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材与学情分析评论
教材共设置两个小标题: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是
p3的组合图,它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为线索,
以人类认识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事例为节点,以漫画、雕塑、照片、地图和文字旁白等形式,勾画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四个阶段,即
“臆想阶段”“推测阶段”“验证阶段”和“卫星探测阶段”。地球的大小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呈现能够体现地球大小的一组数据。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现在初中地理又要学习此内容,
学习目标和要求势必要有所提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线索.
2.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认知背景,感悟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关系。
3. 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其教学重点应落脚在“过程”上。
【教学难点】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学生观察自己手上有的球类,对地球形状有初步认识;预习课本内容;多媒体课件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我们的美丽家园评论.
一、地球村的位置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家园在哪里呢,怎样才能在太空中找到地球呢?
先看活动1:找一找,地球村在哪里?
什么是宇宙?它的范围有多大,宇指的是时间,宙指的是空间,宇宙连在一起就是说,时间上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无边无际,所有的物质都是存在于宇宙中,那我们现在所说的宇宙,只是目前人类探知到的这部分宇宙,
图3在茫茫的宇宙中,要想找出地球村的位置,我们还要认识一下下面这颗星体。
图4:太阳在宇宙中是一颗恒星,可以发光发热,为我们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图5:由于太阳具有很大的体积和质量,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吸引周边质量小的行星以及其它的一些级别更低的星体围绕它进行公转。这些星体相互吸引,绕转就行成了太阳系。
图6: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示意图。
同学们,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教师指示,学生读星体名称) 请学生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小组内部讨论,完成下列2小题)
我们总结出地球位于太阳系,是一个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距离排在第三位
下面一起口答完成下列题目。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地球村的位置。
那么同学们肯定也观察出了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形状?这些行星是什么形状的?
活动2:看一看地球村的形状
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从我国古代的盖天说,到现在运用科学技术对地球的精确测量,从而对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了科学的认识。
通过对八大行星的认识,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都是球状的。所以地球它是一个球体。
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我们见到蓝色是海洋,白色是云,黄色的部分是陆地。根据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活动2:看一看地球村的形状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从我国古代的盖天说,到现在运用科学技术对地球的精确测量,从而对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了科学的认识。
通过对八大行星的认识,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都是球状的。所以地球它是一个球体。
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我们见到的地球是一个球体:蓝色是海洋,白色是云,橘红色是陆地。根据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比一比:
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
据卫星的测量,地球并不像图片那样圆。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这说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摄的照片上,我们见到蓝色是海洋,白色是云,黄色的部分是陆地。根据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第一节地球仪与经纬网》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
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
2.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 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4. 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教学重点】
重点:利用经纬网判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