凡重复使用的口腔器械,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灭菌”。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高水平消毒和灭菌。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中或低水平消毒。
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
高度危险器械消毒灭菌和 储存要求:
消毒灭菌要求:灭菌 储存要求:无菌保存 储存环境符合GB-15982的要求(医院消毒卫生 标准)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
检查器械:口镜 镊子 器械盘等 正畸用器械:正畸钳 带环推子 取代环钳子 冠
剪等 修复用器械:去冠器 拆冠钳 印模托盘 垂直距 离测量尺等 各类充填器:银汞合金输送器 其他器械:牙科手机 卡式局部注射器 研光器 吸唾器 用于舌、唇、颊的牵引器 三用枪头 成形夹 开口器 金属反光板 拉钩 挂钩 橡皮障夹 橡皮障夹钳等
消毒灭菌要求:中、低度水平消毒 储存要求:清洁保存 储存环境符合GB-15982的要求
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其他正常无菌组织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
接触粘膜或受损皮肤、不穿透软组织、不接触骨、不进入或接触 血液循环系统或其他正常无菌组织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
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பைடு நூலகம்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 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 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 技术规范(一)
河南省口腔医院 秦学君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2012)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口腔诊疗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一项工作,为了保证医疗机构的卫生与安全,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的操作规范。

一、消毒原则及分类1. 消毒的定义:指使细菌、寄生虫卵、真菌孢子等病原微生物数量达到卫生标准,以维护健康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2. 消毒的原则:a. 有效性原则:消毒应能杀灭或有效地去除感染源,确保诊疗器械达到卫生要求。

b. 安全性原则:消毒操作不应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c. 经济性原则: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同时要求操作简便、高效。

3. 消毒分类:a. 生物学分类:物理方法消毒和化学方法消毒。

b. 方法分类:热湿法消毒、化学法消毒和物理法消毒。

二、器械消毒操作流程1. 器械清洗:a. 术前准备工作:佩戴手套、口罩和帽子,确保手部洁净。

b. 器械清洗:使用清洁剂,将器械进行洗涤,去除表面污物和沾染物。

清洗时使用刷子等工具,彻底清洗各部位。

c. 温水冲洗:用清水将清洗剂和污物冲洗干净,注意仔细清洗器械表面和各个孔隙。

d. 高温消毒:将洗净的器械放入高温消毒器中,按要求设定温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2. 器械消毒:a. 化学消毒方法: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醋酸、酒精等,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消毒。

消毒剂要使用新鲜的,不得稀释或混合使用。

b. 物理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和高压蒸汽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对器械进行照射,或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高压蒸汽消毒。

c. 手部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和消毒手部,使用洗手液和消毒液。

三、操作规范1. 操作环境要求:a. 消毒区域应保持清洁,无尘、无污染。

b. 确保操作间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滞留。

c. 操作间温湿度应适宜,确保消毒效果和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2. 操作人员要求:a. 消毒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资格证,必须经过正规培训。

b. 操作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保护自己。

口腔灭菌消毒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灭菌消毒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灭菌消毒技术操作规程口腔灭菌消毒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是针对口腔诊疗设备和器械的灭菌、消毒进行规范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口腔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按照操作流程逐一介绍。

一、术前准备1.检查灭菌设备和工作区域是否完好,并保持清洁。

2.准备好所需材料,如消毒液、灭菌袋等。

3.清洁双手,戴上手套。

二、器械清洗1.将使用过的器械放入清洗槽中,加入适量的清洁剂。

2.使用专用刷子清洁器械,注意不能带花纹的器械要用毛刷清洗。

3.冲洗干净器械,确保无残留物。

三、消毒处理1.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放入消毒槽中,加入适量的消毒液。

2.按照消毒液的说明书要求,控制消毒时间和温度,进行消毒处理。

3.取出消毒后的器械,放在干净的工作台上,杀菌袋口朝下。

四、灭菌处理1.将已消毒的器械整理好,放入专用的灭菌袋中。

2.将袋口用封口机密封,确保器械不被污染。

3.将密封好的灭菌袋放入灭菌器中,按照灭菌器的说明操作,启动灭菌程序。

4.灭菌完毕后,等待灭菌器冷却,取出灭菌袋。

五、器械存储1.将灭菌袋放在干净、通风、干燥的柜子中,避免阳光直射。

2.灭菌袋上注明灭菌日期、器械名称、处理人员等信息。

3.避免灭菌袋受潮或被压力挤压,避免损坏。

六、使用前处理1.使用前检查灭菌袋的完整性和标记信息。

2.将需要使用的器械取出,确保器械表面干燥无污染。

3.如有必要,对器械进行配件更换或再次清洗。

七、术后处理1.使用完的器械放入污物袋中,避免与其他设备混合。

2.将污物袋按照医废处理要求正确处理。

操作规程中的关键点:1.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严格按照消毒剂和灭菌器的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正确。

3.正确记录和标记器械的信息,方便使用和追踪。

4.存储器械要干燥、通风,避免损坏和受潮。

5.使用前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和标记信息,确保安全。

这就是口腔灭菌消毒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通过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可确保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达到标准,保证患者的口腔健康和安全。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口腔用具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用具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用具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前言口腔用具消毒灭菌技术是口腔医疗环节中关键的一环,正确的操作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本文档是针对口腔诊疗机构进行口腔用具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制,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操作规范一、准备工作1. 确认消毒灭菌区域无异味、无明显污染和温度适宜。

2. 使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持续过滤空气,减少交叉感染可能性。

3. 戴口罩、帽子、手套和防护服,以消除人为交叉污染。

手套和防护服应当穿戴舒适,同时保证操作的方便性。

4. 进入消毒灭菌区域前应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液消毒。

二、消毒处理1. 采用二次灭菌方式,分别进行物品消毒和高压蒸汽灭菌。

2. 物品消毒采用酒精消毒机或二氧化氯物品消毒,有效处理材质为塑料的诊疗用品。

3. 物品灭菌室内空气应平衡,并开启紫外线杀菌灯。

在物品灭菌结束后,物品停留于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室中,确保完全灭菌。

4. 对于注射器、针管等带针器具,则进行特殊处理,进行烘烤杀菌。

5. 使用完成后放于密闭环境内,确保在使用前无明显污染。

三、消毒质控1. 开设完整的操作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方法等。

2. 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3. 定期对环境和工具进行微生物检测,评估消毒效果。

4. 确保对应确诊病人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

5. 消毒不合格器械,不得使用。

结语本文档规定了口腔用具消毒灭菌技术的详细操作规范。

我们应当遵循这些规范,确保口腔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同时,我们应当不断研究和提高自身水平,不断适应和跟进国家科技发展趋势,推动口腔医疗事业发展。

> 作者:Robot LLM。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等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消毒效果。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第六条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治疗器械、模型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第八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三章消毒方法与操作第九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方法应当根据器械的材质、用途、危险程度等因素选择,可采用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化学灭菌、物理灭菌等方法。

第十条化学消毒方法:一、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应当选择有效、安全、易于操作的消毒剂。

二、化学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时间和使用方法应当根据消毒剂的性质和器械的材质、用途、危险程度等因素确定。

三、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更换,并保持容器清洁。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于2017年6月1日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班海群、XXX、XXX、XXX。

本标准的推荐性条款包括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按照GB/T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部分包括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包括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

资料性附录包括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

本标准的引用文件包括XXX消毒卫生标准。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医疗机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文介绍了几个与医疗器械包装、消毒和灭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以及一些口腔器械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方面,本文列举了一些口腔器械的定义,包括口腔器械、牙科小器械、牙科手机、根管器具、牙洁治器和不同危险等级的口腔器械。

这些术语和定义对于医疗器械的包装、消毒和灭菌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准和规范方面,本文介绍了GB/T、WS310.2、WS310.3和WS/T367这几个与医疗器械包装、消毒和灭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对于医疗器械的包装、消毒和灭菌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第25页
灭菌方法选择
2.7.1 口腔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7.2 碳钢材质器械宜选干热灭菌。 2.7.3 其它灭菌方法应符合WS310.2要求。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第26页
监测要求
3.1 消毒监测 3.1.1 湿热消毒:每次应监测温度、时间,并统计。 3.1.2 化学消毒:应依据消毒剂种类定时监测化学消毒
Thank You !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LOGO
第32页
剂浓度、消毒时间,并统计。 3.1.3 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最少每季度
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及结果判断符合WS/T367-要求 。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第27页
灭菌器监测要求
E.2.1 物理参数监测 每一灭菌周期应监测物理参数,并统计工艺变量 工艺变量及改变曲线宜由灭菌器自动监控并打印 E.2.2 化学监测 E.2.2.1 每个灭菌周期应进行化学监测,并统计监测结
果 E.2.2.2 化学监测应将包内化学指示物放置在惯用、有
代表性灭菌包或盒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部位。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第28页
灭菌器监测要求
E.2.3 生物监测: 1、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惯用、有代表性灭菌包制作,或使用
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 态。 2、使用中灭菌器每个月进行生物监测。 E.2.4 注意事项 ❖ 小型灭菌器每使用满12个月或维修后应同时进行物理监测、化 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 ❖ 小型灭菌器新安装或更换主要部件应进行灭菌性能确认,验证 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第7页

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第三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消毒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二、消毒要求第五条口腔科诊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洁,去除器械表面的有机物、血液、唾液等污染物质。

第六条口腔科诊疗器械应根据其材质、用途、危险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第七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1.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2.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 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第八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应使用经国家认证的消毒剂,并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第九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过程中,应确保器械的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温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第十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后,应进行效果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监测方法包括生物监测、化学监测等。

第十一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消毒灭菌知识、操作技能及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法规、标准。

第十三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预防交叉感染。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四、质量控制与监督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质量控制体系,对消毒工作过程进行持续监督和管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质量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口腔科器械处理必须的配备的设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污物回收器具
B. 手工清洗池
C. 工作台
D. 牙科手机专用自动注油养护机
E. 超声清洗机及灭菌设备
2.口腔器械清洗方法包括(
A. 手工清洗
B. 超声波清洗
C. 机械清洗
D. 以上都对
3.电动牙洁治器手柄宜选用什么方法清洗(
A. 手工清洗
B. 超声波清洗
C. 机械清洗
D. 以上都对
4.牙科小器械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器械首选(
A. 手工清洗
B. 超声波清洗
C. 机械清洗
D. 以上都对
5. 口腔诊疗器械应根据器械、器具的材料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 金属类和塑料类的干燥温度分别是多少(
A. 金属类干燥温度 70℃~90℃,塑料类干燥温度 50℃~60℃
B. 金属类干燥温度 70℃~90℃,塑料类干燥温度 65℃~75℃
C. 金属类干燥温度 100℃~120℃,塑料类干燥温度 50℃~60℃
D. 金属类干燥温度 100℃~120℃,塑料类干燥温度 65℃~75℃
6. 口腔诊疗器械使用纸塑袋、纸袋包装是应密封完整, 密封宽度及包装器械距包装封口处应达到(
A. 密封宽度≥ 4mm ,包装器械距包装封口处≥ 1.5mm
B. 密封宽度≥ 5mm ,包装器械距包装封口处≥ 2mm
C. 密封宽度≥ 6mm ,包装器械距包装封口处≥ 2.5mm
D. 密封宽度≥ 7mm ,包装器械距包装封口处≥ 3mm
7.碳钢材质的口腔诊疗器械灭菌方法宜选用(
A. 压力蒸汽灭菌
B. 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C. 干热灭菌
D. 以上都不对 8.下列哪组口腔诊疗器械属于中度危险器械(
A. 拔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牙齿分离器
B. 刮治器、刮匙、挖匙、根管扩大器
C. 口镜、正畸钳、去冠器、牙科手机
D. 模型雕刻刀、牙锤、聚醚枪、技工钳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口腔科器械处理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区域内按工作要求分为回收清洗区、保养包装及灭菌区、物品存放区
B. 回收清洗区承担器械回收、分类、清洗、除锈、干燥工作
C. 保养包装及灭菌区承担器械的保养、检查、包装、灭菌工作
D. 物品存放区存放消毒、灭菌后的物品, 以及去除外包装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回收清洗区与保养包装区之间可无物理屏障
2.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灭菌器新安装或更换主要部件应进行灭菌性能确认
B. 灭菌器每使用 12个月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C. 灭菌器维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D. 每个灭菌周期运行均应形成文件记录,文件记录应保存 3年
3.口腔诊疗器械的储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储存区应配备物品存放柜或存放车,并应每周 2次对其进行清洁消毒
B. 灭菌物品和消毒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
C. 裸露灭菌及一般容器包装的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灭菌后应立即使用,最长不超过 4小时
D. 中、低度危险口腔器械消毒或灭菌后置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 3天
4.口腔诊疗器械超声清洗需要注意的事项正_确的是(
A. 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B. 应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选择相匹配的超声频率
C. 牙科小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时宜配备专用网篮
D. 选择不同清洗消毒程序时应注意确认消毒参数
5.牙科手机机械清洗需要注意的事项正确的是(
A. 电源马达不应使用机械清洗机清洗
B. 牙科手机清洗后内部管路应进行充分干燥
C. 牙科手机可与其他口腔器械同时清洗
D. 牙科手机不宜选用超声波清洗
三、判断题
1. 非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口腔诊疗器械的医院, 口腔科就设立独立的器械处理区。

(
2.牙科器械盒应具有微生物屏障作用,适合各类型车针、根管器具等器械的放置。

(
3.牙科复用器械回收容器应于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
4.无干燥设备和不耐热的口腔诊疗器械、器具,可使用消毒的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
5.小型灭菌器 N 类灭菌周期用于所有包装的和无包装的实心负载、 A 类空腔负载和多孔渗透负载的灭菌。

(
四、填空题
1. 口腔诊疗器械、物品采用化学消毒时就核对____、 ____以及_____等,核对信息符合要求,物品可放行。

2. 口腔诊疗器械灭菌物品每一灭菌周期结束后检查所有____和____, 所得数据、指示物的显示与规定灭菌参数一致时,灭菌物品方可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