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健康指导
群。 (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 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 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塌渍:建议在晨晚间进行;温度在37~
4.痰瘀互结证:宜食进化痰祛瘀的的食品,如萝卜、山楂 等,忌肥甘厚腻等生痰生湿的食品。
5.气血两虚证:宜食进补益气血的的食品,如大枣、桂圆、 阿胶,同时多进食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品。
(三)情志调理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2.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 不良情绪。
40℃,以患者耐受为宜;夏季温度可偏凉,冬 季温度可适当调高。 2.耳穴压豆。 3.温灸器艾灸。 4.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5.穴位贴敷。 7.刮痧。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关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保暖,防风寒、防潮湿,出汗
时切忌当风。 2.日常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关节,必要时佩
戴腰围护膝、颈托,避免出现关节扭挫、 磕碰等意外损伤。病变在颈椎者应避免长 时间低头,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病变在 腰椎、膝、髋关节者,避免久行、久立。
5.康复锻炼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1)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强度应遵医嘱。 (2)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将关节伸展到最大
但不疼痛为宜,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告知 患者不是活动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痛效果越好。 (3)选取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步行和游泳是骨 关节病患者较好的锻炼方式,不主张爬山、登高、 深蹲、爬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重的运动。 (4)合理的锻炼可恢复肌肉收缩力,关节灵活 度和防治骨质疏松,告知患者不合理的锻炼则会 增加关节负荷。
骨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 : 关节疼痛
03 做好生活能力及 安全评估。
04 遵医嘱中药湿敷。 05 遵医嘱穴位贴敷。
骨痹的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01 评估肿胀的部位、持续时 间、运动情况等。
02 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 敷,注意避免烫伤。
03 遵医嘱中药湿敷。
常见症状 : 关节肿胀
04 遵医嘱中药熏蒸。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
1. 遵医嘱实施中药离子导入。 2. 护理评估:
(1)评估离子导入部位皮肤。 (2)孕妇、婴儿慎用。 (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3. 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离子导入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
做相应处理。 4. 操作环境宜温暖,暴露治疗部位,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为患者保暖。 5. 遵医嘱选择处方并调节电流强度,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适
05 遵医嘱中药外敷。
06 遵医嘱穴位贴敷。肩痹取 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 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 陵泉等穴。
骨痹的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01 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 时间等,必要时采取安全防 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 外发生。
02 遵医嘱中药涂药。
常见症状 : 屈伸不利
03 遵医嘱中药泡洗。 04 遵医嘱中药离子
骨痹的常见症候要点
一、肝肾亏虚证 :
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 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 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 斑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 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 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苔薄白或白滑。
骨痹中医护理常规
骨痹(骨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骨关节炎多为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筋骨,或劳损外伤致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年老久病,肝肾亏虚,筋脉失于濡养而成。
骨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二、临床表现关节红肿疼痛、晨僵、粘着感,负重时疼痛加重,严重出现关节挛曲、不稳定、休息痛、甚至发生功能障碍。
三、护理评估1、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疼痛发作时间,疼痛性质。
3、有无关节变形,自理能力和需要4、有无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
5、辩证:风寒湿痹、阴虚内热、血瘀阻痹、肾虚骨痹.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风寒湿痹者室内宜温暖向阳,干燥防潮,注意防寒保暖。
热痹者病室清爽通风.(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防止发生褥疮。
注意肢体功能位置,防止发生畸形。
(4)关节疼痛变形者,防止受压.关节不利或强直者,应鼓励或协助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按时做被动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给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医汤剂宜热服;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2)非甾体药饭后服或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减轻胃损害。
(3)激素类药按时按量服用,忌食盐咸之品,以免水钠潴留;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外敷药注意有无过敏,避免污染衣被。
4、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瘀证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4)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黄酮类,维生素C和E以及含硫及其化合物的食物。
5、生活护理(1)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齐清洁,皮肤干燥,若有汗出,应立即将汗擦干,并更换衣物。
(2)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及时更换衣被,慎防外感。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
痰瘀互结证:
• 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 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 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 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 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
气血两虚证:
• 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 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 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 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
• 2.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敷,注意避免 烫伤。
• 3.遵医嘱中药湿敷。
• 4.遵医嘱中药熏蒸。
• 5.遵医嘱中药外敷。
• 6.遵医嘱穴位贴敷。肩痹取曲池、肩髃、 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陵 泉等穴。
•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 要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 意外发生。
•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 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等,做好疼痛评 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 (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 2.保持患肢功能位。 • 3.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 • 4.遵医嘱中药湿敷。 • 5.遵医嘱穴位贴敷。
• 1.评估肿胀的部位、持续时间、运动情况 等。
• 5.康复锻炼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 (1)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强度应遵医嘱。
• (2)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将关节伸展到最大但 不疼痛为宜,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告知患 者不是活动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痛效果越好。
• (3)选取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步行和游泳是骨关 节病患者较好的锻炼方式,不主张爬山、登高、 深蹲、爬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重的运动。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
肝肾亏虚证:
。
• 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 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 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 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01中药湿敷 02中药熏蒸
03中药外敷 04穴位贴敷
、特色 技术
05中药泡洗 06中药涂药
骨痹的常见症候要 点
二、寒湿痹阻证:
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 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 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 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 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 。
骨痹的常见症候要 点
三、湿热阻络证 :
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 触之灼热。发热、口渴,烦闷不安; 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 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内服中药
外用中药
中医特色治疗护 理
(二)、外用中药:
外用中药的使用:
1告知患者外用中药可能着色。2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 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 、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 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
骨痹的常见症候要 点
四、痰瘀互结证:
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 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 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 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 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 白腻或黄腻。
骨痹的常见症候要 点
五、气血两虚证:
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 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 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 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 护理方案
骨痹的常见症候要 点
2
3
4
骨痹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ppt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骨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可伴有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症状。不同 类型的骨痹临床表现略有不同。
诊断标准
骨痹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X线检查、CT检查等。同时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02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骨痹的中医护理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状况,从整体角度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根据患者的证 候类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骨痹的中医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 类型,如风寒痹阻、湿热痹阻等,采取不同的护 理方法,如中药熏蒸、艾灸、拔罐等。
骨痹患者常常因为疼痛和行动不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志护理旨 在通过心理疏导、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起居护理
总结词
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详细描述
生活起居护理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床铺平整、清洁,定期更换 床单、衣物等,以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骨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 骨痹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略有不同。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骨痹的病因主要包括正气不足、外邪侵袭、过度 劳累等。正气不足是导致骨痹发病的根本原因, 外邪侵袭和过度劳累则是诱发因素。
病理机制
骨痹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 ,导致关节、肌肉等部位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
骨痹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蜡疗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蜡疗技术。 2.护理评估: (1)体质衰弱和高热患者、急性化脓性炎症、肿瘤、结核、脑动 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婴幼儿童禁用。 (2)局部皮肤有创面或溃疡及温热感觉障碍者禁用。 3.控制蜡的温度,保护治疗部位,切勿用力挤压。 4.每次蜡疗时间一般以30~60 分钟为宜。 5.操作过程中关注患者对热的感受,当感觉灼热或不适,应立即处 理。 6.操作完毕后告知患者应防寒保暖,休息半小时,记录中药蜡疗的 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外用中药:
外用中药的使用: 1.告知患者外用中药可能着色。
2.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 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 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 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01 中药湿敷
05 中药泡洗
二、特色 技术
02 中药熏蒸 03 中药外敷 04 穴位贴敷
06 中药离子导入 07 中药涂药 08 蜡 疗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中药湿敷注意事项:
1. 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实施中药湿敷。 2. 护理评估: (1)患者湿敷部位的皮肤。 (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3. 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 4. 用 5~6层纱布浸透药液,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宜。注意药液温 度,一般以38~41℃为宜,防止烫伤。 5. 操作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 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遵医嘱对症处理。 6. 如有特殊专科用药,遵医嘱给予相应护理。 7.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8. 操作完毕,记录湿敷部位、时间、温度及患者感受等。
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
(二)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苔薄白或白滑。
(三)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
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腻。
(四)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
(五)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
舌淡,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关节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等,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保持患肢功能位。
3.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
4.遵医嘱中药湿敷。
5.遵医嘱穴位贴敷。
(二)关节肿胀1.评估肿胀的部位、持续时间、运动情况等。
2.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敷,注意避免烫伤。
3.遵医嘱中药湿敷。
4.遵医嘱中药熏蒸。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穴位贴敷。
肩痹取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
(三)屈伸不利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它意外发生。
2.遵医嘱中药涂药。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护理2022年中医护理方案骨痹在风湿临床实践共收6例,其中女性4例,中男性2例,年龄60岁—75岁。
辩证分类:肝肾亏虚证4例、湿热蕴结2例、寒湿痹阻1例、肾虚髓亏1例;平均住院日:8.8天。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评估关节疼痛或肿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做好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护理及康复的健康宣教。
应用主要中医护理技术有:中药封包、中药侗药、五藤散封包、中药穴位贴敷、穴位电刺激、针灸治疗、耳穴埋豆、中药熏洗、偏振光、蜡疗、拔火罐疗法等项目。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辩证施护方法的应用情况:主要症状:关节疼痛6例,占100%;关节肿痛6例;占100%;屈伸不利6例;占100%;辩证施护方法实施落实比6例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二)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骨痹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9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患者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不同。
3.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宣教。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①实用性强:9人(100%);②实用性较强:1(10%);③实用性一般:0。
分析其原因:1.评价为护士的主观判断,缺乏统一性的评价标准。
2.参与讨论的病历数较少,所得的数据不能科学的反应评价结果(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患者疼痛持续时间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2.患者质疑治疗效果,依从性差;3.一些中医治疗慢,患者看不到实际效果,不愿意配合;4.护患沟通不到位。
骨痹的中医护理方案PPT
拔罐疗法
在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拔罐治疗,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拔罐前需清洁皮肤,拔罐后注意皮肤保护,防止感染。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 增强体质、改善关节功能。锻炼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 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劳累。
长期过度使用某一关节或肌肉,导致局部气 血瘀滞,经络不通,从而引发骨痹。
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肝肾功能逐渐减退, 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容易引发骨痹。
中医对骨痹病理认识
气血痹阻
中医认为,骨痹的发病与气血运 行不畅密切相关。风寒湿邪侵入 人体后,导致气血痹阻,不能濡 养筋骨关节,从而引发疼痛、肿
胀等症状。
肝肾亏虚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 骨失养,易于感受外邪而发病。 同时,肝肾亏虚也是导致骨痹缠
绵难愈的重要因素。
痰瘀互结
痰浊和瘀血是骨痹发病过程中的 重要病理产物。痰浊留滞于关节、 肌肉,阻碍气血运行;瘀血则使 局部气血瘀滞加重,进一步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骨痹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能够针对不同 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痹定义及中医理解
骨痹定义
骨痹是中医病名,是指以骨骼疼痛、肿胀、变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指导患者进行肌力训练。
03
骨折处理
一旦发生骨折,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处理。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采用
中药外敷、内服等方法促进骨折愈合和减轻疼痛。同时,根据患者情况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优秀精选PPT
四、健康指导 生活起居
(四)康复指导
5.康复锻炼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1)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强度应遵医嘱。 (2)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将关节伸展到最大但不疼痛为宜 ,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告知患者不是活动越多越好,也 不是越痛效果越好。 (3)选取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步行和游泳是骨关节病患者较 好的锻炼方式,不主张爬山、登高、深蹲、爬楼梯等加重膝关 节负重的运动。 (4)合理的锻炼可恢复肌肉收缩力,关节灵活度、防治骨质 疏松,告知患者不合理的锻炼则会增加关节负荷。
肩痹取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
五注、意护 防理止效石2果膏.寒评支价具湿(压一迫痹)腓骨阻颈部证导致:腓总宜神经食受压进,如温发现经异常散,应寒及时的通知食医生品,及,时处如理。薏苡仁、韭菜、羊 肉、干姜等,忌生冷的食品。 瘀血凝滞证:宜进活血化瘀的食品,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加以骨头汤、鸽子汤等高蛋白食物。
(二)关节肿胀
1.评估肿胀的部位、持续时间、运动情况等。 2.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敷,注意避免烫伤。 3.遵医嘱中药湿敷。 4.遵医嘱中药熏蒸。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穴位贴敷。肩痹取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膝痹取 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屈伸不利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采取安全防护措 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发生。 2.遵医嘱中药涂药。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蜡疗。
评估肿胀程度、范围、伴随症状,有无张力性水泡做好记录。
3.湿热阻络证:宜食进清热利湿通络的食品,如丝瓜、冬瓜、 (3)选取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步行和游泳是骨关节病患者较好的锻炼方式,不主张爬山、登高、深蹲、爬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重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
(二)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苔薄白或白滑。
(三)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
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腻。
(四)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
(五)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
舌淡,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等,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 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保持患肢功能位。
3.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
4.遵医嘱中药湿敷。
5.遵医嘱穴位贴敷。
(二)关节肿胀
1.评估肿胀的部位、持续时间、运动情况等。
2.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敷,注意避免烫伤。
3.遵医嘱中药湿敷。
4.遵医嘱中药熏蒸。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穴位贴敷。
肩痹取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
(三)屈伸不利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发生。
2.遵医嘱中药涂药。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蜡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
(1)告知患者外用中药可能着色。
(2)其他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2.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5.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7.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
8.蜡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关节部位保暖,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
2.日常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关节,必要时佩戴腰围护膝、颈托,避免出现关节扭挫、磕碰等意外损伤。
病变在颈椎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病变在腰椎、膝、髋关节者,避免久行、久立。
(二)饮食指导
1.肝肾亏虚证:宜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羊肉、韭菜等。
2.寒湿痹阻证:宜食进温经散寒的食品,如薏苡仁、韭菜、羊肉、干姜等,忌生冷的食品。
3.湿热阻络证:宜食进清热利湿通络的食品,如丝瓜、冬瓜、赤小豆、玉米须,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的食品,鼓励多饮水。
4.痰瘀互结证:宜食进化痰祛瘀的的食品,如萝卜、山楂等,忌肥甘厚腻等生痰生湿的食品。
5.气血两虚证:宜食进补益气血的的食品,如大枣、桂圆、阿胶,同时多进食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的食品。
(三)情志调理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2.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3.有情绪障碍者,加强巡视,多关心患者,建议请心理咨询医师进行治疗。
(四)康复指导
1.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或适当进行锻炼。
2.急性期关节肿痛较甚者宜卧床休息,不要急于活动,减轻关节负荷;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或适当进行关节非负重运动锻炼,增强肌力和耐力;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可采用散步、游泳等,注意减少关节负重。
3.根据患者关节病变部位、程度、症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功能锻炼方法。
如以双手等小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抓空法、持物法等动作;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扩胸、弯腰、飞燕等动作;以双膝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骑自行车、游泳、散步等运动。
4.活动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剧烈活动,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凉刺激,可配合使用辅助用具,如腰围、护膝、手杖等,减轻关节的负重。
5.康复锻炼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1)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强度应遵医嘱。
(2)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将关节伸展到最大但不疼痛为宜,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告知患者不是活动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痛效果越好。
(3)选取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步行和游泳是骨关节病患者较好
的锻炼方式,不主张爬山、登高、深蹲、爬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重的运动。
(4)合理的锻炼可恢复肌肉收缩力,关节灵活度和防治骨质疏松,告知患者不合理的锻炼则会增加关节负荷。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 : 证候诊断:肝肾亏虚证口寒湿痹阻证口湿热阻络证口
出院日期:
文化程度:
痰瘀互结证口
住院天数: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
气血两虚证口其他:
否口
、护理效果评价
、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___ 技术职称: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 护士长签字: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