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为了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步骤: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
2. 将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比例关系”这一课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根据商品价格和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比例关系,并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
三、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步骤:1. 提出探究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2. 分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
3.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4. 教师总结归纳,提炼出关键知识点。
5.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授“面积计算”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探究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四、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步骤:1. 设计任务,明确任务要求。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3.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学生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实验班数学教学策略
实验班数学教学策略实验班数学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需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利用猜谜、儿歌、对口令、涂一涂、拼一拼游戏及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交流互动,实践化教学:交流合作是数学课的重要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所用,同时又可以重新组建自己的创造想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加深对人民币的理解与运用。
3. 运用生活,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培养思维,注重过程: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5. 灵活教学,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例如,采用分层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利用在线教育资源、智能教育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 情感教育,培养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7. 多元评价,全面了解: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实验班数学教学需要注重情境创设、交流互动、生活化教学、思维培养、灵活教学、情感教育和多元评价等方面。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验教学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验教学设计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验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实验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1.3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目标性原则: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确保实验教学活动有助于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2.2 学生中心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
2.4 科学性原则: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符合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5 启发性原则: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设计流程在进行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遵循以下流程:3.1 确定实验主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验主题。
3.2 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实验评价等,为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具体指导。
任务驱动,构建实效数学课堂
任务驱动,构建实效数学课堂实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用于构建实效数学课堂。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给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任务驱动教学:1.任务导向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程度,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任务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任务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去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3.任务的合作性和互动性:任务驱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的思维,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二、实践性任务设计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相关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1.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计算、做菜配方等,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跨学科任务: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设计一些跨学科的任务,如数学与科学、数学与英语等。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式学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评价与反馈在实效数学课堂中,评价与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
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模式(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向能力培养型。
数学实践课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针对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数学实践课,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三、教学模式设计1. 导入阶段(1)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导入:回顾相关数学知识,为实践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践活动阶段(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践课题,共同探讨、研究。
(2)任务驱动:教师根据实践课题,设计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3)动手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4)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总结反思阶段(1)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学生反思:学生回顾实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
(3)拓展延伸:教师针对实践课题,设计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策略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小组合作,共同进步: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评价多元,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等。
初中数学教学实验课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实验课设计第一篇范文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初中数学教学实验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核心理念是将数学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实验课进行详细设计。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内容安排1.课程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对相关数学概念、原理进行讲解,为学生实验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3.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问题解决方法。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数学规律。
5.拓展延伸: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其他领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
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生成与传递。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原理。
5.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合作、交流等。
2.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实验成果,如问题解决、规律总结等。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4.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灵活组织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个实例:1.课程导入:教师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菜市场买菜如何计算总价?”引发学生的思考。
2.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相关数学概念,如“总价=单价×数量”,为学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模式1. 导入阶段(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2)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本次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 活动准备阶段(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便于讨论和协作。
(2)分配任务:根据活动内容,将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
(3)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3. 实践活动阶段(1)小组讨论:各小组成员就任务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实践操作:根据讨论结果,各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模型、解决问题等。
(3)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4. 总结评价阶段(1)自我评价:各小组成员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
(2)小组评价:各小组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活动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策略1.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运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5. 重视评价反馈:及时总结活动成果,为学生提供改进方向。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
2. 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实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玩数学、做数学”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理想教学理念,但没有任何载体的教学材料就使“玩和做”转化成了“看”,学生的探究兴趣、动手能力也会大大折扣,益智学具的恰当介入会使数学返璞归真,真正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刚接触科学构件,学生便兴趣高涨,合作拼插、主动探究、自主命名、概述介绍。
构件类翻转了常规课堂,锁球类也玩转了益智活动。
在孔明锁的拼插活动中,学生必须积极想象它的空间位置,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凿凿相扣”、“暗渡陈仓”,从而总结出鲁班球、梅花锁、二十四锁、丁花香……等学具一般的拼插规律。
二、题组中观察,观察中细化,细化中解答顾亚龙老师认为:“基于题组模块的生成、概括、表达与应用,能使数学规律格式化、显性化、可视化”。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供充足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对比、反思、提炼,从而发挥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因此在教学初期我便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操作列出以下几个方程(方程要体现操作的过程):X=5;X+10=5+10;X+10+10=5+10+10;X+10+10+10=5+10+10+10;X+10+10+10+20=5+10+10+10+20;X+10+10+10+20+20=5+10+10+10+20+20;X+10+10+10+20+20+20=5+10+10+10+20+20+20;从而使学生在巩固上节课知识的同时,为本节课的“题组模块”做好“说话”的准备,通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但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局限以及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很难用系统、准确、完备的知识进行总结,此时便需要我们进行有序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发现:都是等式,也都是方程;天平左边的砝码与天平右边的砝码相同,方程左边加几方程右边就加几……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往往会把条件、操作与结论割裂开来,此时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来固化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调理分析,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学生经过短暂的沉淀之后,便会总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的结论,此时再引导学生“你能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么?”从而引导学生用“x+n=a+n”这样的算式表示,在加深等式性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建模能力。
浅谈数学实验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体的数学教学新模式。
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实验探究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结合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步探索了一种以“实验探究”为主体的数学教学新模式。
下面,我就来浅显的介绍一下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的流程,并对各教学环节作出阐述。
一、教学模式流程创境导入→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合作探究交流归纳自我反思⎧⎩⏐⏐⏐⏐⏐⏐⏐⏐⎨⏐⏐⏐⏐⏐⏐⏐⏐→当堂反馈→多维评价二、各环节的阐释1.创境导入。
在教学伊始,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好的开头”,使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景,形成认知冲突,产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验探究。
此环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是通过教师对现有数学教学内容的处理、加工和整合,设法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方式和探索思路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过程。
通过这一数学活动,有助于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知识发现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它又可分为以下几步:◆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基础。
英费乐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的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而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精心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当然依据不同的设计,探究性问题也可由教师直接提出。
◆实验设计此环节是依据提出的问题,猜想问题的结论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的步骤。
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教材中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知识,要善于设计合适的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于探索出其中蕴藏的规律。
2024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案
2024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案一、引言本实验方案旨在探索2024年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因此,如何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数学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方案1、零基础辅导: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将开设专门的零基础辅导班,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2、实践教学:通过引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分享解题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4、引入现代技术:将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引入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5、布置实用性作业: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实用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6、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定期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个性化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7、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调整学习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8、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数学思维训练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注意事项1、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环境,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家长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共同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
四、结语通过实施本方案,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出更多数学高手,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学数学教学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构成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应注重启发式”。
教师去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思考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学生是否领悟和体会;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是否培养和形成;以及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和核心素养,学生是否获得和养成。
一、课前的准备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一节数学课的成功,不是看如那些所谓的演示课公开课般的花里胡哨冠冕堂皇,而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数学知识,掌握了数学技能,领悟了数学思想。
教师是课堂这场“演出”的导演,学生是主演。
没有好剧本,如何成就好演员好导演?数学课堂的“剧本”需要学生和教师来共同撰写。
1.教师用心备课备课备什么?首先是备学生。
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已有基础知识的储备情况等等。
充分了解后,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奠定方向。
人教版六下“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题7:“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
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
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这是一类特殊的实际问题(工程问题)。
教师讲解:这条路一队12天修完,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这条路二队18天修完,每天修完这条路的几分之几?();两队一起修每天修完这条路的几分之几?(+=);需要几天修完呢?(1÷)。
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似懂非懂。
会做吗?回答是肯定的,理解透彻吗?回答是否定的。
这横空出现的“1”往往是大部分学生所惧怕的。
教师高估了学生。
忽视了让学生尝试,分析,假设的重要性。
用心备学生,找到教学设计的具体方向,然后精心设计教案,才能够更好的预设一些好的,不好的课堂生成,为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找到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好的?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数学实践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数学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实践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研究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内涵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三、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数学素养。
2. 以问题为导向。
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真实情境。
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注重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合作交流。
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强调实践应用。
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数学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 教师转变观念。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鼓励合作交流。
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依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采纳多样化的浮现方式,让同学通过猜测、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教师应通过知识的讲解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问题解决,特别和深入数学思想,展现数学方法的应用过程;通过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架设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同学基础与生活经验的内容制作数学应用题,从而促进同学有效的学习.如,在进行"函数y=Asin(x+)图象的变幻'的教学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函数y=Asin(x+)图象的变幻'课件,随意地输入数据A、、,从而得到不同的正、余弦曲线,通过让同学从解析式和图象的角度自己分析参数A,对函数图象的影响,让同学体会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从感性上加深熟悉、体会图象的美感,形成视觉冲击,强化教学效果,令人印象深入,积极地调动了同学参加探究的兴趣.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通过对A、、的控制,为什么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可以互化?'"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是不是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促进同学积极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又如在上《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堂课时,可以开始〔制定〕模仿某些猜价格的节目,让同学猜某些商品价格的游戏,同学们积极参加,在游戏中不仅体会了数学和生活的关联,同时有效地掌握了二分法.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要选择合适这堂课,合适这群同学的教学模式,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同学,让同学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合理的问题,让同学之间展开互动,使他们的探讨活动具有明确性,在探讨交流中可以促进更高效的学习,另外也在过程中培养了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给同学解决分析问题的方法技巧及能力,不是照搬书本,老师应该重点讲那些同学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容易遗漏的知识点,关于同学已经学会了的知识和能独立自主学会的内容不重复不断的讲解,关于那些讲了却没有多少效果的内容可以坚决放弃,将有限的时间合理的利用.2构建数学课堂一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
小学教育2019 年 6 月92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孔令辉(黑龙江省鹤岗市逸夫小学 黑龙江鹤岗 154100)摘 要:针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实验研究相对较少等方面。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实验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热爱数学课程,积极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验教学 小学生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指的是在有效的教学条件下,适当通过一定的素材实施教学指导,组织学生通过操作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探究意识、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将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多存在着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实验研究相对较少等方面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当前很多学校中存在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教师多比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成绩,加强理论知识的指导,但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指导关注不足[1]。
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佳,且长时间单一、枯燥的教学指导方式下,学生易于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持续教学效果。
2.教师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会直接影响其实验教学的效果[2]。
但是当前很多小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实验的理解不足。
在方法上缺乏指导,具体的技术与操作效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需要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特点等实施教学指导,在缺乏有效指引的方式下,则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开展实验性教学 建构“做数学”模式
小学科学XIAOXUE KEXUE 910 2020实验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领域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潮,它强调用数学实验的方式,将学生有效带入数学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自主探索、感知数学、感悟数学,在“做数学”中,实现数学的高效学习。
那么,究竟如何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实验性教学呢?一、自主设计,突出主体性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在实验性教学模式下,就是要对这种教学对位进行翻转,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改变原有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例如,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小学数学中操作性较强的章节,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把相关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相关原理。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张简化的小地图,上面有一些道路和障碍物,问学生从地图左下角A点走到右上角B点,一共能有几种方案?如何用文字表述这些方案?有的学生用最简单的前进XX百米左转等方式来进行标记,虽然能够在大体上描绘出前进路线,但遇到一些岔路口便有一些模糊不清。
而有的学生把左右转的角度进行了标记,比如左转50米前进300米等,这样的方式显然就精确了很多,避免了一些可能的理解错误。
之后,我再适时介入,把“北偏东”“南偏西”等一些常用的规范表达方式和表达逻辑给学生进行了介绍,在前面自主设计和思考的基础上,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课本相关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数学实验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开展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探究活动,能为后续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深化,让学生在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边玩边思,引入游戏实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有些枯燥的学科。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显然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实验串联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示例
实验串联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示例一、实验串联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1.确定教学目标:对待教授的数学知识,首先要把握整个教师设计的课程的整体目标,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理清楚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将教材中各个部分按照教学目标分开。
2.梳理出知识体系:在确定教学目标基础上,教师要能将教材中的每一知识点梳理出串联上下文的完整知识网络,将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出来,从而形成一个数学知识体系,突出其中的主次线索,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3.安排出教学环节: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梳理知识体系基础上,安排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课时分配,对每一总阶段针对确定的教学目标给予十分精确的时间安排,让教学更有条理、更有序,更易于完成。
4.制定教学步骤:根据上述安排出的来教学环节,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步骤,通过该步骤的设计,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让教师依据这些指引,以其本身的教学技能和经验,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
二、实验串联数学教学示例1.积分法求圆容积:(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积分法在求取面积和圆容积上的应用。
(2)梳理知识体系:①定义圆容积;②思考如何用积分法求圆容积;③体会积分计算圆容积是如何把圆容积分割成多个小面积的累积和;④理解圆容积公式的含义和成立条件。
(3)安排教学环节:①定义圆容积的概念及其公式;②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积分类求圆容积公式;③进行推导及求解练习;④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给出定义积分法求取圆容积的原理。
(4)教学步骤:①让学生掌握圆容积的定义及公式;②分析如何把圆容积分割成多个小面积的累积和,给出实际例子阐述原理;③激发学生利用积分法求取圆容积的公式,并给出解析过程;④结合题目实例,带领学生运用圆容积公式求解,体会数学推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⑤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积分法在求取圆容积公式上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堂实验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
小学数学课堂实验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其后续学习和生活助力。
当下,很多教师一味追求“节奏快”“容量大”的数学课堂,致使学生忙于应付,思维的主动性不强,对知识缺少内化、顿悟的过程,无法构建起良好的知识体系,影响着学习效率的提升。
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释放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而实验学习模式便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能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融入学习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实现从“看客”到“创客”的转变,历练数学思维,促进学习力的形成。
一、趣味性实验,诱发学习欲望数学是抽象的、复杂的,学生对其直接产生学习兴趣颇有难度。
在很多小学生的心中,数学成了“枯燥”“单调”的代名词,在内心甚至有些排斥情绪。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想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显得非常困难。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法千奇百怪,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特性,设计各种各样的趣味教学活动,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1]。
而趣味性实验便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他们趣味盎然地探索数学知识,获取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圆”的知识时,学生感受到在一切平面图形之中,圆是最美的。
教师在教学中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用同样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是围成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城圆形的面积大?”这样的问题,立即诱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对待学生的猜想,教师并没有急于评价,也没有告诉学生最终的结果,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根细绳,让学生动手围一围,然后测量出相应的数据,并记录下来,最后算出它们的面积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作者:周晓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9年第03期[摘要]数学实验是学生“做学思一体”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趣味预习”实验、“微探究”实验、“快乐应用”实验等数学实验模式,能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关键词]数学实验;模式构建;动手实践[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50-02小学数学实验是指在有效的条件下,借助一定的素材,组织学生通过数学化的操作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理论或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
它不仅需要动手做,更需要动脑想,是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创造性学习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文本的内容,用数学实验的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实验活动呢?一、“趣味预习”实验,激发学习动力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可见,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趣味预习”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做”和“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始,通过实验活动对将要研究的知识进行初探,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前,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一次“趣味预习”实验。
实验目的:做圆或画圆。
实验要求:借助生活中的材料或工具,想办法动手制作一个圆,或画出大小不同的圆。
实验方法:写出完成的过程。
实验发现:在做圆和画圆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或遇到什么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动手制作的过程是一个享受和体验的过程。
学生通过想办法、选材料、动手做,在描、画、剪、转、圈、印等活动中“近距离”地接近“圆”,不仅对圆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自然生成了圆的直观表象,为进一步探究圆做好了准备。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
[摘要]数学实验是学生“做学思一体”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趣味预习”实验、“微探究”实验、“快乐应用”实验等数学实验模式,能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关键词]数学实验;模式构建;动手实践[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08-0050-02小学数学实验是指在有效的条件下,借助一定的素材,组织学生通过数学化的操作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理论或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
它不仅需要动手做,更需要动脑想,是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创造性学习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文本的内容,用数学实验的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实验活动呢?一、“趣味预习”实验,激发学习动力布鲁纳曾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可见,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趣味预习”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做”和“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始,通过实验活动对将要研究的知识进行初探,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前,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一次“趣味预习”实验。
实验目的:做圆或画圆。
实验要求:借助生活中的材料或工具,想办法动手制作一个圆,或画出大小不同的圆。
实验方法:写出完成的过程。
实验发现:在做圆和画圆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或遇到什么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动手制作的过程是一个享受和体验的过程。
学生通过想办法、选材料、动手做,在描、画、剪、转、圈、印等活动中“近距离”地接近“圆”,不仅对圆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自然生成了圆的直观表象,为进一步探究圆做好了准备。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实验设计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实验设计数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合适的数学实验,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获益,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的确定在设计数学实验时,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实验目的的确定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的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实验。
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此时,实验的目的可以是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二、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步骤的设计是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 简洁明了:实验步骤应该简单明了,避免出现过多的文字描述,以免给学生带来困扰。
2. 细致入微:实验步骤应该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清晰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3. 注意实践操作:实验步骤应该侧重于实践操作,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 强调数据记录:实验步骤中要强调数据的记录和整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据分析和整理能力。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进行数学实验时,数据处理和分析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和结论。
在设计数学实验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和统计。
2. 数据处理:学生需要学会利用统计方法和图表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如平均值、中位数、柱状图等。
3. 数据分析: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和结论,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实验结果的呈现与分享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将实验结果进行呈现与分享。
这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展示板等形式进行。
通过与他人分享实验结果,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从其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中获得启发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8-09-07T14:22:51.53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5期作者:高玉芹
[导读]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供充足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对比、反思、提炼,从而发挥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教育办公室山东莱芜271100
一、想象中拼插,拼插中思考,思考中总结
“玩数学、做数学”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理想教学理念,但没有任何载体的教学材料就使“玩和做”转化成了“看”,学生的探究兴趣、动手能力也会大大折扣,益智学具的恰当介入会使数学返璞归真,真正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刚接触科学构件,学生便兴趣高涨,合作拼插、主动探究、自主命名、概述介绍。
构件类翻转了常规课堂,锁球类也玩转了益智活动。
在孔明锁的拼插活动中,学生必须积极想象它的空间位置,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凿凿相扣”、“暗渡陈仓”,从而总结出鲁班球、梅花锁、二十四锁、丁花香……等学具一般的拼插规律。
二、题组中观察,观察中细化,细化中解答
顾亚龙老师认为:“基于题组模块的生成、概括、表达与应用,能使数学规律格式化、显性化、可视化”。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供充足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对比、反思、提炼,从而发挥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因此在教学初期我便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操作列出以下几个方程(方程要体现操作的过程):
X=5;
X+10=5+10;
X+10+10=5+10+10;
X+10+10+10=5+10+10+10;
X+10+10+10+20=5+10+10+10+20;
X+10+10+10+20+20=5+10+10+10+20+20;
X+10+10+10+20+20+20=5+10+10+10+20+20+20;
从而使学生在巩固上节课知识的同时,为本节课的“题组模块”做好“说话”的准备,通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但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局限以及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很难用系统、准确、完备的知识进行总结,此时便需要我们进行有序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发现:都是等式,也都是方程;天平左边的砝码与天平右边的砝码相同,方程左边加几方程右边就加几……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往往会把条件、操作与结论割裂开来,此时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来固化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调理分析,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学生经过短暂的沉淀之后,便会总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的结论,此时再引导学生“你能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么?”从而引导学生用“x+n=a+n”这样的算式表示,在加深等式性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建模能力。
学生在此基础之上便会质疑:“如果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等式还成立吗?”另一方面在利用“题组模块”进行教学时,大部分同学往往只注重自上而下的观察,而忽视自下而上的变化,当学生没有质疑时,也可以这样引导:“如果我们更换一下观察的角度,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细心”的同学会这样总结:“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当然也有同学认为“画蛇添足”,此时教师只需要做一名安静的倾听者,学生会在辩论与分析中得出正确的表述,此时再来观察x+n=a+n,“你知道x的值吗?能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吗?”学生很容易写出:x+n-n=a+n-n,这时再追问:“两边为什么要同时减去n,而不是其他的数?”来引导学生根据天平两边有相同的砝码可以拿掉的过程,理解“消数”的意义,从而得出:x=a,我们把刚才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未知数的值(即a)叫作方程的解。
同时在练习巩固时,练习的设计也要层层递进,先设计例如:x+150=350+
150,x-150=350-150,这样等式两边“相同砝码”明显的初级题目;再设计例如:x+150=500,x-150=500,这样暗含“相同砝码”的中级题目,最后再设计例如x+150=500-150,x-150=500+150,这样混淆“相同砝码”的高级题目。
这样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利用题组模块“练一组题,通一类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将等式的基本性质与解方程的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为理解有关乘除的等式性质及解方程做好准备。
三、预习中交流,交流中质疑,质疑中升华
对于本册中小数及分数的意义、性质、加减法等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进行了简单认识,内容繁多但简单易学。
因此,我认为以“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模式进行学习会更为恰当。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预习内容,提高预习质量,我将预习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指导学生预习:找信息、提问题;勤动脑、自解答;精心阅、解疑惑;自举例、试解答。
经过一年的课上预习指导,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我便将预习时间置于课堂教学之前,这样在课堂教学之初,便以“举例说明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你能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交流收获、解决疑问。
对于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然后以某一小组汇报为主,其他小组质疑补充为辅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
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与批判中不断深化知识,在质疑与合作中不断发展能力,但此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较为零散,需要教师引领回顾整理,在梳理知识点时形成系统的认知。
实验数学用“创新”刷新了我的教学观,用“整合”贯通了教学内容,用“益智”拓展了数学的外延。
虽然初次的尝试与探索略显青涩,但我相信经验的积累、探索的实践会推进实验数学勇往直前。